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业过程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
作者 冯惠生 徐菲菲 +1 位作者 刘叶凤 单纯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12年第1期57-64,共8页
概述了余热利用的热交换技术、余热制冷制热技术、低温有机朗肯循环及Kaliana循环余热发电技术的应用,并对其热力学原理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认为研究推广低温有机朗肯循环及Kalina循环等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对提高余热利用率更加有效... 概述了余热利用的热交换技术、余热制冷制热技术、低温有机朗肯循环及Kaliana循环余热发电技术的应用,并对其热力学原理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认为研究推广低温有机朗肯循环及Kalina循环等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对提高余热利用率更加有效,余热制冷制热技术的应用必须与工艺过程相结合,加强计算机模拟在制冷过程的设计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回收利用 热交换技术 余热制冷制热 低温有机朗肯循环 kalina循环 模拟
原文传递
中低温热能发电技术的热力学对比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安青松 史琳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9-83,92,共6页
中低温热能的发电利用是太阳能、地热能转换利用及工业余热资源回收的重要方式。首先从热源温度、循环方式及技术特点出发,对典型的几种热功转换循环方式进行了分析,并且基于热源温度和装机容量的划分归纳出了各个循环适用定位,同时指... 中低温热能的发电利用是太阳能、地热能转换利用及工业余热资源回收的重要方式。首先从热源温度、循环方式及技术特点出发,对典型的几种热功转换循环方式进行了分析,并且基于热源温度和装机容量的划分归纳出了各个循环适用定位,同时指出了对于350℃温度以下中低温热能,适合采用ORC和Kalina循环。最后从热力学分析角度,分析了两种循环下不同压力范围下,膨胀机入口温度与循环热效率之间的关系,得出ORC更适合于工业余热、太阳能等中低温热能的转换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热能 热力循环 工质 ORC kalina循环
下载PDF
Kalina循环的研究和开发及其提高效率的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吕灿仁 严晋跃 马一太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7,12,共8页
本文依据国外最新研究与开发动态综合分析和评价Kalina循环的热力学原理、技术性能、经济可行性和存在问题。并利用作者提出的“P”准则分析揭示Kalina循环改善效率的本质和方向。
关键词 kalina循环 热力学分析 循环效率 P准则
下载PDF
设置富氨蒸气回热器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燃气轮机/卡琳娜联合循环系统的热力性能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岳秀艳 韩吉田 +1 位作者 于泽庭 岳炜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6期4483-4492,共10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SOFC/GT/KCS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建立了该系统热力性能的数学模型,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利用EES软件仿真模拟对系统进行了能量分析、憥分析,并研究了空气流率、燃料利用率、燃料流率、压气机压比、水蒸气碳比的变... 提出了一种新的SOFC/GT/KCS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建立了该系统热力性能的数学模型,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利用EES软件仿真模拟对系统进行了能量分析、憥分析,并研究了空气流率、燃料利用率、燃料流率、压气机压比、水蒸气碳比的变化对联合循环热力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设定工况下,SOFC的发电效率为49.2%,系统总发电效率为67.6%,系统总火用效率为68.16%;系统的各部件中,火用损失较大的部件依次为SOFC、后燃烧室、燃气轮机、预热器3和余热锅炉;当燃料利用率为0.85时联合循环系统的性能最佳;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空气流率、燃料流率或水蒸汽碳比的增加,联合循环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燃气轮机(SOFC/GT) kalina循环 EES程序 热力性能 联合循环 solid oxide fuel cell/ gas turbine (SOFC/GT)
下载PDF
Kalina循环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颖 何茂刚 +1 位作者 贾真 刘逊 《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8-222,共5页
