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素对CD11b、P-selectin、ICAM-1、VCAM-1、E-select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2
1
作者 姜开余 顾振纶 阮长耿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82-685,共4页
目的 考察丹参素对血小板、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细胞粘附分子CD11b、P selectin、ICAM 1、VCAM 1、E selectin的影响 ,以期探明其抗血栓形成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由TNFα、fMLP和凝血酶诱导细胞表面细胞粘附分子的... 目的 考察丹参素对血小板、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细胞粘附分子CD11b、P selectin、ICAM 1、VCAM 1、E selectin的影响 ,以期探明其抗血栓形成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由TNFα、fMLP和凝血酶诱导细胞表面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结果 人粒细胞受到fMLP刺激后 ,细胞表面CD11b表达明显增加。丹参素与粒细胞预孵30min后 ,则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D11b的表达。血小板与凝血酶 (1× 10 3U·L-1)共孵 2 0min ,可明显增加血小板表面P selectin的表达。丹参素 (10 0~ 30 0mg·L-1)与血小板预孵 30min ,对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表面P selectin的表达未见明显抑制作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经TNFα处理后 ,明显增加细胞表面ICAM 1、VCAM 1和E selectin的表达 ,不同浓度的丹参素与HUVEC预孵 2h ,对TNFα诱导HUVEC表面ICAM 1的表达未见明显抑制作用 ,对TNFα诱导的VCAM 1、E selectin表达则可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丹参素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和粒细胞表达细胞粘附分子。这可能是丹参素发挥抗血栓形成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素 细胞粘附分子 cd116 抗血栓形成 ICAM-1
下载PDF
三七皂苷R1对LPS诱导的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9
2
作者 吴颖 孙冰 +5 位作者 肖静 孙桂波 吕圭源 李明 陈素红 孙晓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9-184,共6页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R1(Notoginsenoside R1)对内毒素诱导的C57BL/6J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阐明其抗心肌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C57BL/6J小鼠预防性给予三七皂苷R1 3 d后,注射LPS(10 mg.kg-1,ip)建立急性内毒素心肌损伤模型。采用超声心...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R1(Notoginsenoside R1)对内毒素诱导的C57BL/6J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阐明其抗心肌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C57BL/6J小鼠预防性给予三七皂苷R1 3 d后,注射LPS(10 mg.kg-1,ip)建立急性内毒素心肌损伤模型。采用超声心动测定射血分数(EF),缩短分数(FS)等指标,观察小鼠心功能;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心室肌中ED-1+和CD11b+炎性细胞的浸润情况;Western blot检测IκBα和NF-κB p65的表达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心肌组织匀浆中TNF-α、IL-1β和VCAM-1、I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超声心动显示,与模型组(LPS组)相比三七皂苷R1能明显抑制LPS诱导的小鼠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减弱的情况;免疫组化可观察到R1有效抑制了ED-1+和CD11b+细胞的侵入;Western blot法显示R1对IκBα的降解具有抑制作用,同时对由此产生的NF-κB的活化也具有抑制作用;ELISA实验显示与模型组相比,R1明显降低了组织中TNF-α、IL-1β的浓度,抑制心肌组织中VCAM-1和ICAM-1的表达。结论三七皂苷R1对LPS引起的心肌炎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有效改善由此导致的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苷R1 LPS 心肌损伤 抗炎 cd11b NF-κb TNFΑ
下载PDF
急性肺损伤家兔早期中性粒细胞相关功能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烁 聂秀红 +2 位作者 郭德玉 肖汉 任魁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7期403-408,共6页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8(IL 8)、中性粒细胞黏附功能与急性肺损伤 (AL I)的关系。方法  18只雄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8只 ,AL I组 10只。建立内毒素 AL I模型。测定两组动物血气、血常规、中性粒细胞 CD11b表达强度、血清 ...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8(IL 8)、中性粒细胞黏附功能与急性肺损伤 (AL I)的关系。方法  18只雄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8只 ,AL I组 10只。建立内毒素 AL I模型。测定两组动物血气、血常规、中性粒细胞 CD11b表达强度、血清 IL 8和丙二醛浓度 ,并进行肺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AL I组动物注射内毒素后出现血压降低、心率减慢、p H进行性下降。给药后 3h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下降明显 ,6 h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中性粒细胞表面 CD11b表达强度与血清 IL 8、丙二醛浓度呈进行性上升 ,均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均 <0 .0 5 )。模型动物肺组织炎性粒细胞浸润明显 ,弥漫性肺泡隔增厚 ,灶性出血和纤维蛋白渗出。给药后相关分析显示 :6 h时 CD11b与 IL 8呈明显相关 (决定系数 r2 =0 .813,回归方程 Y=2 6 .72 9X ) ;肺组织病理改变严重程度评分与 CD11b表达强度亦呈明显相关 (决定系数 r2 =0 .771,回归方程 Y=0 .0 110 2 X +5 .2 92 )。结论 内毒素可以诱导产生大量 IL 8,使中性粒细胞表面 CD11b的表达被快速激活并上调 ,并与 IL 8和肺组织病理改变评分之间呈高度相关。 IL 8和 CD11b均是 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急性 内毒素 中性粒细胞 黏附 cd11b
下载PDF
