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5篇文章
< 1 2 1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扩散加权与弥散张量成像原理分析及比较 被引量:49
1
作者 曾洪武 王培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945-1947,共3页
磁共振扩散加权与弥散张量成像作为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已经应用于临床。迫切要求我们对这两种成像方法有较全面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本文全面系统地介绍磁共振扩散加权与弥散张量成像的原理,阐明相关概念,分析重要成像参数的影响及二者的... 磁共振扩散加权与弥散张量成像作为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已经应用于临床。迫切要求我们对这两种成像方法有较全面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本文全面系统地介绍磁共振扩散加权与弥散张量成像的原理,阐明相关概念,分析重要成像参数的影响及二者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原理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和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在鉴别超急性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中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46
2
作者 戴真煜 陈飞 +5 位作者 姚立正 董从松 侍海存 潘平雷 刘洋 张志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327-1332,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和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灌注成像在鉴别超急性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期间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确诊的42例单侧超急性期(14例...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和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灌注成像在鉴别超急性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期间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确诊的42例单侧超急性期(14例,A组)和急性期(28例,B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DTI和3D—pcASL图像。在扩散加权成像(DWI)病灶最大层面测量梗死面积(S嗍)和脑血流量(CBF)图上异常灌注面积(SCBF)。选取梗死核心(IC)、SCBF和SDWI不匹配区(MACD)及相应对侧为感兴趣区(ROI)。分析ScBF〉SDW1且梗死核心为低灌注的患者CBF、平均扩散系数(DCavg)和各项异性指数(FA)参数图。记录各ROI的参数值并计算梗死侧/对侧相对值(rCBF、rFA、rDCavg)。比较IC、MACD各参数值与对侧的差异,分析各参数相对值在两组中的差异。结果梗死核心的CBF和DC。值,MACD的CBF值在两组中均低于对侧(均P〈0.05)。A组MACD的DCavg值和B组梗死核心的FA值均低于对侧(均P〈0.05)。梗死核心的rFA、rDCavg和MACD的rFA值在B组均低于A组,MACD的rDCavg、rCBF则相反(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梗死核心的rFA、rDCavg和MACD的rCBF、rFA、rDCavg值鉴别两组的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0.890、0.541和1.139、0.902、0.455。结论临床可通过CBF、FA、Dcavg值及其相对值的改变规律判断脑梗死处于超急性或者急性期,为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梗塞 大脑中动脉 动脉自旋标记
原文传递
脑网络:从脑结构到脑功能 被引量:41
3
作者 蒋田仔 刘勇 李永辉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1-188,共8页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面脑连接反映了信息在脑内的处理过程,但是,到目前未知,我们还没有完全理解脑连接和脑内信息动态处理之间的复杂关系。本文从脑结构到脑功能方面介绍了从不同模态影像学数据构造脑网络的主要进展。我们首先给出了网络...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面脑连接反映了信息在脑内的处理过程,但是,到目前未知,我们还没有完全理解脑连接和脑内信息动态处理之间的复杂关系。本文从脑结构到脑功能方面介绍了从不同模态影像学数据构造脑网络的主要进展。我们首先给出了网络的基本定义,然后分别介绍了利用DTI构造结构网络,利用fMRI构造功能网络的方法。随后,我们探讨了不同的脑疾病(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网络拓扑结构是否发生了异常,最后对本领域未来的研究做了简单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复杂脑网络
原文传递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临床疾病诊治过程中更多的优势和价值 被引量:39
4
作者 刘建航 刘昊 +3 位作者 陈道云 徐志为 谢桂鑫 李锦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41-1247,共7页
背景: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是一项新兴的磁共振成像方法,由于其利用水分子在组织中自由扩散的原理揭示组织病变特点,常被用于检测神经系统细微结构的改变以及评价神经系统疾病的预后。目的:综述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的特征及临床应... 背景: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是一项新兴的磁共振成像方法,由于其利用水分子在组织中自由扩散的原理揭示组织病变特点,常被用于检测神经系统细微结构的改变以及评价神经系统疾病的预后。目的:综述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的特征及临床应用的作用。