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3
1
作者 钱立新 吴宏飞 +4 位作者 王小宁 张炜 顾民 苏建堂 眭元庚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 提高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方法 分析 1988年至 2 0 0 2年资料完整、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 38例。临床表现 :高血压 34例、血尿 4例 ,体检发现肿瘤 2例。 33例检测尿VMA及血、尿儿茶酚胺。尿VMA及血尿... 目的 提高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方法 分析 1988年至 2 0 0 2年资料完整、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 38例。临床表现 :高血压 34例、血尿 4例 ,体检发现肿瘤 2例。 33例检测尿VMA及血、尿儿茶酚胺。尿VMA及血尿儿茶酚胺升高分别为 30例 (91% )和 2 8例 (85 % )。B超检查 38例 ,阳性率 92 %、CT扫描 34例 ,阳性率 10 0 %。术前服用α受体阻滞剂2 9例。 6例在硬膜外、32例在全麻下手术。 6例经膀胱、19例经腹、10例经腰、3例经腹腔镜手术。 结果 肿瘤部位 :膀胱壁 6例、肾门区域 7例、肾上极区 9例、肾下极区 4例、肾上腺前外上方 10例 ,多发 2例。切除肿瘤 32例 ,包膜下剜除肿瘤 6例。手术切除瘤体直径 2~ 9cm。随访 13个月~10年 ,34例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正常 2 6例、仍有高血压 2例。肿瘤复发、转移 9例 ,恶性嗜铬细胞瘤10例 ,死亡 5例。 结论 VMA及血、尿儿茶酚胺是定性诊断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主要依据 ,CT诊断定位准确、13 1碘 间位碘代苄胍 (13 1I MIBG)定位准确、敏感性高 ,且可作为治疗措施。术前降压、扩容、纠正心律失常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经腹径路手术暴露良好 ,肿瘤外侵时可作囊内剜除 ,术后应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 尿儿茶酚胺 手术 经腹 诊断与治疗 术前 高分 准确 定位
原文传递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腹膜后肿瘤切除术的初步经验--附1例报告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钦 邓侠兴 +7 位作者 沈柏用 赵良超 詹茜 赵舒霖 温成磊 翁原驰 彭承宏 李宏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0期929-93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后腹膜肿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手术效果。方法通过使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系统行经腹入路的复杂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患者为56岁女性,高血压病史5年,CT提示腹膜后6 cm左右类圆形肿块,血供丰富,... 目的探讨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后腹膜肿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手术效果。方法通过使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系统行经腹入路的复杂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患者为56岁女性,高血压病史5年,CT提示腹膜后6 cm左右类圆形肿块,血供丰富,肿瘤紧邻胰腺钩突和十二指肠后方,位于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之间,并压迫下腔静脉。结果手术取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无重要脏器、血管损伤。手术时间240 min,出血量约200 ml,术中血压平稳。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于术后11天出院。病理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结论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系统能安全有效地进行腹腔内深在位置或大血管旁的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外 机器人 腹腔镜
下载PDF
嗜铬细胞瘤诊疗对策 被引量:12
3
作者 宫大鑫 王侠 +5 位作者 李泽良 刘屹立 金铎 孙志熙 王平 孔垂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112-1115,共4页
目的:探讨和比较嗜铬细胞瘤包括不典型和复杂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年1月~2002年12月221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男99例,女... 目的:探讨和比较嗜铬细胞瘤包括不典型和复杂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年1月~2002年12月221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男99例,女122例;平均年龄43.7岁。3例体检发现肿瘤,15例因消化道症状发现肿瘤,3例于其他疾病随访中发现肿瘤。195例因血压增高发现肿瘤。176例为症状功能性嗜铬细胞瘤,21例为静止型嗜铬细胞瘤,15例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其中8例为多发性嗜铬细胞瘤),17例诊断为多发性嗜铬细胞瘤。13例为恶性嗜铬细胞瘤。结论:实验室检查对症状功能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意义较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肾上腺偶发瘤中发现静止型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常常多发。肾上腺外多发、复发嗜铬细胞瘤有较高的恶变倾向,手术是治疗各种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静止型 肾上腺外 多发性 恶性
下载PDF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异位嗜铬细胞瘤CT和MRI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4
作者 明道红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9期1096-1100,共5页
