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北富县延长组特低孔渗砂岩储层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50
1
作者 李春玉 谢渊 +2 位作者 刘绍光 黄宏伟 李明辉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5-289,共5页
研究表明 ,陕北富县延长组总体为特低孔渗砂岩储层。沉积岩石粒度普遍较细 ,是导致岩石储集性较差的先天地质因素 ;岩石中“抗压实性”较差的长石、岩屑等软碎屑颗粒含量高 ,加之延长组砂岩又历经了较长的埋藏期 ,因此强烈的压实作用是... 研究表明 ,陕北富县延长组总体为特低孔渗砂岩储层。沉积岩石粒度普遍较细 ,是导致岩石储集性较差的先天地质因素 ;岩石中“抗压实性”较差的长石、岩屑等软碎屑颗粒含量高 ,加之延长组砂岩又历经了较长的埋藏期 ,因此强烈的压实作用是形成特低孔渗储层的又一主要原因 ;较强的胶结作用 ,尤其是晚期碳酸盐胶结作用 ,对延长组特低孔渗砂岩储层的形成也有着重要影响 ;晚期溶蚀作用不充分且持续时间不长 ,对储层没能发挥明显的改造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县 延长组 特低孔渗砂岩 储层 控制因素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砂质碎屑流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41
2
作者 陈飞 胡光义 +4 位作者 孙立春 樊太亮 高志前 于喜通 庞正炼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42-1052,共11页
通过岩芯观测、地震解释和测井分析,结合薄片观察、粒度分析以及各种资料的综合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富县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提出长9—长6油层组存在砂质碎屑流沉积。结合盆地沉积背景及其演化规律,探... 通过岩芯观测、地震解释和测井分析,结合薄片观察、粒度分析以及各种资料的综合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富县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提出长9—长6油层组存在砂质碎屑流沉积。结合盆地沉积背景及其演化规律,探讨了砂质碎屑流沉积的成因机制,详细论述了砂质碎屑流沉积的沉积特征,建立了砂质碎屑流的沉积模式。研究表明砂质碎屑流砂体主要由块状粉细砂岩和含泥砾粉细砂岩两种成因相构成,其成因是三角洲前缘砂体在外界触发力作用下,滑动崩塌而形成。分析了砂质碎屑流沉积与油气的分布关系,实践表明砂质碎屑流沉积体是下生上储或下储上生的油藏类型,属于典型的岩性油气藏,构成了该区深水区域的良好岩性圈闭储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县地区 延长组 砂质碎屑流 沉积特征 油气勘探意义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长7湖相页岩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评价 被引量:36
3
作者 孙建博 孙兵华 +5 位作者 赵谦平 姜呈馥 刘刚 尹锦涛 高潮 郭超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9-37,共9页
从页岩的空间展布特征、岩相特征、生烃特征、储集条件及页岩中滞留烃特征等方面,研究鄂尔多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长7湖相页岩油的地质特征,评价页岩油的勘探潜力,优选有利目标区。研究表明,富县地区延长组长7页岩分布广泛,页岩中砂质纹... 从页岩的空间展布特征、岩相特征、生烃特征、储集条件及页岩中滞留烃特征等方面,研究鄂尔多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长7湖相页岩油的地质特征,评价页岩油的勘探潜力,优选有利目标区。研究表明,富县地区延长组长7页岩分布广泛,页岩中砂质纹层发育,含粉砂质纹层黑色页岩为页岩油赋存的最优岩相。对页岩的地球化学参数(热解S_1、氯仿沥青"A"含量、TOC值、R_o、游离烃含量等)、储集条件、含油气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富县地区长7湖相页岩具备页岩油富集和聚集成藏的条件。采用热解参数S_1法计算的页岩油资源量可达12.94×10~8t。综合评价生油潜力、储集能力、页岩油可动性等方面,优选出勘探有利区452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地质特征 勘探潜力评价 延长组长7 鄂尔多斯盆地 富县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沉积特征及物性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春燕 王毅 +3 位作者 胡宗全 尹伟 王传刚 李松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4期491-497,共7页
从沉积相、成岩作用角度研究了三叠系延长组储层的物性特征和主控因素,认为延长组主要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及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最佳储层,平均孔隙度10.85%,平均渗透率0.613×10-3μm2。... 从沉积相、成岩作用角度研究了三叠系延长组储层的物性特征和主控因素,认为延长组主要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及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最佳储层,平均孔隙度10.85%,平均渗透率0.613×10-3μm2。储层所经历的成岩作用中,压实作用对砂岩物性的影响较大,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压实后,其原始孔隙度损失13.6%;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有一定的破坏性,但早期胶结物可使剩余原生粒间孔隙得以保存,其中的易溶组分又为次生粒间孔隙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溶蚀作用可大大改善储层的物性;构造微裂缝仅在局部起沟通喉道的作用。整体属于低孔、低渗型储层,并以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为主要孔隙类型。沉积相在宏观上控制了砂体的类型、规模、原始物性条件及空间分布,成岩作用在微观上影响了储层孔隙演化与储层物性的变化,而构造裂缝可以在局部改善储层的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成岩作用 富县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长7烃源岩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22
