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3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被引量:47
1
作者 王光璐 马凯 +1 位作者 张风 熊颖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特征。 方法 对 6 0例糖尿病黄斑病变患者以及 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 OCT检查。其中5 4例糖尿病黄斑病变患者同时行荧光素眼底血管... 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特征。 方法 对 6 0例糖尿病黄斑病变患者以及 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 OCT检查。其中5 4例糖尿病黄斑病变患者同时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 ,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OCT检查糖尿病黄斑病变患者中心凹平均厚度为 (314.5 4±15 4.13) μm。视网膜水肿者占 5 7.1% ,视网膜水肿合并黄斑囊样水肿 (cystoid macular edema,CME)者占38.5 % ,合并神经上皮脱离者占 9.2 % ,合并 CME及神经上皮脱离者占 16 .9%。OCT检查黄斑正常厚度及轻度水肿者 ,FFA主要呈限局性渗漏 ;中重度水肿者 ,FFA呈弥漫性渗漏。 CME检出率 FFA检查者为2 8.6 % ,OCT检查者为 5 8.9% ,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3.39,P<0 .0 5 )。 结论 糖尿病黄斑病变者的 OCT图像有视网膜水肿、CME及神经上皮脱离 3种形态特征。 OCT在检测发现 CME等方面优于FF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诊断 黄斑病变
原文传递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瘀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36
2
作者 李志英 余杨桂 +2 位作者 张淳 王燕 王小川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275-278,共4页
通过对中医血瘀证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关系的研究, 阐明血瘀在DR发生、发展上的作用及其证候特征, 为DR临床防治寻求有效治则及方药提供理论依据。将185 例(283 眼) 糖尿病(DM) 患者分为无DR组、DR组, ... 通过对中医血瘀证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关系的研究, 阐明血瘀在DR发生、发展上的作用及其证候特征, 为DR临床防治寻求有效治则及方药提供理论依据。将185 例(283 眼) 糖尿病(DM) 患者分为无DR组、DR组, 中医证型分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血瘀气滞3 型; 西医分单纯期、增殖前期、增殖期3期。结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单纯期、增殖前期气阴两虚证所占比例大, 占81 .25 % , 增殖期以血瘀气滞证的比例较大, 占50 .63 % ; ②无DR 之DM 组、DR 组的臂—视网膜循环时间(tA- RC) 均较正常人延长( P<0 .001) ; ③无DR之DM、DR患者血液流变学中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均较正常人组升高(P< 0 .05), 血瘀气滞组升高更明显。结论:DR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tA- RC延长及各种血管病变表现、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是血瘀贯穿DR始终的重要参考指标, 祛瘀法须贯穿DR治疗的全过程。在辨证时除应用传统辨证方法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糖视网膜病 中医病机 血瘀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吲哚青绿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被引量:30
3
作者 刘晓玲 林冰 瞿佳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特征。 方法 用共焦激光扫描眼底血管造影仪对 70例 CSC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 目的 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特征。 方法 用共焦激光扫描眼底血管造影仪对 70例 CSC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与 ICGA同步检查。 结果 79只眼 FFA检查有视网膜色素上皮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渗漏。 ICGA检查 2 3只眼的脉络膜血管充盈迟缓 ;79只患眼有脉络膜血管扩张充血 ;78只眼的 RPE渗漏处有脉络膜血管的通透性增高 ;2 7只对侧健眼有同样的改变 ;19只患眼和 6只健眼有 RPE脱离 ;2 1只眼有 RPE的色素脱失、萎缩和 /或带状萎缩。 结论 脉络膜血管异常是 CSC的基本 ICGA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 CSC 眼底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眼底彩色照像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对判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分期的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高丽琴 张风 +3 位作者 周海英 严伟 熊颖 王光璐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眼底彩色照像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对判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临床分期的一致性。方法为系列病例研究。选择行FFA检测的99例(188只眼)糖尿病患者,均经眼底镜检查除外轻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和严重... 目的探讨眼底彩色照像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对判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临床分期的一致性。