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子地块东北缘多期叠加变形及形成演化 被引量:28
1
作者 汤加富 侯明金 +2 位作者 李怀坤 吴跃东 孙乘云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3-326,共14页
对扬子地块东北缘的地层序列研究进展、多期叠加变形特征等作了较系统阐明。识别出在中三叠世末至早侏罗世前,由深层滑脱折离剪切形成的区域性NW-NWW向,向西倒覆褶皱,并被随后的主期变形所叠加,形成一系列以NE向为主,在早期褶皱正常翼... 对扬子地块东北缘的地层序列研究进展、多期叠加变形特征等作了较系统阐明。识别出在中三叠世末至早侏罗世前,由深层滑脱折离剪切形成的区域性NW-NWW向,向西倒覆褶皱,并被随后的主期变形所叠加,形成一系列以NE向为主,在早期褶皱正常翼上为背、向斜,在倒转翼上为背形向斜、向形背斜褶皱带。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间形成滑覆逆冲构造,并随着北侧的大别山地,南部的皖南山地急剧抬升,在安徽宣州市北至贵池市南,形成由山地向盆地中心,因重力相向滑覆冲断形成的对冲带。在重新认识区内构造演化的基础上,对动力学作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块东北缘 多期叠加变形 重力滑覆逆冲 印支期 燕山期
下载PDF
论龙门山中北段东缘印支运动晚幕的性质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顺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524-528,共5页
对龙门山中北段东缘地区印支运动晚幕的性质有两种看法,即褶皱运动和局部上升运动。经对该次构造事件之不整合的性质再研究后,认为其为一次掀斜运动。形成该掀斜运动的机制为从晚三叠世晚期至中侏罗世中期区域水平挤压力减小而引起龙... 对龙门山中北段东缘地区印支运动晚幕的性质有两种看法,即褶皱运动和局部上升运动。经对该次构造事件之不整合的性质再研究后,认为其为一次掀斜运动。形成该掀斜运动的机制为从晚三叠世晚期至中侏罗世中期区域水平挤压力减小而引起龙门山前陆盆地岩石圈均衡回返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印支运动 构造性质 形成机制 构造运动
下载PDF
四川甲基卡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及其意义 被引量:107
3
作者 王登红 李建康 付小方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1-547,共7页
青藏高原东部是中国仅次于新疆阿尔泰的伟晶岩集中产出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产资源产地,其中的甲基卡矿床是中国最大的伟晶岩型锂多金属矿床。由于地处高原,交通不便,对于该矿床的成因及相关科学问题缺乏系统... 青藏高原东部是中国仅次于新疆阿尔泰的伟晶岩集中产出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产资源产地,其中的甲基卡矿床是中国最大的伟晶岩型锂多金属矿床。由于地处高原,交通不便,对于该矿床的成因及相关科学问题缺乏系统的研究。根据野外调查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的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床134号脉和104号脉的Ar-Ar法坪年龄分别为(195.7±0.1)Ma和(198.9±0.4)Ma,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95.4±2.2)Ma和(199.4±2.3)Ma。这说明青藏高原东部甘孜-理塘一带的伟晶岩矿床形成于印支运动之后的燕山早期,属于印支旋回强烈造山运动之后相对稳定阶段的产物,或者说甲基卡式的伟晶岩型矿床形成于印支旋回板块碰撞造山运动向燕山-喜马拉雅旋回陆内造山运动演化的过渡时期。这种特点与国内外类似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具有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r同位素定年 伟晶岩型矿床 稀有金属 印支运动 甲基卡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成藏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被引量:83
4
作者 李士祥 邓秀芹 +2 位作者 庞锦莲 吕剑文 刘鑫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98-807,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著名的大型中生代含油气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为盆地主要含油层系,该含油层系经历了印支、燕山和喜山三期大的构造运动。通过中、新生代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应力场分析以及构造热事件研究,结合裂缝性质、...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著名的大型中生代含油气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为盆地主要含油层系,该含油层系经历了印支、燕山和喜山三期大的构造运动。通过中、新生代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应力场分析以及构造热事件研究,结合裂缝性质、裂缝方位及裂缝中包裹体特征等,讨论了中生界油气成藏与构造运动的关系。研究认为盆地主要发育E—W向、NNE向和NE向三组区域性裂缝。其中,弱充填的NE向剪裂缝为印支期S—N向挤压环境下形成的剪裂缝,或基底断裂形成的诱导张裂缝;近E—W向展布的弱充填裂缝为燕山期NW—SE挤压环境下形成的剪切裂缝;强烈充填的NNE向张裂缝形成于喜山期NNW—SSE拉张环境。盆地中、新生代地层所经历的每一期构造运动都对盆内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起控制作用。印支运动使得盆地沉积了中生界最为重要的一套烃源岩;燕山运动产生的构造热事件使烃源岩达到了生排烃高峰期,使得油气成藏大多定型于燕山期;喜山运动使油气进行大规模的运移和调整,从而使中生界上部油气的分布与基底断裂带走向相吻合。中、新生代这三期构造运动对鄂尔多斯盆地发展和油气成藏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印支运动 燕山运动 喜山运动 构造应力场 裂缝 油气成藏 中、新生代
