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检测 被引量:25
1
作者 钱起丰 郭红卫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研究 Th1/Th2型细胞因子产生在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RGH)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了 20例 RGH患者外周血 CD3+ T细胞内 5种细胞因子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 RGH患者 CD3+... 目的研究 Th1/Th2型细胞因子产生在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RGH)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了 20例 RGH患者外周血 CD3+ T细胞内 5种细胞因子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 RGH患者 CD3+总 T细胞百分率比正常人对照明显降低( P< 0.05); IL-2、 IFN-γ阳性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降低(分别为 P< 0.02及 P< 0.001); IL-10、 IL-12阳性细胞则明显升高(均为 P< 0.01); TNF-α阳性细胞则无明显改变( P >0.05)。结论 RGH患者存在着因 Th1与 Th2细胞间的交互异常调节所致的有关细胞因子产生失衡,表现为 Th2型细胞因子( IL-10)产生过多,而 Th1型细胞因子( IL-2、 IFN-γ)产生过少,由此所引起的一系列细胞免疫反应抑制效应在 RGH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疱疹 RGH 外周血细胞 CD3^+T PBMC 抗体染色技术
原文传递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模式 被引量:16
2
作者 陶娟 陈兴平 陈映玲 《咸宁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分析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 RGH)患者外周血中 T细胞亚群及 Th1/Th2型细胞因子网络的偏移及其在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三色和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 2 0例 RG H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 T细胞亚群及 CD4 + T、CD8+ ... 目的分析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 RGH)患者外周血中 T细胞亚群及 Th1/Th2型细胞因子网络的偏移及其在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三色和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 2 0例 RG H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 T细胞亚群及 CD4 + T、CD8+ T细胞内 4种细胞因子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 RGH患者 CD3+ T细胞、CD4 + T细胞、CD4 + T/CD8+ 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水平 ( P<0 .0 0 1) ;IL- 2、IFN- r、IL- 12阳性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降低 (分别为 CD4 + T:P<0 .0 0 1,CD8+ T:P<0 .0 5) ;IL- 4阳性细胞则明显升高 ( CD4 + T:P<0 .0 5,CD8+ T:P<0 .0 0 1)。结论 RGH患者存在 T细胞亚群和 Th1、Th2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交互作用失衡 ,后者表现为 Th2型细胞因子( IL - 4)产生过多 ,而 Th1型细胞因子 ( IL - 2、IL - 12、IFN - r)产生过少 ,Th1/Th2失衡在 RGH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外周血 T细胞亚群 TH1/TH2型细胞因子 流式细胞术 发病机理
下载PDF
2015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性传播疾病诊断和治疗指南(续)——生殖器疱疹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被引量:18
3
作者 樊尚荣 郭雪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7期3257-3259,共3页
性传播疾病的流行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其有效防治是各个国家共同面临的难题。统一、规范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将对性传播疾病的防治起到关键性作用。2015年5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在《Morbidityand Morality Weekly Repot... 性传播疾病的流行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其有效防治是各个国家共同面临的难题。统一、规范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将对性传播疾病的防治起到关键性作用。2015年5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在《Morbidityand Morality Weekly Repot》上刊登了2015版性传播疾病诊断和治疗指南,对阴道炎、盆腔炎、淋病、沙眼衣原体感染等多个性传播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了更新和完善,这对性传播疾病的进一步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我国性传播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具有重大参考意义。