方法:第一作者以"弥散张量成像、各向异性参数、表观弥散系数、纤维示踪、白质、脑血管、脊髓、肌肉、椎间盘"为中文检索词,以"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FA,ADC,fibre tracing,DTT,white matter,cerebrovasculardiseases,spinalcord,muscle,intervertebraldisc"为英文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EMBASE数据库、Springer数据库、IEEE、Wiley Online Library、Google Scholar和PubMed数据库中关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的文章,共纳入41篇文献。结果与结论: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是一项尚待继续开发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通过计算组织内水分子自由扩散特征参数值,反映其扩散能力,继而能较准确地显示组织内部微观结构的表现,目前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应用的领域较为广泛,比如脊髓病变,阿尔茨海默病、癫痫及脑肿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周围神经损伤,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椎间盘退变,肌肉系统病变等方面,但技术开发程度还有很大空间,未来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肌肉纤维示踪、组织损伤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尚有很大前景,有望成为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退行性疾病的无创性评价肌肉损伤的间接特征性的重要技术指标,从而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肌肉结构改变提供有力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弥散张量成像 脊髓 周围神经 扩散加权成像 各向异性参数 表观弥散系数 平均扩散率 轴向扩散率 径向扩散率 纤维示踪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纤维跟踪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5
作者 于春水 李坤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3期477-479,共3页
纤维跟踪技术 (fibertracking或tractography )是近年来MR技术的一项重大进展 ,它是利用弥散张量数据 ,能在活体上三维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一种无创性成像方法。由于该技术具有显示神经纤维束的能力 ,将有助于理解正常脑功能和多种影响... 纤维跟踪技术 (fibertracking或tractography )是近年来MR技术的一项重大进展 ,它是利用弥散张量数据 ,能在活体上三维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一种无创性成像方法。由于该技术具有显示神经纤维束的能力 ,将有助于理解正常脑功能和多种影响脑功能的病理过程。本文就该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纤维跟踪 纤维束成像
下载PDF
基于DTI探讨脑小血管病患者脑白质微结构损伤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35
6
作者 刘健萍 赵海 +3 位作者 高明勇 周新韩 谢海群 黄淑云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8期90-92,95,共4页
目的应用DTI技术探讨脑小血管病(c SVD)患者常规扫描表现正常白质(NAWM)区微结构改变,及其与认识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对23例c SVD患者及13例条件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进行常规MRI及DTI序列检查并完成Mo CA评分,后处理测量双侧额叶、顶... 目的应用DTI技术探讨脑小血管病(c SVD)患者常规扫描表现正常白质(NAWM)区微结构改变,及其与认识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对23例c SVD患者及13例条件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进行常规MRI及DTI序列检查并完成Mo CA评分,后处理测量双侧额叶、顶叶、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及压部NAWM区的FA值及ADC值,比较c SVD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c SVD组FA值及ADC值与Mo 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c SVD组双侧额顶叶FA值较对照组减低,ADC值升高,双侧半卵圆中心FA值较对照组减低,其余两组间区别无统计学差异。c SVD患者双侧额叶FA值下降最明显(右侧(0.354±0.051)vs(0.398±0.027),P=0.0 1,左侧(0.3 6 5±0.0 5 3)v s0.405±0.035,P=0.00)。双侧额叶白质的FA值与Mo CA评分呈正相关(右侧额叶:r=0.43,P=0.01;左侧额叶:r=0.50,P=0.02),ADC值与Mo CA评分呈负相关,(右侧额叶:r=-0.40,P=0.03;左侧额叶:r=-0.37,P=0.00);其余部位FA值及ADC值与Mo CA评分无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结论 DTI能反映c SVD患者早期隐匿性脑白质损伤,额叶白质DTI指标改变一定程度可反映认知功能受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认知
下载PDF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following major ozonated autohemo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被引量:32
7
作者 Xiao-na Wu Tao Zhang +9 位作者 Jun Wang Xiao-yan Liu Zhen-sheng Li Wei Xiang Wei-qing Du Hong-jun Yang Tie-gen Xiong Wen-ting Deng Kai-run Peng Su-yue Pa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7期1115-1121,共7页
