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8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髁突骨折解剖复位及小型接骨板坚强内固定 被引量:79
1
作者 张益 张兴文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 探讨髁突骨折解剖复位和小型接骨板坚强内固定的技术要点和并发症的发生因素。方法 髁突骨折 72例 97侧 (单侧 47例 ,双侧 2 5例 )。陈旧性骨折 12侧 ,髁颈和髁颈下骨折 81侧 ,移位和脱位骨折 90侧。 8侧未手术 ,7侧髁突摘除 ,6... 目的 探讨髁突骨折解剖复位和小型接骨板坚强内固定的技术要点和并发症的发生因素。方法 髁突骨折 72例 97侧 (单侧 47例 ,双侧 2 5例 )。陈旧性骨折 12侧 ,髁颈和髁颈下骨折 81侧 ,移位和脱位骨折 90侧。 8侧未手术 ,7侧髁突摘除 ,6侧升支垂直截骨间接复位 ,76侧直接复位 ,5 9侧单板固定 ,2 1侧双板固定 ,2侧螺钉穿接固定 ,有 2 2侧髁突呈游离再植 ,6 8侧经颌后入路 ,2 1侧经耳屏前入路。术后 1~ 3个月复查 9例 ,3~ 6个月 36例 ,6个月以上 2 7例 ,复查内容包括骨折复位准确性、固定稳定性、骨折愈合改建 ,伤口愈合、面型、关系、下颌运动、关节症状、神经损伤。结果 感染2侧 ,错 2例 ,假关节 2侧 ,接骨板断裂 3侧 ,接骨板变形 2侧 ,骨折块再移位 7侧 ,髁突吸收 6侧 ,张口受限 7例 ,关节疼痛 5侧 ,关节杂音 5侧 ,面神经损伤 9侧。并发症发生率 33% (2 4/ 72例 ) ,排除医源性因素后的并发症率 14% (10 / 72例 )。结论 切开复位及小型接骨板坚强内固定是治疗髁颈和髁颈下移位及脱位骨折的有效方法 ,升支垂直截骨髁突游离再植是治疗髁突陈旧性骨折的可选择方法。低位髁颈和髁颈下骨折应采用颌后入路 ,接骨板应沿后外缘作张力带固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突骨折 骨折固定术 坚强内固定 小型接骨板 解剖
原文传递
股骨髁部骨折四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3
2
作者 茹江英 刘璠 王友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10期781-783,共3页
目的 对股骨髁部骨折四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和应用.方法 自2000年8月~2005年8月,对291例股骨髁部骨折分别应用"L"型髁钢板(LSCP)、动力髁螺钉(DCS)、逆行交锁髓内钉(GSCN)及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 目的 对股骨髁部骨折四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和应用.方法 自2000年8月~2005年8月,对291例股骨髁部骨折分别应用"L"型髁钢板(LSCP)、动力髁螺钉(DCS)、逆行交锁髓内钉(GSCN)及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的疗效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包括股骨髁上骨折143例和股骨髁间骨折75例.获随访218例,平均随访时间38.6个月(3~58个月).按AO/OTA分类,A型(关节外骨折)143例,其中A2型80例,A3型63例;C型(完全关节内骨折)75例,其中C2型37例,C3型38例.结果 四种内固定方法的骨愈合率及HSS功能评定结果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LISS组的骨愈合率及HSS功能评定优秀结果分布最高,而LSCP组骨愈合率及HSS功能评定优秀结果分布最低.最终所有骨不连患者经翻修后全部获得骨性愈合.结论 微创内固定系统在治疗A3、C2及C3型股骨髁部骨折中,较其他内固定方法具有骨愈合率高和功能恢复满意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髁部 内固定方法 比较
下载PDF
再定位垫戴入前后颞下颌关节盘和髁突的位置改变 被引量:23
3
作者 陈慧敏 傅开元 +1 位作者 李优伟 张震康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8-412,共5页
目的测量再定位垫(ARS)戴入前后关节盘和髁突的位置改变,探讨ARS的治疗机制。方法选择22例单侧或双侧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关节盘前移位的关节31侧,设为前移位组;关节盘位置正常的关节13侧,设为正常组。分别在... 目的测量再定位垫(ARS)戴入前后关节盘和髁突的位置改变,探讨ARS的治疗机制。方法选择22例单侧或双侧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关节盘前移位的关节31侧,设为前移位组;关节盘位置正常的关节13侧,设为正常组。分别在闭口位(ARS戴入前)、对刃位和下颌最少前伸位(ARS戴入后)行磁共振成像扫描,测量不同下颌位置时的2组关节的盘突角度、关节盘和髁突位置的变化。结果1)盘突角度:闭口位时前移位组为54.23°,正常组为9.80°;对刃位和下颌最少前伸位时,前移位组的盘突角度多可回复至正常范围。2)关节盘位置:从闭口位至对刃位或下颌最少前伸位,正常组关节盘位置无明显改变,前移位组关节盘明显向后移动。3)髁突位置:从闭口位至对刃位或下颌最少前伸位,髁突在关节窝中向前下方移动,正常组与前移位组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S使髁突向前下方移动,关节盘向后回复。ARS的作用可能是阻止已经向后上方移动而复位的关节盘在闭口过程中再次发生前移位,起到固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定位[牙合]垫 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 髁突
下载PDF
单髁置换与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单室骨性关节炎为主的早中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22
4
作者 刘朝晖 郭万首 +1 位作者 张启栋 程立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7期2597-2600,共4页