为此,本刊第一时间邀请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樊尚荣教授对其进行了翻译和解读。本刊18卷第25期和第26期分别对阴道炎及淋病、沙眼衣原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报道,本期则对生殖器疱疹、梅毒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报道,其他几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也将在随后几期陆续报道,敬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疱疹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2008-2017年中国生殖器疱疹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岳晓丽 龚向东 +1 位作者 李婧 王雅洁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32-336,共5页
目的了解2008--2017年全国生殖器疱疹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7年全国105个国家性病监测点报告的生殖器疱疹病例资料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生殖器疱疹报告发病率从2008年的8.3... 目的了解2008--2017年全国生殖器疱疹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7年全国105个国家性病监测点报告的生殖器疱疹病例资料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生殖器疱疹报告发病率从2008年的8.30/10万下降到2017年的6.14/10万,年均下降3.29%。不同监测点报告发病率差异较大,最高可达113.51/10万,最低〈1/10万。高发地区主要为广东、广西、海南、浙江、福建、重庆和湖北,报告发病率较低的地区主要为华北和中部地区,少数农村监测点无病例报告。2016年女性报告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其他年份男性均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由2008年的1.77:1下降至2017年的1.03:1。生殖器疱疹高发年龄段为20—39岁的性活跃人群,以25—34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最高(17.84/10万~26.89/10万)。综合医院报告病例数最多,占58.13%。76.52%,其次为皮肤性病专科医院、妇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结论虽然中国生殖器疱疹报告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在广东、广西、海南、浙江、福建、重庆和湖北发病率仍较高,应根据各地疾病流行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疱疹 发病率 人群监测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艾滋病患者合并性传播疾病状况及其对夫妻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风险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蓉蓉 桂希恩 +2 位作者 熊勇 严亚军 冯玲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3期150-153,共4页
目的 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and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患者合并性传播疾病(sexual transmitted diseases,STD)状况及其对夫妻间HIV感染的影响.方法... 目的 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and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患者合并性传播疾病(sexual transmitted diseases,STD)状况及其对夫妻间HIV感染的影响.方法 在自愿咨询和检测的基础上,对临床确诊的1871例HIV/AIDS患者进行常见STD检测,同时对其配偶进行HIV筛查.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871例HIV/AIDS患者中合并S T D 571例,占30.5%.合并S T D组和未合并S T D组的夫妻间HIV感染率分别为49.2%(281/571)和23.6%(307/1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6,P〈0.01).合并S T D患者夫妻间H IV感染率,生殖器疱疹组为84.2%(80/95),尖锐湿疣组为72.2%(78/108),淋病或非淋菌性尿道炎组为45.0%(27/60),梅毒组为31.2%(96/308),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0,P〈0.01);组间两两比较,生殖器疱疹组与尖锐湿疣组比较(χ^2=4.210,P=0.040)、尖锐湿疣组与淋病或非淋菌性尿道炎组比较(χ^2=12.196,P〈0.01)、淋病或非淋菌性尿道炎组与梅毒组比较(χ^2=4.317,P=0.0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AIDS患者合并STD发生率高,且性病可促进夫妻间HIV感染,但不同种类的STD对夫妻间HIV感染的影响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疱疹 生殖器 尖锐湿疣 梅毒 人乳头瘤病毒 淋病 非淋 菌性尿道炎
原文传递
生殖器疱疹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2020年) 被引量:15
6
作者 范瑞强 王千秋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0-183,共4页
