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68
1
作者 谢元亮 郑晓华 +4 位作者 金朝林 张树桐 王俊 陈发祥 王翔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9期913-916,共4页
目的:探讨心率对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以及运用多时相重建、多点重建、心电图(ECG)编辑等技术的价值。方法:353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75%R-R间期重建图像上存在伪影的202例,进行多时相重建和/或多点重建... 目的:探讨心率对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以及运用多时相重建、多点重建、心电图(ECG)编辑等技术的价值。方法:353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75%R-R间期重建图像上存在伪影的202例,进行多时相重建和/或多点重建和/或ECG编辑再重建。根据心率及心率变化分组,评价不同心率、不同心率波动时和采用3种重建方法时的图像质量。结果:本组中心率≤65bpm组图像合格率为98.3%,66~70bpm组为94.2%,〉70bpm组为69.2%。心率〉70bpm组和/或心率变化大于10%时图像质量均显著下降(P〈0.01)。59.3%(35/59)不可评价图像经多时相重建和/或多点重建和/或ECG编辑再重建后成为可评价图像。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心率低于70bpm且波动小于10%能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心率〉70bpm和/或波动〉10%者,应用多时相重建、多点重建和ECG编辑再重建能明显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疾病 图像质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64层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比较 被引量:44
2
作者 王怡宁 金征宇 +7 位作者 孔令燕 张竹花 宋兰 张抒扬 张立仁 林松柏 王沄 赵文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比较64层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分支显示率,评价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对10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A组)行64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其中48例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做对照。对另外100例临床... 目的比较64层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分支显示率,评价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对10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A组)行64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其中48例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做对照。对另外10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B组)行1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比较两组图像的质量评分和冠状动脉分支显示率。结果A组图像质量评分为(1.20±0.47)分,明显低于B组的(1.37±0.63)分(P<0.05)。两组冠状动脉近中段显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远段和部分小分支显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的敏感性为94.9%(56/59),特异性为93.2%(124/133)。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分支显示率较16层螺旋CT进一步提高,能够可靠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 被引量:44
3
作者 孔令燕 金征宇 +7 位作者 王怡宁 宋兰 张竹花 张立仁 张抒扬 林松柏 王沄 赵文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59枚支架行64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扫描与支架植入术的平均间隔是(28.4±21.2)个月。采用5分制计分法评价...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59枚支架行64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扫描与支架植入术的平均间隔是(28.4±21.2)个月。采用5分制计分法评价支架的轴位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及通过支架内腔中心的曲面重建(CPR)图像质量,同时测量支架内管腔直径。计算支架内管腔直径与支架近端的管腔直径比值以评价支架内腔可见度。其中5位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共9个支架的通畅性得到评价。结果图像平均质量达到优良水平[(1.94±0.84)分]。图像质量与心率、呼吸运动及支架位置有关。所有59枚支架内腔均为可见,平均支架内腔可见直径比率为(76.1±11.1)%。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的9个支架均诊断为通畅,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吻合。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有效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的通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冠心病 支架 再狭窄
下载PDF
全国第三次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注册登记资料分析 被引量:38
4
作者 高润霖 诸永康 徐波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19-723,共5页
目的 分析 1 999~ 2 0 0 1年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 (PCI)的发展趋势。方法 凡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医院 ,均填写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统一印发的表格 ,根据表格提供的资料对 1 999~ 2 0 ... 目的 分析 1 999~ 2 0 0 1年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 (PCI)的发展趋势。方法 凡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医院 ,均填写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统一印发的表格 ,根据表格提供的资料对 1 999~ 2 0 0 1年我国完成的PCI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 999~ 2 0 0 1年共注册PCI病例总数 36 0 98例 ,来自全国范围内 1 1 2所医院 ,其中 1 999年 80 0 0例 ,2 0 0 0年 1 1 753例 ,2 0 0 1年 1 6 345例 ,总成功率 97 0 %。