目的 探讨小切口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单室骨性关节炎为主的早期临床的手术疗效的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4月小切口单髁置换术及全膝关节置换术,均由一位主任医帅完成,所有两组的患者的选择都满足于下例... 目的 探讨小切口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单室骨性关节炎为主的早期临床的手术疗效的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4月小切口单髁置换术及全膝关节置换术,均由一位主任医帅完成,所有两组的患者的选择都满足于下例条件:(1)患者50岁以上,仅有膝关节内侧部位疼痛.(2)X线显示内侧单室膝关节骨关节炎为主,Ahlback X线分级Ⅰ~Ⅲ期;髌-股骨关节的Ahlback X线分级0~Ⅰ期,没有髌股关节的症状;膝内翻<15°;膝关节屈曲畸形<10°.(3)关节稳定(术中验证前、后交叉韧带完整).48例(48膝)经小切口单髁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年龄52~71岁,平均67.5岁,体重指数21.1~32.7.全膝关节置换组,年龄53~76岁,平均67.2岁,体重指数21~32.4.对患者术前、后膝关节疼痛与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HSS评分).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52.4个月(12~82个月),48膝单髁置换术后关节负重内侧间室疼痛减轻或消失,膝屈曲度平均达104°,优良率与全膝置换术相似;髌股关节退变(0~1期)与疗效无关;3例髌股关节退变由Ahlback X线分级0期进展到Ⅰ期,未有长期膝前痛发生;BMI(25~32)组与BMI(21~25)组的早中期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切口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近中期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症状改善明显等特点,没有症状的轻度髌-股骨关节退变及超重体重因素(BMI<32)不影响近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原文传递
咬合紊乱导致颞下颌关节髁突异常改建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晓东 张勉 王美青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335-340,共6页
咬合紊乱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关系一直是现代口腔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笔者课题组通过建立咬合紊乱动物模型,观察到颞下颌关节髁突的异常改建甚至退行性变。咬合紊乱产生的异常生物力可以影响髁突软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细胞... 咬合紊乱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关系一直是现代口腔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笔者课题组通过建立咬合紊乱动物模型,观察到颞下颌关节髁突的异常改建甚至退行性变。咬合紊乱产生的异常生物力可以影响髁突软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细胞外基质降解和钙化,以及软骨下骨吸收等一系列变化,是髁突退行性改变的重要机制。文章就实验性咬合紊乱对髁突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紊乱 髁突 异常改建
原文传递
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的治疗探讨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驰 何冬梅 +7 位作者 陈敏洁 姜滨 王保利 张晓虎 邱亚汀 张善勇 蔡协艺 李凌志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12-118,共7页
目的:根据髁突囊内骨折的分类,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经临床应用验证该原则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关节组自1999年至2008年住院手术和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门诊非手术治疗、经全景片和... 目的:根据髁突囊内骨折的分类,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经临床应用验证该原则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关节组自1999年至2008年住院手术和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门诊非手术治疗、经全景片和(或)CT确诊为髁突囊内骨折的连续病例242例329侧进行分类,部分病例经MRI检查观察关节盘的移位情况,由此制定非手术治疗和手术复位固定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根据囊内骨折的不同类型、骨折块移位程度、下颌支残端移位情况、年龄、是否伴发其他部位骨折和错等制定相应的治疗适应证。治疗前后进行问卷调查、临床检查和CT检查,以评价治疗效果。随访期均在3个月以上。结果:非手术治疗91例121侧,其中16例因为咬合紊乱进行颌间弹性牵引。54例获得随访,随访率59%。其中有长期CT随访者29例,儿童髁突出现完全或几乎完全改建者占78%(7/9),成人髁突主要表现为骨折的错位愈合,占55%。9例出现关节强直(外院转诊自然愈合病例),2例出现关节区疼痛,保守治疗疗效为76%。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为下颌支残端外上方脱位于关节窝外侧的任何类型骨折,不能通过非手术治疗复位以及骨折块明显移位或脱位的囊内骨折。开放性手术151例208侧,其中A型111侧,B型60侧,C型8侧,M型25侧。178侧进行了骨折块复位固定;23侧行骨折块取出、关节盘复位。术后有CT复查者89例115侧,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的比率为95.6%。35例术后随访3个月~5a,随访率23%,其中10例12侧儿童患者的髁突内固定术后出现继续生长,占63.2%;成人髁突骨折愈合良好者占92%。术后并发症为关节区弹响1侧,钛板位置过高、引起髁突骨质吸收行取出术2侧,面神经颞支损伤3侧。结论:本文提出的囊内骨折的治疗原则及其治疗适应证,经临床初步应用,证实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髁突 囊内骨折 分型 治疗
