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良心和启蒙:真善判断权问题 被引量:7
1
作者 谢文郁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54,共8页
如果我们追踪近代欧洲思想界的两种主流情感——反教皇主义权威情感和个性自由情感,就会发现启蒙运动的一个核心概念"良心"。良心问题归根结底是真和善的判断权问题。它最初是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中对抗教皇主义者的有... 如果我们追踪近代欧洲思想界的两种主流情感——反教皇主义权威情感和个性自由情感,就会发现启蒙运动的一个核心概念"良心"。良心问题归根结底是真和善的判断权问题。它最初是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中对抗教皇主义者的有力武器,通过宗教改革而在整个欧洲思想界传播。笛卡尔把良心转化为"我思"(思维主体),当做认识的出发点和基础。在卢梭的思想中,良心成了善恶判断的最高权威,作为人的生存出发点,良心是不可剥夺的,因此在良心基础上给出的判断选择乃是天赋人权。整个欧洲的启蒙运动归根到底便是揭示并宣扬这个良心的运动,是使每一个人都回归自己的良心的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心 启蒙 路德 笛卡尔 卢棱
下载PDF
笛卡尔的“我思”与“人” 被引量:6
2
作者 尚新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63,共6页
笛卡尔以“我思”为核心的二元论哲学摧毁古代的理解模式,代之以科学的世界观和解释理论,从不同层面理解“人”,涉及心灵、身体、身心统一体三个方面,以及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而影响到人类学的急剧变化,影响到人的道德和自制的全... 笛卡尔以“我思”为核心的二元论哲学摧毁古代的理解模式,代之以科学的世界观和解释理论,从不同层面理解“人”,涉及心灵、身体、身心统一体三个方面,以及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而影响到人类学的急剧变化,影响到人的道德和自制的全部体系,致使“人性”和“人道主义”问题更为复杂,体现了其现代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卡尔 我思 身心统一 人道主义
下载PDF
心身二元与科学之科学——笛卡尔科学哲学思想再探 被引量:5
3
作者 炎冰 严明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22,共8页
依据相关史实和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我们择取了三大要素以梳理出笛卡尔科学哲学的思想主旨:用"心身二元"审觉了科学何以可能的哲学前置,以"方法之方法"重建起知识瓦砾中的新屋架,携"科学之科学"完成了机械... 依据相关史实和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我们择取了三大要素以梳理出笛卡尔科学哲学的思想主旨:用"心身二元"审觉了科学何以可能的哲学前置,以"方法之方法"重建起知识瓦砾中的新屋架,携"科学之科学"完成了机械论哲学的最终范本。由此,笛卡尔在科学史上的别样形象得以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卡尔 心身二元 方法论 机械论
下载PDF
推理和社会学——理想型集方法的运用和发展 被引量:3
4
作者 赵鼎新 《社会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38,共21页
本文在韦伯的理想型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型集和理想型集演绎建模方法,讨论了一个合格的理想型集应当具有的三个基本要素,并通过一些案例展示了理想型集的建立以及理想型集演绎方法在理论和经验层面的运用。本文认为,理想型集演绎方... 本文在韦伯的理想型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型集和理想型集演绎建模方法,讨论了一个合格的理想型集应当具有的三个基本要素,并通过一些案例展示了理想型集的建立以及理想型集演绎方法在理论和经验层面的运用。本文认为,理想型集演绎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归纳作为逻辑基础的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研究传统的弱点,为连接社会学中的微观机制分析、宏观结构分析和行动者分析找到了一座桥梁,为笛卡尔坐标法在社会学中找到了一种带有一定解析性的应用方法,给出了一个能针对各种复杂经验现象进行分析的解读工具,因此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 笛卡尔 理想型 理想型集 理想型集演绎
原文传递
笛卡尔与人工智能:“我思故我在”作为智能测试标准的可能性 被引量:6
5
作者 张伟特 《科学.经济.社会》 2022年第3期38-55,共18页
笛卡尔作为西方近代哲学奠基人,开启了主体性哲学和认识论转向。对人和机器的本质的系统思考,促使笛卡尔提出了语言测试和理性行为测试作为判断智能的标准,但是他的机器理论和身心二元论框架使得他认为人工机器不可能通过这两个测试。因... 笛卡尔作为西方近代哲学奠基人,开启了主体性哲学和认识论转向。对人和机器的本质的系统思考,促使笛卡尔提出了语言测试和理性行为测试作为判断智能的标准,但是他的机器理论和身心二元论框架使得他认为人工机器不可能通过这两个测试。因此,笛卡尔预言人工智能并无可能。本文论证笛卡尔哲学具有极大的复杂性,这个不可能性预言并未耗尽笛卡尔哲学思考人工智能问题的理论潜力,他的身心三元论框架在理论上并未排除人工智能机器的可能性,而且最具启发性的是,《沉思集》还潜在地提供了第三个更有潜力的智能测试标准:“我思故我在”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卡尔 机器 人工智能 我思故我在 图灵测试