方法为系列病例研究。选择行FFA检测的99例(188只眼)糖尿病患者,均经眼底镜检查除外轻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和严重增生性视网膜病变(PDR)。所有患者在行FFA检测之前,拍摄眼底彩色照片,每只眼获得5张非立体、50°角视野的眼底彩色照片。根据DR国际临床分类法,对从眼底彩色照片和FFA图像获得的DR临床分期结果进行一致性比较。结果眼底彩色照像诊断中度NPDR59只眼(31.4%),重度NPDR76只眼(40.4%);PDR53只眼(28.2%);FFA检测诊断中度NPDR50只眼(26.6%),重度NPDR72只眼(38.3%);PDR66只眼(35.1%)。眼底彩色照像与FFA检测在判断DR临床分期方面具有相对的一致性(k=0.601),在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全视网膜光凝即达到重度NPDR和PDR方面,两者的一致性相对较高(k=0.652)。结论眼底彩色照像(5张50°角视野)可以为DR患者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提供有力依据,FFA检测能够更早、更准确地判断DR病程。(中华眼科杂志,2008,44:12—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眼底 摄影术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Foveal avascular zone area and parafoveal vessel density measurement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by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被引量:28
5
作者 Rodolfo Mastropasqua Lisa Toto +6 位作者 Alessandra Mastropasqua Raffaella Aloia Chiara De Nicola Peter A Mattei Guido Di Marzio Marta Di Nicola Luca Di Antoni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7年第10期1545-1551,共7页
AIM:To investigate foveal avascular zone(FAZ)and parafoveal vessel densities(PRVD)by means of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in diabetic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diabetic retinopathy(DR)and to ... AIM:To investigate foveal avascular zone(FAZ)and parafoveal vessel densities(PRVD)by means of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in diabetic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diabetic retinopathy(DR)and to assess the reproducibility of FAZ and PRVD measurements.METHODS:Sixty diabetic patients(60 eyes)with different stage of DR(graded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Clinical Severity Scale for DR)and 20 healthy subjects underwent FAZ area and PRVD measurements using OCTA by two experienced examiners.FAZ area in all patients was also assessed using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A).RESULTS:In subject with proliferative DR and with moderate-severe non proliferative DR,FAZ area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to healthy controls(P=0.025 and P=0.050 respectively measured with OCTA and P=0.025 and P=0.048 respectively measured with FA).OCTA showed significantly less inter-observer variability compared to FA.Concordanc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CCC)for FAZ area measurements was 0.829(95%CI:0.736-0.891)P〈0.001 with FA and 1.000(95%CI:0.999-1.000)P〈0.001with OCTA.CCC was 0.834(95%CI:0.746-0.893)P〈0.001and 0.890(95%CI:0.828-0.930)P〈0.001 for parafoveal superficial and deep vessel density measurements,respectively.CONCLUSION:OCTA shows progressive increase of FAZ area and reduction of PRVD in both superficial and deep plexus at increasing DR severity.FAZ area and PRVD measurements using OCTA are highly reproduc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diabetic retinopathy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张美霞 杨兰芬 +4 位作者 罗成仁 严密 孟丹 沈齐 杜彩凤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 ( 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分型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diabetic retinopathy,DR)分期、糖尿病病程以及视力损害之间的关系。 方法 回顾分析 15 2 1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 fundus fluorescein...