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朝鲜朝汉语官话质正制度考论——以《朝鲜王朝实录》为依据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无未 张辉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5,95,共14页
汉语官话"质正"是朝鲜朝(1392-1910)施行的汉语官话审定与学习制度。它是汉语官话由中国传入朝鲜的纽带,也是如实记录朝鲜汉语官话教科书和工具书语言历时变化的行为模式。实施它,对朝鲜半岛的汉语官话应用与推广产生了深远... 汉语官话"质正"是朝鲜朝(1392-1910)施行的汉语官话审定与学习制度。它是汉语官话由中国传入朝鲜的纽带,也是如实记录朝鲜汉语官话教科书和工具书语言历时变化的行为模式。实施它,对朝鲜半岛的汉语官话应用与推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它,对朝鲜半岛汉语官话推广历史和明清时代汉语官话历史变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朝鲜王朝实录》中汉语官话"质正"资料进行归纳,以期为朝鲜朝汉语官话"质正"制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朝 明清汉语官话变化 质正制度
原文传递
论韩国朝鲜时期汉字字典的整理与研究价值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平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230-236,共7页
韩国朝鲜时期产生了大批汉字字典。这批字典文献,由于历史积淀,层次丰富,资料繁复,研究领域广阔,对中国历史语言学、字典编纂学、历史文化学、汉字传播史和汉字发展史等多方面的研究极具参考价值,或可补中华本土所存历史文献之缺漏,可... 韩国朝鲜时期产生了大批汉字字典。这批字典文献,由于历史积淀,层次丰富,资料繁复,研究领域广阔,对中国历史语言学、字典编纂学、历史文化学、汉字传播史和汉字发展史等多方面的研究极具参考价值,或可补中华本土所存历史文献之缺漏,可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所以,对韩国传世汉字字典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是中国汉字传播史和中国近代汉字发展史研究领域亟待开展的重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朝鲜时期 汉字字典 整理 研究 价值
下载PDF
中朝图们江界河形成源流略考——以朝鲜王朝的东北方经营为中心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阳 金成镐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67,共8页
中朝以图们江为界河的状况,最早发生在公元14世纪末。由于朝鲜王朝继承高丽王朝实施北进政策,图们江便由此从下游开始了其最初作为界河的历史。15世纪中叶,因朝鲜王朝北设"六镇"等镇堡形成江防体系,图们江中下游界河完全形成... 中朝以图们江为界河的状况,最早发生在公元14世纪末。由于朝鲜王朝继承高丽王朝实施北进政策,图们江便由此从下游开始了其最初作为界河的历史。15世纪中叶,因朝鲜王朝北设"六镇"等镇堡形成江防体系,图们江中下游界河完全形成。16-17世纪,又因朝鲜王朝在图们江上游南岸设立茂山镇,图们江上游也开始了成为界河的历史。18世纪之后的中朝勘界活动,更进一步确定了图们江上游"江源"段界河。显然,图们江历经五、六个世纪最终完全成为中朝界河,正是朝鲜王朝长期在其东北方积极开拓经营的结果。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主要是明朝的统治者们对此却始终处于"淡漠"甚至是"忽视"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们江 中朝界河 朝鲜王朝 北进拓疆
下载PDF
《朝鲜王朝实录》对李舜臣的历史书写
4
作者 孙中奇 《古代文明(中英文)》 2024年第4期142-152,M0007,共12页
朝鲜王朝《宣祖实录》与《宣祖修正实录》对李舜臣的历史书写有较大差异。前者成于光海君时期,材料来源于状启与廷论,由于编纂匆忙,多是记述相关史事,并未有意塑造李舜臣的形象;后者编纂于仁祖和孝宗时期,选择《惩毖录》和李芬《行录》... 朝鲜王朝《宣祖实录》与《宣祖修正实录》对李舜臣的历史书写有较大差异。前者成于光海君时期,材料来源于状启与廷论,由于编纂匆忙,多是记述相关史事,并未有意塑造李舜臣的形象;后者编纂于仁祖和孝宗时期,选择《惩毖录》和李芬《行录》作为史源,将李舜臣塑造成完美的将领,从官方立场确立了赞颂李舜臣的历史书写基调。《宣祖修正实录》重新书写李舜臣涉及多重因素,包括加强仁祖合法性与维护“西人”形象、史官对《惩毖录》的偏爱、朝鲜的尊王攘夷与反清意识、李植与李舜臣家族私交等。在《宣祖实录》和《宣祖修正实录》不易见的情况下,《宣庙宝鉴》与《惩毖录》的广泛传播,使凸显李舜臣战功与品格的历史叙事深入民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王朝 李舜臣 《朝鲜王朝实录》 《惩毖录》 历史书写
