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铜团簇在常温和升温过程中能量特征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杨全文 朱如曾 文玉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9-95,共7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和F S多体势函数 ,模拟研究纳米铜团簇常温下能量特征及其在升温直到熔化过程中的变化 ,确定了常温下纳米铜团簇的表面原子厚度和表面能 ,给出在不同温度下纳米铜团簇能量大小分布比例和能量的概率密度 。
关键词 团簇 原子 分子动力学 势函数 概率密度 能量特征 F-S多体势 常温 纳米铜 表面
原文传递
聚胸腺嘧啶单链DNA-CuNCs荧光增强法用于汞离子的高灵敏检测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婷 曹忠 +3 位作者 李盼盼 何婧琳 肖慧 杨婵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16-1621,共6页
基于Hg^(2+)与DNA中胸腺嘧啶(T)结合的高度特异性和DNA铜纳米簇的荧光增强性质,构建了一种简便、灵敏检测汞离子的新方法.当Hg^(2+)存在时,聚T单链DNA(P1)通过T-Hg^(2+)-T特异性结合形成双链DNA,Cu^(2+)经抗坏血酸钠还原后生成的中间体... 基于Hg^(2+)与DNA中胸腺嘧啶(T)结合的高度特异性和DNA铜纳米簇的荧光增强性质,构建了一种简便、灵敏检测汞离子的新方法.当Hg^(2+)存在时,聚T单链DNA(P1)通过T-Hg^(2+)-T特异性结合形成双链DNA,Cu^(2+)经抗坏血酸钠还原后生成的中间体Cu+与双链DNA螺旋结构间的氢键部分有强的结合力,促使Cu0附着聚集在双链DNA上形成铜纳米簇,导致体系荧光增强,从而实现对汞离子的高灵敏检测.体系荧光强度与Hg^(2+)浓度的对数值成正比,对Hg^(2+)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0 nmol/L^10μmol/L,检出限达0.4 nmol/L,对湖水样品中Hg^(2+)检测的回收率达到97.2%~106.6%.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无需标记、检出限低及选择性好等优点,可用于环境水体中汞离子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增强 环境水样 铜纳米簇 T-Hg2+-T 汞离子
下载PDF
菠萝蛋白酶铜簇荧光猝灭法检测叶酸 被引量:3
3
作者 易雨欣 吴思思 +5 位作者 牟娇 符运雪 刘璐航 钱多 梁好 杨胜园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9-65,共7页
本文以菠萝蛋白酶为模板,水合联氨为还原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能发射橙色荧光的菠萝蛋白酶铜纳米簇(Bro-CuNCs),该Bro-CuNCs的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25 nm和585 nm,基于Bro-CuNCs和叶酸之间的内滤效应(IFE),叶酸可导致Bro-CuNCs... 本文以菠萝蛋白酶为模板,水合联氨为还原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能发射橙色荧光的菠萝蛋白酶铜纳米簇(Bro-CuNCs),该Bro-CuNCs的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25 nm和585 nm,基于Bro-CuNCs和叶酸之间的内滤效应(IFE),叶酸可导致Bro-CuNCs的荧光发生猝灭。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叶酸在5.0×10^(-8)~2.0×10^(-6) mol·L^(-1)的浓度范围内与荧光猝灭度ΔF/F_(0)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F/F 0=1.56c(0.1μM)+0.046,相关系数r=0.9980,检出限为1.85×10^(-8) mol·L^(-1),加标回收率介于98.3%~103.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4.0%,说明该方法准确度好,精密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纳米簇 叶酸 荧光猝灭
下载PDF
Improvement of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copper nanoclusters for selective inhibition on the growth of gram-positive bacteria 被引量:5
4
作者 Junmei Xia Wenjing Wang +3 位作者 Xin Hai Shuang E Yang Shu Jianhua Wa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2期421-424,共4页
