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百花山森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研究 被引量:128
1
作者 胡淑萍 余新晓 岳永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6-150,共5页
对百花山4种林分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核桃楸林枯落物的总蓄积量为9.99 t/hm2,最大持水量为27.72 t/hm2,有效拦蓄量为29.55 t/hm2;华北落叶松林枯落物的总蓄积量为10.27 t/hm2,最大持水量为12.84 t/hm2... 对百花山4种林分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核桃楸林枯落物的总蓄积量为9.99 t/hm2,最大持水量为27.72 t/hm2,有效拦蓄量为29.55 t/hm2;华北落叶松林枯落物的总蓄积量为10.27 t/hm2,最大持水量为12.84 t/hm2,有效拦蓄量为13.53 t/hm2;黑桦林枯落物的总蓄积量为7.04 t/hm2,最大持水量为19.01 t/hm2,有效拦蓄量为19.18 t/hm2;辽东栎林枯落物的总蓄积量为8.22 t/hm2,最大持水量为14.72 t/hm2,有效拦蓄量为18.33 t/hm2。2半分解层枯落物浸泡8 h已基本达到饱和,而未分解层10 h基本达到饱和,持水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为Q=aln(t)+b;枯落物在浸水的前半小时内吸水速率最大,4 h左右时下降速度明显减缓,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的关系为V=ktn。3辽东栎林土壤层持水能力最强,为266.22 t/hm2,黑桦林土壤的持水能力最差,为219.39 t/hm2,利用幂函数对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进行拟合,其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 森林土壤 水文效应 百花山
下载PDF
不同林分类型凋落物的蓄水功能 被引量:76
2
作者 潘紫重 杨文化 曲银鹏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9-21,共3页
采用野外实地观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 5种不同林分林型下凋落物的水文效应进行的研究表明 :凋落物的存储量动态变化幅度为 4 .1 54 9~ 1 0 .1 86 3t/hm2 ,其排列顺序为 :樟子松林 >落叶松林 >蒙古栎林>水曲柳林 >... 采用野外实地观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 5种不同林分林型下凋落物的水文效应进行的研究表明 :凋落物的存储量动态变化幅度为 4 .1 54 9~ 1 0 .1 86 3t/hm2 ,其排列顺序为 :樟子松林 >落叶松林 >蒙古栎林>水曲柳林 >白桦林 ;凋落物持水率动态变化幅度为 31 1 .49%~ 682 .60 % ,排列顺序为 :水曲柳林 >蒙古栎林 >白桦林 >落叶松林 >樟子松林 ;同一林型不同郁闭度条件下 ,凋落物的数量及持水量随着郁闭度的增加相应增大 ,但持水率降低 ;阔叶林的持水量及持水率以半分解层为最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类型 凋落物 蓄水功能 水文效应 人工林 天然林
下载PDF
冀北山地6种天然纯林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 被引量:80
3
作者 陈波 杨新兵 +4 位作者 赵心苗 王永明 田超 刘阳 刘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6-202,共7页
以冀北山区6种典型纯林为对象,对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①枯落物总储量变化范围在3.44~23.97t/hm2之间,顺序为白桦纯林>油松纯林>山杨纯林>五角枫纯林>蒙古栎纯林>黑榆纯林,最大持水量的变化... 以冀北山区6种典型纯林为对象,对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①枯落物总储量变化范围在3.44~23.97t/hm2之间,顺序为白桦纯林>油松纯林>山杨纯林>五角枫纯林>蒙古栎纯林>黑榆纯林,最大持水量的变化范围为5.16~45.11t/hm2,顺序为五角枫纯林>山杨纯林>蒙古栎纯林>白桦纯林>油松纯林>黑榆纯林,山杨纯林有效拦蓄能力最强,为35.45t/hm2,黑榆纯林的拦蓄能力最弱,为2.66t/hm2;②未分解层枯落物8h基本达到饱和,半分解层在6h已经达到饱和,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对数关系;枯落物在浸水的0.5h内吸水速率最大,4h左右时下降速度明显减缓,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③土壤容重均值变化范围为0.82~1.14g/cm3,总孔隙度的变动范围为44.43%~56.97%;④土壤层有效持水能力以五角枫纯林最强,为116.00t/hm2,白桦纯林持水能力最弱,为40.50t/hm2,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山地 天然纯林 枯落物 土壤 水文效应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气候变化及其水文效应 被引量:71
4
作者 孙永亮 李小雁 +1 位作者 汤佳 许何也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4-362,共9页
