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3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礼俗互动与中国社会研究 被引量:132
1
作者 张士闪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24,共11页
在传统中国的复杂社会系统中,"礼俗互动"奠定了国家政治设计与整体社会运行的基础,并在"五四"以来的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中有所延续。礼俗互动的核心要义,是借助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将国家政治与民间"微政治"... 在传统中国的复杂社会系统中,"礼俗互动"奠定了国家政治设计与整体社会运行的基础,并在"五四"以来的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中有所延续。礼俗互动的核心要义,是借助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将国家政治与民间"微政治"贯通起来,保障社会机制内部的脉络畅通,以文化认同的方式消除显在与潜在的社会危机。在全球化、信息化急速发展的今天,我国面临着国际规则、国家法权与民间治权等方面的多重考量,礼俗互动所寓含的传统政治智慧与社会运作机制或有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俗互动 中国社会研究
原文传递
论习惯作为民法渊源 被引量:87
2
作者 王利明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2,共12页
我国正在制定民法总则,我们有必要确认习惯是重要的民法渊源,这有利于丰富民法规则的内容,保持民法规则体系的开放性和有效实施。习惯要成为民法渊源,其应当具有长期性、恒定性、内心确信性以及具体行为规则属性,且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 我国正在制定民法总则,我们有必要确认习惯是重要的民法渊源,这有利于丰富民法规则的内容,保持民法规则体系的开放性和有效实施。习惯要成为民法渊源,其应当具有长期性、恒定性、内心确信性以及具体行为规则属性,且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在法律适用方面,习惯应当优先于民法的基本原则而适用,但其适用顺序应当在具体法律规则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 习惯法 民法渊源 民法总则
原文传递
私法多元法源的观念、历史与中国实践 《民法总则》第10条的理论构造及司法适用 被引量:65
3
作者 汪洋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0-149,共30页
法源是具备权威理由或实质理由的裁判依据,形成具备不同分量的法源位阶,分别指向依法裁判与正当裁判的目标。各法学流派依认定的法源不同而对"法"有着不同的理解,私法法源的社会理论基础是进化论理性主义与自生自发秩序,私法... 法源是具备权威理由或实质理由的裁判依据,形成具备不同分量的法源位阶,分别指向依法裁判与正当裁判的目标。各法学流派依认定的法源不同而对"法"有着不同的理解,私法法源的社会理论基础是进化论理性主义与自生自发秩序,私法因包含阐明与未阐明两种正当行为规则而具有开放性特质。法源理论与民法方法论有勾连也有分工。罗马私法发展各阶段几乎涵盖后世知晓的所有法源形态,却最终衰退为法典编纂一种形式。《民法总则》第10条法源条款中的"法律"包含规范法源与准规范法源两大谱系以及具体规则与基本原则两种类型,"习惯"也应作弹性理解,习惯与习惯法只是程度差别。对于强制性规范、任意性规则、基本原则、习惯等多元法源,需要建构起一套司法适用的步骤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源 习惯 习惯法 罗马法 《民法总则》第10条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风俗观的历史研究与当代思考 被引量:43
4
作者 萧放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1-40,共10页
“风俗”是中国传统社会大众生活文化特性的词语概括 ,在传统风俗观下 ,“风俗”是风与俗的合成词。“风”强调风土等自然地理条件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俗”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社会生活模式。风俗具有自然与人文兼备的二重性。古代学者的... “风俗”是中国传统社会大众生活文化特性的词语概括 ,在传统风俗观下 ,“风俗”是风与俗的合成词。“风”强调风土等自然地理条件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俗”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社会生活模式。风俗具有自然与人文兼备的二重性。古代学者的风俗观关注风俗发生的地域性与政治性 ,对风俗的教化功能有着特别的强调。