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 ( 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分型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diabetic retinopathy,DR)分期、糖尿病病程以及视力损害之间的关系。 方法 回顾分析 15 2 1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确诊的 DR患者的 FFA检查结果、病程、视力等临床资料。根据我国现行的 DR诊断、分期标准对 DR进行分期 ,按美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小组制定的标准对 DME进行分型 ,分析统计各期 DR中 DME的发生率以及 DME与病程、视力的关系。 结果  15 2 1例患者中 ,46 8例 791只眼存在 DME,占 30 .77%。DME主要发生在糖尿病病程 10年的患者 ,在此期间 ,DME的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有逐年上升和加重的趋势。DME中黄斑局限性水肿 36 1只眼 ,占 DME患者的 45 .6 4% ;黄斑弥漫性水肿 430只眼 ,占 DME患者的 5 4.36 %。DME在 DR 期中占1.13% ; 期中占 7.84% ; 期中占 41.98% ; 期中占 48.93%。 、 期中 ,由于视网膜增生、玻璃体积血或者其他并发症的出现使 DME的发现率较低。黄斑局限性水肿在 DR 期中居多 ,占 2 2 .5 1% ,黄斑弥漫性水肿在 DR 期居多 ,占 31.48%。但有部分患眼在 DRI期出现了黄斑弥漫性水肿 ,而部分患眼在 DR ~ 期仍仅有局限性黄斑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临床特点 视力损害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糖尿病
原文传递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与标准7视野检查结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6
7
作者 许阿敏 陈长征 +3 位作者 易佐慧子 戚沆 李璐 苏钰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 对比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眼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UWFA)检查图像与模拟标准7视野(7SF)检查图像所显示眼底病变特征的异同以及对DR分期判断的一致性。 方法 回顾性临床描述性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DR患者55例96只... 目的 对比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眼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UWFA)检查图像与模拟标准7视野(7SF)检查图像所显示眼底病变特征的异同以及对DR分期判断的一致性。 方法 回顾性临床描述性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DR患者55例96只眼纳入研究。患者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41.34±15.07)岁。UWFA检查采用英国Optos 200Tx成像系统。根据DR早期治疗研究组的7SF检查取图规范,以7个30°范围的圆形区域进行拼接作为7SF模板确定其观察范围大小;将该模板覆盖在UWFA图像上,模拟7SF检查范围。由同一位专科医师对UWFA检查图像和模拟7SF检查图像中所显示视网膜可视面积以及视网膜无灌注(NP)区、视网膜新生血管(NV)区、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面积进行测量。对比观察UWFA检查图像与模拟7SF检查图像对DR分期判断的一致性以及视网膜可视面积和视网膜NP区、视网膜NV区、PRP面积大小定量测量结果的异同。 结果 UWFA检查图像与模拟7SF检查图像对判断DR分期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0.851,P=0.000)。与模拟7SF检查图像比较,UWFA检查图像所显示的视网膜可视面积以及视网膜NP区、视网膜NV区、PRP面积分别是前者的3.16、3.38、2.22、3.15倍(t=213.430、45.013、22.644、142.665,P=0.000、0.000、0.003、0.000)。模拟7SF检查图像范围外发现病变8只眼,其中周边视网膜NP区、视网膜NV区分别为5、3只眼。 结论 UWFA检查图像与模拟7SF检查图像对判断DR分期具有一致性;UWFA检查图像可发现更多周边视网膜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原文传递
黄斑水肿不同诊断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3
8
作者 田蓓 黎晓新 +3 位作者 赵明威 吕永顺 王市荣 徐秀兰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24-727,共4页
目的探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RT-Ⅱ)和相于光断层扫描仪(OCT)对黄斑水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确诊的212只眼,分别应用HRT-Ⅱ测定黄斑区水肿指数值(E值),应用OCT测定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值。再用HRT-Ⅱ和OCT... 目的探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RT-Ⅱ)和相于光断层扫描仪(OCT)对黄斑水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确诊的212只眼,分别应用HRT-Ⅱ测定黄斑区水肿指数值(E值),应用OCT测定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值。再用HRT-Ⅱ和OCT分别进行黄斑水肿定量诊断,并将其检测结果与FFA诊断结果进行一致性比较。结果以FFA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与其他两种方法比较,得到黄斑水肿诊断的Kappa值:OCT为0.553,HRT-Ⅱ为0.403。黄斑水肿诊断的优势比(OR值):OCT为8.519,HRT-Ⅱ为3.210。经FFA诊断的黄斑水肿组与无黄斑水肿组患者,再应用HRT-Ⅱ检测黄斑水肿指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OCT检测的两组黄斑视网膜厚度值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HRT-Ⅱ检测黄斑水肿正常值的最佳临界值为E=2.00,ROC曲线面积为0.673。OCT诊断黄斑水肿的视网膜厚度最佳临界值为170μm,ROC曲线面积为0.774。结论对于黄斑水肿的诊断,HRT-Ⅱ灵敏度较OCT高,漏诊率低,但特异性差,误诊率较高。对于黄斑水肿的定位观察,HRT-Ⅱ具有明显优势。OCT对黄斑水肿的诊断结果与FFA相比,其一致性好于HRT-Ⅱ。OCT对黄斑水肿的临床诊断价值高于HRT-Ⅱ。两种检查手段相结合可以准确进行黄斑水肿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水肿 囊样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20