下载PDF
《明纪编年》与朝鲜英祖朝经筵
5
作者 袁昆仑 李裴蕾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38-144,共7页
《明纪编年》十二卷,题钟惺撰、王汝南续补,或是假托钟惺之作。《明纪编年》在清初被刊刻后,获得广泛传播。乾隆帝修《四库全书》时,《明纪编年》遭到禁毁。该书传入朝鲜王朝后,成为肃宗和英祖时期的经筵教材。尤其英祖时期,君臣于经筵... 《明纪编年》十二卷,题钟惺撰、王汝南续补,或是假托钟惺之作。《明纪编年》在清初被刊刻后,获得广泛传播。乾隆帝修《四库全书》时,《明纪编年》遭到禁毁。该书传入朝鲜王朝后,成为肃宗和英祖时期的经筵教材。尤其英祖时期,君臣于经筵中研读和讨论《明纪编年》,内容包括选贤任能和改革弊政、阐述为君之道、讨论朝鲜王朝弊端和评价崇祯君臣等,目的是以史为鉴。《明纪编年》在中朝之间影响的差异是当时中朝不同政治状况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纪编年》 朝鲜王朝 经筵 中朝史学交流
下载PDF
朝鲜英祖朝政局与《资治通鉴纲目》三次经筵进讲——以“荡平策”讨论为中心
6
作者 袁昆仑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3-171,共9页
1724年,李吟以王世弟身份成为国王,即朝鲜王朝英祖。面对激烈的党争,他力图通过推行“荡平策”以消弭党争和维持政局稳定。但随着局势发展,荡平局面逐渐被打破。在此过程中,《资治通鉴纲目》三次用于经筵,进讲时英祖君臣对“荡平策”讨... 1724年,李吟以王世弟身份成为国王,即朝鲜王朝英祖。面对激烈的党争,他力图通过推行“荡平策”以消弭党争和维持政局稳定。但随着局势发展,荡平局面逐渐被打破。在此过程中,《资治通鉴纲目》三次用于经筵,进讲时英祖君臣对“荡平策”讨论的变化,恰与英祖朝政局之发展相吻合。《纲目》在朝鲜英祖朝经筵进讲之过程,及其与英祖朝政治的互动,既源于以《纲目》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在朝鲜王朝的重要影响力,也源于《纲目》被视为史中经,具有明正统、昭鉴戒之功用,恰与英祖的政治需求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王朝 《资治通鉴纲目》 经筵 荡平策 中朝史学交流
原文传递
范祖禹《唐鉴》在中朝之流传与影响
7
作者 袁昆仑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5-45,共11页
《唐鉴》是北宋范祖禹编纂的以唐之史事为北宋皇帝提供鉴戒的史著。受党争影响,《唐鉴》在北宋被列为禁书,未能发挥鉴戒作用。南宋至清,《唐鉴》曾用于经筵,并受到儒士称颂。《唐鉴》传入朝鲜半岛后,受到朝鲜王朝君臣的重视,被用于经筵... 《唐鉴》是北宋范祖禹编纂的以唐之史事为北宋皇帝提供鉴戒的史著。受党争影响,《唐鉴》在北宋被列为禁书,未能发挥鉴戒作用。南宋至清,《唐鉴》曾用于经筵,并受到儒士称颂。《唐鉴》传入朝鲜半岛后,受到朝鲜王朝君臣的重视,被用于经筵。尤其英祖时期,君臣在经筵中研讨《唐鉴》,以唐之君臣和史事互相勉戒,由此进一步讨论朝鲜王朝的现实问题。《唐鉴》在朝鲜儒士中也有一定影响,他们仿《唐鉴》编纂史书、刊印《唐鉴》,并借《唐鉴》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唐鉴》在中朝之流传和影响,是中朝史学交流和不同政治文化状况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鉴》 经筵 朝鲜王朝 中朝史学交流
下载PDF
明代玉河馆门禁及相关问题考述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晶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1-28,共8页
本文通过对比中朝史料中的相关记载,考证明代玉河馆对朝鲜使者的门禁政策及其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试图探究朝鲜使者与明王朝在玉河馆门禁事件中所持不同态度之背后所反映的双方外交:朝鲜使者多次上书要求解弛玉河馆门禁,除追求物质利... 本文通过对比中朝史料中的相关记载,考证明代玉河馆对朝鲜使者的门禁政策及其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试图探究朝鲜使者与明王朝在玉河馆门禁事件中所持不同态度之背后所反映的双方外交:朝鲜使者多次上书要求解弛玉河馆门禁,除追求物质利益之外,更有重建"礼仪之邦"名号的用意;明王朝虽声称恢复朝鲜特权,但这不过是为了模糊其外交政策实质的官方说辞,实际上并未作出过大的让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河馆 门禁 李氏朝鲜 中朝关系 《朝天录》
