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国文艺的历史语境 被引量:6
1
作者 何中华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3年第4期15-26,I0001,共13页
中国社会所特有的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选择,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质,它为中国文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特定的历史语境。伟大的时代要求孕育出伟大的文艺作品。现代化理念所蕴含的功利关系和技术宰制对人的支配,需要中国文... 中国社会所特有的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选择,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质,它为中国文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特定的历史语境。伟大的时代要求孕育出伟大的文艺作品。现代化理念所蕴含的功利关系和技术宰制对人的支配,需要中国文艺以其审美创造,使人“诗意地栖居于世”。中国文艺的美育功能,有利于达成科学理性同人文价值的均衡。全球化时代造成的文化均质化,客观上需要借助中国的独特审美传统,在本土化与全球化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文艺 现代化理念 后现代性 历史语境
下载PDF
百年中国红色文艺的文化精神及当代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学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57,共12页
红色文艺作为一种贯穿百年中国历史的重大文艺现象,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理、精神结构、生命意识、审美追求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由此成为数代中国人理解社会、理解革命、理解人生的重要窗口。红色文艺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中国革... 红色文艺作为一种贯穿百年中国历史的重大文艺现象,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理、精神结构、生命意识、审美追求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由此成为数代中国人理解社会、理解革命、理解人生的重要窗口。红色文艺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中国革命深度互动,与百年中国文艺现代化密切同步,其以独特的叙事方式与审美表达重建了文艺与现实的关系。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实践成果,红色文艺包含着政治与审美、历史与想象、通俗与典雅、传统与现代的艺术张力,并以革命性、人民性、现代性的思想文化特征以及民族性、本土性的美学风貌,表征着百年中国文艺发展及其文化创造的民族精神和审美范型。红色文艺与百年中国社会生活、与现代中国革命、与中国文学现代化、与中外文艺传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艺实践、与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的百年历史经验等重大问题的深度研究,对当代中国文艺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艺 文学历史 文化创造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国文艺
下载PDF
中国古典文学对园林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温和 《林业科技情报》 2005年第4期39-40,共2页
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史和中国古典文学史的回溯与再现,我们不难看出每一个时期的每一种文学形式都对园林在不同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园林工作者,有必要了解历史的进程,从而更好地开展我们的事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文学 艺术 影响
下载PDF
“异变”时空下民族“隐言”的表达--以《中国文艺》为中心
4
作者 高姝妮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2-67,共6页
《中国文艺》是沦陷时期北平最有影响的文学期刊,自创刊起便以刊载“纯文学”的办刊原则表明了疏离政治的文化立场,从而引起了北平有识文人的关注与认同。他们以此为文学阵地,秉持着民族心绪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间接表明了对日伪政权... 《中国文艺》是沦陷时期北平最有影响的文学期刊,自创刊起便以刊载“纯文学”的办刊原则表明了疏离政治的文化立场,从而引起了北平有识文人的关注与认同。他们以此为文学阵地,秉持着民族心绪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间接表明了对日伪政权的不满。然而在特殊的政治语境下,欲求文学的自救以重振民族精神,终究举步维艰,于是《中国文艺》以“隐言”的表达策略拓展民族启蒙话语空间,展写有识文人的民族情怀,呈现出民族文学的创作追求。在《中国文艺》所集结的作家的共同努力下,荒芜的北平文坛得到复苏,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北平文坛的民族向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艺》 民族启蒙 “隐言” 华北沦陷区文学
下载PDF
论中国文艺“走出去”的路径选择与策略应用
5
作者 林雪飞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107-114,共8页
