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4
1
作者 王韵 郝咏刚 +2 位作者 董谦 李淑娟 胡文立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5期376-382,共7页
目的分析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分型以及危险因素,以期对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防治有所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于我院脑病中心住院的共52例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青年卒中组)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中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5... 目的分析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分型以及危险因素,以期对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防治有所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于我院脑病中心住院的共52例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青年卒中组)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中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50例作为中老年卒中组,进行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病因分型以及危险因素分析。结果①青年卒中组男性46例(88.46%),女性6例(11.54%),与中老年卒中组差异存在显著性(χ2=5.573,P=0.018)。②青年卒中组CISS分型分布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46.15%,穿支动脉疾病型(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PAD)36.54%,病因不确定型(undetermined etiology,UE)11.54%,心源性卒中型(cardiogenic stroke,CS)5.77%,无一例其他病因型(other etiology,OE)。其分布与中老年卒中组差异无显著性。③青年卒中组患者危险因素暴露率依次为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饮酒、糖尿病、卒中家族史;具有3个以上的危险因素者超过半数,该数量与中老年卒中组相比差异存在显著性(χ2=7.186,P=0.007),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较中老年卒中组增高(t=1.250,P=0.038),叶酸水平较中老年卒中组下降(t=2.106,P=0.007);吸烟(χ2=7.993,P=0.005)、饮酒(χ2=17.005,P=0.000)的暴露率较中老年卒中组升高;LAA亚组Hcy水平高于PAD亚组(t=2.046,P=0.004)。结论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性别分布、危险因素、卒中病因分型方面具有一定特点,Hcy水平可能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年龄以及病因分型有关。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危险因素较中老年患者多,控制并减少危险因素,尤其是纠正高Hcy,对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缺血性卒中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危险因素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不同病因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蔡智立 何奕涛 +6 位作者 付学军 邹良玉 李卓星 周致帆 陈思言 王倩 郭毅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5期504-509,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病因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早期疗效及出血转化风险,为不同病因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9月-2019年9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接受rt-PA静脉溶栓的连续性急性脑梗死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 目的比较不同病因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早期疗效及出血转化风险,为不同病因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9月-2019年9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接受rt-PA静脉溶栓的连续性急性脑梗死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并根据中国缺血性卒中分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标准进行病因分组。临床有效定义为溶栓后较溶栓前NIHSS评分下降≥4分或NIHSS评分降至0分。分析不同病因患者静脉溶栓后24 h和7 d的有效率及24 h出血转化的风险。结果共纳入283例患者,静脉溶栓后24 h有效例数共129例(45.58%),其中穿支动脉疾病(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PAD)组35例(63.64%)、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组70例(54.69%)、病因不确定(undetermine detiology,UE)组10例(45.45%)、其他病因(other etiology,OE)组3例(23.08%)、心源性(cardiogenic stroke,CS)组11例(16.92%)。组间比较,PAD组有效率明显高于UE组、OE组、CS组,P值分别为0.015、0.008、0.004;LAA组有效率明显高于UE组、OE组、CS组,P值分别为0.032、0.011、0.009;UE组有效率明显高于OE组、CS组,P值分别为0.031、0.019。溶栓7 d有效例数共193例(68.20%),其中PAD组有效率明显高于CS组(72.73%vs 58.46%,P=0.009)。溶栓7 d后≤55岁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80岁患者(76.11%vs 55.56%,P=0.013)。共有23例出现出血转化(8.13%),PAD组出血转化率(1.82%)明显低于LAA组、OE组、UE组、CS组,P值分别为0.025、0.018、0.004、0.001;CS组出血转化率(18.46%)明显高于LAA组、OE组、UE组,P值分别为0.005、0.012、0.021;≥80岁患者出血转化率明显高于≤55岁患者(14.81%vs 6.19%,P=0.002)和55~79岁患者(14.81%vs 8.39%,P=0.006)。结论不同病因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有效率和出血转化风险有差异,穿支动脉疾病组溶栓早期有效率较高,出血转化风险低;心源性组患者早期有效率较低,出血转化风险相对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静脉溶栓 阿替普酶 CISS分型
下载PDF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的关系 被引量:21
3
