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三地区真菌性角膜病致病菌种的调查 被引量:147
1
作者 王丽娅 张月琴 +3 位作者 王印其 王刚生 卢嘉彪 邓洁华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 调查中国华中、华北及华南三地区真菌性角膜病致病菌的情况。方法 对我国华中地区郑州市、华北地区石家庄市以及华南地区广州市 1975年 1月至 1997年 6月间 6 15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致病菌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6 15例真菌性角... 目的 调查中国华中、华北及华南三地区真菌性角膜病致病菌的情况。方法 对我国华中地区郑州市、华北地区石家庄市以及华南地区广州市 1975年 1月至 1997年 6月间 6 15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致病菌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6 15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病灶标本的菌种共分 18属 47种。华北及华中地区的主要致病菌属基本相同 ,依次为镰孢菌属、曲霉属及青霉属 ,但主要致病菌种两地区略有差异 ;而华南地区 1975年 1月至 1986年 12月调查显示 ,主要致病菌依次为曲霉属、镰孢霉属及青霉属 ,1989~ 1997年则依次为镰孢菌属、曲霉属、弯孢霉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病 致病菌种 调查
原文传递
化脓性角膜溃疡常见致病菌的变迁 被引量:127
2
作者 张文华 潘志强 +5 位作者 王智群 金秀英 罗士运 邹洋 武宇影 李然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 探讨化脓性角膜溃疡的致病菌谱变迁 ,为临床治疗选择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 1 995~ 2 0 0 0年 1 4 30例化脓性角膜溃疡病原菌培养标本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复习文献进行比较。结果 在 1 4 30例检测标本中 ,2 58例细菌培养阳... 目的 探讨化脓性角膜溃疡的致病菌谱变迁 ,为临床治疗选择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 1 995~ 2 0 0 0年 1 4 30例化脓性角膜溃疡病原菌培养标本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复习文献进行比较。结果 在 1 4 30例检测标本中 ,2 58例细菌培养阳性 (1 8 0 % ) ,498例真菌培养阳性 (34 8% ) ,34例棘阿米巴培养阳性 (2 4% ) ;640例 (44 8% )培养阴性。阳性病菌中 ,金黄色葡萄球菌 (1 6例 ,6 2 % )和绿脓杆菌 (56例 ,2 1 7% )均有所下降 ,而条件致病菌如表皮葡萄球菌 (71例 ,2 7 5 % )则明显增加。真菌致病菌中 ,主要致病菌为镰刀菌属 (32 1例 ,64 5 % )。药物敏感试验 :细菌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有逐渐上升趋势 ,近半数的绿脓杆菌对庆大霉素耐药 ,而对妥布霉素等敏感 ,镰刀菌属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角膜溃疡 真菌 致病菌 药物敏感性
原文传递
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征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69
3
作者 贺燚 孙秉基 +3 位作者 赵东卿 王印其 李家臣 祝磊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58-361,共4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真菌性角膜炎 (fungalkeratitis,FK)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 将 110例 (110只眼 )FK患者按不同致病菌种类丝状菌 (94只眼 )及酵母菌 (16只眼 )型角膜炎进行分型。通过病史、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等对两型角膜炎的临床特... 目的 回顾性分析真菌性角膜炎 (fungalkeratitis,FK)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 将 110例 (110只眼 )FK患者按不同致病菌种类丝状菌 (94只眼 )及酵母菌 (16只眼 )型角膜炎进行分型。通过病史、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等对两型角膜炎的临床特征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丝状菌型角膜炎患者多具有农作物外伤病史 ,病灶边界不清 ,边缘呈羽毛状 ,易向基质深层发展 ,常合并内皮斑及前房积脓 ,其治疗效果较差 ;酵母菌型角膜炎的发病与长期滴用糖皮质激素眼液有关 ,病灶局限、边缘清楚 ,较少向基质深层及眼内浸润 ,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丝状菌及酵母菌型角膜炎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 ,其不同致病真菌或同一致病真菌感染所引起的临床特征可有较大变异。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菌 酵母菌 临床特征 疗效 真菌性角膜炎
原文传递
304例化脓性眼内炎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被引量:55
4
作者 卢嘉彪 林振德 邹玉平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55-357,共3页
