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锦权 刘宝 +5 位作者 厉小梅 周彩平 承韶晖 范恒梅 陶晓根 高玉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 (CBP)治疗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的疗效 ,并探讨其使用时机。方法 选择2 7例处于SIRS状态的患者给予CBP治疗 ,观察治疗前、中、后患者血液生化指标、血常规、血气分析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并进行A... 目的 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 (CBP)治疗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的疗效 ,并探讨其使用时机。方法 选择2 7例处于SIRS状态的患者给予CBP治疗 ,观察治疗前、中、后患者血液生化指标、血常规、血气分析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并进行APACHEⅡ、SAPSⅡ和MODS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较 ,CBP治疗第 2天晨和CBP治疗结束后次日晨患者APACHEⅡ、SAPSⅡ和MOD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 ,治疗过程中氧合指数 (PO2 /FiO2 )有所改善 ,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压力调整心率 (PAHR)较治疗前降低。CBP治疗后 ,TNFα降低不明显。结论 CBP治疗SIRS疗效确切 ,但患者的预后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原发病能否有效得以控制有关 ;CBP治疗过程中患者心、肺功能有所改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危重症评分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基于综合思维素养的考生水平表现评价及其对地理教学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20
2
作者 何洁 邓昊源 +1 位作者 祁岩 吴刚 《考试研究》 2017年第1期15-26,共12页
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课程的重要理念,综合思维素养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法。综合思维素养是对考生水平表现标准的评价及教学质量分析,以考生在综合思维素养的水平表现标准及不同知识范畴、能力属别为依据,选取典型性的试题对参加... 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课程的重要理念,综合思维素养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法。综合思维素养是对考生水平表现标准的评价及教学质量分析,以考生在综合思维素养的水平表现标准及不同知识范畴、能力属别为依据,选取典型性的试题对参加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地理试卷(以下简称文综地理卷)考试的普通高中应届考生的作答表现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结合考生典型作答情况,深入剖析考生存在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以及在综合思维素养方面出现的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利用图层叠加的手段加强学生的要素综合思维、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时空综合思维、通过区域分析的方法构建学生的地方综合思维等教学建议,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教学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 考生水平表现标准 临界分数
下载PDF
基于区域认知素养的考生水平表现评价及其对地理教学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吴刚 邓昊源 +1 位作者 祁岩 何洁 《考试研究》 2018年第1期22-38,共17页
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课程的重要理念,区域认知素养是地理学基本的思想和方法。区域认知素养在考生水平表现标准的评价及教学质量分析的研究,以考生在区域认知素养的水平表现标准及不同知识范畴、能力属别为依据,选取典型性的试... 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课程的重要理念,区域认知素养是地理学基本的思想和方法。区域认知素养在考生水平表现标准的评价及教学质量分析的研究,以考生在区域认知素养的水平表现标准及不同知识范畴、能力属别为依据,选取典型性的试题对参加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地理试卷的普通高中应届考生的作答表现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结合考生典型作答情况,深入剖析考生存在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以及在区域认知素养方面表现出的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利用图文信息让区域空间具体化、确定区域主题让知识内容系统化、控制区域要素让原理规律情境化以及比较区域差异让特征表现鲜明化等教学建议,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教学指导,以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的区域认知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 考生水平表现标准 临界分数
下载PDF
院前急救患者危重评分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唐存亮 王子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应用于院前急救患者,评估与其预后的相关性以及实施MEWS评分表前后满意度对比。方法选择2019年2—4月对我院558例患者进行MEWS评分,评价MEWS评分与急诊抢救率、入院率、病...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应用于院前急救患者,评估与其预后的相关性以及实施MEWS评分表前后满意度对比。方法选择2019年2—4月对我院558例患者进行MEWS评分,评价MEWS评分与急诊抢救率、入院率、病死率等预后的相关性,同时与我院未进行MEWS评分院前急救的532例进行患者家属的就诊满意率和科室对转运质量满意率比较。结果随着MEWS评分升高,患者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进行MEWS评分与未进行MEWS评分的患者家属的就诊满意率和科室对转运质量满意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患者抢救率、入院率、病死率均随着MEWS分值的增加而增高,院前急救患者MEWS评分有独立预测急诊患者预后的价值,应用MEWS评分在院前急救中满意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危重评分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 就诊满意率 转运质量满意率 急诊患者预后
下载PDF
基于人地协调观素养的考生表现水平评价及其对地理教学的指导 被引量:1
5
