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应用DHS与PFNA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5
1
作者 屈波 伍红桦 +3 位作者 邓少林 范凌 蒋凯 潘显明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对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erew,DHS)内固定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10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给予DHS和PFNA内... 目的对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erew,DHS)内固定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10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给予DHS和PFNA内固定术,并对患者的骨折类型、术后并发症和总体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随访平均28个月(24~36个月)。DHS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PFN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PFNA内固定术具有更好的疗效和更少的术后并发症,但仍需依据骨折类型、骨质疏松情况及内固定生物力学特点选择术式,重视患者术后功能康复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骨折固定术 骨折固定术 髓内
原文传递
INTER-tan与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9
2
作者 宋矿朋 刘向林 马超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14期2485-2488,共4页
目的分析联合拉力交锁髓内钉系统(INTER-tan)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骨科2017-2019年诊治的9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不同内固定方式分为A组与B组,每组48例。A组应... 目的分析联合拉力交锁髓内钉系统(INTER-tan)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骨科2017-2019年诊治的9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不同内固定方式分为A组与B组,每组48例。A组应用INTER-tan内固定治疗。B组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临床疗效、康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A组(P<0.05);两组术后的Harris评分均随时间增加而增加(P<0.05),组间与时点间有交互效应;两组临床疗效的优良率相近(P>0.05);A组开始负重时间、去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B组(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INTER-tan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均显著,但二者各具优缺点,INTER-tan术后康复快,且并发症发生率低,PFNA则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tan PFNA 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的选择和疗效评价 被引量:46
3
作者 张金辉 张科学 +4 位作者 张立海 张里程 陈超 唐佩福 张伯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8-541,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 TA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和手术并发症。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6月共178例患者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所选髓内... 目的分析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 TA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和手术并发症。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6月共178例患者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所选髓内钉的不同分为PFNA组(100例)和Inter TAN组(7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及伤后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进行比较;术后采用Harris评分评价关节功能。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时间均明显少于Inter TAN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0,P=0.206)。两组各有2例切口出现红肿,经清创后愈合;其余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PFNA组92例、Inter TAN组63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1个月;失访患者中PFNA组4例死亡,Inter TAN组3例死亡,其余患者失联。PFNA组(含4例死亡患者)中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髋内翻2例,并发症发生率4.2%;Inter TAN组(含3例死亡患者)中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髋内翻2例,并发症发生率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7,P=0.782)。术后X线片示骨折线消失,均未出现畸形愈合、骨不连、感染、内固定物松弛失效等并发症,患者可正常行走;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4,P=0.188)。末次随访时,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4,P=0.113)。结论 PFNA是治疗伴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Inter TAN更适用于较年轻及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inter TAN 老年患者
原文传递
3种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1
4