下载PDF
彭县地区飞来峰的特征及形成演化 被引量:11
5
作者 石绍清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8-13,共6页
彭县地区飞来峰根据其内部构造特征和力学成因可分为两类──推覆体和滑覆体。推覆体是挤压环境下的产物,它形成于晚三叠世末期的印支运动。滑覆体是拉张环境下重力滑动的产物,它形成于燕山──喜马拉雅期。推覆体是滑覆体的“母体”。
关键词 彭县 飞来峰 推覆体 重力滑动
下载PDF
中国含油气盆地与石油地质理论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胡见义 赵文智 窦立荣 《断块油气田》 CAS 1996年第2期1-7,共7页
中国沉积盆地受3个古陆块(中朝、塔里木和扬子)的离散、聚合和周边古板块作用演化的控制。整体上可划分为震旦纪—古生代海相盆地体系和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体系,前者具有天然气资源优势,后者具有石油资源优势。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已... 中国沉积盆地受3个古陆块(中朝、塔里木和扬子)的离散、聚合和周边古板块作用演化的控制。整体上可划分为震旦纪—古生代海相盆地体系和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体系,前者具有天然气资源优势,后者具有石油资源优势。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已成为石油地质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陆相成因油藏是中国石油开采的主体,理论和勘探的发展都在深入。古克拉通海相盆地近期在理论和勘探发现气田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天然气发展将会加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性盆地 沉积速率 石油地质 含油气盆地
下载PDF
北京地区中生代若干地质问题讨论 被引量:4
7
作者 萧宗正 杨鸿连 单青生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08-314,共7页
从中生代早期较隐蔽与微弱的东西向褶皱与断裂、沉积岩层含火山灰并未受变质、地层超覆与不整合接触关系及岩浆活动等方面,探讨印支运动在北京地区的存在和特点;从中生代中、晚期较广泛而剧烈的北东向褶皱与断裂、地层缺失与超覆或不... 从中生代早期较隐蔽与微弱的东西向褶皱与断裂、沉积岩层含火山灰并未受变质、地层超覆与不整合接触关系及岩浆活动等方面,探讨印支运动在北京地区的存在和特点;从中生代中、晚期较广泛而剧烈的北东向褶皱与断裂、地层缺失与超覆或不整合关系、火山喷发与岩浆侵入活动等方面,讨论燕山运动在北京地区的存在和特点;根据早白垩世古植物与孢粉组合特征,结合邻区资料,指出北京地区属于我国早白垩世南、北孢粉-植物地理区之间的过渡区。最后讨论早侏罗世蔡家岭组建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中生代 印支运动 燕山运动 地层 蔡家岭组
原文传递
伊宁凹陷二叠系含油气系统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熊利平 焦大庆 +1 位作者 刘铁桩 马芳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8-299,共2页
伊宁凹陷以上二叠统铁木里克组为主要烃源岩 ,形成了P2 t-P2 t自生自储和P2 t-T2 -3 下生上储两套含油气系统。前一系统已被钻探所证实 ,为已知系统 ;后一系统为推测系统。盆地热模拟结果及与准噶尔盆地对比分析表明 :该凹陷的二叠系含... 伊宁凹陷以上二叠统铁木里克组为主要烃源岩 ,形成了P2 t-P2 t自生自储和P2 t-T2 -3 下生上储两套含油气系统。前一系统已被钻探所证实 ,为已知系统 ;后一系统为推测系统。盆地热模拟结果及与准噶尔盆地对比分析表明 :该凹陷的二叠系含油气系统在三叠纪早期进入生烃门限 ,早中侏罗世达生烃高峰 ,侏罗纪末结束生油进入生气阶段 ;油气大规模生成运移在T3 ~J1-2 时期 ;印支末幕构造运动 (距今 2 0 8Ma)为该系统的关键时刻。根据油气充注程度、运移方向及圈闭条件综合分析 ,凹陷内的南斜坡为该系统的有利勘探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宁凹陷 二叠系 含油气系统 评价 印支运动 油气地质
下载PDF
老挝中北部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贾润幸 方维萱 胡瑞忠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2-89,共8页
老挝NM矿区位于中北部长山(Truong Son)岩浆-构造内。在二叠-三叠纪的印支运动期间,Sibumasu板块沿Nan-Uttaradit缝合线与印支板块拼接后,在印支板块的东部形成了北西向右旋的长山(Truong Son)岩浆-构造剪切带。NM矿区的花岗岩可分为中... 老挝NM矿区位于中北部长山(Truong Son)岩浆-构造内。在二叠-三叠纪的印支运动期间,Sibumasu板块沿Nan-Uttaradit缝合线与印支板块拼接后,在印支板块的东部形成了北西向右旋的长山(Truong Son)岩浆-构造剪切带。NM矿区的花岗岩可分为中粗粒花岗岩、斑状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本区不同类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ACNK值多介于0.9~1.1之间,为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微量元素中多富集Cs,Rb,Th,U,K而相对亏损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分异明显,Nb,P,Ti表现出明显的负异常;稀土元素相对富集轻稀土,轻稀土元素分馏程度高而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不明显,铕具中等或明显的负异常,上述特征表明本区不同类型花岗岩的物质来源相似。