作者 祁岩 何洁 +2 位作者 阴国俊 吴刚 邓昊源 《考试研究》 2020年第1期16-28,共13页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最为显著的体现,在地理素养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在考生水平表现标准评价及教学质量分析中参照人地协调观的内涵,选取典型试题,评价考生在2019年普通高考(天津卷)文科综合地理部分的作答表现。结合考生典...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最为显著的体现,在地理素养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在考生水平表现标准评价及教学质量分析中参照人地协调观的内涵,选取典型试题,评价考生在2019年普通高考(天津卷)文科综合地理部分的作答表现。结合考生典型作答,分析考生在知识范畴和能力属别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在人地协调观素养方面表现出的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将原理规律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理解人地协调观;将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相结合,内化人地协调观;将信息技术与地理实践相结合,践行人地协调观等教学建议,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教学指导,以期提高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 考生水平表现标准 临界分数
下载PDF
新生儿出生第1天凝血指标与危重评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凡 徐丁 +1 位作者 豆莉 韩亚梅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42-244,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出生第1天凝血功能指标与危重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4月出生第1天入住本院的足月儿和早产儿进行危重评分,并检测凝血指标,比较患儿凝血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足月儿和早产儿凝血指标在危重评分... 目的探讨新生儿出生第1天凝血功能指标与危重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4月出生第1天入住本院的足月儿和早产儿进行危重评分,并检测凝血指标,比较患儿凝血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足月儿和早产儿凝血指标在危重评分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出生第1天足月儿抗凝血酶Ⅲ(ATⅢ-)与疾病严重程度负相关,D二-聚体(D-D)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回归方程=1.715-0.005×ATⅢ-+0.001×D-D,P=0.000;随病情加重,出生第1天足月儿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逐渐延长,ATⅢ-水平下降,D-D水平增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生第1天早产儿ATⅢ-水平下降,D-D水平增加,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同危重程度各组早产儿D-D值较足月儿增高,极危重组更明显[(1278.2±422.6)μg/L比(321.5±105.2)μg/L,P=0.013]。结论 D-D、APTT、ATⅢ-和新生儿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危重新生儿更易发生凝血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凝固障碍 危重评分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新生儿危重评分在新生儿转运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赖剑蒲 陈克正 +4 位作者 吕回 黄晓虹 陈晓文 陆玲 王卫 《小儿急救医学》 2001年第2期85-86,共2页
目的  探讨应用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作为危重新生儿转运的指征。 方法  对 1998年 3月— 1999年 12月由我院出车转运回NICU的 177例患儿 ,按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进行评分 ,按分值高低顺序将患儿分~ 10 0分、~ 90分、~ 80分及~6... 目的  探讨应用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作为危重新生儿转运的指征。 方法  对 1998年 3月— 1999年 12月由我院出车转运回NICU的 177例患儿 ,按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进行评分 ,按分值高低顺序将患儿分~ 10 0分、~ 90分、~ 80分及~69分四组 ,分析评分分值与新生儿转归、多器官功能不全及其损害程度的关系。 结果  转运病例中主要疾病顺序为新生儿肺炎、早产儿、HIE、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RDS :危重度评分分值越低 ,发生损害的器官数量越多、病死率越高 ;各系统器官损害中以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率最高 ,其后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 结论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能反映新生儿病情危重度 ,完全适用于基层医院作为危重新生儿转运指征 ,建议评分 <90分者即宜转运 ,若无条件开展评分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例评分 转运 危重新生儿
下载PDF
危重新生儿凝血指标与危重评分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李世芳 赵淑艳 +1 位作者 马晓花 张环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14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凝血功能指标与危重评分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1月~2011年11月入住本院的137例新生儿进行危重评分,并检测凝血指标,比较患儿凝血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危重足月儿D-二聚体(D-D)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凝血功能指标与危重评分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1月~2011年11月入住本院的137例新生儿进行危重评分,并检测凝血指标,比较患儿凝血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危重足月儿D-二聚体(D-D)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情越重,D-D水平越高;危重早产儿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D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病情加重,PT、APTT延长,D-D水平增高;相同危重程度各组早产儿D-D水平与足月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与新生儿的胎龄及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危重早产儿更易发生凝血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危重评分 凝血指标
