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指南针理论在中国历史上的演变 被引量:5
1
作者 关增建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8-143,共16页
指南针产生以后,中国学者对指南针之所以能够指南,从理论上做过探讨。这些探讨大都是从阴阳五行学说出发,结合当时人们对大地形状的认识而展开的。万历年间,传教士来华,带来了西方的指南针理论、地球学说以及相关的科技知识,在这些知识... 指南针产生以后,中国学者对指南针之所以能够指南,从理论上做过探讨。这些探讨大都是从阴阳五行学说出发,结合当时人们对大地形状的认识而展开的。万历年间,传教士来华,带来了西方的指南针理论、地球学说以及相关的科技知识,在这些知识的影响下,中国学者开始从新的视角探讨指南针理论问题。在这些探讨中,阴阳五行的作用淡化了,而从力学角度做的分析却增加了,这是前所未有的。在传教士中,南怀仁的指南针理论最为系统,但他的理论仍然局限在古代科学的范围,并非吉尔伯特的磁学理论。南怀仁的理论在中国影响深远,直到19世纪中叶,仍有中国学者用南怀仁理论解释指南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针 西学东渐 方以智 南怀仁 郑复光
下载PDF
张自烈《正字通》原本考正及其古音注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民权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2年第5期21-23,共3页
本文主要讨论了《正字通》原本及古音注释问题。《正字通》原本为《字汇辨》,作者张自烈而非廖文英。这些事实可以从方以智与张自烈交往和相关文献中得到证明。《正字通》在注音上类聚了大量的文献中的古音,并纠正了《字汇》在这方面滥... 本文主要讨论了《正字通》原本及古音注释问题。《正字通》原本为《字汇辨》,作者张自烈而非廖文英。这些事实可以从方以智与张自烈交往和相关文献中得到证明。《正字通》在注音上类聚了大量的文献中的古音,并纠正了《字汇》在这方面滥取叶音的错误。在古音观念上,张自烈反对叶音说,认为只有一字多音而无叶音。在清代古音学建立之初,其研究有可取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自烈 《字汇辨》 原本 古音注释 方以智
下载PDF
“公因反因”说在方以智思想中的地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永义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97,共8页
"公因""反因"是桐城方氏易学的一对核心范畴。这对范畴并不像学界通常认为的那样,源于方学渐和方大镇父子。有充分的文献材料可以证明,它的发明权理当属于方孔炤。方以智在方孔炤的基础上,对这对范畴进行了系统的... "公因""反因"是桐城方氏易学的一对核心范畴。这对范畴并不像学界通常认为的那样,源于方学渐和方大镇父子。有充分的文献材料可以证明,它的发明权理当属于方孔炤。方以智在方孔炤的基础上,对这对范畴进行了系统的解释、发挥和推广,从而使它们成了统摄一切学问的基础。因此,"公因反因"说既是方以智自己理解天道人事、学术变迁甚至个人际遇的工具,也是我们进入他的思想世界的一条便利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因 反因 方以智 方孔炤 桐城方氏易学
原文传递
侯外庐的方以智思想研究及其典范意义
4
作者 张建坤 肖永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2,共8页
全面评介方以智思想,是侯外庐后期学术研究的焦点。经过他与其学术团队的持续努力,方以智被遮蔽近三百年的思想全貌得以公之于世,恢复了其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哲学地位。侯外庐的方以智思想研究,既具有《中国思想通史》理论与方法的一... 全面评介方以智思想,是侯外庐后期学术研究的焦点。经过他与其学术团队的持续努力,方以智被遮蔽近三百年的思想全貌得以公之于世,恢复了其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哲学地位。侯外庐的方以智思想研究,既具有《中国思想通史》理论与方法的一般特征,又存在自身特色。不仅以社会史研究为前提,深刻剖析方以智生平悲剧的矛盾根源及内在思想张力,而且以宏通的世界历史眼光,在中西启蒙思想的对比评价中,赋予方以智思想以世界性哲学意义。侯外庐的方以智思想研究业已成为历史,固然需要“批判地对待”,但他在研究中贯彻的史学理论、方法与目标,即以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民族化来建立比较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思想史体系,具有深远的典范意义,在今天仍能予人有益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外庐 方以智 马克思主义 中国思想史 典范意义
下载PDF
方以智“太极”图像渊源管窥
5
作者 陈居渊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29,共8页