目的 分析化脓性眼内炎的细菌培养结果 ,寻找治疗有效的抗生素。方法 对 30 4例(30 4只眼 )经临床诊断为化脓性眼内炎患者的玻璃体液进行细菌培养 ,同时对培养阳性菌株的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细菌检出率为 5 3%。... 目的 分析化脓性眼内炎的细菌培养结果 ,寻找治疗有效的抗生素。方法 对 30 4例(30 4只眼 )经临床诊断为化脓性眼内炎患者的玻璃体液进行细菌培养 ,同时对培养阳性菌株的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细菌检出率为 5 3%。不同年份的细菌检出率变化不明显(χ2 =9 2 9,P >0 .0 5 ) ,敏感抗生素为头孢哌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眼内炎 细菌培养 细菌感染 抗生素
原文传递
Etiological analysis on ocular fungal infection in the period of 1989-2000 被引量:54
5
作者 孙旭光 张岩 +4 位作者 李然 王智群 罗时运 金秀英 张文华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98-600,共3页
Background This study was to review the distribution and shifting trend of fungal of culture specimens isolated from eyes of patients at the Beijing Institute of Ophthalmology, Tongren Hospital, Beijing, China.Method... Background This study was to review the distribution and shifting trend of fungal of culture specimens isolated from eyes of patients at the Beijing Institute of Ophthalmology, Tongren Hospital, Beijing, China.Methods The fungal culture-positive r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change of isolates of 2609 specimens collected in a 12-year period (1989-200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In 775 positive cultures, 707 specimens (91.2%) were from the cornea, 22 (2.8%) from the conjunctiva, 15 (1.9%) from the anterior chamber, 9 (1.2%) from the vitreous body, 3 (0.4%) from the lacrimal sac, and 19 (2.5%) from other parts of the eye. The average culture-positive rate was 29.7%. The ratio of the positive cultures in the first half year (from January to June) to those in the second half (from July to December) was 1∶2.1. The main genus cultured was Fusarium sp (58.7%), followed by Aspergirum sp (16.8%). The percentage of Fusarium sp was increased from 53.6% (1989-1994) to 60.2% (1995-2000), whereas the percentage of Aspergirum sp was decreased from 22.3% (1989-1994) to 15.1% (1995-2000). Conclusions Fusaruim sp is one of the most predominant pathogens of ocular fungal infection in northern China and its incidence tends to increase, but that of Aspergirum sp to decreas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recognize the distribution and shifting trend of pathogenic fungi in the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fungal kerati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ye infections FUNGAL ETIOLOGY ANALYSIS
原文传递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 被引量:54
6