共扩张病变 53 695处 ,其中 43 30 4处(80 6 % )病变置入支架 ,支架置入成功率 99 0 %。 30 339例择期PCI的主要并发症包括冠状动脉痉挛(2 4% )、严重冠状动脉夹层 (2 2 % )、冠状动脉急性闭塞 (0 8% )、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 (0 6 % )、急性心肌梗死 (0 5 % )、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0 0 7% )、死亡 (0 31 % )。随访中靶血管重建术 7 0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较上次注册资料有较大增长 ,共 5 759例 ,其中直接PCI 4 41 7例 ,补救性PCI1 342例 ,总成功率 96 3 %。左主干PCI共完成 551例 ,总成功率 98 4% ,手术死亡率 0 9% ,随访期中死亡 8例 (1 5 % ) ,靶血管重建术 8 2 %。此次参加注册的医院中 ,每年完成PCI <75例的医院占46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 斑块切除术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原文传递
心肺运动试验与冠心病康复 被引量:25
5
作者 代薇 杨祖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10期947-949,共3页
心肺运动试验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测手段,由于能有效地测定运动强度,用以指导冠心病患者运动处方的制定、心脏康复的指导及其药物临床疗效的评价等,结果客观可靠,且能重复检测,故在冠心病康复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心肺运动试验 冠心病 康复 综述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对介入性手术知识需求与护士认知的调查 被引量:23
6
作者 杨林 李杨 +2 位作者 张香娟 褚德发 许峰 《护理管理杂志》 2004年第9期11-13,共3页
目的 确认冠心病患者对于冠心病及介入性手术的健康知识需求、护士对其的认识及二者之间的差异。方法 采用问 卷调查法对北京市4所医院的住院患者及其中3所医院的心内科护士分别进行调查。结果 冠心病患者与护士对健康知识 需求的程... 目的 确认冠心病患者对于冠心病及介入性手术的健康知识需求、护士对其的认识及二者之间的差异。方法 采用问 卷调查法对北京市4所医院的住院患者及其中3所医院的心内科护士分别进行调查。结果 冠心病患者与护士对健康知识 需求的程度、重点不同,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患者的健康需求程度高于护士,患者的需求重点明确,健康教育形式以患者 自学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患者 介入性手术 知识需求
下载PDF
从冠脉造影病变程度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角度探讨空腹血糖受损界值下降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7
作者 苏海燕 潘长玉 +1 位作者 刘敏 金萌萌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空腹血糖(FPG)水平下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心血管危险因素,探讨空腹血糖受损切点下调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911例高度怀疑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在不同FPG水平下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病变支数和...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空腹血糖(FPG)水平下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心血管危险因素,探讨空腹血糖受损切点下调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911例高度怀疑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在不同FPG水平下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病变支数和冠状动脉积分表示)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在校正了年龄、性别、高血压等影响因素后,与FPG〈5.6mmol/L组比较,FPG5.6~6.0mmol/L组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FPG6.1~6.9mmol/L组无论在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还是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上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2)按FPG间隔分组,结果显示高血压、血脂紊乱、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比率均随着FPG升高逐步上升;除血脂紊乱比率自5.0~5.6mmol/L组开始明显升高外,肥胖、高血压及代谢综合征的比率均自5.6~6.0mmol/L组开始显著上升(P〈0.05);FPG≥5.6mmol/L时心血管危险因素开始明显聚集。结论(1)冠心病高危人群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即使在糖尿病前期已随着FPG升高逐步加重,FPG5.6mmol/L以上冠状动脉发生病变的风险已开始增加,6.1mmol/L以上更为明显。(2)心血管危险因素在糖尿病前期已开始随FPG增高而逐步上升,自FPG5.6mmol/L以上开始出现明显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受损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造影 心血管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13)N-NH_3、^(18)F-FDG PET显像在对心肌存活状况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贾志新 王全师 +2 位作者 陈伟华 关锋 吴湖炳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 探讨13 N 氨水 (13 N NH3 )、18F 脱氧葡萄糖 (18F FDG)正电子断层显像 (PET)心肌血流 /代谢显像在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存活状况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 2 0例 ,均采用13 N NH3 、18F FDGPET心肌灌注 ... 目的 探讨13 N 氨水 (13 N NH3 )、18F 脱氧葡萄糖 (18F FDG)正电子断层显像 (PET)心肌血流 /代谢显像在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存活状况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 2 0例 ,均采用13 N NH3 、18F FDGPET心肌灌注 /代谢显像预测存活心肌。灌注缺损、代谢填充 (血流 代谢不匹配 )为心肌存活 ;灌注、代谢均缺损 (血流 代谢匹配 )为心肌无存活 ;同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左室壁运动。PTCA +支架术后 3~ 6个月 ,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评价左室壁运动的改善情况 ,其中 12例患者在术后进行了13 N NH3 、18F FDGPET显像随访。结果 PET显像判定为存活的心肌 ,介入治疗后 87 5 %的心肌节段运动功能得到改善 ;而判定为无存活的心肌节段介入治疗后 ,仅有 2 4 %的心肌节段运动功能得到改善。 12例中 ,术后13 N NH3 、18F FDGPET结果证实 ,存活心肌介入治疗后 85 7%的心肌节段血流灌注及代谢恢复正常 ,而治疗前判定为无存活的心肌节段仅有 3 3%的心肌节段血流灌注及代谢恢复正常。结论 13 N NH3 、18F FDGPET显像对于心肌存活的估价及预测和 (或 )评价冠状动脉血管重建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N-NH3 ^18F-FDGPET显像 心肌存活 评估 临床应用 冠状动脉疾病
