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1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血友病病人临床资料及现状分析 被引量:44
1
作者 吴润晖 吴心怡 +2 位作者 冯涛 马洁 吴敏媛 《血栓与止血学》 2008年第3期116-120,共5页
目的通过对儿童血友病病人临床资料的总结,分析中国儿童血友病病人现状,为开展进一步诊治、综合关怀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总结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血友病工作组自2003年1月到2007年5月4年余收集的145份病例资料... 目的通过对儿童血友病病人临床资料的总结,分析中国儿童血友病病人现状,为开展进一步诊治、综合关怀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总结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血友病工作组自2003年1月到2007年5月4年余收集的145份病例资料:结果(1)一般情况:病人来自19个省市自治区,年龄6月~18岁,中位年龄6.9岁,各年龄组均占1/4,血友病A:B=5.17:1,中度占43.4%,无家族病史占65.5%。(2)临床情况:①首次出血:出生当天~14岁,中位年龄12月。轻、中度常有诱因:多为医源性穿刺、外伤,年龄多〉1岁;重度以无诱因自发皮肤黏膜出血、〈1岁多见。②关市出血58.6%,其中87%已存在靶关节/慢性血友病性滑膜炎:中度、轻度分别为54.8%、21.2%,疾病程度重,病程长,发生率增加。③颅内出血13.1%:其中15.8%死亡和/或放弃,26.3%遗留癫痫后遗症,10.6%接受手术。总死亡率2.76%。(3)治疗情况:①急性出血时应用因子替代36.8%,因子供应不充足45.3%,出血时没有替代治疗17.9%。②没有常规监测并发症。(4)牛活质量:①心理评估:自身评价不满占47.8%,情感不满占95.6%。②参与社会活动、自理能力:6~12岁25.2%处于基本失学状态,12~18岁为50%。在校/幼儿园66.7%不参与活动。日常生活72.7%不能完成。③70.3%家庭疾病负担明显严重,与疾病程度和年龄无关。结论中国血友病儿童(1)发病情况同其他报道,无家族史者多。(2)首次出血各年龄组均有发生,需注意外伤后非正常及自发出血,及早诊断避免延误。(3)整体致残率离:严重关节并变多;硕内出血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半数以上存在严重并发症。(4)生活质量差:多数孩子为避免出血而选择不活动,被迫选择回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 儿童
下载PDF
血友病A携带者检测与产前诊断 被引量:34
2
作者 王学锋 刘元昉 +4 位作者 李志广 储海燕 桑晓洁 樊绮诗 王鸿利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7-120,共4页
目的 建立简便、快速的血友病A携带者检测与产前诊断体系。方法 用PCR方法直接检测FⅧ内含子 2 2倒位或对FⅧ基因内的BclⅠ位点、内含子 13和 2 2中STR和FⅧ基因外的DXS5 2 (ST14)位点的多态性进行遗传连锁分析。结果 应用内含子 2 ... 目的 建立简便、快速的血友病A携带者检测与产前诊断体系。方法 用PCR方法直接检测FⅧ内含子 2 2倒位或对FⅧ基因内的BclⅠ位点、内含子 13和 2 2中STR和FⅧ基因外的DXS5 2 (ST14)位点的多态性进行遗传连锁分析。结果 应用内含子 2 2倒位的直接诊断率为 47.6 % ;BclⅠ位点的可诊断率为 2 7.8% ;内含子 13和 2 2中STR的可诊断率分别为 2 8.6 %及 2 9.4% ;DXS 5 2的可诊断率为 81.3% ;综合应用直接诊断和间接遗传连锁分析 ,对 2 1个家系进行检测 ,可诊断率为 94.7%。结论 血友病A的携带者检测与产前诊断可先进行内含子 2 2倒位的检测 ,若结果为阳性即可作出诊断 ;若内含子 2 2倒位的检测结果为阴性 ,则可利用FⅧ基因内、外的多个位点多态性结果进行遗传连锁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血友病A 携带者 遗传病 聚合酶链反应 FⅧ基因
原文传递
中国大陆血友病患者治疗现状和经济负担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2
3
作者 曲艳吉 殷环 +3 位作者 庞元捷 聂晓璐 董鹏 詹思延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2期182-189,共8页
目的了解中国大陆血友病患者(people with hemophilia,PWH)的治疗现状及经济负担,并探讨血友病在中国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于2011年6月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目的了解中国大陆血友病患者(people with hemophilia,PWH)的治疗现状及经济负担,并探讨血友病在中国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于2011年6月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以及Pub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2011年第6期)等英文数据库中收录的1980~2011年发表的有关PWH治疗及经济负担的研究。结果中国PWH诊断、治疗滞后;超30%的PWH不治疗或偶尔治疗,不足10%的PWH接受预防治疗;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使用新鲜冷冻血浆(FFP)或冷沉淀等容易导致血源性病毒传播疾病的传统血制品;大于50%的PWH家庭只能支付很少或完全支付不起医疗费用。低剂量预防治疗相对于足量按需治疗更经济。以目前中国PWH实际治疗情况计算,每例PWH每年多投入53 844元即可实现低剂量预防治疗,从而减少80%的出血。结论中国大陆PWH的治疗现状差,经济负担重,推行综合关怀模式,采用低剂量预防治疗是最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 按需治疗 预防治疗 综合关怀模式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联合运用四种技术进行血友病A的基因诊断 被引量:28