近代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 ,人们对风俗进行了重新的思考 ,认为风俗可以救世 ,虽然对待传统风俗的态度明显不同。传统风俗观认为风俗具有三种特性 :一、风俗具有较强的伦理品性。二、风俗具有流动贯注的传习性与扩散性 ,又有着难于变化移易的凝固性。三、风俗习惯虽然难于改变 ,但它还是能够移易的。当代社会是一个文化转型的时代 ,传统风俗观有关风俗的理解与评述对于当代社会的民俗文化建设以及民俗学研究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我们的民俗学应该关注现实社会风气时尚的研究 ,从自己的学术立场出发 ,阐释自己对民俗文化价值的看法 ,区分民俗的美善与丑陋 ,注意与国家政府合作培育、提倡“良风美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俗 风俗观 教化 当代生活
下载PDF
“交易习惯”研究 被引量:38
5
作者 罗筱琦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1-141,共11页
习惯、习惯法在漫长的人类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 ,近现代各国都比较重视习惯法的研究工作 ;相反 ,具有数千年习惯法 (礼 )传统的我国对习惯法的研究却甚少。新通过的《合同法》用九个条文规定“交易习惯”的适用。本文认为 ,合同法所言“... 习惯、习惯法在漫长的人类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 ,近现代各国都比较重视习惯法的研究工作 ;相反 ,具有数千年习惯法 (礼 )传统的我国对习惯法的研究却甚少。新通过的《合同法》用九个条文规定“交易习惯”的适用。本文认为 ,合同法所言“交易习惯”即指习惯法 ,其成立要件及其在合同法中的作用在文中将得到具体讨论。文末 ,作者还对交易习惯在立法、执法和司法方面的具体实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习惯 习惯法 《合同法》 成立要件 司法 适用 立法 实务 看法 中国
下载PDF
凉山彝族相关文化习俗与艾滋病流行的关系及干预对策 被引量:42
6
作者 杨淑娟 罗敏 +3 位作者 张素华 姚永娜 王启兴 廖强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1-272,F0003,F0004,共4页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同时也是中国艾滋病的高流行区。世代繁衍的彝族人形成了独特的地域传统文化,影响着艾滋病流行和防治的方方面面。文章从彝族的性文化和婚姻文化、价值观和宗教文化等方面,探讨凉山州彝族相关文...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同时也是中国艾滋病的高流行区。世代繁衍的彝族人形成了独特的地域传统文化,影响着艾滋病流行和防治的方方面面。文章从彝族的性文化和婚姻文化、价值观和宗教文化等方面,探讨凉山州彝族相关文化习俗与艾滋病病毒流行的关系,并针对性地提出基于当地文化习俗的防控策略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彝族 文化 习俗
原文传递
民法典的法律渊源体系——以《民法总则》第10条为例 被引量:40
7
作者 石佳友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21,共10页
法律渊源体系在当代呈现出多元主义和多中心主义的特征,这构成法典化在当代最大的挑战。民法典的法律渊源体系必然保持开放性,对成文法之外的其他法律渊源保持开放。必须摈弃成文法中心主义,允许习惯、司法解释与判例、一般法律原则等... 法律渊源体系在当代呈现出多元主义和多中心主义的特征,这构成法典化在当代最大的挑战。民法典的法律渊源体系必然保持开放性,对成文法之外的其他法律渊源保持开放。必须摈弃成文法中心主义,允许习惯、司法解释与判例、一般法律原则等其他法律渊源进入民事关系的场域以发挥各自的功能;在保证法的安定性价值的同时,保持法的演进性,使民法典真正成为与时俱进的"活法"。就此而言,2017年《民法总则》关于法律渊源的规定确实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这突出表现为习惯从过去由《合同法》、《物权法》等部门法中的零散规定,上升为总则中的一般性法律渊源,由此,习惯在民法中取得了正式的一般性渊源的地位。这也是我国未来的民法典的开放性的重要表现。不过,对于《民法总则》所未规定的法律渊源形式,包括国家政策、司法性渊源、一般法律原则等,不宜完全将其排斥在法源体系之外,而应根据民事案件审判的具体需要,运用法律解释学的方法,将其作为实质性渊源据以参考,从而最终做出最适宜的判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渊源 法典化 习惯 开放性 法律多元主义
原文传递
论刑法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变通 被引量:24
8
作者 梁华仁 石玉春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1-35,共5页
西部开发中应通过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刑事变通立法来解决民族习俗与国法之间的矛盾 ,注意把握少数民族刑事立法变通权的依据、指导原则 ,对相关的刑法条文作必要变通。