作者 魏伟明 张育斌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比较95°髁动力加压钢板(DC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以及第4代髓内钉(Inter Tan)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1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随机随机采用DCS、PFNA、Inter Tan内固定,每组37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 目的比较95°髁动力加压钢板(DC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以及第4代髓内钉(Inter Tan)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1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随机随机采用DCS、PFNA、Inter Tan内固定,每组37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结果 3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530,P<0.001),且PFNA组较DCS组和Inter Tan组短,Inter Tan组较DCS组短。3组术中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4.890,P<0.001);且PFNA组较DCS组和Inter Tan组少,Inter Tan组较DCS组少。3组手术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31,P=0.442)。3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765,P<0.001);PFNA组与Inter Tan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DCS组(P<0.05)。3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91,P=0.028);PFNA组与Inter Tan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DCS组(P<0.05)。DCS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PFNA组及Inter Tan组。结论对于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虽然DCS内固定手术质量较髓内钉固定好,但是在术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方面较PFNA和Inter Tan内固定差。PFNA内固定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Inter Tan内固定抗旋转能力强,退钉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95°髁动力加压钢板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第四代髓内钉(inter Tan) 内固定 老年
原文传递
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头下型骨折 被引量:26
5
作者 张少成 纪方 +5 位作者 禹宝庆 王书平 姚益平 黄平 朱伟新 马玉海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 应用带血管腓骨移植加压螺丝钉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头下型骨折 ,观察股骨颈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 方法 在加压螺丝钉内固定的基础上 ,取自体带血管腓骨移植于股骨颈骨折部及头部 ,吻合腓骨动静脉与旋股外动静脉。 结果 ... 目的 应用带血管腓骨移植加压螺丝钉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头下型骨折 ,观察股骨颈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 方法 在加压螺丝钉内固定的基础上 ,取自体带血管腓骨移植于股骨颈骨折部及头部 ,吻合腓骨动静脉与旋股外动静脉。 结果  12例经平均 3年系统随访 ,骨折愈合率10 0 % ,未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结论 带血管腓骨移植加压螺丝钉固定 ,对股骨颈骨折有协同作用 ,可为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提供新的血供及支撑固定 ,有利于骨折愈合及预防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腓骨移植 治疗 带血管腓骨移植
原文传递
Endobutton钢板与皮质骨螺钉治疗伴踝关节骨折的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比较 被引量:12
6
作者 于振 窦强兵 +3 位作者 袁先发 王启伟 李行星 吕建军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1223-1227,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伴踝关节骨折的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伴踝关节骨折的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病例。其中31例接受Endobutton钢板治疗,35例接受皮质骨螺钉治疗。首先将两种疗法与术前指标作为自变量,治疗... 目的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伴踝关节骨折的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伴踝关节骨折的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病例。其中31例接受Endobutton钢板治疗,35例接受皮质骨螺钉治疗。首先将两种疗法与术前指标作为自变量,治疗结果作为因变量作Logistic回归分析,再分别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术后1年下胫腓联合间隙(TBCS)、术后1年胫腓重叠影(TBOL)、AOFAS评分及并发症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性别为影响治疗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不同治疗方法与结果并无明显相关性。两组资料术中出血量(t=0.543,P=0.589)、术后1年TBCS(t=0.025,P=0.980)、术后1年TBOL(t=0.711,P=0.480)、AOFAS评分(t=0.577,P=0.566)及术后并发症(χ2=0.020,P=0.8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t=2.203,P=0.031)Endobutton钢板组较长,但术后负重时间(t=-18.459,P<0.001)Endobutton钢板组较短,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ndobutton钢板与皮质骨螺钉治疗伴踝关节骨折的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疗效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基本不需二次手术取出,术前应综合考虑,慎重选择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BUTTON钢板 皮质骨螺钉 下胫腓联合 内固定
下载PDF
防旋髓内钉和InterTan固定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生物力学变化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建斌 刘敏 +3 位作者 马林 崔忠宁 刘明 郭惠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6期4242-4246,共5页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是髋部常见骨折之一,伴随着老年骨质疏松以及高能量伤,骨折线常常下移导致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困难。常见的髓内固定包括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Inter Tan等,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微创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是髋部常见骨折之一,伴随着老年骨质疏松以及高能量伤,骨折线常常下移导致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困难。