下载PDF
探赜与诘难:笛卡尔美德伦理学解读立场再审视 被引量:2
6
作者 左金磊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79,共8页
近年来,随着美德伦理学的“复兴”,英语学界有学者提出应该以美德伦理学的视角解读笛卡尔的道德理论,其中以加拿大学者丽萨·沙皮洛(Lisa Shapiro)、巴西学者马塞洛·德·阿劳约(Marcelo de Araujo)为代表,他们认为笛卡尔... 近年来,随着美德伦理学的“复兴”,英语学界有学者提出应该以美德伦理学的视角解读笛卡尔的道德理论,其中以加拿大学者丽萨·沙皮洛(Lisa Shapiro)、巴西学者马塞洛·德·阿劳约(Marcelo de Araujo)为代表,他们认为笛卡尔的德性学说是古典美德伦理学的延续,相比于现代伦理学的视角,更应该以美德伦理的立场解读。然而,通过深入考察笛卡尔的德性理论,可以发现这一立场很难成立。首先,笛卡尔虽然规定了“德性是至善”,然而这一规定的内涵是空洞的,并未像其他目的论式的美德伦理学那样给出道德判断的标准。其次,他更为在先地规定了什么是道德正当,并以此为基础定义德性,而非美德伦理学那样通过先定义德性内涵进而规定行为的道德正当。因此,笛卡尔的道德理论并不符合美德伦理学的核心规定,不能用美德伦理学简单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卡尔 德性 美德伦理 自由意志
下载PDF
“运动方向”的普遍化——从亚里士多德主义到伽利略和笛卡尔的运动学
7
作者 刘鹏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0,共8页
大小与方向是衡量运动的两个基本要素,传统科学史研究多关注运动大小,而忽视运动方向观念的演变。在近代早期的运动学中,运动方向经历了普遍化过程,其中贡献最大的是伽利略与笛卡尔。若以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为线索,可发现:运动方向在亚... 大小与方向是衡量运动的两个基本要素,传统科学史研究多关注运动大小,而忽视运动方向观念的演变。在近代早期的运动学中,运动方向经历了普遍化过程,其中贡献最大的是伽利略与笛卡尔。若以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为线索,可发现:运动方向在亚里士多德主义物理学中是特殊的,竖直方向对应着月下区诸单纯物质的自然运动,水平运动未被关注;伽利略开始了运动学的数学化,但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仍具有特殊性,分别与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下落运动绑定在一起;笛卡尔的抽象运动学真正实现了运动方向的普遍化,他还以抽象运动学解释了现实运动的竖直与水平方向。至此,运动学中,运动方向的普遍化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方向 运动学 亚里士多德主义 笛卡尔 伽利略
原文传递
笛卡尔的激情论与勒布伦的表现说——对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美学的一个细部考察 被引量:6
8
作者 张颖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9-60,211,共13页
路易十四的首席画师夏尔·勒布伦在王家绘画与雕塑学院的若干演讲中把如何表现人物的激情作为一个核心课题,他借鉴笛卡尔《论灵魂的激情》而提出自己的"表现说"。一些研究者据此认为,笛卡尔影响了勒布伦及王家绘画与雕塑... 路易十四的首席画师夏尔·勒布伦在王家绘画与雕塑学院的若干演讲中把如何表现人物的激情作为一个核心课题,他借鉴笛卡尔《论灵魂的激情》而提出自己的"表现说"。一些研究者据此认为,笛卡尔影响了勒布伦及王家绘画与雕塑学院的古典主义美学之塑造。另有一些研究者认为勒布伦对笛卡尔有根本性的误读,并因此而贬低其绘画理论。本文认为,"表现说"是通过对笛卡尔文本进行大幅度改造而架构起来的,因而在根本上背离了笛卡尔。这种改造是勒布伦有意为之,一方面,作为画家的勒布伦始终关注面部表现如何传达灵魂,另一方面,作为院长的勒布伦内化了制度的外部压力。对这个问题的考察将从一个细部折射出十七世纪下半叶法国古典主义美学的资源、方法、建制等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卡尔 勒布伦 激情 表现 王家绘画与雕塑学院
下载PDF
笛卡尔著作中的“灵”“魂”之辨
9
作者 李琍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心灵”与“灵魂”在古代哲学中的含义及所指是不同的,但笛卡尔著作中却出现了二者混用的局面。不过,只要仔细检查这两个词出现在笛卡尔文本中的各种语境,就能发现,他主要用“心灵”来指称那个使人从事思考活动、可以与身体完全分离的... “心灵”与“灵魂”在古代哲学中的含义及所指是不同的,但笛卡尔著作中却出现了二者混用的局面。不过,只要仔细检查这两个词出现在笛卡尔文本中的各种语境,就能发现,他主要用“心灵”来指称那个使人从事思考活动、可以与身体完全分离的实体,用“灵魂”来指称那个与身体结合在一起并且发生相互作用的实体。笛卡尔的身心观的革命性体现在他主张机械论的身体观。他不像古人那样认为灵魂赋予身体生命活力,不再视灵魂为神圣的永生的力量,他甚至尝试像展示机器运行那样解释灵魂如何驱动身体,这使其几乎将灵魂还原为一种物质器官。但是,笛卡尔不敢公然背离古典理性主义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他那里,指挥身体行动的灵魂最终没有与从事认识的心灵彻底脱钩,并且他还装模作样地响应教会的号召来证明灵魂不朽,这才使得他的著作中出现了“心灵”与“灵魂”混用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卡尔 身心观 灵魂 心灵 灵魂不朽
