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2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间植骨融合与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比较 被引量:113
1
作者 李危石 陈仲强 +2 位作者 郭昭庆 齐强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比较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对11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别采用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81例)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30例),回顾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植骨方式术后植骨融合率及临床... 目的:比较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对11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别采用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81例)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30例),回顾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植骨方式术后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随访7~68个月,平均19.9个月.横突间植骨组融合率85.2%,椎间植骨组融合率96.7%,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真性滑脱及Ⅰ度以上退变性滑脱,椎间植骨融合率100%,横突间植骨融合率7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椎间植骨组优良率93.3%,横突间植骨组优良率88.9%,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椎间植骨与横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相近.对于Ⅰ度退变性滑脱,横突间植骨仍是有效的植骨融合方法,但对于真性滑脱或Ⅰ度以上退变性滑脱,应行椎间植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椎间融合 后外侧融合 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后融合器脱出的原因及其翻修术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亚峰 杨惠林 +1 位作者 唐天驷 史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909-912,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后融合器脱出的原因及其翻修方法。方法:10例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后融合器脱出行翻修术的病例,其中腰椎滑脱症5例,腰椎管狭窄症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手术节段为L4/54例,L5/S13例,L4/5+L5/S13例;融合器应用BAK...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后融合器脱出的原因及其翻修方法。方法:10例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后融合器脱出行翻修术的病例,其中腰椎滑脱症5例,腰椎管狭窄症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手术节段为L4/54例,L5/S13例,L4/5+L5/S13例;融合器应用BAK(旋入型)7例,聚醚醚酮矩形融合器(PEEK)2例,钛金属矩形融合器1例。于首次术后1~90d内行翻修术。就其脱出原因、再次手术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融合器脱出的原因:矩形融合器中2例型号太小,1例放置位置偏后;旋入型融合器1例定位错误,其余大都因两枚融合器之间发生碰撞挤压所致。翻修术后获得完整随访资料者8例,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17个月,均得到融合,无融合器再次移位或脱出以及内固定的断裂,1例伴有足下垂者遗留患足背伸肌力减弱,其余病例神经症状消除。结论: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融合器脱出的可能原因有融合器型号偏小导致椎间隙撑开不够,放置位置偏后,两枚融合器不对称或距离太近发生碰撞等。早期、积极的手术翻修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 并发症 翻修术 融合器
下载PDF
两种颈前路减压重建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5
3
作者 李会明 夏刚 田融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09-1411,共3页
目的 探讨两种颈椎前路减压重建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9至2013年采用颈椎前路单节段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A组)及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椎间植骨钛板内固定术(B组)治疗的多节... 目的 探讨两种颈椎前路减压重建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9至2013年采用颈椎前路单节段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A组)及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椎间植骨钛板内固定术(B组)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1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术后7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8个月各时间点,A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分别为(12.94±3.82)、(13.95±3.19)、(4.12±3.95)、(14.06±3.85)分和B组(12.73±3.53)、(13.39±3.95)、(14.09±3.53)、(14.11±2.98)分,两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比较JOA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颈椎生理曲度深度(弧弦距)分别为(9.11±2.34)、(9.36±1.88)、(9.89±2.46)、(9.61±1.62) mm和B组(7.57±0.78)、(7.76±0.91)、(7.21±0.33)、(7.36±0.79) mm,A组均大于B组,A组植骨融合率为96.3%,B组为89.0%,A组高于B组.结论 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两组术后均能保持椎间隙高度;但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率较钛网椎间植骨融合率高,而且椎间融合器组与钛网组比较能较好的维持颈椎生理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外科减压术 内固定术 脊柱融合术 椎间融合器
