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9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3
1
作者 冯力民 王伟娟 +1 位作者 张红霞 朱荫芝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11-613,共3页
目的 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因子宫内膜息肉行各类宫腔镜手术 10 9例 ,其中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 15例、生育期子宫内膜息肉 94例。 10 9例中合并月经紊乱 84例、贫血 34例、痛经 16例、原发不孕 3例、继发不... 目的 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因子宫内膜息肉行各类宫腔镜手术 10 9例 ,其中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 15例、生育期子宫内膜息肉 94例。 10 9例中合并月经紊乱 84例、贫血 34例、痛经 16例、原发不孕 3例、继发不孕 2例。患者年龄 2 6~ 73岁 ,平均 (45± 9)岁 ;随访时间 3~ 2 2个月 ,平均 (12± 5 )个月。月经紊乱者在术前和术后分别填写月经失血图以评估月经血量。结果  10 9例中 ,单纯息肉切除 35例 ,息肉切除同时浅层内膜切除 9例 ,息肉切除同时内膜切除 6 3例 ,息肉切除同时内膜剥除 2例。 84例月经紊乱者术后闭经 14例、阴道点滴出血 2 6例 ,其余 4 4例月经血量均较术前减少。 34例术前贫血患者 ,术后 1个月血红蛋白即恢复正常。 16例痛经者术后 7例症状消失、7例缓解、2例加重。 5例不孕者术后 4例妊娠。 15例绝经后患者术后无异常出血。结论 有月经改变且无生育要求者 ,息肉切除同时应行子宫内膜电切术 ,可避免息肉复发 ;需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 ,可行单纯息肉切除 ,如合并内膜息肉样增生 ,应同时行浅层内膜切除 ;绝经后患者 ,可行单纯息肉切除 ,如合并内膜息肉样增生 ,应同时行子宫内膜剥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手术治疗 子宫内膜息肉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1
2
作者 高劲松 沈铿 +5 位作者 郎景和 黄惠芳 潘凌亚 吴鸣 金滢 陈琼华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9-161,共3页
目的 总结 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52例 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将其分为≤ 3 5岁年龄组 (A组 ,17例 )与 3 5~ 45岁年龄组 (B组 ,3 5例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5岁以下内膜... 目的 总结 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52例 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将其分为≤ 3 5岁年龄组 (A组 ,17例 )与 3 5~ 45岁年龄组 (B组 ,3 5例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5岁以下内膜癌患者占内膜癌总数的 12 7% ,随年龄的增加 ,发病人数有增加的趋势 ,约 50 %的患者合并未产、不育、月经失调、子宫内膜增生 ,2 9%合并肥胖 ,2 3 %合并多囊卵巢 ,其中A组合并多囊卵巢的比例为 53 % ,合并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比例为 59% ,较B组明显增高 (分别为 9%、2 6%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按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标准手术病理分期Ⅰ期占 82 % ,其中A组均为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 ;B组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比例占 2 6% ,但除了分期有升高的趋势 (P <0 0 5)外 ,其余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治疗以手术为主 ,另有 2例患者采用孕激素治疗保留生育功能 ,获得缓解。 2例复发。结论  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多合并不育、月经失调、内膜增生、肥胖、多囊卵巢 ,表明其发生与雌激素有关 ;期别以Ⅰ期为主 ,尤其是≤ 3 5岁者 ,高危因素少 ,预后较好。对于早期 (Ⅰa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临床分析 诊断 治疗 子宫内膜增生 多囊卵巢综合征
原文传递
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样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宫腔镜诊断价值 被引量:65
3
作者 张颖 陈梅 +1 位作者 郭银树 段华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6-370,共5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样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宫腔镜诊断价值。方法2005年6月至2014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收治的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共403例,其中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样癌5...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样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宫腔镜诊断价值。方法2005年6月至2014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收治的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共403例,其中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样癌5例,均为腺癌;癌前病变22例,均呈不典型增生。回顾性分析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样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特点、超声和宫腔镜检查结果,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评价宫腔镜的诊断价值。结果(1)临床特点:子宫内膜息肉样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27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376例)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0±8)、(58±6)岁,平均绝经年限分别为(9.8±8.1)、(8.3±6.9)年,出现绝经后阴道流血、排液等症状者分别为13例(48.1%,13/27)、159例(42.3%,159/376),合并高血压病者分别为12例(44.4%,12/27)、140例(37.2%,140/376),合并糖尿病者分别为5例(18.5%,5/27)、43例(11.4%,43/376),两者间以上各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超声检查:子宫内膜息肉样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为(1.3±0.7)cm,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0.8±0.4)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P=0.001)。