下载PDF
笛卡尔与卢梭:他心问题域中的理解儿童探究
10
作者 杨颖慧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51,共14页
一般性的他心问题主要包涵他心是否存在以及他心能否被认识或理解两个基本问题。相应的,在成人—儿童的关系中,他心问题转变为儿童之心是否存在,以及成人能否认识或理解儿童之心两个基本问题。笛卡尔和卢梭代表着关于儿童之心的两种不... 一般性的他心问题主要包涵他心是否存在以及他心能否被认识或理解两个基本问题。相应的,在成人—儿童的关系中,他心问题转变为儿童之心是否存在,以及成人能否认识或理解儿童之心两个基本问题。笛卡尔和卢梭代表着关于儿童之心的两种不同理解路径,笛卡尔催生了一般性他心问题,并怀疑儿童之心的存在,是唯我认识论的理性主义路径;卢梭在与笛卡尔“对话”的基础上,发现了作为身体感受之心与自然善好之心的儿童之心,是德性论的浪漫主义路径。不过,卢梭的发现依然带有笛卡尔痕迹。笛卡尔和卢梭是奠基并影响儿童观念的两个早期关键人物,他们对儿童观念的现代化与现代儿童教育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心问题 理解儿童 笛卡尔 卢梭 儿童教育
下载PDF
“我思”:从笛卡儿到萨特 被引量:3
11
作者 莫伟民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9-76,共8页
笛卡儿以“我思”作为形而上学体系的第一原则,开创了近代意识哲学,成为近现代西方哲学话语的源头和讨论对象。比朗、康德、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梅洛-庞蒂等人都是在答复“意识是否具有实体性”、“意识是否需要先验主体保障”、... 笛卡儿以“我思”作为形而上学体系的第一原则,开创了近代意识哲学,成为近现代西方哲学话语的源头和讨论对象。比朗、康德、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梅洛-庞蒂等人都是在答复“意识是否具有实体性”、“意识是否需要先验主体保障”、“‘我思’是认识还是存在”、“我是自为的存在还是为他人的存在”等问题时展开各自的哲学思想。梳理从笛卡儿直至萨特关于“我思”论题的发展史,对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西方哲学的演进和展开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卡儿 萨特 形而上学体系 “我思”
原文传递
微积分、连续体的解构:论活力争论与莱布尼茨动力学的开端
12
作者 严杭迪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90,共7页
守恒问题是物理学的重要问题之一。莱布尼茨的相关探讨引发了科学史上著名的“活力争论”,争论围绕的是何者守恒(运动还是力)以及守恒量的测算公式。通过对运动的存在论考察,莱布尼茨将这一物理学问题推到形而上学,发展出反笛卡尔的物理... 守恒问题是物理学的重要问题之一。莱布尼茨的相关探讨引发了科学史上著名的“活力争论”,争论围绕的是何者守恒(运动还是力)以及守恒量的测算公式。通过对运动的存在论考察,莱布尼茨将这一物理学问题推到形而上学,发展出反笛卡尔的物理学-形而上学体系。他运用独创的微积分方法,解构包括运动和时空在内的连续体,将运动还原到力,并建立了时空的相对性理论。这一考察拆除了运动的“通过自身的实在性”,使得莱氏以实体形式为核心的动力学得以可能。在这一进路中,微积分是理解莱布尼茨思想的重要环节,学界对此未有足够的阐发。文章的考察表明,其哲学体系是数学、物理学和形而上学的有机统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布尼茨 笛卡尔 动力学 连续体 活力
原文传递
理性主体的黄昏——笛卡尔的理性主体和尼采的挑战
13
作者 方瑞韬 《红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30-135,共6页
由于首次不设任何前提而讨论自我,笛卡尔开启了西方哲学史上对自我的真正讨论。在笛卡尔哲学中,自我即“我思”,而我思的本质是理性主义的主体概念,即理性主体。也是从笛卡尔开始,“自我作为理性主体能够认识真理”的观点深入人心,对后... 由于首次不设任何前提而讨论自我,笛卡尔开启了西方哲学史上对自我的真正讨论。在笛卡尔哲学中,自我即“我思”,而我思的本质是理性主义的主体概念,即理性主体。也是从笛卡尔开始,“自我作为理性主体能够认识真理”的观点深入人心,对后世的科学发展和社会变革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成为理性主义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尝试说明,理性主体概念与笛卡尔的我思概念同一,并且在其身心二元立场下具有三个特征,分别是:(1)主体是精神实体,(2)主体意味着行为和选择的自主性,(3)主体意味着一种先天统一性;而尼采所提出的一套非理性主义哲学通过对身心二元的弥合,有力地挑战了笛卡尔的理性主体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卡尔 尼采 理性主体
下载PDF
我们应当如何确认自己的智性?——关于儒家生生伦理学逻辑起点的思考之一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泽波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4-101,共8页