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角度出发,选取P-R方程作为氨-水混合物性质的基本计算公式,对一级蒸馏Kalina循环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编制了氨-水混合工质热力性质及Kalina循环热力性能计算程序,对Kalina循环热功转换的主要热力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 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角度出发,选取P-R方程作为氨-水混合物性质的基本计算公式,对一级蒸馏Kalina循环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编制了氨-水混合工质热力性质及Kalina循环热力性能计算程序,对Kalina循环热功转换的主要热力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分析了透平进口压力、透平进口温度、透平背压、工作溶液浓度、基本溶液浓度、循环倍增率等关键参数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kalina循环 氨-水混合工质 P-R方程 热力性能
下载PDF
Kalina地热发电热力循环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卢志勇 朱家玲 +1 位作者 张伟 付文成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6-331,共6页
结合Kalina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采用EES软件平台编制计算软件,并完成了系统循环过程的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运行参数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对Kalina地热发电循环进行分析,从冷凝水温度、汽轮机入口压力以及氨的质量浓度等方面研究对... 结合Kalina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采用EES软件平台编制计算软件,并完成了系统循环过程的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运行参数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对Kalina地热发电循环进行分析,从冷凝水温度、汽轮机入口压力以及氨的质量浓度等方面研究对循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循环效率随着汽轮机入口压力存在峰值,随基本溶液中氨的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但氨的质量浓度过高就要求发生器换热面积过大,造成系统整体经济性下降。此外,还对汽轮机的安全运行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发电 kalina循环 循环效率 氨-水混合工质
下载PDF
不同余热情况下有机朗肯循环和卡琳娜循环能量性能对比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梦颖 冯霄 王彧斐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089-5097,共9页
有机朗肯循环和卡琳娜循环都是发展前景广阔的低温余热动力利用技术,这两种技术在余热利用方面各有其优势和劣势。在炼厂中,余热资源分布广泛,针对不同余热热源选择合适的动力循环系统对能量的有效利用具有实际意义。热效率和?效率是评... 有机朗肯循环和卡琳娜循环都是发展前景广阔的低温余热动力利用技术,这两种技术在余热利用方面各有其优势和劣势。在炼厂中,余热资源分布广泛,针对不同余热热源选择合适的动力循环系统对能量的有效利用具有实际意义。热效率和?效率是评价动力循环系统的两个重要指标。通过将余热资源分成3类,即显热热源、复合热源和潜热热源,用Aspen Hysys软件对有机朗肯循环和卡琳娜循环进行流程模拟,考察了余热资源特性对有机朗肯循环和卡琳娜循环能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余热为显热热源时,卡琳娜循环系统优于有机朗肯循环;当余热为复合热源且潜热与显热比R=1或当余热为潜热热源时,有机朗肯循环优于卡琳娜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朗肯循环 卡琳娜循环 余热资源 能量性能 计算机模拟 回收 热力学性质
下载PDF
氨–水混合工质Rankine循环与Kalina循环的热力学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9
8
作者 马思骏 敬旭业 +4 位作者 李逍霄 郑丹星 隋军 韩巍 孙流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8-294,共7页
Kalina循环是一种广义的混合工质Rankine循环,对其热力学性能相比于传统Rankine循环的改进程度历来是研究的重点方向。文中综述了前人的评价准则,并提出新的评价方法和公平的比较基准,构建了氨–水混合工质的Rankine循环和Kalina循环,... Kalina循环是一种广义的混合工质Rankine循环,对其热力学性能相比于传统Rankine循环的改进程度历来是研究的重点方向。文中综述了前人的评价准则,并提出新的评价方法和公平的比较基准,构建了氨–水混合工质的Rankine循环和Kalina循环,模拟并评价了2个循环,结果显示,Kalina循环比Rankine循环热功转化率高3.3个百分点,产功量高出19.5%,火用效率高出6.6个百分点。循环机制分析表明,由于动力子循环和吸收子循环的耦合作用,使得Kalina循环的透平背压更低,与冷凝水的温度匹配更好,温度和浓度得到更合理的梯级利用,系统热力学完善度更高。文中揭示了Kalina循环与Rankine循环的关键差异以及Kalina循环机制,可作为中低温余热动力循环的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kine循环 kalina循环 循环耦合 梯级利用