5
作者 黄彦杰 白玉彬 +2 位作者 孙兵华 黄礼 黄昌武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6-75,共10页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长7烃源岩特征及生烃潜力,开展了岩心分析、测井研究、干酪根镜检、镜质体反射率(R o)测试、岩石热解分析、气相色谱及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1)富县地区长7烃源岩平均厚度为45 m;总有机碳(TOC)质...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长7烃源岩特征及生烃潜力,开展了岩心分析、测井研究、干酪根镜检、镜质体反射率(R o)测试、岩石热解分析、气相色谱及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1)富县地区长7烃源岩平均厚度为45 m;总有机碳(TOC)质量分数平均为5.94%;生烃潜量(S 1+S 2)平均为13.1 mg/g。(2)有机质类型以Ⅰ和Ⅱ1型为主,烃源岩母质类型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并含部分高等植物,沉积时水体为还原环境。(3)镜质体反射率平均为0.76%,生物标志化合物中C 31藿烷22S/(22R+22S)、20RC 29αββ/(αββ+ααα)和αααC 2920S/(20S+20R)平均值分别为0.52、0.62和0.49,反映有机质演化进入生油高峰阶段。(4)平面上,富县地区中部和西北部长7烃源岩厚度大、生烃能力更强,为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区带。该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的精细勘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长7 富县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层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充注下限 被引量:22
6
作者 邓亚仁 任战利 +3 位作者 马文强 陈西泮 杨桂林 南卡俄吾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8-294,共7页
石油充注下限是致密油成藏研究的基础。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层段致密砂岩储层微观结构十分复杂,储层微观结构是影响石油充注的关键。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CT方法定量研究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喉道特征;采用力学方法、录井分析法以及... 石油充注下限是致密油成藏研究的基础。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层段致密砂岩储层微观结构十分复杂,储层微观结构是影响石油充注的关键。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CT方法定量研究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喉道特征;采用力学方法、录井分析法以及有效孔喉法综合分析致密储层充注物性下限与充注孔喉下限。研究结果表明,致密储层孔隙大小以纳米和亚微米级为主,孔隙平均半径为1.2μm,喉道平均半径为0.1μm,属于细孔—微细喉储层。经计算,长8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度充注下限为4.5%,渗透率充注下限为0.04×10^(-3)μm^2,源储界面储层孔喉充注直径下限为15.77 nm,储层内部孔喉充注直径下限为24 nm。综合分析认为油气能充注纳米级孔,根据压实及胶结程度由弱至强,最终石油分别以油珠状、喉道状和薄膜式赋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结构 致密油储层 充注下限 赋存 长8层段 富县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7油层组致密砂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被引量:20
7
作者 卢杰河 王香增 +2 位作者 贺永红 杨超 邓南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20,共12页
致密砂岩油是非常规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富县地区长7油层组为研究对象,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物性、X线衍射和稳定同位素等方法,分析致密砂岩的成岩作用,并对孔隙度演化进行半定量恢复。结果表明:长7油层... 致密砂岩油是非常规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富县地区长7油层组为研究对象,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物性、X线衍射和稳定同位素等方法,分析致密砂岩的成岩作用,并对孔隙度演化进行半定量恢复。结果表明:长7油层组致密砂岩储层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经历机械压实、绿泥石包膜、泥微晶方解石和亮晶方解石胶结、有机酸溶蚀、高岭石及蒙皂石向伊/蒙混层转化、少量微晶石英和石英次生加大等成岩作用。物性演化主要受机械压实、亮晶方解石胶结和有机酸溶蚀等成岩作用影响,但不同成岩作用在不同成岩时期所起作用存在差异。砂岩储层大致经历早成岩阶段A期(T_3—J_1末)、早成岩阶段B期(J_1末—K_1早)、中成岩阶段A期快速埋藏(K_1早—K_2早期)和中成岩阶段A期缓慢抬升等4个孔隙演化阶段,孔隙度从35.0%的原始孔隙度一直演化至现今6.6%。该研究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富县地区油气勘探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致密油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长7油层组 富县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中生界热演化史探讨 被引量:19