In general, copper nanoclusters (CuNCs) possess very low or even virtually no bactericidal effect. Herein,we report a novel CuNCs possessing significantly high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hat is tannic acid (TA)capped Cu... In general, copper nanoclusters (CuNCs) possess very low or even virtually no bactericidal effect. Herein,we report a novel CuNCs possessing significantly high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hat is tannic acid (TA)capped CuNCs (TA-CuNCs). TA-CuNCs exhibit strong absorption and excitation-dependent fluorescence within pH 2-12, resulting from the functional groups of TA-CuNCs due to two prototropic equilibria,phenolphenolate and carboxyliccarboxylate. There exists synergistic effect of TA and copper nanoclusters which endows TA-CuNCs remarkable antibacterial capability as a microbicide, as characterized by the effective inhibition on the growth of gram-positive bacteria by damaging the cell membrane. By incubating 1 x 10~7 CFU/mL of gram-positive bacteria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Bacillus subtilis with 30 μg/mL of TA-CuNCs for 10 min, the bacteria are completely inhibited, while under same conditions the viabilities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 Escherichia coli 0157:H7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remain 85.0%, 72.0%,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A-CuNCs exhibit low cytotoxicity and favorable biocompatibility demonstrated by standard 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 assay with HepG2 and 293 Tcells, giving rise to cell viability of 94.2% for HepG2 and 96.7% for 293 T by incubating 10~6 cell/mL with 200 μg/mL of TA-CuNCs for 24 h. These results make TA-CuNCs a potential alternative as bactericide for infection treatment caused by gram-positive bact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nic ACID capping copper nanoclusters ANTIBACTERIAL effect GRAM-POSITIVE BACTERIA
原文传递
基于铜纳米簇的聚集诱导发光检测铅离子 被引量:6
5
作者 韩冰雁 侯绪芬 +4 位作者 相荣超 于明波 李莹 彭婷婷 贺高红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27,共5页
基于谷胱甘肽保护的非贵金属铜纳米簇(Cu NCs@GSH)的聚集诱导发光现象,建立了快速检测铅离子(Pb2+)的"Turn on"型荧光分析方法。Cu NCs@GSH溶液荧光强度很弱,当存在Pb2+时,荧光强度可显著增强,溶液显示明亮的橙黄色。基于此... 基于谷胱甘肽保护的非贵金属铜纳米簇(Cu NCs@GSH)的聚集诱导发光现象,建立了快速检测铅离子(Pb2+)的"Turn on"型荧光分析方法。Cu NCs@GSH溶液荧光强度很弱,当存在Pb2+时,荧光强度可显著增强,溶液显示明亮的橙黄色。基于此原理建立了检测Pb2+的荧光方法,线性范围为200~700μmol/L,检出限为106μmol/L,常见金属离子不干扰Pb2+的测定。本方法简单快速、选择性高,可实现对Pb2+的可视化定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诱导发光 铜纳米簇 铅离子
下载PDF
基于对荧光铜纳米簇合成的抑制检测三聚氰胺 被引量:6
6
作者 欧丽娟 罗建新 +2 位作者 孙爱明 陈思羽 王凌云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33-1237,共5页
