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vLeiden突变与我国汉族人布-加综合征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
作者 冯博 徐克 +5 位作者 姜宏 郭敏 刘小倩 李红 王志明 陈宇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54-357,共4页
目的 研究FvLeiden突变 (FvL突变 )与我国汉族人散发性布 加综合征 (BCS)、家族性BCS的相关性 ,以及FvL突变在家族性BCS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对 2 5例散发BCS、6例家族性BCS(来自A、B两个家系 )及其家系成员 (39人 )、31名健康对照者进... 目的 研究FvLeiden突变 (FvL突变 )与我国汉族人散发性布 加综合征 (BCS)、家族性BCS的相关性 ,以及FvL突变在家族性BCS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对 2 5例散发BCS、6例家族性BCS(来自A、B两个家系 )及其家系成员 (39人 )、31名健康对照者进行FvL突变分析。并对两个BCS家系进行病因调查。结果  2 5例我国汉族人散发BCS中无 1例FvL突变阳性。 6例家族性BCS中 ,4例FvL突变阳性。其中家系A两先证者 (四女儿、八女儿AⅢ7,15)及六女儿 (AⅢ11)均有FvL突变 ;家系B先证者之一 (五女儿BⅡ10 )FvL突变阳性 ,另一先证者 (二女儿BⅡ3)阴性。两家系成员中 ,AⅡ2 、BⅢ5存在FvL突变。突变类型均为杂合性突变。经系谱分析两家系FvL突变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与BCS发病密切相关。对照组无一例阳性。 31例BCS病例组与对照组间FvL突变频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而家族性BCS病例组与对照组间FvL突变频率差异有显著意义。A家系中 ,10例有程度不同下肢静脉曲张 ,其中 8例为中度以上静脉曲张 ,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结论 我国汉族人家族性BCS与FvL突变相关 ,散发性BCS与FvL突变无关。FvL突变可能是家族性BCS的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家族性 FvL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FVLeiden和FIIG20210A与中国人群肺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6
2
作者 张佳 赵凤芹 +1 位作者 赵建军 赵永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6-399,共4页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V基因突变(FVLeiden)和凝血酶原G20210A基因突变(FIIG20210A)与中国人群肺血栓栓塞症的关系。方法:选取45例经过核素肺灌注显像和(或)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为实验组,85例正常健康人群为对照...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V基因突变(FVLeiden)和凝血酶原G20210A基因突变(FIIG20210A)与中国人群肺血栓栓塞症的关系。方法:选取45例经过核素肺灌注显像和(或)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为实验组,85例正常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凝血因子V基因突变和凝血酶原G20210A基因突变检测。结果:FVL和凝血酶原G20210A基因杂合子及纯合子突变在PTE患者组及对照组中基因型频率均为0,提示病例组及对照组上述基因型变异频率及突变等位基因频率均为0。结论:凝血因子V基因G1691A突变和凝血因子G20210A基因突变可能与中国人群肺血栓栓塞症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基因 凝血因子v 凝血酶原G20210A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活化蛋白C敏感率及抵抗现象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何文娟 胡豫 +4 位作者 张小平 魏文宁 郭涛 洪梅 宋善俊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602-1604,共3页
目的检测冠心病(CHD)患者活化蛋白C敏感率(APC-SR)并计算活化蛋白C抵抗(APCR)阳性率,探讨APC-SR及APCR在CH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7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住院的56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同期... 目的检测冠心病(CHD)患者活化蛋白C敏感率(APC-SR)并计算活化蛋白C抵抗(APCR)阳性率,探讨APC-SR及APCR在CH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7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住院的56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同期在本院耳鼻喉科住院的患者54例,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APC-SR,计算APCR阳性率;同时采用免疫酶联吸附试验检测血浆中蛋白C、总蛋白S和游离蛋白S。结果CHD患者APC-SR平均值(2.44±0.18)显著低于对照组(2.68±0.15)(P<0.01);CHD组APCR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HD组APC-SR<2.4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蛋白C、总蛋白S和游离蛋白S在CHD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低水平APC-SR与CHD的发病相关,可考虑将该指标作为CHD危险人群的筛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活化蛋白C抵抗 蛋白C 蛋白S Fv leiden突变
原文传递
血栓相关基因缺陷在体内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沈粤春 罗碧辉 +3 位作者 区碧如 陈爱兰 王晓明 李君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6-249,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栓相关基因缺陷之间在体内的相互作用.方法 由α-半乳糖苷酶A(α-galactosidase A,Gla)缺乏和凝血因子V Leiden(factor V I.eiden,Fvl)基因突变小鼠建立二者复合基因突变小鼠,通过器官组织学分析,评价致病基因表现型-纤... 目的 探讨血栓相关基因缺陷之间在体内的相互作用.方法 由α-半乳糖苷酶A(α-galactosidase A,Gla)缺乏和凝血因子V Leiden(factor V I.eiden,Fvl)基因突变小鼠建立二者复合基因突变小鼠,通过器官组织学分析,评价致病基因表现型-纤维蛋白沉积和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Gla缺乏与Fvl复合基因突变小鼠的器官纤维蛋白沉积较二者之一单独突变明显增加.复合突变比Gla缺乏=Gla/0FvQ/Q和Gla/FvQ/Q 比Gla-/0 Fv+/+=(0.28±0.03)%vs.(0.07±0.007)%,P〈0.01;复合突变比Fvl 突变=Gla/0FvQ/Q和Gla-/- FvQ/Q 比Gla+/0 FvQ/Q和Gla+/+ FvQ/Q=(0.28±0.03)%vs.(0.11±0.02)%,P〈0.01.同时,Gla缺乏与Fvl复合基因突变小鼠的器官断面血栓形成数日也分别较二者之一明显增加.复合突变比Gla缺乏=1.9±0.7 vs.0.0±0.0,P〈0.05;复合突变比Fvl突变=1.9±0.7 vs.0.3±0.1,P〈0.05.结论 Gla缺乏与Fvl突变在小鼠体内相互加重血栓前状态和血栓形成,临床上GLA缺乏、FVL突变或其它血栓相关基因缺陷患者出现早发和严重的血栓疾病可能合并其它遗传性血栓相关的基因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半乳糖苷酶A 凝血因子v 点突变 纤维蛋白 血栓
