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0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蛇纹石吸附处理污水中重金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郭继香 袁存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586-589,共4页
用蛇纹石做吸附剂 ,在温度为 70℃、吸附时间为 6h的条件下 ,可有效去除中性 (pH =7± 0 5 )水中的Cd2 +、Cu2 +、Fe3+、Pb2 +、Ni2 +,对上述离子的吸附容量依次为 0 5 0 8、2 0 5 0、2 0 0 0、0 2 98、0 2 32mg/g。用... 用蛇纹石做吸附剂 ,在温度为 70℃、吸附时间为 6h的条件下 ,可有效去除中性 (pH =7± 0 5 )水中的Cd2 +、Cu2 +、Fe3+、Pb2 +、Ni2 +,对上述离子的吸附容量依次为 0 5 0 8、2 0 5 0、2 0 0 0、0 2 98、0 2 32mg/g。用固定式吸附柱在所选条件下 ,对石油污水中Cd2 +、Cu2 +、Fe3+、Pb2 +、Ni2 +的去除率分别为 83 7%、89 5 %、90 7%、44 8%、5 3 5 % ,对合成水样去除率都在 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纹石 重金属离子 吸附 污水处理 废水处理
下载PDF
Fe^(3+)对浮游颤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吕秀平 胡晗华 +2 位作者 张栩 丛威 谭天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8-322,共5页
考察了浓度为0—30mmol/L的范围内,Fe3+对浮游颤藻(Oscillatoria planctonicaWoloszynska)的生长、生化组成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e3+浓度小于10nmol/L时,浮游颤藻的生长以及叶绿素和蛋白质的合成均受到明显的抑制,对其补铁后... 考察了浓度为0—30mmol/L的范围内,Fe3+对浮游颤藻(Oscillatoria planctonicaWoloszynska)的生长、生化组成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e3+浓度小于10nmol/L时,浮游颤藻的生长以及叶绿素和蛋白质的合成均受到明显的抑制,对其补铁后这种抑制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当Fe3+浓度达到10mmol/L时,最大生物量与比生长速率分别是不加铁时的3倍和4倍。富铁条件下藻细胞光饱和的光合作用速率(Pm)、暗呼吸速率(Rd)和表观光合作用效率(α)显著大于缺铁条件,而光补偿点Ic及饱和光强Ik则低于缺铁条件。结果显示,铁是浮游颤藻生长的重要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颤藻 铁离子 生长 光合作用 生化组成 湖泊水体污染
下载PDF
三价铁对有机物存在下厌氧氨氧化脱氮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海月 彭玲 +3 位作者 毛念佳 耿金菊 任洪强 许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72-1680,共9页
考察了三价铁(2.24~7.84mg/L)存在下厌氧氨氧化系统对有机物的耐受性能,并通过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定量PCR探究其机理.结果表明,进水COD浓度为50和100mg/L时,4个反应器的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均较高(>90%),三价铁的强化作用不明显;进... 考察了三价铁(2.24~7.84mg/L)存在下厌氧氨氧化系统对有机物的耐受性能,并通过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定量PCR探究其机理.结果表明,进水COD浓度为50和100mg/L时,4个反应器的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均较高(>90%),三价铁的强化作用不明显;进水COD浓度继续升高(150和200mg/L),厌氧氨氧化受到抑制,三价铁的强化作用逐渐增加;COD浓度为200mg/L时,添加三价铁(7.84mg/L)可将氨氮和总氮去除率由61.3%和79.8%(对照组)提升至71.2%和84.7%.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表明,有机物存在下,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出现变化,主要表现为厌氧氨氧化菌丰度的降低及反硝化菌群的大量增殖,进水添加三价铁可提高浮霉菌(Planctomycetes)的丰度.定量PCR结果表明,三价铁能够提高厌氧氨氧化菌16S rRNA及功能基因hzsB的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价铁 生物脱氮 厌氧氨氧化 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 COD