Major ozonated autohemotherapy has been shown to promote recovery of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but whether naajor ozonated autohelnotherapy affects remote in)ury remains po... Major ozonated autohemotherapy has been shown to promote recovery of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but whether naajor ozonated autohelnotherapy affects remote in)ury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Here, we assumed that major ozonated autohemotherapy contributes to recovery of clinical function, possibly by reducing remote injury afte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Sixty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aged 30-80 years were equally and randomly allocated to ozone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Patients in the ozon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medical treatment and major ozonated autohemotherapy (47 mg/L, 100 mL ozone) for 10 ± 2 days.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medical treatment only.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score, modified Rankin scale score, and reduced degree of fractional anisotropy values of brain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were remarkably decreased, brain function improved, clinical efficienc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 detected in the ozone treatment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major ozonated autohemotherapy promotes recovery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by reducing re,note injury, and additionally, exhibits high saf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OZONE cerebral infar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nisotropy internal capsule whitematter corticospinal tract cerebral peduncle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受压神经根DTI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 被引量:32
8
作者 崔婷婷 李松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69-1873,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受压神经根DTI相关参数的变化,及其与基于临床症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的相关性。方法 25例经临床和手术证实为单侧神经根受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本研究,全部患者术前均接...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受压神经根DTI相关参数的变化,及其与基于临床症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的相关性。方法 25例经临床和手术证实为单侧神经根受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本研究,全部患者术前均接受DTI扫描和ODI与VAS评分,ODI、VAS用于评价患者受压神经根对应的特征性下肢疼痛区域。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侧与健侧神经根FA值分别为0.26±0.05、0.36±0.05,ADC值分别为(1.69±0.32)×10^(-3)mm^2/s、(1.56±0.21)×10^(-3)mm^2/s;患侧FA值与ODI(r=-0.88,P<0.01)及VAS评分(r=-0.66,P<0.01)呈负相关,ADC值与ODI(r=0.30,P=0.15)及VAS评分(r=0.36,P=0.08)无相关关系。结论 DTI的FA值可能是量化神经根结构改变的重要参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根结构的损伤可能是产生临床症状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神经根 椎间盘移位
下载PDF
早期高压氧干预对创伤性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影响的DTI研究 被引量:31
9
作者 丁政 周苏键 +4 位作者 彭慧平 卢晓欣 肖慧 刘杨 谭春山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9-194,共6页
目的观察早期高压氧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并通过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其神经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创伤性脑损伤后认知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高压氧组,每组3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 目的观察早期高压氧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并通过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其神经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创伤性脑损伤后认知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高压氧组,每组3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及认知康复训练,高压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高压氧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对2组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从2组患者中各随机抽取15例于治疗前、后进行常规T1WI平扫及DTI扫描,将影像学数据与量表评估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MSE评分及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提高,并且以高压氧组MMSE评分[(22.75±3.50)分]、MoCA评分[(21.47±3.39)分]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对照组脑白质差异区各向异性分数值(FA)与MMSE评分、MoCA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高压氧组胼胝体、双侧内囊前肢、左侧上纵束FA值与MMSE评分及MoCA评分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联合常规认知训练能进一步改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胼胝体、双侧内囊前肢、左侧上纵束等脑白质区结构与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用氧 创伤性颅脑损伤 认知功能障碍 扩散张量成像