下载PDF
卡林纳循环在中低温余热利用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江峰 王家全 戴义平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8-210,共3页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中低温余热直接排放大气,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卡林纳循环采用氨水混合物作为工质,具有气化温度低和非等温吸热的特点,因此,在简要介绍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中低温余热回收,采用遗传算法对卡林...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中低温余热直接排放大气,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卡林纳循环采用氨水混合物作为工质,具有气化温度低和非等温吸热的特点,因此,在简要介绍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中低温余热回收,采用遗传算法对卡林纳循环和常规朗肯循环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优化,在相同的余热条件下,比较了卡林纳循环和常规朗肯循环的净输出功率。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的余热类型,卡林纳循环和朗肯循环在余热回收利用方面各有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余热利用 卡林纳循环 优化 发电
下载PDF
地热资源发电技术特点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耀兵 王敏 +1 位作者 潘军 李兵 《中外能源》 CAS 2012年第7期29-34,共6页
地热资源是一种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新型能源,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目前地热发电技术主要包括干蒸汽发电、扩容式蒸汽发电、双工质循环发电和卡琳娜循环发电等。其中干蒸汽发电系统工艺简单,技术成熟,安... 地热资源是一种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新型能源,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目前地热发电技术主要包括干蒸汽发电、扩容式蒸汽发电、双工质循环发电和卡琳娜循环发电等。其中干蒸汽发电系统工艺简单,技术成熟,安全可靠,循环效率可达20%以上,是高温地热田发电的主要形式;扩容式发电技术已在地热发电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中高温地热田,二级扩容系统循环效率约为15%~20%;针对中低温地热资源,双工质循环发电技术是较为适用的,它由地热水系统和低沸点介质系统组成,循环效率较扩容式蒸汽发电技术可提高20%~30%;卡琳娜循环在低温地热资源应用领域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通过调整氨和水的比例,可以适应低温地热水的发电特性,卡琳娜循环发电技术的循环效率比朗肯循环的效率高20%~50%。在低温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双工质循环和卡琳娜循环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一种新型地热资源,干热岩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新型的联合循环发电技术是地热发电技术的发展方向。在浅层地热能得到大规模开发后,中深层地热资源和干热岩资源将成为地热发电技术新的资源,我国应注重中深层地热资源和干热岩资源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蒸汽发电 双工质循环 卡琳娜循环 循环效率 联合循环 干热岩
下载PDF
低品位工业余热利用技术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进华 秦强 +4 位作者 赵香龙 何立新 王楠 刘冰 梁咏诗 《能源科技》 2022年第4期86-92,共7页
工业余热的回收与利用既是降低能耗、提高能效的重要手段,又是实现碳减排最直接有效的措施。针对我国低品位工业余热资源回收率较低、利用效果较差等现象,本文从直接热交换、制冷制热、热功转换3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外低品位余热回收利用... 工业余热的回收与利用既是降低能耗、提高能效的重要手段,又是实现碳减排最直接有效的措施。针对我国低品位工业余热资源回收率较低、利用效果较差等现象,本文从直接热交换、制冷制热、热功转换3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外低品位余热回收利用的研究现状。分析认为:需加强先进技术的基础研发工作,同时加快落实技术的示范与工程化应用推广,以提高我国整体低品位余热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余热利用 吸附式制冷 热泵 卡琳娜循环 有机朗肯循环