利用青海湖流域内及周边6个气象站近50年来的逐日最高、最低、平均气温和降水量,青海湖水位、面积以及沙柳河和布哈河逐月径流资料分析了该流域的气候变化及其水文效应。结论认为:青海湖流域近年来最高气温以(0.29±0.17)℃... 利用青海湖流域内及周边6个气象站近50年来的逐日最高、最低、平均气温和降水量,青海湖水位、面积以及沙柳河和布哈河逐月径流资料分析了该流域的气候变化及其水文效应。结论认为:青海湖流域近年来最高气温以(0.29±0.17)℃/10年的速度增加(P〉0.05),最低气温以(0.55±0.5)℃/10年的速度显著增加(p〈0.05),平均气温以(0.28±0.03)℃,10年的速度显著增加(P〈0.05),同时,年平均温差以(-0.12±0.02)℃,10年的速度显著减少(P〈0.05)。与全球气候变暖相比,青海湖流域气温升高的速度更快。流域各站年降水量和日最大降水量呈增加趋势(P〉0.05),降水天数和干旱期变化差异性较大。青海湖水位和面积分别以7.8cnd年和7.4km^2,年的速度显著下降(P〈0.01)。沙柳河、布哈河年径流量呈略微减少趋势(P〉0.1),而且分别在4月~5月和12至次年4月减少趋势显著(P〈0.05)。气候变化和水文效应相关分析表明,青海湖水位与流域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水位变化量、沙柳河和布哈河径流量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文效应 Mann—Kendall检验 青海湖流域
下载PDF
三峡水库调度运行初期荆江与洞庭湖区的水文效应 被引量:67
5
作者 李景保 常疆 +4 位作者 吕殿青 朱翔 卢承志 周跃云 邓楚雄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42-1352,共11页
以1951-2008年实测水文资料为依据,运用对比方法,分析了三峡水库调度运行初期,荆江与洞庭湖区的连琐水文效应。结果表明:①荊江冲刷量占宜昌至城陵矶段的78.9%,其平均冲刷强度也远高于该河段;②三口分流比减少2.33%、分沙比减少2.78%;... 以1951-2008年实测水文资料为依据,运用对比方法,分析了三峡水库调度运行初期,荆江与洞庭湖区的连琐水文效应。结果表明:①荊江冲刷量占宜昌至城陵矶段的78.9%,其平均冲刷强度也远高于该河段;②三口分流比减少2.33%、分沙比减少2.78%;③三口多年平均入湖径流泥沙比依次减少7.7%及24.4%;④洞庭湖区淤积速率减缓26.7%、汛期水量较同期多年平均值偏少20.2%,使湖区连年季节性缺水,前者对延长湖泊寿命有利,后者酿成了连年性的夏秋连旱灾害、居民饮用水、生产用水和航运等水安全问题以及涉及到了珍禽鸟类数量和种类减少,东方田鼠种群数量极度膨胀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⑤湖口多年平均输沙泄洪能力增强了26.6%和3.7%,避免了溃垸决堤之灾。并认为,为适应新的江湖关系变化,必须进一步优化调整三峡水库调度运行方案,重新审视江湖治理的理念,维系江湖连通的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厍运行初期 江湖水沙关系 水文效应 洞庭湖区
下载PDF
冀北山地不同海拔蒙古栎林枯落物和土壤水文效应 被引量:66
6
作者 田超 杨新兵 +3 位作者 李军 鲁绍伟 刘阳 毕可姣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1-226,共6页
对冀北山地阳坡不同海拔蒙古栎天然林分枯落物层及土壤层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样地二(海拔1 180 m)的枯落物总蓄积量最大为33.18 t/hm2,其次为样地三(海拔1 260 m),最小为样地一(海拔1 100 m),为14.20 t/hm2,即随海拔升高枯落物... 对冀北山地阳坡不同海拔蒙古栎天然林分枯落物层及土壤层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样地二(海拔1 180 m)的枯落物总蓄积量最大为33.18 t/hm2,其次为样地三(海拔1 260 m),最小为样地一(海拔1 100 m),为14.20 t/hm2,即随海拔升高枯落物总蓄积量先增大后减小。最大持水率的变动范围为140.83%~229.81%,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样地二的有效拦蓄力最强,为39.22 t/hm2,样地三拦蓄能力最弱,为20.58 t/hm2,即中海拔拦蓄能力最强,高海拔最弱。(2)枯落物吸水速度在开始1 h内较快,6 h后下降速度逐渐减慢。未分解层枯落物与半分解层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对数关系(Q=aln(t)+b),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V=ktn)。(3)土壤容重均值最大的为样地三(1.28 g/cm3),最小的为样地二(1.08 g/cm3),即随海拔升高先减小后达到最大。(4)样地三的土壤有效持水量最大,为98.75t/hm2,样地二的最小,为53.38 t/hm2,即高海拔土壤持水能力最强。利用幂函数对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进行拟合,结果显示相关系数都在0.9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山地 蒙古栎 枯落物 林地土壤 水文效应
下载PDF
冀北山地阴坡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研究 被引量:64
7
作者 田超 杨新兵 +4 位作者 李军 曹云生 张伟 刘阳 毕可姣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7-103,共7页
对冀北山地阴坡6种不同天然林分枯落物层及土壤层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枯落物总蓄积量和最大持水量的顺序一致:华北落叶松-白桦-黑桦混交林〉白桦-华北落叶松混交林〉白桦-黑桦-华北落叶松混交林〉蒙古栎-黑桦混交林〉山杨-... 对冀北山地阴坡6种不同天然林分枯落物层及土壤层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枯落物总蓄积量和最大持水量的顺序一致:华北落叶松-白桦-黑桦混交林〉白桦-华北落叶松混交林〉白桦-黑桦-华北落叶松混交林〉蒙古栎-黑桦混交林〉山杨-黑桦-蒙古栎混交林〉白桦-黑桦混交林,枯落物的蓄积量为10.15~30.47 t/hm2,最大持水量的变化范围为24.33~63.57 t/hm2。华北落叶松-白桦-黑桦混交林的有效拦蓄能力最强,为48.60 t/hm2,山杨-黑桦-蒙古栎混交林的有效拦蓄能力最弱,为16.47 t/hm2;(2)未分解层枯落物与半分解层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对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3)土壤容重均值的变化范围为0.89~1.18 g/cm3,总孔隙度的变动范围为49.93%~63.08%。随着土壤厚度加深,土壤容重逐渐增大,总孔隙度逐渐减小;(4)山杨-黑桦-蒙古栎混交林有效持水能力最强,为65.43 t/hm2,华北落叶松-白桦-黑桦混交林持水能力最弱,为37.92t/hm2,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相关系数都在0.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山地 枯落物 林地土壤 水文效应