9
作者 张琦 赵培泉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观察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评价FFA对FEVR的诊断价值。方法经临床检查诊断为FEVR的患儿34例68只眼及其父母64名128只眼纳入本研究。所有受检者均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节、间... 目的观察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评价FFA对FEVR的诊断价值。方法经临床检查诊断为FEVR的患儿34例68只眼及其父母64名128只眼纳入本研究。所有受检者均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节、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患儿同时应用RetcamII视网膜成像系统检查眼底,患儿父母同时行最佳矫正视力检查。根据以上检查表现,对患儿及其父母行FEVR分期。采用RetcamⅡ视网膜成像系统在全身麻醉状态下对患儿行FFA检查;用海德堡HR2眼底血管造影设备对患儿父母行常规FFA检查。观察患儿及其父母不同分期FEVR的FFA特征。结果患儿68只眼中,正常者3只眼,占4.41%;1期4只眼,占5.88%;2期7只眼,占10.29%;3期2只眼,占2.94%;4期8只眼,占11.76%;5期44只眼,占64.71%。患儿父母128只眼中,正常者74只眼,占57.81%;1期51只眼,占39..84%;2期1只眼,占0.78%;5期2只眼,占1.56%。患儿FFA检查发现,1期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血管发育不完全,未发育至周边即终止,视网膜周边无灌注。2期在1期FFA表现的基础上,在视网膜异常吻合处有新生血管形成和(或)视网膜渗出异常。3期在2期FFA表现的基础上,存在玻璃体牵引诱发的周边视网膜脱离,但未累及黄斑。4期主要表现为累及黄斑的视网膜脱离。5期主要表现为全视网膜脱离。患儿父母FFA检查发现,1期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血管近赤道部突然中止,出现周边无灌注区。2期在1期FFA表现的基础上,在视网膜无灌注区附近有动静脉短路和新生血管形成和(或)视网膜下渗漏。5期主要表现为眼球萎缩。结论不同分期的FEVR存在不同程度的FFA特征表现;FFA检查可以发现FEVR患者的早期眼底改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先天性 视网膜疾病/诊断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 被引量:16
10
作者 纪淑兴 张军军 +1 位作者 唐健 孟丹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 观察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特征。 方法 对 4 1例发病时间... 目的 观察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特征。 方法 对 4 1例发病时间从 1周~ 10个月的 CEC患者的 4 3只患眼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 OCT检查 ,其中 2 7只患眼在 FFA检查的同时进行了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对比分析其 CNV的 OCT和 FFA及ICGA图像特征。 结果  CEC的 OCT图像表现为边界清楚的 CNV(41.86 % )、边界不清的 CNV(30 .2 3% )、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 (pigment epithelium detachment,PED) (16 .2 8% )、伴有浆液性 (6 .98% )或出血性神经上皮脱离的 CNV(4.6 5 % ) 5种形态。其中以边界清楚的 CNV和边界不清的 CNV为主 ,共占 72 .0 9%。视网膜血管造影 ,能清楚确定 CNV的边界者 ,FFA、ICGA检查分别为 12、2 0只眼 ;OCT从视网膜断层切面上能清楚确定 CNV边界者 2 3只眼。FFA检查上典型的 CNV,OCT图像通常也表现为边界清楚的 CNV;FFA检查上非典型的 CNV,OCT图像表现为多种形态。 结论  CEC的 OCT图像特征以边界清楚的 CNV和边界不清的 CNV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新生血管化 诊断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吲哚花青绿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CEC
原文传递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琦 赵培泉 +6 位作者 蔡璇 费萍 许宇 董洋 彭清 金海鹰 亢晓丽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4-377,共4页
目的 观察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的临床特征.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为FEVR的202例患者404只眼纳入研究.202例患者来自84个家庭,由同一位眼底病专家确诊.所有患者均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节;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后,应... 目的 观察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的临床特征.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为FEVR的202例患者404只眼纳入研究.202例患者来自84个家庭,由同一位眼底病专家确诊.所有患者均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节;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后,应用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并用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或海德堡HR2眼底血管造影设备拍摄眼底照片;采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明确眼底视网膜血管情况,年龄≤7岁者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检查,年龄>7岁者行常规检查.