下载PDF
一衣带水 异邦华服——从《明实录》朝鲜赐服看明朝与朝鲜服饰外交 被引量:6
9
作者 蒋玉秋 赵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37,共4页
《明实录》是官修有明一代的历朝实录,这部记录国家朝章政务的重要文献,记载有明朝与朝鲜王朝服饰往来条目五百余项,这些记录中的相关事件、服装品类与名称是进行明代纺织服装史研究的一手文献,极具史料价值。本文梳理了《明实录》中明... 《明实录》是官修有明一代的历朝实录,这部记录国家朝章政务的重要文献,记载有明朝与朝鲜王朝服饰往来条目五百余项,这些记录中的相关事件、服装品类与名称是进行明代纺织服装史研究的一手文献,极具史料价值。本文梳理了《明实录》中明廷赐给朝鲜的服饰(含衣料)情况,藉此探问史料背后的两国"服饰外交",解读明朝对外藩朝鲜服饰外交的礼仪规格,以及朝鲜对属国明朝服饰的接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实录 明朝 朝鲜王朝 服饰
下载PDF
从“岛夷之窟”到“王化之地”——朝鲜王朝初期对南部海岛的控制和开发
10
作者 李恒恩 朱玫 《当代韩国》 2024年第2期113-128,共16页
朝鲜半岛南部海岸沿海海岛在高丽末期曾一度荒废。朝鲜王朝初期,国家将海岛纳入编户齐民体系,逐渐建立起稳定的郡县秩序。本文考察了巨济岛和珍岛两个南部海岛的恢复、管控和开发的过程。国家对这两个海岛所实施的政策,其出发点和侧重... 朝鲜半岛南部海岸沿海海岛在高丽末期曾一度荒废。朝鲜王朝初期,国家将海岛纳入编户齐民体系,逐渐建立起稳定的郡县秩序。本文考察了巨济岛和珍岛两个南部海岛的恢复、管控和开发的过程。国家对这两个海岛所实施的政策,其出发点和侧重点皆有所不同。在政策的实施中,防御需要、马匹资源需要以及岛上居民治理需要等都影响着统治者对海岛地区的施政方针。朝鲜王朝初期对海岛的控制和开发,是基于对海岛的领土意识而实施的政策,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也深受当时东亚海域国际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王朝 海岛 郡县秩序 海洋史
原文传递
丧中行冠与因丧而冠:朝鲜时期的《家礼》实践及其特征
11
作者 陈媛 《民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127,159,160,共12页
《家礼》传入朝鲜半岛后,朝鲜时期士大夫致力于《家礼》的实践。在冠礼实行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超出《家礼》规定以外的情况,所以变礼应运而生。冠变礼围绕丧中行冠与因丧而冠展开,栗谷学派的礼书体现了较为开放的礼学立场,退溪学派的... 《家礼》传入朝鲜半岛后,朝鲜时期士大夫致力于《家礼》的实践。在冠礼实行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超出《家礼》规定以外的情况,所以变礼应运而生。冠变礼围绕丧中行冠与因丧而冠展开,栗谷学派的礼书体现了较为开放的礼学立场,退溪学派的礼书则表现出较为保守的礼学立场。这些礼书以行礼为目的,主要以古礼、朝鲜的国家礼典、朱子礼说补充完善《家礼》为主。从礼书内容,可以看出朝鲜时期士大夫以儒家仪礼统一朝鲜礼俗、实现儒家礼治社会的愿景,展现了18世纪以后朝鲜以《家礼》为中心的礼制在社会生活层面达到的程度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礼 变礼 家礼 朝鲜王朝
原文传递
朝鲜王朝后期户籍所见“职役”论析
12
作者 朱玫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3-69,152,共8页
职役是传统王朝国家征兵调役的依据,与赋役制度有密切联系。朝鲜王朝赋役制度下,职役又称“国役”,包括官职、军役、乡役等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役种。户籍大帐通过登记个人职役,设定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职役体系体现了王朝国家对人丁的... 职役是传统王朝国家征兵调役的依据,与赋役制度有密切联系。朝鲜王朝赋役制度下,职役又称“国役”,包括官职、军役、乡役等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役种。户籍大帐通过登记个人职役,设定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职役体系体现了王朝国家对人丁的控制方法,不管是“良人”还是“贱民”,原则上都要载入官修户籍。随着职役征调运作的体系化,朝鲜王朝的人丁管理逐渐出现中央集权化倾向。呈现在官修户籍大帐上的户籍数字反映了国家财政、劳役需求与地方社会内部秩序之间逐渐出现的平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役 户籍大帐 身份 朝鲜王朝