原文传递
冠心病介入术前后的中医证型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幺传为 《中医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中医证型的特点及演变规律。方法:对89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后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常见有血瘀证、气虚证、热证、痰浊证、气滞证、阳虚证、阴虚证、寒凝证等证型。结果: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以...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中医证型的特点及演变规律。方法:对89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后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常见有血瘀证、气虚证、热证、痰浊证、气滞证、阳虚证、阴虚证、寒凝证等证型。结果: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以血瘀证54例(60.7%),气虚证50例(56.2%),热证32例(40%),痰浊证20例(22.5%)最为常见,气滞证13例(14.6%),阳虚证8例(9%),阴虚证6例(6.7%),寒凝证3例(3.4%)。介入术后3天中医辨证中以血瘀证40例(44.9%),气虚证33例(37.1)最为常见,热证17例(19.1%),痰浊证15例(16.9%),气滞证13例(14.6%),阳虚证9例(10.1%),阴虚证6例(6.7%),寒凝证0例。结论:介入术后胸闷、胸痛及汗出临床症状较介入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而乏力、眩晕、气短等症状在介入术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①"热证"已成为冠心病的临床常见证型;②虽然介入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冠心病的"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治疗 中医证型研究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尿酸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0
作者 黄红漫 周明成 许其倓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26-127,168,共3页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尿酸水平进行监测,阐明尿酸作为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价值。方法:于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79例(男39例,女40例);正常对照组61例(男26例,女35例),测定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尿酸水平进行监测,阐明尿酸作为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价值。方法:于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79例(男39例,女40例);正常对照组61例(男26例,女35例),测定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及尿酸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TC、TG、LDL-C、HDL-C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LP(a)、尿酸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越大、程度越严重,其血浆尿酸和LP(a)水平越高。结论:血浆尿酸合并LP(a)水平升高与冠心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危险因素 血脂测定 高尿酸血症 尿酸浓度
下载PDF
CX3CL1和CX3CR1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损伤机制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永姝 张宝欢 +1 位作者 贾克刚 刘军锋 《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1002-1010,共9页
趋化因子Fractalkine(CX3CL1)及其特异性受体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CX3CL1-CX3CR1轴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并改变了斑块成分和斑块的稳定性。CX3CR1 V249I和CX3CR1 T280M与冠状动脉损伤相关。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CX... 趋化因子Fractalkine(CX3CL1)及其特异性受体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CX3CL1-CX3CR1轴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并改变了斑块成分和斑块的稳定性。CX3CR1 V249I和CX3CR1 T280M与冠状动脉损伤相关。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CX3CL1、CX3CR1通过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和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进行表达,VSMC和单核细胞间相互作用需通过CX3CL1-CX3CR1轴,这种相互作用调节了单核细胞的生存及分化。抵抗素可能通过一系列涉及核因子-κB(NF-κB)、活化蛋白-1(AP-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1/STAT3的机制使CX3CL1和CX3CR1表达上调,进而产生平滑肌细胞的促炎性状态。在不稳定性冠心病及冠状动脉严重病变患者中,血清CX3CL1水平明显升高;血清CX3CR1在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患者中明显升高,但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相关性。通过CX3CL1/CX3CR1的相关研究,可揭示某些炎性介质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潜在机制和致病作用,从而为临床治疗策略及干预药物的研究提供依据及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ALKINE CX3C趋化因子受体1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单核细胞
下载PDF