常见的髓内固定包括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Inter Tan等,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微创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InterT an修复股骨转子间A3型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分别建立AO3.1,3.2,3.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InterT an两种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按骨科要求予以固定,观察不同模型股骨、内固定的应力分布,比较股骨及内固定模型不同区域的应力峰值,分析其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与结论:AO3.1型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股骨侧应力集中在股骨近端外侧,InterT an组股骨侧应力集中在股骨近端内侧;AO3.2型骨折两种内固定系统股骨侧各个区域均无明显应力集中;AO3.3型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股骨侧应力集中在股骨近端内侧及内固定远端内侧,InterT an组股骨侧无明显应力集中。6种模型内固定远端应力均集中在内侧,其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应力大于InterT an组;内固定远端内外侧应力差值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大于InterT an组;除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AO3.3型骨折外,其余5种模型应力峰值均位于头钉与主钉交叉处内侧。提示AO3.1和AO3.3型骨折中,InterT an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具有更好的稳定性,AO3.2型骨折中,二者稳定性无明显差异;采用InterT an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时股骨端应力分布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骨植入物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inter TAN
下载PDF
交锁髓内钉固定长骨骨缺损山羊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8
作者 祝联 徐耀明 +4 位作者 李伟国 蒋宜康 崔磊 刘伟 曹谊林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2002年第1期3-5,34,共4页
为探讨建立大动物长骨骨缺损的标准模型 ,根据羊股骨解剖资料的统计数据 ,研制出适用于大动物长骨骨缺损的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器械 ,应用于羊股骨骨缺损内固定。通过X片 ,大体标本和组织学观察 ,表明建立的标准模型值得在大动物的长骨骨... 为探讨建立大动物长骨骨缺损的标准模型 ,根据羊股骨解剖资料的统计数据 ,研制出适用于大动物长骨骨缺损的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器械 ,应用于羊股骨骨缺损内固定。通过X片 ,大体标本和组织学观察 ,表明建立的标准模型值得在大动物的长骨骨缺损实验研究中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动物模型 大动物 交锁髓内钉 内固定 山羊模型 长骨
下载PDF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非相邻多节段脊柱骨折 被引量:5
9
作者 牛云峰 邹群 +1 位作者 刘金榜 郑永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674-676,共3页
目的:探讨非相邻多节段脊柱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3月~2005年12月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13例非相邻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平均随访17个月,手术前和随访时分别进行ASIA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椎体... 目的:探讨非相邻多节段脊柱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3月~2005年12月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13例非相邻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平均随访17个月,手术前和随访时分别进行ASIA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的测量,并且进行对比。结果:患者术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为20.9±3.8mm,后凸角度为18.0°±3.2°;末次随访时分别为31.5±3.5mm和8.0°±3.0°,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神经功能AISA评分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非相邻多节段脊柱骨折能较好地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具体内固定方式的选择应该作到个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椎弓根 内同定
下载PDF
RF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4
10
作者 沈宁江 林明侠 +1 位作者 林庆彪 陈建 《颈腰痛杂志》 2003年第2期65-67,共3页
目的 总结 RF系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经验。方法 使用 RF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榷骨折 63例。结果 经 6个月~ 6年随访 ,椎体平均前后高度由术前的 47.4%和 75 .2 %恢复到术后的 89.8%和 95 .6% ,Cobb' s角由术前平均 17.4... 目的 总结 RF系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经验。方法 使用 RF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榷骨折 63例。结果 经 6个月~ 6年随访 ,椎体平均前后高度由术前的 47.4%和 75 .2 %恢复到术后的 89.8%和 95 .6% ,Cobb' s角由术前平均 17.4°恢复为术后平均 1°。结论  RF系统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固定坚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系统 内固定手术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关节镜下踝部骨折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蔡国锋 张云峰 +4 位作者 周立新 李盛杰 余林薪 张克强 段洪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5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下踝部骨折复位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9月共26例采用关节镜监视下踝部骨折复位固定,以AOFAS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关节镜监视下踝部骨折复位固定26例,术后1年患者平均得分为(95... 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下踝部骨折复位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9月共26例采用关节镜监视下踝部骨折复位固定,以AOFAS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关节镜监视下踝部骨折复位固定26例,术后1年患者平均得分为(95±3)分。