近年来,我一直在关注"儒家生生伦理学"的建构问题。要完成这项工作,首先必须解决其逻辑起点问题。在充分借鉴笛卡尔、胡塞尔、唯识宗的智慧后,我将这个起点确定为内觉。所谓内觉简单说就是在伦理学范围内人的一种自我觉知能... 近年来,我一直在关注"儒家生生伦理学"的建构问题。要完成这项工作,首先必须解决其逻辑起点问题。在充分借鉴笛卡尔、胡塞尔、唯识宗的智慧后,我将这个起点确定为内觉。所谓内觉简单说就是在伦理学范围内人的一种自我觉知能力。通过内觉我可以觉知到自己正在思考"我应该如何成就道德?"这个问题。根据儒家传统,这种思考的功能即为智性。有了这个发现,暂时不需要其他条件就可以证明我有智性的功能了。在"儒家生生伦理学"系统中,内觉先于智性,只有内觉才能成为这门学说可靠的逻辑起点,而不能反过来以智性自身来替代这个重要角色。这样我们便解决了这门学说的逻辑起点问题,在成功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生生伦理学 内觉 智性
原文传递
“主体性”、“自由”与“理性”:笛卡尔道德哲学形态的建构逻辑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腾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6-64,共9页
国内学术界对笛卡尔哲学近代出场意义的过分关注乃至标签化势必影响对其道德哲学理论的研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逐步建立起来的"自由原则"、"理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为近代哲学的出场奠立了坚实的精神... 国内学术界对笛卡尔哲学近代出场意义的过分关注乃至标签化势必影响对其道德哲学理论的研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逐步建立起来的"自由原则"、"理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为近代哲学的出场奠立了坚实的精神哲学基础。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第一哲学原则决定其道德哲学形态建构的"主体性"、"自由"和"理性主义"逻辑。在主体理性形而上学基础上,笛卡尔道德哲学形态展现为三维结构:"精神实体"—"道德自由"—"‘我思’主体性"。"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是构成"‘我思’主体性"内在结构的两个核心要素。"道德自由"蕴含着主体意志在理性原则基础上对善的主动选择。主体意志的决定根据——"道德本体"源自于主体"我思"这一"精神实体",而非超验的"上帝实体",一切未经"我思"的"道德本体"(法则)都是虚妄的。笛卡尔道德哲学研究的难点在于对其文本的处理,其道德哲学思想零星地散落在诸多文本之中,这可能是其道德哲学为国内学术界所忽略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卡尔 主体性 道德自由 理性主义 道德哲学形态
原文传递
天赋观念论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剑波 《唐山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4,23,共5页
通过对柏拉图、笛卡尔和莱布尼茨等人的天赋观念进行分析,认为在观念的起源问题上,天赋观念有其合理性。人脑不是白板,而是有纹路的大理石,具有先天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潜在着一切知识和认识能力,是全息的知识体。在此基础上提出,认... 通过对柏拉图、笛卡尔和莱布尼茨等人的天赋观念进行分析,认为在观念的起源问题上,天赋观念有其合理性。人脑不是白板,而是有纹路的大理石,具有先天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潜在着一切知识和认识能力,是全息的知识体。在此基础上提出,认识的来源是天赋观念与感觉经验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论 柏拉图 笛卡尔 莱布尼茨
下载PDF
笛卡尔理性主义哲学透视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秋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6-39,共4页
笛卡尔理性主义哲学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的理性传统的促进,即古希腊哲学理性传统的深厚影响、中世纪哲学理性精神的充分准备、文艺复兴人文思想的有力冲击。笛卡尔理性主义哲学给欧洲大陆唯理论和其他哲学的发展以极大影响。
关键词 笛卡尔 哲学 理性主义
下载PDF
笛卡尔的空间观念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桂权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32,共5页
笛卡尔的空间观念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空间观。他把空间(内部场所)等同于物体(有形实体)的广延,提出了"一般空间"与"特殊空间",否定了原子论的"虚空"和"原子"。文章依据笛卡尔的文献,对他的上... 笛卡尔的空间观念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空间观。他把空间(内部场所)等同于物体(有形实体)的广延,提出了"一般空间"与"特殊空间",否定了原子论的"虚空"和"原子"。文章依据笛卡尔的文献,对他的上述观点进行了仔细分析和解读,并讨论了笛卡尔的观点对爱因斯坦相对论时空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卡尔 空间观念 牛顿 爱因斯坦