(3)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息肉样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的息肉平均直径为(2.4±1.0)cm,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1.6±1.0)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P=0.004)。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样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共6例,其中腺癌4例,不典型增生2例。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样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22.2%(6/27)、100.0%(376/376)、100.0%(6/6)、94.7%(376/397)及94.8%(382/403)。结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样癌及其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期 息肉 癌前状态 子宫内膜肿瘤 宫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62
4
作者 杨曦 廖秦平 +11 位作者 吴成 张乃怿 赵健 陈锐 张楠 马秀华 高雨农 高万里 郑虹 曾桢 文佳 董颖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84-890,共7页
目的评价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ECT)筛查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准确性,探讨其作为子宫内膜癌筛查手段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的高危因素,为明确子宫内膜癌筛查的适宜人群提供依据。方法选... 目的评价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ECT)筛查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准确性,探讨其作为子宫内膜癌筛查手段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的高危因素,为明确子宫内膜癌筛查的适宜人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377例)、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210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130例)存在明确手术指征行宫腔镜检查且接受ECT检查的患者,共1717例,ECT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制片。以分段诊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分析子宫内膜细胞学筛查子宫内膜癌的符合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同期选取存在明确手术指征行官腔镜检查且完整填写高危因素调查表的患者1716例,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行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高危因素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细胞学标本满意率为96.45%(1656/1717),组织病理学标本满意率为91.44%(1570/17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细胞学筛查子宫内膜癌的符合度为88.2%,敏感度为87.3%,特异度为88.3%,阳性预测值为41.9%,阴性预测值为98.6%。组织病理学结果为子宫内膜癌及不典型增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有:体质指数(BMI)≥25kg/m^2、年龄≥40岁、糖尿病、高血压、绝经和恶性肿瘤家族史(P均〈0.10),其中独立危险因素为BMI≥25kg/m^2、年龄/〉40岁、绝经和恶性肿瘤家族史(P均〈0.05)。结论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结合液基薄层细胞学制片技术进行ECT用于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准确性较高,用于筛查子宫内膜病变是可行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40岁、BMI≥25kg/m^2、绝经及恶性肿瘤家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细胞诊断学 子宫内膜肿瘤 癌前状态 普查
原文传递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用于子宫内膜癌治疗的探讨 被引量:57
5
作者 高永良 于爱军 +2 位作者 陈鲁 陈雅卿 羊正炎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64-266,共3页
目的 探讨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清扫术 )对子宫内膜癌治疗的作用。方法 分析行清扫术者 10 4例 ,分别比较各种临床病理因素的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 ,淋巴结行清扫术与非清扫术的 5年生存率。结果 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盆腔淋巴结... 目的 探讨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清扫术 )对子宫内膜癌治疗的作用。方法 分析行清扫术者 10 4例 ,分别比较各种临床病理因素的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 ,淋巴结行清扫术与非清扫术的 5年生存率。结果 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 4.4%。深肌层浸润及低分化癌(G3 )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升高 ,分别为 37.3%及 37.8%。临床Ⅰ、Ⅱ期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与非转移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38.9%及 74.2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病理Ⅰ、Ⅱ期行淋巴结清扫术与非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73.1%及 82 .9%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重要预后因素 ,淋巴结清扫术本身不能改善早期患者的预后。Ⅰ期低危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甚低 ,不需施行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预后 淋巴转移 淋巴结切除术
原文传递
大剂量孕激素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妊娠结局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4
6
作者 曹冬焱 俞梅 +7 位作者 杨佳欣 沈铿 黄惠芳 成宁海 孙正怡 邓成艳 郁琦 何方方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19-522,共4页