下载PDF
极危重新生儿应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卢庆晖 彭爱霞 +4 位作者 曾丽萍 阳红华 陈均龙 张志刚 夏晓芹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极危重足月新生儿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足月危重症新生儿,运用同步换血疗法治疗的患儿为观察组,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组。监测并比... 目的探讨运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极危重足月新生儿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足月危重症新生儿,运用同步换血疗法治疗的患儿为观察组,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组。监测并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包括血糖、血清Na+、K+、Ca2+、pH、碱剩余(BE)、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白细胞介素-1(IL-1)、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的变化;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病死率和好转率。结果观察组9例,对照组11例。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a+、K+、pH、BE、PT、APTT、IL-1、IL-6、BUN和Cr水平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治疗前后血糖、血清Ca2+、IL-8、和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6例,病死率66.7%,对照组死亡7例,病死率63.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极危重新生儿有助于内环境及凝血功能的稳定,并可致部分炎症因子下降。换血疗法可能是极危重症患儿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换血疗法 婴儿 新生 危重评分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在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彩芝 张聪 +1 位作者 张洁 莫丽亚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78-281,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106例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根据出院时转归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106例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根据出院时转归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根据是否合并肾功能障碍分为肾功能障碍组和无肾功能障碍组。分析患儿的NGAL、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采用Spearman秩相关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各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肾功能障碍组NGAL水平明显高于无肾功能障碍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GAL、CRP、PCT、IL-6水平和PCIS在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NGAL、PCT、IL-6水平在3组中依次升高,PCIS在3组中依次降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的NGAL、CRP、PCT、IL-6水平明显升高,PCIS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NGAL与CRP、PCT、IL-6呈正相关,与PCIS呈负相关(均P<0.05);NGAL用于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5,仅次于PCIS的0.949。结论NGAL在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预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脓毒症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儿童 危重评分
下载PDF
控制抗菌药物的应用对住院新生儿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文辉 杜立中 余加林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5-299,共5页
目的探讨控制抗菌药物应用对住院新生儿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我院新生儿一病房2010年6月与2013年6月住院患儿分为控制前、后2组,并按《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草案)》分别将其分为非危重组及危重组,对其抗菌药物应... 目的探讨控制抗菌药物应用对住院新生儿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我院新生儿一病房2010年6月与2013年6月住院患儿分为控制前、后2组,并按《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草案)》分别将其分为非危重组及危重组,对其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预后转归进行分析。结果控制后抗菌药物应用率减少21.36%[100%(244/244)vs 78.62%(261/332),χ2=226.4,P<0.001,联用药率减少66.8%[90.5%(220/243)vs 23.8%(62/261),χ2=227.7,P<0.001],平均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减少18.66%,但住院期间感染反复或加重、出院转归、住院天数及发生感染严重并发症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控制抗菌药物应用后明显减少抗菌药物使用率,且未增加患儿住院期间感染负担,未改变临床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抗菌药物 用药频度(DDDs) 危重症评分 转归
下载PDF
危重评分在颅脑创伤危重症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廖纯格 林燕萍 叶建新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4-26,共3页