4
作者 刘敬忠 梁燕 +1 位作者 朱春江 龙桂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722-725,共4页
目的 最大限度地提高血友病A(HA)患者及家系成员的基因诊断、携带者检出及产前诊断的可诊断率。方法 对于 2 6例HA患者和家系的女性家属首先采用长距离DNA扩增 (LD PCR)技术 ,直接检测是否为FⅧ基因倒位及其携带者 ;对于非倒位的HA家... 目的 最大限度地提高血友病A(HA)患者及家系成员的基因诊断、携带者检出及产前诊断的可诊断率。方法 对于 2 6例HA患者和家系的女性家属首先采用长距离DNA扩增 (LD PCR)技术 ,直接检测是否为FⅧ基因倒位及其携带者 ;对于非倒位的HA家系依次采用BclⅠPCR/RFLP分析技术、基因内含子 13(CA) n、内含子 2 2 (GT) n(AG) n 二核苷酸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技术以及与FⅧ基因紧密连锁的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技术 (St14VNTR/PCR)进行间接诊断。结果 在 2 6个HA家系的 16个重型家系中查出 7个基因倒位 ,占重型HA的 43 8%。 19个非倒位HA家系 ,用上述三种间接诊断技术分别有 16、13及 17个HA家系可以作出诊断 ,可诊断率分别为 84 2 %、6 8 4%和89 5 % ,联合上述四种技术 ,对 2 6个HA家系全部作出了诊断。结论 联合采用四种基因诊断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型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诊断
原文传递
血友病性关节病HEAD-US半定量超声评估量表的临床应用及优化探索 被引量:24
5
作者 李军 郭新娟 +8 位作者 丁小玲 吕冰梅 肖静 孙庆利 李东爽 张文凤 周劲冲 李长平 杨仁池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2-136,共5页
【摘要】目的评价HEAD—US评估量表在血友病性关节病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提出优化的超声评估量表HEAD—US—C。方法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期间,91例血友病患者接受1035例次关节超声检查,分别采用Melchiorre、HEAD.US、HEAD—US—C量表... 【摘要】目的评价HEAD—US评估量表在血友病性关节病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提出优化的超声评估量表HEAD—US—C。方法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期间,91例血友病患者接受1035例次关节超声检查,分别采用Melchiorre、HEAD.US、HEAD—US—C量表进行评分,分析与血友病关节健康评分量表(HJHS)评分之问的相关性并比较上述量表评价血友病性关节病的敏感性。结果91例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16(4~55)岁,血友病A86例,血友病B5例。1035例次关节检查Melchiorre、HEAD.US、HEAD.US—C量表的评分[M(P25,R75)]分别为2(0,6)、1(0,5)、2(0,6),均与HJHS评分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747、0.762、0.765,尸值均〈0.001)。Melchiorre、HEAD,US—C、HEAD—US评分量表的阳性率分别为63.O%(95%CI59.7%-65.9%)、59.5%(95%CI56.5%-62.4%)、56.6%(95%CI53.6%-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36例次无症状关节(HJtlS评分0分)Melchiorre、HEAD—US—C、HEAD.US评分量表的阳性率分别为25.0%(95%CI20.6%-29.6%)、17.00/0(95%CI12.6%~21.1%)、11.9%(95%C18.4%~15.7%)(P〈0.001)。40例有关节出血症状的血友病患者(107例次)关节fn血前、出血后超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AD—US—C与HEAD—US评分的变化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1)。结论与Melchiorre比较,HEAD—US、HEAD—US—C与HJHS之间具有相似的良好的相关性。HEAD.US—C评分量表较HEAD—US更为敏感,尤其适合亚临床状态血友l腐眭关节病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血友病B 关节疾病 超声检查 评分量表
原文传递
血友病性膝关节病的超声特征 被引量:23
6
作者 李军 丁小玲 +8 位作者 吕冰梅 薛峰 孙庆利 郭新娟 李东爽 张文凤 张文君 徐雨霞 杨仁池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4-437,共4页