目的:探讨CT或MRI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和异位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疑似嗜铬细胞瘤患者31例行CT检查,其中11例同时接受MRI检查,以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比较CT、MRI单独应用、或联合应用时对两种嗜络细胞瘤... 目的:探讨CT或MRI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和异位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疑似嗜铬细胞瘤患者31例行CT检查,其中11例同时接受MRI检查,以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比较CT、MRI单独应用、或联合应用时对两种嗜络细胞瘤检出率和误诊率,并观察两种肿瘤的CT和MRI特征。结果:CT联合MRI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异位嗜铬细胞瘤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CT、MRI单独检查,误诊率明显低于CT、MRI单独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CT检查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受压移位发生率明显高于异位嗜铬细胞瘤,肿瘤周围组织部分包绕发生率明显低于异位嗜铬细胞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和异位嗜铬细胞瘤CT和MRI均有相应影像学表现,CT和MRI联合应用能提高2种肿瘤检出率和减少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副神经节瘤 肾上腺外 嗜铬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敏 王弘士 朱雄增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48-351,共4页
目的探讨病理学除能确诊颈部副神经节(副节)瘤外,是否还能提示或支持迷走神经来源.方法结合手术前后病史、体征,术中所见和术前CT或(及)MRI表现,应用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例颈部迷走神经副节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患者均... 目的探讨病理学除能确诊颈部副神经节(副节)瘤外,是否还能提示或支持迷走神经来源.方法结合手术前后病史、体征,术中所见和术前CT或(及)MRI表现,应用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例颈部迷走神经副节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0~50岁.表现为上颈部肿块并伴有声音嘶哑、声带麻痹或进食时呛咳、按压肿块引起咳嗽等迷走神经受累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显示颈动脉分叉以上颈内动静脉之间占位.大体检查在肿瘤一端可见切断的神经残端及其分散混入肿瘤浅面的神经纤维束.镜下观察肿瘤均由特征性的器官样排列的细胞巢构成,间隔为窦样毛细血管.肿瘤周围的纤维包膜内及肿瘤实质内存在多个粗大神经纤维束,甚至肿瘤细胞在神经内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主细胞嗜铬粒素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突触素阳性,细胞角蛋白阴性,支持细胞及神经纤维S-100阳性、神经微丝阳性.结论病理学家除能确诊颈部副节瘤外,还能向临床提示或支持其迷走神经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副神经节瘤 肾上腺外 迷走神经
原文传递
CT检查对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6
作者 方文强 宋琦 +6 位作者 孙福康 彭承宏 金晓龙 王卫庆 宁光 汪登斌 陈克敏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2-104,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43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本组43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腹膜后-腹主动脉旁21例,肾门附近8例,髂动脉旁3例,盆腔内2例,膀胱内2例,右心房...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43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本组43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腹膜后-腹主动脉旁21例,肾门附近8例,髂动脉旁3例,盆腔内2例,膀胱内2例,右心房内1例,肝内下腔静脉旁1例,肝门1例,胰头1例,小肠1例。2例为多发病灶,分别位于腹主动脉旁和下腔静脉旁。瘤体最大者为11cm×13cm,最小为1.5cm×2.0cm。32例为良性病变,瘤体直径<5cm者23例,直径5~10cm者7例,直径>10cm者2例。11例为恶性肿瘤,其中1例并两肺多发转移结节,1例并多发骨转移,1例并肝内多发转移和脊柱多发转移,瘤体直径均>5cm,其中>10cm者4例。CT定位符合率达100.0%(43/43),CT诊断符合率达93.0%(40/43)。结论CT对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外 诊断 定位
下载PDF
MRI诊断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 被引量:7
7
作者 刘红军 梁长虹 +2 位作者 刘再毅 李景雷 罗海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37-1839,共3页
目的探讨MRI对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8例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18例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中,位于颈动脉体6例,颈静脉球4例,腹膜后副神经节2例,膀胱副神经节2例,后纵隔1例,马... 目的探讨MRI对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8例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18例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中,位于颈动脉体6例,颈静脉球4例,腹膜后副神经节2例,膀胱副神经节2例,后纵隔1例,马尾副神经节2例,L2棘突1例,均为单发病灶。全部患者均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18例肿瘤均明显强化,其中6例颈动脉体瘤及4例颈静脉球瘤内均可见明显流空信号,呈典型的"盐和胡椒征",余肿瘤内均未见明确流空血管。结论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好发生于头颈部,MRI多具有典型的"盐和胡椒征"表现;也可发生于腹膜后、膀胱、后纵隔、马尾及骨等其他部位,影像学表现常不典型,需与其他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节瘤 肾上腺外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先进 沈周俊 +6 位作者 吴瑜璇 周文龙 祝宇 孙福康 钟山 张荣明 张存明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EAP)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37例EAP患者的资料。