相比于三大产业“硬实力”的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有所差距,于是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增强国家“软实力”,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号召。文艺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自然必须增强“走出去”的意识,积极承担起... 相比于三大产业“硬实力”的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有所差距,于是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增强国家“软实力”,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号召。文艺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自然必须增强“走出去”的意识,积极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时代使命,使海外受众能够通过文艺作品深化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为了实现这种跨文化传播的目标,中国文艺创作必须进一步增强讲故事的能力,坚持传递中国核心价值,展示其广泛的人类价值;在历史和现实两种题材的创作中,分别深化时代的书写,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两种文化的神韵;确立鲜明的艺术风格,在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合中展现独特魅力;积极推进作品的翻译和推介体系构建,为世界奉献更多优秀的中国文艺作品,在跨文化传播中获得进一步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艺 “走出去” 核心价值 民族性 融合
下载PDF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6
作者 张德祥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6期37-43,I0002,共8页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从中国实践出发,把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所包含的价值观、文明观显现为一种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彰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明观,承载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新时代的...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从中国实践出发,把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所包含的价值观、文明观显现为一种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彰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明观,承载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新时代的中国文艺,要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站稳中华文化立场,牢牢掌握中华文明的审美权,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创作出更多增强中国人民精神力量、增强中国人志气、骨气、底气的优秀作品,以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艺 话语体系 叙事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民族文艺学:双向审视与多元建构 被引量:1
7
作者 范秀娟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4-148,共5页
"民族文艺学"可指代两种不同层面的文论体系:一是民族国家层面上的中国文学理论体系,即中国文艺学;一是少数民族层面上的文学理论体系,即少数民族文艺学。对于中国文艺学来说,少数民族文艺学不是要在原有体系中填补余下的空白... "民族文艺学"可指代两种不同层面的文论体系:一是民族国家层面上的中国文学理论体系,即中国文艺学;一是少数民族层面上的文学理论体系,即少数民族文艺学。对于中国文艺学来说,少数民族文艺学不是要在原有体系中填补余下的空白,而是要确立一种新的文艺学观念,即反对独断论的、非单边主义的、去中心化的、多民族视角的文艺学观念。对世界文艺学来说,中国文艺学亦如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艺学 中国文艺学 少数民族文艺学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文学艺术的历史性演变刍论 被引量:2
8
作者 杜学文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3年第6期14-26,I0002,共14页
尽管现代化是一种全球性的历史潮流,但就具体国家而言,其发展态势却有很大的区别。向先发国家学习,汲取其经验教训是非常重要的,但这并不等于一切以其为标准。我们也不可能使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学艺术演变成“唯一”的形态。随着生产力的... 尽管现代化是一种全球性的历史潮流,但就具体国家而言,其发展态势却有很大的区别。向先发国家学习,汲取其经验教训是非常重要的,但这并不等于一切以其为标准。我们也不可能使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学艺术演变成“唯一”的形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对文学艺术的外在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其创作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的文学艺术一直表现出最为敏感、最具主动性的状态,对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有着极为自觉的表现,其表现手法亦与之前的“传统”不同,呈现出更加丰富生动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化 创作形态 中国文学艺术 多样性
下载PDF
阴阳范畴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体现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再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24,共10页
无独有偶,与现代哲学家梅洛-庞蒂的"身体间性"这一身体哲学的核心概念一致,中国古代阴阳范畴可区分为"显微无间"的阴阳、"阳禀阴受"的阴阳以及"乾男坤女"的阴阳这三个层面。而无论是"显... 无独有偶,与现代哲学家梅洛-庞蒂的"身体间性"这一身体哲学的核心概念一致,中国古代阴阳范畴可区分为"显微无间"的阴阳、"阳禀阴受"的阴阳以及"乾男坤女"的阴阳这三个层面。而无论是"显微无间",还是"阳禀阴受",抑或是"乾男坤女",都一步步深入而浅出地为我们指向了"一阴一阳之谓道"之"道"。故中国古人所谓的"文以载道"之"道",与其说是儒家式的伦理道德之"道",不如说就是大易的"阴阳之道"之"道"。因而唯有从该"道"出发,我们才能把握和领悟中国文学艺术之为中国文学艺术、中国文学艺术之所以独秀于林的众妙之门、万窍之管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 显微无间 阳禀阴受 乾男坤女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下载PDF