下载PDF
长江上游干支流的水沙变化及其与森林破坏的关系 被引量:46
8
作者 许炯心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2-80,共9页
本文以长江上游支流岷江、嘉陵江和长江上游干流控制站宜昌站的长系列水文资料对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的环境功能、水文效应和森林破坏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表明, 森林可以显著增大枯水流量, 可以显著削减中小洪水的洪峰流量, 但对... 本文以长江上游支流岷江、嘉陵江和长江上游干流控制站宜昌站的长系列水文资料对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的环境功能、水文效应和森林破坏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表明, 森林可以显著增大枯水流量, 可以显著削减中小洪水的洪峰流量, 但对全流域性长历时暴雨所造成的特大洪水的削减作用是有限的. 长江上游支流岷江和嘉陵江的输沙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趋势, 森林破坏和坡地开垦使河流泥沙增多; 水库修建后, 因水库的拦沙作用而使河流输沙量减少. 但干流宜昌站则看不出明显的趋势性变化. 解决洪水泥沙问题, 单靠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是不够的, 应该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 重点为修建水库) 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水文效应 洪水 水沙变化 长江上游
下载PDF
江西大岗山不同密度杉木林枯落物持水与土壤贮水能力研究 被引量:58
9
作者 赵磊 王兵 +2 位作者 蔡体久 满秀玲 李道宁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3-208,246,共7页
对江西大岗山地区不同密度杉木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枯落物总厚度、蓄积量以及土壤总孔隙度、饱和蓄水量大小均表现为N3500>N4700>N2700>N1700>N900,土壤容重大小顺序与之相反。(2)N3500林分枯... 对江西大岗山地区不同密度杉木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枯落物总厚度、蓄积量以及土壤总孔隙度、饱和蓄水量大小均表现为N3500>N4700>N2700>N1700>N900,土壤容重大小顺序与之相反。(2)N3500林分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最大,为12.60t/hm2;N1700林分枯落物最大持水率最高,为254.98%。N2700林分最大持水量、持水率均最小,分别为9.69t/hm2,229.07%。各林分枯落物层有效拦蓄量在5.18~6.35t/hm2之间,大小排序为N3500>N4700>N1700>N900>N2700。(3)不同密度杉木林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持水率同浸泡时间呈显著对数关系(Q=aln t+b),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显著幂函数关系(V=ktn)。(4)N3500林分毛管孔隙度、毛管蓄水量均最大,分别为40.04%,3 153.16t/hm2,N900林分最小,分别为38.56%,3 059.76t/hm2;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为N4700>N3500>N2700>N900>N1700,变化范围为9.42%~11.33%,有效蓄水量表现为N3500>N4700>N2700>N900>N1700,大小在721.93~894.70t/hm2之间。(5)不同密度杉木林土壤稳渗速率在1.34~3.52mm/min之间。综上,林分密度在3 500株/hm2左右表现出很好的水源涵养能力,建议在今后的森林经营中选择合理的造林密度,以便更好地发挥森林水源涵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岗山 杉木林 不同密度 水文效应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人工云杉林和自然恢复演替系列的林地水文效应 被引量:50
10
作者 张远东 赵常明 刘世荣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61-768,共8页
通过对人工云杉林及自然恢复演替系列林地苔藓、枯落物和土壤的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了川西亚高山森林恢复过程中的林地水文效应。结果表明:林地苔藓及枯落物蓄积量随林龄增大而增加,最大持水量也相应增加。10a、30a生人工云杉林苔... 通过对人工云杉林及自然恢复演替系列林地苔藓、枯落物和土壤的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了川西亚高山森林恢复过程中的林地水文效应。结果表明:林地苔藓及枯落物蓄积量随林龄增大而增加,最大持水量也相应增加。10a、30a生人工云杉林苔藓、枯落物蓄积量和最大持水量都显著高于同龄的自然恢复类型;40a生人工云杉林苔藓、枯落物蓄积量显著高于同龄的针阔混交林,但二者最大持水量之间差异并不显著。人工云杉林苔藓和枯落物的最大持水率均低于自然恢复演替系列。70a生人工云杉林苔藓与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之和已接近原始冷杉林。各类型林分土壤容重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则降低。土壤0~40cm最大持水量在各林龄人工云杉林之间差异显著,但与恢复阶段没有关系,并不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在自然恢复演替系列之间差异不显著。人工云杉林地水文效应的增强快于自然恢复过程,表现在人工云杉林苔藓与枯落物蓄积量及最大持水量的增加快于自然恢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效应 人工云杉林 自然恢复演替系列 苔藓 枯落物 最大持水量