原文传递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器融合术的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张绍东 吴小涛 +3 位作者 茅祖斌 唐天驷 杨惠林 孔翔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493-497,共5页
目的:统计分析采用椎间融合器(cage)行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LIF)的并发症,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1996年10月~2004年10月145例置入cage的PLIF病例进行随访,统计各种术中、术后并发症,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145例患者中16例(11.0%)发... 目的:统计分析采用椎间融合器(cage)行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LIF)的并发症,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1996年10月~2004年10月145例置入cage的PLIF病例进行随访,统计各种术中、术后并发症,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145例患者中16例(11.0%)发生术中并发症,其中手术操作导致硬脊膜撕裂11例(7.6%),神经根损伤5例(3.4%)。在平均20.3个月随访期内,32例(22.1%)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椎间不愈合5例(3.5%),粘连性蛛网膜炎5例(3.5%),cage沉陷4例(2.8%),术后切口感染2例(1.4%),其中1例为浅表感染,另1例由浅表感染发展为椎间隙感染;cage后移位16例(11.0%),其中13例(8.9%)接受再手术治疗。结论:采用cage行PLIF的并发症并不少见,其发生与适应证选择、手术操作、固定方式以及cage的型号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并发症 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后路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邦军 吴维才 +1 位作者 卢朝黎 涂万荣 《临床骨科杂志》 2006年第5期412-414,共3页
目的评价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器(Cage)融合和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对27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全椎板减压、Cage加节段性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所有患者都获得了椎体间完全... 目的评价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器(Cage)融合和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对27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全椎板减压、Cage加节段性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所有患者都获得了椎体间完全融合。术后1年及最终随访时JOA评分恢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发症有脑脊液漏1例,1例足趾背伸功能减弱。结论后路椎管减压、Cage加节段性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可增强稳定性,提高疗效。熟练掌握该项技术,可减少或避免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滑脱 内固定 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单枚融合器附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在腰椎滑脱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赵杰 栗景峰 +4 位作者 贺石生 王新伟 马胜忠 郑旭东 侯铁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1166-1168,共3页
目的 :探索以单枚椎间融合器后斜向植入附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的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方法 :1997年 7月~ 2 0 0 0年 8月 ,我们收治了各类腰椎滑脱症 6 5例患者 (男 32例 ,女 33例。年龄 2 8~ 5 8岁 ,平均 43岁 )... 目的 :探索以单枚椎间融合器后斜向植入附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的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方法 :1997年 7月~ 2 0 0 0年 8月 ,我们收治了各类腰椎滑脱症 6 5例患者 (男 32例 ,女 33例。年龄 2 8~ 5 8岁 ,平均 43岁 )。其中 ,峡部型滑脱症 (Ⅰ~Ⅱ°) 2 6例 ,退行性滑脱症 2 5例 ,腰椎后路减压术后滑脱症 7例 ,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症 5例 ,外伤性滑脱症 2例。均有一年以上的下腰痛和 /或下肢根性症状且保守治疗无效。所有患者均在减压的基础上行病变节段的单枚螺纹式椎间融合器 (BAK)的后斜向植入并附加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结果 :6 5例中有 5 9例平均随访达 18月 ,皆达到临床融合。临床效果评价 :优 42例 ,良 14例 ,无改善 3例 ,差 0例。患者主观评定满意 41例 ,基本满意 15例 ,可 3例所有患者均无融合器的移位及椎弓根螺钉松动 ,患者主观满意率 93%。结论 :经侧后方斜向植入单枚螺纹状椎间融合器并附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式能充分完成后路减压 ,并能保证可靠的融合 ,适用于滑脱程度严重、滑脱倾向大的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腰椎 椎体间融合术 椎间融合器 腰椎滑脱症