下载PDF
基于太阳能卡琳娜循环的冷热电联供系统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然 韩吉田 于泽庭 《制冷技术》 2013年第3期13-15,20,共4页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太阳能卡琳娜循环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建立了系统各部件和循环热力学性能的数学模型,运用工程方程求解器列取关联式进行模拟仿真,实现了系统性能的优化。结果表明,随着汽轮机入口压力的升高,循环热效率和火用效率...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太阳能卡琳娜循环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建立了系统各部件和循环热力学性能的数学模型,运用工程方程求解器列取关联式进行模拟仿真,实现了系统性能的优化。结果表明,随着汽轮机入口压力的升高,循环热效率和火用效率均上升;随着汽轮机入口温度的升高火用效率上升,存在一个"最劣"的汽轮机入口温度,它对应最低循环热效率;当工作液浓度x为0.4时,系统具有最低的循环热效率;随着工作液浓度的增加,效率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卡琳娜循环 冷热电三联供 热力学性能 模拟仿真
下载PDF
一种低温余热高效利用的氨水动力循环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昕 王如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536-3544,共9页
提出了一种高效利用余热的以氨水溶液为工质的三级压力动力循环,该循环包含了两个膨胀做功过程。由于氨水动力循环存在多个自由度且耦合在一起,当余热温度和冷凝温度确定时,循环约束条件能确定高、中、低压力和氨质量分数自由度的取值... 提出了一种高效利用余热的以氨水溶液为工质的三级压力动力循环,该循环包含了两个膨胀做功过程。由于氨水动力循环存在多个自由度且耦合在一起,当余热温度和冷凝温度确定时,循环约束条件能确定高、中、低压力和氨质量分数自由度的取值范围。当冷凝温度确定时,对于不同的余热温度和膨胀机进口压力,最佳循环的选择可以用图表显示且做出参考。在典型工况下当余热温度190℃、冷凝温度30℃时,以热效率为目标函数的优化计算结果表明热效率为21.6%,相应的热力学第二效率为62%。当膨胀机进气压在3500 kPa时,余热温度在130~190℃范围内,与KCS11相比改进循环的热效率提高了8%。在低温余热下(〉150℃),改进循环的热效率要明显高于Rankine循环和ORC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混合物 热力学 优化 氨水溶液 动力循环 kalina循环
下载PDF
Kalina地热发电循环模型建立及热力性能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付文成 朱家玲 +1 位作者 张伟 卢志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44-1150,共7页
以Kalina地热发电循环(KCSll)为研究对象,针对冷热源温度、工质浓度比及循环压力等参数的变化对KCS11循环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基于Engineering Equation Solver(EES)工程软件平台,编写KCSl1运行参数的计算模型。模拟结果与文献... 以Kalina地热发电循环(KCSll)为研究对象,针对冷热源温度、工质浓度比及循环压力等参数的变化对KCS11循环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基于Engineering Equation Solver(EES)工程软件平台,编写KCSl1运行参数的计算模型。模拟结果与文献中的数据进行对比,拟合程度较好。进一步研究表明,系统运行中氨水浓度应略高于最高效率点所对应的浓度值,且系统压力应等于或略大于最高效率所对应的压力值。通过对冷热源温度、浓度、压力等参数分析,热源温度升高或冷源温度降低10℃,系统循环效率可提高2.0%~3.5%。在特定冷热源温度下,当氨水浓度增加0.10,循环最大效率所对应的压力增大0.8MPa,系统泵耗随之增加,故系统效率存在极值点。因此在系统运行中应考虑氨水浓度与系统压力的匹配,保证系统能够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lina循环 地热发电 氨-水混合工质 模拟研究 热力性能分析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布雷顿循环余热回收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余廷芳 宋凌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4-414,共11页
为了经济高效地回收超临界CO_(2)布雷顿循环(SCBC)的余热,分别采用卡琳娜循环(KC)和有机朗肯循环(ORC)作为底循环,设计了SCBC/KC及SCBC/ORC这2种系统方案.对2种方案系统进行参数分析并利用NSGA-Ⅱ多目标遗传算法对联合循环系统进行多目... 为了经济高效地回收超临界CO_(2)布雷顿循环(SCBC)的余热,分别采用卡琳娜循环(KC)和有机朗肯循环(ORC)作为底循环,设计了SCBC/KC及SCBC/ORC这2种系统方案.对2种方案系统进行参数分析并利用NSGA-Ⅱ多目标遗传算法对联合循环系统进行多目标优化计算,将优化结果与SCBC系统性能进行比较,突出联合循环系统的性能优势.参数分析结果表明:2种联合循环系统热力性能均存在最佳压比;升高底循环膨胀比有助于提升系统热力性能;提高底循环涡轮机进口温度有助于改善系统[火用]经济性能.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后的SCBC/KC系统热效率和?