下载PDF
城市不透水表面的水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11
作者 刘珍环 李猷 彭建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5-281,共7页
快速城市化导致的生态环境变化是当前城市生态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城市化的水环境效应则是其中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通过梳理城市化过程对水环境效应的影响机制,总结和归纳城市不透水表面的水环境效应研究的核心内容与主要方法,指出... 快速城市化导致的生态环境变化是当前城市生态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城市化的水环境效应则是其中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通过梳理城市化过程对水环境效应的影响机制,总结和归纳城市不透水表面的水环境效应研究的核心内容与主要方法,指出当前城市化过程的水环境效应研究所面临的诸多难点,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研究认为,城市化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不透水表面的不断增加,以不透水表面指数(ISA)为表征的地表覆被参数日益受到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重视,成为城市化过程水环境效应研究的热点指标。不透水表面对水文效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短时间内增大降雨的径流量,长时间内增加洪水频率和径流总量。同时,不透水表面对水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加水体的非点源污染负荷,目前的研究方法主要依靠城市水文水质监测及模型模拟,对水环境效应的影响机制方面尚缺乏对非点源污染负荷影响机制的深入研究,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构建适用于城市地区的水文水质模型。可以预见,不透水表面指数将会是城市化过程水环境效应研究的重要参数,并将推动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环境效应研究向参数简单化与精确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不透水表面 水文效应 水质效应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原文传递
华北山地次生林典型森林类型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研究 被引量:46
12
作者 白晋华 胡振华 郭晋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4-89,共6页
对华北山地次生林区文峪河流域上游6种典型森林类型的枯落物和土壤的水文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典型森林类型枯落物的总蓄积量在6.35-23.32 t/hm^2,依次为云杉林〉云落混交林〉华北落叶松林〉油松林〉油阔单纯交林〉杨桦林;... 对华北山地次生林区文峪河流域上游6种典型森林类型的枯落物和土壤的水文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典型森林类型枯落物的总蓄积量在6.35-23.32 t/hm^2,依次为云杉林〉云落混交林〉华北落叶松林〉油松林〉油阔单纯交林〉杨桦林;六种森林类型的最大持水率的变动范围在250.46%-356.47%,有效持水量在14.67-50.85 t/hm^2,油松林枯落物水文效应在6类森林类型中表现最差;6种森林类型林下土壤的平均容重和总孔隙度差别不大,变动范围分别在1.006-1.128 g/cm^3与57.434%-64.001%。六种类型森林土壤的总持水量在1 618.264-2 685.788 t/hm^2,相对持水能力为云落混交林〉华北落叶松林〉云杉林〉油阔混交林〉杨桦林〉油松林,而各类型森林土壤的平均稳渗速率几乎没有差异,均在20 min左右稳定在0.24-0.30 mm/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类型 枯落物 森林土壤 水文效应 华北次生林区
下载PDF
基于MODIS的长江源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水文效应 被引量:46
13
作者 吴珊珊 姚治君 +2 位作者 姜丽光 王蕊 刘兆飞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51,共13页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是反映植被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重要指标。基于2000—2010年MODIS NPP数据,结合同期年径流、气温、降水数据,运用趋势分析法、相关分析法以及径流过程指标法等方法,研究了长江源区2000—2010年植被a NPP的时空变...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是反映植被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重要指标。