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家族史等一般情况.通过患眼眼底、FFA特征了解其分期情况.以单眼FEVR患者的对侧健康眼为0期;视网膜周边有无血管区,FFA无荧光渗漏为1期;视网膜周边有无血管区,FFA有荧光渗漏为2期;未累及黄斑区的视网膜脱离为3期;累及黄斑区的部分视网膜脱离为4期;视网膜全脱离为5期.结果 202例患者中,男性119例,女性83例.先证者平均确诊年龄16个月,平均出生孕周39周,平均出生体重3233 g.初诊时提供明确FEVR家族史4例,占1.98%;提供眼球震颤、白内障、小眼球、斜视等其他眼病家族史25例,占12.38%;初诊时不明确眼病家族史173例,占85.64%.最终所有患者均通过对其家属成员行眼底和FFA检查明确其FEVR家族史.404只眼中,0期9只眼,占2.23%;1期162只眼,占40.10%;2期97只眼,占24.01%;3期72只眼,占17.82%;4期20只眼,占4.95%;5期44只眼,占10.89%.202例患者中,双眼病情不对称,属于不同分期59例,占29.21%.404只眼中,视网膜皱襞74只眼,占18.32%.结论 FEVR常见于足月和(或)出生体重正常者.大多患者处于无临床特征的1期和2期.29.21%的患者双眼病变不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 先天性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眼缺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艳玲 赵露 +2 位作者 黄映湘 冯雪 李明铭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80-1083,共4页
目的探讨眼缺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8年2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10例(12只眼)眼缺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全身病史、最佳矫正视力和眼前节、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经... 目的探讨眼缺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8年2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10例(12只眼)眼缺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全身病史、最佳矫正视力和眼前节、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检查结果。结果10例(12只眼)眼缺血综合征患者中,男性6例(6只眼),女性4例(6只眼);年龄55~66岁,平均59岁。患者均伴有心血管和(或)脑血管疾病。最佳矫正视力为手动至1.0,虹膜新生血管5只眼,眼压超过21mmHg(1mmHg=0.133kPa)者3只眼。眼底表现为动脉细,静脉不同程度扩张但不迂曲,点片状视网膜出血和棉絮斑,视乳头水肿和新生血管,黄斑呈不典型樱桃红色。所有患者均行TCD检查,可见颈内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9例患者行FFA检查,均表现为动脉“前锋”现象,臂-视网膜循环时间、视网膜循环时间及脉络膜循环时间延长。所有患者均给予扩血管及改善微循环药物治疗,视力不同程度提高。虹膜新生血管5只眼中,2只眼行视网膜光凝,虹膜新生血管消退。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只眼中,1只眼行睫状体冷冻术;1只眼行视网膜光凝及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新生血管消退,眼压控制正常;1只眼行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眼压正常。4例行DSA检查,3例行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1例行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1例行颈内动脉内膜剥离术。结论由于眼缺血综合征患者的缺血严重程度不一,眼部表现复杂多样,需要眼科医师联合神经内、外科医师共同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表现 缺血 颈动脉狭窄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原文传递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造影及脉络膜厚度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略 李东辉 +3 位作者 杨治坤 卞爱玲 陈有信 董方田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78-882,共5页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脉络膜厚度变化特征、脉络膜循环异常特点及其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的关系。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脉络膜深层成像相干光断层扫描(EDI—OCT)仪,测量21例(21只患眼,21只对侧眼)CS...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脉络膜厚度变化特征、脉络膜循环异常特点及其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的关系。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脉络膜深层成像相干光断层扫描(EDI—OCT)仪,测量21例(21只患眼,21只对侧眼)CSC单侧发病患者及24例(24只眼)正常对照者的黄斑中心凹及鼻、颞侧每隔500μm直至3mm的各部位脉络膜厚度。对21例患者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氰绿血管造影(ICGA),并对其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对CSC患者的患眼与对侧眼的各部位脉络膜厚度进行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对CSC患者的患眼和对侧眼与正常对照眼的各部位脉络膜厚度进行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结果21例CSC患者的患眼脉络膜厚度在黄斑中心凹处最厚,为(519.04-102.5)μm,对侧眼为(439.3±94.1)μm,患眼较对侧眼明显增厚(t=4.171,P〈0.05);正常对照眼黄斑中心凹处脉络膜厚度为(332.04-67.3)μm,患眼和对侧眼均较正常对照眼明显增厚(t=7.125,4.441;P〈0.05)。