在易学史上,对“太极”一词的内涵界定主要有宇宙学、象数学、理学三种视域。方以智认为,太极可以通过圆圈图式来映显,但其他图式也能映显太极。他所绘制的太极图像共有四幅。迄今为止,学界未对其渊源作专门讨论。第一幅图为空心圆圈,... 在易学史上,对“太极”一词的内涵界定主要有宇宙学、象数学、理学三种视域。方以智认为,太极可以通过圆圈图式来映显,但其他图式也能映显太极。他所绘制的太极图像共有四幅。迄今为止,学界未对其渊源作专门讨论。第一幅图为空心圆圈,中心有一黑点,此图传承了唐末吕岩、北宋刘牧的空心圆圈图式。第二幅图为“阴阳鱼太极图”,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第三幅图是空心圆圈中加一“∣”,此图的渊源可以追溯至宋元时期学者绘制的太极图像。第四幅图源于周敦颐“太极图”的第二层。这四幅有序变化的太极图像,不仅可以弥补宇宙学、象数学、理学等不同视域理解“太极”偏于一端的缺失,而且与《周易》变通的思想主旨相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以智 太极 吕岩 阴阳鱼太极图 杨时乔 周敦颐
原文传递
“正因即公因也”:方以智的“正因”
6
作者 吴卿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7,共8页
“正因”是方以智易学构建的重要一环,“正因即公因也”的提出,表明了“正因”是“公因”和“反因”关系的重要桥梁。借由“反因即正因”与“正因即公因也”的过渡,方以智的“公因之在反因中”得以成立。一方面,通过提出“反因即正因”... “正因”是方以智易学构建的重要一环,“正因即公因也”的提出,表明了“正因”是“公因”和“反因”关系的重要桥梁。借由“反因即正因”与“正因即公因也”的过渡,方以智的“公因之在反因中”得以成立。一方面,通过提出“反因即正因”,方以智展现了“公因”统一作用下“正因”与“反因”的对立转化,使圆∴的三点得以成立。另一方面,“正因即公因也”的提出,使“公因”能够直接参与到“正因”与“反因”的对立转化中以实现“公因之在反因中”。此外,“正因”的出场还推动了圆∴静态的三点结构向动态的“二虚一实”转化,展现了方以智主客观统一的认识路线以及他以儒学容纳禅学和庄学、以“实学”融摄“虚学”的学术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以智 正因 反因 公因
原文传递
方以智与湖湘文化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永堂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20-31,共12页
方以智至湖南主要虽是当时外在时局变动所致 ,但是也与他本人早年仰慕湖湘文化有关。他所到湖南之地虽然不多 ,但是留下的史迹与传说却颇具意义。他交往的湖南友人除王夫之外 ,还有石溪、郭都贤等 ,值得系统加以分析。方以智在文学上喜... 方以智至湖南主要虽是当时外在时局变动所致 ,但是也与他本人早年仰慕湖湘文化有关。他所到湖南之地虽然不多 ,但是留下的史迹与传说却颇具意义。他交往的湖南友人除王夫之外 ,还有石溪、郭都贤等 ,值得系统加以分析。方以智在文学上喜欢《离骚》 ,人格上敬慕屈原 ;因此他在浪游湖南期间撰《屈子论》以追慕屈原 ,晚年更承继觉浪道盛之旨撰《鼎薪》以申孟、庄、屈合一之论。方以智流离湖南而深刻体会《易经》“遁”“节”二卦深义 ,而且进一步深思三世理学与外祖吴应宾三一之学 ,开启了日后三教归《易》的主张。可见流离湖南两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以智 湖湘文化 湖南
下载PDF
方以智的心性工夫论
8
作者 张笠楠 《三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2-97,共6页
方以智将“心”分为“公心”与“独心”,“公心”属于本体层面,“独心”属于认知层面,二者关系为“公心寓于独心之中”。“性”有“公性”“独性”“习性”,“公性”乃万物共同之本性,“独性”则是万物各殊之根据,“习性”属于外缘层面... 方以智将“心”分为“公心”与“独心”,“公心”属于本体层面,“独心”属于认知层面,二者关系为“公心寓于独心之中”。“性”有“公性”“独性”“习性”,“公性”乃万物共同之本性,“独性”则是万物各殊之根据,“习性”属于外缘层面。在心性修养方面,“尽心见性”“逆习复性”是工夫论的关键,“无知之知”的通透境界是最终结果。方以智的心性思想始终贯穿“公因反因”等辩证思维,彰显崇尚实学的倾向,在心性思想发展史中独具一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以智 尽心 心性思想 工夫论
下载PDF
《天步真原》的神秘序文 被引量:3
9
作者 石云里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23-26,共4页
《天步真原》是波兰籍耶稣会士穆尼阁与中国天文学家薛凤祚合作编译的一部著作,系统介绍了西方数学天文学和星占学知识,其中的天文学系统实际上是以哥白尼日心地动模型构建起来的.概述的前面有一篇匿名的序言.从该匿名名称的特点以及序... 《天步真原》是波兰籍耶稣会士穆尼阁与中国天文学家薛凤祚合作编译的一部著作,系统介绍了西方数学天文学和星占学知识,其中的天文学系统实际上是以哥白尼日心地动模型构建起来的.概述的前面有一篇匿名的序言.从该匿名名称的特点以及序文的内容来分析,这位匿名作者当是著名的思想家方以智,序文的内容对于我们理解方以智对西方天文学的态度很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步真原》 方以智 序文
下载PDF
方以智对王阳明“三间喻”的重构
10
作者 吴卿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36-43,共8页