三聚氰胺能与铜离子(Cu^(2+))形成配合物,对荧光铜纳米簇的合成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其抑制程度与三聚氰胺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基于此构建了一种简单、快速检测三聚氰胺的方法。以聚T单链DNA为模板合成的铜纳米簇作为荧光探针,当... 三聚氰胺能与铜离子(Cu^(2+))形成配合物,对荧光铜纳米簇的合成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其抑制程度与三聚氰胺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基于此构建了一种简单、快速检测三聚氰胺的方法。以聚T单链DNA为模板合成的铜纳米簇作为荧光探针,当三聚氰胺存在时,Cu^(2+)与三聚氰胺生成配合物,阻碍铜纳米簇的合成,导致荧光强度降低。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三聚氰胺浓度在5~12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5μmol/L,牛奶样品中三聚氰胺加标回收率为96.3%~104.4%。与传统纳米金/银、量子点等方法相比,本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纳米簇 铜-三聚氰胺配合物 荧光 非标记
下载PDF
基于铜纳米团簇的纳米探针比色法检测牛奶中胆固醇含量 被引量:6
7
作者 刘迪 尚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3-147,共5页
基于铜纳米团簇的纳米技术建立简便快速检测牛奶中胆固醇含量的方法。采用铜纳米团簇模拟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在胆固醇氧化酶存在条件下,胆固醇被催化氧化产生双氧水,双氧水在铜纳米团簇作用下氧化愈创木酚显色。在优化条件下,比色... 基于铜纳米团簇的纳米技术建立简便快速检测牛奶中胆固醇含量的方法。采用铜纳米团簇模拟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在胆固醇氧化酶存在条件下,胆固醇被催化氧化产生双氧水,双氧水在铜纳米团簇作用下氧化愈创木酚显色。在优化条件下,比色法检测胆固醇的线性范围为40~320μg/mL,检出限为5μg/mL,回收率为99.8%~101.2%。该方法用于牛奶实际样品中检测,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均较好,可作为测定牛奶中胆固醇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纳米团簇 比色检测 胆固醇 牛奶
下载PDF
基于盐酸硫胺保护的荧光铜纳米簇的制备及其对微生物样品中铁离子的特异性检测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晓茜 谢亚芳 +1 位作者 陈都 付爱玲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72-1680,共9页
【目的】采用盐酸硫胺(aneurine hydrochloride,VB_(1))作为保护配体和还原剂,制备荧光稳定的VB_(1)保护的铜纳米簇(aneurine hydrochloride protected copper nanoclusters,VB_(1)-Cu NCs),并用于痕量Fe^(3+)的检测。【方法】使用VB_(1... 【目的】采用盐酸硫胺(aneurine hydrochloride,VB_(1))作为保护配体和还原剂,制备荧光稳定的VB_(1)保护的铜纳米簇(aneurine hydrochloride protected copper nanoclusters,VB_(1)-Cu NCs),并用于痕量Fe^(3+)的检测。【方法】使用VB_(1)作为保护配体和还原剂,合成VB_(1)-Cu NCs。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粒径进行表征,并探究了VB_(1)-Cu NCs的pH响应性、对Fe3+的选择性以及线性范围。【结果】制备的VB_(1)-CuNCs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优异的稳定性和超细的尺寸。VB_(1)-Cu NCs作为荧光探针检测Fe^(3+),在0-5μmol/L和5-500μmol/L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检测限为0.085μmol/L。利用该方法检测实际微生物样品毛癣菌(Trichophyton)中的Fe^(3+),回收率在95.67%-107.94%之间。【结论】以VB_(1)作为保护配体和还原剂,制备了具有稳定荧光的VB_(1)-Cu NCs,基于该铜纳米簇对Fe^(3+)的选择性淬灭,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且灵敏的检测Fe^(3+)的新方法,并成功应用于毛癣菌中Fe^(3+)的检测,在实际微生物样品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纳米簇 荧光探针 Fe^(3+) 盐酸硫胺(VB_(1))
原文传递
一锅法合成聚乙烯吡咯烷酮修饰的铜纳米团簇用于槲皮素的检测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申 郭玉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69-1075,共7页