下载PDF
颌间Ⅲ类矫形力作用下转化生长因子β1在髁突软骨中的基因表达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煌 徐芸 +2 位作者 李松 尹康 吴拓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 观察颌间Ⅲ类矫形力不同作用时间下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_β1)在髁突软骨中的基因表达。 方法 选用青春生长发育期雌性恒河猴 6只 ,随机分为 3、6月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戴用颌间Ⅲ类双阻板磁力矫治器 ,对照组不戴。苏木精—... 目的 观察颌间Ⅲ类矫形力不同作用时间下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_β1)在髁突软骨中的基因表达。 方法 选用青春生长发育期雌性恒河猴 6只 ,随机分为 3、6月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戴用颌间Ⅲ类双阻板磁力矫治器 ,对照组不戴。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髁突软骨组织形态 ,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髁突软骨TGF_β1mRNA的表达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组织学观察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3月组髁突软骨前份有一定程度增厚 ,中、后份变薄 ;6月组髁突软骨厚度变化与 3月组相似。②原位杂交结果表明 :对照组TGF_β1mRNA前份表达较弱 ,中、后份表达较强 ;3月组髁突软骨前中后份TGF_β1mRNA表达均增强 ,以前份最强 ;6月组髁突软骨TGF_β1mRNA表达比 3月组明显减少 ,但前份仍强于中后份。实验组之间以及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髁突软骨TGF_β1mRNA的表达强弱与颌间Ⅲ类矫形力不同的作用时间有关。 3月组TGF_β1mRNA表达较 6月组明显 ,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间Ⅲ类矫形力 转化生长因子Β1 髁突软骨 基因表达 TCF-β1 软骨细胞
下载PDF
静压力下兔髁突软骨细胞COL2A1、SOX9、COL1A1和ALP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3
8
作者 黄林剑 李辉 +4 位作者 谢千阳 张旻 陈永进 杨驰 蔡协艺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95-300,共6页
目的:研究兔髁突软骨细胞对静压力的分子生物学响应。方法:体外分离培养4周龄健康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髁突软骨细胞,使用形态学观察,COL2A1和SOX9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对P2代髁突软骨细胞进行鉴定;100kPa静压力条件下,分别对P2代髁突软... 目的:研究兔髁突软骨细胞对静压力的分子生物学响应。方法:体外分离培养4周龄健康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髁突软骨细胞,使用形态学观察,COL2A1和SOX9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对P2代髁突软骨细胞进行鉴定;100kPa静压力条件下,分别对P2代髁突软骨细胞进行0、1、2、3和4 h的加压处理;采用CCK-8检测压力加载后各组细胞活性的变化;通过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髁突软骨细胞COL2A1、SOX9、COL1A1和ALP的表达变化。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兔髁突软骨细胞呈多角形,"铺路石"样排列,细胞爬片COL2A1和SOX9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结果为阳性。100kPa静压力加载1 h时,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4),但在2~4 h后,细胞活性恢复并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压力加载3 h和4 h时,COL2A1、SOX9、COL1A1和ALP的表达显著升高。其中,在压力加载4 h组ALP的表达量比3 h组低。结论:兔髁突软骨细胞对压力微环境的改变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100kPa静压力加载4 h不会对髁突软骨细胞活性产生不可逆损伤。适宜的压力加载对髁突软骨细胞的成软骨和成骨能力有促进作用。髁突软骨细胞压力微环境的改变,可能影响颞下颌关节适应性改建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 软骨细胞 静压力 COL2A1 SOX9 COL1A1 ALP
下载PDF
核素骨显像诊断颞下颌关节病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2
9