其余测量点间两两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患跟与对侧眼配对比较:t=2.544~3.819,P〈0.05;患眼和对侧眼与正常对照眼的成组比较:t=4.797~7.816,2.487—5.236;P〈0.05)。FFA、ICGA检查,显示21只CSC患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渗漏点均出现在相对应的脉络膜早期充盈迟缓区内,其中19只眼出现渗漏点周围脉络膜血管扩张,造影晚期所有渗漏点周同均呈现脉络膜局灶性强荧光。有6只对侧眼出现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其相对应的脉络膜部位在ICGA早期呈现脉络膜血管扩张,晚期有强荧光素渗漏。而4只患眼和11只对侧眼的脉络膜在ICGA晚期呈现强荧光素渗漏灶处,经FFA检查未见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结论CSC是脉络膜局灶性缺血、继发性脉络膜血管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 荧光素血 管造影术 吲哚花青绿 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眼动脉分支逆行介入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润生 钱路 +5 位作者 王毅 郑轶 杜善双 雷涛 吕沛霖 王文军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7-381,共5页
目的 观察眼动脉分支逆行介入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的疗效。 方法 经眼底彩色照相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为CRAO的14例患者1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6.7±20.... 目的 观察眼动脉分支逆行介入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的疗效。 方法 经眼底彩色照相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为CRAO的14例患者1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6.7±20.3)岁。发病时间 9~72 h,平均发病时间22 h。视力无光感4只眼,光感5只眼,手动5只眼。眼压14~20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眼压19 mmHg。确诊后均参照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适应证和禁忌症行眼动脉分支逆行介入溶栓治疗。眉弓内下角皮肤切开分离暴露出滑车上动脉,从该动脉插入带导丝的微导管,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下用同轴微导管技术经滑车上动脉间歇性注入尿激酶,总用量为40万U;溶栓过程中注入罂粟碱30 mg。介入溶栓结束即在DSA下观察眼动脉及其分支较溶栓前有无血管增粗、循环改善。介入治疗后48 h内行FFA检查观察视网膜血液循环改变情况。以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ct)和视网膜动脉主干-末梢充盈时间为视网膜循环恢复的判定标准。A-Rct≤15 s和视网膜动脉主干-末梢在2 s内全部充盈为显效;A-Rct较治疗前缩短但在16~20 s以内,视网膜中央动脉主干-末梢血管充盈时间3~8 s为有效;A-Rct虽较治疗前缩短但仍≥21 s,视网膜中央动脉主干-末梢血管充盈时间≥9 s为无效。视力较治疗前提高3行以上为显效,提高2行为有效,变化在1行以内或下降为无效。治疗后随访5~21 d,平均随访时间16 d。随访观察患者视力改善程度以及眼部、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14只眼经滑车上动脉导管插入均获得成功。插管成功后DSA可见眼动脉显示良好,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无显影。微导管注入溶栓药物后DSA显示眼动脉及其分支增粗、循环较溶栓前加快2 s者5只眼,3 s者6只眼,4 s者3只眼;且眼环显影较溶栓前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动脉闭塞/药物疗法 血栓溶解疗法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与眼底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黄克钧 李牧蔚 +1 位作者 高传玉 李新民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眼底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否相关。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将 117例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和 76例正常对照者进行眼底彩色照相 ,并对其结果进行对照性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眼底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较正常对...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眼底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否相关。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将 117例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和 76例正常对照者进行眼底彩色照相 ,并对其结果进行对照性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眼底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较正常对照组高 (P <0 .0 5 ) ;冠心病组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眼底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结论 心脏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眼底的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可通过眼底照相这一无创性检查作为初诊或筛选冠心病的检测手段、了解冠心病的病情或观察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 眼底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造影术
下载PDF