下载PDF
基于氮掺杂碳量子点荧光猝灭效应检测Fe^(3+) 被引量:8
4
作者 邓祥意 冯雅丽 +4 位作者 李浩然 杜竹玮 滕青 康金星 王洪君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97-1503,共7页
碳量子点光致发光性质取决于尺寸大小和表面官能团的性质。本研究以还原冶炼过程产生的生物质焦油为前驱体,采用小分子乙二胺进行氮掺杂,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荧光产率高、分散性能好的氮掺杂碳量子点,基于Fe^(3+)对氮掺杂碳量子点选择性... 碳量子点光致发光性质取决于尺寸大小和表面官能团的性质。本研究以还原冶炼过程产生的生物质焦油为前驱体,采用小分子乙二胺进行氮掺杂,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荧光产率高、分散性能好的氮掺杂碳量子点,基于Fe^(3+)对氮掺杂碳量子点选择性荧光猝灭效应,实现了对Fe^(3+)快速准确检测。合成的氮掺杂碳量子点为规则的球形,尺寸均一,平均粒径为2.64 nm,晶面间距为0.25 nm,具备石墨碳晶格(100)晶格结构,其荧光量子产率为26.1%;Fe^(3+)与N-CQDs表面官能团配位络合致使N-CQDs荧光猝灭,Fe^(3+)浓度在0.23~600μmol/L范围内,与氮掺杂碳量子点荧光猝灭程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Fe^(3+)的检出限为230 n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碳量子点 荧光猝灭 ^fe^(3+) 生物质焦油
下载PDF
Fe^(3+)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及硝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其学 石先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4-79,共6页
在3只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进水中分别添加质量浓度为1、10、0 mg/L的Fe^(3+),形成R1、R2和R3,研究Fe^(3+)对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并对其硝化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反应器皆能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Fe^(3+)对污泥... 在3只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进水中分别添加质量浓度为1、10、0 mg/L的Fe^(3+),形成R1、R2和R3,研究Fe^(3+)对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并对其硝化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反应器皆能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Fe^(3+)对污泥颗粒化进程无明显促进作用,但对污泥颗粒形貌影响较大;低含量Fe^(3+)(质量浓度1 mg/L)会显著提高好氧颗粒污泥的COD去除率与NH4+-N转化能力,Fe^(3+)可促进好氧颗粒污泥的硝化过程;采用Monod模型对硝化动力学过程进行拟合,最大比去除速率vm1>vm2>vm3,进一步表明低含量Fe^(3+)更易实现高效的硝化过程。高通量测序结果则证实Fe^(3+)的投加可提升好氧颗粒污泥的脱氮除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 好氧颗粒污泥 硝化特性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基于双核{Zn_(2)(COO)_(4)}次级构筑单元的二维发光配位聚合物的晶体结构和对Fe^(3+)的检测 被引量:7
6
作者 黄佳祥 赵河 +1 位作者 刘淑芹 张建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13-1518,共6页