作者 谢立信 翟华蕾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09-1013,共5页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4年至2003年在青岛眼科医院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40例(40只眼)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观察术后视力变化和真菌复发、植片排斥、继发...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4年至2003年在青岛眼科医院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40例(40只眼)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观察术后视力变化和真菌复发、植片排斥、继发性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40例患者中,39例(97.5%)成功地保存了眼球,38例(95.0%)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视力.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4例(10.0%)患者真菌复发,其中3例用药物治愈,1例因合并真菌性眼内炎用药物不能控制而摘除眼球;15例(37.5%)患者植片发生排斥,其中12例经抗排斥治疗植片转为透明,3例因药物治疗无效而行二次穿透性角膜移植术;3例(7.5%)患者植片发生溃疡,其中2例治愈,1例因合并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而行二次穿透性角膜移植术;5例(12.5%)患者继发青光眼,眼压均得到成功控制;5例(12.5%)患者发生并发性白内障,其中3例行白内障摘除术.其余患者术后随访期间眼部情况稳定,植片保持透明.最终随访时,36例(90.0%)患者角膜植片透明.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的有效手术方式,是挽救眼球和视力的主要手段.(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009-1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术 穿透性 眼感染 真菌性 角膜溃疡
原文传递
眼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50
7
作者 孙旭光 王智群 +4 位作者 罗时运 金秀英 张文华 李然 武宇影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05-407,共3页
目的 分析眼部感染的真菌菌属分布与变化。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1989~ 2 0 0 0年送检的 2 6 0 9份眼部真菌标本进行培养 ,并对真菌培养的阳性率、季节分布、菌属分布及其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6 0 9份眼部... 目的 分析眼部感染的真菌菌属分布与变化。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1989~ 2 0 0 0年送检的 2 6 0 9份眼部真菌标本进行培养 ,并对真菌培养的阳性率、季节分布、菌属分布及其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6 0 9份眼部真菌培养标本中 ,真菌培养阳性 775株 (2 9 70 % )。其中角膜标本 70 7株 (91 2 2 % ) ,结膜标本 2 2株 (2 84 % ) ,前房标本 15株 (1 94 % ) ,玻璃体标本 9株(1 16 % ) ,泪囊标本 3株 (0 39% ) ,其他 19株 (2 4 5 % )。培养阳性菌株季节特点 :1~ 6月份共培养出2 4 9株 (32 13% ) ,7~ 12月份培养出 5 2 6株 (6 7 87% ) ,两者比约 1∶2 1。主要培养阳性菌属为镰刀菌属 ,共 4 5 5株 (5 8 71% )。其中 1989~ 1994年共培养出阳性镰刀菌 96株 ,占总检出菌数的 5 3 6 3% ;1995~ 2 0 0 0年共培养出 35 9株 ,占总检出菌数的 6 0 2 3% ,后 6年较前 6年增加了 6 6 0 %。其次为曲霉菌属 ,共 130株 (16 77% ) ,前 6年培养出 4 0株 (2 2 35 % ) ,后 6年 90株 ,占总检出菌数的 15 10 % ,后 6年较前 6年下降 7 2 5 %。结论 镰刀菌属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眼部致病菌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真菌感染 病原学 镰刀菌属 曲霉菌属
原文传递
1054例化脓性角膜炎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8
8
作者 钟文贤 孙士营 +2 位作者 赵靖 史伟云 谢立信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5-250,共6页
目的探讨化脓性角膜炎的病原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于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青岛眼科医院诊治的1054例化脓性角膜炎住院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症状持续时间、疾病危险因素、就诊前接受的治疗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进... 目的探讨化脓性角膜炎的病原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于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青岛眼科医院诊治的1054例化脓性角膜炎住院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症状持续时间、疾病危险因素、就诊前接受的治疗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化脓性角膜炎中真菌性角膜炎所占比例最高(61.9%),41~50岁的中年患者(27.3%)和农民(82.9%)最多见。角膜损伤是最常见的发病危险因素。氢氧化钾湿片直接镜检法诊断真菌性角膜炎的阳性率为88.7%,而革兰染色镜检法检查细菌性角膜炎的阳性率仅为43.4%。分离到的真菌中镰刀菌属占73.3%,其次为曲霉菌属(12.1%)。分离到的细菌病原谱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居多(35.7%),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22.5%)。结论真菌性角膜炎在严重的化脓性角膜炎中最常见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氢氧化钾湿片直接镜检法是一种快速、简便及有效的真菌性角膜炎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眼感染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细菌性角膜炎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31