Behcet病和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的吲哚青绿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陈玲 杨培增 +2 位作者 文峰 周红颜 黄祥坤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0-212,T002,共4页
目的 探讨Behcet病和Vogt Koyanagi Harada(VKH)综合征的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特征。方法 对 17例 (2 7只眼 )具有活动性葡萄膜炎的Behcet病和 18例 (36只眼 )VKH综合征患者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术 (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 ,ICGA)和... 目的 探讨Behcet病和Vogt Koyanagi Harada(VKH)综合征的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特征。方法 对 17例 (2 7只眼 )具有活动性葡萄膜炎的Behcet病和 18例 (36只眼 )VKH综合征患者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术 (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 ,ICG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 (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检查 ,对其脉络膜视网膜进行观察。结果 Behcet病患者中 ,FFA检查显示均有视网膜微血管渗漏 ;ICGA检查发现 11只眼 (40 7% )有脉络膜血管扩张 ,通透性增强。VKH综合征患者中 ,FFA后期检查可见视网膜微血管呈多湖状染料积存、视盘染色或弥散性视网膜色素上皮 (retinalpigmentepithelium ,RPE)损害 ;ICGA检查 ,发现 36只眼 (10 0 0 % )脉络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其中多灶性弱荧光斑 32只眼 (88 9% ) ,脉络膜灌注不良 2 8只眼 (77 8% )。结论 Behcet病是以视网膜血管炎为主的炎性病变 ,但脉络膜亦可受累 ;VKH综合征主要累及脉络膜和RPE ,ICGA主要表现为脉络膜血管扩张和多灶性弱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吲哚花青绿 诊断 BEHCET病 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 小柳-原田综合征
原文传递
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或复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14
17
作者 黎蕾 袁非 +1 位作者 徐格致 王文吉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6-113,共8页
目的 探讨同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与吲哚氰绿脉络膜血管造影联合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指导下的光动力疗法对慢性或复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治疗效果.方法 病例系列研究.选择18例(20只眼)已确诊的CSC患者,病程1... 目的 探讨同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与吲哚氰绿脉络膜血管造影联合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指导下的光动力疗法对慢性或复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治疗效果.方法 病例系列研究.选择18例(20只眼)已确诊的CSC患者,病程1~24个月.采用同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与吲哚氰绿脉络膜血管造影联合频域OCT检测,根据检查图像中显示的活动性病变(定义为局灶性或弥漫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荧光素渗漏、脉络膜血管通透性增加、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区域内的色素上皮脱离)进行半剂量光动力治疗.治疗后随访6~20个月,观察患者病变区结构和功能改变.治疗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CFT)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治疗后BCVA与CFT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治疗后黄斑中心凹光感受器细胞层内外节连接部(IS-OS)和视网膜外界膜完整眼与IS-OS和视网膜外界膜不完整眼的BCVA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18例(20只眼)患者经光动力治疗后3个月BCVA为0.72±0.32,末次随访时为0.78±0.29,分别与治疗前BCVA(0.35 ±0.1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444,6.883;P<0.05).末次随访时的BCVA与治疗前相比,有15只眼(75.0%)视力提高,5只眼(25.0%)视力不变.患者治疗后1个月CFT为(193.3±30.6)μm,治疗后3个月为(194.9 ±28.3)μm,末次随访时为(190.6±33.7) μm,分别与治疗前(369.0±120.9)μ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36,-6.826,-7.316;P<0.05).患者末次随访的BCVA与CFT无相关性(r=0.166,P>0.05);而光感受器细胞IS-OS和视网膜外界膜完整眼与不完整眼的BCV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P <0.05).所有患者治疗后1个月视网膜下积液均吸收,随访期间病变无复发.结论 同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与吲哚氰绿脉络膜血管造影联合OCT指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吲哚花青绿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光化学疗法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后黄斑水肿状况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郭媛 张杰 张春刚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14期35-37,共3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后黄斑水肿状况。