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9篇文章
< 1 2 1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间植骨融合与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比较 被引量:113
1
作者 李危石 陈仲强 +2 位作者 郭昭庆 齐强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比较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对11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别采用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81例)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30例),回顾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植骨方式术后植骨融合率及临床... 目的:比较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对11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别采用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81例)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30例),回顾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植骨方式术后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随访7~68个月,平均19.9个月.横突间植骨组融合率85.2%,椎间植骨组融合率96.7%,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真性滑脱及Ⅰ度以上退变性滑脱,椎间植骨融合率100%,横突间植骨融合率7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椎间植骨组优良率93.3%,横突间植骨组优良率88.9%,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椎间植骨与横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相近.对于Ⅰ度退变性滑脱,横突间植骨仍是有效的植骨融合方法,但对于真性滑脱或Ⅰ度以上退变性滑脱,应行椎间植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椎间融合 后外侧融合 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斜向单枚BAK植入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生物力学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46
2
作者 赵杰 王新伟 +3 位作者 侯铁胜 张春才 海涌 张秋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08-211,共4页
目的 :对作者设计的单枚融合器后斜向植入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行生物力学评价及临床观察。方法 :生物力学研究 :12个小牛脊柱运动节段分为 2组 ,每组 6个。实验组行单侧小关节突、半椎板切除术 ,经侧后方斜向植入加长BAK融合器 1枚 ;... 目的 :对作者设计的单枚融合器后斜向植入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行生物力学评价及临床观察。方法 :生物力学研究 :12个小牛脊柱运动节段分为 2组 ,每组 6个。实验组行单侧小关节突、半椎板切除术 ,经侧后方斜向植入加长BAK融合器 1枚 ;对照组行常规后路双侧小关节突、全椎板切除术 ,后前向植入双枚融合器。分别测试两组的纵向压缩、屈曲、侧方弯曲、伸展及双向扭转刚度并进行比较。临床研究 :经后路斜向植入单枚融合器行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共 40例 ,平均随访 18个月 ,进行临床评价。结果 :生物力学研究显示实验组的垂直压缩刚度、左侧 (融合器植入侧 )弯曲刚度、双侧扭转刚度均较双枚融合器组增大 (P <0 0 5 )。临床随访结果显示 ,患者症状缓解率为 92 % ,术后 1年融合率 88% ,主观满意率 90 % ,所有患者均无融合器的移位。结论 :经侧后方斜向植入单枚融合器的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能满足后路椎体间融合的生物力学要求 ,有损伤小、脊柱后柱稳定性好、可同时行椎管减压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间融合术 BAK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初步疗效 被引量:42
3
作者 倪斌 贾连顺 +2 位作者 肖建如 戴力扬 吴德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12-215,共4页
目的 :分析颈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0 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 ,并对临床结果进行Odom′s法疗效评定及影像学分析。结果 :10 3例中获随访 99例 ,临床疗效优良率 80 % ,... 目的 :分析颈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0 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 ,并对临床结果进行Odom′s法疗效评定及影像学分析。结果 :10 3例中获随访 99例 ,临床疗效优良率 80 % ,植骨融合率为 97 9% ( 97/ 99) ,其中单节段椎间融合率为 10 0 % ( 12 / 12 ) ,多节段椎间融合率为 97 7% ( 85 / 87)。结论 :颈前路钢板内固定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是有益的 ,提高了植骨融合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减压 植骨融合 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内窥镜下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5
4
作者 王建 周跃 +6 位作者 初同伟 王卫东 张正丰 李长青 张年春 郑文杰 潘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445-1448,共4页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4年6月至2007年3月,20例患者进行微创腰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TLIF)或经后侧椎间融合(PLIF)手术。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31...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4年6月至2007年3月,20例患者进行微创腰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TLIF)或经后侧椎间融合(PLIF)手术。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31~70岁,平均46.2岁。术前诊断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8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例,腰椎管狭窄症3例,腰椎不稳3例,椎间盘源性腰痛2例。