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蔗斑茅杂交后代BC_1的染色体核型及染色体遗传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邓祖湖 赖丽萍 +2 位作者 林炜乐 符成 林彦铨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1-566,共6页
对甘蔗斑茅杂种BC1后代崖城01-21和崖城01-36进行内转录间隔(ITS)鉴定和染色体计数与核型分析,探讨甘蔗斑茅杂交后代的染色体遗传行为.结果表明,崖城01-21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04=100m+4 sm(4SAT),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长度比为4... 对甘蔗斑茅杂种BC1后代崖城01-21和崖城01-36进行内转录间隔(ITS)鉴定和染色体计数与核型分析,探讨甘蔗斑茅杂交后代的染色体遗传行为.结果表明,崖城01-21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04=100m+4 sm(4SAT),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长度比为4.25,平均臂比1.35,染色体属2C型,分子鉴定结合细胞学研究表明其为斑茅的真实后代,其染色体遗传为n+n;崖城01-36经ITS鉴定为真实杂种,其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32=130m+2 sm,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长度比为3.94,平均臂比1.27,染色体属2B型,结合其性状的进展,推断亲本向其传递染色体可能以2n+n的方式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茅 甘蔗 ITS鉴定 核型分析 染色体遗传行为
下载PDF
恐伤母研究子代肾虚的行为遗传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米渠 吴斌 +4 位作者 冯韧 王刚 张卫 李炜宏 高泓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3,共3页
用猫吓孕鼠方法制造母代“恐伤肾”模型 ,然后对子代鼠的自由活动、攀登爬行、趋食、逃离电击区等8种遗传行为进行测试 ,结果发现
关键词 恐伤肾 先天肾虚 行为遗传学 中医理论 动物实验
下载PDF
12个亨廷顿病家系的临床特点及家系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苏凤娟 曾译萱 +3 位作者 裴中 梁秀龄 李洵桦 Jean-Marc Burgunder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亨廷顿病的临床症状、突变基因以及家系中遗传规律等。方法收集2013-2014年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亨廷顿病患者,绘制完整的家谱图并记录详细的临床资料。对每位患者予IT15基因诊断。对其症状改变,UHDRS评分、行为学进行... 目的探讨亨廷顿病的临床症状、突变基因以及家系中遗传规律等。方法收集2013-2014年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亨廷顿病患者,绘制完整的家谱图并记录详细的临床资料。对每位患者予IT15基因诊断。对其症状改变,UHDRS评分、行为学进行评估。结果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12个亨廷顿病家庭,12例先证者中有2例处于症状前状态,1例青少年亨廷顿病患儿。所有确诊患者的IT15突变基因的CAG重复序列大多在40~60之间,已发病患者的起病年龄13~54岁不等。其家系分析中发现,父系遗传有遗传早现现象。12例家系中,发病晚期的患者有较典型的舞蹈症状、智能减退、精神症状的临床表现,早期发病患者临床症状多变,或以情绪与智能损害为首发症状。结论晚期亨廷顿病患者临床表现较典型,但早期亨廷顿病的症状多样且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行为学改变,影像学检查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基因诊断是该疾病确诊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廷顿病 基因诊断 影像学 行为问题
下载PDF
小白菜硝酸盐含量基因型差异的遗传行为研究
4
作者 汪李平 向长萍 王运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2-446,共5页
对硝酸盐含量有明显差异的2个小白菜品种江苏矮脚黄(P1)、上海青(P2)及其杂交一代(F1)、杂交二代(F2)和回交一代(B1、B2)6个群体共计460株进行了硝酸盐含量的检测,并采用联合尺度检验法分析其硝酸盐含量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小白... 对硝酸盐含量有明显差异的2个小白菜品种江苏矮脚黄(P1)、上海青(P2)及其杂交一代(F1)、杂交二代(F2)和回交一代(B1、B2)6个群体共计460株进行了硝酸盐含量的检测,并采用联合尺度检验法分析其硝酸盐含量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小白菜硝酸盐含量属于数量性状,其遗传表现符合加性 显性遗传模型,小白菜高硝酸盐含量对低硝酸盐含量性状为部分显性,显性度为0.45。通过对遗传力的估计值计算结果表明,小白菜硝酸盐含量广义遗传力为56.1%,狭义遗传力为21.6%,显性作用和环境影响都较大。因此,选育低硝酸盐含量的品种,应注重在高世代(如F5或F6)进行选择,不宜采用个体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硝酸盐含量 品种 江苏矮脚黄 上海青 杂交一代 杂交二代 回交一代 群体 数量性状 遗传表现 加性-显性遗传模型 遗传力
下载PDF
Genetic behavior of Triticum aestivum–Dasypyrum villosum translocation chromosomes T6V#4S·6DL and T6V#2S·6AL carrying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被引量:2
5
作者 LIU Chang YE Xing-guo +2 位作者 WANG Mei-jiao LI Shi-jin LIN Zhi-sh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2136-2144,共9页