基于2000—2010年MODIS NPP数据,结合同期年径流、气温、降水数据,运用趋势分析法、相关分析法以及径流过程指标法等方法,研究了长江源区2000—2010年植被a 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水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近11 a来,长江源区植被a NPP呈增加的趋势,增加趋势不显著,线性增长率为48.22 g C/m2;在水热条件的影响下,植被a NPP增长呈现出空间异质性,增加幅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2)不同植被类型的a NPP增长趋势不同,其中针叶林、灌丛、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的a NPP增长率分别为3.03、2.68、1.43和0.85 g C/(m2·a)。3)植被a NPP与6—9月的气温、5—8月的降水量呈显著相关。4)径流系数和水源涵养指数的增大进一步验证植被a NPP的增加趋势,并对源区的水资源量产生有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净初级生产力(NPP) 水文效应 长江源
原文传递
冀西北地区4种纯林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 被引量:41
14
作者 胡静霞 杨新兵 +3 位作者 朱辰光 温亚飞 钟良子 马俊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4-310,共7页
为改善冬奥会赛区(张家口市崇礼区清水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提高(崇礼)赛区森林涵养水源功能,以崇礼区和平林场的云杉、白桦、山杨和华北落叶松4种纯林为研究对象,布设50m×50m样地,枯落物水文效应测定采用浸泡法,土壤层水文效应测定... 为改善冬奥会赛区(张家口市崇礼区清水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提高(崇礼)赛区森林涵养水源功能,以崇礼区和平林场的云杉、白桦、山杨和华北落叶松4种纯林为研究对象,布设50m×50m样地,枯落物水文效应测定采用浸泡法,土壤层水文效应测定采用环刀法。结果表明:(1)枯落物总蓄积量最大为云杉林(38.46t/hm^2),各林分半分解层的蓄积量均大于未分解层;(2)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云杉林(3.03t/hm^2)最大,有效拦蓄量云杉林(2.57t/hm^2)最大,最大持水率山杨林(384.22%)最大,枯落物持水量与持水时间呈对数关系,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持水时间呈幂函数关系;(3)土壤容重华北落叶松林(1.00g/cm^3)最大,山杨林(0.67g/cm^3)最小,土壤总孔隙度白桦林(67.14%)最大,山杨林(58.77%)最小。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呈明显的幂函数关系。(4)林地总持水能力排序为:白桦林(887.45t/hm2)>华北落叶松林(840.94t/hm^2)>云杉林(800.03t/hm^2)>山杨林(768.58t/hm^2),土壤层的持水能力占99%以上。综合分析得知,阔叶林涵养水源功能优于针叶林,土壤层的持水能力强于枯落物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奥会 崇礼 枯落物 土壤 水文效应
下载PDF
岩溶地区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41
15
作者 张军以 王腊春 +1 位作者 苏维词 曾春芬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25-1135,共11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加之岩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及敏感性,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换迅速,岩溶水动力系统对人类活动及其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反馈敏感。岩溶地区人类活动导致的植被退化、石漠化等环境问题已对岩溶地区的水文水循环过程造成了...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加之岩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及敏感性,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换迅速,岩溶水动力系统对人类活动及其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反馈敏感。岩溶地区人类活动导致的植被退化、石漠化等环境问题已对岩溶地区的水文水循环过程造成了严重影响,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岩溶地区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本文在对岩溶生态系统及水文环境特性分析的基础上,从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人类活动对降水—径流的影响、岩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岩溶地下水污染及水文模型在岩溶地区的应用等方面,概述了岩溶地区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的相关研究现状与不足,总结了未来岩溶地区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的5个研究趋势,并探讨了研究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区 人类活动 水文效应 岩溶水资源 展望
原文传递
基于SWAT模型的湘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情景的径流模拟研究 被引量:39
16
作者 罗巧 王克林 王勤学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31-1436,共6页