淫羊藿苷拮抗脂多糖炎症模型的体内和体外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吴金峰 董竞成 +2 位作者 徐长青 张心菊 曾丽绚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0-334,共5页
目的从前炎症细胞因子、炎性介质、黏附分子等环节,评价淫羊藿苷的抗炎作用。方法以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建立体外炎症模型,以LPS刺激C57BL/6J小鼠建立体内炎症模型,采用淫羊藿苷干预,并以地塞米松为阳性对照。采用CC... 目的从前炎症细胞因子、炎性介质、黏附分子等环节,评价淫羊藿苷的抗炎作用。方法以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建立体外炎症模型,以LPS刺激C57BL/6J小鼠建立体内炎症模型,采用淫羊藿苷干预,并以地塞米松为阳性对照。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采用Griess Reagent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一氧化氮(NO)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b表达;采用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肺部炎症细胞浸润。结果体外研究表明:淫羊藿苷(1、10、100μg/mL)均未显示出细胞毒性作用(P<0.01);淫羊藿苷(10、100μg/mL)可显著抑制RAW264.7TNF-α、IL-6产生(P<0.01);淫羊藿苷100μg/mL可显著抑制NO释放(P<0.01)。体内研究表明:淫羊藿苷(20mg/kg)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清TNF-α、IL-6的水平(P<0.01),减少小鼠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b的表达(P<0.01),减轻小鼠肺部炎症细胞浸润。结论淫羊藿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天然抗炎药物,对前炎症细胞因子(如TNF-α、IL-6)、炎症介质(如NO)和黏附分子(如CD11b)等的多环节干预是其部分疗效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脂多糖 炎症 体内体外 cd11b
下载PDF
血清IL-6与中性粒细胞表型及吞噬力关系在脓毒症分期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1
5
作者 董晓玉 马晴晴 +3 位作者 殷俊 李家斌 郑美娟 沈继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65-1270,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中性粒细胞表型及吞噬力关系在脓毒症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患者121例,分为两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95例,包括非脓毒症患者19例,脓毒症患者56例,脓毒症休克患者20例)、局部感染组(2...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中性粒细胞表型及吞噬力关系在脓毒症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患者121例,分为两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95例,包括非脓毒症患者19例,脓毒症患者56例,脓毒症休克患者20例)、局部感染组(26例)以及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白细胞(WBC)计数;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BNs)表面簇分化抗原(CD)62L、CD64和CD11b分子及其吞噬功能。结果SIRS组患者血清IL-6和IL-10水平最高(P<0.01),其次为局部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脓毒症休克组IL-6水平最高(P<0.01),其次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P<0.01)。脓毒症休克组与脓毒症组血清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IL-6组比较,高IL-6组脓毒症患者血清hsCRP、PCT和IL-10水平亦见增高(P<0.01),PBNs CD11b指数和CD64指数也同时增高(P<0.01),高IL-6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高于低IL-6组(P<0.01)。结论脓毒症患者的血清IL-6水平随着疾病进展而逐渐升高,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血清IL-6水平最高,其次是脓毒症和非脓毒症患者。高IL-6水平脓毒症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增强,同时高表达CD64和CD11b。血清IL-6水平与脓毒症的诊断和分期密切相关,动态监测脓毒症患者血清IL-6可为临床诊断及分期、疾病进展提供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6 IL-10 cd64 cd11b cd62L 脓毒症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及其CD11b在大鼠哮喘中的表达及地塞米松调控 被引量:22
6
作者 童夏生 李昌崇 李绍波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哮喘中性粒细胞(PMN)及其CD11b的表达水平及地塞米松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哮喘模型,随机分成三组:哮喘组(A组)、正常对照组(C组)、地塞米松治疗组(D组)。以流式细胞术检测血PMNCD11b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对支气管肺... 目的:观察大鼠哮喘中性粒细胞(PMN)及其CD11b的表达水平及地塞米松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哮喘模型,随机分成三组:哮喘组(A组)、正常对照组(C组)、地塞米松治疗组(D组)。以流式细胞术检测血PMNCD11b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行细胞计数。结果:A组CD11b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1),D组显著低于A组但高于C组(P<0.01)。BALF和肺组织中PMN计数A组显著高于C组(P<0.01);D组肺组织PMN计数显著高于A组(P<0.01),但BALF中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CD11b和BALF中PMN计数呈显著正相关(r=0.789,P<0.01,n=27)。结论:PMN计数及其粘附能力在哮喘时表达增加,地塞米松可能抑制其黏附能力但加重其在肺组织中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大鼠 中性粒细胞 cd11b 流式细胞术 地塞米松
下载PDF