作者 史哲 吴永辉 王拥军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46-84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2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按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神经功能缺失程度(NIHSS评分)进...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2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按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神经功能缺失程度(NIHSS评分)进行分组,将各亚组之间以及与179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8.07±10.23μmol/L比7.40±3.48μmol/L,t=16.86,P<0.001);轻、中、重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为16.76±6.37、20.41±6.01、24.48±6.29μ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脑梗死急性期升高,与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检测指标,但在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青年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CISS分型的关系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凤辉 郝海燕 +1 位作者 吴永辉 王拥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3期369-371,共3页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梗死严重程度及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32例年龄18岁~45岁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按CISS分型、神经功能缺失程度(NI...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梗死严重程度及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32例年龄18岁~45岁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按CISS分型、神经功能缺失程度(NIHSS评分)进行分组,将各亚组之间以及与179例年龄18岁~45岁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9.07±10.83)μmol/L vs(7.48±3.68)μmol/L,t=16.36,P〈0.01];轻、中、重型患者Hcy水平分别为(16.26±6.37)μmol/L、(20.81±6.21)μmol/L、(24.88.46±6.49)μ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患者血清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在青年脑梗死急性期升高,与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ACI病情严重程度的检测指标,但在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患者血清Hcy水平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青年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水平在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及其亚型中的变化和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于利萍 石正洪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1-197,共7页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C)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及其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8月至2015年4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00例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入选同期健康体检及...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C)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及其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8月至2015年4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00例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入选同期健康体检及住院的非脑血管疾病患者136例作为对照组。按照CISS分型标准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病因分型,检测所有患者的空腹血清Cys-C水平。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卒中及其亚型与Cys-C水平的关系。结果 (1)观察组患者及其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心源性卒中(CS)、穿支动脉疾病(PAD)亚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06±0.25)、(1.12±0.23)、(1.17±0.42)、(1.01±0.21)mg/L比(0.94±0.16)mg/L,均P﹤0.05);(2)LAA亚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高于PAD亚组患者(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血清Cys-C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OR=19.148,95%CI:3.814-96.133,P﹤0.001);将观察组与对照组合并后,按照血清Cys-C水平进行五分位数划分,调整其他因素影响后,最高五分位数血清Cys-C水平对缺血性卒中影响显著(OR=4.461,95%CI:1.599-12.443,P〈0.05),并且血清Cys-C水平处于最高五分位数时,对LAA型影响更为明显(OR=7.075,95%CI:1.883-26.589,P=0.004)。结论血清Cys-C水平升高可能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对LAA型影响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胱抑素C 危险因素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下载PDF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Ischemic Stroke of BAD and non-BAD CISS Subtypes 被引量:7
6
作者 梅斌 刘广志 +3 位作者 杨阳 刘煜敏 曹江慧 章军建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5年第6期885-890,共6页
Summary: Based on the recently proposed 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 (CISS) system, intracranial 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 (BAD) is divided into 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 (LAA) and penetrating... Summary: Based on the recently proposed 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 (CISS) system, intracranial 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 (BAD) is divided into 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 (LAA) and 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 (PAD). In the current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e compared the general charac- teristics of BAD-LAA with