关键词 习俗 法律冲突 刑法变通 少数民族法制 立法变通权 中国 刑法
原文传递
关于“古代中国有无民法”问题的再思考 被引量:27
9
作者 俞江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5-45,共11页
从 2 0世纪初至今 ,学界对中国古代有无民法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对该问题的两种相反立论反映了近代以来对中国法律现代化进程的两种不同理解。本文首先对其争论过程略加回顾并予评述 ,同时指出讨论的合理性和真诚态度是不容置疑的。但... 从 2 0世纪初至今 ,学界对中国古代有无民法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对该问题的两种相反立论反映了近代以来对中国法律现代化进程的两种不同理解。本文首先对其争论过程略加回顾并予评述 ,同时指出讨论的合理性和真诚态度是不容置疑的。但由于分析方法、概念运用等方面存在错位 ,讨论双方越来越远离讨论的初衷。为了使讨论获得更广阔的空间 ,问题本身需要得到更精确地限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 中国法律 首先 古代中国 限定 合理性 现代化进程 问题 国有 争论
下载PDF
数据挖掘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谭小萍 柳炳祥 《华东经济管理》 2003年第1期145-147,共3页
本文叙述了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介绍了数据挖掘常用的技术和方法,讨论了数据挖掘技术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一些应用领域。
关键词 数据挖掘 客户关系管理 应用 企业
下载PDF
论物权救济模式的选择及其依据 被引量:26
11
作者 崔建远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1-116,共6页
物权救济模式的选择,不仅仅是把物权救济方式规定在物权编还是侵权责任编的问题,还涉及丰富的、深层次的法理。侵权责任取代物权请求权的模式,会导致物权的追及效力虚化,在出卖他人之物、拾得遗失物、漂流物场合都会面临着尴尬;占有制... 物权救济模式的选择,不仅仅是把物权救济方式规定在物权编还是侵权责任编的问题,还涉及丰富的、深层次的法理。侵权责任取代物权请求权的模式,会导致物权的追及效力虚化,在出卖他人之物、拾得遗失物、漂流物场合都会面临着尴尬;占有制度会面临着二难境况;侵权责任取代物权请求权的方案,为了修补自身的漏洞不惜大面积地重新界定既有的民法概念、修正既有的民法制度及其理论,结果还是捉襟见肘。总之,它只有缺点,没有任何优点,应予弃之不用。我国民法通则的既有规定并非物权立法必须沿用的充分理由,物权请求权模式在解决个别问题时显现出来的局限性,同时也是侵权责任模式解决它们时的局限性。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一个继受法律及其学说的国度,继受国、变革国的传统、习惯往往是需要破除的,改变的。就是说,传统、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大多不是界定法律概念、确定法律模式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救济模式 侵权责任 物权请求权 局限性 传统 习惯
原文传递
英国茶文化漫谈 被引量:28
12
作者 周景洪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74-76,共3页
本文以回顾茶叶传入英国的历史与发展为线索,通过对英国人的饮茶习俗、英式下午茶的介绍以及茶与英国文学、语言联系等方面的分析,力求从侧面展示英国红茶文化的产生与形成并诠释其对世界茶文化的贡献。
关键词 英国 茶文化 习俗 文学 语言
下载PDF
汉代画像石研究综述 被引量:21
13
作者 刘太祥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2002年第3期8-18,共11页
汉代画像石的最早研究是对汉画像石的收集和著录 ,随着汉代画像石墓的大量发掘 ,画像石的数量日益增多 ,研究汉代画像石的高水平论著不断面世 ,这些研究成果涉及到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反映了汉代人的鬼神信仰和理想追求 ,为研究汉... 汉代画像石的最早研究是对汉画像石的收集和著录 ,随着汉代画像石墓的大量发掘 ,画像石的数量日益增多 ,研究汉代画像石的高水平论著不断面世 ,这些研究成果涉及到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反映了汉代人的鬼神信仰和理想追求 ,为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俗、书法绘画和雕刻艺术诸方面提供了丰富而又重要的实物资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画像石 政治 经济 思想社会风俗 文化艺术 研究现状 鬼神信仰
下载PDF