目的 了解大剂量孕激素保守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的妊娠结局及相关因素.方法 1996年6月至2010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年轻早期子宫内膜癌(38例)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13例)共51例,采用连续口服大剂... 目的 了解大剂量孕激素保守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的妊娠结局及相关因素.方法 1996年6月至2010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年轻早期子宫内膜癌(38例)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13例)共51例,采用连续口服大剂量孕激素治疗,每3个月诊刮了解子宫内膜变化情况,病理检查证实完全缓解后给予个体化的后续治疗.回顾性分析其妊娠结局及相关因素.结果 51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29岁.有45例(88%,45/51)患者获得完全缓解,迫切要求生育且随诊满3个月者有34例.共有16例患者成功妊娠22次,妊娠率为47%(16/34);12例获得活产儿,生育率为35%(12/34).年龄>35岁和≤35岁者妊娠率分别为0/2和50%(16/32),治疗前有和无不孕症病史者妊娠率分别为40% (8/20)和8/14,子宫内膜癌和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妊娠率分别为40%(10/25)和6/9;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口服促排卵药物及未助孕治疗期待自然妊娠者妊娠率分别为7/7、6/16和3/11,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剂量连续口服孕激素保守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可获得较高的完全缓解率;辅助生殖技术可显著提高治疗后的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子宫内膜增生 孕激素类 妊娠结局 妊娠率 生育力 生殖技术 辅助
原文传递
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断性刮宫术在诊断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50
7
作者 王文 郭燕燕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50-552,共3页
目的 探讨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断性刮宫 (诊刮 )术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子宫内膜癌患者 15 6例 ,分为单纯分段诊刮 (A)组 93例 ,及宫腔镜辅助下的分段诊刮 (B)组 63例 ,比较两组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率。结果 A组... 目的 探讨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断性刮宫 (诊刮 )术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子宫内膜癌患者 15 6例 ,分为单纯分段诊刮 (A)组 93例 ,及宫腔镜辅助下的分段诊刮 (B)组 63例 ,比较两组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率。结果 A组手术病理分期与临床分期相比 ,期别提高的百分率为 3 4% ( 3 1/ 92 ) ,期别降低的百分率为 15 % ( 14/ 92 ) ,对宫颈受累估计的准确率为 75 % ( 68/ 91) ,腹腔洗液细胞学阳性率为 3 2 % ( 2 3 / 71) ;B组分别为 43 % ( 2 7/ 63 )、3 % ( 2 / 63 )、90 % ( 5 6/ 62 )和 3 5 % ( 18/5 1)。两组间手术病理分期与临床分期相比期别提高的百分率及腹腔洗液细胞学阳性率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两组间手术病理分期与临床分期相比期别降低的百分率及对宫颈受累估计的准确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宫腔镜能较确切了解子宫内膜癌患者宫颈受累情况 ,提高了在其辅助下分段诊刮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的准确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诊断性刮宫术 子宫内膜癌 应用
原文传递
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E4和CA125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2
8
作者 张爱敏 张鹏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E4(HE4)和CA125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选择12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癌组)、97例子宫良性疾病患者(子宫良性疾病组)和109例... 目的 探讨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E4(HE4)和CA125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选择12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癌组)、97例子宫良性疾病患者(子宫良性疾病组)和109例健康女性(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HE4水平、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CA125水平,结果以中位数(M)表示.通过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反映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患者血清HE4和CA125水平分别为78.09 pmol/L和33.43 kU/L,子宫良性疾病组血清HE4和CA125水平分别为46.37 pmol/L和18.26 kU/L,对照组妇女血清HE4和CA125水平分别为31.75pmol/L和12.64 kU/L;子宫内膜癌组血清HF4和CA125水平明显高于子宫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以子宫良性疾病组为参照时,HE4和CA125单项检测的AUC分别为0.913和0.801;特异度为95.0%时的敏感度分别为41.1%和22.6%,联合0检测的敏感度为46.0%.HE4和CA125在子宫内膜癌Ⅰ~Ⅱ期的阳性率分别为31% (27/86)、12%(10/86),在子宫内膜癌Ⅲ~Ⅳ期的阳性率分别为63% (24/38)、47% (18/38),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HF4和CA125联合检测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HE4在敏感性、特异性方面优于CA125.HE4和CA125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率与分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附睾分泌蛋白质类 CA-125抗原 肿瘤标记 生物学
原文传递
DWI和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 被引量:51
9
作者 陈基明 李周丽 +3 位作者 朱晴 张爱娟 颜秀芳 邢滔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6-230,共5页