血脂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胡莉华 靳志涛 +3 位作者 张丽娟 杨薇 张丽娜 胡桃红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323-325,共3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即动脉硬化指数,A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和血脂综合指数(LCI)与...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即动脉硬化指数,A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和血脂综合指数(LCI)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第二炮兵总医院心血管内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胸痛、心前区不适住院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的患者148例,其中男性98例,女性50例,年龄范围40~65岁。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86例)和对照组(62例)。检测所有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LDL-C、HDL-C,计算non-HDL-C、AI值、LDL-C/HDL-C比值、AIP和LCI。并采用Gensini积分法评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析血脂指标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TC、LDL-C、non-HDL-C、AI、LDL-C/HDL-C值显著增加,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1);HDL-C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non-HDL-C、AI、LCI和LDL-C/HDL-C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247,r=0.314,r=0.178,r=0.278,P均<0.05)HDL-C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231(P<0.05)。结论 AI在对照组和冠心病组存在明显差异,且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硬化指数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CTA判断壁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最佳重建时相及管腔狭窄与MB-MCA特征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赵林芬 许绍奇 +3 位作者 周雪芳 钱卫东 刘兰香 杨立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3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CTA判断壁冠状动脉(MCA)管腔狭窄程度的最佳重建时相及管腔狭窄与心肌桥(MB)-MCA特征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深在型MB-MCA患者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资料。测量MB厚度、MCA长度及MCA管腔狭窄近端、最窄处及远端管径... 目的:探讨CTA判断壁冠状动脉(MCA)管腔狭窄程度的最佳重建时相及管腔狭窄与心肌桥(MB)-MCA特征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深在型MB-MCA患者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资料。测量MB厚度、MCA长度及MCA管腔狭窄近端、最窄处及远端管径,计算MCA管腔狭窄程度,记录图像最佳重建时相,应用直线相关分析壁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最佳重建时相、MB厚度、MCA长度及MCA长度与MB厚度间的关系,对其中两者间有线性关系的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并绘制回归直线图。结果:42例MB-MCA患者MB平均厚度为(2.39±1.48)mm,MCA平均长度为(23.07±12.40)mm,MCA管腔平均狭窄程度为(26.62±16.47)%,最佳重建时相(66.9±3.7)%R-R间期。MCA管腔狭窄程度与最佳重建时相、MB厚度、MCA长度之间均有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3977、0.4291、0.5656(P均<0.01),回归系数b分别为1.7632、4.7711、0.7511。MCA长度与MB厚度间无相关性(r=0.1592,P>0.05)。结论:CTA判断MCA缩窄可持续到舒张中晚期,且MCA管腔狭窄程度与MB-MCA特征有关,MB和MCA是一种既独立又相互依存的解剖学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桥 壁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氧化应激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徐涛 张哲 +2 位作者 王锦鹏 田永丰 刘欣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24期3695-3698,共4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氧化应激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冠心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诊治的冠心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氧化应激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冠心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诊治的冠心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疗程为30 d。观察2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LVEF、FMD、NMD、SOD、NO、6-keto-PGF1a、VEGF显著升高,LVESD、LVEDD、MDA、ET-1、TXB2、v WF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其机制与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磺酸钠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心功能 氧化应激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基因-572C/G多态性与心肌梗塞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付海霞 张嘉莹 +3 位作者 李庚山 李艳 许家琍 赵子牛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5-249,共5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基因-572C/G多态性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与心肌梗塞(myocardialinfarction,MI)易感性的关系、对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影响以及初步对该位点基因变异进行功能性分析。