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4篇文章
< 1 2 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因分析法在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19
1
作者 钱援芳 徐东娥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79-980,共2页
为了减少各种留置导管的非计划性拔管,提高住院患者的安全性。将2011年1~6月的非计划性拔管事件41起,运用根因分析方法进行近端原因、根本原因分析,制订导管的评估、监控机制,改进导管的固定方法,选择合适的固定材料,强化低年资护士的... 为了减少各种留置导管的非计划性拔管,提高住院患者的安全性。将2011年1~6月的非计划性拔管事件41起,运用根因分析方法进行近端原因、根本原因分析,制订导管的评估、监控机制,改进导管的固定方法,选择合适的固定材料,强化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和医护间合作。2011年7~12月对改进效果进行追踪。结果显示,非计划性拔管由2011年1~6月的17.75%下降为2011年7~12月的7.36%,有效地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 拔管 根因分析
原文传递
全麻苏醒拔管期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7
2
作者 黎尚荣 陈锡慧 +3 位作者 苏晓璐 陈信芝 黑子清 陈秉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655-656,共2页
目的 观察全麻苏醒拔管期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妇科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组(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丙泊酚、维库溴铵、芬太尼、0.8%~1.0... 目的 观察全麻苏醒拔管期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妇科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组(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丙泊酚、维库溴铵、芬太尼、0.8%~1.0%异氟醚复合50%氧化亚氮的全身麻醉。术毕时送至麻醉复苏室(PACU),A组患者TCI输注雷米芬太尼,血浆浓度为1μg/L,B组TCI输注生理盐水作对照。观察苏醒期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HR、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 A组患者在吸痰、拔管时MAP、HR无明显变化,B组则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呼吸恢复、睁眼、拔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TCI雷米芬太尼可抑制全麻苏醒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平稳苏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米芬太尼 气管拔管 心血管反应
下载PDF
基于改良格拉斯哥昏迷量表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张近波 张丽红 +3 位作者 朱金强 吴仙丹 洪金晶 潘佩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比较分别以改良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13、15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温岭医院急诊ICU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目的比较分别以改良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13、15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温岭医院急诊ICU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B组均接受有创机械通气(IMV),分别在改良GCS评分≥13、15分稳定3 h后,序贯进行无创机械通气(INV)。分别于拔管前及NIV后3 h记录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Pa 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记录两组IMV时间、再次插管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总住院时间。结果A组与B组拔管前、INV后3 h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Pa O_2、Pa C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拔管前与NIV后3 h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Pa O_2、Pa C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再次插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IMV时间、住院总时间短于B组,VAP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以改良GCS评分≥13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缩短IMV时间、住院总时间,降低VAP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通气 机械 撤机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下载PDF
超声膈肌增厚率对重症肌无力危象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4
4
作者 孙强 山峰 +3 位作者 董海 姜艳 孙咏梅 孙运波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19-623,共5页