目的探讨DWI和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资料,均于术前1~2周接受常规MRI及DWI、DCE-MRI。根据病理结果按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分为... 目的探讨DWI和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资料,均于术前1~2周接受常规MRI及DWI、DCE-MRI。根据病理结果按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分为无或浅肌层浸润组(n=25)和深肌层浸润组(n=20),比较2组间ADC值及DCE-MRI定量参数值(K^(trans)、K_(ep)、V_e)的差异;绘制ROC曲线,评价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效能。结果子宫内膜癌深肌层浸润组K^(trans)值高于无或浅肌层浸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2组间ADC值、K_(ep)、V_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K^(trans)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5(P=0.007),以K^(trans)=0.355/min为临界值,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0%、60.0%。结论DCE-MRI定量参数中,K^(trans)值有助于评估子宫内膜癌肌层侵犯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磁共振成像 对比剂
下载PDF
阴道超声、MRI及宫腔镜检查测量子宫内膜癌病灶大小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5
10
作者 杨媛 赵丽君 +5 位作者 王志启 唐军 耿京 洪楠 王建六 魏丽惠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MRI及官腔镜检查测量子宫内膜癌病灶大小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14年8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分期手术前依次行阴道超声、MRI及宫腔镜检查的56例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种检...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MRI及官腔镜检查测量子宫内膜癌病灶大小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14年8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分期手术前依次行阴道超声、MRI及宫腔镜检查的56例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种检查方法测量的子宫内膜癌病灶大小分别与作为“金标准”的病理学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将病理学测量值与上述3种检查方法所测得的病灶大小进行比较,相差5mm认为两种测量结果符合,相差〈5mm为低估,相差〉5mm为高估。结果5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灶最大直径,病理学测量为(3.05±0.23)cm,阴道超声检查测量为(2.46±0.31)cm,MRI检查测量为(3.12±0.08)cm,官腔镜检查测量为(3.18±0.21)cm;阴道超声、MRI、宫腔镜检查的测量值分别与病理学测量值比较,符合率分别为54%(30/56)、75%(42/56)、71%(40/56),低估率分别为21%(12/56)、5%(3/56)、12%(7/56),高估率分别为25%(14/56)、20%(11/56)、16%(9/56)。阴道超声检查的测量值与病理学测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而MRI、宫腔镜检查的测量值分别与病理学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前子宫内膜癌病灶大小的评估,阴道超声检查的意义有限,而MRI及宫腔镜检查均比较准确,但两者易高估病灶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阴道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宫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宫腔镜辅助分段诊刮术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4
11
作者 李小毛 杨晓辉 +2 位作者 杨越波 叶辉霞 叶敏娟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辅助分段诊刮术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广东省妇幼安康工程子宫内膜癌防治项目中各协作医院收治的3676例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传... 目的探讨宫腔镜辅助分段诊刮术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广东省妇幼安康工程子宫内膜癌防治项目中各协作医院收治的3676例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传统诊刮组3211例,术前行传统的分段诊刮术;宫腔镜诊刮组465例,术前行宫腔镜辅助分段诊刮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诊刮后病理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比较两种诊刮方式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颈浸润的准确率,并评价两种诊刮方式对子宫内膜癌子宫颈浸润的预测价值;分析宫腔镜检查对腹水细胞学检查结果及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传统诊刮组、宫腔镜诊刮组患者术前诊刮后病理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1.00%(2922/3211)、90.75%(422/4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0,P=0.862)。(2)传统分段诊刮术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颈浸润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28%、24.78%、93.76%、46.75%、84.95%,宫腔镜辅助分段诊刮术分别为86.45%、23.68%、98.71%、78.26%、86.88%,两者的准确率、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者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分别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3)传统诊刮组、宫腔镜诊刮组患者的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率分别为4.76%(153/3211)、3.23%(15/4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06,P=0.137)。(4)传统诊刮组、宫腔镜诊刮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02%、92.0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9.81%、91.83%,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33,P=0.856;χ2=1.508,P=0.219)。结论宫腔镜辅助分段诊刮术和传统分段诊刮术均是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宫腔镜检查 刮除术 腹水 细胞诊断学
原文传递
DWI及动态增强MRI鉴别诊断Ⅰa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息肉 被引量:44
12