使用H_(2)L配体(H_(2)L=2-(1,3-dioxo-1H-benzo[de]isoquinolin-2(3H)-yl)terephthalic acid)和Zn_(2)+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一例基于双核{Zn_(2)(COO)_(4)}次级构筑单元的二维发光配位聚合物[Zn_(2)(L)_(2)(DMSO)_(2)(DMF)](1)(DMSO=二... 使用H_(2)L配体(H_(2)L=2-(1,3-dioxo-1H-benzo[de]isoquinolin-2(3H)-yl)terephthalic acid)和Zn_(2)+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一例基于双核{Zn_(2)(COO)_(4)}次级构筑单元的二维发光配位聚合物[Zn_(2)(L)_(2)(DMSO)_(2)(DMF)](1)(DMSO=二甲亚砜,DMF=N,N-二甲基甲酰胺)。拓扑分析表明1结构中的双核{Zn_(2)(COO)_(4)}单元可视为4连接节点,并与作为连接子的L_(2)-形成(4,4)-网拓扑构型。1表现出对Fe^(3+)离子的选择性发光猝灭响应,检测限为2.8μmol·L^(-1)。1对Fe^(3+)的检测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且可通过DMF溶剂洗涤实现再生,可多次循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配位聚合物 Π-Π堆积作用 晶体结构 ^fe^(3+) 检测
下载PDF
新型水溶性罗丹明类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对游离3价金属离子的识别 被引量:4
7
作者 侯淑华 李仕琦 汤立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1-246,共6页
以罗丹明B为原料,设计合成一种新型水溶性荧光探针(L),并对其进行表征和光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探针L能在纯水体系(TRIS,pH=7.4)中快速识别游离M^(3+)(Cr^(3+)、Al^(3+)、Fe^(3+))金属离子,为荧光增强型探针,具有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 以罗丹明B为原料,设计合成一种新型水溶性荧光探针(L),并对其进行表征和光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探针L能在纯水体系(TRIS,pH=7.4)中快速识别游离M^(3+)(Cr^(3+)、Al^(3+)、Fe^(3+))金属离子,为荧光增强型探针,具有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探针L对Cr^(3+)、Al^(3+)、Fe^(3+)的荧光检测限分别为1.57×10^(-5)、1.43×10^(-5)和6.55×10^(-5) mol/L。表明探针L对生命体系或环境中3价金属离子的检测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针 离子识别 ^fe^(3+) ^Al^(3+) ^Cr^(3+)
下载PDF
大豆斑疹病菌铁摄取因子PiuB在致病性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苏如意 金罗佳 +5 位作者 徐江玲 耿慧雅 陈晓 林思怡 郭威 纪志远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7-189,共13页
铁作为生命必需的基本元素,在细菌生长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大豆斑疹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glycines,Xag)中编码铁摄取因子的piuB基因是否参与病原菌的铁摄取和致病性并不清楚。为解析PiuB的作用,采用同源重组策略... 铁作为生命必需的基本元素,在细菌生长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大豆斑疹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glycines,Xag)中编码铁摄取因子的piuB基因是否参与病原菌的铁摄取和致病性并不清楚。为解析PiuB的作用,采用同源重组策略获得了Xag的piuB基因缺失突变株(ΔpiuB),并对该突变株进行功能研究。研究表明:相较于野生型,突变株ΔpiuB在寄主大豆上的毒性和生长能力显著削弱;铁载体分泌量激增;对Fe^(3+)、Cu^(2+)、Zn^(2+)和Mn^(2+)的敏感性显著增强。此外,该突变株的H_(2)O_(2)抗性、胞外多糖产量、生物膜形成能力以及游动性等相较于野生型均显著减弱;添加外源Fe^(3+)不能有效恢复ΔpiuB的上述特性;功能互补株可完全恢复ΔpiuB的缺陷性表型至野生型水平。这说明PiuB是Xag摄取Fe^(3+)的潜在因子,并且是Xag在寄主大豆上致病所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斑疹病菌 铁摄取因子PiuB ^fe^(3+) 致病性
原文传递
Simultaneous photoinduced generation of Fe^(2+) and H_2O_2 in rivers:An indicator for photo-Fenton reaction 被引量:4
9
作者 Khan M.G.Mostofa Hiroshi Sakugaw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9期34-38,共5页