所有患者行内窥镜下单节段减压椎间融合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其中L4、512例,L5S18例。旁中央经肌肉间入路,工作通道置于单侧关节突上。TLIF手术切除关节突,显露和切除椎间盘。PLIF手术按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ED)操作。在METRx或X-tube系统下完成椎间隙处理、自体骨和椎间融合器植入,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无转为开放手术病例。手术时间100~165min,平均115min。术中出血50~180ml,平均130ml。术后住院时间7~15d,平均11d。患者术前腰痛和(或)下肢疼痛症状术后均有缓解。2例术后出现新的神经根症状,1例为植骨移位压迫神经根,另1例为血肿形成。随访10~39个月,平均21.6个月。术前、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ODI评分分别是42.05±8.36,21.33±6.37和12.31±3.75(P<0.01),VAS评分分别是7.12±1.42,2.66±0.79和1.13±0.52(P<0.01)。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结果,优7例,良10例,可3例。末次随访时,放射学检查显示19例获得融合。[结论]内窥镜下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可行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滑脱症 退变性椎间盘疾病 椎间融合 微创脊柱外科
下载PDF
Minimally invasiv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via MAST Quadrant retractor versus open surgery: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被引量:34
5
作者 WANG Hong-li LU Fei-zhou JIANG Jian-yuan MA Xin XIA Xin-lei WANG Li-xu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3期3868-3874,共7页
In recent years, a variety of minimally invasive lumbar surgery techniques have achieved desirable efficacy, but some dispute remains regarding the advantages over open surgery. This study aimed to compare minimally i... In recent years, a variety of minimally invasive lumbar surgery techniques have achieved desirable efficacy, but some dispute remains regarding the advantages over open surgery. This study aimed to compare minimally invasiv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via MAST Quadrant retractor with open surgery in terms of perioperative factors, postoperative back muscle function, and 24-month postoperative follow-up results. 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06 to June 2008, patients with single-level degenerative lumbar spine disease who were not responsive to conservative treatment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to undergo eithe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IS,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via MAST Quadrant retractor, 41 cases) or open surgery (improved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38 cases). Results The MIS group had longer intraoperative fluoroscopy time than the open surgery group, and the open surgery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ostoperative drainage volume and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compared with the MIS group (P 〈0.05 for all). MRI scanning showed that the T2 relaxation time in the multifidus muscle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the MIS group than in the open surgery group at 3 months after surgery (P 〈0.01).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of the sacrospinalis muscle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discharge amplitude and frequenc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MIS group than in the open surgery group (P 〈0.01). 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and visual analog scale scores were better at 3, 6, 12 and 24 months postoperatively than preoperatively in both groups. Both groups of patients met the imaging convergence criteria at the last follow-up. Conclusions MI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sacrospinalis muscle injury compared with open surgery, which is conducive to early functional recovery. In the short term, MIS is superior to open surgery, but in the long term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proced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 MAST Quadrant retractor sacrospinalis muscle injury
原文传递
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长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34
6