原文传递
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生物学评估指标分析 被引量:30
10
作者 杨雅馨 李颖 +5 位作者 袁海峰 傅静 李文娟 张慧 马奔 张巧俊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40-744,共5页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及运动诱发电位(MEP)能否作为评估脑卒中后肢体运动能障碍程度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并给予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定,同时进行DTI及MEP检查,分析DTI、MEP参数与肢体FMA评分间的相...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及运动诱发电位(MEP)能否作为评估脑卒中后肢体运动能障碍程度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并给予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定,同时进行DTI及MEP检查,分析DTI、MEP参数与肢体FMA评分间的相关性,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明确其在评定重度运动功能障碍时的检验效能。结果①DTI参数大脑脚部分各向异性不对称系数(aFA)与患侧上、下肢FMA评分均具有负相关性(P<0.05);内囊后肢aFA值与患侧上肢FMA评分具有负相关性(P<0.05),与患侧下肢FMA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MEP参数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运动阈值(MT)异常程度均与该侧肢体FMA评分具有负相关性(P<0.05);②ROC曲线显示内囊后肢aFA值为评定上肢重度运动功能障碍的最佳指标,分界值为0.167,具有较好的检验效能;MEP波形缺失作为重度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标准,其灵敏度较高,但特异度较低;③联合DTI及MEP进行系列检查,可提高识别上肢重度运动功能障碍的特异度。结论DTI及MEP相关参数可作为评估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生物学指标,且对评定上肢重度运动功能障碍具有较好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功能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运动诱发电位
原文传递
MR扩散张量成像对鼻咽癌放疗后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4
11
作者 谭湘萍 赵继泉 +3 位作者 梁碧玲 谢榜昆 钟镜联 叶瑞心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34-1337,共4页
背景与目的:MR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是磁共振成像的一个新技术,能在分子水平上无创性地研究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现象,本文旨在用DTI定量分析鼻咽癌放疗后常规MR表现正常者双侧颞叶脑白质区域的水分子扩散特性,探讨DT... 背景与目的:MR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是磁共振成像的一个新技术,能在分子水平上无创性地研究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现象,本文旨在用DTI定量分析鼻咽癌放疗后常规MR表现正常者双侧颞叶脑白质区域的水分子扩散特性,探讨DTI在放射性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例鼻咽癌放疗后常规MR表现正常者和21例健康正常人均作DTI,在双侧颞叶脑白质区域测量各向同性显著扩散系数(isotropic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iso)值和各向异性指数值。结果:(1)鼻咽癌放疗组ADCiso犤(631.30±27.83)×10-6mm2/s犦与正常对照组ADCiso犤(651.76±39.10)×10-6mm2/s)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鼻咽癌放疗组各向异性指数值均下降,分别为:FA(fractionalanisotropy)值=0.405,RA(relativeanisotropy)值=0.355,1-VR(1minusvolumeratio)值=0.192,与正常对照组对应的各向异性指数值(FA值=0.463,RA值=0.418,1-VR值=0.257)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R检查中用各向异性指数值能更好地描述水分子的扩散特性,在评价鼻咽癌放疗后双侧颞叶的白质改变方面比ADCiso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鼻咽癌 放射性脑损伤
下载PDF
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 被引量:29
12