作者 陈苑 程敬亮 +3 位作者 白洁 张勇 薛康康 张春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探讨DWI及动态增强MRI(DCE-MRI)鉴别诊断Ⅰa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病理证实、并接受DWI及DCE-MRI检查的60例Ⅰa期子宫内膜癌和3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资料。分析并比较病变的ADC、相对表观扩散系数(... 目的探讨DWI及动态增强MRI(DCE-MRI)鉴别诊断Ⅰa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病理证实、并接受DWI及DCE-MRI检查的60例Ⅰa期子宫内膜癌和3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资料。分析并比较病变的ADC、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达峰时间(TTP)、最大增强对比率(MCER)、90 s与60 s增强对比率差(ER_(90s-60s))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评价DWI和DCE-MRI鉴别Ⅰa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息肉的效能。结果Ⅰa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息肉的ADC[(0.76±0.17)×10^(-3)mm^2/s vs(1.33±0.20)×10^(-3)mm^2/s]、rADC(0.58±0.07 vs 1.02±0.13)、TTP[(76.47±13.37)s vs(101.86±14.62)s]、MCER[(119.48±42.51)%vs(178.32±88.24)%]、ER_(90s-60s)[(7.12±14.15)%vs(44.67±27.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鉴别Ⅰa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息肉的ADC、rADC、TTP、MCER及ER_(90s-60s)阈值分别为0.904×10^(-3)mm^2/s、0.74、81.5 s、159.01%和19.25%,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84,1.000,0.966,0.718和0.937。60例Ⅰa期子宫内膜癌中,Ⅰ型TIC 26例,Ⅱ型31例,Ⅲ型3例;38例子宫内膜息肉中,Ⅱ型TIC 9例,Ⅲ型29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67,P<0.001)。结论 DWI及DCE-MRI在Ⅰa期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息肉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ADC、rADC、TTP、MCER、ER_(90s-60s)可作为有效的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动态增强
下载PDF
17β-雌二醇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作用 被引量:37
13
作者 郭瑞霞 魏丽惠 +2 位作者 王建六 孙蓬明 孙秀丽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69-473,共5页
目的 探讨 17β 雌二醇 (E2 )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细胞磷脂酰肌醇 3激酶 /蛋白激酶B(PI 3K/PKB)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作用以及PI 3K抑制剂对其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印迹杂交技术 ,检测一定浓度 (1× 10 -6mol/L) 17β E2 ... 目的 探讨 17β 雌二醇 (E2 )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细胞磷脂酰肌醇 3激酶 /蛋白激酶B(PI 3K/PKB)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作用以及PI 3K抑制剂对其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印迹杂交技术 ,检测一定浓度 (1× 10 -6mol/L) 17β E2 作用于Ishikawa细胞不同时间 (分别为 0、5、15、30、6 0、12 0min)后和不同浓度 (分别为 0、1× 10 -10 、1× 10 -8、1× 10 -6、1× 10 -4mol/L) 17β E2 作用Ishikawa细胞一定时间 (30min)后PKB的活化情况 [以磷酸化PKB和总PKB比值 (p PKB/PKB)表示 ],以及用同法检测PI 3K抑制剂LY2 94 0 0 2对 17β E2 活化PKB的影响。结果  1× 10 -6mol/L 17β E2 作用于Ishikawa细胞 15min时 ,PKB的活化水平 (0 5 33± 0 0 2 9)已明显高于对照 (0 36 1± 0 0 2 9,P <0 0 5 ) ,30min时最明显 (0 6 6 6± 0 0 2 1,P <0 0 0 1) ,而且持续至少达 12 0min时 ;随着 17β E2 浓度 (分别为 1× 10 -10 、1×10 -8、1× 10 -6、1× 10 -4mol/L)的增加 ,PKB的活化水平逐渐增高 ,与对照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除 1×10 -10 mol/L外 ,P值分别为 >0 0 5、<0 0 5、<0 0 5、<0 0 0 1)。随着LY2 94 0 0 2作用浓度 (分别为 0 1、10、5 0、10 0 μmol/L)的增加 ,17β E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雌二醇 1-磷脂酰肌醇3激酶 原癌基因蛋白质类 信号传导 蛋白激酶B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评估 被引量:37
14
作者 彭萍 沈铿 +5 位作者 郎景和 黄惠芳 吴鸣 崔全才 姜玉新 谭莉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79-682,共4页
目的 探讨术前B超、术中肉眼观察、术后大体标本测量和血清CA12 5测定 ,对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价值。方法 采用术前B超、术中肉眼观察和术后大体标本测量对 13 3例手术病理分期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肌层浸润深度的判断进行评... 目的 探讨术前B超、术中肉眼观察、术后大体标本测量和血清CA12 5测定 ,对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价值。方法 采用术前B超、术中肉眼观察和术后大体标本测量对 13 3例手术病理分期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肌层浸润深度的判断进行评估 ,并分析 91例 (79例为Ⅰ期 ,12例为同期的Ⅱ~Ⅳ期患者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A12 5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结果 术前B超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和深肌层浸润的敏感性分别为 62 6%和 47 8% ,特异性分别为 67 7%和90 0 % ;术中肉眼观察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和深肌层浸润的敏感性分别为 5 9 6%和 73 9% ,特异性分别为 76 5 %和 94 6% ;术后大体标本测量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和深肌层浸润的敏感性分别为 70 0 %和 94 4% ,特异性分别 92 0 %和 97 7%。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Ⅰ期患者血清CA12 5水平异常 (≥ 3 5kU/L)的发生率为 8% (6/79) ,Ⅱ~Ⅳ期患者的发生率为 5 8% (7/12 ) ,血清CA12 5水平异常的发生率与手术病理分期的期别有极显著相关性 (P <0 0 0 1) ,而与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术前B超、术中肉眼观察和术后大体标本测量对判断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有一定帮助 ,其中术后大体标本测量的准确性相对较好。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子宫肌层 肿瘤浸润 CA-125抗原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特点、恶变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5