目的 观察血友病性膝关节病的超声特征.方法 对68例血友病患者(血友病A59例、血友病B9例)的135个膝关节行超声探查并评分,分析血友病患者膝关节超声评分与出血次数、年龄及血友病关节健康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全部68例患者均为男性,中... 目的 观察血友病性膝关节病的超声特征.方法 对68例血友病患者(血友病A59例、血友病B9例)的135个膝关节行超声探查并评分,分析血友病患者膝关节超声评分与出血次数、年龄及血友病关节健康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全部68例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20(3~48)岁.关节积液、纤维隔膜、滑膜增厚、伴血管增生的滑膜增厚、含铁血黄素沉积的检出率分别为39.2%(53/135)、3.0%(4/135)、77.0%(104/135)、49.6%(67/135)、37.8%(51/135),软骨改变、骨侵蚀、骨重建、骨赘形成检出率分别为63.7%(86/135)、48.1%(65/135)、3.0%(4/135)、13.3%(18/135).全部135个膝关节超声评分平均数为5.21[95%CI(4.50~5.93)].随着关节出血次数增加,超声评分明显增加(F=49.926,P<0.01).轻、中间、重型血友病患者膝关节超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0,P=0.914).≤6、7~18、>18岁年龄组膝关节超声评分别为0.63[95%CI(0.15~1.10)]、2.88[95%CI(1.90~3.85)]、7.83[95%CI(7.07~8.6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评分与血友病关节健康评分呈正相关(r=0.745,P<0.01).结论 血友病性膝关节病常见超声异常依次为滑膜增厚、软骨改变、骨侵蚀、关节积液、含铁血黄素沉积.超声是评估血友病性关节病简便、有效、安全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血友病B 超声检查 膝关节 关节积血
原文传递
我国血友病诊治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5
7
作者 杨仁池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11-813,共3页
关键词 血友病 因子Ⅷ 因子Ⅸ
原文传递
中国儿童血友病专家指导意见(2017年) 被引量:24
8
作者 吴润晖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血友病作为一种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病,分为血友病A[凝血因子Ⅷ(FⅧ)缺乏]和血友病B[凝血因子Ⅸ(FⅨ)缺乏]。2011年发表了《儿童血友病诊疗建议》,对于促进中国儿童血友病的规范化治疗起到了极大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儿童 血友病 诊断 治疗 指南
原文传递
血友病骨关节病101例X线表现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孙淑娟 张磊 +2 位作者 杨仁池 孙洪砚 韩忠朝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6-328,共3页
目的 通过单中心较大样本的X线检查及临床分析,了解我国血友病骨关节病的治疗现状。方法 回顾性分析101例血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骨关节的放射学积分。结果 ①患者首次发生异常出血和首次就诊的中位年龄分别为1岁和15岁,诊断时间延迟... 目的 通过单中心较大样本的X线检查及临床分析,了解我国血友病骨关节病的治疗现状。方法 回顾性分析101例血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骨关节的放射学积分。结果 ①患者首次发生异常出血和首次就诊的中位年龄分别为1岁和15岁,诊断时间延迟。②骨关节病在重型、中型、轻型血友病的发生率分别为77.8%、53.6%、20.0%,中型、轻型患者也有较高的罹患率。易受累的关节依次为膝、肘、踝;③在0~9岁、10~19岁、20~29岁、30~39岁、40~49岁、≥50岁等各年龄段,骨关节病的发病率分别为37.5%、59.4%、78.3%、83.3%、76.9%、100%。④治疗组和非治疗组骨关节病的发病率分别为69.4%和62.1%。差异无显著性;⑤骨关节畸形的发生率在具有靶关节组和无靶关节组分别为71.2%和20.0%,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我国血友病患者骨关节病发病率高,成为影响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靶关节可以作为判断发生病变骨关节预后的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 慢性骨关节病变 放射学积分 靶关节
原文传递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混合血浆纠正试验操作流程及结果解读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24
10
作者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委会 周洲 宋鉴清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90-697,共8页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混合血浆纠正试验用于鉴别凝血筛选试验中APTT延长的原因——凝血因子缺乏或存在凝血抑制物。该试验有助于医生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初步判断患者APTT延长异常的原因,以及针对性选择下一步实验室检查项目,所...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混合血浆纠正试验用于鉴别凝血筛选试验中APTT延长的原因——凝血因子缺乏或存在凝血抑制物。该试验有助于医生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初步判断患者APTT延长异常的原因,以及针对性选择下一步实验室检查项目,所以是有重要价值的凝血试验。目前,因该试验的操作流程及结果解读暂无统一标准,实验室应用较为混乱,结果缺乏可比性,也限制了其应用和普及。本共识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出凝血检验领域专家的实践经验,致力于推进APTT延长混合血浆纠正试验的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混合血浆纠正试验 凝血因子 血友病
原文传递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血友病性膝关节炎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23