作者 杨帆 桑德春 +2 位作者 张晓钰 卢利萍 褚宏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81-1085,共5页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 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疗法)和运动想象组(运动想象+常规康复疗法),每组20例。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 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疗法)和运动想象组(运动想象+常规康复疗法),每组20例。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测量患者各向异性分数(FA)。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t>5.088,P<0.001),运动想象组优于对照组(t>2.124,P<0.05)。治疗前,两组病灶侧FA均较对侧明显减小(t>3.892,P<0.01),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t<1.144,P>0.05);治疗后,运动想象组有较多患者(5/5 vs.2/4)FA升高。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能促进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对受损白质纤维的恢复可能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想象 运动 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联合Fugl-Meyer量表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评估的作用 被引量:29
13
作者 赵津京 王凯 杨志丽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639-642,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简化Fugl-Meyer(FM)运动功能量表在老年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解放军第三○五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11月—2014年4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17例,入院...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简化Fugl-Meyer(FM)运动功能量表在老年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解放军第三○五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11月—2014年4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17例,入院后均给予药物联合偏瘫实用训练技术康复治疗。分别于入院第1、4、12周完成DTI检查和FM量表评估。结果 3次DTI检查感兴趣区(ROI)健患侧各向异性分数(FA)差值和FM量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437和3.791,均P<0.01)。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DTI中,ROI健患侧FA差值第1周(0.19±0.06)与第4周(0.13±0.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与第12周(0.13±0.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药物、康复综合治疗后FM量表评分:入院第1周[(69±9)分]与第4周[(74±6)分]、第4周与第12周[(82±10)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第1次DTI中ROI对应的健患侧FA差值与第1阶段(4周)康复治疗前后FM量表评分差值变化呈线性负相关(rs=-0.389,P<0.05)。结论 DTI和FM早期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脑梗死 偏瘫 弥散张量成像 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
下载PDF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Technique and applications 被引量:24
14
作者 Vinit Baliyan Chandan J Das +1 位作者 Raju Sharma Arun Kumar Gupta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 CAS 2016年第9期785-798,共14页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 is a method of signal contrast generation based on the differences in Brownian motion. DWI is a method to evaluate the molecular function and micro-architecture of the human body. DWI s...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 is a method of signal contrast generation based on the differences in Brownian motion. DWI is a method to evaluate the molecular function and micro-architecture of the human body. DWI signal contrast can be quantified by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maps and it acts as a tool for treatment respon-se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of disease progression. Ability to detect and quantify the anisotropy of diffusion leads to a new paradigm called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 DTI is a tool for assessment of the organs with highly organised fibre structure. DWI forms an integral part of modern state-of-ar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is indispensable in neuroimaging and oncology. DWI is a field that has been undergoing rapid technical evolu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are increasing every day. This review article provides insights in to the evolution of DWI as a new imaging paradigm and provides a summary of current role of DWI in various disease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Onco-imaging Neuro-imaging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王双坤 戴建平 +3 位作者 马军 李少武 艾林 程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799-1801,共3页