下载PDF
经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复位内固定治疗下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18
7
作者 孙全球 孙桂明 +5 位作者 褚小弟 曹家军 徐军 宫恩年 落乐 孙自强 《临床骨科杂志》 2013年第5期489-491,共3页
目的评价后路椎板部分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复位内固定治疗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椎体撑开提拉复位、椎板部分切除潜行减压、椎管扩大成形、神经根松解、椎间融合器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治... 目的评价后路椎板部分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复位内固定治疗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椎体撑开提拉复位、椎板部分切除潜行减压、椎管扩大成形、神经根松解、椎间融合器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48个月,无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术后X线复查显示椎间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滑脱椎体完全复位或者基本复位,椎问融合器无明显移位、脱落,椎间融合满意。结论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复位、内固定治疗下腰椎滑脱症复位率高,安全彻底的神经管减压,创伤小,融合满意,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滑脱 减压 椎弓根内固定 融合器 植骨融合 椎间融合术
下载PDF
椎间融合器在椎管狭窄治疗中的应用及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文军 周江南 +2 位作者 曹盛俊 梁秋发 李建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7期688-690,共3页
目的 :报道应用椎间融合器经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 (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 ,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 ,并对该术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 :采用后路扩大减压 ,单椎间盘摘除 ,椎间融合器植入 ,治疗严重腰椎管狭窄症 37例... 目的 :报道应用椎间融合器经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 (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 ,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 ,并对该术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 :采用后路扩大减压 ,单椎间盘摘除 ,椎间融合器植入 ,治疗严重腰椎管狭窄症 37例。实验研究中 ,取 6具新鲜尸体标本的L2 ~S1 节段制作脊柱功能单位 (FunctionalSpinalUnit,FSU)进行生物力学稳定性测试。结果 :术后对其中 33例患者进行平均 1年的随访 ,优良率 90 .8% ,X线评价椎体间骨融合率达 94.8% ,无严重并发症出现 ,生物力学结果表明 ,全椎板扩大减压导致椎节失稳 ,椎间融合器或椎弓根钉的使用可恢复节段稳定性。结论 :临床实践和生物力学实验均表明 ,椎间融合器在严重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具有重建脊柱稳定性 ,恢复椎间隙和神经根管高度和增加椎间融合率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器 治疗 椎管狭窄 后路腰椎间融合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椎弓根内固定结合后路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 被引量:11
9
作者 廖可国 赵汉平 +2 位作者 田敏 孙磊 徐伟忠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3期1783-1785,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和总结腰椎滑脱后路复位内固定后远期脊柱再失稳的原因并寻求对策。方法采用国产和进口RF椎弓根内固定器械结合进口椎间融合支架共治疗12例。其中Ⅱ°11例,Ⅲ°1例。结果复位满意率平均96%,全部病例椎弓根钉及椎间... 目的研究分析和总结腰椎滑脱后路复位内固定后远期脊柱再失稳的原因并寻求对策。方法采用国产和进口RF椎弓根内固定器械结合进口椎间融合支架共治疗12例。其中Ⅱ°11例,Ⅲ°1例。结果复位满意率平均96%,全部病例椎弓根钉及椎间融合支架置入准确,内固定牢固,脊柱长期稳定性良好。8例术前症状完全消失,4例仍有劳累或天气变化时轻度腰部及臀部疼痛。本组无1例马尾神经、神经根及大血管损伤。无椎间融合支架移位和下肢深静脉栓塞。结论椎弓根内固定结合后路椎间融合支架治疗腰椎滑脱效果良好。二者起到了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作用。如熟练掌握椎弓根内固定及椎间融合支架置入技术,远期相关并发症可以减少或避免,脊柱可获长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滑脱 内固定 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椎体间撑开复位在Ⅱ°峡部型腰椎滑脱症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杰 沈洪兴 +3 位作者 王炤 栗景峰 杨继东 侯铁胜 《脊柱外科杂志》 2003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 观察椎体间撑开复位辅以短节段固定治疗Ⅱ°峡部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斜向单枚椎间融合器行椎体间撑开复位 ,再附加椎弓根螺钉系统短节段固定治疗 37例Ⅱ°峡部型腰椎滑脱症 ,随访 12~ 6 0个月 ,定期拍摄... 目的 观察椎体间撑开复位辅以短节段固定治疗Ⅱ°峡部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斜向单枚椎间融合器行椎体间撑开复位 ,再附加椎弓根螺钉系统短节段固定治疗 37例Ⅱ°峡部型腰椎滑脱症 ,随访 12~ 6 0个月 ,定期拍摄X线片观察其融合率。结果 所有病例均在术后 12~ 18个月获得骨性融合 ,其中 15例在 1年后即融合。滑移复位情况 :34例术后滑移程度小于 10 % ,3例小于 2 0 %。临床效果评价 :优 2 3例 ,良 14例 ,无改善 0例 ,差 0例。结论 峡部型腰椎滑脱症外科治疗的目的是在彻底的神经根、硬膜囊减压基础上的可靠融合 ,并通过辅以短节段内固定的椎体间撑开 ,恢复腰椎良好力线的前提下行有限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型腰椎滑脱症 脊柱融合术 椎间融合器 内固定