9
作者 孙旭光 王智群 +2 位作者 罗时运 金秀英 张文华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92-294,共3页
目的 回顾分析细菌性角膜炎致病菌菌属的分布及变化。方法 对 1989~ 1998年间送检的 2 2 2 0份细菌性角膜炎患者角膜细菌培养标本进行革兰染色及分类 ;对不同菌属的分布及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 2 2 2 0份培养的角膜细菌... 目的 回顾分析细菌性角膜炎致病菌菌属的分布及变化。方法 对 1989~ 1998年间送检的 2 2 2 0份细菌性角膜炎患者角膜细菌培养标本进行革兰染色及分类 ;对不同菌属的分布及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 2 2 2 0份培养的角膜细菌标本中 ,培养阳性菌株 4 90株 ,阳性率为2 2 1%。其中革兰阳性球菌 2 5 0株 ,占 5 1 0 % ;革兰阴性球菌 2株 ,占 0 4 % ;革兰阴性杆菌 193株 ,占39 4 % ;革兰阳性杆菌 4 5株 ,占 9 2 %。假单胞菌属的检出率最高 ,占 32 2 % ,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为 18 6 % ,第 3位为肺炎球菌 12 0 %。 10年中 ,革兰阳性球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则呈下降趋势。结论 假单胞菌属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仍是细菌性角膜炎较常见的致病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角膜炎 病原学 革兰氏阳性菌感染 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致病菌
原文传递
我国真菌性角膜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9
10
作者 史伟云 王婷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共4页
真菌性角膜炎是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目前,在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方面,误诊和漏诊病例不少,主要是首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对病原学检测意识不够,往往在药物治疗无效时才想起行病原学检查。治疗方面,目前临床严重缺少抗真菌... 真菌性角膜炎是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目前,在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方面,误诊和漏诊病例不少,主要是首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对病原学检测意识不够,往往在药物治疗无效时才想起行病原学检查。治疗方面,目前临床严重缺少抗真菌眼用药物,同时医师对正确应用药物的方式和途径理解不深,致真菌角膜炎需行角膜移植来控制感染的比例很高。另外,医师缺乏把握手术时机及适应证经验,加上角膜供体的短缺,使真菌性角膜炎仍是感染性角膜病中最棘手的眼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感染 真菌性 角膜炎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真菌性角膜炎334例的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29
11
作者 鹿秀海 高彦 +4 位作者 张莉 杜满 李素霞 王婷 高华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分析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致病菌属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数据。方法收集2005年7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山东省眼科医院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352份角膜溃疡组织刮片以及术中切除角膜组织标本,采用沙保弱培养基,28℃条件下湿... 目的分析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致病菌属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数据。方法收集2005年7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山东省眼科医院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352份角膜溃疡组织刮片以及术中切除角膜组织标本,采用沙保弱培养基,28℃条件下湿盒内培养7d,根据真菌菌落外观、菌丝、孢子形态、孢子排列方式及菌细胞形态进行菌种鉴定。并对送检角膜刮片和术中切除角膜组织标本真菌培养的阳性率、菌属分布、季节分布以及患者的来源、性别比例、年龄分布和职业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同年份菌株检出率、菌株的季节分布差异等指标采用卡方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52份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培养标本中,真菌培养阳性334株,阳性率94.9%。