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CD11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晶 马原源 +3 位作者 刘斌 毛文静 张晋霞 李世英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9-623,共5页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海马CA1区CD11b表达的影响,探讨养血清脑颗粒对小胶质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将1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血管性痴呆模型组(模型组)及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组(治疗组),采用...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海马CA1区CD11b表达的影响,探讨养血清脑颗粒对小胶质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将1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血管性痴呆模型组(模型组)及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组(治疗组),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d)]灌胃,治疗组以浓度为0.32 g/mL养血清脑颗粒10 mL/(kg·d)灌胃,每日1次,连续给药8周。分别在给药1、2、4、8周采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CA1区CD11b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大鼠海马CA1区CD11b蛋白表达均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各时间点CD11b蛋白表达均下降(P<0.01),尤以2周时最明显。结论 VD大鼠海马CA1区小胶质细胞明显增生和活化,养血清脑颗粒可抑制小胶质细胞的增生和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小胶质细胞 cd11b 海马 养血清脑颗粒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黏附因子CD11b与CD64表达对新生儿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8
作者 郝丽红 麻庆荣 +5 位作者 张文双 刘晓军 许俐 郭静 张芳 高海涛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5-328,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黏附因子CD11b、CD64表达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记录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疑为细菌感染的63例患儿的临床表现、血培养、脑脊液培养结果,检测5项非特异性指标。分为败血症组33例,...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黏附因子CD11b、CD64表达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记录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疑为细菌感染的63例患儿的临床表现、血培养、脑脊液培养结果,检测5项非特异性指标。分为败血症组33例,非败血症感染组30例,另设对照组15例。各组患儿在入院后24-48h内取外周静脉血1m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CD11b、CD64表达。败血症组在恢复期(治疗1周后)复查。结果:败血症组中性粒细胞CD11b、CD64表达均高于非败血症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败血症组在恢复期CD11b、CD64表达水平下降(P〈0.05)。以CD11b≥320MFI(MFI为平均荧光强度)、CD64≥20MFI为临界值阳性标准,其诊断败血症的敏感度分别为72.73%和75.00%,特异度分别为94.74%和80.49%。CD11b和CD64在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感染时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中性粒细胞黏附因子CD11b、CD64,可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实验室依据之一,动态观察其水平变化,对判断感染程度、治疗效果评价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感染 脓毒症 抗原 cd11b 受体 IgG 中性白细胞 流式细胞术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外周血白细胞CD64和CD11b指数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9
作者 毛卫未 江永青 +2 位作者 欧阳良良 王文娟 吴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01-1204,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CD11b指数、CD64指数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1-03/2013-12期间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入院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82例(稳定组),急性期COPD患者86例(加重组)及84例健康志愿...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CD11b指数、CD64指数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1-03/2013-12期间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入院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82例(稳定组),急性期COPD患者86例(加重组)及8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各组分别检测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CD64及CD11b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并换算成CD64指数和CD11b指数。筛选出诊断COPD急性加重期有差异的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曲线下面积、临界值、灵敏度及特异性比较。结果与稳定期相比,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CD11b指数降低和CD64指数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老年COPD稳定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CD11b指数<0.94、CD64指数>1.83为临界值阳性标准,其诊断COPD急性加重期的敏感度分别为62.65%和77.11%,特异性分别为79.52%和98.80%。结论外周血白细胞CD11b指数降低和CD64指数升高可作为早期诊断老年COPD急性加重的实验室依据,动态观察其水平变化,对评价治疗效果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cd64 cd11b ROC曲线
下载PDF
Liver-infiltrating CD11b−CD27− NK subsets account for NK-cell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tumor progression 被引量:15
10
作者 Qiong-Fang Zhang Wen-Wei Yin +5 位作者 Yang Xia Ya-Yang Yi Qiu-Feng He Xing Wang Hong Ren Da-Zhi Zhang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819-829,共11页