方法择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糖尿病眼底病变的100例(102眼)和同期非糖尿病眼底病变的100例患者(104眼)作为对照组,采用相同的手术及术后护理。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6周和6个月对所有患...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后黄斑水肿状况。方法择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糖尿病眼底病变的100例(102眼)和同期非糖尿病眼底病变的100例患者(104眼)作为对照组,采用相同的手术及术后护理。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6周和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视力和眼底检查,于术前和术后6周进行荧光素血管造影(FFA),记录两组的黄斑水肿和视力恢复情况。结果糖尿病组黄斑中心凹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术后6周的FFA糖尿病黄斑水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对照组的矫正视力明显优于糖尿病组。结论糖尿病患者在白内障手术后患黄斑水肿的人数多于对照组,术后患者视力的恢复也不及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水肿 白内障手术 糖尿病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与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眼底形态学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文峰 吴德正 +5 位作者 陈艳丽 孙祖华 黄时洲 罗光伟 关天芹 刘彩娇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07-309,共3页
目的 观察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 (AMD)与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PCV)眼底表现的异同。 方法 回顾性分析渗出型 AMD患者 12 3例 137只眼及 PCV患者 4 2例 4 8只眼的眼底彩色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CGA)检... 目的 观察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 (AMD)与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PCV)眼底表现的异同。 方法 回顾性分析渗出型 AMD患者 12 3例 137只眼及 PCV患者 4 2例 4 8只眼的眼底彩色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CGA)检查资料。 结果  137只渗出型 AMD患眼中 ,FFA显示 16只眼为典型脉络膜新生血管 (CNV) ,占 11.7% ;隐匿型 CNV12 1只眼 ,占 88.3%。隐匿型 CNV患眼中 ,4 2只眼 ICGA检查可见“热点状”(hot spots)荧光 ,占 34.7% ;74只眼表现为后期斑状强荧光 ,占6 1.2 % ;2只眼 CNV与 PCV共存 ,占 1.7%。 4 8只 PCV眼中 ,7只眼的眼底彩色像可见特有的视网膜下橘红色结节样病灶 ,占 14 .6 % ;2只眼 FFA即显示出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及息肉状病灶 ,占 4 .2 % ;36只眼ICGA显示异常分支的脉络膜血管网及其末梢的息肉状扩张灶 ,占 75 .0 % ;12只眼 ICGA显示多个息肉状扩张灶而未见伴有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 ,占 2 5 .0 %。息肉状病灶呈葡萄串样外观者 16只眼 ,占 33.3% ;,呈多个孤立并存者 32只眼 ,占 6 6 .7%。造影后期部分息肉状病灶染料渗漏或染色 ,部分呈息肉状病灶中心为弱荧光 ,周围环状染色的“冲刷现象”。 结论 渗出型 AMD与 PCV不同的 ICGA表现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 脉络膜 病灶 眼底 ICGA 渗出 CNV
原文传递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吲哚青绿和荧光素血管造影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鹏 惠延年 +1 位作者 白建伟 王庆凤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8-541,共4页
目的 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SC)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CG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特征 ,以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 .方法 用 Heidelberg共焦激光扫描眼底血管造影仪 (HRA )对 48例 CSC患者 (96只眼 )进行 ICGA和 FFA.... 目的 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SC)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CG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特征 ,以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 .方法 用 Heidelberg共焦激光扫描眼底血管造影仪 (HRA )对 48例 CSC患者 (96只眼 )进行 ICGA和 FFA.结果 全部受检眼中 ,ICGA都可见造影早期脉络膜有因为动脉充盈延迟而表现的局限性暗荧光区 .在造影中晚期 ,原充盈延迟区内的脉络膜可因通透性增强而有高荧光表现 ,或者因毛细血管小叶缺血而表现的斑片状低荧光 ;其相应部位的色素上皮 (RPE)在 FFA过程中则表现为渗漏或萎缩 .此外 ,在 7只眼中 ,可见脉络膜涡静脉分支扩张及渗漏 .结论 脉络膜静脉及毛细血管瘀血可能是导致 FFA中 RPE渗漏的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视网膜炎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 吲哚花青绿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