借由重构王阳明的“三间喻”,方以智扭转了王阳明以“圣学之全”由上而下贯彻释、道的模式。他通过主张“小道”即“大道”之全、“小道”即“大道”之用,从事用层面肯定了儒、释、道门户之别的合理性,由此消除了“小道”和“大道”之... 借由重构王阳明的“三间喻”,方以智扭转了王阳明以“圣学之全”由上而下贯彻释、道的模式。他通过主张“小道”即“大道”之全、“小道”即“大道”之用,从事用层面肯定了儒、释、道门户之别的合理性,由此消除了“小道”和“大道”之间的紧张对立,维护了阳明心学“体用一源”对主客分裂的消解作用。通过主张百家即大全的相通,以“尊孔”为前提的诸家互用,方以智试图在事用层面矫正儒家的支离和释、道的不足,重新诠释王阳明“三教道儒”的合理性,由此为明末“实学”和“虚学”的对立提供解决方法,展现了他的儒家情怀和作为阳明后学的学术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以智 王阳明 三间喻 尊孔
下载PDF
论方以智“粤难”的性质——兼论曾灿为大汕所作《石濂上人诗序》的文献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姜伯勤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4-99,共6页
陈寅恪先生《柳如是别传》第五章,考证出僧人无可(即方以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时在金陵,并等待郑成功舟师大举入长江之事。在这一发现启示下,文章欲考证康熙十年(1671)方以智"复明运动"中之所谓"粤难"这一重大... 陈寅恪先生《柳如是别传》第五章,考证出僧人无可(即方以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时在金陵,并等待郑成功舟师大举入长江之事。在这一发现启示下,文章欲考证康熙十年(1671)方以智"复明运动"中之所谓"粤难"这一重大悬疑问题。考明遗民曾灿之《六松堂文集》卷12有《石濂上人诗序》,其重要内容在传世《离六堂集》所载序文中被删除,如删除之"无可大师近以文字几罹不测"一语,即表明方氏"粤难"系一早期之"激动中贵人",亦即牵涉黄门宦官发案之文字狱。从而,以新见材料的考证,推进了方以智"复明运动"这一难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以智 “粤难” 曾灿 《六松堂文集》
下载PDF
论方以智《诗说》“正变”观及其诗学实践
12
作者 童溪乔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34-41,共8页
《诗说》是方以智为数不多的阐发诗学理论和进行诗学批评的专章。它基于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正变”观,针对明代诗坛的时文风气,结合三教融通的哲学方法,阐明了理想化的诗歌发展理念:正变相济、融会通变。其诗学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诗说》是方以智为数不多的阐发诗学理论和进行诗学批评的专章。它基于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正变”观,针对明代诗坛的时文风气,结合三教融通的哲学方法,阐明了理想化的诗歌发展理念:正变相济、融会通变。其诗学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诗说》中的“正变”观,又与其存在着矛盾而统一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以智 《诗说》 “正变”观 诗学实践
下载PDF
论《通雅》的音韵学成就 被引量:2
13
作者 牛云龙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44-48,共5页
方以智具有明确的语音时地发展观,善于运用音理来探求语音的声、韵、调,对古音中的唇音、舌音等提出了卓越的见解;同时对时音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 方以智 《通雅》 音韵学
下载PDF
方以智说“邹均”解读
14
作者 蒋国保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选方以智评说孟子人性论的五则论述,以解读的方式揭示他对孟子人性论的独特认识:(1)将“性善恶混”与“性三品”归为同一类型;(2)孟子谈“心”“性”“天”的统一性,不是从知识理性立论,而是从道德理性立论;(3)以“不落有无”解释孟子... 选方以智评说孟子人性论的五则论述,以解读的方式揭示他对孟子人性论的独特认识:(1)将“性善恶混”与“性三品”归为同一类型;(2)孟子谈“心”“性”“天”的统一性,不是从知识理性立论,而是从道德理性立论;(3)以“不落有无”解释孟子的“养气”与“践形”两者统一说,彰显出其解释的浓厚思辨哲学色彩;(4)将人的自发的学习能力定义为人的“习性”亦即“独性”,并将“独性”归根于“公性”。“公性”在宇宙形成之前即存在(逻辑在先),则“独性”归根于“公性”即意味着人天生具有自发的学习能力。方以智以人有自发的学习能力来规定人所固有的特性,与孟子侧重从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来规定人所固有的特性,存在明显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以智 人性 善恶
下载PDF
方以智与晦山戒显的青原之会
15