结论关节镜监视下踝部骨折复位固定具有可在直视下指导骨折复位,到达切开复位难以到达的区域,清除关节内游离骨片及炎性滑膜等优势,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镜 踝部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蔡利军 王一农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392-393,共2页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的手术方法、要点,评估手术疗效。方法自1999年9月-2003年9月对28例三踝骨折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采用olerad和molander的疗效标准评估,结果满意。结论三踝骨折应行解剖复位,恢复踝穴的稳定性,早期手术切...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的手术方法、要点,评估手术疗效。方法自1999年9月-2003年9月对28例三踝骨折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采用olerad和molander的疗效标准评估,结果满意。结论三踝骨折应行解剖复位,恢复踝穴的稳定性,早期手术切开复位,早期踝关节活动,恢复踝关节功能,避免后期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手术 内固定
下载PDF
Danis-WeberA/B型踝关节骨折关节镜辅助复位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16例报告 被引量:2
13
作者 范国明 陈刚 龚遂良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84-1286,1290,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关节镜辅助复位经皮微创内固定Danis-WeberA/B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16例Danis-WeberA/B型踝关节骨折患者在关节镜可视条件下进行关节清理复位,同时经皮微创内固定。在关节镜可视条件下,清除嵌插撕裂韧带、水肿滑膜,... 目的探讨利用关节镜辅助复位经皮微创内固定Danis-WeberA/B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16例Danis-WeberA/B型踝关节骨折患者在关节镜可视条件下进行关节清理复位,同时经皮微创内固定。在关节镜可视条件下,清除嵌插撕裂韧带、水肿滑膜,摘除游离体,修整损伤关节软骨面,然后用顶棒及克式针撬拨复位固定,用克式针或在克式针导向下,改空心螺钉固定。结果术后根据Burwell-Charnley骨折放射标准,全部骨折解剖复位,术后平均随访7.5个月,按照Kofoed功能评分标准:优14例,良2例,平均93.5分,无功能障碍、疼痛等并发症,患者恢复术前正常的体力活动。结论利用关节镜辅助复位Danis-WeberA/B型踝关节骨折经皮内固定创伤小,骨折复位精确,并发症少,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微创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踝关节骨折 微创 内固定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下段骨折 被引量:2
14
作者 邓红阳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18期3633-3634,共2页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固定在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收治的胫骨下段骨折22例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急诊手术,应用透视下复位,开放性损伤中Ⅱ型2例采用非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其余20例采用扩髓...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固定在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收治的胫骨下段骨折22例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急诊手术,应用透视下复位,开放性损伤中Ⅱ型2例采用非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其余20例采用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术后A、B型骨折患者术后2周左右行部分负重活动,4周后完全负重活动。C型骨折则根据X线,有骨痂形成,可逐渐负重活动。结果:本组2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7~20周,平均13周,无不愈合病例。按Johner-Wruch标准功能评价,优17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0.9%。结论:应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符合胫骨的生物学特性,能达到坚强内固定,促进骨折早期愈合,疗效可靠,但临床中应注意一些常见问题,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内固定 带锁髓内钉
下载PDF
InterTan静力固定对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斌 王跃 唐孝明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1341-1344,共4页
目的探讨Inter Tan静力固定对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7月~2013年4月,采用闭合复位Inter Tan静力固定治疗87例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1例,女36例;年龄60~89岁,平均69.5岁。... 目的探讨Inter Tan静力固定对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7月~2013年4月,采用闭合复位Inter Tan静力固定治疗87例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1例,女36例;年龄60~89岁,平均69.5岁。致伤原因:跌倒59例,交通事故2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20 d,中位时间6 d;根据IVANS分型:Ⅰa型7例,Ⅰb型18例,Ⅰc型27例,Ⅰd型26例,Ⅱ型9例。结果术后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48 h后鼓励护理保护下下地负重及扶拐行走。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6个月。1例术后发现坐骨神经损伤,术后7个月复查基本恢复。无血管损伤及深静脉血栓并发症,无内固定松动、切割及骨折不愈合等发生。术后6个月复查,根据Harris评分:优40例,良38例,可9例,优良率89.7%。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Inter Tan静力固定具有良好的近期稳定性作用,支持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卧床及相应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 TAN 静力固定 骨质疏松 股骨转子 骨折 疗效
下载PDF
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路平 葛坤坤 《中国伤残医学》 2012年第10期4-5,共2页