目的探索高场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评价价值。方法脑外伤病人12例及正常对照组13例,分别应用常规MR扫描及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FA图上分别测量创伤组及对照组双侧半球白质感兴趣区镜像部位FA值,将两组相应感兴趣... 目的探索高场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评价价值。方法脑外伤病人12例及正常对照组13例,分别应用常规MR扫描及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FA图上分别测量创伤组及对照组双侧半球白质感兴趣区镜像部位FA值,将两组相应感兴趣区FA值均值进行比较,观察有无明显差异。并将创伤组FA值均值与临床GC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创伤组与对照组FA值有明显差异,创伤组双侧内囊后肢FA值与GCS评分有较好相关性。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白质损伤敏感,并能反映其损伤程度,是目前活体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准确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弥漫性轴索损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DTI技术与常规MRI在脊髓型颈椎病观察脊髓损伤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刘涛 温志波 +6 位作者 蔡汉寿 周洁 张衡 白君 靳晓军 吴球辉 葛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3期103-106,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常规MRI及DTI,评价脊髓型颈椎病的脊髓损伤,探讨DTI对检测脊髓型颈椎病(CSM)脊髓损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使用GE Signa Hde 1.5T超导型磁共振仪,对40例健康志愿者和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常规MRI及DTI检查。根据T2WI图像... 目的通过比较常规MRI及DTI,评价脊髓型颈椎病的脊髓损伤,探讨DTI对检测脊髓型颈椎病(CSM)脊髓损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使用GE Signa Hde 1.5T超导型磁共振仪,对40例健康志愿者和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常规MRI及DTI检查。根据T2WI图像颈髓病变区信号不同,将CSM患者分为颈髓病变区高信号组(C组,13例)和等信号组(B组,47例),正常对照组(A组,40例)。观察常规T2WI图,测量DTI不同参数值,比较不同组别ADC值和FA值的变化。结果常规T2WI等信号患者(B组),虽然常规T2WI没有显示出病变脊髓异常信号改变,但是DTI参数值出现变化,FA值降低,提示病变脊髓各向异性减低;ADC值升高,反映各向同性增高。常规T2WI高信号患者(C组),FA值进一步减低,脊髓出现不均淡黄色信号。ADC值、FA值在A,B,C组中均有统计学意义(表1),ADC值在A组、B组、C组中呈逐渐升高变化,反映脊髓各向同性逐渐升高;RA值在A组、B组、C组中呈逐渐降低变化,反映脊髓各向异性逐渐降低。结论通过脊髓型颈椎病两组的研究,显示DTI能在常规T2WI尚未出现异常信号之前既能检测颈髓的较为早期的损伤,DTI较常规MRI检测脊髓慢性损伤更敏感,DTI能更早、更精确地发现脊髓型颈椎病的脊髓病变,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同时可以为手术治疗赢得时间。DTI量化参数可以定量评估脊髓损伤程度,使脊髓损伤的诊断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髓 脊髓型颈椎病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6
17
作者 王红霞 孟楠 +3 位作者 任继鹏 周凤梅 刘旺毅 韩东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2-327,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在本院行磁共振检查并经临床确诊的45例足月HIE患儿的病例资料,将其分为轻度组(18例)、中度组(15例)、重度组(12例)。选取正常新生儿20例作为...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在本院行磁共振检查并经临床确诊的45例足月HIE患儿的病例资料,将其分为轻度组(18例)、中度组(15例)、重度组(12例)。选取正常新生儿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常规MRI常规序列和DTI扫描,测量双侧额叶白质、双侧半卵圆中心、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及豆状核兴趣区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比较分析各兴趣区FA值的变化规律并应用ROC曲线分析各兴趣区FA值诊断HIE的准确性。结果:轻度组中,胼胝体压部、内囊后肢的FA值(0.613±0.005,0.513±0.045)低于对照组(0.621±0.011,0.562±0.0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中,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胼胝体压部及内囊后肢的FA值(0.230±0.025,0.233±0.026,0.607±0.009,0.499±0.016)均低于照组(0.259±0.034,0.269±0.048,0.621±0.011,0.562±0.044),高于重度组(0.206±0.006,0.208±0.018,0.595±0.008,0.469±0.01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上所述兴趣区外,重度组内囊前肢、胼胝体膝部FA值(0.368±0.026,0.561±0.019)均低于对照组(0.420±0.043,0.596±0.012)、轻度组(0.406±0.039,0.588±0.01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豆状核FA值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兴趣区中,内囊后肢FA值诊断HIE的效能最高,其FA值的取阈值0.531时,诊断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84.4%,Youden指数为0.644。结论:同常规MRI序列相比,DTI技术能够早期、定量、客观评价HIE患儿脑损伤的情况,为HIE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时相判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8