目的 探讨危重评分在颅脑创伤危重症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5月到2014年11月我科收治的颅脑创伤危重症患者50例,在接诊时都进行TRISS评分,急诊治疗后进行预后观察。结果 TRISS危重评分为10~60分,本组患者评分平均(21.75... 目的 探讨危重评分在颅脑创伤危重症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5月到2014年11月我科收治的颅脑创伤危重症患者50例,在接诊时都进行TRISS评分,急诊治疗后进行预后观察。结果 TRISS危重评分为10~60分,本组患者评分平均(21.75±10.25)分。根据判断标准,轻度伤18例,中度伤12例,重度伤20例。所有患者经过急诊治疗后,存活36例,死亡14例,死亡率为28.0%。同时经过观察,TRISS危重评分为重度伤的死亡率明显高于中度伤与轻度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危重评分在颅脑创伤危重症诊治中的应用是重要的判断伤情的客观指标,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评分 颅脑创伤危重症 预后 急诊
下载PDF
早产儿ACE水平和其基因多态性与危重病评分的关系
13
作者 韩彤妍 李在玲 +5 位作者 叶鸿瑁 王新利 崔蕴璞 朴梅花 童笑梅 李松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93-696,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ACE水平、危重病评分的关系。方法确定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早产儿ACE基因型,生后第1天、3天、7天分别检测...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ACE水平、危重病评分的关系。方法确定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早产儿ACE基因型,生后第1天、3天、7天分别检测ACE水平并进行危重病例评分。结果85例早产儿中,DD基因型19例,ID基因型34例,Ⅱ基因型32例,临床特征差异无显著性。第1天DD基因型和ID基因型ACE水平分别为33.42±7.93U/L和31.53±7.56U/L,显著高于Ⅱ基因型的25.53±7.56U/L(P<0.01);第3天和第7天,三者ACE水平逐渐下降,但仍是DD高于ID,两者显著高于Ⅱ。比较危重病评分,生后第1天DD基因型为87.37±8.30,低于ID基因型的95.82±5.85和Ⅱ基因型95.88±6.85,差异有显著性,ID和Ⅱ间差异无显著性;第3天,DD基因型显著低于ID基因型(92.95±7.10vs96.94±5.85,P<0.05),与Ⅱ无差异,ID和Ⅱ间也无差异;第7天,三者间无差异。结论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新生儿危重症有相关性,DD基因型携带者的病情相对重,血清ACE水平相对高,虽然疾病会对血清ACE水平有所影响,但决定ACE水平的根本因素是个体间基因型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基因多态性 血清ACE水平 危重病评分 早产儿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水平变化及其与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的关系
14
作者 韩彤妍 李在玲 +4 位作者 叶鸿瑁 王新利 崔蕴璞 朴梅花 童笑梅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442-1443,1474,共3页
目的检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型、血清ACE水平在出生1周内的变化,探讨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血清ACE水平和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早产儿85例,出生第3天取其末梢血提取DNA,确定ACE基因型,出生第1、3、7... 目的检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型、血清ACE水平在出生1周内的变化,探讨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血清ACE水平和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早产儿85例,出生第3天取其末梢血提取DNA,确定ACE基因型,出生第1、3、7天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早产儿血清ACE水平,并进行危重病例评分。结果早产儿85例中,DD基因型19例,ID基因型34例,Ⅱ基因型32例。出生第1天DD基因型早产儿血清ACE水平[(33.42±7.93)U/L]显著高于Ⅱ基因型早产儿[(25.97±8.32)U/L](P<0.01),高于ID基因型早产儿[(31.53±7.56)U/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D基因型早产儿血清ACE水平显著高于Ⅱ基因型(P<0.01);在出生第3天和第7天,3种基因型早产儿血清ACE水平均逐渐下降,DD基因型早产儿高于ID基因型,二者显著高于Ⅱ基因型。出生第1天DD基因型的危重病评分[(87.37±8.30)分]低于ID基因型[(95.82±5.85)分]和Ⅱ基因型[(95.88±6.85)分],差异非常显著(Pa<0.01),ID和Ⅱ基因型间无差异;出生第3天,DD基因型的危重病评分[(92.95±7.10)分]显著低于ID基因型[(96.94±5.85)分],而与Ⅱ基因型[(96.44±6.87)分]无差异,ID和Ⅱ基因型间亦无差异;出生第7天,3种基因型间危重病评分均无差异。结论重症疾病时DD基因型携带者的病情相对重,血清ACE水平相对高,虽然疾病可能影响血清ACE水平,但是决定ACE水平的根本因素是个体间基因型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危重病评分 婴儿 早产
下载PDF
多种评分系统对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重症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病死率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1
15
作者 王睿 孙兵 +4 位作者 李绪言 贺航咏 唐晓 詹庆元 童朝晖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98-703,共6页
目的 探讨多种危重症评分系统对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ECMO)支持的重症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纳入2009年1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接受VV-ECMO支持的重症ARF患者共42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18~69岁,平均(4... 目的 探讨多种危重症评分系统对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ECMO)支持的重症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纳入2009年1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接受VV-ECMO支持的重症ARF患者共42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18~69岁,平均(44±18)岁.计算患者建立ECMO时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APACHEⅢ、APACHEⅣ、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SAPS)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体外膜肺氧合协作网评分(ECMOnet)、体外膜肺氧合支持的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预测评分(PRESERVE)和体外膜肺氧合支持的呼吸系统疾病生存率预测评分(RESP).