作者 胡敏 姚军 +2 位作者 田嘉禾 尹大一 许亦权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放射性核素骨三相显像和SPECT检查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价值。材料和方法:6 6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接受X线片、放射性核素骨三相显像和SPECT检查。通过骨扫描结果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选择2 3例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利用放射性核素骨三相显像和SPECT检查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价值。材料和方法:6 6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接受X线片、放射性核素骨三相显像和SPECT检查。通过骨扫描结果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选择2 3例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结果:选择保守治疗者4 3例,血池相和延迟相影像及SPECT两侧关节区影像对称。接受颞下颌关节重建术者2 3例,血池相和延迟相影像及SPECT影像两侧关节区影像不对称,患侧关节区放射性强度和髁状突放射性计数比值稍高于对侧;术中发现,髁状突表面软骨有破坏,术后患者症状缓解。结论:骨扫描可以作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早期器质性病变的检测手段,选择为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病变 临床价值 显像诊断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SPECT检查 颞下颌关节重建术 放射性计数比值 放射性核素 外科手术治疗 半定量分析 器质性病变 CT影像 术中发现 症状缓解 术后患者 检测手段 治疗方法 骨扫描 延迟相
下载PDF
利用CBCT对不同年龄组下颌偏斜患者髁突进行的三维形态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双艳 王春玲 +3 位作者 张本君 郭杰 韩敏 刘毅 《口腔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299-302,共4页
目的建立不同年龄组下颌偏斜患者CT三维重建模型,测量、分析不同年龄组下颌偏斜患者髁突形态三维特征,并比较双侧髁突对称性。方法选择3个不同年龄组:替牙组(8~11岁)和年轻恒牙列组(11~16岁),成人组(18~30岁)的偏颌患者各12例,进行C... 目的建立不同年龄组下颌偏斜患者CT三维重建模型,测量、分析不同年龄组下颌偏斜患者髁突形态三维特征,并比较双侧髁突对称性。方法选择3个不同年龄组:替牙组(8~11岁)和年轻恒牙列组(11~16岁),成人组(18~30岁)的偏颌患者各12例,进行CBCT扫描,采集颅面部DICOM数据,使用Sim plant对骨组织进行三维重建和参数测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年龄组偏颌患者髁突三维形态存在差异性。替牙组下颌偏斜患者两侧髁突形态无明显差异;年轻恒牙列组髁突高度、髁突内外径、下颌支高度、髁突后斜面长度、髁突后斜面倾角偏斜侧与对侧比较出现了差异,双侧髁突形态发生了非对称性改变;成人组下颌偏斜患者双侧髁突形态发生了明显的非对称性改变,偏斜对侧髁突高度、下颌升支高度、髁突内外径较偏斜侧增大,髁突后斜面长度、后斜面倾斜角较偏斜侧减小。结论下颌偏斜可引起髁突的非对称性改建,从替牙组到成人组,下颌偏斜有从下颌移位向骨骼异常发展的趋势,故下颌偏斜患者应该早期矫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偏斜 髁突 三维测量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三维影像重建与显示 被引量:10
11
作者 胡敏 周继林 +5 位作者 洪民 郁贤章 田晓玲 田慧颖 赵文前 李子勋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1995年第4期256-259,共4页
本研究应用计算机三维影像重建与显示技术对正常志愿者的颞下颌关节CT影像资料进行了处理,三维影像重建技术使我们能够从任意角度和剖面观察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结构,可以将感兴趣的结构成份提取出来,因而可以十分详细地了解髁状突和... 本研究应用计算机三维影像重建与显示技术对正常志愿者的颞下颌关节CT影像资料进行了处理,三维影像重建技术使我们能够从任意角度和剖面观察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结构,可以将感兴趣的结构成份提取出来,因而可以十分详细地了解髁状突和关节窝的表面结构情况,直观地研究颞下颌关节各有关结构成份之间的空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髁状突 断层摄影术 模型 结构 CT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α、β在大鼠颞下颌关节中表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于世宾 王美青 赵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7-210,共4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β在大鼠颞下颌关节中的表达分布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检测8周龄雄性SD大鼠颞下颌关节中的雌激素受体α、β的分布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化双标法进一步观察雌激素受体2种亚型在软骨细胞中的共分布情...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β在大鼠颞下颌关节中的表达分布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检测8周龄雄性SD大鼠颞下颌关节中的雌激素受体α、β的分布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化双标法进一步观察雌激素受体2种亚型在软骨细胞中的共分布情况。结果①颞下颌关节中雌激素受体α、β均主要在髁突软骨的肥大层表达,下颌骨和颞骨的骨细胞也有少量表达;②雌激素受体α、β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表达,后者侧重于胞核表达,而前者核和胞质分布更为均匀;③雌激素受体α的分布范围较β广泛。结论颞下颌关节是雌激素作用的靶器官,雌激素受体α、β介导了雌激素对颞下颌关节的作用;雌激素受体α、β在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介导不同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软骨 雌激素受体 髁突