目的:报道评价LISS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1LISS治疗39例病人,男性26人,女性13人。病人的平均年龄为42岁。按AO骨折分类系统,其中有29例C型骨折,10例B型骨折。结果:骨折的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为4.2个月。Johner-Wruhs方法评价... 目的:报道评价LISS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1LISS治疗39例病人,男性26人,女性13人。病人的平均年龄为42岁。按AO骨折分类系统,其中有29例C型骨折,10例B型骨折。结果:骨折的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为4.2个月。Johner-Wruhs方法评价功能,优28例、良9例、中2例,以优良为满意标准,本组满意率94.9%。术后2例病人出现了深部感染。1例病人有6°的内翻畸形。7例病人在矢状面上有前后成角畸形,成角范围4~8°,平均6°。没有病人出现内固定失效、骨不愈合或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结论:LISS系统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具有手术简单、临床愈合时间短、骨折近期临床疗效较好及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内固定系统 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体会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俊 邱继明 +2 位作者 唐启明 周军 孟成春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8月至2010年8月采用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20例,均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随访2-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20例股骨干骨折均I期愈合。本组病例...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8月至2010年8月采用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20例,均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随访2-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20例股骨干骨折均I期愈合。本组病例术后无感染、骨不连、弹性髓内针折断、畸形愈合和骨骺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弹性髓内针内固定适用于4-15岁儿童的股骨干骨折,具有手术切口小,软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康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骨折内固定 弹性髓内针 儿童
下载PDF
胫骨后踝骨折块形态学分析及内固定策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妙林 高志朝 +2 位作者 郑俊 孟永俊 郑国富 《浙江创伤外科》 2017年第2期216-219,共4页
目的探讨胫骨后踝关节面骨折在胫骨远端骨折中的发生率及形态学特征,并根据形态学特征确定内固定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共207例胫骨远端骨折涉及关节面的患者的CT图像及临床资料。其中52例CT图像缺失或不兼容影像... 目的探讨胫骨后踝关节面骨折在胫骨远端骨折中的发生率及形态学特征,并根据形态学特征确定内固定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共207例胫骨远端骨折涉及关节面的患者的CT图像及临床资料。其中52例CT图像缺失或不兼容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予排除。155例纳入研究。研究胫骨后踝骨折块在胫骨远端关节面骨折中的发生率,并测量骨折块占关节面面积、骨折块高度、移位程度等形态学数据。结果在155例胫骨远端骨折中发现36例存在后踝骨折块,发生率为23.2%(36/155)。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34~75岁,平均54.6岁;致伤原因:交通伤22例,扭伤10例,重物挤压伤4例。受累的后踝骨折块面积占整个胫骨远端面积的24%,后踝骨折块的高度为12~39mm,平均26.5mm;后踝骨折块平均水平移位1~15mm,平均10.5mm,平均垂直移位1~12mm,平均6.3mm。结论胫骨后踝骨折在胫骨远端关节骨折中发生率为23.2%,骨折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移位,骨折块所累及的关节面面积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损伤 后踝骨折 体层摄影术 内固定
下载PDF
固着剂去除脱墨浆胶体物质的效果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立军 张旖倩 +3 位作者 寇顺利 夏星 刘泽华 王建华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15年第2期17-21,共5页
采用五种电荷密度相近但分子量不同的聚胺固着剂处理脱墨浆,利用聚焦光束反射测定仪(FBRM)考察浆料中胶体物质数量和聚集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分子量越低的聚胺越倾向于以胶体固着的机理作用,即胶体物质以单个未聚集的分散形态被直接... 采用五种电荷密度相近但分子量不同的聚胺固着剂处理脱墨浆,利用聚焦光束反射测定仪(FBRM)考察浆料中胶体物质数量和聚集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分子量越低的聚胺越倾向于以胶体固着的机理作用,即胶体物质以单个未聚集的分散形态被直接固着到纤维;分子量越高的聚胺越容易导致胶体聚集,即胶体粒子在固着剂作用下首先形成更大的聚集体,然后部分被留着于纤维网络,部分残留于水相。研究还表明,FBRM是快速区分上述两种机理的优秀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着剂 聚胺 溶解与胶体物质 胶体固着 胶体聚集
下载PDF
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在股骨反转子间骨折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康 龙广 王明宏 《华西医学》 CAS 2009年第6期1382-1384,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在治疗股骨反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系统回顾2005年5月至2009年9月21例股骨反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3例,年龄36~67岁,平均52岁,AO/OTA分型:A3.1型12例,A3.2型3例,A3.3型6例,应用...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在治疗股骨反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系统回顾2005年5月至2009年9月21例股骨反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3例,年龄36~67岁,平均52岁,AO/OTA分型:A3.1型12例,A3.2型3例,A3.3型6例,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行内固定治疗。结果:21例患者全部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髋关节功能按Zncherman提出的髋部骨折专用评分标准评估,优17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0.4%,术后无钢板、螺钉断裂。结论: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是治疗股骨反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 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