目的 通过床旁超声评估重症肌无力危象机械通气患者的膈肌功能,明确膈肌增厚率(DTF)对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重症肌无力危象且需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目的 通过床旁超声评估重症肌无力危象机械通气患者的膈肌功能,明确膈肌增厚率(DTF)对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重症肌无力危象且需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采用低水平压力支持模式的自主呼吸试验(SBT),并记录浅快呼吸指数(RSBI);于SBT 5 min及60 min时采用床旁超声测量患者右侧膈肌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并计算DTF,观察SBT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变化.根据撤机结果 将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SBT 60 min时DTF及RSBI对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结果共37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共计完成63例次SBT 5 min时的超声测量和50例次SBT 60 min时的超声测量.SBT 5 min时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撤机成功组(33例次)与失败组(30例次)患者RSBI、DTee、DTei及DT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BT 60 min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与撤机成功组(33例次)比较,撤机失败组(17例次)患者RSBI明显升高(次·min-1·L-1:80.41±29.08比63.94±23.84,t=2.146,P=0.037),DTee、DTei、DTF均明显降低〔DTee(mm):22.00±6.25比25.45±4.99,t=2.127,P=0.039;DTei(mm):27.94±6.19比38.48±6.15,t=5.731,P=0.000;DTF:(24.46±14.11)%比(62.04±30.21)%,t=4.845,P=0.000〕.33例次成功撤机患者SBT 5 min与60 min时RSBI、DTee、DTei及DT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17例次SBT超过60 min但撤机失败患者中,与SBT 5 min比较,SBT 60 min RSBI明显升高(次·min-1·L-1:80.41±29.08比57.29±22.46,t=2.400,P=0.029),DTei和DTF明显降低〔DTei(mm):27.94±6.19比35.35±6.84,t=3.024,P=0.000;DTF:(24.46±14.11)%比(61.89±23.97)%,t=5.810,P=0.000〕;但DTee在SBT过程中无明显变化.ROC曲线分析显示:SBT 60 min时DTF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膈肌 重症肌无力 机械通气 撤机
原文传递
基于指南和RCT研究的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拔管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28
5
作者 刘秀梅 龚平 +1 位作者 康健 贺素蕊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27-932,共6页
目的总结重症监护病房(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拔管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实践准则。方法系统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UpToDate临床顾问、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立临床诊疗指南数据库、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 目的总结重症监护病房(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拔管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实践准则。方法系统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UpToDate临床顾问、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立临床诊疗指南数据库、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护士协会网站、医脉通临床指南、Cochrane图书馆、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科学网、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PubMed)、护理和联合卫生文献累积索引数据库、Ebsco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从建库至2020年8月31日公开发表的临床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和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采用临床实践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Ⅱ(AGREEⅡ)、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16质量评价工具和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由2名研究者分别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进而提取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拔管管理的最佳证据并进行总结。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2篇指南、5篇系统评价、2篇专家共识及3篇RCT研究,总结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拔管管理的最佳证据17条,包括准确的拔管前评估,人员设备配备,用药、体位、氧疗、气道管理以及拔管后监测等7个方面的内容。结论医护人员应选择符合临床实际情况的最佳证据,规范气管插管拔管患者的管理,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插管率,保障患者安全,这将对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拔管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成人 气管插管 拔管
原文传递
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拔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6
6