下载PDF
固定斜面导板治疗骨性下颌后缩髁突形态及位置变化的核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丽 段银钟 +1 位作者 刘岚 葛雅丽 《口腔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259-26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固定斜面导板引导下颌向前骨矫形作用髁突形态及位置变化的核磁共振(MRI)表现。方法13例骨性安氏II类错下颌后缩患者,经固定斜面导板进行Ⅰ期矫治,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开始、治疗中、治疗后拍摄双侧TMJ的MRI片进行描绘和... 目的探讨应用固定斜面导板引导下颌向前骨矫形作用髁突形态及位置变化的核磁共振(MRI)表现。方法13例骨性安氏II类错下颌后缩患者,经固定斜面导板进行Ⅰ期矫治,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开始、治疗中、治疗后拍摄双侧TMJ的MRI片进行描绘和测量。结果13例患者MRI片上均可见到髁突后上部发生改建,有新骨形成的表现;治疗前后髁突在关节窝中位置无明显变化。结论固定斜面导板导下颌向前刺激髁突产生适应性改建,矫治结束后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不受矫治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斜面导板 下颌后缩 髁突 核磁共振(MRI)
下载PDF
薛氏位X线片与矢状位CT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关系测量 被引量:10
14
作者 田慧颖 周继林 +3 位作者 田晓玲 古志辉 孟嘉惠 武文丽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1997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了解不同影像检查和不同解剖层次上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位置关系情况。方法:对3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的60侧颞下颌关节在牙尖交错位拍摄薛氏位X线片并行轴向位CT扫描,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分别对薛氏位X线片和CT矢状位3个... 目的:了解不同影像检查和不同解剖层次上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位置关系情况。方法:对3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的60侧颞下颌关节在牙尖交错位拍摄薛氏位X线片并行轴向位CT扫描,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分别对薛氏位X线片和CT矢状位3个层面上颞下颌关节间隙进行线性测量和面积测量。结果:不同图像上应用不同测量方法所得左右两侧颞下颌关节相应的关节间隙基本对称。线性测量显示,薛矢位X线片上在0°和180°方向上髁状突基本处于中位,而在其它方向上髁状突则多处于关节窝的后位;CT矢状面外1/3层面上髁状突基本处于中位;中1/3层面0°和180°方向上髁状突多处于后位,而在其它方向上髁状突则分布于前位或中位;内1/3层面上0°和180°方向上髁状突位置多居中。面积测量结果显示薛氏位X线片上髁状突略处后位,而CT矢状面外1/3层面上髁状突位置稍偏前,中和内1/3层面上髁状突则多处于中位。结论:在不同影像检查方式、不同关节层面、不同定点测量方法和不同取值标准条件下,髁状突和关节窝的位置关系表达并不一致,在颞下颌关节疾病的临床诊断和基础研究中应予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下颌骨 髁状突 放射照相术
下载PDF
Validation of a novel imaging approach using multi-slice CT and cone-beam CT to follow-up on condylar remodeling after bimaxillary surgery 被引量:7
15
作者 laura ferreira pinheiro nicolielo jeroen van dessel +5 位作者 eman shaheen carolina letelier marina codari constantinus politis ivo lambrichts reinhilde jacob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39-144,共6页
The main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introduce a novel three-dimensional procedure to objectively quantify both inner and outer condylar remodelling on preoperative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 and postopera... The main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introduce a novel three-dimensional procedure to objectively quantify both inner and outer condylar remodelling on preoperative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 and postoperative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 images. Second, the reliability and accuracy of this condylar volume quantification method was assessed. The mandibles of 20 patients (11 female and 9 male) who underwent bimaxillary surgery were