11
作者 翟吉良 翁习生 +5 位作者 林进 金今 钱文伟 冯宾 边焱焱 彭慧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1490-1497,共8页
目的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血友病性膝关节炎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9年1月18例(24膝)接受全膝关节置换的血友病性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男性;手术时年龄18~56岁,平均(33.7±13.0)岁。... 目的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血友病性膝关节炎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9年1月18例(24膝)接受全膝关节置换的血友病性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男性;手术时年龄18~56岁,平均(33.7±13.0)岁。所有患者均为甲型血友病,术前行凝血因子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围手术期替代方案参考《世界血友病联盟围手术期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指南》,并作适当调整。手术当天凝血因子浓度维持在100%左右,术后前3天维持在80%左右,术后第4-6天维持在60%左右,术后第7-14天维持在40%左右,此后逐渐减量至20%~30%。采用Zimmer公司假体3例(Ps假体2例、LCCK假体1例),Centerpulse公司假体3例,其余为Smith&Nephew公司假体(采用限制型垫片1例、带延长柄的假体1例)。术后采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及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评估膝关节功能、屈曲畸形改善情况,并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14例(20膝)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6-145个月,平均(124±17)个月。屈曲畸形由术前16.7°±12.2°改善至末次随访的3.3°±5.0°,HSS评分由术前(42.4±16.0)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74.8±10.6)分,KSS临床评分由术前(36.1±10.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5.8±7.1)分,KSS功能评分由术前(36.1±5.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0.9±22.4)分,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出现感染、假体松动及血肿各1例,感染及假体松动患者行一期翻修术、血肿患者行血肿清除术后恢复良好。张力性水泡继发皮肤破溃1例,行股前外侧肌皮瓣转移修复后愈合。结论在有效的凝血因子替代治疗的前提下,血友病性膝关节炎的全膝关节置换术远期疗效满意,但术后感染、假体松动及血肿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关节炎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血友病性骨关节病变的外科治疗策略 被引量:19
12
作者 冯宾 翁习生 +5 位作者 林进 金今 高鹏 翟吉良 边焱焱 赵丽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13-421,共9页
目的探讨血友病性骨关节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策略。方法1996年1月至2015年6月,手术治疗血友病性骨关节病变患者120例,年龄6-61岁,平均(29.7±12)岁。甲型血友病109例,乙型血友病11例。表现为关节内出血及血友病关节炎87例... 目的探讨血友病性骨关节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策略。方法1996年1月至2015年6月,手术治疗血友病性骨关节病变患者120例,年龄6-61岁,平均(29.7±12)岁。甲型血友病109例,乙型血友病11例。表现为关节内出血及血友病关节炎87例(膝关节受累63例、髋关节受累29例、踝关节受累11例),血友病假瘤21例,血友病并发肌肉及肌腱出血15例。根据手术创伤大小,选择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方案。记录血友病性骨关节病变的临床表现、手术种类、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20患者共接受166例次手术,其中41例(34.2%,41/120)同时接受了多部位手术。手术包括关节置换103例次(62.0%,103/166)、假瘤切除及重建手术21例次(12.7%,21/166)、跟腱及腓肠肌膜松解15例次(9.0%,15/166)、踝关节融合12例次(7.2%,12/166)、膝屈曲畸形矫形术13例次(7.8%,13/166)、其他2例次(1.2%,2/166)。围手术期共出现30例次并发症(18.1%,30/166),包括凝血功能相关并发症8例次(4.8%,8/166)、手术相关并发症12例次(7.2%,12/166)、伤口相关并发症10例次(6.0%,10/166)。9例因并发症行再手术治疗(7.5%,9/120)。结论血友病性骨关节病变最常累及膝关节、髋关节及肌肉系统。在合理补充凝血因子的条件下,对血友病关节炎、血友病假瘤进行手术治疗能有效缓解症状,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血友病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 骨关节炎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关节融合术
原文传递
骨科血友病甲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18