原文传递
V因子Leiden突变及蛋白S、蛋白C与脑静脉窦血栓抗凝有效性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卢飞虎 于雪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80-85,共6页
目的:分析V因子Leiden突变及蛋白S、蛋白C低下与脑静脉窦血栓行抗凝治疗有效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2年2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的10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DNA检测及酶联免疫吸附沉淀检测判定患者是否存在... 目的:分析V因子Leiden突变及蛋白S、蛋白C低下与脑静脉窦血栓行抗凝治疗有效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2年2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的10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DNA检测及酶联免疫吸附沉淀检测判定患者是否存在V因子Leiden突变及蛋白S、蛋白C水平,分别以单纯V因子突变为观察A组33例,单纯蛋白S、蛋白C低下为观察B组34例,无V因子Leiden突变及蛋白S、蛋白C低下为对照组36例,记录三组在给予抗凝治疗的第3、7、15 d的血栓弹力图参数及INR、APTT的水平,研究比较V因子Leiden突变及蛋白S、蛋白C与脑静脉窦血栓抗凝有效性的关系。结果:观察A组在抗凝治疗第3、7、15 d时凝血反应时间(R)延长水平不明显、血凝块形成速率(K)延长水平不明显、最大血凝块强度(MA)减少水平不明显及凝血功能指标INR升高水平不明显、APTT延长水平不明显,与对照组及观察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B组仅在抗凝治疗3 d R延长水平、K延长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在抗凝治疗第7、15 d时R延长水平明显、K延长水平明显、MA减少水平明显及INR升高水平明显、APTT延长水平明显,但和对照组相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V因子Leiden突变的脑静脉窦血栓的患者行抗凝治疗效果较差,对于蛋白S、蛋白C低下的患者行抗凝治疗效果较好,对于无V因子Leiden突变及蛋白S、蛋白C低下的患者抗凝治疗效果最好,V因子Leiden突变及蛋白S、蛋白C低下与脑静脉窦血栓的抗凝有效性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窦血栓 v因子leiden突变 蛋白S 蛋白C 利伐沙班
下载PDF
Down Regulated Protein C Plasma Levels in the Absence of Factor V Leiden Mutation in HIV Patients: An Observational Study in Maiduguri, North-Eastern Nigeria
6
作者 Simon O. Obi Ballah Akawu Denue +4 位作者 Ifeanyi Chukwu O. Martin Marycelin M. Baba Grace I. Amilo Salihu Aliyu Kwayabura Obi Ejeatulu 《World Journal of AIDS》 2015年第2期76-82,共7页
Background: As life expectancy of HIV-infected patients increases with use of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 protean haematologic manifestation including decreased activity of natural anticoagulants suc... Background: As life expectancy of HIV-infected patients increases with use of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 protean haematologic manifestation including decreased activity of natural anticoagulants such as protein C may occur in the absence of genetic risk factors. Based on this preposition, we assessed the plasma level of protein C, and prevalence of factor V Leiden mutation among HIV-infected individuals. Our cohort consisted of 499 HIV-infected patients, of which 250 had AIDS, while 249 were either asymptomatic or had minor mucocutaneous infection consistent with WHO clinical stages I and II without features of AIDS. We also evaluated 251 healthy, HIV-negative subjects as controls. All participants were tested for plasma protein C levels and factor V Leiden (FVL) mutation (Arg 506 Gln) by automation and amplification created restriction enzyme site (ACRE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pectively. The prevalence of reduced protein C plasma levels among HIV positive patients was 20%;it was more prevalent among those that had AIDS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out features of AIDS, but within WHO clinical stage I and II, (93.3% vs 6.7%) respectively. None of the control patients had either reduced protein C nor FVL mutation. All participants that demonstrated reduced protein C plasma levels demonstrated normal FVL genotype (1691G/G). Conclusion: Decreased protein C plasma levels can occur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in the absence of factor V Leiden mutation. The risk increases with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Deranged protein C plasma level increases the risk of hypercoagulable state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IV disease;it should be considered among the causes of thrombo embolism in this group of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Infection Protein C factor v leiden mut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