作者 赵伟新 刘静 +2 位作者 宋慧钢 李保林 吕东东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807-2809,共3页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拔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80例在全麻状态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术前、术中均行常规麻醉处理;手术结束前10 min,观察组患者...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拔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80例在全麻状态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术前、术中均行常规麻醉处理;手术结束前10 min,观察组患者给予稀释至10 ml的盐酸右美托咪定0.5μg/kg静脉泵注,对照组患者给予1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注射盐酸右美托咪定或0.9%氯化钠注射液即刻(T1)、拔管前即刻(T2)、拔管时(T3)、拔管后1 min(T4)、拔管后5 min(T5)、拔管后10 min(T6)7个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两组患者在T0、T2、T4、T5、T66个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以及两组患者的呛咳评分、躁动评分、苏醒时间(t1)和拔管时间(t2)。结果:与T0比较,两组患者在T4、T5、T6时的HR、MAP波动幅度明显降低并逐渐趋向平稳,且观察组患者在T1~T6时的HR、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时间点Sa O2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T2、T4、T5、T6时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呛咳评分、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t2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可缓解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的拔管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右美托咪定 老年患者 全麻苏醒期 拔管 应激反应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指导气管拔管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3
7
作者 史东平 杨跃武 +1 位作者 封卫征 杭燕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 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丙泊酚镇静状态下拔除气管导管时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以选择最佳拔管时机。方法选择全麻患者120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壮年组(A组,20~50岁)和老年组(B组,65~85岁),每组60例,每组再随机分为... 目的 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丙泊酚镇静状态下拔除气管导管时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以选择最佳拔管时机。方法选择全麻患者120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壮年组(A组,20~50岁)和老年组(B组,65~85岁),每组60例,每组再随机分为观察组(A1、B1组)和对照组(Az、B2组)。观察组术毕泵注丙泊酚,维持围拔管期患者BIS在60~80,观察并记录各组吸痰及拔管时MAP、HR,呛咳反应,清醒时间,术后有无记忆;对照组术毕不用丙泊酚。结果与同年龄的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血液动力学稳定,呛咳等反应轻微,而对照组则表现较为剧烈。结论 丙泊酚镇静时,将BIS维持在70±5范围内拔管较为适宜,可有效抑制吸痰和拔管所致的心血管反应及心理伤害,BIS可以作为在镇静状态下拔除气管导管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 拔管时机 血液动力学 丙泊酚
下载PDF
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拔管临床指征的Meta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丁玉菊 徐绍侠 +1 位作者 张伟 张波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78-1383,共6页
目的对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的拔管指征进行Meta分析,以确定这些患者拔管成功的有效指征参数。方法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科学网(Web of Science)、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检... 目的对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的拔管指征进行Meta分析,以确定这些患者拔管成功的有效指征参数。方法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科学网(Web of Science)、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4月。检索文献为有关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拔管过程中拔管指征参数的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随机对照试验(RCT)或调查。由2位研究者独立识别并筛选文献、提取数据,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估纳入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通过评估统计模型(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研究文献质量(低质量或高质量)是否会影响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以评估结果的稳定性;通过漏斗图定性评价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涉及1357例患者。报告的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拔管成功率为46.7%~97.5%;9项研究中拔管成功的定义是无再插管,另外2项未说明;所有研究NOS评分为6~8分,均为高质量研究。Meta分析显示,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的意识水平〔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比<8分:优势比(OR)=3.34,95%可信区间(95%CI)为2.22~5.03,P<0.001〕、气管分泌物量(少比多:OR=13.07,95%CI为5.64~30.32,P<0.001)、咳嗽反射(有比无:OR=14.33,95%CI为6.36~32.28,P<0.001)和吞咽功能(良比差:校正OR=18.56,95%CI为8.16~42.21,P<0.001)与拔管结果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而肺部感染(无比有:校正OR=1.94,95%CI为0.87~4.35,P=0.11)、血氧饱和度(≥0.95比<0.95:OR=2.34,95%CI为1.11~4.91,P=0.12)、堵管耐受性(良比差:OR=2.12,95%CI为0.67~6.71,P=0.20)及拔管方式(渐进比直接:OR=0.99,95%CI为0.95~1.04,P=0.93)与拔管结果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稳定。漏斗图显示,纳入研究对称分布于漏斗两侧,提示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结论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拔管 神经重症患者