The photo-Fenton reaction is a key source of the highly reactive hydroxyl radical(HOU) that is produced by the reaction of simultaneous photo-induced generation of Fe^(2+)-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 with H_2... The photo-Fenton reaction is a key source of the highly reactive hydroxyl radical(HOU) that is produced by the reaction of simultaneous photo-induced generation of Fe^(2+)-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 with H_2O_2 in sunlit surface waters as well as in the treatment of organic pollutants in the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AOPs).Concentrations of both H_2O_2 and Fe^(2+)-DOM were dependent on time and total solar intensity flux,and their levels were highest in the diurnal samples collected at noon compared with the samples collected during the period before sunrise and after sunset.H_2O_2 and Fe^(2+)-DOM concentrations during monthly readings were also found higher in comparison with the diurnal samples,shortly before sunrise or after sunset.A π-electron bonding system is formed between Fe and the functional groups in DOM(Fe-DOM),through electron donation from the functional groups of DOM to an empty d-orbital of Fe.The π-electron is loosely bound and is highly susceptible to a rapid excitation upon light exposure that will provid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ormation of aqueous electrons,superoxide radical anions,H_2O_2 and finally,photo-Fenton reactions,too.Our results imply that simultaneous generation of H_2O_2 and Fe^(2+)-DOM upon sunlight exposure during the daytime is most likely to be the key photo-Fenton reaction pathway,taking place in surface wa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fenton reaction ^fe^(3+) ^fe^(2+)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H_2O_2 Light
原文传递
Fe^(3+)对氯胺消毒体系中碘代消毒副产物生成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宏伟 丁顺克 +4 位作者 肖融 方超 耿冰 薛重华 楚文海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34,共8页
碘代消毒副产物(I-DBPs)由于具有较高的细胞毒性和基因毒性而受到广泛关注。水源水中含有Fe^(3+),并且在饮用水处理和输配过程中也常会有新的Fe^(3+)引入。现有研究表明金属离子可能会对常规Cl-DBPs的生成产生影响,然而有关其对更高毒性... 碘代消毒副产物(I-DBPs)由于具有较高的细胞毒性和基因毒性而受到广泛关注。水源水中含有Fe^(3+),并且在饮用水处理和输配过程中也常会有新的Fe^(3+)引入。现有研究表明金属离子可能会对常规Cl-DBPs的生成产生影响,然而有关其对更高毒性的I-DBPs生成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考察了氯胺消毒体系中Fe^(3+)对I-DBPs生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e^(3+)通过促进氯胺衰减而抑制I-DBPs生成,Fe^(3+)与腐殖酸的络合对I-DBPs生成过程影响较小。当一定量Fe^(3+)进入氯胺消毒体系时,总碘代三卤甲烷生成量得到显著抑制,且抑制效果与Fe^(3+)浓度呈正相关而受I-浓度影响较小。当实际水样Fe^(3+)浓度为100μmol/L时,在典型氯胺消毒体系中生成的总碘代三卤甲烷浓度降低17.3%,综合毒性水平降低2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 氯胺 碘代三卤甲烷 消毒副产物