结合本区的大地构造特征和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来看,本区花岗岩可能形成于印支碰撞造山后期的挤压-剪切环境。同时岩浆在从中粗粒花岗岩向斑状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的结晶演化过程中,TFe,TiO2,MgO,CaO,Na2O的含量逐渐降低,而SiO2和K2O的含量相对增加,Fe,Cu,Zn(Pb)等矿化主要与其中的斑状花岗岩的关系较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花岗岩 印支运动 老挝
下载PDF
徐州地区冲断褶皱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建光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2-19,共8页
通过研究徐州地区构造的几何学特征,指出其构造为一薄皮型式的向北西逆掩的冲断褶皱带。其构造变形具有东西分带和南北分段的特征。东西可分为东部滑脱带、中部锋带和西部外缘带。这种分带性为在区内冲断层和推覆体下找煤指明了方向。... 通过研究徐州地区构造的几何学特征,指出其构造为一薄皮型式的向北西逆掩的冲断褶皱带。其构造变形具有东西分带和南北分段的特征。东西可分为东部滑脱带、中部锋带和西部外缘带。这种分带性为在区内冲断层和推覆体下找煤指明了方向。锋带紧密的叠互式冲断层和褶皱与震旦系碳酸盐岩地层楔状体沿底部拆离带向北西滑脱有关。冲断褶皱带是在与郯庐断裂活动有关的挤压力和重力的联合作用下,形成于印支—燕山运动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 冲断层 褶皱带 成矿 预测
下载PDF
西藏类乌齐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时超 李荣社 +4 位作者 何世平 王超 潘术娟 张海迪 辜平阳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6-464,共9页
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技术,对藏东他念他翁山类乌齐地区侵入吉塘岩群恩达岩组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进行测年,获得岩浆结晶年龄为(235.7±0.68)Ma(中三叠世),为藏东他念他翁山地区印支运动提供地质记录。岩石地球化... 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技术,对藏东他念他翁山类乌齐地区侵入吉塘岩群恩达岩组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进行测年,获得岩浆结晶年龄为(235.7±0.68)Ma(中三叠世),为藏东他念他翁山地区印支运动提供地质记录。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Si02含量为74.02%-77.47%,(K20+Na20).Si02图解中落入亚碱性花岗岩区,FeOT/MgO-Si02图解中落入钙碱性区域,SiO2-FeOT/(FeOT+MgO)图解中落入铁质区。A/CNK指数为1.41,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稀土分布模式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曲线,Eu具明显负异常(扼u=0.05~0.35)。微量元素表现出Ba,Sr,Zr,Hf亏损,Rb,Th,U相对富集特征。据CaO/Na20比值、Rb-sr-Ba含量变化及地球化学特征,该岩体形成于上地壳,源岩为泥质岩石花岗质岩浆。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藏东他念他翁山地区侵入恩达岩组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属S型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地球动力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东他念他翁山 锆石U-Pb同位素 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 后碰撞构造环境 印支运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构造沉积响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思玉琥 郝世彦 +1 位作者 张蔺 李昊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2年第1期14-18,77,共5页
对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前期、中期与末期3次大规模的构造活动及沉积响应进行了研究。延长组沉积前的早印支运动对湖盆形成及整个延长组的沉积奠定了基础;湖盆早期处于欠补偿状态,广泛发育冲积扇和河流相沉积;发生在长8末期... 对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前期、中期与末期3次大规模的构造活动及沉积响应进行了研究。延长组沉积前的早印支运动对湖盆形成及整个延长组的沉积奠定了基础;湖盆早期处于欠补偿状态,广泛发育冲积扇和河流相沉积;发生在长8末期的构造活动,使湖盆整体快速下降,发育了长7烃源岩,湖泊—三角洲沉积发育,沉积中心和沉积格局也发生了迁移和调整,直至湖盆沉积枯萎。延长组末期的印支运动使其地层遭受东西向抬升剥蚀,顶部地层剥蚀严重,形成高低起伏的早期侏罗纪古地貌;同时,上部延长组储层受大气淡水淋滤物性变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印支运动 沉积响应 沉积中心迁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