下载PDF
Unlearning Descartes:Sentient AI is a Political Problem
19
作者 Gordon Hull 《Journal of Social Computing》 EI 2023年第3期193-204,共12页
The emergence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LLMs)has renewed debate about whethe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can be conscious or sentient.This paper identifies two approaches to the topic and argues:(1)A“Cartesian”approa... The emergence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LLMs)has renewed debate about whethe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can be conscious or sentient.This paper identifies two approaches to the topic and argues:(1)A“Cartesian”approach treats consciousness,sentience,and personhood as very similar terms,and treats language use as evidence that an entity is conscious.This approach,which has been dominant in AI research,is primarily interested in what consciousness is,and whether an entity possesses it.(2)An alternative“Hobbesian”approach treats consciousness as a sociopolitical issue and is concerned with what the implications are for labeling something sentient or conscious.This both enables a political disambiguation of language,consciousness,and personhood and allows regulation to proceed in the face of intractable problems in deciding if something“really is”sentient.(3)AI systems should not be treated as conscious,for at least two reasons:(a)treating the system as an origin point tends to mask competing interests in creating it,at the expense of the most vulnerable people involved;and(b)it will tend to hinder efforts at holding someone accountable for the behavior of the systems.A major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accordingly to encourage a shift in thinking.In place of the Cartesian question-is AI sentient?-I propose that we confront the more Hobbesian one:Does it make sense to regulate developments in which AI systems behave as if they were sent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rge Language Model CONSCIOUSNESS SENTIENCE personhood descartes HOBBES
原文传递
实相与真理——德国古典哲学的世界构想及其源流 被引量:4
20
作者 庄振华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32,共12页
笛卡尔的思想客观上展现出理性与内在性世界之间的张力格局,并开始在这一张力格局下从一个确定的基点出发,探索一种合理而连贯的世界结构图景,这种工作方式使他真正成为现代哲学之父。这种张力格局虽然是近代真理观的基本背景,在康德之... 笛卡尔的思想客观上展现出理性与内在性世界之间的张力格局,并开始在这一张力格局下从一个确定的基点出发,探索一种合理而连贯的世界结构图景,这种工作方式使他真正成为现代哲学之父。这种张力格局虽然是近代真理观的基本背景,在康德之前却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的反思。德国古典哲学将立足点从人类理性逐步转移到世界结构本身,直至最后由谢林对近代理性的无限性提出根本质疑,这个过程塑造了现代思想的基本游戏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 笛卡尔 斯宾诺莎 康德 黑格尔 谢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