其中203份角膜刮片标本培养阳性187份,阳性率92.1%;149份术中切除角膜组织培养阳性147份,阳性率为98.7%。分离到的菌株中镰刀菌属最多见,共211株(63.2%)。其次为曲霉菌属,共47株(14.1%)。培养阳性菌株季节分布特点:1至3月份共培养出48株(14.4%);4至6月份共培养出48株(14.4%);7至9月份共培养出64株(19.2%),10至12月份共培养出174株(52.0%),四者比约1:1:1.3: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60,P=0.339)。334例培养阳性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04:1;平均年龄为(48±22)岁。发病群体农民217例(65.0%),其他职业117例(35.0%)。334例阳性患者中289例(86.5%)患者来自山东省内,45例(13.5%)患者来自山东省以外省份。结论镰刀菌属是山东地区真菌性角膜炎最主要的致病菌,10—12月份是真菌性角膜炎的好发季节。真菌性角膜炎标本的病原体培养阳性率高,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眼感染 真菌性 镰刀菌属 曲霉菌属
原文传递
真菌性角膜炎药物治疗后转归的共焦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27
12
作者 史伟云 牛晓光 +4 位作者 王富华 高华 李绍伟 曾庆延 谢立信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14-619,共6页
目的探讨共焦显微镜对判断真菌性角膜炎经抗真菌药物治疗后转归的作用,为调整临床用药和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2001年1月至2003年5月我院诊治的328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选择共焦显微镜检查发现菌丝,溃疡直径≤5mm患者58例(58... 目的探讨共焦显微镜对判断真菌性角膜炎经抗真菌药物治疗后转归的作用,为调整临床用药和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2001年1月至2003年5月我院诊治的328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选择共焦显微镜检查发现菌丝,溃疡直径≤5mm患者58例(58只眼),常规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8d和停药后7d对病灶的特定位点进行共焦显微镜检查,观察局部菌丝密度、炎性细胞密度和形态以及角膜基质细胞的变化,以此判断治疗效果,并根据情况调整用药;对共焦显微镜未查见真菌菌丝及炎性细胞的患者,巩固治疗1周后完全停药,并继续随访2个月,以观察有无真菌复发。结果53例患者在药物治疗7d时有明显好转,病灶缩小,共焦显微镜表现为查到菌丝的位点减少,菌丝密度降低,炎性细胞明显减少,形态趋于均匀,同时可见正常形态的角膜基质细胞出现;14d时,37例溃疡愈合,23例共焦显微镜未查见菌丝和炎性细胞;28d时,所有患者的角膜上皮已完全愈合,其中22例共焦显微镜检查仍可见浅基质中存在少量菌丝或未消退的炎性细胞,其余31例患者均未见菌丝和炎性细胞。以上53例位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另5例在用药7d内病情加重,共焦显微镜下见菌丝密度明显增加,炎性细胞增多,角膜基质破坏范围扩大,提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故入院行角膜移植术。结论共焦显微镜检查是目前判断真菌性角膜炎药物治疗后病情转归的理想手段,能够为临床调整用药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治疗后 微镜观察 共焦显微镜检查 角膜基质细胞 2003年5月 抗真菌药物治疗 炎性细胞 菌丝密度 中华眼科杂志 2001年 角膜移植术 治疗方案 临床用药 细胞密度 治疗效果 真菌菌丝 巩固治疗 病灶缩小 溃疡愈合
原文传递
涂片真菌荧光染色法对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张阳 王智群 +2 位作者 邓世靖 田磊 梁庆丰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01-608,共8页
目的分析真菌荧光染色技术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确诊为感染性角膜炎的患者105例(105只眼),其中男性69... 目的分析真菌荧光染色技术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确诊为感染性角膜炎的患者105例(105只眼),其中男性69例,女性36例,年龄(45.1±20.1)岁。根据裂隙灯显微镜、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IVCM)检查,以及病灶处角膜刮片吉姆萨染色、荧光染色和病原学培养的结果,将感染性角膜炎患者分为真菌性角膜炎(FK)组以及非真菌性角膜炎(NFK)组,分析上述检查方法对真菌性角膜炎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明确真菌荧光染色方法对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105例感染性角膜炎患者中,真菌性角膜炎66例,非真菌性角膜炎39例(其中细菌性角膜炎29例,阿米巴角膜炎10例)。FK组真菌培养阳性者46例(69.7%),其中以镰刀菌感染为主(20/46,43.5%),其次为链隔孢属(10/46,21.7%)以及曲霉属(9/46,19.6%)等。真菌涂片荧光染色后,组织背景呈均质的黑色或弱蓝色荧光,真菌细胞壁成分呈亮蓝紫色或蓝色的明亮荧光,形态、结构、菌丝密度等均容易识别。不同检查方法对角膜真菌感染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涂片荧光染色(97.0%)、IVCM(87.9%)、吉姆萨染色(86.7%)、真菌培养(69.7%);特异性方面,真菌培养最高(100.0%),其次为IVCM和吉姆萨染色(94.9%)和荧光染色(87.2%)。AUC值由低至高依次为真菌培养(0.848),涂片吉姆萨染色(0.906),IVCM(0.914)和涂片荧光染色(0.921)。结论真菌荧光染色是一种快速、敏感的真菌镜检筛查手段,对真菌性角膜炎辅助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尤其适用于菌量少及抗真菌治疗后患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眼感染 真菌性 显微镜检查 荧光 染色与标记