下载PDF
一种新型吡嗪基二酰肼荧光材料的合成和发光特性
11
作者 冯依玲 崔旭琳 +4 位作者 周悦 张蕊 倪佳怡 郭畅 徐衡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5-100,共6页
该研究以6-氯-3-肼基吡嗪为原料,经酰化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吡嗪基二酰肼。通过红外光谱、磁共振谱和质谱分析了新化合物的结构,并采用热重法和荧光光谱法对其热稳定性和光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荧光... 该研究以6-氯-3-肼基吡嗪为原料,经酰化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吡嗪基二酰肼。通过红外光谱、磁共振谱和质谱分析了新化合物的结构,并采用热重法和荧光光谱法对其热稳定性和光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荧光光学特性,并且能够有效检测出低浓度的Fe^(3+)和Cr_(2)O_(7)^(2-),其检出限分别为2.10×10^(-8)mol/L和4.64×10^(-9)mol/L。因此,所合成的新型化合物可作为荧光识别探针来检测Fe^(3+)和Cr_(2)O_(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酰肼 荧光探针 ^fe^(3+) ^Cr_(2)O_(7)^(2-)
下载PDF
Improved hemostatic effects by Fe^(3+)modified biomimetic PLLA cotton-like mat via sodium alginate grafted with dopamine 被引量:5
12
作者 Caili Lv Linlong Li +6 位作者 Zixue Jiao Huanhuan Yan Zongliang Wang Zhenxu Wu Min Guo Yu Wang Peibiao Zhang 《Bioactive Materials》 SCIE 2021年第8期2346-2359,共14页
The development of an excellent,bioabsorbable hemostatic material for deep wound remains a challenge.In this work,a biodegradable cotton-like biomimetic fibrous mat of poly(L-lactic acid)(PLLA)was made by melt spinnin... The development of an excellent,bioabsorbable hemostatic material for deep wound remains a challenge.In this work,a biodegradable cotton-like biomimetic fibrous mat of poly(L-lactic acid)(PLLA)was made by melt spinning.Subsequently,SD composite was prepared by cross-linking sodium alginate(SA)with dopamine(DA).It was immobilized on the fibre surface,which inspired by mussel byssus.Finally,Fe^(3+)was loaded onto the 0.5SD/PLLA composite by chelation with the carboxyl of alginate and phenolic hydroxy of dopamine.The haemostasis experiment found that the hemostatic time 47 s in vitro.However,the bleeding volume was 0.097 g and hemostatic time was 23 s when 20Fe^(3+)-0.5SD/PLLA was applied in the haemostasis of the rat liver.As a result of its robust hydrophilicity and bouffant cotton-like structure,it could absorb a large water from blood,which could concentrate the component of blood and reduce