临床表现为高血压31例,典型的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12例。血浆游离变肾上腺素类物质(MNs)和24h尿儿茶酚胺...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EAP)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37例EAP患者的资料。临床表现为高血压31例,典型的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12例。血浆游离变肾上腺素类物质(MNs)和24h尿儿茶酚胺(CA)定性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96.8%(30/31)和86.5%(32/37)。超声、CT、MRI和^131Ⅰ-间碘苄胍扫描(^131Ⅰ-MIBG)定位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1.7%(33/36)、97.0%(32/33)、90.o%(9/10)和82.6%(19/23)。35例行手术治疗,2例行放射治疗。结果单发肿瘤32例,其中腹主动脉旁14例、膀胱内7例、下腔静脉旁4例、肾门附近4例、髂血管旁2例、肾上极1例;多发肿瘤5例。完整切除肿瘤30例,行肿瘤切除+右肾切除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2例。病理诊断良性24例,恶性11例。术前31例高血压患者中,术后23例血压恢复正常,6例血压降低但仍高于正常,2例血压无明显变化。术后34例随访5个月~7年,肿瘤复发5例,死亡5例。结论EAP少见,血浆游离MNs和24h尿cA是重要的定性诊断方法。定位诊断较困难,超声、CT、MRI和^131Ⅰ-MIBG是重要的定位诊断方法。经腹途径切除肿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充分术前准备,术中避免过度挤压肿瘤。对于恶性者术后可辅以^131Ⅰ-MIBG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外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腹膜后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CT、MRI表现 被引量:7
9
作者 马永华 许守利 +4 位作者 孙建刚 孙晓峰 李安栋 岳都金 魏东臣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2期126-128,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CT、MRI表现特点,提高其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14例,回顾性分析其CT、MRI表现及病理学特点。结果:右侧5例,左侧9例。大小2.3 cm×2.5 cm×2.6... 目的:探讨腹膜后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CT、MRI表现特点,提高其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14例,回顾性分析其CT、MRI表现及病理学特点。结果:右侧5例,左侧9例。大小2.3 cm×2.5 cm×2.6 cm~17.6 cm×23.8 cm×14.5 cm。肿块以囊实性为主,以囊性为主者3例,以实性为主者7例,基本呈实性者4例,未见完全囊性病灶。CT平扫表现为等或等低混杂密度灶,边缘清楚,实性部分密度与腹主动脉相近,CT值约为38.5~49.3 HU,囊性部分CT值平均约为18.9 HU。MR检查囊性部分呈长T_1长T_2异常信号,实性部分呈等T_1长T_2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后动脉期表现为明显不均质强化肿块,囊性部分无强化,实性部分CT值约为69.5~117.3 HU。门静脉期CT值峰值略下降,信号降低,实性肿块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CT值约为64.7~103.5 HU,平均77.8 HU。延迟期实性部分密度、信号逐渐下降。结论:腹膜后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有一定的CT、MRI表现,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能得出比较准确的诊断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节瘤 肾上腺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8例报告) 被引量:5
10
作者 毕建斌 孔垂泽 +5 位作者 李泽良 王平 孙志熙 王侠 慈健 杨绍波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93-295,共3页
目的 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8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男 13例 ,女 5例。平均发病年龄 30岁。 1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 ,头痛头晕 (6 7% )、心悸多汗 (44 % )、视物不清 (33% )... 目的 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8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男 13例 ,女 5例。平均发病年龄 30岁。 1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 ,头痛头晕 (6 7% )、心悸多汗 (44 % )、视物不清 (33% )及肉眼血尿 (2 8% )为主要临床症状。尿儿茶酚胺 (CA)和 (或 ) 3 甲氧 4 羟苦杏仁酸 (VMA)阳性者 16例 ,阳性率 89%。经B超、CT、MRI及膀胱镜等检查 ,肿瘤位于膀胱 7例、腹主动脉旁 5例、肾门 4例、脐尿管 1例、盆腔 1例。 结果  18例中行肿瘤切除术 15例 ,探查术 3例。病理诊断良性 16例 ,恶性 2例。 5例术后 3个月~ 10年复发。 结论 尿CA和VMA测定是定性诊断和监测复发的有效方法。围手术期控制血压和扩容是保障手术安全的关键。术后应长期严密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 尿液检验 儿茶酚胺 3-甲氧4-羟苦杏仁酸 肿瘤切除术
原文传递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附48例报告)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振蒙 肖龙 +4 位作者 马鸿钧 郝丽娜 马超龙 李颢 崔亚菲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14-215,共2页