生殖器疱疹反复发作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很大影响。为了给临床医生诊治生殖器疱疹提供指导意见,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性病学组在2009年版生殖器疱疹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的基础上修订本指南。依据流行病学史... 生殖器疱疹反复发作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很大影响。为了给临床医生诊治生殖器疱疹提供指导意见,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性病学组在2009年版生殖器疱疹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的基础上修订本指南。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后诊断生殖器疱疹,根据不同类型生殖器疱疹的严重程度选择中医、西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并给以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疱疹 诊断 临床方案 中西医结合疗法
原文传递
豚鼠生殖器疱疹模型及细胞培养法观察中药抗病毒胶囊的抗病毒作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范瑞强 李红毅 +2 位作者 谢长才 国维 朱宇同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探讨抗病毒胶囊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作用机理。方法用雌性豚鼠生殖道单纯疱疹病毒( HSV) 2型感染的模型,采取抗病毒胶囊内服,观察豚鼠阴道内病毒滴度、外阴症状;用体外细胞培养法观察抗病毒胶囊对 HSV-2的直接灭活和三种给药途径... 目的探讨抗病毒胶囊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作用机理。方法用雌性豚鼠生殖道单纯疱疹病毒( HSV) 2型感染的模型,采取抗病毒胶囊内服,观察豚鼠阴道内病毒滴度、外阴症状;用体外细胞培养法观察抗病毒胶囊对 HSV-2的直接灭活和三种给药途径下对 HSV-2的抑制作用。结果抗病毒胶囊组豚鼠阴道内病毒滴度与阿昔洛韦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外阴症状评分在第 2、 3、 5、 7、 8天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P< 0.05),与阿昔洛韦组大致相同( P >0.05);细胞培养结果:抗病毒胶囊 1号、 2号对 HSV-2的最低有效抑制浓度分别 0.390625 mg/mL和 1.5625 mg/mL。结论中药抗病毒胶囊在动物体内和体外对 HSV-2均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 生殖器 中草药 疾病模式 细胞培养 抗病毒胶囊 GH
原文传递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生殖器疱疹病人血CD4^+T细胞细胞因子表达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邓云华 陈兴平 +1 位作者 陈映玲 杨东亮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05-808,共4页
目的: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病人外周血CD4+T细胞内白细胞介素12(CD4+T-IL-12),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经BCG-PSN治疗、15例未予BCG-PSN治疗的RGH病人... 目的: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病人外周血CD4+T细胞内白细胞介素12(CD4+T-IL-12),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经BCG-PSN治疗、15例未予BCG-PSN治疗的RGH病人与15名正常人外周血CD4+T-IL-12,IFN-γ和IL-4表达。结果:治疗前RGH病人外周血CD4+T-IL-12,IFN-γ表达较正常组下降[(1.8±s0.5)%vs(3.3±1.9)%,(3.5±2.6)%vs(5.3±1.5)%;P<0.01],IL-4表达上升[(3.0±0.5)%vs(2.2±0.8)%,P<0.01]。治疗后BCG-PSN组外周血CD4+T-IL-12和IFN-γ水平升高[(3.1±1.6)%vs(1.8±0.5)%,P<0.01;(5.0±2.6)%vs(3.6±2.6)%,P<0.05],IL-4表达下降[(2.4±0.5)%vs(3.0±0.5)%,P<0.01],Th1/Th2恢复正常。结论:RGH病人存在Th1/Th2失衡和IL-12表达低下;BCG-PSN通过诱导外周血CD4+T-IFN-γ,IL-12表达,下调IL-4表达,纠正病人免疫紊乱而提高临床疗效和预防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 生殖器 CD4阳性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类 卡介菌多糖核酸
下载PDF
生殖器疱疹的诊断和处理 被引量:10
9
作者 彭燕婷 樊尚荣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09-512,共4页
生殖器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是不可治愈的复发性、终生性疾病,可表现为生殖器疱疹或无症状性病毒排出。生殖器疱疹是生殖器溃疡的主要病因,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临床诊断的不敏感和非特异性,通常需要病毒学或血清学检查确诊... 生殖器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是不可治愈的复发性、终生性疾病,可表现为生殖器疱疹或无症状性病毒排出。生殖器疱疹是生殖器溃疡的主要病因,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临床诊断的不敏感和非特异性,通常需要病毒学或血清学检查确诊。HSV感染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安全有效,可用于疾病发作时的治疗及预防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 生殖器 阿昔洛韦 抗病毒药 疫苗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荧光多重实时PCR检测单纯疱疹病毒 被引量:6
10
