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0篇文章
< 1 2 1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芍总苷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部分机制 被引量:55
1
作者 袁亮 吴永贵 +5 位作者 郝丽 梁超 董婧 任克军 张炜 方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1-826,共6页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同时每日灌胃给予TGP(50,100,200mg·kg-1,连续8wk。结果TGP给药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糖尿病大鼠AER的增加。TGP给药(50mg·kg-1...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同时每日灌胃给予TGP(50,100,200mg·kg-1,连续8wk。结果TGP给药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糖尿病大鼠AER的增加。TGP给药(50mg·kg-1)大鼠肾小球平均容量(VG)明显低于模型组,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TII)较模型组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P给药(100,200mg·kg-1VG与TII均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肾组织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GP给药(200mg·kg-1)大鼠肾组织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Western blot显示模型组肾组织1α(IV)Ⅳ型胶原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加2.7倍,TGP给药(50、100、200mg·kg-1)8wk分别可使肾组织1α(IV)Ⅳ型胶原蛋白表达下降47.9%、60.4%与72.9%。模型组肾组织ICAM-1及TGFβ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GP给药(50,100,200mg·kg-1)肾组织ICAM-1与TGFβ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TGP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机制部分与其抑制肾组织中ICAM-1及TGFβ1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白芍总苷 细胞间黏附因子-1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的效果及对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肾上腺髓质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8
2
作者 刘连杰 杜然 +4 位作者 王心妹 朱爱红 张继红 郭利丽 陈姣 《中国医药》 2021年第6期845-84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的效果及对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肾上腺髓质素(ADM)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重症肺炎患儿。根据便利抽样法将100...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的效果及对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肾上腺髓质素(ADM)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重症肺炎患儿。根据便利抽样法将10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及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观察组采用抗感染、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肺换气功能相关指标,血清ICAM-1、ADM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0%(47/50)比72.0%(3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86,P=0.001)。观察组术后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ICAM-1、ADM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7±6)%比(79±5)%、(83±6)mmHg(1 mmHg=0.133 kPa)比(72±5)mmHg、(368±25)mmHg比(314±20)mmHg、(3.3±0.9)μg/L比(5.6±1.4)μg/L、(48±10)ng/L比(56±10)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9,P=0.395)。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可有效缓解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肺换气功能相关指标,降低血清ICAM-1、ADM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 乙酰半胱氨酸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肾上腺髓质素
下载PDF
细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人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9
3
作者 梁萍 孙雷 +1 位作者 唐建武 王翀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27-429,共3页
为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人正常冠状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病理学意义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分别检测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人正常冠状动脉... 为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人正常冠状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病理学意义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分别检测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人正常冠状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 ,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均有表达。三者在脂纹期的表达分别为 5 0 .0± 10 .9、5 1.8± 6 .0和 13.9± 2 .8,在纤维斑块期分别为 2 3.1± 7.3、37.2± 9.7和 2 3.0± 6 .0 ,在粥样斑块期分别为 17.5± 4 .9、18.6± 5 .5和 38.0± 10 .0 ,明显高于对照组 (2 .2± 1.4、2 .2± 1.2和 7.8± 2 .2 ,分别为P<0 .0 1)。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与肿瘤坏死因子α呈正相关 (前者r=0 .344、P <0 .0 1,后者r=0 .5 2、P <0 .0 1)。实验结果提示 ,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在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高表达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环节。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与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的表达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间粘附分子1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上皮性钙黏附素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1