原文传递
严重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就诊史调查分析 被引量:26
14
作者 李绍伟 谢立信 +2 位作者 晋秀明 史伟云 曾庆延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4-277,共4页
目的 分析真菌性角膜炎延误诊治的原因。方法 对 2 0 0 0年 1~ 12月山东地区 6 9例(6 9只眼 )因严重真菌性角膜炎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penetratingkeratoplasty ,PKP)或眼球摘除术患者的完整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调查内容包括发病原... 目的 分析真菌性角膜炎延误诊治的原因。方法 对 2 0 0 0年 1~ 12月山东地区 6 9例(6 9只眼 )因严重真菌性角膜炎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penetratingkeratoplasty ,PKP)或眼球摘除术患者的完整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调查内容包括发病原因、就诊时间、检查经过、诊断及治疗情况等 ,分析延误诊治的可能原因。结果  6 3例行PKP ,6例行眼球摘除术。其中 5 2例角膜植片直径 >8 0mm。农民占就诊患者的 93%。患者就诊的基本程序为村卫生诊所、乡镇医院、县医院及市级以上医院。平均就诊时间为 2 2 9d。 5 4例 (78% )患者曾到县级医院就诊 ,确诊率为 2 4 % ;其中经角膜刮片检查 12例(2 2 % ) ,阳性率为 5 0 %。 30例在市级以上医院就诊 ,确诊率为 6 3% ;其中角膜刮片检查 2 2例 (73% ) ,阳性率为 73%。 35例 (46 % )术前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主要为氟康唑。结论 忽视基本诊断技术、缺乏有效眼科抗真菌药物和供体角膜材料、缺少角膜病专业医师是目前真菌性角膜炎延误诊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真菌性角膜炎 就诊史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PKP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5
15
作者 孙士营 孙晓艳 +1 位作者 陈豪 赵格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病原学检测方法的阳性率,为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支持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山东省眼科研究所住院治疗的临床诊断为感染性眼内炎的患者319例,对普通肉汤增菌和双相血培养瓶两种细菌分离... 目的 探讨不同病原学检测方法的阳性率,为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支持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山东省眼科研究所住院治疗的临床诊断为感染性眼内炎的患者319例,对普通肉汤增菌和双相血培养瓶两种细菌分离培养方法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统计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319例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中,眼外伤(230例,72.10%)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从手术中采集的眼内标本中培养出的细菌占43.57%(139/319),真菌占18.22%(49/269).2000-2002年间使用普通营养增菌肉汤培养细菌,阳性率为29.00% (29/100);2003-2010年间使用双相血培养瓶培养细菌,阳性率为50.23%(110/219).两种培养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8,P<0.01).细菌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为81.82%;真菌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康唑和酮康唑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05、35.07、3.00和2.42 μg/ml.结论 眼内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是眼外伤,细菌是导致眼内炎的主要病原体,采用双相血培养瓶可以提高细菌培养阳性率.细菌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高,真菌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炎 病原 眼感染 细菌性 眼感染 真菌性
原文传递
真菌性角膜炎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6
作者 李娜 赵桂秋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8-381,共4页