BAD-PAD, BAD-LAA with non-BAD-LAA and BAD-PAD with non-BAD-PAD. The study included a total of 80 cases, including 45 cases of BAD and 35 cases of non-BAD. Subjects were classified using CISS system: BAD-LAA, BAD-PAD, non-BAD-LAA and non-BAD-PAD. In addition to analysis of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actors and the two subtypes of BAD was evaluated. The number of cases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was: 32 cases of BAD-LAA, 13 cases of BAD-PAD, 21 cases of non-BAD-LAA, and 14 cases of non-BAD-PAD. Dia- betes mellitus affected more non-BAD-LAA patients than BAD-LAA patients (P=0.035). In comparison with non-BAD-PAD, patients with BAD-PAD were younger (P=-0.040), had higher initial NIHSS score (P〈0.001) and morbidity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P=0.033). Within patients with BAD, the PAD sub- type was associated with smoking (OR=0.043; P=0.011), higher low-density lipoprotein (OR=5.339; P=0.029), ischemic heart disease (OR=9.383; P=0.047) and diabetes mellitus (OR=12.59;P=-0.020). It was concluded that 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 was the primary mechanism of BAD. The general char- acteristic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ISS subtypes of LAA and PAD within BAD, as well as between the BAD and non-BAD within LAA subtype. Several differences between PAD sub- types of BAD and non-BAD were revea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 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 HR-MRI ischemic stroke SUBTYPES 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 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
下载PDF
进展型脑梗死的CISS分型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松耀 崔亚平 +5 位作者 汪桂青 王妮妮 秦晓明 尹刘杰 窦海玲 陈洁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8期16-18,共3页
目的分析进展型脑梗死的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CISS分型)及不同分型之间预后的差异,了解CISS分型预测对预后的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登记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符合进展型脑梗死标准的患者进行CISS分型。随访患者卒中后6个月的... 目的分析进展型脑梗死的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CISS分型)及不同分型之间预后的差异,了解CISS分型预测对预后的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登记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符合进展型脑梗死标准的患者进行CISS分型。随访患者卒中后6个月的死亡、残疾情况,分析与预后有关的因素,比较不同亚型间的预后是否有差异。结果进展型脑梗死可见于不同的CISS亚型,以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以心源性卒中预后最差,心源性脑卒中组和其他分型间死亡/残疾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和穿支动脉病变组间死亡/残疾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进展型脑梗死的CISS亚型可推测脑梗死进展的机制,并为预后估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型脑梗死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预后
下载PDF
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舒伯辉 曹春艳 +2 位作者 张灿飞 赛蕊 黄丽娜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3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脑梗死患者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8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LAA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脑梗死患者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8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LAA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CISS分型分为载体动脉阻塞穿支组(A组,n=33)、动脉-动脉栓塞组(B组,n=10)、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组(C组,n=11)、混合机制组(D组,n=6);另选取同期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健康者5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并比较不同CISS分型LAA脑梗死患者血清ox-LDL水平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ox-LDL水平与LAA脑梗死患者CISS分型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受试者性别、吸烟史及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年龄大于对照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ox-LD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组、B组、C组患者血清ox-LDL水平低于D组(P<0.05);A组、C组患者血清ox-LDL水平低于B组(P<0.05)。A组、B组、C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D组(P<0.05);A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C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ox-LDL水平与LAA脑梗死患者CISS分型无直线相关关系(rs=0.252,P>0.05);血清ox-LDL水平与LAA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s=0.269,P<0.05)。结论血清ox-LDL水平与LAA脑梗死患者CISS分型无直线相关关系,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神经功能 相关性
下载PDF