13
作者 吴莹光 李晓光 +3 位作者 张凯宁 任延军 李树锋 卢美源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3期1430-1433,共4页
目的探讨骨科血友病甲患者行手术治疗时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总结了27例骨科血友病甲患者,在围手术期通过动态监测血Ⅷ因子(FⅧ)∶C水平,调节冷沉淀FⅧ的输注剂量及间隔时间。手术前1d将患者血FⅧ∶C提高到30%~50%水平,大手术患者... 目的探讨骨科血友病甲患者行手术治疗时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总结了27例骨科血友病甲患者,在围手术期通过动态监测血Ⅷ因子(FⅧ)∶C水平,调节冷沉淀FⅧ的输注剂量及间隔时间。手术前1d将患者血FⅧ∶C提高到30%~50%水平,大手术患者手术日当天提高到585%~893%,术后维持在470%~784%,小手术患者手术日当天提高到385%~525%,术后维持在292%~523%至伤口愈合。结果根据伤口愈合情况和动态测得的患者血FⅧ∶C水平随时调整输注剂量及间隔时间,使血FⅧ∶C水平维持在止血水平(30%以上),本组患者血浆冷沉淀Ⅷ因子用量为1200~70250IU,术后14~105d伤口全部愈合。结论骨科血友病甲患者手术治疗是可行的,但围手术期要求保持血中凝血因子FⅧ的促凝活性维持在止血水平,直到伤口愈合为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血友病甲 骨科 伤口愈合 围手术期处理 术后 Ⅷ因子 维持 水平 促凝活性
原文传递
A型血友病患儿家庭治疗护理状况回顾性调查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钟小红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91-693,共3页
目的调查中国A型血友病4~18岁患儿家庭治疗和护理状况。方法 2006年、2010年两次对血友病家庭治疗和护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A型血友病患儿诊断年龄和治疗年龄晚于首次出血年龄;凝血因子用量不足;血友病性骨关节病患病率高;开展了家庭... 目的调查中国A型血友病4~18岁患儿家庭治疗和护理状况。方法 2006年、2010年两次对血友病家庭治疗和护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A型血友病患儿诊断年龄和治疗年龄晚于首次出血年龄;凝血因子用量不足;血友病性骨关节病患病率高;开展了家庭治疗的血友病患儿从55例上升到119例,血友病患儿及家庭对发病原因、遗传规律、出血严重程度的评估和正确服用止痛药物认知率分别从80.8%、78.5%、37.4%和48.4%上升到94.7%、94.1%、52.7%和85.5%;在开展家庭康复训练、保持治疗记录完整两方面没有明显改善。结论 A型血友病患儿诊断治疗延迟,凝血因子用量不足,骨关节病发病率高,家庭护理水平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儿童 家庭医疗保健服务 家庭护理(非专业)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单中心520例血友病患儿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宣旻 付荣凤 +3 位作者 薛峰 杨艳辉 张磊 杨仁池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13-917,共5页
目的了解近10年来非干预条件下单中心儿童血友病的发病和诊疗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520例血友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520例患儿均为男性,其中血友病A(HA)438例,血友病B(HB)82例;就诊原因均为自发性出血;以7... 目的了解近10年来非干预条件下单中心儿童血友病的发病和诊疗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520例血友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520例患儿均为男性,其中血友病A(HA)438例,血友病B(HB)82例;就诊原因均为自发性出血;以7~12岁患儿就诊人数最多;各型患儿之间AP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HB患儿的诊断延迟时间分别为(1.42+2.81)、(1.174-2.56)年,低龄患儿首次出血部位以皮肤最为多见,随着年龄增长,首发症状为关节出血者逐渐增多,各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龄儿童以膝踝关节受累为主,随年龄增长肘肩关节出血逐渐增多。HA和HB患儿抑制物阳性率分别为8.9%(19/214)和12.8%(5/39),其中高滴度抑制物占78.9%(15/19)和40.0%(2/5);HA和HB患儿HCV感染率分别为2.8%(11/397)和2.5%(2/79)。结论近10年来血友病患儿的诊断延迟时间和血源性传播病毒感染率下降,抑制物成为血友病替代治疗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血友病B 儿童 抑制物
原文传递
儿童血友病的前沿性诊断 被引量:17
16
作者 陈振萍 方拥军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5,共5页