作者 赖维 Cheng-Yen Chen +4 位作者 苏向阳 黄怀球 张玉清 Ron C Ballard Stephen A Morse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73-275,共3页
目的建立单纯疱疹病毒的荧光多重实时PCR检测及分型技术,为生殖器疱疹的诊断及病毒分型提供快捷、敏感、特异的方法.方法以细胞培养法为对照,用Smart Cycler System作为实验平台,以DNA探针荧光标记技术建立荧光多重实时PCR,用于检测生... 目的建立单纯疱疹病毒的荧光多重实时PCR检测及分型技术,为生殖器疱疹的诊断及病毒分型提供快捷、敏感、特异的方法.方法以细胞培养法为对照,用Smart Cycler System作为实验平台,以DNA探针荧光标记技术建立荧光多重实时PCR,用于检测生殖器疱疹患者临床标本中的1型和2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HSV2)DNA.结果荧光多重实时PCR检测HSV1和HSV2 DN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可检测出低至1~5拷贝的HSV DNA,30 min左右即可完成整个检测过程,而细胞培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10%和100%.结论基于Smart Cycler System的荧光多重实时PCR是一种易于操作、扩增效率高、封闭式的核酸扩增技术,可用一次PCR反应就能快速、敏感、准确地对临床标本中的单纯疱疹病毒进行检测和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多重实时PCR 检测 单纯疱疹病毒 病毒分型 生殖器疱疹
原文传递
生殖器疱疹无症状排毒与血清抗体及药物干预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夏利 蒙坚 +8 位作者 陈德华 程培华 黄熙 罗婧莹 刘群英 杨凤元 严文杰 陶赞英 孙文国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4-247,共4页
目的探讨生殖器疱疹患者无症状排毒与血清抗体及药物干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生殖器疱疹患者650例,分别用荧光PCR和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排毒率、质粒数和不同病程、不同复发频率的生殖器疱疹患者元症状排毒阳性情况及血清抗体(IgG... 目的探讨生殖器疱疹患者无症状排毒与血清抗体及药物干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生殖器疱疹患者650例,分别用荧光PCR和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排毒率、质粒数和不同病程、不同复发频率的生殖器疱疹患者元症状排毒阳性情况及血清抗体(IgG和IgM)的分泌情况,药物干预后的排毒情况和复发评价。结果人选的650例患者中,排毒阳性354例(54.5%),DNA质粒数为63—9400拷贝/ml,平均3100拷贝/ml。病程超过3年与小于3年的患者比较,排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1,P〈0.05)。频发(每年复发频率〉6次)与少发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9.46,P〈0.01)。排毒阳性与阴性患者HSV—I和ⅡIgG双阳性率、HSV—IIgG单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SV—11IgM单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排毒阳性患者进行药物干预,伐昔洛韦组、阿昔洛韦组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的排毒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药后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o.05)。药物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复发次数,而药物干预组间没有差异(P〉0.05)。结论生殖器疱疹患者无症状排毒率高达54.5%,血清学检测提示,部分生殖器疱疹患者存在HSV—I及HSV—II混合感染。患者病程越长阳性检测率越低,排毒阳性患者用药干预后能明显降低患者复发,抑制患者排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 生殖器 血清 抗体 药用制剂
原文传递
龙胆泻肝配方颗粒对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白细胞Toll样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匡琳 韩英光 刘明俊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配方颗粒对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白细胞Toll样受体(TLRs)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其抗病毒感染免疫反应的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了50例湿热型生殖器疱疹患者龙胆泻肝配方颗粒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TLR1~TLR9...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配方颗粒对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白细胞Toll样受体(TLRs)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其抗病毒感染免疫反应的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了50例湿热型生殖器疱疹患者龙胆泻肝配方颗粒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TLR1~TLR9mRNA的表达情况,并以1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治疗前患者外周血TLR1~TLR9mRNA的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LR2、TLR3、TLR5较正常值高,TLR1、TLR4、TLR6、TLR7、TLR8、TLR9较正常值低。治疗后,患者血清TLR1~TLR9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倾向于正常。结论龙胆泻肝配方颗粒能调节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Toll样受体的表达水平,在启动抗病毒的固有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疱疹 TOLL样受体 龙胆泻肝配方颗粒 龙胆草 车前子 当归 柴胡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生殖器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军连 徐志凯 +4 位作者 喻启桂 王红英 郑燕华 吕世超 张建中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28-729,共2页