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疗效影响及CISS分型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满卓 赵素霞 李嘉民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6期2480-2482,2486,共4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近期临床疗效影响及CISS分型的关系。方法将126例ACI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强化组。其中,强化组68例,入院后即刻给予阿托伐他汀钙40mg,口服14d,此后按20m...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近期临床疗效影响及CISS分型的关系。方法将126例ACI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强化组。其中,强化组68例,入院后即刻给予阿托伐他汀钙40mg,口服14d,此后按20mg/d继续服用90d,同时给予缺血性卒中的基础治疗;对照组58例,入院后即刻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90d,同时给予相同缺血性卒中的基础用药。按中国缺血卒中分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病因和发病机制分型,观察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4d、90d NIHSS评分及评价治疗后14d、90d疗效;2组治疗前、治疗后14 d、90 d按CISS分型亚组间NIHSS评分比较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14d、90d后强化组疗效均较对照组更显著,且治疗后90d疗效较治疗后14 d疗效更显著(P<0.05)。CISS分型中,除心源性卒中和不明原因卒中外,强化组中其他3种病因患者的NIHSS评分减少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的相同类型(P<0.05)。2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安全有效改善ACI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对ACI患者进行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取得更加显著的疗效,在不同CISS分型患者中,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LAA型、PAD型、OE型患者的疗效和近期预后更显著,而CS型、UE型患者的疗效和近期预后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强化他汀 疗效 中国缺血卒中分型(CISS分型)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CISS分型与TOAST分型的比较及实用价值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雪莲 蔡丽瑛 +5 位作者 孙家兰 江梅 柴长凤 顾夏菊 朱玮 孙鑑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4年第8期466-470,共5页
目的初步比较CISS分型与TOAST分型,探讨CISS分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实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1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由两位经分型培训的神经科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及相关辅助检查盲... 目的初步比较CISS分型与TOAST分型,探讨CISS分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实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1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由两位经分型培训的神经科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及相关辅助检查盲法行TOAST分型及CISS分型。比较两种分型法各亚型的构成比及差异。结果 1TOAST分型中各亚型分布为:小动脉闭塞型54例(36.00%),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型39例(26.00%),不明病因型35例(23.33%),心源性栓塞型19例(12.67%),其他明确病因型3例(2.00%)。CISS分型中各亚型分布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78例(52.00%),穿支动脉疾病33例(22.00%),心源性脑卒中19例(12.67%),不明病因17例(11.33%),其他病因3例(2.00%)。2 150例患者分别按TOAST分型和CISS分型方法分别进行分型,其中50例(33.33%)患者的分型发生变化。3 2位经过培训的神经科医生使用TOAST分型时130例(86.67%)相同,Kappa值为0.82;采用CISS分型时132例(88.00%)相同,Kappa值为0.8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CISS分型能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其病因及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的发病机制,减少原因不明的缺血性脑卒中的比例,为其诊治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CISS分型 TOAST分型
原文传递
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及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的关系 被引量:7
11
作者 薛新红 亓立峰 +3 位作者 刘红 杨海新 苏江利 吴曙晖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4年第9期764-766,共3页
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住的216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资料。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高于186例体检者[(4.29±2.30)与(2.13±1.79)mmoVL,P〈0.0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住的216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资料。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高于186例体检者[(4.29±2.30)与(2.13±1.79)mmoVL,P〈0.0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8分的127例A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NIHSS评分≤8分89例患者[(5.89±4.15)与(2.11±1.45)mg/L,P〈0.05)];98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的hs—CRP水平为(6.32±4.12)mv/L,hs.CRP阳性(〉3mg/L)率为85.7%(84/98),均高于穿支小动脉病变型[(1.97±0.86)mg/L,7/71]、心源性栓塞型[(3,70±2.76)mg/L,14/24]、不明病因型[(3.43±3.52)mg/L,5/11]和其他原因明确型[(3.41±3.25)mg/L,5/12](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病、糖尿病、房颤、吸烟、TC、高同型半胱氨酸及he—CRP与ACI呈正相关(OR值为1.17~3.08,均P〈0.01)。提示ACI患者hs.CRP水平明显增高,且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原文传递
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CISS分型的关系及护理干预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姝 樊建华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08-111,125,共5页