下载PDF
朝鲜王朝时期燕行使与清朝篆刻交流探究
13
作者 包子捷 《国际汉学》 2024年第5期70-82,157,共14页
文章通过整理相关文献,探讨了以朝鲜王朝时期金正喜交际圈为代表的燕行使在朝鲜王朝与清朝篆刻交流中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印章图样对比分析了朝鲜王朝篆刻与清朝篆刻的异同,揭示出其在发展过程中... 文章通过整理相关文献,探讨了以朝鲜王朝时期金正喜交际圈为代表的燕行使在朝鲜王朝与清朝篆刻交流中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印章图样对比分析了朝鲜王朝篆刻与清朝篆刻的异同,揭示出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印人篆文修养不足和篆刻创作动力不足等问题,以期为国内学界了解朝鲜王朝时期篆刻的历史发展和中华文明海外影响力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王朝 清朝 燕行使 篆刻交流
下载PDF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古代东亚世界的中华认同——射礼施行与朝鲜王朝华夷观的嬗变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良明 赵剑平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9-156,共8页
儒家文化是东亚汉字文化圈的核心思想,华夷之辨则是儒家义理观的核心命题。射礼作为中华礼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朝鲜备受推崇,对朝鲜半岛儒家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对射礼在朝鲜王朝儒家化治理过程中的历... 儒家文化是东亚汉字文化圈的核心思想,华夷之辨则是儒家义理观的核心命题。射礼作为中华礼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朝鲜备受推崇,对朝鲜半岛儒家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对射礼在朝鲜王朝儒家化治理过程中的历史价值,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华夷观嬗变进行考证。研究表明:朝鲜王朝在建国之初对射礼推崇备至,事大慕华为其主要外交策略;至中期,射礼成为朝鲜“以夏变夷”,从而“进于中国”的慕华之举;明清鼎革之后,朝鲜视满清为夷狄,通过射礼施行彰显尊周思明之大义,意图在“攘夷”同时申明其“中华”身份。以射礼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铸牢古代东亚世界中华认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儒家文化圈形成中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体育文化 射礼 中华认同 朝鲜王朝 华夷观
原文传递
朝鲜王朝时期的《世说新语》在韩传播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勇进 《文学与文化》 2015年第2期62-71,共10页
本文在简单回溯《世说新语》在统一新罗王朝和高丽王朝对韩国文学的影响后,以朝鲜王朝文人诗文为中心,从直接评论、诗文用典、名物考证、出版翻译等几个方面,考察了这一时期《世说新语》的在韩传播情况。从朝鲜文人的直接评论来看,朝鲜... 本文在简单回溯《世说新语》在统一新罗王朝和高丽王朝对韩国文学的影响后,以朝鲜王朝文人诗文为中心,从直接评论、诗文用典、名物考证、出版翻译等几个方面,考察了这一时期《世说新语》的在韩传播情况。从朝鲜文人的直接评论来看,朝鲜文人对《世说新语》的艺术魅力,多持称赏态度。朝鲜文人的诗文作品,留下了大量使用《世说新语》事典的语句。文人笔记中的语汇名物考证,常征引《世说新语》。在广泛的阅读需求刺激下,各种中国版本陆续输入朝鲜,其中《世说新语补》的传入,在《世说新语》对韩传播史上留下了独特一笔。此外,朝鲜亦出现了自行刊刻和传抄的一些版本。直到今天,现代韩语里仍留下了相当数量出自《世说新语》的四字成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朝鲜王朝 韩国文学 传播
下载PDF
理解国际关系中的身份退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乐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1-117,158-159,共27页