目的 :评价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FA)在生殖器疱疹(G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以单纯疱疹病毒 (HSV)型共同性单克隆抗体为夹心的IFA方法 ,检测了 1 2 0例临床诊断为GH患者皮疹中的HSV ,并与病毒培养法进行比较 .结果 :IFA检测HSV的... 目的 :评价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FA)在生殖器疱疹(G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以单纯疱疹病毒 (HSV)型共同性单克隆抗体为夹心的IFA方法 ,检测了 1 2 0例临床诊断为GH患者皮疹中的HSV ,并与病毒培养法进行比较 .结果 :IFA检测HSV的总阳性率为 85 .8% ,高于病毒培养法的阳性率 (70 .8% ,χ2 =1 2 .0 4 ,P <0 .0 1 ) .两种方法检测GH患者皮肤水疱内的HSV阳性率分别为 93.3%和 90 .0 % ,无明显差异 (χ2 =1 .96 ,P >0 .0 5 ) ;而检测糜烂和结痂性皮疹内的HSV时 ,IFA的阳性率分别为 92 .6 %和 6 9.4 % ,均分别高于病毒培养法 (75 .9% ,χ2 =5 .82 ,P <0 .0 5 ;4 7.2 % ,χ2 =1 4 .1 7,P <0 .0 1 ) .结论 :IFA法具有简单、快速、敏感性高的优点 ,适用于检测GH患者皮疹内HSV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病毒属 生殖器疱疹 抗体 单克隆 荧光抗体技术 间接检测
下载PDF
生殖器疱疹患者单纯疱疹病毒2型抗原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余宝珠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4期3004-3005,共2页
目的分析生殖器疱疹患者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抗原抗体检测结果,探讨HSV-2抗原抗体检测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86例生殖器疱疹患者开展HSV-2抗原抗体ELISA检测。结果 86例生殖器疱疹患者中,HSV-2抗原阳性检出率为90.70%,HSV-2 IgG阳性... 目的分析生殖器疱疹患者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抗原抗体检测结果,探讨HSV-2抗原抗体检测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86例生殖器疱疹患者开展HSV-2抗原抗体ELISA检测。结果 86例生殖器疱疹患者中,HSV-2抗原阳性检出率为90.70%,HSV-2 IgG阳性检出率为70.93%,HSV-2 IgM阳性为13.95%;45例初发患者HSV-2抗原阳性检出率为88.89%,HSV-2 IgG阳性检出率为40%,HSV-2 IgM阳性检出率为26.67%;41例复发患者,HSV-2抗原阳性检出率为87.80%,HSV-2IgG阳性检出率为100%,HSV-2 IgM阳性检出率为0%。结论 ELISA法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高的特点;应根据患者不同症状选择HSV-2抗原抗体不同的检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 生殖器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疱疹病毒2型
下载PDF
外阴获得性淋巴管瘤六例误诊分析
15
作者 杨慧 崔静 +4 位作者 苏丹妮 吕玲 刘思萌 姚玉芳 陈永国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3期29-32,共4页
目的 探讨外阴获得性淋巴管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3年2月初诊误诊的外阴获得性淋巴管瘤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因大阴唇及大阴唇外侧皮肤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充满... 目的 探讨外阴获得性淋巴管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3年2月初诊误诊的外阴获得性淋巴管瘤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因大阴唇及大阴唇外侧皮肤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充满液体水疱,部分水疱因摩擦后破裂,局部表现为鲜红色糜烂面就诊,病程3个月~4年。就诊初期误诊为尖锐湿疣3例、生殖器疱疹2例、血管角皮瘤1例,误诊时间2 d~5个月。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诊断为外阴获得性淋巴管瘤,均给予液氮冷冻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2例复发,4例未复发。结论 外阴获得性淋巴管瘤发病率低,临床少见,组织病理学检查前易误诊。