目的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进行分析,研究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CISS病因分型及护理干预对Hcy及预后的影响,为降低卒中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 目的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进行分析,研究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CISS病因分型及护理干预对Hcy及预后的影响,为降低卒中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25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CISS病因分型及发病机制分析;同时观察接受护理干预的178例患者和未接受护理干预的73例患者入院时和3个月时血清Hcy的水平,并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即mRS评分评估3个月时神经功能结局,mRS≤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25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133例,穿支动脉疾病(PAD)72例,心源性(CS)16例,其他病因(OE)13例,病因不确定(UE)17例.其中LAA包括主动脉弓粥样硬化2例及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131例.LAA型血清Hcy水平高于其他四个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四个亚型之间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患者按发病机制分为4种亚型,各亚型间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个月时,护理干预组预后良好患者比例较高,与未护理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护理干预组Hcy水平较护理干预组升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CISS病因分型密切相关,并且护理干预影响Hcy水平及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死 中国缺血性卒中分型 护理干预
下载PDF
穿支动脉区孤立性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朱仁洋 楼敏 +7 位作者 徐敏 严余清 吴继敏 周炯 包颖颖 胡海涛 宋水江 丁美萍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 对比穿支动脉区孤立性梗死与其他类型脑梗死经静脉rtPA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及神经功能结局的差异,明确穿支动脉区孤立性梗死静脉溶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前瞻性收集的2009.06-2011... 目的 对比穿支动脉区孤立性梗死与其他类型脑梗死经静脉rtPA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及神经功能结局的差异,明确穿支动脉区孤立性梗死静脉溶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前瞻性收集的2009.06-2011.04期间接受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缺血性中风患者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溶栓时间、基线NIHSS、血压、血糖、电解质、凝血谱、心电图、头颅MRI、颅内外MRA(或CTA)等,按照中国缺血性中风亚型(CISS)标准1予以病因分组.结果 共75例患者接受静脉rtPA治疗,年龄(67.4±12.7)岁,女性25例,占33.3%;溶栓前NIHSS(12.3±6.4)分;发病至溶栓时间:(239.6±97.5)min; 72例(96%)在24 h接受多模式MRI复查.共24例(32%)示溶栓后出血转化,4例(5.3%)为症状性出血.22例(29.3%)患者为穿支动脉区域孤立性梗死,仅1例(1.3%)发生出血转化.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穿支动脉区孤立性梗死明显降低溶栓后的出血转化风险(OR=0.075,95%CI:0.008~0.663; P=0.020).并发现,82%的穿支动脉区孤立性梗死患者的1月mRS评分≤2,其神经功能结局较其梗死好(P<0.01).结论 穿支动脉区域孤立梗死患者相对于其他类型脑梗死患者在经静脉rtPA溶栓治疗后,显示出更低的出血转化率和较好的神经功能结局,故对 此类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可更积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脑梗死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出血转化 穿支动脉 神经功能 中国缺血性中风亚型
原文传递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分型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升 殷闯 +2 位作者 苏祯磊 魏园园 谭军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比较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OAST)分型和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首发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8例,根据患者的... 目的比较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OAST)分型和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首发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8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分别由2位神经内科医师进行TOAST分型和CISS分型,并对2种分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48例患者的TOAST分型病因学亚型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58例(39.19%)、小动脉闭塞型(SAA)53例(35.81%)、其他明确病因型(SOE)18例(12.16%)、原因不明的卒中(SUE)11例(7.43%)、心源性栓塞型(CE)8例(5.41%);CISS分型病因学亚型依次为:LAA75例(50.68%)、穿支动脉疾病型(PAD)35例(23.65%)、其他明确病因型(OE)29例(19.60%)、心源性卒中型(CS)6例(4.05%)、原因不明的卒中(UE)3例(2.03%)。CISS分型中LAA比例显著高于TOAST分型中LAA的比例,TOAST分型中SAA和SUE比例显著高于CISS分型中PAD和UE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SS分型中CS和OE比例与TOAST分型中CE和SOE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是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相对于TOAST分型,CISS分型在指导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分型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15