4
作者 范宇 郎荣刚 +2 位作者 王颖 孙保存 付丽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 研究细胞黏附分子,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肿瘤细胞的集团性浸润、转移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 复习2002年1月-2003年5月所有手术切除乳腺癌组织切片,按WHO乳腺癌分类分组,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64例、浸润性导管癌(IDC)57例。采用... 目的 研究细胞黏附分子,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肿瘤细胞的集团性浸润、转移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 复习2002年1月-2003年5月所有手术切除乳腺癌组织切片,按WHO乳腺癌分类分组,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64例、浸润性导管癌(IDC)5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的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LSAB)法检测64例IMPC中E-钙黏附素的表达,并同IDC加以比较。结果 E-钙黏附素主要表达于IMPC细胞膜;IMPC E-钙黏附素表达率(85.9%,55/64)明显高于IDC(43.9%,25/57),并且在微乳头状肿瘤细胞集团内的细胞间连接面表达正常,而在细胞集团面向间质侧的表达明显减弱或不表达;IMPC组的淋巴结转移率(85.9%,55/64)明显高于IDC(52.6%,30/57),其淋巴结阳性、E-钙黏附素阳性病例的α-连接素、β-连接素共同表达率(45.1%,26/51)也明显高于IDC(15.4%,2/13)。结论 IMPC的微乳头状肿瘤细胞集团内细胞间黏附性强、而与间质间的黏附性减弱或消失的特性可能是IMPC具有高转移潜能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上皮性钙黏附素 肿瘤浸润 肿瘤转移 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脑梗死区ICAM-1表达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 被引量:32
5
作者 何蔚 朱遵平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3-405,共3页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脑梗死区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 1)表达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大鼠大脑中动脉短暂阻塞制成局灶性脑缺血2h再灌注24h模型。再灌注后2h腹腔注射三七总皂苷25或50mg/kg。再灌注24h后分光光度法测定缺血...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脑梗死区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 1)表达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大鼠大脑中动脉短暂阻塞制成局灶性脑缺血2h再灌注24h模型。再灌注后2h腹腔注射三七总皂苷25或50mg/kg。再灌注24h后分光光度法测定缺血区大脑皮层和尾壳核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大脑皮层和尾壳核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 -1)的表达。结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大脑皮层和尾壳核MPO活性和ICAM -1表达明显增加,三七总皂苷50mg/kg治疗用药能降低MPO活性和抑制ICAM- 1表达。结论:三七总皂苷可抑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 1表达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减轻脑梗死区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AM-1表达 中性粒细胞浸润 三七总皂苷 梗死区 大鼠脑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 细胞间粘附分子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MPO活性 髓过氧化物酶 大脑皮层 大脑中动脉 分光光度法 尾壳核 腹腔注射 炎症反应 24h 缺血区 测定 抑制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肠粘膜NF-κB、ICAM-1、TNF-α、iN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9
6
作者 胡刚 刘先义 +1 位作者 夏中元 熊桂先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5期381-384,共4页
目的 研究参附 (人参、附子 )注射液 (Shen Fuinjection ,SF)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肠粘膜内核转录因子 -κB(NF κB)、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雄... 目的 研究参附 (人参、附子 )注射液 (Shen Fuinjection ,SF)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肠粘膜内核转录因子 -κB(NF κB)、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 3 6只 ,随机分入IR +NS组、IR +SF组和C组。采用钳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肠组织NF κB、ICAM 1、iNOS的表达和分布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肠组织和血浆中TNF α的含量。结果 SF能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小肠组织的病理损害 (P <0 .0 1) ;抑制缺血再灌注后肠组织NF κB的活化 (P <0 .0 1) ;抑制缺血再灌注后肠组织ICAM 1、iNOS表达 (P <0 .0 1) ;抑制血浆和肠组织中TNF α的含量 (P <0 .0 1)。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抑制肠组织中NF κB的活化 ,减少ICAM 1、iNOS和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小肠 缺血再灌注 核因子-κB 细胞间粘附分子-1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肿瘤坏死因子-α 大鼠
下载PDF
乌司他丁、生长抑素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9
7
作者 孙衍模 陈书德 许声江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3021-3024,共4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生长抑素联合奥曲肽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方法将80例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同时给予醋酸奥曲肽注射液25~50μg·h^-1...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生长抑素联合奥曲肽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方法将80例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同时给予醋酸奥曲肽注射液25~50μg·h^-1,微泵持续静脉注射;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和生长抑素,将10万单位乌司他丁溶解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2 h,每天1次,将取生长抑素0.25 mg溶解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维持250μg·h^-1,0.5 mg·d^-1,每天1次。