作者 王翀 方明桥 +2 位作者 项光恒 楼超 徐华梓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95-801,共7页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9年10月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8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单侧固...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9年10月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8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单侧固定38例,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34~68岁,平均52.4岁;双侧固定42例,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32~75岁,平均53.7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疼痛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价疗效,通过影像学测量不同部位椎间隙高度,并评估末次随访时椎体间融合情况以及分析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随访5~8年,平均6.8年。临床疗效的判断标准VAS评分、ODI评分单侧固定与双侧固定无显著差异(P〉0.05),但手术前后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固定与双侧固定在手术前后不同部位椎间隙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率单侧固定与双侧固定无显著差异(P〉0.05)。影像学检查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单侧固定较双侧固定降低(P〈0.05),椎旁肌纤维化发生率单侧固定较双侧固定明显降低(P〈0.05)。未发现继发性脊柱侧弯、cage移位及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单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能获得满意的长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 单侧 双侧 内固定 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腰椎椎体间融合不同手术入路及并发症 被引量:33
7
作者 李明 种衍学 +2 位作者 宋将 康立新 张少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210-1214,共5页
腰椎椎间融合术已被证明是治疗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脊柱不稳等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随着脊柱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及对疾病认识的加深,国内外学者报道了多种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新入路,初步应用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也陆... 腰椎椎间融合术已被证明是治疗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脊柱不稳等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随着脊柱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及对疾病认识的加深,国内外学者报道了多种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新入路,初步应用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也陆续报道了相关并发症的出现。目前腰椎融合方法各异,每种术式均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本文就各种腰椎椎间融合手术方式及相关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 腰椎退行性疾病 入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多节段颈椎病前路选择性手术的评价 被引量:31
8
作者 李家顺 贾连顺 +4 位作者 袁文 倪斌 叶晓健 石志才 余科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13-515,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颈前路手术对多节段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47例患者手术前后情况进行回顾。第1组7例为单一平面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患者,第2组26例为多平面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患者,第3组14例为颈椎次... 目的:分析不同颈前路手术对多节段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47例患者手术前后情况进行回顾。第1组7例为单一平面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患者,第2组26例为多平面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患者,第3组14例为颈椎次全椎体切除术患者。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评价术后随访结果。结果:第2、3组手术效果好于第1组,但并发症发生率也较第1组高。第2、3组间手术效果无显著差别,第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结论:对于多节段颈椎病,多平面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结合颈椎次全椎体切除术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手术,而次全椎体切除术更适用于伴有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前路减压 椎体融合术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的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7
9
作者 时述山 季新民 +4 位作者 胥少汀 李自立 王仁润 张建新 张龙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5年第1期5-7,共3页
1976年4月~1993年8月共做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150例,发生24例(26次)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分为七类:(1)脊髓损伤8例,其中颈椎过伸性损伤2例,明显器械刺激损伤2例,植骨块挤压1例,无明显原因术后瘫痪... 1976年4月~1993年8月共做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150例,发生24例(26次)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分为七类:(1)脊髓损伤8例,其中颈椎过伸性损伤2例,明显器械刺激损伤2例,植骨块挤压1例,无明显原因术后瘫痪加重者3例;(2)脊神经根损伤2例;(3)脑脊液漏5例;(4)喉上神经与喉返神经损伤各2例;(5)颈深部血肿1例;(6)椎间盘错切2例;(7)股外侧皮神经损伤3例。对以上并发症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前路减压 植骨 融合 并发症