作者 韩焕忠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3-27,共5页
康熙五年(1666),晦山在青原山净居寺拜会了方以智。方以智非常兴奋,给予了极其热情的接待。晦山戒显对此感动不已,遂赋诗一首,记录下了自己的兴奋之情。方以智与晦山谈及自己的著作《药地炮庄》,晦山为之作序,给予高度评价。可以说,晦... 康熙五年(1666),晦山在青原山净居寺拜会了方以智。方以智非常兴奋,给予了极其热情的接待。晦山戒显对此感动不已,遂赋诗一首,记录下了自己的兴奋之情。方以智与晦山谈及自己的著作《药地炮庄》,晦山为之作序,给予高度评价。可以说,晦山戒显与药地愚者方以智青原之会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以智 晦山戒显 青原山 《药地炮庄》 《庄子》
下载PDF
方以智“错综”思想研究
16
作者 张业康 《系统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4,共5页
在卦象关系中,“错”指两卦“左右相错”,“综”指两卦“上下颠倒”。方以智的“错综”思想是对“相错”和“颠倒”关系的进一步凝练,展现了体用间的双向流行和双向主宰,这把“单向”的体用观推进到了“双向”的体用观:“体”从自身出... 在卦象关系中,“错”指两卦“左右相错”,“综”指两卦“上下颠倒”。方以智的“错综”思想是对“相错”和“颠倒”关系的进一步凝练,展现了体用间的双向流行和双向主宰,这把“单向”的体用观推进到了“双向”的体用观:“体”从自身出发过渡为“用”,“用”也在“体”的统摄下过渡到“体”,在双向过渡中“体”和“用”都实现了自身。方以智的“错综”思想分为“十错”“十综”,“十错”包括“对舍”“对摄”“对入”“对夺”和“对即”,“十综”包括“绳衡”“太极”“善恶”“中旁”“往来”五个方面,展现了纵贯与横摄相统一、太极与阴阳双向互成、无善恶在为善去恶中、时空合一等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以智 错综 善恶 太极 时空
原文传递
方以智工夫论下的主体自我证成
17
作者 聂磊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2-27,共6页
在修养工夫论视域下,方以智认为主体的自我证成是以“中节”为可能性、以“仁性”为展现、以“中和”为境界。“中和”之境界与“仁性”之展现离不开“中节”,“中节”作为践形之工夫,展现主体之“仁性”,通达“中和”之境界。在主体自... 在修养工夫论视域下,方以智认为主体的自我证成是以“中节”为可能性、以“仁性”为展现、以“中和”为境界。“中和”之境界与“仁性”之展现离不开“中节”,“中节”作为践形之工夫,展现主体之“仁性”,通达“中和”之境界。在主体自我证成过程中,方以智突破了传统儒学体用观,提倡“以用显体”、重在实用的实学风尚。同时,方以智又以“中和”作为工夫与道体的双重开显,并通过“中节”的践履与“仁性”的保证而臻至“中和”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以智 工夫论 主体性 仁性
下载PDF
方以智的生活理想与儒家诗性智慧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永 《泰山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39-41,共3页
方以智对自己的生活理想的两次描述都体现了诗性智慧的内涵。他在20岁左右的生活是一种背离了儒家政治—伦理生活方式的诗性—审美生活方式。后来在他27岁的时候,他对自己的以往进行反思,又选择了一种超越了儒家政治—伦理情结的儒家文... 方以智对自己的生活理想的两次描述都体现了诗性智慧的内涵。他在20岁左右的生活是一种背离了儒家政治—伦理生活方式的诗性—审美生活方式。后来在他27岁的时候,他对自己的以往进行反思,又选择了一种超越了儒家政治—伦理情结的儒家文化的诗性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以智 生活理想 诗性智慧
下载PDF
方以智《通雅》"因声求义"的实践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建忠 《黄山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68-74,共7页
通过分析方以智"因声求义"的实践,认为方氏不但在"因声求义"的范围上大大超过前代,而 且在方法上亦有所突破。并且由于其对古音学的重视与研究,取得的成果也是显著的。称方氏是清代王氏父 子之前较为科学地运用&qu... 通过分析方以智"因声求义"的实践,认为方氏不但在"因声求义"的范围上大大超过前代,而 且在方法上亦有所突破。并且由于其对古音学的重视与研究,取得的成果也是显著的。称方氏是清代王氏父 子之前较为科学地运用"因声求义"的第一人当不为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以智 《通雅》 古代语音 语意
下载PDF
方以智《通雅》对清代学风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建忠 夏永声 白俊芳 《韶关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40-44,共5页
方以智《通雅》对清代学风产生了切实的影响,方氏的《通雅》在清代被禁是因方氏有反清复明的主张及行为,而不是因《通雅》本身。
关键词 方以智 《通雅》 清代学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