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CAM^-1及炎症因子水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评分、血清淀粉酶水平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ICAM^-1、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CT评分、血清淀粉酶水平、全血高切黏度、血浆比黏度、血栓长度和血小板黏附率分别为(135.34±11.63)ng·mL^-1,(91.62±12.13)m·L^-1,(28.91±8.57)pg·L^-1,(85.17±11.23)pg·L^-1,4.36±1.27,(435.71±5.38)U·L^-1,(4.37±0.32)mPa·s^-1,(1.11±0.07)%,(20.42±13.17)mm,(31.54±15.65)%,对照组分别为(217.73±12.89)ng·mL^-1,(121.56±14.81)mg·L^-1,(50.37±8.95)pg·L^-1,(129.31±12.58)pg·L^-1,6.91±1.67,(636.72±5.61)U·L^-1,(5.91±0.35)mPa·s^-1,(1.96±0.05)%,(38.52±16.73)mm,(57.76±17.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恶心呕吐分别有1,2例,头晕分别有1和1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和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乌司他汀和生长抑素对AP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显著改善其炎症反应及血液循环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生长抑素 奥曲肽 急性胰腺炎 细胞间黏附分子-1 炎症
原文传递
中医辨证四联疗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7
8
作者 杨国红 朱沛文 +3 位作者 王晓 曾震军 李春颖 李合国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9-503,共5页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四联疗法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收治的83例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3...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四联疗法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收治的83例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3例)和西医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常规西医对症支持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同时加用中医辨证四联疗法.① 中药灌胃:肝胆湿热证方药采用柴胡、生大黄、枳实、黄芩、清半夏、白芍等;胃肠实热证方药采用大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芒硝),辨证后制备成中药煎剂100 mL,每4 h经胃管注入1次,夹闭1 h后开放.② 灌肠:方药采用大承气汤加桃仁、莱菔子等,煎剂200 mL,每6 h高位(距肛门20 cm)保留灌肠1次.③ 外敷:方药采用乳香、没药、黄柏、黄芩、黄连、蒲公英等研末,凡士林调和外敷胰腺体表投影处,荷叶外覆包扎,每日1次.④ 静脉滴注(静滴)灯盏花素注射液40 mL/d;伴有气阴两虚、心悸、休克者静滴生脉注射液40 mL/d;阳气欲脱者用参附注射液40 mL/d 静滴;瘀毒互结者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d静滴.观察两组患者腹胀、腹痛消失时间,肠鸣音、血淀粉酶(AMS)、脂肪酶、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前后修正的CT严重指数(MCTSI)评分的变化,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7 d、14 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腹胀消失时间(d:3.79±1.93比5.12±2.41)、腹痛消失时间(d:3.81±1.94比5.45±2.27)、肠鸣音恢复时间(d:3.67±1.86比5.15±2.17)、AMS恢复正常时间(d:3.78±1.92比5.27±2.63)、脂肪酶恢复正常时间(d:5.13±2.47比6.23±2.87)、CRP恢复正常时间(d:7.07±2.89比8.91±2.75)、WBC恢复正常时间(d:4.14±2.18比5.94±2.78)均较西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辨证四联疗法 胰腺炎 急性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8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乌司他丁辅助高容量血液滤过对严重脓毒血症血清细胞黏附分子-1、胆碱酯酶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7
9
作者 陈伟 胡志华 杨远征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辅助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严重脓毒血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胆碱酯酶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6例严重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辅助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严重脓毒血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胆碱酯酶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6例严重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5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全身感染相关器官功能障碍评分(SOFA)、Marshall评分,28 d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多功能器官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病死率、血清ICAM-1、胆碱酯酶和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治疗7d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PACHEⅡ、SOFA及Marshall评分降低(P<0.05)。28 d时,对照组DIC发生率和MODS发生率分别为17.0%和23.4%,观察组的分别为3.4%和8.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DIC和MODS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病死率为15.3%,对照组为29.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降低,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升高,ICAM-1水平下降,胆碱酯酶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辅助高容量血液滤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ICAM-1,提高胆碱酯酶水平,从而提高严重脓毒症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高容量血液滤过 严重脓毒血症 凝血功能 细胞黏附分子-1 胆碱酯酶
下载PDF
卡维地洛对过氧化氢致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6
10