坚持理论创新,建设中国文学批评学——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学建设描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国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48,共5页
我国20世纪文学批评学,经历了60年的“缓慢发展期”和80年代末以来15年的“建设发展期”;“建设发展期”的一批专著、教材,在“学科体系建构”、“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理论创新”三个方面作出了重大突破;现在应当抓住机遇,破... 我国20世纪文学批评学,经历了60年的“缓慢发展期”和80年代末以来15年的“建设发展期”;“建设发展期”的一批专著、教材,在“学科体系建构”、“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理论创新”三个方面作出了重大突破;现在应当抓住机遇,破除“西方中心论”,走出“误区”,把建设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和民族特色”的文学批评学推向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文学批评学 文艺理论
下载PDF
红色叙事与民族文艺:知识考古视域下的西藏当代文学“拓荒期”共同体话语
11
作者 颜亮 杜亦峰 《西藏艺术研究》 2023年第4期16-23,共8页
西藏当代文学的拓荒期是一个多维向、共进式推动发展而生成的历史情势,其中意涵了宏观/微观、现实/思想、主要事件、社会转型等复杂历史镜像。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转向,中国当代文学所续接的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传输进藏,由此生成了... 西藏当代文学的拓荒期是一个多维向、共进式推动发展而生成的历史情势,其中意涵了宏观/微观、现实/思想、主要事件、社会转型等复杂历史镜像。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转向,中国当代文学所续接的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传输进藏,由此生成了西藏文学拓荒时期创作主体们关于西藏和平解放过程、西藏建设、西藏民主改革等富含多义的文学话语、文学陈述、文学主题,成为西藏当代文学极具地域文化特征的重要开启,亦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共同体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当代文学 拓荒期 知识考古学 文学话语 中华民族文艺
下载PDF
新时期中国戏剧观念的论争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小平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71-74,100,共5页
新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百废待兴的格局注定了身在其中的戏剧将进行重大而有意义的转型。围绕这一转型,新时期的戏剧家以高度的责任感展开讨论,讨论甚至上升到论争的层面,将戏剧从政治的符号还原到艺术自身,戏剧观念的重大转... 新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百废待兴的格局注定了身在其中的戏剧将进行重大而有意义的转型。围绕这一转型,新时期的戏剧家以高度的责任感展开讨论,讨论甚至上升到论争的层面,将戏剧从政治的符号还原到艺术自身,戏剧观念的重大转型直接促成了中国戏剧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观念 中国文学 艺术
下载PDF
中国文艺类型中的民俗审美——兼论“诗中有俗”与“俗中有歌”的审美特征
13
作者 朱希祥 李小玲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95,118,共6页
试图探讨是"诗中有俗,俗中有歌"的文化现象以及这种"既是诗歌,也是民歌,更是民俗"美学特征和各自间的艺术演化的相互关系与关联。世俗"风化"与"民俗之诗"间的互动、互促、互相影响的审美与伦... 试图探讨是"诗中有俗,俗中有歌"的文化现象以及这种"既是诗歌,也是民歌,更是民俗"美学特征和各自间的艺术演化的相互关系与关联。世俗"风化"与"民俗之诗"间的互动、互促、互相影响的审美与伦理教化关系被阐释得较全面而辩证,是我们认识诗、歌与风、民、俗等概念及其关系的一个重要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艺 民俗审美 诗中有俗 俗中有歌
下载PDF
中国文艺的民族化和现代化的价值生态考量
14
作者 杨斯童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433-435,487,共4页
运用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考量中国文艺,中国文艺的民族化是"中国文艺的本体价值"的体现,中国民族文艺的现代化是"对中国文艺的价值"和"中国文艺的工具价值"的体现,应当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关键词 中国文艺 民族化 现代化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科学“基因”
15
作者 于启宏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4年第4期58-60,共3页
科学这一元素从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从文艺理论、创作思潮和作品等方面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就通俗文学来说是侦探小说和科幻小说的翻译、创作和出版热潮,此热潮在20世纪出现了两次。就严肃文学来说,写实主义一直... 科学这一元素从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从文艺理论、创作思潮和作品等方面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就通俗文学来说是侦探小说和科幻小说的翻译、创作和出版热潮,此热潮在20世纪出现了两次。就严肃文学来说,写实主义一直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牵制,那就是科学;写实主义不仅是技法上的,还是思潮性的,是现代文学的主潮;主潮的背后更有理论上的科学方法论和观念论在作支撑。这一切都反映了文学生命的历史性、普遍性的蜕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主潮 严肃文学 通俗文学 热潮 创作思潮 文艺理论 科学 出版 学生
下载PDF
“异态”时空下的“苦难”叙事——论《中国文艺》的“写实小说”
16
作者 高姝妮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77-85,共9页