目的提高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分析1986年至2005年资料完整、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48例。其中高血压43例、血尿6例,体检发现肿瘤3例。48例患者中尿VMA及血、尿儿茶酚胺升高分别为44例(91%)和40例(83%)。... 目的提高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分析1986年至2005年资料完整、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48例。其中高血压43例、血尿6例,体检发现肿瘤3例。48例患者中尿VMA及血、尿儿茶酚胺升高分别为44例(91%)和40例(83%)。所有患者经B超检查,阳性率为92%、经CT扫描阳性率为100%。4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果切除肿瘤40例,包膜下剜除肿瘤8例。手术切除瘤体直径2-9cm。随访6个月-19年,43例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正常31例、仍有高血压2例。肿瘤复发、转移6例,恶性嗜铬细胞瘤12例,死亡7例。结论尿VMA及血、尿儿茶酚胺是定性诊断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主要依据,CT诊断定位准确,131碘-间位碘代苄胍(131I-MIBG)定位准确、敏感性高,且可作为治疗措施。术前降压、扩容、纠正心律失常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经腹径路手术暴露良好,肿瘤外侵时可作囊内剜除,术后应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外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诊治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振华 赵伟 +4 位作者 孔垂泽 宫大鑫 杨春明 李泽良 孙志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87-789,共3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对37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5%的患者有高血压,24h尿儿茶酚胺和香草基扁桃酸增高者分别为86.7%及80.0%,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检查增高者分别为6/7及5/7...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对37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5%的患者有高血压,24h尿儿茶酚胺和香草基扁桃酸增高者分别为86.7%及80.0%,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检查增高者分别为6/7及5/7。经腹部B超、CT、MRI等检查进行定位诊断。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占同期治疗的嗜铬细胞瘤患者的14.0%。成功行肿瘤切除术者占89.2%,恶性者占16.2%。结论尿儿茶酚胺和香草基扁桃酸以及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于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增强三维CT应作为首选的定位方法。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容易复发,对于复发病例应争取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外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Mesenteric paraganglioma: Report of a case 被引量:1
13
作者 Takeshi Fujita Kinji Kamiya +7 位作者 Yoshiaki Takahashi Shinichiro Miyazaki Ichirota Iino Hirotoshi Kikuchi Yoshihiro Hiramatsu Manabu Ohta Satoshi Baba Hiroyuki Konn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SCIE CAS 2013年第3期62-67,共6页
We report a rare case of paraganglioma that developed in the mesentery of terminal ileum. A 78-year-old woman complained of right-sided abdominal pain. Abdominal computed tomography revealed a solid heterogeneously en... We report a rare case of paraganglioma that developed in the mesentery of terminal ileum. A 78-year-old woman complained of right-sided abdominal pain. Abdominal computed tomography revealed a solid heterogeneously enhanced mass in the right lower abdomen. The tumor was laparoscopically excised. The mesenteric tumor was well circumscribed, ovoid, and encapsulated and measured 3 cm × 1.5 cm × 1.5 cm.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showed a cellular neoplasm comprised of nests and groups of tumor cells separated by fibrovascular connective tissue, giving a characteristic nested Zellballen pattern. Immunohistochemically, the tumor cells were positive for chromogranin, synaptophysin, CD56, and vimentin and negative for cytokeratins, SMA, CD34, CD117/c-kit and S100. On the basis of histologic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features, a diagnosis of mesenteric paraganglioma was made. The 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urses were unremarkable, and the patient was discharged on postoperative day 7. She was doing well 1 year after the surgery with no signs of recurrence. Extra-adrenal paragangliomas most commonly develop adjacent to the aorta, particularly the area corresponding to the organ of Zuckerkandl. Mesenteric paraganglioma, as in our case, is extremely rare; only 11 cases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We herein discuss the clinical findings of these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ENTERIC tumor extra-adrenal PARAGANGLIOMA PHEOCHROMOCYTOMA SURGICAL management PREOPERATIVE diagnosis