作者 宋玲华 楼晓莉 +4 位作者 姜雅斯 杨丽慧 郭四平 彭浩 郝永岗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研究影响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PAD)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74例急性PAD患者。根据90 d改良后Rankin评分(mRS)0~2分为预后良好组,3~6分为预后不良组;使用l... 目的研究影响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PAD)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74例急性PAD患者。根据90 d改良后Rankin评分(mRS)0~2分为预后良好组,3~6分为预后不良组;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PAD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根据病变部位供血动脉所起源颅内大动脉分为前循环(n=101)、后循环组(n=73),分析前循环、后循环与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年龄增长(OR=1.071,95%CI:1.012~1.133)、入院NIHSS评分升高(OR=2.764,95%CI:1.868~4.089)、患糖尿病(OR=3.301,95%CI:1.009~10.793)、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升高(OR=2.601,95%CI:1.150~4.482)是PAD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提示NIHSS评分以及NLR升高相较于年龄增高以及患糖尿病病史预测PAD患者不良预后的AUC更大,总体敏感性及特异性更高,提示其预测不良预后的价值可能更高。前循环组中LYM下降及NLR上升与预后不良显著相关(P<0.05),后循环组中NE上升、LYM下降以及NLR上升均与预后不良显著相关(P<0.05)。结论基线NLR及NIHSS评分升高,高龄及糖尿病病史可能是PAD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NLR可作为预测PAD预后的潜在生物学指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CISS分型
下载PDF
血小板参数、NIHSS评分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的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姜源 董玉霞 +3 位作者 刘晓楠 李慧源 宋静静 孙晓红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12期1448-1450,1454,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NIHSS评分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及穿支动脉病变(PAD)的关系。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213例。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头颅核磁共振、头颈部CTA、颈动脉超声、...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NIHSS评分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及穿支动脉病变(PAD)的关系。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213例。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头颅核磁共振、头颈部CTA、颈动脉超声、脑血管造影结果分为LAA组(113例)、PAD组(100例)。均进行血小板检测,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积(PCT),记录入出院时NIHS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与PAD组比较,LAA组PLT和PCT明显减少(P均<0.05);PDW和MPV略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PLT与MPV、PDW呈负相关(r=-0.181,r=-0.329,P均<0.01),PLT与PCT呈正相关(r=0.926,P<0.01)。入院时LAA组NIHSS评分高于PAD组(P<0.01);出院时LAA组NIHSS评分高于PA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与PLT、MPV、PDW、PCT均无相关性(r=0.000,r=0.128,r=0.118,r=0.042,P均>0.05),出院时NIHSS评分与MPV、PDW呈正相关(r=0.160,r=0.146,P均<0.05),与PLT、PCT无相关性(r=-0.005,r=0.042,P均>0.05)。结论血小板参数、NIHSS评分与CISS分型LAA及PAD关系密切,对疾病的疗效、预防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计数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血小板比积 卒中量表评分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原文传递
胆红素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及其亚型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田婷 栗静 +2 位作者 石正洪 关智媛 冯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60-1263,共4页
目的:探讨胆红素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病、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CISS)、卒中严重性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AIS住院患者616例(AIS组),性别和年龄匹配的非脑卒中住院患者664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进行非条... 目的:探讨胆红素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病、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CISS)、卒中严重性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AIS住院患者616例(AIS组),性别和年龄匹配的非脑卒中住院患者664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AIS患者进行CISS分型,比较各亚型间胆红素水平。将AIS患者分为胆红素升高组和胆红素正常组,比较两组入院和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神经功能好转率。结果 AIS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BIL为AI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6,95%CI 1.012~1.041, P〈0.001)。CISS各亚型间TBIL、DBIL、IBIL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胆红素升高组入院NIHSS评分大于正常组(P〈0.05);两组患者出院NIHSS评分、神经功能好转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5)。结论 AIS患者血清胆红素升高,与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是AIS发病的危险因素;胆红素水平在CISS亚型间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对AIS患者短期预后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 胆红素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CISS与TOAST病因分型探讨 被引量:5
18
作者 钟维章 李兰晴 +4 位作者 韦挥德 陈渊 李燕华 范秉林 李吕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04-908,共5页