下载PDF
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黄承 王艺伟 +6 位作者 李斌 蒋毅 张丛笑 左如俊 石岩 吴磊 尹东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9期1484-1486,共3页
目的探讨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 2011年8月—2015年2月,选择在北京市海淀医院诊治的腰椎管狭窄患者13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椎管成形术治疗,治疗组... 目的探讨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 2011年8月—2015年2月,选择在北京市海淀医院诊治的腰椎管狭窄患者13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椎管成形术治疗,治疗组给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的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椎间不稳定、血管损伤分别为1例、0例、1例、1例,对照组的例数分别为4例、5例、6例、7例,治疗组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的疗效优良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可提供坚强内固定,具有更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有利于腰椎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融合器 椎弓根螺钉 腰椎管狭窄 并发症 腰椎功能
原文传递
3种颈前路减压重建术式治疗多节段颈椎病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军海 陈德玉 +3 位作者 谢宁 陈宇 何志敏 郭永飞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63-665,共3页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3种术式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变化。[方法]选择52例由同一组医师行颈前路减压术的连续三间隙病变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第1组:颈前路多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长钛网植骨融合组(16例);...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3种术式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变化。[方法]选择52例由同一组医师行颈前路减压术的连续三间隙病变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第1组:颈前路多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长钛网植骨融合组(16例);第2组:多椎间隙减压cage植骨融合组(18例);第3组:钛网与cage组合使用组(18例)。t检验比较3组之间椎间高度变化、方差分析法比较JOA评分改善率。[结果]3组患者术后随访JO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3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第1组术后早期椎间高度有丢失趋势(P<0.05),并有3例明显钛网下沉,2例内植物松动,第2组无松动或下沉病例,第3组有1例钛网下沉。[结论]3种方法均可得到可靠的临床效果,但在术后稳定性及椎间高度维持方面第2、3组较第1组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颈椎病 颈前路减压 融合 钛网 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前路减压多节段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退变性疾患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淳德 孙浩林 +4 位作者 刘宪义 李宏 林景荣 邑晓东 刘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多节段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退变性疾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6月 ̄2006年3月对13例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行前路减压连续3节段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使用JOA评分评定其临床效果;测量并统计术前、术后1周...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多节段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退变性疾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6月 ̄2006年3月对13例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行前路减压连续3节段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使用JOA评分评定其临床效果;测量并统计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手术节段前柱高度;观察椎间植骨融合情况、椎间融合器沉降和移位、邻近节段有无退变等情况。结果:术后1周颈椎曲度D值比术前增加3.3±2.9mm(P<0.01),手术节段前柱高度比术前增加4.2±2.7mm(P<0.01);术后1个月时JOA评分较术前增加4.2±1.0分;随访12 ̄59个月,平均31.3个月,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D值比术后1周减少1.1±1.9mm(P>0.05);手术节段前柱高度比术后1周减少1.8±2.4mm(P<0.05);手术节段融合率为91.7%;椎间融合器沉降发生率为35.9%;未发现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结论:选择恰当的适应证,前路减压多节段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变性疾患 多节段 前路减压 植骨融合 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的初步临床报告 被引量:9