作为检测槲皮素的有效途径,在荧光法中如何通过简单的方法合成性能优良的荧光探针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保护剂,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化学还原法合成PVP保护的分散性好、稳定性高、强荧光的铜纳米团簇(PVP-Cu NCs)... 作为检测槲皮素的有效途径,在荧光法中如何通过简单的方法合成性能优良的荧光探针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保护剂,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化学还原法合成PVP保护的分散性好、稳定性高、强荧光的铜纳米团簇(PVP-Cu NCs)。样品表现出良好的水溶性,光稳定性和强离子稳定性。通过紫外可见光谱(UV-Vis)、分子荧光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对铜纳米团簇的光学性质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铜纳米团簇的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66和429 nm,平均粒径大小为2 nm。基于槲皮素对该铜纳米团簇的猝灭作用,构建了一种可用于检测槲皮素的荧光传感器。该传感体系检测槲皮素的线性范围为0.1~0.9μmol/L和15~60μmol/L,检测限为0.053μmol/L(S/N=3)。该传感器对槲皮素的检测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可用于实际样品中槲皮素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纳米团簇 聚乙烯吡咯烷酮 槲皮素 荧光猝灭
下载PDF
聚胸腺嘧啶单链DNA-铜纳米簇新型荧光探针检测水中硫离子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宏伟 余晓冬 +1 位作者 徐静娟 陈洪渊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91-996,共6页
本文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检测水中硫离子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聚胸腺嘧啶单链DNA保护的铜纳米簇为荧光探针。以聚胸腺嘧啶单链DNA为模板制备了具有荧光性质的铜纳米簇,当加入S2-后,铜纳米簇荧光显著猝灭。铜纳米簇荧光猝灭量与S2-浓度在0... 本文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检测水中硫离子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聚胸腺嘧啶单链DNA保护的铜纳米簇为荧光探针。以聚胸腺嘧啶单链DNA为模板制备了具有荧光性质的铜纳米簇,当加入S2-后,铜纳米簇荧光显著猝灭。铜纳米簇荧光猝灭量与S2-浓度在0.125~8μ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检测限为22nmol/L。该方法对S2-有较好的选择性,实际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回收率良好,说明该方法可以用于实际水样中S2-的检测。由于聚胸腺嘧啶单链DNA为模板制备的铜纳米簇制备过程简单快速,可在5min内完成,使得检测时间大大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纳米簇 荧光猝灭 S2-
原文传递
巯基-β-环糊精保护的红光铜纳米簇的制备及对Hg^(2+)的检测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志军 马琦 +1 位作者 宋金萍 成文萍 《分析试验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47-551,共5页
以巯基-β-环糊精为保护剂,通过NaOH调节体系pH制备了发红色荧光的铜纳米簇(CuNCs)。考察了Cu(NO_(3))2、巯基-β-环糊精、NaOH用量对CuNCs荧光强度的影响,研究了金属离子对所制备的CuNCs荧光信号的影响。发现所制备的CuNCs对Hg^(2+)呈... 以巯基-β-环糊精为保护剂,通过NaOH调节体系pH制备了发红色荧光的铜纳米簇(CuNCs)。考察了Cu(NO_(3))2、巯基-β-环糊精、NaOH用量对CuNCs荧光强度的影响,研究了金属离子对所制备的CuNCs荧光信号的影响。发现所制备的CuNCs对Hg^(2+)呈现出很好的选择性识别,其荧光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过程。动力学响应表明Hg^(2+)能够快速猝灭CuNCs的荧光,在2 min的响应时间内荧光能够猝灭80%。建立了用于检测Hg^(2+)的分析方法,其线性检测范围为0.5~75μmol/L,检出限为0.25μmol/L,在实际水样分析中回收率为95.6%~10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纳米簇 巯基-β-环糊精 荧光分析 Hg^(2+)检测
原文传递
基于dsDNA模板的荧光铜纳米簇探针用于药物中乙酰半胱氨酸的无标记快速检测 被引量:4
12
作者 易姿 汪胜 +2 位作者 黄小贝 曾希珂 杨丽霞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4-717,共4页