目的 探讨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和TOAST(trial of org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中的病因分布差异.方法 连续收集2... 目的 探讨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和TOAST(trial of org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中的病因分布差异.方法 连续收集2011-07~2011-12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ACI患者,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10例ACI患者根据CISS分型及TOAST分型标准进行病因分型比较,同时分析常见危险因素在CISS分型亚型中的分布差异.结果 310例ACI患者,经CISS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141例(45.5%),其中主动脉弓粥样硬化3例和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138例;穿支动脉疾病102例(32.9%),心源性卒中15例(4.8%),其他病因8例(2.6%),病因不明44例(14.2%).138例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病理机制分别为:动脉到动脉栓塞70例(50.4%),载体动脉(斑块或血栓)阻塞穿支动脉34例(24.5%),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14例(10.1%),混合型21例(15.1%).与TOAST分型比较,CISS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比例明显增加,病因不明比例明显减少(P〈0.001).CISS分型与TOAST分型对心源性卒中和其他病因的诊断一致性很好,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小动脉闭塞/穿支动脉疾病、病因不明性卒中诊断的一致性中等.吸烟、饮酒、高尿酸血症和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在各亚型分布中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和脂代谢紊乱在大动脉粥样硬化、穿支动脉疾病及病因不明亚型中比例明显高于心源性卒中组(P〈0.05),高血压病和脂代谢紊乱在这三个亚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支动脉疾病合并糖尿病比例(43.1%)均大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卒中及病因不明者(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比例明显高于穿支动脉疾病、心源性卒中及病因不明者(P〈0.05).结论 CISS分型更符合脑梗死的病因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CISS分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青年缺血性卒中CISS分型及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罗文平 李小玉 +1 位作者 骆嵩 刘晓林 《中华全科医学》 2021年第7期1091-1094,110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与不同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青年缺血性卒中之间的关系,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4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2例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青年卒中组,随机选...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与不同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青年缺血性卒中之间的关系,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4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2例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青年卒中组,随机选取同期入院治疗的年龄≥45岁缺血性卒中患者122例作为中老年卒中组,比较2组传统危险因素及血清Lp(a)水平,并根据CISS分型、发病机制及NIHSS评分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血清Lp(a)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与中老年卒中组比较,青年卒中组血清Lp(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17,P<0.001);不同CISS分型中,动脉粥样硬化型(LAA)、穿支动脉疾病型(PAD)、心源性卒中型(CS)、其他病因型(OE)、病因不确定型(UE)组血清Lp(a)水平分别为(381.38±62.46)mg/L、(297.94±43.97)mg/L、(283.00±39.33)mg/L、(279.25±38.22)mg/L、(292.92±34.93)m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772,P<0.001)。LAA组血清Lp(a)水平显著高于PAD组、CS组、OE组及U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4个亚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AA组不同发病机制患者血清L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64,P=0.851);不同NIHSS评分患者血清Lp(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79,P<0.001);高脂血症、吸烟及Lp(a)>300 mg/L是青年缺血性卒中LAA亚型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清Lp(a)升高是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中具有重要作用,可用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应注意监测与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青年 脂蛋白(a)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原文传递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在老年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分型中的意义
20
作者 马丽娜 郑禹樵 +5 位作者 尹雪梅 王玉琳 张俊 项宁 栗静媛 秦学慧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60-1263,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对老年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非心源性AIS患者101例。依据急性脑卒中TOAST分型和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CISS)标准对所有...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对老年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非心源性AIS患者101例。依据急性脑卒中TOAST分型和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CISS)标准对所有受试者病因进行分型。对比两种分类系统在检查前后各病因分型的构成比。结果TOAST分型检查结果显示,有8例小动脉闭塞型、1例其他原因型及5例不明原因型修正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1例不明原因型修正为小动脉闭塞型,7例LAA及4例不明原因型修正为其他原因型,共修正26例(25.74%)患者的病因诊断,TOAST分型检查前后构成比比较有显著差异(χ^(2)=15.425,P<0.01)。CISS检查结果显示,有10例穿支动脉疾病型、1例其他原因型及4例不明原因型修正为LAA,9例LAA及3例不明原因型修正为其他原因型,共修正27例(26.73%)患者的病因诊断,CISS检查前后构成比比较(χ^(2)=17.300,P<0.01)。结论HRMRI对老年非心源性AIS的精准病因分型具有诊断价值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卒中 TOAST系统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系统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