下载PDF
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致嗜铬细胞瘤患者高血压危象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晓琳 李海僖 +1 位作者 杨洁 杨海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22年第7期371-373,共3页
1例64岁副神经节瘤女性患者,使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0 mg肌内注射预防化疗引起的呕吐,5 min后出现心悸、出汗、头痛、四肢无力等不适症状,血压升高至214/101 mmHg(1 mmHg=0.133 kPa),诊断为高血压危象,给予乌拉地尔25 mg静脉注射,并... 1例64岁副神经节瘤女性患者,使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0 mg肌内注射预防化疗引起的呕吐,5 min后出现心悸、出汗、头痛、四肢无力等不适症状,血压升高至214/101 mmHg(1 mmHg=0.133 kPa),诊断为高血压危象,给予乌拉地尔25 mg静脉注射,并持续监测患者血压,约12 h后患者症状好转,血压逐渐恢复正常。说明书提示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患者禁用甲氧氯普胺。本例患者因使用该药发生高血压危象,延长了住院时间,属于F级用药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氯普胺 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 肾上腺外 用药错误 高血压危象
原文传递
SDHB、EPAS1和MIB-1在Zuckerkandl体副神经节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建华 李汉忠 +2 位作者 张玉石 徐维锋 崔全才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4期3125-3127,共3页
目的探讨Zuckerkandl体副神经节瘤中琥珀酸脱氢酶B(SDHB)突变和内皮PAS区域蛋白1(EPAS1)的过度表达与其恶性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协和医院2008年3月至2011年7月诊断的16例Zuckerkandl体副神经节瘤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做成... 目的探讨Zuckerkandl体副神经节瘤中琥珀酸脱氢酶B(SDHB)突变和内皮PAS区域蛋白1(EPAS1)的过度表达与其恶性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协和医院2008年3月至2011年7月诊断的16例Zuckerkandl体副神经节瘤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做成组织芯片,行SDHB、EPAS1、嗜铬素A(CgA)和核增殖抗原MIB-1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将SDHB、EPAS1和CgA阳性确定为颗粒状染色,〉50%为强阳性(+++),1%-10%为弱阳性(+)。MIB-1核增殖指数≥3%预示分化较差。结果7份SDHB阳性的肿瘤标本中,EPAS1均阳性;9份SDHB阴性肿瘤标本中,6份EPAS1阳性,SDHB阳性标本中EPAS1阳性率高于SDHB阴性标本(P〈0.05)。12份良性Zuckerkandl体副神经节瘤中,有9份EPAS1阳性,11份CgA阳性,12份MIB.1均〈1%;而在4份恶性Zuckerkandl体副神经节瘤中,4份EPAS1均为强阳性,4份CgA均为强阳性,4份MIB-1均〉3%,恶性Zuckerkandl体副神经节瘤中EPAS1、CgA与MIB-1阳性表达率高于良性Zuckerkandl体副神经节瘤(均P〈0.05)。结论SDHB突变引起Zuckerkandl体副神经节瘤EPAS1的过度表达,EPAS1阳性表达与CgA、MIB-1呈正相关,这与恶性Zuckerkandl体副神经节瘤侵袭和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节瘤 肾上腺外 主动脉旁体 琥珀酸脱氢酶B 组织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嗜铬细胞瘤的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磊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8年第5期278-281,共4页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可大量合成和分泌儿茶酚胺,使患者出现高血压危象等许多临床危急症状,其诊断和治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病灶的定性、定位。随着分子影像学和核医学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对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可大量合成和分泌儿茶酚胺,使患者出现高血压危象等许多临床危急症状,其诊断和治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病灶的定性、定位。随着分子影像学和核医学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对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而且能对恶性嗜铬细胞瘤特别是伴有转移的患者进行放射性核素治疗提供一种新的临床治疗手段。综述了放射性核素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及家族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以及在恶性嗜铬细胞瘤治疗中的应用策略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 肾上腺外 放射性核素显像 氟脱氧葡萄糖F18 3-碘苄胍