T6V#2S·6AL and T6V#4S·6DL translocation chromosomes developed from the cross of wheat and different Dasypyrum villosum accessions have good powdery mildew (PM) resistance, but their pairing and pyramiding ... T6V#2S·6AL and T6V#4S·6DL translocation chromosomes developed from the cross of wheat and different Dasypyrum villosum accessions have good powdery mildew (PM) resistance, but their pairing and pyramiding behavior remains unclear. Results in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pairing frequency rate of the two differently originated 6VS chromosomes in their F1 hybrid was 18.9% according to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GISH); the PM resistance plants in the F2 generation from the cross between T6V#4S·6DL translocation line Pm97033 and its PM susceptible wheat variety Wan7107 was fewer than expected. However, the ratio of the resistant vs. the susceptible plants of 15:1 in the F2 generation derived from the cross between the two translocation lines of T6V#2S·6AL and T6V#4S·6DL fitted well. Plants segregation ratio (homozygous:heterozygous:lacking) revealed by molecular marker for T6V#4S·6DL or T6V#2S·6AL in their F2 populations fitted the expected values of 1:2:1 well, inferring that the pairing of the two alien chromosome arms facilitates the transmission of T6V#4S·6DL from the F1 to the F2 generation. A quadrivalent was also observed in 21% of pollen mother cells (PMCs) of homozygote plants containing the two pairs of translocated chromosomes. The chromosome pairing between 6V#2S and 6V#4S indicates that it will be possible to obtain recombinants and clarify if the PM resistance determinant on one alien chromosome arm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n the o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ficum aestivum Dasypyrum villosum TRANSLOCATION genetic behavior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GISH molecular marker
下载PDF
水稻不育系先红A紫叶性状的遗传行为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2
6
作者 周维永 梁世荣 +3 位作者 周萌 邓国富 戴高兴 高利军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3-26,共4页
用新育成的带紫叶色标记的水稻不育系先红A(B)为材料,分别与不同类型的绿叶籼稻、粳稻品种杂交,研究其紫叶性状的遗传行为。结果表明,先红A(B)的紫叶性状由1对紫叶基因控制,一般正常绿叶水稻品种带有1~2对抑制基因可调控该紫叶基因的... 用新育成的带紫叶色标记的水稻不育系先红A(B)为材料,分别与不同类型的绿叶籼稻、粳稻品种杂交,研究其紫叶性状的遗传行为。结果表明,先红A(B)的紫叶性状由1对紫叶基因控制,一般正常绿叶水稻品种带有1~2对抑制基因可调控该紫叶基因的表达。先红A(B)的紫叶性状及其杂种F1绿叶性状表达稳定,不受光温环境及栽培条件的影响。先红A的紫叶性状是杂交稻种子鉴纯和制种防杂保纯的一种理想标记。先红A配制杂种,可筛选出株叶型好且优势强的组合,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不育系 先红A 紫叶性状 遗传行为
下载PDF
籼粳稻杂种及其回交世代的遗传表现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继海 申宗坦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17-124,共8页
分析了秀水117/IR58、矮农虎6号/IR36和矮在虎6号/IR5105等3个籼粳杂交组合的杂种及其双向回交世代的遗传表现.F_1的每穗粒数、穗长、单株穗数、抽穗天数和株高等性状一般表现较强的超亲优势,而千粒重则介于双亲之间.F_2及B_1F_1这些性... 分析了秀水117/IR58、矮农虎6号/IR36和矮在虎6号/IR5105等3个籼粳杂交组合的杂种及其双向回交世代的遗传表现.F_1的每穗粒数、穗长、单株穗数、抽穗天数和株高等性状一般表现较强的超亲优势,而千粒重则介于双亲之间.F_2及B_1F_1这些性状的变异幅度很大,并出现大量的超亲类型.随回交次数的增加,各性状的平均数逐渐向各自的轮回亲本回复,其变幅也依次缩小.这些性状的表现除受基因的加性或显性效应控制外,上位性效应也起着重要作用.模糊聚类分析表明,回交低世代的综合性状向籼稻亲本的回复速度比向粳稻亲本为快;而要在整体上基本回复到轮回亲本的面貌,至少需要回交三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geng稻 杂交种 回交世代 遗传
下载PDF
邮船乘客活动区域的模块化智能布局设计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蔡薇 刘镕 陈湛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6-123,共8页
邮船乘客活动区域的模块种类多样、数量繁多,需寻求一种比传统方法更高效、更快速的布局设计方法。定义游客关注度、休闲需求度、模块耦合度和布置频次系数等模块特征属性,并将改进人工蜂群算法应用于乘客活动区域模块布局设计中。根据... 邮船乘客活动区域的模块种类多样、数量繁多,需寻求一种比传统方法更高效、更快速的布局设计方法。定义游客关注度、休闲需求度、模块耦合度和布置频次系数等模块特征属性,并将改进人工蜂群算法应用于乘客活动区域模块布局设计中。根据游客感性需求和邮船工程要求构建邮船乘客活动区域布局模型;将选择、交叉和变异等遗传行为融入人工蜂群算法中,用以求解布局模型;以嘉年华Vista邮船为例,验证该方法的适用性和优越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现乘客活动区域模块布局的快速设计,对未来邮船智能化布局设计具有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邮船布局 特征属性 遗传行为 人工蜂群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