8
作者 于强 任战利 +3 位作者 倪军 白奋飞 唐建云 王敏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01-805,共5页
目的对富县地区中生界热演化史进行探讨,为该区油气勘探及资源评价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测温资料和地化资料,采用古地温恢复法、声波时差剥蚀厚度法及盆地模拟法,恢复最大古地温梯度、烃源岩热演化史及生烃史。结果该区三叠纪进入快速沉... 目的对富县地区中生界热演化史进行探讨,为该区油气勘探及资源评价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测温资料和地化资料,采用古地温恢复法、声波时差剥蚀厚度法及盆地模拟法,恢复最大古地温梯度、烃源岩热演化史及生烃史。结果该区三叠纪进入快速沉降阶段,早侏罗世—早白垩世进入缓慢沉降阶段,早白垩世晚期以来进入后期抬升阶段,剥蚀厚度1 100~1 200 m。结论富县地区长7段烃源岩在中侏罗世174 Ma,进入低成熟阶段;早白垩世136 Ma,进入成熟阶段;早白垩世晚期96 Ma,埋深达到最大,Ro=0.85%,地温梯度为4.8℃/100 m;早白垩世晚期96 Ma以来,生烃作用减弱。富县地区长7烃源岩主生烃期为早白垩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中生界 热演化史 富县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惠 孟祥振 +4 位作者 郭艳琴 张晓泉 杨华 刘艳 冯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2-246,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6油层组主要发育三角洲沉积,其中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是主要的油气储集层。长6油层组储集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细砂岩和长石细砂岩为主,颗粒间多为线、点—线接触,孔隙和薄膜式胶结,总体具有成分成熟度低、结...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6油层组主要发育三角洲沉积,其中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是主要的油气储集层。长6油层组储集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细砂岩和长石细砂岩为主,颗粒间多为线、点—线接触,孔隙和薄膜式胶结,总体具有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的特征。粒间孔和长石溶孔是主要的储集空间,其中以小孔和微孔为主,渗透率小于3×10-3μm2,为特低渗储层和接近致密储层。研究区较强的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形成低孔低渗的主要因素,而溶蚀作用是储层物性改善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储层特征 延长组 富县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长6、长7段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被引量:18
10
作者 黄彦杰 耿继坤 +2 位作者 白玉彬 孙兵华 黄礼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1-288,共8页
运用原油物性、族组成、生物标志化合物、油—源对比等分析指标,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6、长7段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成因进行了分析。富县地区长6、长7段原油物理性质相似,均为低密度、低黏度的轻质原油;原油饱和烃平均质量分数为... 运用原油物性、族组成、生物标志化合物、油—源对比等分析指标,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6、长7段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成因进行了分析。富县地区长6、长7段原油物理性质相似,均为低密度、低黏度的轻质原油;原油饱和烃平均质量分数为71.46%,芳烃平均质量分数为13.27%,非烃及沥青质含量相对较低;原油"饱芳比"值较高,平均值为5.43;正构烷烃呈单峰分布,低碳数占优,主峰碳为nC15;生物标志化合物中C30藿烷优势明显;规则甾烷构型均呈反"L"字形分布特征,以C29为主;原油成熟度相近,均为成熟原油;生油母质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含部分陆生高等植物,沉积于弱还原的淡水—微咸水陆相沉积环境;油源对比分析表明,长6、长7段原油与本区长73亚段烃源岩亲缘关系较好,而与长7段上部暗色泥岩及湖盆中心志丹长73亚段烃源岩对比性较差,亲缘关系不明显,因此,认为原油主要来自于本区长73亚段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油源对比 长6段原油 长7段原油 富县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成岩相及其对储层类别的控制 被引量:18
11