作者 张健 魏欣冰 +1 位作者 丁华 娄海燕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0-624,共5页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carved ilol)对过氧化氢(hydrogenperoxide,H2O2)致内皮细胞损伤及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H2O2作为外源性自由基生成系统,模拟内皮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建立离体培养的ECV-304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观察卡...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carved ilol)对过氧化氢(hydrogenperoxide,H2O2)致内皮细胞损伤及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H2O2作为外源性自由基生成系统,模拟内皮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建立离体培养的ECV-304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观察卡维地洛对H2O2致内皮细胞损伤及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卡维地洛各浓度组均明显改善H2O2(1.0×10-6mol.L-1)所致ECV-304细胞形态学损伤,提高细胞生存率,降低LDH释放,并可使细胞内及细胞培养液中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亦可下调ICAM-1蛋白及细胞内ICAM-1mRNA表达水平,上述作用随药物浓度增加呈增强趋势。结论卡维地洛可保护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提高内皮细胞抗氧化能力,并从转录水平抑制脂质过氧化诱导的粘附分子表达增加,降低单核-内皮细胞粘附,有利于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和早期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V-304细胞 过氧化氢 氧化应激损伤 细胞间粘附分子-l 卡维地洛
下载PDF
补肾温阳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 被引量:32
11
作者 刘京芳 陈景伟 +1 位作者 杜慧兰 张培红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32-334,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补肾温阳化瘀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糖链抗原-125(CA125)的影响,观察补肾温阳化瘀中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作用,并通过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 目的:通过检测补肾温阳化瘀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糖链抗原-125(CA125)的影响,观察补肾温阳化瘀中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作用,并通过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的变化,观察细胞黏附分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补肾温阳化瘀法治疗内异症患者3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于卵泡期相同时间分别抽取空腹肘静脉血,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中CA125,sICAM-1,sVCAM-1的含量变化。结果:补肾温阳化瘀法治疗本病总有效率73.33%,补肾温阳化瘀法能降低内异症患者血清中CA125的水平(P<0.01),内异症患者血清sICAM-1,sVCAM-1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经过中药治疗后降低(均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AM-1,VCAM-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补肾温阳化瘀法通过降低sICAM-1,sVCAM-1含量从而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糖链抗原-125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补肾温阳化瘀法
原文传递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降钙素原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3
12
作者 马莉 刘翠青 +4 位作者 刘智慧 刘素哲 贾系群 李文静 胡皓夫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54-658,共5页
目的 了解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降钙素原 (PCT)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通过检测 5 0例败血症的新生儿及 35例健康新生儿血sICAM 1、PCT、CRP浓度及WBC计数 ,比较各炎症指标对诊断败血症的灵敏度、特异度、... 目的 了解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降钙素原 (PCT)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通过检测 5 0例败血症的新生儿及 35例健康新生儿血sICAM 1、PCT、CRP浓度及WBC计数 ,比较各炎症指标对诊断败血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约登指数 ,评价它们对诊断该病的价值。结果  (1)以sICAM 1≥ 30 0ng/ml、CRP≥ 8mg/l、PCT≥ 2ng/ml为阳性标准 ,三指标对诊断败血症的灵敏度分别为 85 %、87 5 %、86 % ,P >0 0 5 ,差异无显著意义 ,但均高于WBC计数 (仅 30 % ,P <0 0 5 ) ,其中PCT的特异度 94 3%、阳性预测值 95 6 %、阴性预测值82 5 %、准确性 89 4 %、约登指数 80 3% ;(2 )sICAM 1浓度在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CRP浓度在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PCT在恢复期全部转阴 ;(3)sICAM 1与CRP呈正相关 ,r =0 339,P <0 0 1;PCT与sICAM 1、CRP浓度的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 6 9、0 4 82 (P <0 0 1)。结论 sICAM 1≥ 30 0ng/ml对于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是一个具有较高灵敏度 (85 % )、中度特异度 (5 4 3% )的指标 ;所有检测指标中PCT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SICAM-1 PCT CRP 特异度 新生儿败血症 阳性 浓度 预测值 指标
原文传递
灯盏花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5
13
作者 何蔚 刘奕明 +1 位作者 陈汇 曾繁典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 ,探讨其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大脑中动脉短暂阻塞制成局灶性脑缺血 2h ,再灌注 2 4h模型。再灌注后 1h分别ip灯盏花素 5 0或...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 ,探讨其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大脑中动脉短暂阻塞制成局灶性脑缺血 2h ,再灌注 2 4h模型。再灌注后 1h分别ip灯盏花素 5 0或 75mg·kg- 1,再灌注后 2 2h重复给药 1次。再灌注 2 4h后干湿重法测定脑水肿 ,分光光度法测定缺血区大脑皮质和尾壳核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大脑皮质和尾壳核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的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 ,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 ,缺血区大脑皮质及尾壳核MPO活性和ICAM 1表示显著增加 ,灯盏花素 5 0和75mg·kg- 1治疗用药能减轻脑水肿 ,降低MPO活性和抑制ICAM 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脑缺血 脑水肿 中性粒细胞 细胞间粘附分子-1