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基因-572C/G多态性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与心肌梗塞(myocardialinfarction,MI)易感性的关系、对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影响以及初步对该位点基因变异进行功能性分析。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232例MI患者和260名正常对照者IL6基因-572C/G多态性进行了分析,观察了该基因多态性对冠脉病变程度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PBMC)产生IL6能力的影响。结果中国汉族人群存在IL6基因-572C/G多态性;两组人群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MI组CG+GG基因型频率、G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基因型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G等位基因携带者患MI的风险是CC基因型的1.68倍(95%CI:1.17~2.41,P<0.01);-572C/G多态性在单支、双支、三支冠脉病变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等位基因携带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24hPBMC产生IL6的能力明显高于CC基因型(P<0.05)。结论IL6基因-572G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汉族人MI的易感因子,这可能与携带该等位基因的人群存在IL6水平的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梗塞 白细胞介素6 遗传多态性 白细胞介素6基因
原文传递
老年冠心病患者服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出血风险比较 被引量:14
16
作者 程庆强 高洁 +2 位作者 吕中华 耿晓雯 任艺虹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6年第12期881-885,共5页
目的:比较≥70岁老年冠心病患者院外服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时发生出血事件的风险。方法本研究连续入选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因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住院并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597例。根据选择... 目的:比较≥70岁老年冠心病患者院外服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时发生出血事件的风险。方法本研究连续入选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因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住院并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597例。根据选择的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分为两组:替格瑞洛组(同时服用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n=99)和氯吡格雷组(同时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n=498)。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风险,并分析影响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替格瑞洛组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25.3% vs 1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8),且两组患者的Ⅰ型出血事件发生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而Ⅱ型出血事件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1)。用药期间共有263例患者行血栓弹力图( TEG)检测,其中替格瑞洛组77例和氯吡格雷组186例。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患者的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显著增加[(80.29±20.67)%vs (61.65±26.81)%,P<0.001]、ADP诱导的最大振幅(MAADP)显著降低[(25.28±14.28) vs (36.41±16.20)mm,P<0.001]。替格瑞洛组中MAADP <31 mm的患者(68.8%vs 40.3%,P<0.001)以及此类患者中发生出血事件者(24.5%vs 10.7%,P=0.037)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低体质量指数(BMI)(OR=0.910,95%CI:0.842~0.984,P=0.018)和高血压病(OR=1.301,95%CI:1.036~1.635,P=0.024)是≥70岁老年冠心病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期间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口服替格瑞洛的出血风险比氯吡格雷高,且低BMI与高血压病患者更易发生出血事件,因此选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危险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冠心病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出血风险
下载PDF
培哚普利对血压正常老年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戚本玲 管思明 +1 位作者 柯琴梅 陈汉荣 《中国微循环》 2004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培哚普利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进一步阐明培哚普利通过改善内皮功能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为其广泛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血压正常老年冠心病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c组 ,n=50)及... 目的通过观察培哚普利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进一步阐明培哚普利通过改善内皮功能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为其广泛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血压正常老年冠心病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c组 ,n=50)及培哚普利组(P组 ,n=50) ,运用无创超声检查技术 ,观察用药前后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变化 ,同时 ,检测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 -1(ET-1)的浓度变化。结果培哚普利治疗后,IMT由(1.12±0.29)mm降至(0.89±0.24)mm ,FMD由(4.51±0.98) %上升为(9.45±0.24) % ,ET由(157.40±62.14)pg/ml降至(105.94±52.83)pg/ml,NO由(45.74±15.35)μmol/L上升至(68.91±20.17)μmol/L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培哚普利明显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 ,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哚普利 内皮功能 冠心病 老年人 血压 无创超声检查 抗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氧化易感性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汪俊军 刘小传 庄一义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7-79,共3页