Natural killer(NK)cells have a vital role in killing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cells;however,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umor-infiltrating NK(TINK)-cell dysfunction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Using flow cytometry stai... Natural killer(NK)cells have a vital role in killing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cells;however,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umor-infiltrating NK(TINK)-cell dysfunction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Using flow cytometry staining,we precisely characterized the frequency,phenotype and function of NK subsets distinguished by CD27 and CD11b in 30 patients with HCC in comparison to 30 healthy controls.Interestingly,we found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liver-infiltrating CD11b−CD27−(DN)NK subsets in tumor tissue from HCC patients.Remarkably,these relatively expanded DN NK subsets exhibited an inactive and immature phenotype.By detecting the expression of CD107a and interferon-gamma(IFN-γ)on NK subsets and NK cells,we demonstrated that DN NK subsets exhibited a poor cytotoxic capacity and deficient potential to produce IFN-γin comparison to the other three subsets,which contributed to the dysfunction of TINK cells in HCC patients.In addition,we found that the presence of DN NK cells w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HCC patients,as the frequency of DN NK cells among TINK cell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umor stage and size.A large percentage of DN NK cells among TINK cells wa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lower survival in the 60-month follow-up period.In conclusion,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CD11b−CD27−NK subsets among TINK cells accounts for NK-cell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CC and is associated with tumor progression.Our study may provide a novel therapeutic target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1b cd27 DYSFUNCTION NK SUbSETS
原文传递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CD56、CD11b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1
作者 许娜 刘晓力 +7 位作者 杜庆锋 刘志 钟敏 林榕 宋兰林 易正山 孟凡义 周淑芸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05-1608,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56、CD11b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双色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基因探针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技术,对113例初治成人AML-M5患者进行免... 目的探讨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56、CD11b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双色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基因探针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技术,对113例初治成人AML-M5患者进行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检测,并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13例患者中CD56表达率28.32%(32例),CD11b表达率73.45%(83例),CD56+患者高表达CD11b(P<0.01),且CD11b的表达水平与CD56呈正相关(P<0.05);113例患者中异常核型患者占48.67%(55例),其中伴11q23异常者占22.12%(25例);I-FISH检测MLL阳性25例;CD56、CD11b共表达的患者比CD56、CD11b双阴性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原始加幼稚细胞数高(P<0.01);前者多合并异常核型,以累及11q23异常常见(P<0.05);较后者容易出现浸润表现、多为难治性白血病患者(P<0.01);且前者完全缓解率及中位生存期均较后者低(P<0.01);CD56+患者与CD11b+患者相比,前者合并异常核型及难治性白血病较后者多(P<0.05),而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原始加幼稚细胞数、髓外浸润、完全缓解率及中位生存期均无差别(P>0.05)。结论CD56+、高表达CD11b的AML-M5患者易出现异常核型,以累及11q23/MLL基因异常多见,易合并髓外浸润,且多为难治性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56 cd11b 白血病 单核细胞性 核型 11q23 MLL 预后
下载PDF
黏附分子CD11b与ICAM-1在PMNs跨内皮移行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雪萍 刘新波 +4 位作者 任永功 石碧明 李亚丽 姚尚龙 曾邦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CD11b与ICAM-1在多形核白细胞(PMN)跨内皮移行中的作用。方法培养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于3.0μm孔径大小聚碳酸膜上直至其长成单层,然后移入48孔两室趋化板内,脂多糖(LPS)分别刺激PMNs及HUVECs,取其中一部分分别...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CD11b与ICAM-1在多形核白细胞(PMN)跨内皮移行中的作用。方法培养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于3.0μm孔径大小聚碳酸膜上直至其长成单层,然后移入48孔两室趋化板内,脂多糖(LPS)分别刺激PMNs及HUVECs,取其中一部分分别用CD11b单抗I、CAM-1单抗、CD11b+ICAM-1单抗处理,PMN移行率通过计数跨越内皮细胞的PMNs数决定。结果LPS激活PMNs和HUVECs后,PMN跨内皮移行显著增加[(168.77±3.60)%,P<0.01)],CD11b单抗和ICAM-1单抗可分别减少这种移行至(122.90±4.65)%和(114.90±6.06)%。合用两种单抗可使移行率进一步降低至(93.00±5.21)%。结论黏附分子CD11b与ICAM-1的表达影响着中性粒细胞的跨内皮移行作用,且这两种分子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1b ICAM-1 多形核白细胞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跨内皮移行