以接受ECMO支持后180 d为研究终点,将患者分为存活组(17例)和病死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和上述评分系统的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评分系统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Log-rank法分析患者生存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1)存活组ECMO支持前6h内PEEP设置水平[(9.7±5.0)cmH2O(1 cmH2O =0.098 kPa)]低于病死组[(13.2±5.4) cmH2O,t=-2.134,P=0.039].病死组ECMO运行过程中联合肾脏替代治疗(CRRT)比例(32%)多于存活组(6%,x2=4.100,P=0.043),并且接受ECMO支持的时间[(15±13)d]长于存活组[(12±11)d,t=-2.123,P=0.041].存活组APACHEⅡ、APACHEⅢ、APACHEⅣ、SAPSⅡ、ECMOnet、PRESERVE和RESP评分均优于病死组(均P<0.05).(2)APACHEⅣ评分预测患者180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92±0.076(95% CI:0.643 ~0.940,P<0.05),以≥48为最佳界值点,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0%和64.7%,正确率为81%.(3)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低APACHEⅣ评分(<48)患者生存率高于高APACHEⅣ评分(≥48)患者(X2=11.331,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EEP(OR=1.555,95% CI:1.097 ~2.204,P<0.05)、APACHEⅣ评分(OR=1.152,95%CI:1.021 ~1.301,P<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功能不全 体外膜肺氧合作用 预后 危重症评分系统
原文传递
不同危重症评分系统对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危重症患者出院存活率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劲松 李伟 +6 位作者 陈旭峰 梅勇 吕金如 胡德亮 张刚 高永霞 黄夕华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6-460,共5页
目的 探讨不同危重症评分系统对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的危重症患者出院存活率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收治的34例接受ECMO支持治疗的危重症患... 目的 探讨不同危重症评分系统对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的危重症患者出院存活率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收治的34例接受ECMO支持治疗的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ECMO支持治疗前12 h内生命体征和相关病理生理学指标的最差值,并计算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MODS)、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Ⅳ(APACHEⅣ).将患者按出院后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各项评分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项评分系统对患者出院后28 d存活率的评估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结果 34例患者均纳入最终分析,出院后28 d存活21例,死亡13例.死亡组患者ECMO支持治疗时间较存活组明显缩短(h:101.4±7.8比134.4±12.6),SOFA、SAPSⅡ、APACHEⅣ评分均较存活组明显升高〔SOFA(分):10.6±3.6比8.8±3.3,SAPSⅡ(分):38.7±14.3比31.8±12.5,APACHEⅣ(分):46.5±15.5比38.1±11.3,均P<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ECMO支持治疗前12 h内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以及MO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SAPSⅡ评分预测ECMO支持治疗患者出院后28 d存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且明显大于SOFA、MODS、APACHEⅣ评分(0.880比0.694、0.654、0.682,均P<0.05).当SAPSⅡ评分的截断值为43分时,敏感度为81.2%,特异度为77.9%.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SAPSⅡ评分<43分患者(n=18)出院后28 d存活率明显高于≥43分患者(n=16;χ2=2.444, P=0.018).结论 SOFA、MODS、SAPSⅡ、APACHEⅣ 4种危重症评分系统均能较好地预测接受ECMO支持治疗的危重症患者出院后28 d预后,以SAPSⅡ评分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评分系统 体外膜肺氧合 存活率
原文传递
几种重症评分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陆文峰 王丽杰 +1 位作者 刘春峰 张洁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5年第10期714-717,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 , APACHE Ⅱ )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小儿死亡风险评分(pediatricriskofmortal... 目的探讨与分析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 , APACHE Ⅱ )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小儿死亡风险评分(pediatricriskofmortalityscore,PRISM)、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PCIS)、小儿死亡指数(paediatric index of mortality,PIM)5种常用的评分系统在儿科重症病例中判断病情轻重、评估预后的效果;同时筛选出适用于我院PICU的危重症评分。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PICU全部院内死亡病例42例为死亡组,选取存活(或治愈)患儿444例为存活组,分别予评估入院时APACHEⅡ、SOFA、PRISM、PCIS、PIM5项评分;分析死亡组与存活组各项评分的差异。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入院时APACHEⅡ、SOFA、PCIS、PRISM、PIM这5种重症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43±8.70VS.3.48±3.94;78.38±9.33 vs.88.24±6.84;0.1420±0.2147 vs.0.0153±0.0307;5.48±3.42 vs.1.73±1.94;22.02±8.48 vs.12.68±4.88,P均〈0.001)。APACHEⅡ、SOFA、PCIS、PRISM、PIM这5种重症评分的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854(0.798,0.910)、0.838(0.778,0.898)、0.881(0.828,0.934)、0.808(0.748,0.869)、0.936(0.913,0.960),PIM的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其他评分。结论5种评分用于评估疾病轻重程度均有效,对评判预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很好的鉴别能力,尤以PIM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危重病评分 预后 儿童