血友病A(hemophilia A)和血友病B(hemophilia B)是X连锁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遗传特点是男性发病、女性携带。血友病的基因诊断采用方法有DNA常规测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酶谱分析法、Southern印迹法。目前,临床上开展了FⅧ22内含... 血友病A(hemophilia A)和血友病B(hemophilia B)是X连锁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遗传特点是男性发病、女性携带。血友病的基因诊断采用方法有DNA常规测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酶谱分析法、Southern印迹法。目前,临床上开展了FⅧ22内含子倒位分析,可作为重型血友病的筛选试验。产前诊断有助于减少血友病患儿出生率。而凝血因子抑制物的产生是目前造成替代治疗无效的根本原因。危险因素包括:有抑制物家族史、存在高风险基因突变、首次出血发作时强化治疗。不同血友病患者凝血因子的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PK)存在明显差异。除了考虑患者出血事件以外,PK参数应该作为预防治疗个体化调整的重要参考指标。相关参数包括半衰期、清除率、体内回收率(IVR)、曲线下面积(AUC)、峰浓度、谷浓度等。不同年龄、体重、血型及von Willebrand因子(v WF)水平等都可能为其影响因素。上述进展有助于针对血友病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策略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血友病 诊断 治疗 指南 解读
原文传递
长期小剂量凝血因子Ⅷ预防重度血友病A患儿关节出血的疗效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温红 郭碧赟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FⅧ)长期小剂量次级预防重度血友病A患儿关节出血的疗效与相关因素。方法对2010年4月1日~2011年4月1日我院16位2~16岁重度血友病A患儿进行FⅧ预防性静脉输注(每次5~15 U/kg,间隔3 d),记录治疗前1年与治疗后... 目的探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FⅧ)长期小剂量次级预防重度血友病A患儿关节出血的疗效与相关因素。方法对2010年4月1日~2011年4月1日我院16位2~16岁重度血友病A患儿进行FⅧ预防性静脉输注(每次5~15 U/kg,间隔3 d),记录治疗前1年与治疗后1年的关节出血次数,同一关节反复出血的情况,治疗前后FⅧ抑制物产生情况,梅毒、艾滋病、乙肝、丙肝、丁肝、戊肝感染情况及肝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前1年关节出血次数为(29.69±4.48),治疗后1年关节出血次数为(10.94±3.30)次,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前靶关节出血发生率为45.2%,治疗后靶关节出血发生率为14.6%,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FⅧ抑制物产生率为12.5%,产生率低及抗体滴度低,治疗前后梅毒、艾滋病、乙肝、丙肝、丁肝、戊肝均阴性,肝功能正常。结论 FⅧ长期小剂量次级预防输注可有效减少中重度血友病A患儿关节出血次数,同时可有效减少靶关节出血发生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关节的功能,且FⅧ抑制物产生率及滴度低,无相关疾病传播,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凝血因子Ⅷ 预防治疗
下载PDF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of Factor VIII in Chinese Boys with Severe Hemophilia A: A Single-Center Study 被引量:14
18
作者 Zhen-Ping Chen Pei-jing Li +9 位作者 Gang Li Ling Tang Ying-Zi Zhen Xin-Yi Wu Xiao-Ling Cheng Koon Hung Luke Victor S Blanchette Man-Chiu Poon Qiu-Lan Ding Run-Hui W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5期1780-1785,共6页
Background: Although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pharmacokinetics (PKs) of different factor VIII (FVIlI) concentrates in persons with hemophilia A (HA), limited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in young boys wi... Background: Although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pharmacokinetics (PKs) of different factor VIII (FVIlI) concentrates in persons with hemophilia A (HA), limited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in young boys with severe HA.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assess the PK parameters of FVIII products in boys with severe HA in China. Methods: A total of 36 boys (plasma-derived [pd]-FVIII, n= 15; recombinant [r] FVIII, n = 21) were enrolled between January 2015 and May 2016 in Beijing Children's Hospital. PK characteristics of FVIII products were studied according to a reduced 4-sampling time point design (1 h, 9 h, 24 h, and 48 h postinfusion). Results: The mean FVIII half-life (t1/2) was 10.99 ± 3.45 h (range 5.52-20.02 h), the mean in vivo recovery (IVR) was 2.01 ± 0.42 IU/dl per IU/kg (range 1.24-3.02 IU/dl per IU/kg) and mean clearance (CL) of FVIII is 4.34 ± 1.58 ml·kg^-1·h ^-1 (range 2.29-7.90 ml·kg^-1·h·^-1). We also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several parameters that potentially modulate FVIII PK. The age w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FVIII half-life (R^2 = 0.32, P 〈 0.01 ). The t1/2 of FVIII increased by 0.59 h per year. Besides age, yon Willebrand factor antigen (VWF:Ag) also was associated with FVIII half-life (R^2 = 0.52, P 〈 0.01). Patients with blood Group O had a shorter FVIII halt-life than patients with non-O blood group (9.40 ± 0.68 h vs. 12.3 ± 0.79 h, t = 2.70, P = 0.01). The FVIII IVR correlated with age (R^2 =0.21, P 〈 0.01) and VWF:Ag level (R^2 = 0.28, P 〈 0.01 ). CL rates were taster in young patients and in those with low-VWF:Ag levels. CL rates of FVIII are higher in blood Group O versus non-blood Group O persons (5.02 ± 0.38 vs. 4.00 ± 0.32 ml·kg^-1·h^-1 , t = 2.53, P = 0.02). Conclusions: Chinese boys with severe HA have similar PK values to other ethnic groups and large differences in FVIII PK between individual patients. Age, blood group, and VWF:Ag levels are important determining f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YS Factor VIII hemophilia A Phannacokinetics
原文传递
儿童血友病合并颅内出血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苏雁 吴润晖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儿童血友病人合并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以便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减少致死、致残发生。方法对北京儿童医院血友病工作组2006年12月至2009年5月登记的21例血友病合并ICH的病例... 目的了解我国儿童血友病人合并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以便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减少致死、致残发生。方法对北京儿童医院血友病工作组2006年12月至2009年5月登记的21例血友病合并ICH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结果①发生ICH的平均年龄是2岁10月,小于3岁病例占66%,中、重型血友病占90%,76%病人发生ICH前有明确头部外伤史。②50%以上病例在发生ICH后诊断为血友病,年龄均<3岁,轻/中型病人占82%。③7例(33%)再发ICH全部为中、重型病人,血友病B占43%,57%病人预后不良。④死亡3例,后遗症5例。预后不良组替代治疗因子剂量、疗程低于预后良好组。结论中、重型血友病、3岁以下儿童、头部外伤史是儿童血友病人发生ICH的危险因素;ICH可能是轻中型血友病婴幼儿的首发症状;中重型、血友病B应警惕再发ICH可能,再发ICH预后不良;替代治疗欠缺(不及时、剂量小、疗程短)可导致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血友病 颅内出血
下载PDF
药物代谢动力学指导血友病A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4
20
作者 中国血友病协作组 陈振萍 +2 位作者 刘葳 蔡力生 杨仁池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5期577-581,591,共6页
血友病A是一种以凝血因子Ⅷ(FactorⅧ,FⅧ)缺乏,临床表现为自发性或者损伤后过度出血的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病。血友病A目前主要治疗方式是替代性输注FⅧ,但对于输注的剂量、频次大多仍采用固定输注模式,并不能达到个体化治疗原则下的... 血友病A是一种以凝血因子Ⅷ(FactorⅧ,FⅧ)缺乏,临床表现为自发性或者损伤后过度出血的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病。血友病A目前主要治疗方式是替代性输注FⅧ,但对于输注的剂量、频次大多仍采用固定输注模式,并不能达到个体化治疗原则下的最优疗效。影响FⅧ替代治疗疗效的因素中,个体对FⅧ产品的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差异是一个重要因素。临床对于PK指导下的个体化FⅧ替代治疗认知尚不充分,因此本文就FⅧ的PK特征、分析模型、临床应用场景与具体治疗方案制定进行分析,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凝血因子Ⅷ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个体化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