效率较优化前SCBC系统分别升高了9.27%和8.69%,[火用]经济成本仅升高了0.92%;SCBC/ORC系统热效率和?效率较优化前SCBC系统分别升高10.73%和10.08%,?经济成本升高了1.87%.通过比较分析可知,SCBC/KC系统更经济,而SCBC/ORC系统更节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布雷顿循环 [火用]经济 有机朗肯循环 卡琳娜循环 余热回收技术 性能比较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海洋温差能闭式循环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薛海峰 刘延俊 +3 位作者 侯云星 徐晓健 陈云 刘伟民 《海洋技术学报》 2018年第6期105-117,共13页
在简述海洋温差能发电项目进展的基础上,文中综述了闭式海洋温差能循环系统用工质对热力循环效率影响的现状,以及朗肯循环和非共沸工质的Kalina循环等循环的研究和进展。目前,海洋温差能热力循环的热效率仍需要进一步提高,这一方面的研... 在简述海洋温差能发电项目进展的基础上,文中综述了闭式海洋温差能循环系统用工质对热力循环效率影响的现状,以及朗肯循环和非共沸工质的Kalina循环等循环的研究和进展。目前,海洋温差能热力循环的热效率仍需要进一步提高,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选择合适的热力循环工质,提高热力循环的发电温差,以及在热力循环中采取回热、中间抽气、贫氨溶液再热回收、引射器引射乏气等措施上。循环热效率也从朗肯循环的3%提高到了上原循环、国海循环等热力循环的5%以上。但目前对海洋温差能闭式循环的研究仍然偏向于理论,运用试验手段的试验研究相对较少,同时仍存在扩充非共沸工质种类等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温差能 工质 朗肯循环 kalina循环
下载PDF
卡琳娜海洋温差发电循环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煜森 张华 赵巍 《海洋技术学报》 2017年第2期105-110,共6页
海洋温差能是一种可再生、清洁无污染、储量巨大的能源。开发利用温差能有利于保护环境和缓解我国的能源压力。基于Aspen Plus软件对卡琳娜循环进行模拟,计算了各设备损失,分析了蒸发压力和氨水浓度对系统各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蒸发... 海洋温差能是一种可再生、清洁无污染、储量巨大的能源。开发利用温差能有利于保护环境和缓解我国的能源压力。基于Aspen Plus软件对卡琳娜循环进行模拟,计算了各设备损失,分析了蒸发压力和氨水浓度对系统各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蒸发器、冷凝器和汽轮机中的损失较大,三种设备损失分别为19.3%,28.6%和16.1%。在氨水浓度不变的条件下,随着蒸发压力的增大,汽轮机功率先增大后减小;气液分离器出口气相质量流量不断降低;系统热效率和效率均先增大后急剧减小,最佳蒸发压力为0.82 MPa。在蒸发压力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氨水浓度增大,气液分离器出口气相质量流量线性增大;汽轮机功率非线性增加;系统热效率和效率先增大后减小,最佳氨水浓度为0.91。研究结果对海洋温差能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温差能 卡琳娜循环 氨水浓度 蒸发压力 热效率 效率
下载PDF
SOFC—联合循环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洪滨 杨倩 +1 位作者 江婷 杨微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48-853,共6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大幅提高燃料利用率,而且也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它与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组成的联合循环系统可以实现对SOFC的尾气余热的梯级利用,提高系统效率。本文以SOFC-GT-Kal...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大幅提高燃料利用率,而且也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它与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组成的联合循环系统可以实现对SOFC的尾气余热的梯级利用,提高系统效率。本文以SOFC-GT-Kalina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Aspen Plus建立流程模拟,从理论上分析了各主要参数(运行压力、电流密度、温度等)变化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从而为系统优化和和经济运行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C 卡琳娜循环 ASPEN PLUS 联合循环
原文传递
单级闪蒸-卡琳娜循环发电热力学性能分析与优化
19
作者 李晚君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24年第1期52-58,共7页