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产生重要影响,显著影响到流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应用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对湘江流域内5个水文站点(湘潭、株洲、衡山、衡阳、归阳)的月径流进行了模拟。选取1998~2002年作为模型校准期,以Nash-Sutcliffe效... 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产生重要影响,显著影响到流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应用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对湘江流域内5个水文站点(湘潭、株洲、衡山、衡阳、归阳)的月径流进行了模拟。选取1998~2002年作为模型校准期,以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NSI)和决定系数(R2)为评价指标,率定出7个模型敏感参数,并用2003~2007年的月径流进行模型验证。研究表明,除归阳站点外,其余4个站点月径流模拟的R2和NSI都高于0.82,有的甚至达到0.92,说明模拟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以《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为依据,设置了3种土地利用情景模式,以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径流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影响比较显著,情景1中,随着165.40 km2的耕地转为林地以及793.91 km2的耕地转为草地,径流深模拟输出减小1.28 mm;情景2中,随着8 173.96 km2的林地转为耕地以及337.56 km2的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径流深模拟输出增加15.61 mm;情景3中,随着500.02 km2的未利用地转为耕地,径流深模拟输出增加1.16 mm。因此,增加林地和草地面积将减少径流,而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增加导致径流的增加。在对湘江流域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时需要综合考虑水文效应和经济效益,充分认识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江流域 径流 土地利用 SWAT模型 敏感性分析水文效应
下载PDF
竹阔混交林的水文效应 被引量:26
17
作者 廖军 薛建辉 施建敏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10,共5页
对竹阔混交林不同类型的地上部分截留降水能力和土壤贮水性能等水文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各混交类型中 ,随着阔叶树比例的增加 ,上述指标基本上呈增强的趋势。混交比例为 2 5%~ 3 5%类型的各项指标值均较高 ,其土壤贮水能力最... 对竹阔混交林不同类型的地上部分截留降水能力和土壤贮水性能等水文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各混交类型中 ,随着阔叶树比例的增加 ,上述指标基本上呈增强的趋势。混交比例为 2 5%~ 3 5%类型的各项指标值均较高 ,其土壤贮水能力最强 ,林分的总涵水量最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阔混交林 水文效应 持水量 贮水性能
下载PDF
The hydrological effect between Jingjiang River and Dongting Lake during the initial period of Three Gorges Project operation 被引量:34
18
作者 CHANG Jiang LI Jingbao +4 位作者 LU Dianqing ZHU Xiang LU Chengzhi ZHOU Yueyun DENG Chuxio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0年第5期771-786,共16页
Based on the measured hydrological data from 1951 to 2008, the chain hydrological effect between Jingjiang River and Dongting Lake is analyzed by comparative method after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operation. The result... Based on the measured hydrological data from 1951 to 2008, the chain hydrological effect between Jingjiang River and Dongting Lake is analyzed by comparative method after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operation.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1) the scouring amount in Jing- jiang River made up 78.9% of the total from Yichang to Chenglingji, and its average scouring intensity was higher than the latter; 2) the water and sand diversion rates at the three outlets of the Jingjiang River were reduced by 2.33% and 2.78% separately; 3) the proportion of multi-year average runoff and sediment through the three outlets in the total into the Dongting Lake