机体依靠免疫系统实现对真菌的识别和清除,宿主与真菌之间力量的对比决定了疾病的转归与预后,目前对抗真菌的免疫机制已有初步了解.角膜组织位于眼球表面,易在外伤后遭受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攻击.但与其他组织相比,角膜中央透明、无血管... 机体依靠免疫系统实现对真菌的识别和清除,宿主与真菌之间力量的对比决定了疾病的转归与预后,目前对抗真菌的免疫机制已有初步了解.角膜组织位于眼球表面,易在外伤后遭受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攻击.但与其他组织相比,角膜中央透明、无血管的特性使其维持于相对的免疫赦免状态.现对机体免疫系统参与角膜抗真菌过程的机制,真菌逃避免疫系统攻击的方式等新近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眼感染 真菌性 免疫系统
原文传递
真菌性角膜炎的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23
17
作者 瞿玲辉 李良毛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真菌性角膜炎居中国感染性角膜炎的首位,已成为角膜盲的主要病因。随着对发病原因及机制的深入探讨,药物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为降低该病的致盲率,眼科医师应重视其治疗手段并提高其治疗效果。就抗真菌药物在眼科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 真菌性角膜炎居中国感染性角膜炎的首位,已成为角膜盲的主要病因。随着对发病原因及机制的深入探讨,药物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为降低该病的致盲率,眼科医师应重视其治疗手段并提高其治疗效果。就抗真菌药物在眼科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眼部感染 真菌 药物疗法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药物后行玻璃体切除治疗细菌性眼内炎 被引量:19
18
作者 管怀进 龚启荣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细菌性眼内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细菌性眼内炎先玻璃体内注射药物后行玻璃体切除的23例(Ⅰ组)与玻璃体切除同时注药的28例(Ⅱ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相似,但显效率Ⅰ组为47.8%,Ⅱ组为1... 目的:探讨细菌性眼内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细菌性眼内炎先玻璃体内注射药物后行玻璃体切除的23例(Ⅰ组)与玻璃体切除同时注药的28例(Ⅱ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相似,但显效率Ⅰ组为47.8%,Ⅱ组为17.9%;炎症控制所需的时间Ⅰ组为10.3天,Ⅱ组为13.6天。均有显著差异(P<0.05)。Ⅱ组术后并发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是Ⅰ组的3.3倍。结论:玻璃体内先注射药物后切除治疗细菌性眼内炎,可增加玻璃体切除手术的安全性,提高眼内炎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 药物疗法 眼内炎 玻璃体切除
原文传递
真菌性角膜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9
作者 钟文贤 谢立信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1-384,共4页
真菌性角膜炎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最为常见的严重感染性角膜病,在我国已成为角膜盲的首要病因。为了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增加治疗手段和提高治疗效果,眼科医师应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本文归纳分析了真菌性角膜炎中真菌毒力因素和宿主防御... 真菌性角膜炎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最为常见的严重感染性角膜病,在我国已成为角膜盲的首要病因。为了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增加治疗手段和提高治疗效果,眼科医师应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本文归纳分析了真菌性角膜炎中真菌毒力因素和宿主防御因素等与其发病有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毒力 眼感染 真菌性
原文传递
重视蠕形螨感染与睑缘炎 被引量:22
20
作者 孙旭光 张晓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1-483,共3页
蠕形螨作为引起睑缘炎可能的病原之一,正逐渐被眼科医生所认识.蠕形螨是人体毛囊和皮脂腺中的一种永久性小型寄生螨,人群体表感染率很高.寄居于人眼睑的蠕形螨分为2种: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蠕形螨生活周期约为14.5d.目前对于蠕形螨... 蠕形螨作为引起睑缘炎可能的病原之一,正逐渐被眼科医生所认识.蠕形螨是人体毛囊和皮脂腺中的一种永久性小型寄生螨,人群体表感染率很高.寄居于人眼睑的蠕形螨分为2种: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蠕形螨生活周期约为14.5d.目前对于蠕形螨感染是否为睑缘炎的病因存在不同的看法.眼科临床医师应深入了解蠕形螨的病原学特征、其与睑缘炎发生的关系、蠕形螨的临床检测方法和阳性结果判定标准,以提高对蠕形螨睑缘炎的临床认识,为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用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感染 寄生虫性 睑缘炎 蠕形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