作者 郭艳琴 邱雅洁 +5 位作者 李百强 曹红霞 吴海燕 闫富强 杨华 边延河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690-697,共8页
富县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重要的产油层段之一,储层性能除了受沉积环境的影响之外,还受成岩作用、尤其是成岩相的控制。综合利用储层铸体薄片、压汞、扫描电镜和物性分析等资料对富县地区长8油层组碎屑组成、胶结物组分和储层孔隙结构... 富县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重要的产油层段之一,储层性能除了受沉积环境的影响之外,还受成岩作用、尤其是成岩相的控制。综合利用储层铸体薄片、压汞、扫描电镜和物性分析等资料对富县地区长8油层组碎屑组成、胶结物组分和储层孔隙结构、物性特征、成岩相及储层类别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了储层成岩相分布规律及其对储层类别的控制作用。得出以下结论:研究区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5种成岩相:绿泥石薄膜胶结相、泥质胶结相、石英及长石胶结相、碳酸盐胶结相和长石溶蚀相。储层物性分布规律明显受成岩相控制,绿泥石薄膜胶结相和长石溶蚀相区储层物性最好,为Ⅱ类储层,为研究区最有利储集层发育的相带;泥质胶结相及石英、长石胶结相区储层物性稍差,为Ⅲ类储层;泥质胶结相及碳酸盐胶结相区储层物性最差,为Ⅳ类储层,即非储集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相 储层类别 长8油层组 富县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致密砂岩成岩差异性及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周家全 张立强 +3 位作者 王香增 贺永红 张立宽 雷裕鸿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4-62,共9页
综合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富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及成岩作用,探讨成岩相的类型和成岩作用差异性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 综合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富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及成岩作用,探讨成岩相的类型和成岩作用差异性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储层主要为极细粒-细粒的长石砂岩,成岩作用复杂且差异性较大。研究区储层主要发育机械压实相、碳酸盐胶结相和弱压实-弱胶结相3种成岩相。其中机械压实相砂岩在成岩早期因机械压实作用变为致密储层,多分布于沉积水动力较弱的砂体中;碳酸盐胶结相砂岩在成岩早期因碳酸盐胶结物大量沉淀而致密化;弱压实-弱胶结相砂岩多分布于分流河道中下部水动力较强的砂体中,由于刚性颗粒含量较高且在成岩早期形成大量绿泥石胶结物,抗压实能力显著提高,同时绿泥石膜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他类型胶结物的形成,为孔隙流体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溶蚀作用也较为发育,弱压实-弱胶结相砂岩是研究区相对优质的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成岩相 成岩作用 延长组 富县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富县探区延长组重矿物组合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新建 张剑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2,共4页
查明探区的古水流、物源方向等对于储集层预测和圈闭评价有重大意义。富县探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东南部,紧邻湖区,近年来对该区古水流流向、物源方向的争论较多。应用重矿物组合特征分析方法,对该区三叠系延长组重点层段的重矿物组合... 查明探区的古水流、物源方向等对于储集层预测和圈闭评价有重大意义。富县探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东南部,紧邻湖区,近年来对该区古水流流向、物源方向的争论较多。应用重矿物组合特征分析方法,对该区三叠系延长组重点层段的重矿物组合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露头古水流测量结果及区域岩相古地理特征等,指出区内延长组沉积物源于盆地东北部,古水流总体指向西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县 延长组 重矿物 特征 物源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成岩作用与优质储层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万友利 张哨楠 +2 位作者 丁晓琪 陈倩倩 朱志良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7-212,共6页
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长8、长6油层组储层砂体成岩作用研究表明,该套砂体受NE向阴山古陆物源控制,碎屑中黑云母等塑性物质含量高,压实作用强,致密程度高,油气充注于致密砂岩背景的优质储层中。富县地区储层砂体致密程度高,主要... 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长8、长6油层组储层砂体成岩作用研究表明,该套砂体受NE向阴山古陆物源控制,碎屑中黑云母等塑性物质含量高,压实作用强,致密程度高,油气充注于致密砂岩背景的优质储层中。富县地区储层砂体致密程度高,主要是强压实、强胶结、溶蚀作用相对较弱等原因导致。绿泥石环边发育可降低上覆地层压实作用,刚性颗粒含量高可有效降低上覆地层压力对塑性颗粒的变形作用。后期酸性水溶蚀作用的强弱与溶蚀前储层砂体物性和胶结物成份关系密切,储层砂岩溶蚀前孔隙越发育,后期溶蚀作用愈强。优质储层常发育于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特别是主河道粒度较粗、刚性颗粒含量较高的砂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富县 延长组 成岩作用 优质储层