semi-automatically extracted from MSCT/CBCT scans and rendered in 3D. The resulting condyles were spatially matched by using an anatomical landmark-based registration procedure. A standardized sphere was created around each condyle, and the condylar bone volume within this selected region of interest was automatically calculated. To investigate the reproducibility of the method, inter- and intra-observer reliability was calculated for assessments made by two experienced radiologists twice five months apart in a set of ten randomly selected patients. To test the accuracy of the bone segmentation, the inner and outer bone structures of one dry mandible, scanned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set-up, were compared with the gold standard, micro-CT. Thirty-eight condyles showed a significant (P〈O.05) mean bone volume decrease of 26.4%_ 11.4% (502.9 mm3+ 268.1 mm3).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f side, sex or age were found. Good to excellent (ICC〉 0.6) intra- and inter-observer reliability was observed for both MSCT and CBCT. Moreover, the bone segmentation accuracy was less than one voxel (0.4 mm) for MSCT (0.3 mm __. 0.2 mm) and CBCT (0.4 mm _ 0.3 mm), thus indicating the clinical potential of this method for objective follow-up in pathological condylar resor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dylar resorption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mandibular condyle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下载PDF
Mimics软件在髁突体积和表面积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琦 魏小二 +1 位作者 邹德荣 俞律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4-408,共5页
目的:运用Mimics软件测量正常人群髁突体积、表面积和MI值,探讨不同位置、性别、年龄的髁突形态特点,为确立正常人群髁突体积和表面积参考值提供参考。方法: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就诊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 目的:运用Mimics软件测量正常人群髁突体积、表面积和MI值,探讨不同位置、性别、年龄的髁突形态特点,为确立正常人群髁突体积和表面积参考值提供参考。方法: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就诊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300例,根据年龄分为3组:组1(18~24岁),组2(25~34岁),组3(35~44岁)。每组100例,其中男女各50例。然后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运用Mimics17.0软件对双侧髁突进行三维重建,计算髁突体积、表面积和MI值。结果:左右侧髁突体积、表面积和MI值均无明显差别,男性髁突体积、表面积都要大于女性(P<0.05),但男女之间髁突MI值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个体之间髁突的体积和表面积未见明显差别,而35~44岁个体的MI值要大于18~24岁个体(P<0.05)。结论:Mimics软件可以有效地测量髁突的体积和表面积,并为确立正常人群髁突体积和表面积参考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 体积 表面积 形态学指数 MIMICS软件
下载PDF
功能矫治对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髁突位置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黄鑫琪 岑啸 刘钧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9-593,共5页