作者 张海燕 夏恩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09-1113,共5页
复习近几年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阐述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特点、恶变情况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子宫内膜息肉好发于成年人,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并在异常子宫出血、不孕症、肥胖和绝经等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有少数息肉不予治疗即... 复习近几年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阐述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特点、恶变情况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子宫内膜息肉好发于成年人,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并在异常子宫出血、不孕症、肥胖和绝经等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有少数息肉不予治疗即可自然消失。虽然对年轻患者的、无症状的和直径小的息肉可以进行期待治疗,但须慎重。TCRP术是治疗EP最好的方法,对无生育要求的高危患者应同时行TCRE术。不孕患者息肉切除后可明显提高妊娠率。另外,不要忽视息肉的非典型增生与恶变,在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者中,4.47%为癌性息肉,在无症状绝经后妇女中为1.51%。生育年龄EP的恶变率低于绝经后EP。正确认识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特点与恶变对于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息肉 宫腔镜检查 恶变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及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32
16
作者 高劲松 沈铿 +3 位作者 郎景和 黄惠芳 吴鸣 潘凌亚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 了解不同手术方式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生存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6~ 1996年行手术治疗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 110例 ,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 3组 ,行全子宫 +双侧附件切除术者为A组 (5 4例 ) ;行广泛或次广... 目的 了解不同手术方式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生存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6~ 1996年行手术治疗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 110例 ,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 3组 ,行全子宫 +双侧附件切除术者为A组 (5 4例 ) ;行广泛或次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者为B组 (14例 ) ;行全子宫 +双侧附件切除 (或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或次广泛全子宫切除 )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者为C组 (4 2例 ) ,分析 3组的生存和复发情况。结果 A、B、C 3组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89 5 %、90 5 %、95 1% ,3组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随诊超过 2年的 71例中 9例复发 ,复发率为 12 7% ;9例复发者中 7例于 3年内复发 ,其中盆腔局部复发 8例 ,远处转移 5例 ;A、B、C 3组的复发率分别为 13 9%、9 1%、12 5 % ,其中盆腔局部复发率分别为 13 9%、9 1%、8 3% ,远处转移率分别为 2 8%、9 1%、12 5 % ,分别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手术方式不是影响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 ,扩大手术范围或行淋巴结清扫术并不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远处转移在术后复发患者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辅助治疗时应考虑术后复发的这种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妇科手术 手术方式 存活率 肿瘤复发
原文传递
宫腔镜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及影响术后自然妊娠状态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36
17
作者 田宗茹 刘少霞 全秀玲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440-442,共3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切除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的疗效及影响术后自然妊娠状态的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1月在天津市咸水沽医院妇产科宫腔镜电切治疗的60例EP合并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3、6、18个月随访患者的... 目的:探讨宫腔镜切除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的疗效及影响术后自然妊娠状态的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1月在天津市咸水沽医院妇产科宫腔镜电切治疗的60例EP合并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3、6、18个月随访患者的阴道不规则出血、EP复发率、自然妊娠率,并分析影响患者术后自然妊娠的因素。结果:术后阴道不规则出血发生率为3.33%,EP复发率为1.67%。术后3个月累积自然妊娠率为28.33%,术后6个月累积自然妊娠率为50%,术后18个月累积自然妊娠率为65.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EP患者宫腔镜术后自然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不孕年限、不孕类型及息肉大小的EP患者宫腔镜术后自然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0岁是EP患者宫腔镜切除术后自然妊娠率的影响因素(OR=11.00,95%CI:4.108~29.454,P=0.000);原发性不孕、不孕年限>3年、息肉>1 cm或多发则不是EP患者术后自然妊娠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对于EP合并不孕的患者,宫腔镜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患者年龄越小术后自然妊娠的成功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 子宫内膜肿瘤 宫腔镜检查 妊娠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骨桥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31