以乙酰半胱氨酸为研究对象,以双链DNA为模板合成的铜纳米簇为荧光探针,建立了一种无标记荧光快速检测方法,并应用于药物的检测。研究发现,乙酰半胱氨酸与铜纳米簇之间可形成Cu-S金属配位键,随着乙酰半胱氨酸浓度的增加,铜纳米簇的荧光... 以乙酰半胱氨酸为研究对象,以双链DNA为模板合成的铜纳米簇为荧光探针,建立了一种无标记荧光快速检测方法,并应用于药物的检测。研究发现,乙酰半胱氨酸与铜纳米簇之间可形成Cu-S金属配位键,随着乙酰半胱氨酸浓度的增加,铜纳米簇的荧光强度能够被有效地淬灭。在优化的条件下,方法对乙酰半胱氨酸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2~2.5μmol/L,检测限为42.0 nmol/L,当其他分析物浓度高出10倍时,荧光强度几乎没有变化。该方法在药物样品中对乙酰半胱氨酸的检测,不需要任何荧光染料标记或复杂的DNA序列设计,检测过程均在室温下10 min内完成,加标回收率为99.0%~100.7%。方法适用于低浓度范围内乙酰半胱氨酸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纳米簇 无标记 荧光
原文传递
新型汞离子CQDs-CuNCs比率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在螃蟹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石吉勇 李文亭 +2 位作者 胡雪桃 史永强 邹小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925-3931,共7页
汞是一种典型的低剂量高毒性物质,广泛存在于环境和水体中,可通过食物链传递并累积,从而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准确快速的监测食品中汞离子(Hg^2+)含量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Hg^2+检测方法包括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 汞是一种典型的低剂量高毒性物质,广泛存在于环境和水体中,可通过食物链传递并累积,从而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准确快速的监测食品中汞离子(Hg^2+)含量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Hg^2+检测方法包括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LC-AFS)、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电化学法和荧光分析法。比率型荧光探针具有双发射荧光特性,其中内置校准功能可降低因探针浓度和各种环境因素产生的检测误差,可以有效的克服单发射荧光探针的不足。本研究提出了基于碳量子点(CQDs)和铜纳米簇(CuNCs)的新型比率型荧光探针用于螃蟹中Hg^2+的快速检测。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CQDs-CuNCs复合体系的制备。以蔗糖为碳源,聚乙二醇为钝化剂,通过微波介导法合成CQDs;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和稳定剂通过水热法合成CuNCs,后通过自组装制成CQDs-CuNCs复合体系。(2)CQDs-CuNCs复合体系的表征。利用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FL)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CQDs-CuNCs复合体系表征,结果显示,该研究成功合成了具有双发射特性的CQDs-CuNCs比率型荧光探针。(3)CQDs-CuNCs复合体系的稳定性测试。将CQDs-CuNCs比率型探针与传统的单通道CuNCs探针的稳定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探针浓度漂移和测量温度波动时,CQDs-CuNCs比率型探针比单发射的CuNCs抗干扰能力更强,稳定性更高。(4)CQDs-CuNCs复合体系对Hg 2+的检测。当Hg^2+存在时,复合体系中的CuNCs发生团聚,而CQDs基本不受影响,导致443 nm处的CuNCs荧光猝灭而545 nm处的CQDs荧光强度几乎不变。依据荧光强度的比值(I 443 nm/I 545 nm)与Hg^2+浓度的关系实现定量检测。在对标准Hg^2+检测时,CQDs-CuNCs复合体系的I 443 nm/I 545 nm和单发射CuNCs的猝灭率与Hg^2+浓度(0.1~12μmol·L-1)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纳米簇 碳量子点 HG^2+ 比率型荧光探针
下载PDF
铜纳米簇/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电流-时间法测定木犀草素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铁金 杜江 +1 位作者 孙洪力 富菲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55-1359,共5页
制备了铜纳米簇/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记为Cu/GP/GCE),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交流阻抗法和循环伏安法对修饰电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木犀草素的氧化具有协同催化作用,据此提出了计时... 制备了铜纳米簇/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记为Cu/GP/GCE),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交流阻抗法和循环伏安法对修饰电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木犀草素的氧化具有协同催化作用,据此提出了计时电流法测定木犀草素的方法。