宁夏回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陶伟 刘锋 刘家明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1999年第3期279-284,共6页
如何利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来发展旅游活动, 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地区旅游业有无吸引力, 有无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重要问题。可以预见, 民俗旅游将成为现代旅游一大潮流。宁夏回族自治区为我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独特丰富的民俗... 如何利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来发展旅游活动, 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地区旅游业有无吸引力, 有无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重要问题。可以预见, 民俗旅游将成为现代旅游一大潮流。宁夏回族自治区为我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独特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为宁夏开展民俗风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就宁夏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的探讨,提出了一个功能明确、布局合理、循序渐进的回族民俗风情专题旅游的立体开发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民俗旅游资源 旅游开发 旅游资源
下载PDF
传统的延续:习惯在现代中国法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24
15
作者 刘作翔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7,共8页
在多元调整性文化中,习惯是一种很重要的规范类型。在法律出现空缺的情况下,习惯就成为补充法律漏洞的重要规范依据。这并不意味着习惯就变成了法律。在没有被法律吸收之前,习惯仍然是习惯。法律赋予习惯以法律地位,使得习惯成为在没有... 在多元调整性文化中,习惯是一种很重要的规范类型。在法律出现空缺的情况下,习惯就成为补充法律漏洞的重要规范依据。这并不意味着习惯就变成了法律。在没有被法律吸收之前,习惯仍然是习惯。法律赋予习惯以法律地位,使得习惯成为在没有法律的前提下,人们的一种行为规范依据和法官的裁决依据。这对包括中国在内以制定法为主要规范依据和来源的国家,具有重要的法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调整性文化 习惯 法律 政策
原文传递
“农家乐”民俗旅游与“三农”问题探讨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琳桂 陈新华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91-93,共3页
"农家乐"民俗旅游是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它在解决农民增收,调整农业结构,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等诸多方面都能够发挥独特而显著的作用,是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广大农民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对利用"农家乐"民俗... "农家乐"民俗旅游是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它在解决农民增收,调整农业结构,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等诸多方面都能够发挥独特而显著的作用,是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广大农民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对利用"农家乐"民俗旅游解决我国严峻的"三农"问题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家乐” “三农”问题 民俗旅游 调整农业结构 旅游方式 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民增收 重要途径 中国 必要性
下载PDF
少数民族村落体育组织的生成方式与运作机制——以壮、侗、苗、瑶等少数民族古村落为例 被引量:22
17
