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虫夏草寄主昆虫选育及生殖退化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全平 贺媛 +3 位作者 刘杰明 夏金明 李文佳 刘杏忠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6-466,共11页
选育发育速度快、繁殖能力强、中国被毛孢侵染率和冬虫夏草产出率高的寄主昆虫品系是冬虫夏草培植的基础,同时明确冬虫夏草的寄主昆虫蝙蝠蛾退化机制是保证冬虫夏草培植的条件。本文从冬虫夏草产区采集蝙蝠蛾种群种质资源,分别针对蝙蝠... 选育发育速度快、繁殖能力强、中国被毛孢侵染率和冬虫夏草产出率高的寄主昆虫品系是冬虫夏草培植的基础,同时明确冬虫夏草的寄主昆虫蝙蝠蛾退化机制是保证冬虫夏草培植的条件。本文从冬虫夏草产区采集蝙蝠蛾种群种质资源,分别针对蝙蝠蛾发育速度、繁殖能力、中国被毛孢侵染率、冬虫夏草产出率4个方面通过杂交及四代选育,获得新种群(A1),该种群对冬虫夏草繁育环境的适应力强,发育整齐度高,繁育一代的种群扩繁倍数从8.2倍提高至26.3倍;对中国被毛孢的敏感性较好,侵染率高,冬虫夏草产出率从原始种群的11.2%提高至18.5%。同时,仿照高原生态环境长期饲养冬虫夏草的寄主昆虫蝙蝠蛾,其子代出现雌雄比失调、发育历期分化、生殖力降低等退化现象。经过研究分析得知卵孵化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雄性的生殖力下降。组织切片观察蝙蝠蛾雄性生殖系统,在幼虫后期、蛹、成虫期会出现生精囊减少及畸形等异常情况,推测此为雄性生殖力降低、卵孵化率下降的生理原因。研究结果为高效、稳定地饲养蝙蝠蛾保证冬虫夏草培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蝙蝠蛾 退化 生理机制 中国被毛孢 侵染 选育
原文传递
土壤和植物对冬虫夏草寄主昆虫规模化饲养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文佳 李全平 +3 位作者 魏再鸿 蒋成吉 张宗耀 章云飞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7-475,共9页
冬虫夏草大量人工培植的关键之一是寄主昆虫的规模化饲养,本文对西藏林芝地区冬虫夏草生境中不同土壤基质在室内对蝙蝠蛾幼虫生长的影响以及寄主幼虫对5种植物的取食行为、嗅觉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蝙蝠蛾幼虫偏好土质疏松、渗... 冬虫夏草大量人工培植的关键之一是寄主昆虫的规模化饲养,本文对西藏林芝地区冬虫夏草生境中不同土壤基质在室内对蝙蝠蛾幼虫生长的影响以及寄主幼虫对5种植物的取食行为、嗅觉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蝙蝠蛾幼虫偏好土质疏松、渗透性好的土壤,土壤因子中湿度和有机质含量与蝙蝠蛾幼虫存活率成正相关。蝙蝠蛾3龄幼虫对适生地植物的取食选择性与嗅觉反应趋性顺序为鹅绒委陵菜>珠芽蓼>小大黄>圆穗蓼>羊角天麻;进一步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幼虫对各植物的选择系数与可溶性糖(R=0.850,P<0.05)和粗蛋白(R=0.898,P<0.05)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粗纤维(R=-0.952,P<0.05)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粗灰分(R=-0.391,P=0.516)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取食鹅绒委陵菜、珠芽蓼后的幼虫单头虫重显著大于取食其他植物的幼虫。这一研究结果为冬虫夏草寄主昆虫规模化饲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蝙蝠蛾 土壤基质 取食选择
原文传递
虫口密度对蝠蛾幼虫迁移行为的影响
3
作者 张灿明 潘鹏飞 +4 位作者 阿金 张聪 刘英 王顺和 姚建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9-174,共6页
【目的】对蝠蛾(Hepialus sp.)幼虫的迁移与虫口密度关系展开研究,一方面可确定蝠蛾在一定空间下的适宜饲养密度,另一方面可查明某些蝠蛾种类2龄虫饲养得率过低的原因,以利于制定蝠蛾的科学饲养计划,提高存活率,集约利用养殖空间。【方... 【目的】对蝠蛾(Hepialus sp.)幼虫的迁移与虫口密度关系展开研究,一方面可确定蝠蛾在一定空间下的适宜饲养密度,另一方面可查明某些蝠蛾种类2龄虫饲养得率过低的原因,以利于制定蝠蛾的科学饲养计划,提高存活率,集约利用养殖空间。【方法】在室内其他饲养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不同虫口密度饲养至蛹期的3种蝠蛾进行观察,统计初孵幼虫的迁移数量,测量2龄末期至蛹期幼虫在土壤中的迁移距离。【结果】不同种的蝠蛾幼虫从起始养殖环境中的迁出数量、迁移持续时间有差异,人支蝠蛾迁出数量最多、迁移时间最长,白马蝠蛾次之,云南蝠蛾再次之;蝠蛾主要在初孵幼虫阶段迁出,2龄末期后,在土壤中向四周迁移,不迁出土表,不同种的蝠蛾幼虫在土壤中迁移后形成不同的分布模式。【结论】不同种的蝠蛾幼虫迁移行为不同,在进行室内饲养时,要针对不同种的蝠蛾制定针对性的养殖计划,防止因起始养殖密度过大造成大量初孵幼虫流失;在2龄末期后的养殖过程中,要根据蝠蛾的存活数量及其分布模式科学确定养殖空间。研究成果为蝠蛾的高效扩繁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蝠蛾 幼虫 室内养殖 迁移行为
下载PDF
不同地理区域蝙蝠蛾繁殖力的差异分析
4
作者 黄雪峰 王忠 +1 位作者 郑方毅 林梅燕 《武夷科学》 2018年第1期90-95,共6页
为探明不同地理区域蝙蝠蛾(Hepialus sp.)的繁殖力,比较了5个地理区域蝙蝠蛾的蛹重、成虫畸形发生率、寿命和产卵量。结果表明:SGH组雌、雄蛹重均显著高于其他4组,蛹重与成虫寿命无明显相关性; SGY组成虫畸形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4组; SG... 为探明不同地理区域蝙蝠蛾(Hepialus sp.)的繁殖力,比较了5个地理区域蝙蝠蛾的蛹重、成虫畸形发生率、寿命和产卵量。结果表明:SGH组雌、雄蛹重均显著高于其他4组,蛹重与成虫寿命无明显相关性; SGY组成虫畸形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4组; SGH组平均怀卵量最高为(661.82±21.02)粒,但产卵率仅为(71.70±4.81)%,显著低于其他4组,SGY组产卵率可达到(89.98±1.73)%;表明人工饲养获得的成虫在原产区可正常进行交配产卵,试验结果为低海拔室内饲养蝙蝠蛾的虫源获得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蝙蝠蛾 繁殖力 蛹重 产卵量 差异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