原文传递
PICC在胸外科应用中被迫拔管情况分析与干预 被引量:23
9
作者 章春芝 薛志芳 +3 位作者 池亚丽 孙晓娟 金凤仙 刘杨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31-932,共2页
目的降低PICC被迫拔管率。方法对置管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组建导管维护小组。因人施教,实施个性化干预措施。结果被迫拔管率由干预前的16.3%和干预初期的7.7%降为干预后期的3.2%。结论成立PICC维护小组,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学习,规范操... 目的降低PICC被迫拔管率。方法对置管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组建导管维护小组。因人施教,实施个性化干预措施。结果被迫拔管率由干预前的16.3%和干预初期的7.7%降为干预后期的3.2%。结论成立PICC维护小组,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学习,规范操作,组织系列教育,并对置管患者进行相关知识教育,实施个性化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被迫拔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干预性研究 拔管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用于困难气道患者苏醒期拔管时的镇静效果 被引量:23
10
作者 仇琳 严伟民 姜虹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困难气道患者苏醒期拔管时的镇静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的困难气道患者(Mallampati分级≥Ⅲ级)3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困难气道患者苏醒期拔管时的镇静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的困难气道患者(Mallampati分级≥Ⅲ级)3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前10min分别静脉推注生理盐水(NS组)或右美托咪定0.5μg/kg(DEX组),推注时间为10min。比较2组的拔管时间、苏醒拔管期间患者呛咳和躁动的情况以及患者对拔管事件的回忆情况;观察HR、SBP、DBP、RR的变化和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SAS 9.13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拔管期间DEX组呛咳评分和躁动评分显著低于NS组(P<0.01);Ramsay评分和回忆度评分显著高于NS组(P<0.01)。与诱导前相比,用药后DEX组HR、SBP、DBP均显著降低(P<0.01),拔管时HR、SBP略上升,拔管后1、5、10min时HR、SBP、DBP、RR与诱导前无明显差异(P>0.05);NS组HR、SBP、DBP在苏醒拔管期间均显著高于诱导前,且高于DEX组(P<0.01)。NS组寒颤发生率高于DEX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困难气道患者苏醒期拔管,能明显减少患者呛咳和躁动,产生良好的遗忘作用,且不延长拔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全麻苏醒期 气管拔管 镇静 应激 困难气道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与文丘里面罩氧疗对拔管后患者的干预效果比较 被引量:23
11
作者 王伟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9期1566-1569,共4页
目的比较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与文丘里面罩氧疗对ICU患者拔管后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该研究为非盲随机对照试验。选2015年12月至2016年9月我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的气管插管... 目的比较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与文丘里面罩氧疗对ICU患者拔管后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该研究为非盲随机对照试验。选2015年12月至2016年9月我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的气管插管拔管后氧合指数小于等于300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文丘里面罩氧疗法,实验组采用HFNC。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和拔管48h内相关临床参数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从12h开始,实验组患者的氧合指数(Pa O2/Fi 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均<0.05);从1h开始,实验组患者血氧饱和度(Sa O2)和呼吸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从6h开始,实验组患者鼻子干燥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患者再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及p H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HFNC对于拔管后患者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文丘里面罩氧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法 文丘里面罩氧疗 拔管 氧合指数 再插管率
下载PDF
肺部超声评分对腹腔感染机械通气患者脱机结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1
12
作者 顾彩虹 谢永鹏 +3 位作者 郑涛 任华建 王革非 任建安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4-98,共5页