原文传递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32年经验的总结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雪磊 毕建斌 +4 位作者 李炳勋 沈海林 杨绍波 李泽良 孔垂泽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132-3135,3138,共5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的位置、外科治疗及其远期治疗结果。方法对1974-2006年间在我院收治的20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随访时间为5.8年。结果本组20例,占我院同期嗜铬细胞瘤...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的位置、外科治疗及其远期治疗结果。方法对1974-2006年间在我院收治的20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随访时间为5.8年。结果本组20例,占我院同期嗜铬细胞瘤的10.5%(20/189),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30岁。肿瘤的大小为3×2cm~14×10cm。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血压(100%),头痛(70%),心悸(50%),出汗(45%),视力障碍(30%),恶心和呕吐(25%),腹部肿块(15%),侧腹痛(10%)。在8例膀胱嗜铬细胞瘤中,出现与排尿有关的阵发性高血压(100%),血尿(62.5%);本组肿瘤位于膀胱8例(40%),位于主动脉旁6例(30%),位于肾门4例(20%)。联合24小时尿儿茶酚胺和香草基杏仁酸检测,以及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测定对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敏感度为90%。17例患者行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嗜铬细胞瘤,其中2例为恶性。5例患者术后复发,其中2例在多个位置多重复发。5例患者复发时均再次出现高血压以及尿儿茶酚胺和/或香草基杏仁酸的升高。结论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多发生于相对年轻的患者,且好发于男性,联合24小时尿儿茶酚胺和香草基杏仁酸,以及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检测,对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具有诊断意义。联合应用现代的影像学手段,可以对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进行准确定位。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具有多中心性复发的倾向,终生随访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外 嗜铬细胞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A Case of Large “Silent” Extra-adrenal Retroperitoneal Paraganglioma Resected Laparoscopically 被引量:1
18
作者 Jin Wen Han-Zhong Li, Zhi-gang Ji Quan-zhong Mao Bing-bing Shi Wei-gang Yan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10年第1期61-64,共4页
SILENT extra-adrenal retroperitoneal paragangliomas (PGLs) arise from dispersed paraganglias which tend to be symmetrically distributed in close relation to the aorta and sympatheticnervous system. They are rarely enc... SILENT extra-adrenal retroperitoneal paragangliomas (PGLs) arise from dispersed paraganglias which tend to be symmetrically distributed in close relation to the aorta and sympatheticnervous system. They are rarely encountered in everyday surgical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a-adrenal paraganglioma retroperitoneal tumor DIAGNOSIS treatment
下载PDF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31例临床分析
19
作者 张建华 官润云 +3 位作者 刘孝东 石家润 赵晖 陈剑珩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09年第2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高血压27例,间歇性肉眼血尿3例,体检发现3例。24小时尿VMA阳性率87.0%(27/31),血、尿儿茶酚胺阳性率80.7%(25/31)...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高血压27例,间歇性肉眼血尿3例,体检发现3例。24小时尿VMA阳性率87.0%(27/31),血、尿儿茶酚胺阳性率80.7%(25/31);B超、CT定位诊断率分别为90.3%(28/31)及96.5%(29/30),MRI检查7例,均准确定住。28例行开放手术切除肿瘤,3例经腹腔镜切除肿瘤。结果肿瘤位于肾门区域11例,肾下极区3例,下腔静脉后方2例,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之间5例,腹主动脉前方肠系膜根部2例,膀胱壁3例,多发5例。手术切除瘤体直径2cm-13cm。随访8个月-12年。27例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正常25例,仍有高血压2例,恶性嗜铬细胞瘤9例,术后1年内均复发、转移,死亡4例,2例经131I间位碘代苄胍(MIBG)治疗后荷瘤生存。结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生化定性检查及影像学定位检查获得诊断。手术切除肿瘤是最佳治疗方法,术前;隹备极为重要,术后应长期观察是否复发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外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18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的研究
20
作者 刘珍才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11-212,共2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18例,占同期嗜铬细胞瘤的26·1%,15例有高血压的症状,无症状3例。手术切除肿瘤17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血和尿儿...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18例,占同期嗜铬细胞瘤的26·1%,15例有高血压的症状,无症状3例。手术切除肿瘤17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血和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测定对本病定性和监测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定位诊断通过B超和CT检查。术前使用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和心率,并扩充血容量,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 嗜铬细胞瘤 儿茶酚胺 手术疗法 瘤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