当患者因外阴水疱、丘疹、结节就诊时,临床医生应仔细询问病史、手术史,掌握疾病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及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减少外阴获得性淋巴管瘤早期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获得性淋巴管瘤 误诊 尖锐湿疣 生殖器疱疹 血管角皮瘤 冷冻疗法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观察中药抗病毒胶囊对豚鼠HSV-2系统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范瑞强 陈信生 +2 位作者 禤国维 李红毅 池凤好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6-278,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抗病毒胶囊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作用机理。方法用抗病毒胶囊治疗初发性生殖器疱疹豚鼠模型,然后对豚鼠的大脑、脊髓、宫颈、阴道进行HSV鄄2DNA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在各组动物中,4个不同部位均有病毒DNA的存在;不同部位的病... 目的探讨中药抗病毒胶囊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作用机理。方法用抗病毒胶囊治疗初发性生殖器疱疹豚鼠模型,然后对豚鼠的大脑、脊髓、宫颈、阴道进行HSV鄄2DNA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在各组动物中,4个不同部位均有病毒DNA的存在;不同部位的病毒拷贝量有差异,不同组之间相应部位比较也存在差异。经单因素方差分析,脊髓、阴道处病毒拷贝量最高,大脑、宫颈处病毒拷贝量相当;生理盐水组与其它各组比较相应部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中药抗病毒胶囊组与阿昔洛韦组各处病毒拷贝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抗病毒胶囊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作用机理可能为阻止HSV的潜伏和抑制HSV的复制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观察 抗病毒 HSV-2系统感染 中药 生殖器疱疹
原文传递
氦-氖激光照射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伐昔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40例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邱宇芬 彭学标 +2 位作者 叶冬晴 李敏 易恒安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10期2050-2053,共4页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照射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IL-2)、常规抗病毒治疗治疗生殖器疱疹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生殖器疱疹病人共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基础组40例,口服盐酸伐昔洛伟+皮下注射重组人I...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照射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IL-2)、常规抗病毒治疗治疗生殖器疱疹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生殖器疱疹病人共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基础组40例,口服盐酸伐昔洛伟+皮下注射重组人IL-2治疗。联合组40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增加氦-氖激光照射病灶。对比两组病人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变化与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病人止痛时间(1.62±0.33)d、止疱时间(1.35±0.27)d、结痂时间(3.02±0.61)d、脱痂时间(4.59±0.92)d均短于基础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差异显著(P<0.05),联合组总有效97.50%(39/40)高于基础组(P<0.05);治疗后两组IL-2、IFN-γ水平均提高(P<0.05),联合组IL-2(4.39±0.88)μg/L、IFN-γ(3.57±0.72)μg/L均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IL-4水平均降低(P<0.05),联合组IL-4(21.18±4.33)μg/L更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在生殖器疱疹病人中实施氦-氖激光照射联合重组人IL-2、常规抗病毒治疗可促进病人康复,增强疗效,提高病人的IL-2、IFN-γ水平,降低IL-4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疱疹 激光疗法 小剂量 激光 气体 白细胞介素2 重组蛋白质类 伐昔洛韦 氦-氖激光 重组人白介素-2
下载PDF
不同剂量和疗程伐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随机双盲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村建 王莉 +4 位作者 饶贤才 郭在培 涂亚庭 卢念祖 郝飞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74-276,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和疗程伐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复发性生殖器疱疹为研究对象,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试验组伐昔洛韦每天2次,每次500 mg,口服5天,对照组伐旨洛韦每天2次,每次300 mg,口服...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和疗程伐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复发性生殖器疱疹为研究对象,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试验组伐昔洛韦每天2次,每次500 mg,口服5天,对照组伐旨洛韦每天2次,每次300 mg,口服7天。