下载PDF
富县地区长8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13
15
作者 于春勇 《非常规油气》 2021年第1期15-24,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层段致密砂岩储层微观结构复杂,孔隙结构作为致密砂岩储层研究的关键内容,对致密砂岩油气藏勘探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CT、压汞、核磁共振及薄片等分析方法,定性与定量化评价了富县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层段致密砂岩储层微观结构复杂,孔隙结构作为致密砂岩储层研究的关键内容,对致密砂岩油气藏勘探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CT、压汞、核磁共振及薄片等分析方法,定性与定量化评价了富县地区长8层段致密砂岩在致密过程中孔隙结构的演化特征,并揭示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致密储层孔隙类型以溶孔、晶间孔和微裂缝为主,孔隙和喉道平均半径分别为1.2μm和0.1μm,为细孔-微细喉型储层;孔隙结构可划分为3类,分别是Ⅰ类(残余粒间孔与粒间溶孔)、Ⅱ类(长石粒内溶孔)和Ⅲ类(微米孔-纳米孔);储层致密过程受成岩作用控制明显,成岩综合系数2.75%,压实孔隙损失率62.35%,胶结孔隙损失率23.84%,溶蚀增孔率6.56%。其中压实作用是影响孔隙结构的主控因素,碎屑含量、颗粒粒度以及胶结物成分和产状是影响孔隙结构形成的次要因素;搭桥状伊利石、叶片状绿泥石、点状胶结方解石、钠长石伴生的自生石英晶体以及黑云母和泥质杂基为影响孔隙结构的主要岩石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致密油储层 压实作用 主控因素 长8段 富县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马五段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小芬 杨欣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3期75-79,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马家沟组沉积了一套以蒸发潮坪相为主的白云岩、含膏云岩等碳酸盐岩沉积物。利用宏观岩心、微观常规薄片、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氧碳同位素等资料,并结合物性资料,系统研究了富县地区马五段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类...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马家沟组沉积了一套以蒸发潮坪相为主的白云岩、含膏云岩等碳酸盐岩沉积物。利用宏观岩心、微观常规薄片、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氧碳同位素等资料,并结合物性资料,系统研究了富县地区马五段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类型和成岩环境。结果表明:马五段碳酸盐岩在成岩过程中经历了海水、混合水和大气淡水成岩环境;成岩作用复杂多样,其中溶蚀作用和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作用对储层孔隙发育有利,各种矿物的充填作用、去白云石化作用、去膏化作用和压实-压溶作用对储层孔隙发育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成岩作用 富县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古生界天然气成因及气源综合识别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杰 贾会冲 +5 位作者 孙晓 陶成 张毅 马亮帮 王付斌 姜海健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76-1484,共9页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简称鄂南)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取得重要进展,展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但鄂南古生界天然气成因及气源研究相对薄弱,直接制约了下一步的勘探部署。为此通过系统开展富县古生界天然气组分、烷烃气碳氢同位素、稀有气体...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简称鄂南)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取得重要进展,展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但鄂南古生界天然气成因及气源研究相对薄弱,直接制约了下一步的勘探部署。为此通过系统开展富县古生界天然气组分、烷烃气碳氢同位素、稀有气体组分和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分析,查明了鄂南富县古生界天然气中甲烷占绝对优势,含有一定量的重烃,非烃气CO_(2)、N_(2)含量相对较高,显示其为过成熟阶段生成的干气。鄂南富县古生界天然气以典型油型气为主,煤型气为辅,甲烷和乙烷的碳同位素组成存在倒转现象可能为油型气与煤型气的混合造成,上古生界天然气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普遍比下古生界天然气偏重,可能混有相对较多的煤型气。综合运用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岩石脱附气碳同位素—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天然气甲烷氢同位素、稀有气体Ar同位素定年等综合地球化学手段,推断出鄂南富县古生界天然气可能主要来源于下古生界马家沟组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成因 气源判识 富县 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原油生物标志物特征及油源对比 被引量:7