《中国文艺》是沦陷时期北平颇有影响的文学期刊,"文化兴邦"的办刊理念与"纯文学"的办刊追求使其保持了文学的相对独立性,有利避免了日本殖民话语的政治干涉。在《中国文艺》刊载的文体中,小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文艺》是沦陷时期北平颇有影响的文学期刊,"文化兴邦"的办刊理念与"纯文学"的办刊追求使其保持了文学的相对独立性,有利避免了日本殖民话语的政治干涉。在《中国文艺》刊载的文体中,小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其他文学期刊相比,《中国文艺》刊载的小说既无粉饰太平地逢迎日伪政权,也不着意于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中国文艺》刊载的"写实小说"多以现实为基点,暴露社会的暗角,书写时代的苦难,关注民众的精神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显现有识作家对日伪政权的不满。这些有识作家秉持着人文关怀和民族正义书写着乱世悲苦,在特殊的政治语境下积极探索文学启蒙话语的建构,呼吁民族精神的重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艺》 文学启蒙 华北沦陷区文学 “写实小说”
下载PDF
汶莱女作家一凡的微型小说创作
17
作者 钦鸿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1期1-8,共8页
微型小说创作的空前繁荣、异彩纷呈,是当今世界华文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汶莱华文女作家一凡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多年来,她辛勤耕耘在华文文学的园地里,不但创作了众多优秀的散文佳作,也长期致力于微型小说创作,为汶莱华文微型小说和... 微型小说创作的空前繁荣、异彩纷呈,是当今世界华文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汶莱华文女作家一凡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多年来,她辛勤耕耘在华文文学的园地里,不但创作了众多优秀的散文佳作,也长期致力于微型小说创作,为汶莱华文微型小说和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创作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文章在充分肯定她对现实社会的种种切切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和巨大的热忱的同时,着重对她微型小说创作艺术处理的特色和成功之处进行深入的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莱 华文文学 一凡 微型小说 艺术处理
下载PDF
中国文艺与中华民族精神
18
作者 王传满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67-69,共3页
中国文艺与中华民族精神相互作用。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催生出本民族的优秀文艺,并使本民族文艺在外来文化的挑战中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优秀的文艺作品会提高和净化人的精神境界,庸俗的文艺作品则可能对人的精神素质产生负面的影响。繁荣... 中国文艺与中华民族精神相互作用。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催生出本民族的优秀文艺,并使本民族文艺在外来文化的挑战中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优秀的文艺作品会提高和净化人的精神境界,庸俗的文艺作品则可能对人的精神素质产生负面的影响。繁荣当代中国文艺会对中华民族时代精神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艺 中华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
下载PDF
中国传统“射艺”与“国学”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旭 苗华 安江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8-141,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中国传统"射艺"与"国学"的关系,为更好地开展中国传统"射艺"的研究理清相关概念和内在联系。研究认为目前对中国传统"射艺"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必然涉及到近代出现的"...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中国传统"射艺"与"国学"的关系,为更好地开展中国传统"射艺"的研究理清相关概念和内在联系。研究认为目前对中国传统"射艺"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必然涉及到近代出现的"国学"概念,把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作为"国学"的概念是适当的,它能包含"射""御"等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射艺本身蕴涵了丰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习射能更好地理解国学,同时国学理论又能丰富射艺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 射艺 中国传统文化
下载PDF
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介主体模式——以寒山诗和《孙子兵法》在英语世界的成功译介为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胡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64-69,共6页
翻译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核心途径。翻译中国文学不是简单的文字转换而是译介即翻译与传播,本质是跨文化传播的中国文学译介活动只有遵循传播规律才能达到良好的译介效果。在传播学观照下,中国文学"走出去"... 翻译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核心途径。翻译中国文学不是简单的文字转换而是译介即翻译与传播,本质是跨文化传播的中国文学译介活动只有遵循传播规律才能达到良好的译介效果。在传播学观照下,中国文学"走出去"应遵循译介主体模式,即最好选择形象好的目的语译介主体并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动性,共同作用以促进中国文学的对外传播。寒山诗和《孙子兵法》在英语世界的成功译介表明传播学视阈下的译介主体模式具有较强的有效性,可为促进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 中国文学“走出去” 译介主体模式 译介主体 寒山诗 《孙子兵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