目的评价肺部超声评分(LUS)对腹腔感染(IAI)机械通气患者脱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普外科研究所和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IAI机械通气患者,符合脱机标准者进入脱机流程,脱机过程包括自... 目的评价肺部超声评分(LUS)对腹腔感染(IAI)机械通气患者脱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普外科研究所和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IAI机械通气患者,符合脱机标准者进入脱机流程,脱机过程包括自主呼吸试验(SBT)和拔管。根据SBT是否成功(SBT成功定义为能通过120 min的SBT)分为SBT成功组和SBT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SBT前后的LUS评分;SBT成功组患者给予拔管,根据拔管是否成功(拔管成功定义为拔管后48 h内无需再插管进行有创通气)分为拔管成功组和拔管失败组进行亚组分析,比较拔管前(SBT结束时)和拔管后(拔管成功组为拔管后48 h,拔管失败组为再插管前)LUS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SBT前LUS评分对SBT失败的预测价值,以及拔管前LUS评分对拔管失败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76例IAI机械通气患者,排除机械通气时间不足48 h、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管切开和自动出院者23例,最终53例纳入分析。53例患者中SBT成功44例,失败9例;44例SBT成功患者中拔管成功23例,失败21例。SBT失败组患者SBT前后LUS评分均明显高于SBT成功组(分:SBT前为13.22±1.99比10.79±1.64,t=-3.911,P=0.000;SBT后为19.00±1.12比13.41±1.86,t=-8.665,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SBT前LUS评分预测SBT失败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5%可信区间(95%CI)为0.67~0.98,P=0.002〕;当最佳截断值为12.5分时,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84.1%。亚组分析显示,SBT成功患者中拔管失败组拔管前后LUS评分均明显高于拔管成功组(分:拔管前为14.19±1.60比12.69±1.81,t=-2.881,P=0.006;拔管后为16.42±1.59比12.78±1.54,t=-7.710,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拔管前LUS评分预测拔管失败的AUC为0.81(95%CI为0.69~0.92,P=0.000);当最佳截断值为13.5分时,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65.2%。结论LUS评分可以有效预测IAI机械通气患者的SBT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超声评分 腹腔感染 自主呼吸试验 拔管
原文传递
程序化拔除气管插管在肝移植术后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3
作者 马迎民 潘亮 +2 位作者 周飞虎 谢菲 宋青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化脱离呼吸机拔出气管插管的方法在肝移植病人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历时10个月,为非程序化组(n=17).第二阶段研究历时8个月,为程序化组(n=28).程序化拔除气管插管分两个步骤进行,即检测阶段和自主... 目的探讨程序化脱离呼吸机拔出气管插管的方法在肝移植病人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历时10个月,为非程序化组(n=17).第二阶段研究历时8个月,为程序化组(n=28).程序化拔除气管插管分两个步骤进行,即检测阶段和自主呼吸实验阶段(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BT).SBT采用压力支持方式或T型管进行,时间为30~120 min.当病人完成自主呼吸实验阶段,而且呼吸频率≤35次/min,PaO2≥70mmHg,浅快呼吸指数≤105时,即可拔出气管插管.结果两组病人的年龄(P=0.6732)和机械通气时间(P=0.8477)没有差异;两组病人拔除气管插管的时间有显著差异(P=0.0001),程序化组为35.54 min(30~105 min),非程序化组为218.24 min(20~740 min);非程序化组中有一例病人于48 h内再次进行气管插管.结论肝移植病人采用程序化方法脱离呼吸机拔出气管插管可以明显的缩短拔管时间,而且并未使气管插管的复插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程序化 拔除 人中 术后病 肝移植 浅快呼吸指数 机械通气时间 阶段研究 实验阶段 自主呼吸 压力支持 呼吸频率 PaO2 拔管时间 移植病人 呼吸机 拔出 T型管 SBT min
原文传递
神经危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卢昌均 安红伟 韦冰心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12期976-979,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神经危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拔除气管插管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0月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223例神经危重症并气管切开患者。按拔管是否成功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拔除气管切开插管时的... 目的探讨影响神经危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拔除气管插管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0月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223例神经危重症并气管切开患者。按拔管是否成功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拔除气管切开插管时的基本临床资料、重要脏器功能、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呼吸参数、肺部感染控制情况、营养状况、咳嗽反射、插管时间以及有无进行堵管试验之间的差异。结果 223例气管切开患者拔管成功198例,拔管失败2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中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呼吸过快、咳嗽反射差共6个危险因素与拔管失败有显著相关(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中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咳嗽反射差与拔管失败较为密切,其中咳嗽反射差相对危险度最大,是预测拔管失败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结论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中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咳嗽反射差对于预测神经危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拔管能否成功存在意义,而患者的年龄、原发病性质、意识障碍程度呼吸参数、插管时间对于预测拔管能否成功暂无明确意义。拔管时除重视肺部感染控制外,还要重视患者的全身情况、营养状况、呼吸功能储备,特别是咳嗽是否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危重症 气管切开 拔管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咳嗽峰流速对拔管结果预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高心晶 秦英智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90-393,共4页