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第1天、第2天取疱液或创面分泌物行疱疹病毒细胞培养,并于用药后第1、2、7天随访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入组142例,全分析集(FAS)分析142例,符合方案集(PPS)分析133例。治疗后第1、2、7天,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症状体征积分下降值及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AS集分析单纯疱疹病毒(HSV)的培养阳性率,治疗后第1天试验组由87.50%下降到28.85%,对照组由92.86%下降到54.5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PPS集分析HSV的培养阳性率,治疗后第1天试验组由90.00%下降到28.00%,对照组由92.59%下降到5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和4.23%。结论加大伐昔洛韦用量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能显著提高治疗后第1天HSV的清除率,缩短HSV在皮损局部的存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 生殖器 随机对照试验 伐昔洛韦
原文传递
浙江省2011-2020年生殖器疱疹流行特征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曾凡荣 沈云良 +3 位作者 杜娜 吴李梅 费丽娟 王燕敏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71-575,共5页
目的分析浙江省生殖器疱疹的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导出浙江省2011-2020年网络直报的生殖器疱疹病例数据,对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1-2020年,浙江省... 目的分析浙江省生殖器疱疹的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导出浙江省2011-2020年网络直报的生殖器疱疹病例数据,对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1-2020年,浙江省生殖器疱疹报告发病率为4.92/10万~6.19/10万,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χ^(2)趋势=0.03,P=0.959);女性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5.13,P=0.034),由4.50/10万上升至6.02/10万,年均上升3.27%;高发年龄段为20~39岁性活跃人群,但15~19岁及50岁以上各年龄组报告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年均增幅分别为8.10%(15~19岁)、9.24%(50~54岁)、7.81%(55~59岁)、4.27%(≥60岁)。病例职业构成以农民为主(28.38%,8779/30931),医务人员、离退人员、学生、家务及待业、干部职员职业构成比年均增幅居前,分别为13.71%、13.14%、10.74%、9.36%、7.00%。报告发病率较高的是宁波、温州、台州等东部沿海地区及浙江中部工业经济较发达的金华市,年报告发病率均在5/10万以上;杭州市年报告发病率明显上升,年均增幅5.39%。结论2011-2020年浙江省生殖器疱疹疫情无明显下降趋势,今后需关注女性、青少年和老年人群的防治工作,加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状况监测及感染途径、接触史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疱疹 发病率 流行病学研究 人口统计学 浙江
原文传递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树突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钱起丰 张明霞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95-397,共3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树突细胞(DC)对疱疹病毒感染机体的反应和体外诱导成熟DC表面分子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外周血DC亚群(CD11c+DC和CD123+DC)及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 目的研究外周血树突细胞(DC)对疱疹病毒感染机体的反应和体外诱导成熟DC表面分子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外周血DC亚群(CD11c+DC和CD123+DC)及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介素4、肿瘤坏死因子α体外联合培养体系诱导成熟的DC表型(CD11c、CD123、CD1a、CD80、CD86、CD40和CD83等)的表达,并以18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RGH患者外周血CD11c+DC数量达2.54%±0.19%,比对照组(1.77%±0.83%)明显增高(P<0.05),CD123+DC(0.27%±0.16%)较对照组(0.43%±0.19%)显著降低(P<0.02);患者组CD1a、辅助刺激分子CD80及DC成熟的标志CD83等表达水平分别为0.21%±0.19%、0.28%±0.14%及0.18%±0.11%,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06%±0.03%、0.17%±0.11%及0.10%±0.06%,P值分别为<0.01、<0.02及<0.01。RGH患者经体外细胞因子诱导成熟的DC表面各种免疫分子CD11c、CD123、CD1a、CD80、CD86、CD40和CD83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RGH患者外周血CD11c+DC摄取病毒抗原后被激活,表达高水平的辅助刺激分子,增强抗原提呈功能,直接启动抗病毒T细胞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外周血 树突细胞 免疫表型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