下载PDF
VEGF、ICAM-1、IL-13及IL-17在慢阻肺、支气管哮喘及慢阻肺合并哮喘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1
14
作者 古力鲜.马合木提 李新 +2 位作者 张慧 韩利梅 黎静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9期1563-1566,共4页
目的探讨诱导痰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IL-13、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慢阻肺(COPD)、支气管哮喘及慢阻肺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 目的探讨诱导痰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IL-13、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慢阻肺(COPD)、支气管哮喘及慢阻肺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慢阻肺患者(A组)、支气管哮喘患者(B组)、慢阻肺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C组)各60例,分别测定三组诱导痰细胞因子IL-17、IL-13、ICAM-1、VEGF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组患者的FEV1%、FVC%、PEF%测定值均显著的高于A组、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患者的FEV1%、FVC%、PEF%测定值差异不显著(P>0.05);B组患者痰诱导IL-13水平高于A组、C组(P<0.05);B组和C组的痰诱导IL-17、ICAM-1、VEGF水平高于A组(P<0.05);C组患者的痰诱导VEGF水平高于B组(P<0.05)。结论慢阻肺、支气管哮喘及慢阻肺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诱导痰细胞因子IL-17、IL-13、ICAM-1、VEGF表达水平不同,对于临床诊治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痰 白细胞介素-17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慢阻肺 支气管哮喘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对创面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及IκBα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31
15
作者 胡祥 喻爱喜 +3 位作者 余国荣 陶圣祥 夏成焱 吴刚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3-125,F0004,共4页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对创面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及IκBα磷酸化的影响。方法每组建立24例Susscrafa猪背急性感染创面模型,VSD治疗为实验组,120mmHg(1mmHg=0.133kPa)负压持续吸引,常规换药治疗为对照组,对...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对创面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及IκBα磷酸化的影响。方法每组建立24例Susscrafa猪背急性感染创面模型,VSD治疗为实验组,120mmHg(1mmHg=0.133kPa)负压持续吸引,常规换药治疗为对照组,对创面炎性反应、ICAM—1表达及IκBα磷酸化的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SD组减轻感染创面炎性反应,ICAM-1表达相对值0.60±0.08,显著低于对照组1.01±0.06(P〈0.05),VSD显著减少IκBα磷酸化(40±9)%,(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减少IκBα磷酸化,抑制感染创面ICAM-1的表达,明显减轻感染创面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细胞黏附分子-1 核因子-ΚB IΚBΑ 创面
原文传递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和普伐他汀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6
16
作者 张新超 徐成斌 张彤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29-232,共4页
观察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 - 1表达的诱导及普伐他汀对它的抑制影响 ,以期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及普伐他汀可能的非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分别加氧... 观察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 - 1表达的诱导及普伐他汀对它的抑制影响 ,以期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及普伐他汀可能的非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分别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5 0mg/L、10 0mg/L、2 0 0mg/L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10 0mg/L) +普伐他汀 (10 -4~ -6mol/L) ,孵育 12h、2 4h和 36h ,采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流式细胞技术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测定细胞间粘附分子 - 1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结果发现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诱导细胞间粘附分子 - 1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 ,而普伐他汀对其诱导作用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的抑制影响。研究表明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 - 1的表达 ,可能代表了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又一机制 ;普伐他汀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 - 1表达 ,可能是其独立于调脂之外的另一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 内皮 ICAM-1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6
17
作者 娄海燕 魏欣冰 +1 位作者 王汝霞 张岫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6-369,共4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MCAO)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缺血开始及再灌注即刻由尾静脉注射葛根素18 mg.kg-1,缺血2 h再灌注2...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MCAO)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缺血开始及再灌注即刻由尾静脉注射葛根素18 mg.kg-1,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取缺血侧脑组织,HE染色观察海马存活锥体细胞数,比色法测定脑组织MPO活性观察脑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Western blotting及RT-PCR法测定脑组织中ICAM-1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及NF-κB p65亚基核转位情况。结果:葛根素组缺血侧脑组织海马存活锥体细胞数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P<0.01),MPO活性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P<0.01),ICAM-1蛋白及mRNA表达较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明显减少(P<0.01),NF-κB p65蛋白亚基核转位明显少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P<0.01)。结论:葛根素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再灌注损伤 过氧化物酶 胞间粘附分子1 NF-ΚB