decreased by 7.7% and 24.4% respectively; 4) in Dongting Lake, the speed of sediment accumulation was lowered by 26.7%, in flood season, the runoff amount was 20.2% less than the multi-year average value, leading to seasonal scarcity of water year by year. The former prolonged the lake life, while the latter induced droughts in summer and fall in successive years, shortage of drinking and industrial water, shipping insecurity, as well as ecological problems such as decrease of birds and quick increase of Microtus fortis; 5) The multi-year average values of sediment and flood transporting capacity at the lake outlet were respec- tively increased by 26.6% and 3.7%, the adapt to the new change of the river-lake embankments were protected effectively. Then, to relation,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optimizing further operation program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examining the idea of river and lake regulation, and maintaining connection of the river and the l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itial period of Three Gorges Project operation silt-discharge relating hydrological effect DongtingLake area
原文传递
人工沟渠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被引量:31
19
作者 郗敏 吕宪国 刘红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71-1476,共6页
人工沟渠主要指以排水和灌溉为目的人工挖掘的水道。人工沟渠作为排水和引水的廊道改善了土壤的结构、促进了作物的生长,从而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人工沟渠这种景观的存在对周围的环境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水文效应是被大家普遍接受... 人工沟渠主要指以排水和灌溉为目的人工挖掘的水道。人工沟渠作为排水和引水的廊道改善了土壤的结构、促进了作物的生长,从而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人工沟渠这种景观的存在对周围的环境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水文效应是被大家普遍接受的生态环境效应。在整个降雨期间或之后,观察显示出沟渠对出口径流的贡献:一些沟渠收集和向河流输送水;另一些沟渠收集水但是减慢了水流的速度。本文从水文效应、对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及其生境的影响到对生态环境整体影响方面总结了人工沟渠的生态环境效应,并对其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旨在最大限度发挥人工沟渠的生态环境效应,改善整个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沟渠 景观 水文效应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冀北地区典型林分枯落物层与土壤层的水文效应 被引量:34
20
作者 宣立辉 康凡 +1 位作者 谷建才 黄冬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6-91,共6页
以丰宁县4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浸泡法,进行了枯落物的持水量、吸水速度以及土壤物理性质等的测定,并对其水文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枯落物的总蓄积在9.58~11.50t/hm^2,蓄积量大小排序为:杨树针阔混交林&... 以丰宁县4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浸泡法,进行了枯落物的持水量、吸水速度以及土壤物理性质等的测定,并对其水文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枯落物的总蓄积在9.58~11.50t/hm^2,蓄积量大小排序为:杨树针阔混交林>杂木林>杨树阔叶混交林>榆树阔叶混交林;杨树阔叶混交林的最大持水量最大为14.56t/hm^2,其最大持水率最大为295.46%。土壤的平均容重0.77~0.98g/cm^3,其大小顺序为:杨树针阔混交林>杂木林>杨树阔叶混交林>榆树阔叶混交林;土壤总孔隙度48.98%~56.72%,其中最大为杨树阔叶混交林,最小为杂木林;土壤最大持水量在623.67~726.33t/hm^2,其中最大持水量的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16倍。土壤初渗速率其变动范围在23.95~28.12mm/min,其中杨树针阔混交林土壤初渗速率最大为:28.12mm/min,榆树阔叶混交林的土壤初渗速率最小为:23.95mm/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地区 小坝子乡 枯落物 土壤 水文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