原文传递
新生儿疾病危重度评分系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18
作者 陈克正 吕回 +1 位作者 赖月华 张晓阳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7-210,共4页
目的 评估新生儿疾病危重度评分系统的准确性。方法 应用该评分系统对 1992~ 1996年间在NICU住院的 767例新生儿进行评分。所有病例均在入院 2 4h内根据 10项测量、总分 10 0分的评分方法做第一次评分后 :①病情无加重者隔天评分 ;... 目的 评估新生儿疾病危重度评分系统的准确性。方法 应用该评分系统对 1992~ 1996年间在NICU住院的 767例新生儿进行评分。所有病例均在入院 2 4h内根据 10项测量、总分 10 0分的评分方法做第一次评分后 :①病情无加重者隔天评分 ;②病情加重时即予评分 ,至病情稳定后按①执行 ;③病情加重并继续恶化者 ,每天评分至死亡为止。全部病例按不同分值 ,划分为非危重组 (>90分 )、危重组 (70~ 90分 )及极危重组 (<70分 )。另对符合“危重病例单项指标”者亦将指标与分值进行比较。结果 非危重组无一例死亡 ,危重、极危重组中 ,分值越低其病死率越高 ,各组间病死率均有显著差异。 10项测量中 ,虽只做 9项测量 ,亦能将 81 5 8%的危重病例和 87 94%的死亡病例检出 ,若只做 8项测量 ,则只能将 40 71%的危重病例及 5 7 79%的死亡病例检出。10项测量项目中心率、血压、pH、红细胞压积比 (φRBC)、胃肠道损害在 4、6、10分值间病死率均有显著差异。符合“危重病例单项指标”的 2 69例中 ,91 45 %评分均属危重。结论 评分系统能把所有危重病例包括在内 ,非危重组无一例死亡 ,说明评分系统准确 ;如条件所限 ,10个测量项目中只做 9项 ,亦可把绝大多数危重病例检出 ;危重病例单项指标亦能反映疾病危重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疾病 危重度 评分系统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早产儿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与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康裕 史惠 陈日玲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8期834-837,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与凝血功能异常的相关性及早产儿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582例早产儿,均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原时间(prothr... 目的探讨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与凝血功能异常的相关性及早产儿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582例早产儿,均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检测,并根据凝血功能是否正常分为正常组146例和异常组436例,记录并比较2组一般资料和出血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采用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eonatal critical illness scores,NCIS)进行疾病严重程度评估,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非危重组225例,危重组228例,极危重组129例,比较3组APTT、FIB、PT和TT,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患儿凝血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组顺产比率(56.85%)高于异常组(45.41%)(P<0.05),小于胎龄儿(14.38%)、胎膜早破(13.70%)比率和出血发生率(14.38%)均低于异常组(23.62%、21.33%、22.71%)(P<0.05)。胎膜早破(OR=1.823,95%CI:1.068~3.111,P=0.028)、出生窒息(OR=1.726,95%CI:1.042~2.860,P=0.034)是早产儿凝血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非危重组、危重组、极危重组APTT[(65.63±19.05)、(70.35±19.99)、(77.65±24.67)s]、PT[(15.19±5.33)、(15.45±6.22)、(16.89±5.20)s]依次延长(P<0.05),3组FIB、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PT与早产儿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198,P<0.001;r=0.161,P<0.001)。结论胎膜早破、出生窒息是早产儿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APTT、PT与早产儿病情危重程度相关,危重早产儿更易发生凝血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功能异常 早产儿 危险因素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小儿危重评分评估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美 蔡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95-97,共3页
目的研究小儿危重评分评估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儿童预后情况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PICU收治的8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入院24 h时危重评分情况分为A组(极危重患儿)、B组(危重患儿)、C组(非危重患儿)。比较3组患儿PICU住院... 目的研究小儿危重评分评估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儿童预后情况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PICU收治的8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入院24 h时危重评分情况分为A组(极危重患儿)、B组(危重患儿)、C组(非危重患儿)。比较3组患儿PICU住院时间、抢救次数、多器官功能衰竭(MOSF)发生率、功能衰竭脏器个数、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及28 d死亡率。结果A组PICU住院时间、抢救次数、MOSF发生率、功能衰竭脏器个数、并发症发生率、28 d死亡率均优于B组和C组(P<0.05);B组以上指标优于C组(P<0.05)。结论小儿危重评分在PICU儿童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临床工作中需加强对危重评分患儿的监护和相关护理,以减少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危重评分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预后 护理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