在卡琳娜循环的基础上,根据梯级用能理论开发单级地热闪蒸-卡琳娜循环技术,分析循环工质的热力学物性,确定系统关键运行参数并建立热力学性能评价指标。基于Peng-Robinson状态方程,借助Aspen HYSYS软件,在氨质量分数为48%、50%和52%时... 在卡琳娜循环的基础上,根据梯级用能理论开发单级地热闪蒸-卡琳娜循环技术,分析循环工质的热力学物性,确定系统关键运行参数并建立热力学性能评价指标。基于Peng-Robinson状态方程,借助Aspen HYSYS软件,在氨质量分数为48%、50%和52%时对系统的热效率和?效率进行基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的单目标优化和带精英保留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Elitist Non-dominated Sorting in Genetic Algorithm)的多目标优化。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氨水混合物蒸发压力、液化天然气(LNG)气化压力、天然气输送压力、地热水蒸发压力和氨质量分数对系统热力学性能影响较大;单目标优化结果显示,系统在氨质量分数为52%时获得的最大热效率为34.46%,最大?效率为50.65%,较优化前分别提高了12.47%和3.43%;采用LINMAP决策方法从多目标优化结果中搜索获得的系统最优热效率为32.14%、?效率为45.31%,对应的氨水混合物蒸发压力、LNG气化压力、天然气输送压力、地热水蒸发压力和氨质量分数分别为1 627.80 kPa、3 232.85 kPa、503.40 kPa、582.55 kPa和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冷能 地热能 热力学分析 卡琳娜循环 单级闪蒸
下载PDF
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simplified dual-pressure ammonia-water absorption power cycle 被引量:5
20
作者 华君叶 陈亚平 +1 位作者 刘化瑾 吴嘉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3期797-802,共6页
A simplified dual-pressure ammonia-water absorption power cycle(DPAPC-a) using low grade energy resources is presented and analyzed.This cycle uses turbine exhaust heat to distill the basic solution for desorption.The... A simplified dual-pressure ammonia-water absorption power cycle(DPAPC-a) using low grade energy resources is presented and analyzed.This cycle uses turbine exhaust heat to distill the basic solution for desorption.The structure of the cycle is simple which comprises evaporator,turbine,regenerator(desorber),absorber,pump and throttle valves for both diluted solution and vapor.And it is of high efficiency,because the working medium has larg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n evaporation and small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n absorptive condensation,which can match the sensible exothermal heat resource and the cooling water simultaneously.Orthogonal calculation was mad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working concentration,the basic concentration and the circulation multiple on the cycle performance,with 85-110 ℃ heat resource and 20-32 ℃ cooling water.An optimum scheme was given in the condition of 110 ℃ sensitive heat resource and 20 ℃ cooling water,with the working concentration of 0.6,basic concentration of 0.385,and circulation multiple of 5.The thermal efficiency and the power recovery efficiency are 8.06 % and 6.66%,respectively.The power recovery efficiency of the DPAPC-a is 28.8%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team Rankine cycle(SRC) and 12.7% higher than that of ORC(R134a) under the optimized sit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orption power cycle AMMONIA-WATER circulation multiple ammonia concentration kalina cycl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