目的探讨咳嗽峰流速(CPEF)测定对患者拔管脱机结果的预测价值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06年11月-2007年12月的200例拔管脱机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患者均为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超过24h者,其意识清... 目的探讨咳嗽峰流速(CPEF)测定对患者拔管脱机结果的预测价值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06年11月-2007年12月的200例拔管脱机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患者均为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超过24h者,其意识清楚能合作,且均顺利通过自主呼吸试验30min。拔管前嘱患者咳嗽,用呼吸机内置肺流量计测定CPEF,取3次最强咳嗽时流速的平均值作为最后测定值。拔管后仔细观察患者的咳嗽情况,按实际咳嗽能力大小将其分为强、中、弱3个等级,如果72h内患者无需再插管即为拔管脱机成功,同时记录咳嗽能力与拔管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200例患者中172例拔管成功,28例拔管失败。拔管成功和失败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自主呼吸试验时生命体征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EF是拔管结果的独立预测因子[比值比(OR)〈1]。区分拔管成功与否的CPEF最佳临界值是58.5L/min,当CPEF≤58.5L/min时预测拔管失败的特异性为68.0%,敏感性为71.4%;阳性预测值为0.16,阴性预测值为0.94。拔管脱机的患者咳嗽能力多为“强”,极少数为“中”;而失败患者咳嗽能力多为“中”或“弱”,能力“强”者仅3例。结论当患者自主呼吸能力逐渐恢复并达到能够完成自主呼吸试验时,气道条件的参数是决定患者拔管结果的重要预测指标。对意识清楚能合作、能通过自主呼吸试验的患者,CPEF是拔管结果强有力的预测因子,是影响拔管成功与否的独立危险因子。CPEF〉58.5L/min的患者拔管成功率高,预后较好;反之,≤58.5L/min的患者拔管成功率较低。导致失败的原因多为咯痰不利,咳嗽能力强的患者脱机成功率高,脱机失败的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咳嗽峰流速 拔管 预后
原文传递
残余肌松对全麻患者术后拔管早期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闫红珊 张欢 杨拔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41-943,共3页
目的观察术后残余肌松发生率及其对全麻患者术后拔管早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24例,术前测定肺功能,术毕保留气管内导管转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根据临床征象判断拔管,测定拔管后患者拇内收肌TOFr及拔管后10、40... 目的观察术后残余肌松发生率及其对全麻患者术后拔管早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24例,术前测定肺功能,术毕保留气管内导管转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根据临床征象判断拔管,测定拔管后患者拇内收肌TOFr及拔管后10、40min的肺功能。根据TOFr,将患者分为无残余肌松组(NR组,TOF≥0.9)和残余肌松组(R组,TOF<0.9),对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124例患者中,NR组78例,R组46例,术后残余肌松发生率为37.1%。NR组和R组患者术前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管后10min,NR组的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通气量(MVV)分别可恢复至术前的(65.6±17.7)%、(63.3±18.4)%和(62.2±17.4)%,R组可恢复至术前的(56.1±17.6)%、(52.2±16.4)%和(53.3±15.9)%,NR组恢复程度显著优于R组(P<0.05)。拔管后40min,NR组患者的FVC、FEV1、MVV可恢复至术前的(73.3±16.0)%、(72.3±18.9)%和(72.2±17.2)%,R组可恢复至术前的(66.1±17.9)%、(61.3±17.1)%和(61.8±17.4)%,NR组恢复程度显著优于R组(P<0.05)。结论依据临床征象判断拔管的患者,拔管后残余肌松发生率较高,且拔管后早期呼吸功能明显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肌松 肺功能 拔管指征
下载PDF
膈肌超声预测ICU机械通气患者拔管结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肖爱兵 宋佳 +3 位作者 龚仕金 王敏佳 胡伟航 鲁海燕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19年第4期250-255,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膈肌增厚分数(DTF)在预测ICU机械通气患者拔管结局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12月间台州市立医院和浙江医院ICU计划拔管的机械通气患者52例,根据拔管结局,将52例患者分为拔管成功组(38例)和拔管失败组(14例)。比较...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膈肌增厚分数(DTF)在预测ICU机械通气患者拔管结局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12月间台州市立医院和浙江医院ICU计划拔管的机械通气患者52例,根据拔管结局,将52例患者分为拔管成功组(38例)和拔管失败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自主呼吸试验(SBT)结束时的呼吸频率、潮气量、浅快呼吸指数(RSBI)、氧合指数以及膈肌位移、吸气末膈肌厚度、呼气末膈肌厚度和DTF等膈肌超声相关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拔管结局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预测拔管成功的最佳阈值。结果拔管成功组与拔管失败组患者SBT前机械通气时间[12(7,14)d vs.16(11,17)d]、住ICU时间[14(8,17)d vs.22(16,28)d]及住院时间[20(11,26)d vs.34(26,41)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2.109、2.881、3.459,P=0.035、0.004、0.001)。SBT结束时,拔管成功组与拔管失败组患者呼吸频率[(19±4)次/min vs.(22±4)次/min]、潮气量[(360±97)mL vs.(285±87)mL]、RSBI[(61±22)次·min^-1·L^-1 vs.(86±33)次·min^-1·L^-1]、膈肌位移[(15±4)mm vs.