目的评估使用功能矫治对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髁突位置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Pub Med、Cochrane图书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库,纳入所有使用功能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 目的评估使用功能矫治对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髁突位置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Pub Med、Cochrane图书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库,纳入所有使用功能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进行矫治并评估髁突位置变化的临床对照研究。2位评价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并提取数据,运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6篇,共6项研究(5项高质量研究,1项微低质量研究)。与治疗前相比,Herbst矫治器治疗后关节间隙无明显改变,而使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后关节后间隙平均增加0.31 mm(P<0.000 01)且关节前间隙平均减少0.32 mm(P<0.000 01)。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可以使髁突位置前移,改善Ⅱ类磨牙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矫治器 安氏Ⅱ类错 髁突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下载PDF
有效治疗OSAHS的口腔矫治器戴入后髁突位置的变化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敏方 周嫣 +2 位作者 陈世稳 方志欣 钟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5-288,共4页
目的:研究口腔矫治器治疗效果好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戴入矫治器后髁突位置的变化。方法:选取21例口腔矫治器治疗效果好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治疗前闭口位、最大开口位及戴口腔矫治器时的双侧颞下颌关... 目的:研究口腔矫治器治疗效果好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戴入矫治器后髁突位置的变化。方法:选取21例口腔矫治器治疗效果好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治疗前闭口位、最大开口位及戴口腔矫治器时的双侧颞下颌关节许勒位X线片,测量并分析3组髁突位置的差别。选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描述性的统计学方法。结果:闭口位、最大开口位及戴重建蜡位时髁突的位置各不相同,戴口腔矫治器时的髁突上端点C平均坐标值为x(-0.74±2.22)mm,y(-0.68±1.08)mm。结论:成功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效果好的口腔矫治器戴入后患者的髁突上端点靠近关节结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口腔矫治器 颞下颌关节许勒位X线片 髁突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下颌骨髁突外生性骨软骨瘤的手术切除 被引量:9
19
作者 黄栋 陈敏洁 +1 位作者 何冬梅 杨驰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44-51,共8页
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ssisted designing,CAD)指导下颌骨髁突(mandibular condyle)外生性骨软骨瘤(exostosis osteochondroma)的瘤体切除,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8例患者采用Surgicase CMF 5.0软件进行瘤体切除的术前设... 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ssisted designing,CAD)指导下颌骨髁突(mandibular condyle)外生性骨软骨瘤(exostosis osteochondroma)的瘤体切除,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8例患者采用Surgicase CMF 5.0软件进行瘤体切除的术前设计。术后将CT数据与术前设计进行融合,并利用SAS8.0软件包对手术前、后髁突形态测量值进行配对t检验,评价手术效果。结果:8例患者瘤体均完整切除,术后髁突形态与术前设计吻合度高,平均误差为(1.82±1.25)mm。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于术前合理选择截骨线部位,有助于肿瘤的完整切除及患侧正常部分髁突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髁突 外生性骨软骨瘤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盘与髁突改变的MRI表现及相关性研究现状 被引量:9
20
作者 段振芳 马宇锋 宋琰 《口腔医学》 CAS 2021年第12期1138-1142,共5页
正常的关节盘-髁突关系对于颞下颌关节的健康十分重要,它的改变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磁共振成像(MRI)被认为是颞下颌关节盘-髁突关系紊乱及软组织形态成像的金标准,被广泛地用于颞下颌关节特征的评估、协助诊断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中... 正常的关节盘-髁突关系对于颞下颌关节的健康十分重要,它的改变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磁共振成像(MRI)被认为是颞下颌关节盘-髁突关系紊乱及软组织形态成像的金标准,被广泛地用于颞下颌关节特征的评估、协助诊断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中。目前多数研究表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早期阶段可能表现为关节盘的前外侧移位、双凹形态的改变。关节盘形态、位置的改变进一步导致髁突长度、高度及旋转角度等发生变化,使疾病向更严重的阶段发展。TMD患者关节盘的位置和形态改变、髁突的解剖学变化与关节盘移位具有相关性,被认为是引起TMD最常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磁共振成像 关节盘 髁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