在pH4.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外加电位为0.8V时,木犀草素的浓度在7.0×10^-8~3.0×10^-6mol·L-1范围内与其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3×10μmol·L-1该修饰电极用于菊花乙酸乙酯的提取物中木犀草素含量的测定,测定值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值相符,相对标准偏差(n=5)小于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铜纳米簇 石墨烯 电化学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铜纳米簇模拟酶活性建立比色法测定鱼肉中的次黄嘌呤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子轩 杨雪 +1 位作者 魏洁 陈晓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46-251,共6页
基于铜纳米簇(copper nanoclusters,CuNCs)的过氧化氢(H2O2)模拟酶活性,建立鱼肉中次黄嘌呤(hypoxanthine,Hx)含量快速检测的比色分析方法。通过室温搅拌法得到半胱氨酸(cysteine,Cys)-CuNCs,利用透射电镜、光电子能谱、傅里叶变换红外... 基于铜纳米簇(copper nanoclusters,CuNCs)的过氧化氢(H2O2)模拟酶活性,建立鱼肉中次黄嘌呤(hypoxanthine,Hx)含量快速检测的比色分析方法。通过室温搅拌法得到半胱氨酸(cysteine,Cys)-CuNCs,利用透射电镜、光电子能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分别表征Cys-CuNCs的形貌、元素组成、表面官能团和发光特征。紫外-可见光谱实验表明,Cys-CuNCs能灵敏催化H2O2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显色,实现对H2O2含量的比色测定。在此基础上,利用Hx在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H2O2,建立了一种检测Hx的比色分析方法。当孵育温度30℃、孵育时间1 h时,Hx浓度在4~100μmol/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2μmol/L。将该方法应用于鱼肉中Hx含量的测定,并通过与总挥发性盐基氮建立相关性,实现对鱼肉新鲜度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黄嘌呤 铜纳米簇 模拟酶 过氧化氢 鲜度
下载PDF
荧光可调铜纳米簇对潜指印的可视化识别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锐 彭安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54-1462,共9页
本文以支化聚乙烯亚胺(BPEI)为模板,抗坏血酸(AA)为还原剂,谷胱甘肽(GSH)为稳定剂,硫酸铜(Cu SO4)为原料,通过温度控制,制备了一种荧光可调的新型铜纳米簇(Cu NCs).在激发光为365、415、450 nm条件下, Cu NCs分别产生蓝色、绿色、黄色荧... 本文以支化聚乙烯亚胺(BPEI)为模板,抗坏血酸(AA)为还原剂,谷胱甘肽(GSH)为稳定剂,硫酸铜(Cu SO4)为原料,通过温度控制,制备了一种荧光可调的新型铜纳米簇(Cu NCs).在激发光为365、415、450 nm条件下, Cu NCs分别产生蓝色、绿色、黄色荧光.将其应用于潜指印的可视化识别,成功解决了目前潜指印显示试剂的同色背景干扰问题.采用RGB色彩分析与灰度差分统计,实现了指印图像的数据化分析,提供了一种客观评价潜指印可视化效果的新方法,为该领域建立数据化的评价体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纳米簇 荧光可调 汗潜指印 可视化识别
原文传递
基于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扩增DNA-铜纳米簇荧光传感检测L-组氨酸 被引量:4
17
作者 肖慧 何婧琳 +4 位作者 肖昊 杨婵 冯泽猛 印遇龙 曹忠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17-1522,共6页
利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扩增形成聚胸腺嘧啶(T)DNA模板,制备了聚T铜纳米簇(TS-CuNCs),构建了一种用于L-组氨酸(L-His)检测的荧光传感分析新方法。TdT酶在d TTP存在下合成聚T单链DNA核苷酸序列。由于胸腺嘧啶和Cu^(2+)之间的亲合... 利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扩增形成聚胸腺嘧啶(T)DNA模板,制备了聚T铜纳米簇(TS-CuNCs),构建了一种用于L-组氨酸(L-His)检测的荧光传感分析新方法。TdT酶在d TTP存在下合成聚T单链DNA核苷酸序列。由于胸腺嘧啶和Cu^(2+)之间的亲合力,聚T单链DNA作为合成铜纳米簇(CuNCs)的模板,加入还原剂后形成CuNCs,荧光强度增强。在L-His存在下,L-组氨酸的咪唑基与Cu^(2+)螯合形成L-His-Cu^(2+)配合物,因而进入聚胸腺嘧啶序列中的Cu^(2+)量减少,使得合成的CuNCs数量减少,导致荧光信号减弱。实验结果表明,体系荧光响应信号与L-His浓度的对数值在5.0×10^(-9)~5.0×10^(-4)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达到3.4×10^(-9)mol/L。本方法用于实际尿液样品中L-组氨酸检测的回收率为97.4%~104.6%,在生物医学及临床诊断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聚胸腺嘧啶 铜纳米簇 L-组氨酸 荧光分析