14
作者 潘显明 邓少林 +2 位作者 黄欣 权毅 屈波 《四川医学》 CAS 2009年第5期691-693,共3页
目的观察在甲基强的松龙保护下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椎前路间隙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开槽减压钛网植入与cage植入钢板内固定术,2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个月。结果采用JO... 目的观察在甲基强的松龙保护下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椎前路间隙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开槽减压钛网植入与cage植入钢板内固定术,2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个月。结果采用JOA评分评定临床效果,JOA评分13~16分,平均13.2分,其中优24例,良4例。椎间植骨在3~5个月内融合,无骨不连及假关节形成。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在术中与术后能够很好地保护脊髓功能;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是较好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减压 融合 钛网 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3D打印高度可调聚醚醚酮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优化设计与评价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童童 董恩纯 +4 位作者 郑纪豹 李涤尘 康建峰 石磊 王玲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7-183,共7页
目的针对传统颈椎融合器与患者解剖形貌匹配程度较低的临床问题,建立一款具备高度调节功能且外形与椎体相匹配的颈椎融合器,并对其生物力学性能进行评价。方法按照颈椎前路解压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建立颈... 目的针对传统颈椎融合器与患者解剖形貌匹配程度较低的临床问题,建立一款具备高度调节功能且外形与椎体相匹配的颈椎融合器,并对其生物力学性能进行评价。方法按照颈椎前路解压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建立颈椎C4~5节段融合模型,模拟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不同运动工况,计算融合器与椎体终板的应力。3D打印制备融合器后进行体外力学实验,探究融合器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结果该融合器可保持融合C4~5节段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为1°~2.8°,降低至自然节段ROM的40%~80%。在体外压缩试验中,融合器屈服载荷为(2721.67±209)N,满足服役状态下生理载荷的最大需求。结论所设计的高度可调融合器显示出较优的生物力学性能,且可以减少手术中的选型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可调高度 融合器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经皮脊柱内镜腰椎微创融合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韩振川 任博文 +3 位作者 刘庆祖 刘建恒 毛克亚 杨贺军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70-973,987,共5页
随着内镜技术及微创器械的飞速发展,脊柱内镜技术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经皮内镜辅助下腰椎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LIF)作为一种新兴脊柱微创技术,有望引领微创脊柱外科的发展方向。本文围绕PE-LI... 随着内镜技术及微创器械的飞速发展,脊柱内镜技术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经皮内镜辅助下腰椎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LIF)作为一种新兴脊柱微创技术,有望引领微创脊柱外科的发展方向。本文围绕PE-LIF的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现有技术手段、融合器选择的最新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内镜 脊柱融合 椎间融合器 神经减压
下载PDF
颈椎同种异体骨笼椎间融合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宋文慧 李宝兴 +2 位作者 马迅 周劲松 王岩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7-559,570,共4页
目的:研究颈椎同种异体骨笼在颈椎融合过程中的组织学变化和融合效果。方法:采用12只绵羊行C3,4,C4,5椎间盘摘除后,分别植入自体髂骨与同种异体骨笼,于术后4、12、24周分别处死动物,行大体标本观察、光镜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同种... 目的:研究颈椎同种异体骨笼在颈椎融合过程中的组织学变化和融合效果。方法:采用12只绵羊行C3,4,C4,5椎间盘摘除后,分别植入自体髂骨与同种异体骨笼,于术后4、12、24周分别处死动物,行大体标本观察、光镜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同种骨笼植入后4周骨笼轮廓完整,周边出现吸收腔,腔壁表面有薄层新骨形成。12周,笼壁与椎体之间界线消失,大部分的骨陷窝中有骨细胞,新骨与死骨交织,成骨活动仍在进行,爬行替代尚未结束。24周时,上、下椎体完全骨性连接,骨笼被新骨代替,完成骨性融合。结论:同种异体骨笼充填自体松质骨植入颈椎间后能获得满意的脊柱融合效果,并可以逐步被新骨取代,是一种理想的椎间植入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骨 椎间融合 cage 组织学 移植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Cage与自体髂骨在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玉召 曹鎏 +5 位作者 王铀 罗飞 钟浩 赵志明 张岩峰 苟瑞锐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5期69-74,共6页