the clotting time.Furthermore,the addition of Fe^(3+)in the 0.5SD/PLLA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improve hemostatic property.It also displayed excellent antibacterial property for Escherichia coli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Notably,it possesses superior hemocompatibility,cytocompatibility and histocompatibility.Hence,20Fe^(3+)-0.5SD/PLLA has high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haemostasis for clinical settings due to its outstanding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LA Melt spinning Sodium alginate ^fe^(3+) HEMOSTASIS ANTIBACTERIAL
原文传递
用于检测微量过氧化氢和三价铁离子的双响应卟啉型荧光探针
13
作者 李显鹏 肖远淑 +1 位作者 李施瑞 贾丽霞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27,共5页
为适应漂染车间对快速、灵活与痕量检测H_(2)O_(2)和Fe^(3+)的需要,利用卟啉类化合物在荧光识别中的优异特性,设计合成了一种非水溶性双响应荧光探针5,10,15,三苯基-20-[4-(苯硼酸频呐醇酯基)-甲氧基苯基]卟啉(P1)。结果表明,荧光探针P1... 为适应漂染车间对快速、灵活与痕量检测H_(2)O_(2)和Fe^(3+)的需要,利用卟啉类化合物在荧光识别中的优异特性,设计合成了一种非水溶性双响应荧光探针5,10,15,三苯基-20-[4-(苯硼酸频呐醇酯基)-甲氧基苯基]卟啉(P1)。结果表明,荧光探针P1的Stokes位移为128 nm。在识别H_(2)O_(2)和Fe^(3+)时,探针P1荧光强度分别降低92.63%和95.47%,可以实现对1mmol/L的H_(2)O_(2)或Fe^(3+)响应,但SO_(3)^(2-)存在一定程度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 荧光探针 H_(2)O_(2) ^fe^(3+) 双响应识别
下载PDF
含联吡啶配体和对苯二甲酸的Co(Ⅱ)基金属有机骨架的合成及作为荧光探针检测Fe(Ⅲ)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祥 张明慧 +2 位作者 陈凯 李然 张修都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44-1252,共9页
选用2种具有较大共轭单元的配体1,4-二(2-(2-吡啶基)乙烯基)苯(2-bpeb)和1,2-二(4-吡啶基)乙烯(dpe),在溶剂热条件下与对苯二甲酸(H_(2)PTA)和Co(NO_(3))_(2)反应,制备了2种新型Co(Ⅱ)-MOFs。单晶结构显示:配合物1是由Co-2-bpeb链和Co-... 选用2种具有较大共轭单元的配体1,4-二(2-(2-吡啶基)乙烯基)苯(2-bpeb)和1,2-二(4-吡啶基)乙烯(dpe),在溶剂热条件下与对苯二甲酸(H_(2)PTA)和Co(NO_(3))_(2)反应,制备了2种新型Co(Ⅱ)-MOFs。单晶结构显示:配合物1是由Co-2-bpeb链和Co-PTA链直接构筑成3D骨架,而配合物2则是由Co-PTA层通过dpe桥联形成3D骨架。因吡啶配体中存在较大的π共轭体系,所获得的2种配合物均具有较强的荧光性质。荧光传感实验表明,它们都可以作为荧光探针来检测Fe3+,并且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可回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混合配体策略 共轭体系 荧光探针 ^fe^(3+)
下载PDF
含酚类煤化工废水自还原Fe^(3+)类芬顿体系研究
15
作者 丛伯一 刘杨 +4 位作者 殷浩翔 张恒 周鹏 李伟 赖波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65,共9页