作者 孙庆彬 朱波涌 周家金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0-55,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探究少数民族村落体育组织的生成方式与运作的机制,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村落体育管理提供参考。研究认为:少数村落体育组织依托宗族关系,按照"自下而上"的"自生"方式生成;宗族...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探究少数民族村落体育组织的生成方式与运作的机制,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村落体育管理提供参考。研究认为:少数村落体育组织依托宗族关系,按照"自下而上"的"自生"方式生成;宗族关系是村落体育运作的重要依托;民间信仰是村落体育组织运作的精神推动力;族群认同是村落体育组织运作的社会心理基础;传统节庆是村落体育组织运作的载体;习俗和舆论是村落体育组织实现体育社会控制的手段;村落体育组织具有独立性和开放性。最后指出:村落体育组织在村落体育管理中处于主体地位;政府组织在村落体育管理中处于"辅"的地位;民间信仰是村落体育组织运作的重要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村落体育组织 村落体育管理 宗族关系 民间信仰 族群认同 习俗
原文传递
风俗与善治:中国古代的移风易俗思想 被引量:21
18
作者 张勃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8-107,共10页
移风易俗是人在有意识促使风俗发生变化方面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行动。中国古代的移风易俗思想内容丰富,古人对于移风易俗的可能性、重要性、价值、方法等方面均有十分深刻的认识,他们强调移风易俗的治世价值,在法治与礼教两种方法中更主... 移风易俗是人在有意识促使风俗发生变化方面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行动。中国古代的移风易俗思想内容丰富,古人对于移风易俗的可能性、重要性、价值、方法等方面均有十分深刻的认识,他们强调移风易俗的治世价值,在法治与礼教两种方法中更主张后者,更重视社会上层和国都在移风易俗方面的作用发挥。从风俗角度入手,通过移风易俗行动以求善治,是中国古代富有特色的治国思想。对于中国民俗学的发展而言,移风易俗思想也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它有助于明确民俗学的实践属性,自觉参与善治过程,并为民俗学如何参与善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俗 善治 移风易俗 民俗学
原文传递
实践民俗学:从理论到乡村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萧放 鞠熙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8-42,156,共16页
近年来关于实践的讨论,大大丰富并提高了民俗学的认识。这些讨论与近年来西方学术界的"实践转向"遥相呼应,但亦有很大不同:后者强调身体与行动,而前者则常关注主观启蒙。通过梳理西方民俗学的实践研究传统及近年来的实践转向... 近年来关于实践的讨论,大大丰富并提高了民俗学的认识。这些讨论与近年来西方学术界的"实践转向"遥相呼应,但亦有很大不同:后者强调身体与行动,而前者则常关注主观启蒙。通过梳理西方民俗学的实践研究传统及近年来的实践转向与争论,由此反观中国古代"风俗"论,总结出其中古已有之的物我整体观、观风知政论与政治行动特征,这启示我们实践民俗学也需要找回中国古代的"风俗"研究传统,在坚持多元主体的前提下进入社会现场、设计研究路径、跟随行动者的本土逻辑、促进沟通理解,这才是"知行合一"的"实践"本意。北师大民俗学近年来的乡村研究,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立场具体展开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风俗 实践民俗学 乡村研究
原文传递
新兴权利司法推定:表现、困境与限度——基于司法实践的考察 被引量:20
20
作者 王方玉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24,共11页
司法实践中的新兴权利指当事人提出的没有直接法律依据,但又期待司法机关加以认可的各种贴上权利标签的诉求,因此新兴权利是学术话语而非实证的法律概念。通过对司法实践的考察可以发现,司法机关会根据现行法律规定、伦理道德、风俗习... 司法实践中的新兴权利指当事人提出的没有直接法律依据,但又期待司法机关加以认可的各种贴上权利标签的诉求,因此新兴权利是学术话语而非实证的法律概念。通过对司法实践的考察可以发现,司法机关会根据现行法律规定、伦理道德、风俗习惯或自然本性等作为依据推定认可新兴权利。司法机关的权利推定会遇到新兴权利扩张性与司法保守性之间的困境,有时必须要否定一些新兴的权利诉求。基于依法裁判的要求,现行法律规定是推定新兴权利的强势理由。在没有法律规定作为依据的情况下,以伦理道德等作为推定依据时,司法机关应持一种克制的能动立场,寻找合理依据认可新兴权利,但不能违背无害性、可行性等本质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权利 司法推定 伦理道德 风俗习惯 自然本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