下载PDF
异甘草酸镁对CCl_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0
18
作者 鲍启德 杨兰兰 +1 位作者 王利 崔东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04-1007,共4页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MI)对CCl_4诱导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肝降酶作用与及其对肝组织中核因子-(?)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昆明小鼠(28±2.2 g),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MI)对CCl_4诱导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肝降酶作用与及其对肝组织中核因子-(?)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昆明小鼠(28±2.2 g),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异甘草酸镁组.正常对照组ip生理盐水(0.1 mL/10 g),模型组ip 0.1%CCl_4(0.1 mL/10g),异甘草酸镁组于ip 0.1%CCl_4(0.1 mL/10 g)前15 min予MI(15 mg/kg体质量)ip,1次/d,共5次.采用生化法测定血清ALT、AST及肝组织MDA和SOD含量.采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损伤.SP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B、ICAM-1表达.结果:肝损伤组ALT、AST及MDA较正常组显著升高(465.10±35.90 kU/L vs 47.40±4.13 kU/L:582.37±25.63 kU/L vs 116.06±12.82 kU/L:4.07±0.38 nmol/mz vs 1.39±0.03 nmol/mg;均P<0.01),SOD明显降低(29.71±2.25 U/mg vs 87.02±4.84 U/mg,P<0.01).在正常组织中无NF-kB、ICAM-1表达,肝损伤模型组中NF-kB有较强表达,ICAM-1在肝坏死区强表达.MI组ALT、AST及MDA(263.51±22.89 kU/L,292.56±26.01 kU/L,2.17±0.03 nmol/mg)较肝损伤组显著降低(P<0.01),SOD (58.04±2.56 U/mg)明显升高(P<0.05),NF- kB、ICAM-1表达均较肝损伤组减弱,肝组织坏死程度也轻.结论:NF-kB、ICAM-1在CCl_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中表达明显增强,MI可减少NF-kB及ICAM-1表达并减轻肝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损伤 核因子-ΚB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异甘草酸镁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1
19
作者 邓伟婧 白云飞 +2 位作者 李虹义 刘丽阳 张忠涛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8期1043-1046,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奥曲肽治疗,观察组患者... 目的比较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奥曲肽治疗,观察组患者予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浆中细胞因子变化、各项临床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9.13%和65.2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和治疗1 d两组患者的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等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14 d两组患者的TNF-α、IL-6、IL-8、ICAM-1水平较治疗前均逐渐降低,且各时间点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治疗3~14 d两组患者的IL-10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观察组在治疗3 d达到顶峰,各时间点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腹胀、腹痛、肠鸣音)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血清淀粉酶、血脂肪酶、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的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可清除炎性因子,提高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曲肽 乌司他丁 急性重症胰腺炎 炎性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原文传递
联合检测血浆骨桥蛋白和细胞间黏附分子对预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23
20
作者 张辉 任宁 +5 位作者 叶青海 孙惠川 王鲁 刘银坤 汤钊猷 钦伦秀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985-988,共4页
目的研究联合检测血浆骨桥蛋白(OPN)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水平在预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转移复发以及生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5例HCC患者术前血浆中OPN和ICAM-1的浓度,分析其表... 目的研究联合检测血浆骨桥蛋白(OPN)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水平在预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转移复发以及生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5例HCC患者术前血浆中OPN和ICAM-1的浓度,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结果OPN和ICAM-1在所有75例HCC患者外周血中均有表达。有HCC复发患者的血浆OPN和ICAM-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复发患者(OPN分别为210.40ng/ml和154.86ng/ml,P=0.001;ICAM-1分别为1011.23ng/ml和747.49ng/ml,P=0.027)。OPN高表达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OS)和无瘤生存时间(DFS)较无复发组患者明显缩短(OS:625d∶808d,P=0.0006;DFS:433d∶674d,P=0.0003);ICAM-1高表达组患者的平均OS和DFS时间也较低表达组患者明显缩短(651d和794d,P=0.0269;489d和642d,P=0.0248)。OPN和ICAM-1两者水平均高和均低的患者术后2年复发率分别为87.50%和28.00%(P<0.001)、2年生存率分别为37.50%和88.00%(P=0.0001)、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2.50%和76.00%(P=0.0001)。结论血浆OPN与ICAM-1和肝癌患者术后复发及预后有关;联合应用血浆OPN和ICAM-1可以准确筛选出具有较高和较低复发及预后风险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检测 血浆 骨桥蛋白 细胞间黏附分子 疾病预测 肝细胞癌 术后 疾病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