18
作者 朱耀魁 屈洋 +2 位作者 夏明翰 王晓玉 罗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414-2417,共4页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OPN在30例子宫内膜癌、20例子宫颈癌及30例正常对照组织的表达,并评价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OPN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为70...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OPN在30例子宫内膜癌、20例子宫颈癌及30例正常对照组织的表达,并评价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OPN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为70%,显著高于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10%)及分泌期子宫内膜 (50%),P<0.01;OPN在子宫颈癌的阳性表达率(55%)显著高于正常宫颈上皮(10%),P<0.01;而宫颈磷癌及宫颈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及60.0%,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OPN的阳性表达率随临床病理分期的增加及细胞分化程度降低而显著升高。结论:OPN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颈癌组织均有显著高表达,其表达与肿瘤分期及分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 子宫内膜肿瘤 宫颈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2
19
作者 章文华 白萍 +3 位作者 吴令英 李淑敏 李斌 陈岚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79-482,共4页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 1995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间初治为手术治疗的 9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术前采用临床分期 ,术后采用手术病理分期 ,对这两种分期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 1995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间初治为手术治疗的 9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术前采用临床分期 ,术后采用手术病理分期 ,对这两种分期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分期不符合率为 4 5 8% ( 4 4 96) ,其中临床Ⅰ期为 2 4 0 % ( 12 5 0 ) ,Ⅱ期 76 9% ( 3 0 3 9) ,Ⅲ期为 5例中 2例。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10 3 % ( 8 78) ,其中临床Ⅰb期为 16例中 1例 ,Ⅱ期 14 7% ( 5 3 4 )。子宫外盆腔转移率 14 6% ( 14 96) ,其中临床Ⅰb期为 19例中 2例 ,Ⅱ期 2 3 1% ( 9 3 9)。卵巢转移率 9 4 % ( 9 96) ,其中临床Ⅰa期为9 7% ( 3 3 1) ,Ⅱ期为 10 3 % ( 4 3 9)。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为 7 9% ( 7 89) ,其中临床Ⅰ期为 4 0 %( 2 5 0 ) ,Ⅱ期为 10 3 % ( 4 3 9)。大网膜转移率 5 2 % ( 5 96) ,阑尾转移率 2 1% ( 2 96)。经单因素分析 ,临床分期、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和组织学类型均与盆腹腔转移有关 (P <0 0 1,0 0 5 )。经多因素相关分析 ,前 3个因素间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手术病理分期较临床分期准确 ,临床分期尤其是临床Ⅱ期的误差率较高 ,临床处理上应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肿瘤分期 肿瘤转移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原文传递
PTEN基因编码产物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8
20
作者 高庆蕾 叶飞 +3 位作者 李静 邢辉 卢运萍 马丁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0-644,共5页
背景与目的: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andtensionhomologydeletedonchromosometen,PTEN)是迄今发现的第一个具有磷脂酶活性的抑癌基因,该基因突变或缺失及蛋白表达异常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背景与目的: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andtensionhomologydeletedonchromosometen,PTEN)是迄今发现的第一个具有磷脂酶活性的抑癌基因,该基因突变或缺失及蛋白表达异常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抑癌基因PTEN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方法测定2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1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10例子宫内膜增生组织和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PTENmRNA表达水平;SP免疫组化法测定7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其中腺癌57例)、25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71例子宫内膜增生组织和31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PTEN蛋白表达水平,并将结果与各病例的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等生物学行为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子宫内膜腺癌组和癌前病变组中PTEN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内膜增生症组和正常子宫内膜组,各组组织中PTENmRNA相对含量分别为0.35±0.13、0.46±0.11、2.32±0.32、2.45±0.51;PTEN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66.67%(38/57)、76.00%(19/25)、5.63%(4/71)和0%(0/31)。PTEN蛋白表达缺失率与其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学分级有关(P均<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基因 子宫内膜癌 相关性 肿瘤生物学 RT-PCR 临床分期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