身份退化是指行为体对特定身份从习得到抛弃的过程和状态。但囿于主流建构主义的"进化偏好",学界对此问题一直缺乏足够关注。要理解国际关系中的身份退化,就需要回答身份为何退化,如何退化。在理论部分,身份可以划分为权力型... 身份退化是指行为体对特定身份从习得到抛弃的过程和状态。但囿于主流建构主义的"进化偏好",学界对此问题一直缺乏足够关注。要理解国际关系中的身份退化,就需要回答身份为何退化,如何退化。在理论部分,身份可以划分为权力型和观念型两种基本类型,二者经由权力与观念在关系式微基础上利弊权衡的不同退化路径,分别通过变革与内隐,退化为死亡状态和休眠状态。在案例部分,李氏朝鲜在朝贡体系中经历了既有身份退化的嬗变过程:首先,在明清鼎革时期,李氏朝鲜对华观念型身份退化为休眠状态,表现为前期的北伐大义论和中后期的尊周思明思想。与此同时,随着清朝重塑正朔的努力以及积极推行王道外交,这一身份逐渐被激活。其次,由于东亚近代化进程中清朝衰落、日本崛起和列强环伺,导致李氏朝鲜对华权力型身份退化为死亡状态,表现为朝贡体系的瓦解和东亚的殖民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退化 身份嬗变 李氏朝鲜 朝贡体系
原文传递
17-18世纪朝鲜王朝委巷文人诗社考辨
17
作者 严明 王琳 《东疆学刊》 2024年第1期1-9,131,共10页
委巷文人是一个与两班文人相对的概念,构成较为复杂,既有来自朝鲜朝中人阶层的译官、医官、画员等,也有来自于最底层的奴婢、胥吏等。学界认为,17-18世纪委巷文人诗社主要有:枕流台诗社、三清洞诗社、洛社、松石园诗社,但以上并非皆可... 委巷文人是一个与两班文人相对的概念,构成较为复杂,既有来自朝鲜朝中人阶层的译官、医官、画员等,也有来自于最底层的奴婢、胥吏等。学界认为,17-18世纪委巷文人诗社主要有:枕流台诗社、三清洞诗社、洛社、松石园诗社,但以上并非皆可称为诗社。其中枕流台诗社当改为枕流台唱酬;三清洞诗社当改为三清洞诗会;洛社虽非严格意义上的诗社,但是初具诗社的雏形,可以继续沿用该名称;松石园诗社是朝鲜王朝第一个正式的委巷文人诗社。委巷文人通过社集的方式联络感情、寻找阶层归属感,亦编撰了委巷诗人诗选,委巷文人社会力量的壮大与社集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18世纪 朝鲜王朝 委巷诗人 诗社
下载PDF
略论《元史》在朝鲜王朝的影响
18
作者 张光宇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1期138-145,共8页
明官修《元史》东传至朝鲜王朝,不仅成为明、鲜两国“宗藩体系”正式确立的重要象征,且朝鲜君臣大多自觉从中获取资治之道和理政经验。《元史》客观上对朝鲜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科技、文化等方面均产生了一定影响。通过反观... 明官修《元史》东传至朝鲜王朝,不仅成为明、鲜两国“宗藩体系”正式确立的重要象征,且朝鲜君臣大多自觉从中获取资治之道和理政经验。《元史》客观上对朝鲜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科技、文化等方面均产生了一定影响。通过反观朝鲜王朝对《元史》“受容”和“回应”的“过程”,有助于对中国典籍在朝鲜半岛传播的方式获得相对深入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史》 朝鲜王朝 文治主义 《高丽史》
下载PDF
儒者·文人·遗民——金泽荣文章学的三个面相
19
作者 蔡德龙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4年第1期439-456,共18页
韩末古文家金泽荣,因其集儒者、文人、遗民三者于一体的特殊身份,又有身处中、韩两国文坛的丰富经历,使其文章学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复杂面相。作为儒者、理学家,他辑录孔子论文之语,建构起“孔子文章学”,力倡“文与道一”,以之回击韩国... 韩末古文家金泽荣,因其集儒者、文人、遗民三者于一体的特殊身份,又有身处中、韩两国文坛的丰富经历,使其文章学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复杂面相。作为儒者、理学家,他辑录孔子论文之语,建构起“孔子文章学”,力倡“文与道一”,以之回击韩国理学家较为普遍的重道轻文观念;作为文人,他以正、伪二分法观照中国古文历史,指出当时中、韩两国古文创作均处于“伪”的历史时期,他有“救一代文弊”的强烈使命感;作为遗民,他在流亡中国后积极整理韩国文人别集、编选《丽韩十家文钞》,但在“存故国文献”的用心之外,亦有着与中国文坛争胜的微旨。金泽荣的文章学深刻体现出中韩两国近代文化的交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泽荣 朝鲜王朝 孔子文章学 救弊 《丽韩十家文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