作者 戴真煜 陈飞 +7 位作者 姚立正 董从松 刘洋 侍海存 张志平 杨乃忠 张明生 戴迎桂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1期2526-2531,共6页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时相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52例经临床及磁共振诊断为不同时相(超急性期、急性...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时相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52例经临床及磁共振诊断为不同时相(超急性期、急性期及亚急性期)的单侧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DTI图像.在DTI序列各项异性指数(FA)、容积比各项异性(VRA)、平均扩散系数(DCavg)及衰减指数(Exat)参数图上选取病灶、近病灶边缘脑组织及相应对侧为感兴趣区(ROI),记录各ROI参数值并计算病灶-对侧各参数的相对值.同时以病灶及对侧ROI为种子点重建DTT图.比较病灶、近病灶边缘脑组织与相应对侧间各参数值的差异,分析病灶-对侧各参数相对值在不同时相脑梗死间的差异.结果 各时相急性缺血性脑梗死DTT图均可观察到纤维束损伤表现.脑梗死病灶区DCavg值各时相均低于对侧,Exat值各时相均高于对侧(P <0.05);FA和VRA值仅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低于对侧(P<0.05).脑梗死近病灶边缘脑组织FA、VRA和Exat值在超急性期高于对侧(P<0.05),DCavg值在超急性期低于对侧(P <0.05);FA、VRA、DCavg和Exat值在急性期与亚急性期脑梗死与对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超急性期到亚急性期脑梗死病灶-对侧FA和VRA相对值逐渐减低(P<0.05),其中VRA相对值在急性期与亚急性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急性期脑梗死病灶-对侧DCavg相对值明显高于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脑梗死(P<0.05),然而在急性期与亚急性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示病灶-对侧FA、VRA和DCavg相对值在超急性和急性脑梗死间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0.852、0.886和0.541;病灶-对侧FA相对值在急性和亚急性脑梗死间最佳诊断界值为0.595.结论 FA、VRA、DCavg及Exat值在不同时相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中存在特定的改变规律,临床可综合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脑梗死
原文传递
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及各指标的初步应用与评价 被引量:24
19
作者 胡军武 肖旭轩 +3 位作者 李勇刚 史瑞华 夏黎明 王承缘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256-1259,共4页
目的 探讨正常脑组织及脑肿瘤的扩散张量 (DTI)成像技术及各种评价指标的变化规律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例正常志愿者和 19例脑肿瘤患者进行常规MRI和DTI扫描并重建参数图 ,测量正常志愿者脑组织各主要白质束和神经核团的部分各向... 目的 探讨正常脑组织及脑肿瘤的扩散张量 (DTI)成像技术及各种评价指标的变化规律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例正常志愿者和 19例脑肿瘤患者进行常规MRI和DTI扫描并重建参数图 ,测量正常志愿者脑组织各主要白质束和神经核团的部分各向异性值 (FA)、各向同性值 (Iso)、衰减指数值 (ExAt)和容积比异向性值 (VrA) ,肿瘤患者测量受累白质束及对侧正常白质束的上述各参数 ,取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包括配对t检验 ,相关性分析及方差分析。结果 DTI图上 ,正常脑组织FA、Iso、ExAt、VrA值按组织结构呈规律分布 ;脑肿瘤病例则清楚显示肿瘤对周围结构的破坏、占位效应及水肿所致的改变。各指标中 ,患、健侧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FA组 :t=9 12 5 ,P <0 0 0 1;Iso组 :t= 5 5 37,P <0 0 0 1;ExAt组 :t=7 16 8,P <0 0 0 1;Vra组 :t=7 12 8,P <0 0 0 1) ,FA与VrA的患侧测量值之间相关性较高 (r=0 92 2 ,P <0 0 0 1) ,其他各指标间无显著相关性 ,单因素方差分析 4种指标变化幅度 [|(患侧 -健侧 ) |/健侧 ) ]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F =2 0 4 30 ,P <0 0 0 1) ,FisherLSD检验显示Vra的变化幅度与另 3种指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另外 ,FA与Iso比较 ,P =0 0 0 6 ,其他无显著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 脑肿瘤 脑组织 DTI 扩散张量成像 白质 患侧 显示 扫描 显著性
原文传递
中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头针疗效水平的fMRI与DTI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崔方圆 邹忆怀 +2 位作者 谭中建 董培 吴宇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13年第4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偏瘫肢体活动以及针刺头皮针的即刻脑功能成像(fMRI)反应,结合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对偏瘫患者进行头针治疗和临床观察,发现有针刺有效和针刺无效的现象,对针刺有效和针刺无效各1例患者进行偏瘫... 目的探讨偏瘫肢体活动以及针刺头皮针的即刻脑功能成像(fMRI)反应,结合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对偏瘫患者进行头针治疗和临床观察,发现有针刺有效和针刺无效的现象,对针刺有效和针刺无效各1例患者进行偏瘫肢体被动运动和头针任务的fMRI扫描和DTI扫描。结果 2例受试者的肢体运动脑激活部位较一致,而针刺的脑激活效应差异较大,激活范围与针刺有效性相关,DTI结果显示运动传导束纤维受损程度有差异。结论中风后运动功能恢复与小脑的作用关系密切;头针针刺对运动调节功能有部分影响作用,针刺的临床疗效水平与脑激活反应有相关性;病损具体部位、大小和临床症状与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和恢复机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头针 功能恢复 脑功能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