煤化工废水水质复杂,难降解有机物及氨氮含量高,给废水处理带来较大难度。现有的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混凝法、吸附法、膜生物反应法等)具有成本高、运行不稳定、预处理效果差等缺陷,难以满足煤化工行业发展的需要。为了高效处理煤化工废... 煤化工废水水质复杂,难降解有机物及氨氮含量高,给废水处理带来较大难度。现有的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混凝法、吸附法、膜生物反应法等)具有成本高、运行不稳定、预处理效果差等缺陷,难以满足煤化工行业发展的需要。为了高效处理煤化工废水,本文利用煤化工废水中酚类有机物的还原性促进Fe^(3+)/Fe^(2+)的循环,提出了一种利用Fe^(3+)/H_(2)O_(2)类芬顿体系处理煤化工废水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Fe^(3+)/H_(2)O_(2)体系中COD、TOC、TN、NH3-N的去除率可以达到74.63%、52.62%、10.46%、15.11%;相比于其他体系,Fe^(3+)/H_(2)O_(2)体系出水色度明显降低,UV-Vis光谱下降幅度最大,铁泥量也明显减少。Q-TOF分析结果表明:废水中主要的8种有机物为酚类或具有醛基、羰基、羧基、碳碳双键或者酯基等还原性的官能团。通过测定COD去除率和pH、Fe^(3+)/Fe^(2+)、H_(2)O_(2)等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提出了Fe^(3+)/H_(2)O_(2)体系去除有机物的机理:废水中的还原性有机物将Fe^(3+)还原为Fe^(2+),促进Fe^(3+)/Fe^(2+)循环,生成的Fe^(2+)与H_(2)O_(2)发生芬顿反应,实现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利用控制变量法,确定了最佳运行工况为:Fe_(2)(SO_(4))_(3)添加量为1.0 g/L、H_(2)O_(2)添加量为50 mmol/L、反应温度为30℃、初始pH为6.8。在此工况下,反应60 min后,煤化工废水的COD、TOC、TN、NH_(3)-N去除效果良好,色度明显降低,BOD_(5)和COD的比值(B/C)从0.17提升至0.47,可生化性大幅提高。本文证实了利用含酚类煤化工废水自还原Fe^(3+)/H_(2)O_(2)体系的可行性,降低了运行成本,可为后续研究及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 H_(2)O_(2) 类芬顿 煤化工废水 酚类化合物
下载PDF
NPCl-CDs/Fe^(3+)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对L-Cys的传感检测
16
作者 徐小花 王莉 +4 位作者 林鹏程 马天锋 石琳 王欢 芦永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45,共10页
以葡萄糖、乙二胺、浓盐酸和浓磷酸作为反应前体,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一种蓝绿色的荧光碳点NPCl-CDs,并以此构建了NPCl-CDs/Fe^(3+)荧光探针用于实际样品中L-半胱氨酸(L-Cys)的定量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NPCl-CDs中加入Fe^(3+)可使NPCl-... 以葡萄糖、乙二胺、浓盐酸和浓磷酸作为反应前体,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一种蓝绿色的荧光碳点NPCl-CDs,并以此构建了NPCl-CDs/Fe^(3+)荧光探针用于实际样品中L-半胱氨酸(L-Cys)的定量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NPCl-CDs中加入Fe^(3+)可使NPCl-CDs的荧光猝灭,当向NPCl-CDs/Fe^(3+)猝灭体系中引入L-Cys时,体系的荧光强度得以恢复.由此构建了一种用于L-Cys定量检测的新型“开-关-开”NPCl-CDs/Fe^(3+)-L-Cys荧光传感系统.该方法在5.8~60.0μmol/L浓度范围内呈现较宽的线性区域,检出限为0.052μmol/L.该荧光传感系统对L-Cys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对实际样品中L-Cys的检测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Cl-CDs ^fe^(3+) L-半胱氨酸 荧光传感
下载PDF
抗坏血酸在复杂含铅物料中铅滴定的应用
17
作者 石媛媛 卢小波 +3 位作者 王优 李楠楠 王改娟 张果果 《河南冶金》 2024年第2期54-56,共3页
参考EDTA滴定法对铅精矿中的铅含量进行测定,对传统铅测定方法进行改进。通过对比不同的抗坏血酸的加入,分析Fe^(3+)对滴定终点的干扰。测定方法改进之后,标准偏差由79%降至4%,相对标准偏差由4.46%降至0.2%。在硫酸铅形成的过程中提前... 参考EDTA滴定法对铅精矿中的铅含量进行测定,对传统铅测定方法进行改进。通过对比不同的抗坏血酸的加入,分析Fe^(3+)对滴定终点的干扰。测定方法改进之后,标准偏差由79%降至4%,相对标准偏差由4.46%降至0.2%。在硫酸铅形成的过程中提前加入抗坏血酸,可有效掩蔽Fe^(3+),滴定终点明显且稳定。改进后的测定方法操作简便且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TA滴定法 铅物料 抗坏血酸 ^fe^(3+) 硫酸铅
下载PDF
铁离子和半胱氨酸对抗体电荷异构体分布的影响
18
作者 刘学明 蒋仁材 +3 位作者 韦梦娟 唐鹏 刘唯 曹春来 《生物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59-64,共6页