下载PDF
腰椎侧面节段血管神经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3
10
作者 易西南 沈民仁 +1 位作者 罗刚 张朝跃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0-473,共4页
目的:为腹腔镜下腰椎融合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50侧成人尸体标本腰节段血管的走行及分布,测量相邻节段血管间距、交感干至椎间孔的垂直距离、椎体侧面中点处椎间盘上下缘至相邻节段血管的距离。结果:腰节段动、静脉较恒定地走行... 目的:为腹腔镜下腰椎融合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50侧成人尸体标本腰节段血管的走行及分布,测量相邻节段血管间距、交感干至椎间孔的垂直距离、椎体侧面中点处椎间盘上下缘至相邻节段血管的距离。结果:腰节段动、静脉较恒定地走行于椎体侧面中间浅沟内,大多数有交通支伴行。在椎间隙侧面,上、下位腰动、静脉、交感神经与腰丛之间构成了一个相对无血管神经的“安全区”,“安全区”最小面积为27.90mm×27.18mm。结论:(1)腰椎侧面的节段血管走行与分布较为恒定;(2)在腰椎间隙侧面存在相对无血管、神经的“安全区”;(3)腹腔镜下行腰椎融合术时,通过“安全区”植入融合器可减少对血管、神经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椎体融合术 腰椎 节段血管
下载PDF
椎体终板的解剖与椎间植骨融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任先军 焦文仓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90-592,共3页
目的 :探讨椎体终板的解剖与椎间植骨融合的相关性。方法 :5具新鲜成人脊柱标本 ,取C3~ 7、L1~ 5椎体各2 5个 ,光镜下观察终板结构。成年犬 15只 ,随机在每只动物的L4~ 5和L6~ 7两个椎间隙构建保留终板和不保留终板的脊柱前路融合... 目的 :探讨椎体终板的解剖与椎间植骨融合的相关性。方法 :5具新鲜成人脊柱标本 ,取C3~ 7、L1~ 5椎体各2 5个 ,光镜下观察终板结构。成年犬 15只 ,随机在每只动物的L4~ 5和L6~ 7两个椎间隙构建保留终板和不保留终板的脊柱前路融合模型。术后 4、8、12周分别切取新鲜融合脊柱节段 ,标本切片行光镜和电镜检查 ,观察两组植骨愈合进程。结果 :终板中央区为多孔的松质骨样结构 ,该孔状空腔与终板的通透性有关。动物实验中 ,4周时保留终板组和对照组植骨区均以纤维性骨痂为主 ,保留终板组新生成基质和毛细血管相对较少 ;8周时两组植骨区新生成骨均较为明显 ,骨痂内都有一定量的新生软骨 ,但保留终板组稍多 ;12周时两组均获骨性愈合。结论 :终板有特殊的层状多孔结构 ,具有较大的通透性。保留终板对植骨愈合进程和骨愈合质量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板解剖 椎间融合植骨 相关性研究 组织学观察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4
12
作者 谭健 李平元 +2 位作者 欧军 苏小桃 卢政好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年龄42-68岁,平均52.3岁;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 目的探讨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年龄42-68岁,平均52.3岁;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测评入院时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腰腿疼痛程度),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并行CT检查了解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96例患者手术后随访12-30个月,平均18.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神经损伤和脑脊液漏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临床结果,优良率为94.79%。末次随访时行CT检查,均无内固定失效和椎间不融合发生,6例发生椎间融合器塌陷入终板,但无不适,考虑与骨质疏松或过早负重活动有关。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入路 椎弓根螺钉 椎间融合术
下载PDF
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节段性不稳定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李放 时述山 +2 位作者 戴刚 孙天胜 胥少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15-717,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手术)治疗腰椎节段性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比较不同种类的椎间融合技术.方法:本组采用3种PLIF手术治疗腰椎节段性不稳定患者72例,共82个节段.其中椎体滑脱28例,间盘突出合并节段性不稳定19例,不稳定型椎管狭...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手术)治疗腰椎节段性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比较不同种类的椎间融合技术.方法:本组采用3种PLIF手术治疗腰椎节段性不稳定患者72例,共82个节段.其中椎体滑脱28例,间盘突出合并节段性不稳定19例,不稳定型椎管狭窄25例.3种椎间融合技术包括:单纯植骨、双侧椎间支撑器、单侧斜行椎间支撑器,术中均采用椎弓根固定系统辅助,后2种方法中在安放内置物的同时,均辅以椎间自体骨屑植骨.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8个月,平均3年6个月.4~6个月后均达骨性愈合,无固定螺钉松动、断裂及再滑脱现象.患者的腰痛、下肢疼痛症状均有明显缓解,绝大多数病人恢复原正常的工作和生活.VAS疼痛分值术前平均为7.4分,术后下降至3.1分.功能评定结果:优41例,良24例,可7例,差0例,优良率为90.28%.结论:PLIF手术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一种可靠手段,只要把握手术适应证,可以取得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手术治疗 腰椎节段性不稳定 临床疗效 椎弓根固定系统 下腰痛 内固定
下载PDF
下腰椎不同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曾忠友 陈国军 +3 位作者 吴鹏 严卫锋 汤永华 金才益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83-1785,共3页