目的比较同种异体骨、Cage与自体髂骨在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椎间植骨融合术的颈椎间盘突出症84例,根据手术植骨所用材料不同将其分为同种异体骨组(26例)、Cage组(22例)和自体髂骨组(36例)3组。观... 目的比较同种异体骨、Cage与自体髂骨在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椎间植骨融合术的颈椎间盘突出症84例,根据手术植骨所用材料不同将其分为同种异体骨组(26例)、Cage组(22例)和自体髂骨组(36例)3组。观察比较3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6个月颈部疼痛程度,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和6个月骨融合情况,术后6个月椎间高度和颈椎曲度,以及术后6个月治疗效果。结果 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自体髂骨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长于或多于同种异体骨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长于或多于Cag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3组颈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体髂骨组颈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高于同种异体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6个月,3组组内颈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6个月,3组组内颈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呈依次下降趋势,组内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组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髂骨组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同种异体骨组和Cag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3和6个月骨融合率、术后6个月椎间高度和颈椎曲度以及术后6个月Odom分级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种异体骨、Cage及自体髂骨应用于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中均具有较好效果,但采用自体髂骨者损伤大、痛苦较多,采用Cage者可能发生金属反应,而采用同种异体骨者并发症相对较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脊柱融合术 同种异体骨 cage 自体髂骨 骨融合 椎间高度 颈椎曲度
下载PDF
后路椎间融合对不同程度小关节切除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春海 叶伟 +3 位作者 李鉴轶 黄东生 刘尚礼 张硕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融合对不同程度小关节切除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6具无脊柱疾患的尸体脊柱标本(L1~S5),利用最大载荷为10Nm的力偶对其中L4~5节段的完整状态、腰椎不稳状态、双侧小关节切除1/3、1/2、全切除+Cage固定或全切除+...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融合对不同程度小关节切除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6具无脊柱疾患的尸体脊柱标本(L1~S5),利用最大载荷为10Nm的力偶对其中L4~5节段的完整状态、腰椎不稳状态、双侧小关节切除1/3、1/2、全切除+Cage固定或全切除+Cage+TSRH等6种状态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运动试验,而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于L4~5节段,双侧小关节切除1/3、1/2或全切除后,加后路椎间融合器后前屈、左右侧弯运动范围较完整均显著降低,分别为4.50±2.43、2.61±0.82、3.21±1.41,4.70±1.47、3.43±0.75、4.13±0.81,5.98±2.67、3.89±0.70、4.53±1.33(P<0.01);另外,加用TSRH内固定组后该节段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右轴向旋转运动范围分别下降至1.49±0.58,1.60±0.98,1.21±0.34,1.29±0.41,1.60±0.87,1.53±0.98(P<0.01)。结论:单纯后路椎间融合器可增加不同程度小关节切除节段的稳定性,且小关节切除越少,脊柱稳定性越好。对于小关节切除太多者,可加用椎弓根内固定增加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融合器 生物力学 小关节 应力
下载PDF
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器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7
20
作者 崔志明 张金波 +7 位作者 保国锋 崔道然 李卫东 徐冠华 孙郁雨 王玲玲 朱乐银 崔颖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1期53-55,52,共4页
目的研发设计一种用于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的融合器及植入的配套工具。方法根据国人腰椎关节突关节的解剖学测量和影像学资料的分析,设计一种用于关节突关节融合的融合器,该融合器由同种骨植入材料制成,其构造由一圆柱体中心嵌入一椭圆... 目的研发设计一种用于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的融合器及植入的配套工具。方法根据国人腰椎关节突关节的解剖学测量和影像学资料的分析,设计一种用于关节突关节融合的融合器,该融合器由同种骨植入材料制成,其构造由一圆柱体中心嵌入一椭圆体。植入该融合器需要配套工具,包括定位器、工作通道、钻头和植入器。结果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器结构简单,与关节面接触面积大,植入后不易移位。配套工具既可以满足开放手术需求,也可以满足微创经皮手术的要求,可以将融合器植入关节突关节面合适的位置,手术器械操作简单,植入精度高。结论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器及其配套工具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新型医疗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关节突关节 融合器 器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