(11±3)mm]、吸气末膈肌厚度[(2.4±0.6)mm vs.(1.8±0.7)mm]及DTF[(40±9)%vs.(2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72、2.558、3.154、3.610、2.406、5.180,P=0.027、0.014、0.003、0.001、0.020、<0.001)。将SBT前机械通气时间,SBT结束时呼吸频率、潮气量、RSBI、膈肌位移、吸气末膈肌厚度及DTF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DTF是影响ICU机械通气患者拔管结局的相关因素[比值比(OR)=1.473,95%置信区间(CI)(1.054,2.058),P=0.023]。以>30.8%为阈值,DTF预测拔管成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5%和85.7%,曲线下面积为0.903[95%CI(0.760,1.000),P<0.001]。结论对于接受SBT的ICU机械通气患者,超声评估DTF是预测拔管结局的良好指标。膈肌超声有助于早期发现膈肌功能障碍,指导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拔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膈肌 机械通气 拔管
原文传递
纤维支气管镜在低咳嗽峰流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拔管后的应用 被引量:17
18
作者 刘晓青 黎毅敏 +2 位作者 何为群 徐永昊 桑岭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55-859,共5页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低咳嗽峰流速(CPEF)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拔管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单中心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4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低咳嗽峰流速(CPEF)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拔管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单中心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4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ECOPD需要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在顺利通过自主呼吸试验(SBT)2 h后嘱患者用力咳嗽,测定CPEF,完成测量后拔除气管插管。根据CPEF值将患者分为≥60 L/min组(高CPEF组)和<60 L/min组(低CPEF组)。高CPEF组患者按病情需要给予纤支镜气道引流;低CPEF组每日主动给予一次纤支镜气道引流,并根据临床情况增加使用次数。如果患者拔管后48 h内不需要重新插管,则视为拔管成功。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拔管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再插管率、拔管后咳嗽能力和拔管48 h内纤支镜操作次数。结果 共入选102例AECOPD患者,其中高CPEF组58例,低CPEF组44例。与高CPEF组比较,低CPEF组患者年龄较大(岁:74.3±15.2比69.5±11.4,t=2.164,P=0.041),ICU住院时间明显延长(d:20.1±11.2比17.4±7.3,t=2.274,P=0.030),但性别分布〔男/女(例):35/9比45/13,χ^20.057,P=0.812〕、APACHEⅡ评分(分:11.9±1.9比10.3±4.2,t=1.290,P=0.200)、机械通气时间(d:14.8±10.8比13.3±9.6,t=0.677,P=0.501)、再插管率〔18.18%(8/44)比12.07%(7/58),χ^21.412,P=0.23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CPEF组患者咳嗽能力以“强”为主(52例),而低CPEF组患者咳嗽能力以“中”(14例)、“弱”(26例)为主。低CPEF组患者拔管后48 h内纤支镜气道引流次数明显多于高CPEF组(次:4.1±1.8比1.3±0.9,t=2.626,P=0.011)。所有患者均成功撤机,无死亡。结论 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阻塞性 慢性 急性加重期 纤维支气管镜 机械通气 咳嗽峰流速 拔管
原文传递
ICU机械通气再插管患者情况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刘晓楣 叶剑鸿 +1 位作者 李娟 刘慧恒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6期2413-2414,共2页
目的了解ICU机械通气患者再插管率及再插管原因。方法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住院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经历一次及以上气管拔管患者。结果本研究再插管发生率22.33%,再插管同患者的基... 目的了解ICU机械通气患者再插管率及再插管原因。方法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住院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经历一次及以上气管拔管患者。结果本研究再插管发生率22.33%,再插管同患者的基础疾病分类及拔管前的营养状况相关。结论再插管患者预后明显不佳,有较高的死亡率和气管切开率。应尽量避免意外拔管,对高龄患者拔管前应行计划性呼吸肌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再插管 拔管
下载PDF
基于循证的气管插管全麻导管拔除管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树欣 韩文军 张丽君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0期41-44,共4页
目的提高麻醉护士拔管护理的规范性和麻醉护理质量。方法检索数据库,获取临床实践指南、证据汇总、推荐实践、系统评价等证据等级较高的文献,拟定气管导管拔除方案初稿,通过专家会议法对方案进行补充修正,最终确立PACU全麻患者气管导管... 目的提高麻醉护士拔管护理的规范性和麻醉护理质量。方法检索数据库,获取临床实践指南、证据汇总、推荐实践、系统评价等证据等级较高的文献,拟定气管导管拔除方案初稿,通过专家会议法对方案进行补充修正,最终确立PACU全麻患者气管导管拔除护理管理方案并应用于102例麻醉苏醒拔管患者,并与应用前的104例患者比较拔管效应。结果方案应用后,拔管后患者的呼吸系统异常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应用前,患者报告咽喉痛程度及对PACU有记忆率显著高于应用前(P<0.05,P<0.01);PACU麻醉护士除拔管后严密观察病情外,其余行为明显改善(均P<0.01)。结论以循证为依据构建的PACU全麻患者气管导管拔除护理管理方案切实可行,可以提高临床麻醉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气管插管 气管导管 拔管 循证实践 麻醉后复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