下载PDF
DNA介导荧光铜纳米簇的合成及表征——推荐一个研究型综合化学实验
18
作者 李俊彬 李承麟 +2 位作者 骆嘉琪 陈惠 卿志和 《大学化学》 CAS 2023年第9期122-130,共9页
为达到科研反哺教学、教学创新促进人才培养的目标,有必要对传统化学实验进行改革。在此,基于课题组人员前期科研成果,设计了一个研究型综合化学实验,以DNA分子为模板合成与表征荧光铜纳米簇,并获取稳定合成荧光铜纳米簇的条件。实验内... 为达到科研反哺教学、教学创新促进人才培养的目标,有必要对传统化学实验进行改革。在此,基于课题组人员前期科研成果,设计了一个研究型综合化学实验,以DNA分子为模板合成与表征荧光铜纳米簇,并获取稳定合成荧光铜纳米簇的条件。实验内容包括纳米簇的合成、基本光谱分析仪器的使用、光谱数据的处理等。实验交叉融合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纳米科学等多学科前沿知识,实验条件简单温和,实验时长合理,满足实验教学的各项要求,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提升综合能力,具有很好的实验教学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铜纳米簇 荧光
下载PDF
智能手机辅助铜纳米团簇比率荧光探针检测四环素
19
作者 崔曦鹏 李彦月 +4 位作者 张娟 陈子繁 罗洪 陈辉 何瑜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33-39,共7页
稀土离子Eu^(3+)结合EW-Cu NCs设计双发射荧光探针,由于四环素(Tc)与EW-Cu NCs之间的内滤效应,EW-Cu NCs的荧光被猝灭,同时Tc与Eu^(3+)之间的天线效应(AEE)使得Eu^(3+)的荧光得到增强,基于此,通过探针的荧光双响应模式对Tc进行定量检测,... 稀土离子Eu^(3+)结合EW-Cu NCs设计双发射荧光探针,由于四环素(Tc)与EW-Cu NCs之间的内滤效应,EW-Cu NCs的荧光被猝灭,同时Tc与Eu^(3+)之间的天线效应(AEE)使得Eu^(3+)的荧光得到增强,基于此,通过探针的荧光双响应模式对Tc进行定量检测,在0.25~72.50μmol/L浓度范围内,对Tc的响应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80 nmol/L.同时根据检测过程中溶液荧光颜色的变化(由绿到红),利用智能手机进行比色法分析,颜色信号比值R/B与Tc浓度在2.5~45.0μ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成功用于实际样品牛奶中Tc的检测,并获得满意的回收率,表明EW-Cu NCs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纳米团簇 比率荧光 四环素 智能手机
下载PDF
柠檬基碳量子点/铜纳米团簇比率型荧光探针对环境水中Hg^(2+)检测的应用
20
作者 王俊霞 孙正鹏 +1 位作者 王盼盼 王学东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195-4204,共10页
本文以新鲜柠檬汁为碳源,利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具有荧光性能良好的荧光碳量子点(CQDs)和谷胱甘肽封端的铜纳米簇(CuNCs).由荧光光谱分析可知,在同一激发下,CQDs和CuNCs分别在420 nm和650 nm处有明显特征荧光发射峰值.将二者按一定比例... 本文以新鲜柠檬汁为碳源,利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具有荧光性能良好的荧光碳量子点(CQDs)和谷胱甘肽封端的铜纳米簇(CuNCs).由荧光光谱分析可知,在同一激发下,CQDs和CuNCs分别在420 nm和650 nm处有明显特征荧光发射峰值.将二者按一定比例构建了CQDs-CuCNs双荧光探针,并用于水环境中汞离子的荧光检测.结果发现,Hg^(2+)加入CQDs-CuCNs双荧光体系后,该荧光探针在420 nm处荧光发射峰值下降,但在650 nm处荧光发射峰值略微上升.将该双荧光探针的荧光发射峰值的比值I650/I420(在650 nm处与420 nm处的荧光发射峰值的比值)与汞离子浓度进行线性回归,结果在Hg^(2+)浓度25—400 nmol·L^(-1)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R2=0.9965),检出限为13.0 nmol·L^(-1).该荧光探针对湖水和污水厂出水中Hg^(2+)均未检出,但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4.12%—103.3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52%,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实际水样中汞离子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碳量子点 铜纳米团簇 比率型荧光探针 汞离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