建立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产物共轭双烯(CD)检测法,对反应条件进行选择,并初步应用于临床。根据LDL氧化产生的CD量随时间变化绘制氧化曲线,观察延滞时间,CD最大生成率及总CD值。资料表明:冠心病患者B型LDL... 建立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产物共轭双烯(CD)检测法,对反应条件进行选择,并初步应用于临床。根据LDL氧化产生的CD量随时间变化绘制氧化曲线,观察延滞时间,CD最大生成率及总CD值。资料表明:冠心病患者B型LDL亚组分较A型延滞时间明显缩短;总氧化值亦显著升高。认为冠心病患者B型LDL较A型易于氧化,且氧化程度增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易感性的检测对了解LDL的氧化过程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 亚组分 共轭双烯 冠心病
下载PDF
碎裂QRS波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林晓明 杨希立 +2 位作者 刘鹤龄 赖玉琼 郑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38-1239,1243,共3页
目的探讨碎裂QRS(fQRS)波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2011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CAD)患者216例,根据是否存在fQRS波分为fQRS波组(n=124)和无fQRS波组(n=92),分析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狭窄程度及罪犯血管对fQRS波发生... 目的探讨碎裂QRS(fQRS)波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2011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CAD)患者216例,根据是否存在fQRS波分为fQRS波组(n=124)和无fQRS波组(n=92),分析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狭窄程度及罪犯血管对fQRS波发生的影响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fQRS波的变化。结果不同病变血管患者fQRS波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变范围和不同狭窄程度患者fQRS波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支病变与双支病变、三支病变患者fQRS波检出率间差异均程度为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闭塞与狭窄程度为50%~74%、75%~99%患者fQRS波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92、9.064,P<0.05)。在狭窄程度为75%~99%和完全闭塞患者中,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和术前fQRS波检出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7天与术后第1天fQRS波检出率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fQRS波的检出率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呈正相关(r=0.48,P<0.05),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524,P<0.05)。结论 fQRS波可成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狭窄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裂QRS波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酶活性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珊珊 殷悦 贾玫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99-904,共6页
目的建立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基因A379V点突变等位基因特异一荧光定量PCR(TaqMan.ARMS)测定方法,探讨Lp.PLA2的酶活性水平及SNPs是否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RMS)技术结合荧光定量PCR技术(T... 目的建立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基因A379V点突变等位基因特异一荧光定量PCR(TaqMan.ARMS)测定方法,探讨Lp.PLA2的酶活性水平及SNPs是否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RMS)技术结合荧光定量PCR技术(TaqMan探针),通过对不同基因型引物3’端正配与错配扩增效率差别的比较,建立TaqMan—ARMS检测Lp—PLA2基因(PLA2G7)A379V点突变的方法,并对方法进行评价。应用TaqMan-ARMSPCR方法,检测395例冠心病患者(CAD组)和396例非冠心病对照者(NCAD组)PLA2G7的A379V基因频率,并对Lp—PLA2的酶活性水平、年龄、CHO、GLU、TG、HDL、LDL、Hs—CRP、Lp(a)进行测定和调查,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CAD组的Lp—PLA2酶活性水平明显高于NCAD组(31.51nmol ml-1·min-1〉21.31nmol·ml-1·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40,P〈0.0(31);校正传统冠心病危险因子[ClIO,TG,Hs—CRP,Lp(a),GLU]后,Lp—PLA2酶活性的最高四分位数与最低四分位数相比,CAD的比值比(OR)为7.50(95%CI:2.34—24.05);在校正年龄、性别后,A379V点突变基因型VV的OR值为2.95(95%CI:1.22~7.15,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基于TaqMan—ARMSPCR技术的定性检测A379V基因突变的方法;Lp-PLA2的酶活性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显著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A379V点突变基因型VV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冠心病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