目的观察下腰椎不同固定方式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新鲜成人尸体下腰椎标本6具,测定L4/5节段屈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6个方向ROM和刚度值的变化,按5组顺序依次测试:A组(正常下腰椎标本组);B组(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椎间... 目的观察下腰椎不同固定方式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新鲜成人尸体下腰椎标本6具,测定L4/5节段屈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6个方向ROM和刚度值的变化,按5组顺序依次测试:A组(正常下腰椎标本组);B组(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椎间单枚Cage);C组(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单枚Cage);D组(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椎间单枚Cage);E组(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单枚Cage)。结果与A组比较,B组各运动状态ROM有减少,而刚度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各运动方向ROM与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各运动状态ROM有减少,而刚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组比较,D组各运动方向ROM与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组比较,C组各运动状态ROM有增加,而刚度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方法提供了一定的稳定性,而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具有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相同的稳定性,临床上可根据病例的具体情况,如身高体质量指数、病变类型及病变节段稳定程度选择性地应用上述两种固定融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椎 螺钉 固定 椎间融合 稳定性
原文传递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融合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良意 陈德玉 +2 位作者 徐建伟 王新伟 郭永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对11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常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疗效与病程及年龄有关;单节段与双节段减压融合的术后疗效无明显差别,但两者的疗效均高于三节段减压融合的... 目的:探讨影响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对11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常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疗效与病程及年龄有关;单节段与双节段减压融合的术后疗效无明显差别,但两者的疗效均高于三节段减压融合的疗效。结论:脊髓型颈椎病一经确诊,应早期施行手术治疗。尽早进行外科干预并采取恰当的手术方式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融合手术 影响因素 疗效观察
下载PDF
下腰椎手术失败原因分析及再手术治疗 被引量:21
16
作者 邹德威 谭荣 +2 位作者 马华松 周雪峰 张瑞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9期524-527,共4页
目的:探讨下腰椎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及再手术的可能性。方法:42例因各种下腰椎退行性变疾患手术治疗后失败的患者,包括椎间盘突出症15例,单节段退变性神经根管狭窄症16例,腰椎滑脱症9例,多节段退行性神经根管狭窄症2例。其中34例为1次... 目的:探讨下腰椎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及再手术的可能性。方法:42例因各种下腰椎退行性变疾患手术治疗后失败的患者,包括椎间盘突出症15例,单节段退变性神经根管狭窄症16例,腰椎滑脱症9例,多节段退行性神经根管狭窄症2例。其中34例为1次手术失败,5例为2次手术失败,2例为3次手术失败,1例为5次手术失败。经术前仔细影像学及临床周密检查,均再次手术,主要采用根管减压、侧后方腰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手术失败原因可归结为定性定位错误、解剖不清、螺钉误置以及单纯依靠内固定而忽视融合等。经再次手术治疗后临床疗效优29例,良10例,可2例,1例根性瘫痪。42例患者下腰椎均重获正常解剖序列,滑脱患者全部获得满意解剖复位,随访半年以上均获得椎间融合。结论:下腰椎手术失败后,应认真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再次行手术治疗,可使患者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再手术 根管减压 椎间植骨 融合 内固定
下载PDF
微创和开放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2
17
作者 丁茹虎 刘波 +3 位作者 张波 王永庆 肖斌 苏海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0期5452-5459,共8页
背景:导航辅助微创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及椎间融合器内固定可以实时精确引导微创套筒下各种操作,安全准确置入椎弓根螺钉及椎间融合器等各种内置物,并可以确定减压部位。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是近年来微创脊柱外科技术成功应用的典型代表... 背景:导航辅助微创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及椎间融合器内固定可以实时精确引导微创套筒下各种操作,安全准确置入椎弓根螺钉及椎间融合器等各种内置物,并可以确定减压部位。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是近年来微创脊柱外科技术成功应用的典型代表,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组织损伤轻和恢复快等显著优点。目的:评价即时三维导航下单节段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与开放后路椎间融合的短期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40例患者分别采用即时三维导航下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20例)和开放后路椎间融合(20例)术式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两组融合时间、融合过程中出血量、融合后引流量、治疗后住院时间与总住院时间,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腰椎疾患疗效评分、治疗后伤口疼痛及功能情况。结果与结论:40例均获得平均7.7个月随访,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组平均手术时间较开放后路椎间融合组长,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组总的住院时间、治疗后住院时间较开放后路椎间融合组缩明显缩短,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过程中出血量明显较开放后路椎间融合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引流量也明显少于开放后路椎间融合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后路椎间融合组比较,内固定后3d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组腰痛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明显降低,腰椎疾患疗效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两组腰、腿痛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腰椎疾患疗效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即时三维导航下单节段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治疗后引流少、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短期疗效确切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三维导航 微创 椎间融合 疼痛目测类比评分 腰椎疾患疗效评分 单节段 内固定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8