目的:研究Fe^(3+)和Cys对CHO细胞表达免疫球蛋白G(IgG)电荷异构体比例的影响。方法:在补料分批培养外泌表达IgG的CHO细胞株中,以不同的策略单独或联合添加不同浓度的Fe^(3+)或Cys;培养14 d后离心得上清液,通过生化分析仪测定上清液中Ig... 目的:研究Fe^(3+)和Cys对CHO细胞表达免疫球蛋白G(IgG)电荷异构体比例的影响。方法:在补料分批培养外泌表达IgG的CHO细胞株中,以不同的策略单独或联合添加不同浓度的Fe^(3+)或Cys;培养14 d后离心得上清液,通过生化分析仪测定上清液中IgG的含量,利用Protein A MagBeads亲和纯化该抗体,通过糖基化修饰、阳离子亲和层析(CEX)、非还原十二烷基硫酸钠毛细管电泳(nrCE-SDS)、硼酸亲和层析(BAC)及疏水相互作用色谱(HIC)进行鉴定。结果:Fe^(3+)的添加可提高IgG酸性异构体比例,并且Cys可增强Fe^(3+)的提升效果,仅添加Cys对酸性异构体的比例没有影响;电荷异构体表征表明酸性异构体含量提高主要源于唾液酸修饰、片段、Fc段氨基酸位点氧化修饰以及糖化水平的增加。结论:Fe^(3+)与Cys通过提高唾液酸修饰、片段的丰度、糖化水平以及某些氨基酸位点的氧化,导致IgG酸性异构体比例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G 芬顿反应 氧化 ^fe^(3+) CYS 电荷异构体
下载PDF
Fe^(3+)对浮钨尾矿中受抑萤石的活化作用及其与方解石浮选分离的影响
19
作者 宁江峰 曾建红 +3 位作者 徐寒冰 耿亮 崔瑞 杨哲辉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4年第2期74-79,共6页
白钨矿、萤石和方解石的浮选中,抑制剂的加入往往会增加后续萤石、方解石浮选分离的难度。通过浮选实验、吸附量测试、Zeta电位测量及溶液化学计算,研究了Fe^(3+)对浮钨尾矿中受抑萤石的活化作用及其与方解石浮选分离的影响及机理。单... 白钨矿、萤石和方解石的浮选中,抑制剂的加入往往会增加后续萤石、方解石浮选分离的难度。通过浮选实验、吸附量测试、Zeta电位测量及溶液化学计算,研究了Fe^(3+)对浮钨尾矿中受抑萤石的活化作用及其与方解石浮选分离的影响及机理。单矿物浮选实验结果表明,Fe^(3+)单独添加对方解石的抑制作用远大于萤石。水玻璃单独添加时,两种矿物同时被抑制。在pH为8.0、水玻璃用量为300 mg/L、油酸钠用量为1.5×10^(-4)mol/L的条件下,萤石、方解石浮选回收率分别为13.49%和16.83%。水玻璃体系中引入Fe^(3+),在pH为8.0、水玻璃用量为75 mg/L、Fe^(3+)用量为3×10^(-4)mol/L、油酸钠用量为1.5×10^(-4)mol/L的条件下,萤石、方解石浮选回收率分别为82.01%和15.64%,Fe^(3+)的加入提高了水玻璃体系中受抑萤石的可浮性,选择性活化了萤石,机理分析表明,Fe^(3+)更容易在方解石表面发生吸附,阻碍了油酸钠的吸附。水玻璃体系中加入Fe^(3+)后,溶液中Fe^(3+)的水解组分Fe(OH)^(2+)、Fe(OH)_(4)^(-)选择性地与萤石表面水玻璃的水解组分Si(OH)_(4)、SiO(OH)_(3)^(-)发生化学反应,生成Fe^(+)-水玻璃聚合物,使得萤石表面的水玻璃水解组分含量减少,恢复了萤石的可浮性,而Fe^(+)-水玻璃聚合物则较多地在方解石表面发生吸附,更加抑制了方解石的浮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 方解石 ^fe^(3+) 活化作用 浮选
下载PDF
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食品Fe^(3+)检测中的应用
20
作者 陈源 刘蕊 +4 位作者 陈紫薇 周雨静 吴亚妮 曲佳然 邹丽飞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27期86-89,共4页
以2,2',5,5'-偶氮苯四羧酸(ABTC)、1,2,4-三氮唑(Tz)和硝酸锌为原料合成的一种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CH_(3))_(2)NH_(2)][Zn_(2)(ABTC)(Tz)]·3DMF)作为研究对象,用荧光光谱法对该材料的荧光特性进行探究。测试结果显示,相... 以2,2',5,5'-偶氮苯四羧酸(ABTC)、1,2,4-三氮唑(Tz)和硝酸锌为原料合成的一种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CH_(3))_(2)NH_(2)][Zn_(2)(ABTC)(Tz)]·3DMF)作为研究对象,用荧光光谱法对该材料的荧光特性进行探究。测试结果显示,相较于其他离子而言,Fe^(3+)离子的样品溶液发光强度猝灭效果最为明显,并且Zn-MOF材料对Fe^(3+)离子有良好的猝灭效果和选择性。利用Zn-MOF材料的这一特性,在实验中以Zn-MOF材料作为荧光探针来测定食品(紫菜、猪肝粉、奶粉、核桃和牛肉)中Fe^(3+)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荧光光谱法 ^fe^(3+) 荧光猝灭 荧光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