18
作者 骆垠山 张哨楠 +2 位作者 罗小明 邓南涛 王力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系统采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的烃源岩、富县地区延长组原油及油砂样品,对它们的饱和烃馏分进行GC-MS分析,通过对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的研究探讨富县地区延长组原油的来源。结果表明:根据Pr/Ph,8β(H)-补身烷和C30重排藿烷相对含量,... 系统采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的烃源岩、富县地区延长组原油及油砂样品,对它们的饱和烃馏分进行GC-MS分析,通过对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的研究探讨富县地区延长组原油的来源。结果表明:根据Pr/Ph,8β(H)-补身烷和C30重排藿烷相对含量,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烃源岩可划分为A1、A2、A3、A4、B类,富县地区延长组原油可划分为Ⅰ、Ⅱ、Ⅲ类,目前发现的原油主要是第Ⅰ类;第Ⅰ类原油来自A1类烃源岩(深湖相沉积相带的长7油页岩),第Ⅱ类原油来自A2类烃源岩(深湖—半深湖沉积相带的长7暗色泥岩),第Ⅲ类原油来自A3类烃源岩(半深湖沉积相带的长7暗色泥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 富县地区 生物标志物特征 油源对比 生物标志化合物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上三叠统长6段砂体展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国新 徐胜林 +1 位作者 陈洪德 陈安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23-930,共8页
本文以钻井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为基础,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长6段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基准面旋回结构类型分析揭示了从研究区的东北至西南,具有A1型→A2型→B1型→B2型→C型的分布模式;以中期旋回为等时对比单元,... 本文以钻井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为基础,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长6段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基准面旋回结构类型分析揭示了从研究区的东北至西南,具有A1型→A2型→B1型→B2型→C型的分布模式;以中期旋回为等时对比单元,建立了富县地区长6段的高分辨率层序格架,将长6段划分为一个长期旋回层序、4个中期旋回层序(MSC1、MSC2、MSC3和MSC4)和若干个短期及超短期旋回层序;按中期旋回编制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揭示出MSC1期和MSC3期为三角洲的高度建设期,发育大型的进积型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A1型或A2型)和较大规模的湖底扇砂体(A2型),是研究区最有利的勘探目标。总之,层序格架内的砂体对比及层序岩相古地理揭示的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油气富集带东南部的富县探区的砂体展布规律,对该地区的石油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岩相古地理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基准面旋回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富县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西区长8储层特征及其控油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英龙 赵梅芳 +2 位作者 牛永丰 杨培青 杨建莉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1期36-44,共9页
致密油主控因素研究一直是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的核心内容。以鄂尔多斯盆地富县西区长8油层组致密油为研究对象,利用测井、钻井、录井、岩心、薄片、压汞以及试油成果等资料,分析了储层砂体厚度、岩性、储集空间和物性等特征,弄清了长8... 致密油主控因素研究一直是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的核心内容。以鄂尔多斯盆地富县西区长8油层组致密油为研究对象,利用测井、钻井、录井、岩心、薄片、压汞以及试油成果等资料,分析了储层砂体厚度、岩性、储集空间和物性等特征,弄清了长8油藏类型,揭示了储层条件对长8致密油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富县西区长8砂体厚度平均约4 m,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细粒度的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以剩余粒间孔和粒间溶蚀孔为主,其孔隙度平均为8.04%,中值为7.5%,渗透率平均为0.36 mD,中值为0.23 mD,属于致密储层。长8油藏类型主要为透镜状岩性致密油藏,具有纵向多层叠置、平面连片分布的准连续型分布特征,不受区域构造控制。长8致密油的分布受砂体厚度、砂岩泥质含量、储层岩性和储层物性的控制。砂体厚度大、泥质含量低、物性好的中、细砂岩有利于形成致密油的富集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控制因素 长8储层 富县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