作者 许阳阳 和雨洁 +7 位作者 苏宝科 王一丹 高明杰 冯会梅 李琨 徐雪彬 王海燕 李筱贺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8期677-681,共5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被定义为中央的椎间盘(髓核)突出,LDH手术是脊柱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有症状的LDH的手术可以分为开放式手术与内镜手术。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主要有两种入路,即经椎间孔入路的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被定义为中央的椎间盘(髓核)突出,LDH手术是脊柱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有症状的LDH的手术可以分为开放式手术与内镜手术。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主要有两种入路,即经椎间孔入路的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TD)和经椎板间入路的经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PEID)。椎间融合术有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微创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MIS-LLIF)等。本文从LDH微创手术的发展史、临床治疗效果、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等方面来论述国内外近五年来的研究进程,并探索LDH在微创手术治疗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微创 内窥镜腰椎间盘摘除术 椎间融合术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1
19
作者 韩建国 李文 +3 位作者 潘洪发 李志卫 刘伟强 王炳武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483-486,共4页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9例复发性LID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MIS-TLIF 13...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9例复发性LID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MIS-TLIF 13例(MIS-TLIF组),行PLIF 16例(PLIF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术后1 a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标准评价腰椎功能,依据改良Macnab标准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MIS-TLIF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PLIF组(P<0.05)。PLIF组和MIS-TLIF组患者的术前腰椎JOA评分分别为7.9±1.9、8.0±1.6,术后1 a的腰椎JOA评分分别为24.0±2.7、24.2±2.5,2组患者的术前、术后1 a的腰椎JO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a的腰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1 a,PLIF组患者改良Macnab等级评定优良率为87.50%(14/16);MIS-TLIF组患者改良Macnab等级评定优良率为84.62%(11/13);2组患者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0,P>0.05)。MIS-TLIF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7%(1/13),PLIF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3%(1/16),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0,P>0.05)。MIS-TLIF组患者中Ⅰ级融合8例(61.54%),Ⅱ级融合5例(38.46%);PLIF组中Ⅰ级融合9例(56.25%),Ⅱ级融合7例(43.75%);2组患者Ⅰ、Ⅱ级融合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0,P>0.05)。结论 MISTLIF治疗复发性LIDP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引流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且临床效果与PLIF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复发 椎间融合
下载PDF
颗粒骨打压植骨在腰椎后路融合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20
作者 张庆明 沈惠良 +1 位作者 曹立 王居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01-803,806,共4页
[目的]探讨颗粒骨打压植骨在腰椎后路融合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003~2006年之间在本院行腰椎颗粒打压植骨融合的病人取得随访的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55~80岁,平均66.2岁。[结果]术后无硬膜撕裂、伤口感染等并发症。3例病人... [目的]探讨颗粒骨打压植骨在腰椎后路融合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003~2006年之间在本院行腰椎颗粒打压植骨融合的病人取得随访的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55~80岁,平均66.2岁。[结果]术后无硬膜撕裂、伤口感染等并发症。3例病人术后出现下肢放射痛,3个月左右缓解。术后6个月时摄X线片13例愈合,12个月时16例愈合,其余2例在术后18个月时愈合。随访结果:本组病人优16例,良12例,可3例,差0例。术后JOA评分24~29分,平均(27.4±1.9)分。术后改善率89.4%。[结论]颗粒骨打压植骨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手术的应用操作相对简单,费用低,损伤小,融合率高,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疾患 椎间融合 打压植骨 骨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