下载PDF
艾灸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小鼠脑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和CD11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肖爱娇 肖移生 +2 位作者 欧阳昕 贺琳 陈明人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22,114,共5页
目的观察艾灸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小鼠脑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和CD11b表达的影响。方法出生7 d新生ICR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20)、模型组(n=24)和艾灸组(n=20)。假手术组只做颈部手术,不闭合颈总动脉,不缺氧;模型组行颈总动脉闭合术... 目的观察艾灸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小鼠脑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和CD11b表达的影响。方法出生7 d新生ICR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20)、模型组(n=24)和艾灸组(n=20)。假手术组只做颈部手术,不闭合颈总动脉,不缺氧;模型组行颈总动脉闭合术,并给予缺氧处理;艾灸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给予艾灸治疗,每日1次,35min/次。采用TTC染色检测小鼠脑梗死的面积;HE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形态结构和炎症细胞浸润;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脑组织CD11b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脑梗死面积增大,患侧脑组织大量细胞坏死脱落,并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CD11b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小鼠的脑梗死面积缩小,患侧脑组织细胞排列较致密、整齐,炎症细胞较少,CD11b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艾灸具有减轻新生小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这可能与其减少脑组织小胶质细胞浸润、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cd11b 缺氧缺血 动物 新生 艾灸治疗
下载PDF
热敏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皮质CD11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龚丽丽 张毫 +2 位作者 谢斌 欧阳昕 肖爱娇 《天津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1351-1355,共5页
目的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性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观察热敏灸对模型大鼠大脑皮质CD11b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1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4)、艾灸组(n=27)。艾灸组根据艾灸前后尾温变化再分为非热敏灸组... 目的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性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观察热敏灸对模型大鼠大脑皮质CD11b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1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4)、艾灸组(n=27)。艾灸组根据艾灸前后尾温变化再分为非热敏灸组(n=13)和热敏灸组(n=14)。应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采用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法观察大鼠的行为学表现;光照测痛仪测定大鼠的甩尾潜伏期;TTC染色法观察大鼠的脑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脑皮质CD11b的表达。结果术后3 d时,非热敏灸组(9.32±1.11)s与热敏灸组(8.69±0.51)s大鼠甩尾潜伏期均明显短于模型组(12.21±1.04)s,以热敏灸组缩短更为明显;非热敏灸组(20.59±2.25)%和热敏灸组(13.18±3.50)%大鼠脑梗死面积小于模型组(32.22±14.20)%,以热敏灸组缩小更为明显;非热敏灸组(5.40±0.58)和热敏灸组(2.89±0.71)大鼠大脑皮质CD11b表达低于模型组(7.83±1.60),以热敏灸组降低更为明显。结论热敏灸具有改善大鼠的感觉功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减少大脑皮质CD11b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炷灸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抗原 cd11b 大鼠 Sprague-Dawley 甩尾潜伏期
下载PDF
高张盐水/6%羟乙基淀粉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早期肺损伤和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宏梗 张良成 +1 位作者 林财珠 杨锡馨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03-504,共2页
小容量高张盐水(HTS)复合高胶体渗透压溶液可更有效、更持久地保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比单纯HTS更能提高休克复苏后的生存率[1].本研究拟探讨7.5%氯化钠/6%羟乙基淀粉用于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时对早期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关键词 高张盐水/6%羟乙基淀粉 创伤失血性休克 大鼠 肺损伤 中性粒细胞 cd11b 表达
原文传递
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1,25-(OH)_(2)D_(3)、INF-γ、CD11b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琼 梅红 +2 位作者 高源 王宝香 徐平平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RE)患儿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_(3)[1,25-(OH)_(2)D_(3)]、γ干扰素(INF-γ)、CD11b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RE患儿108例(RE组),根据脱水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34)、中度组(n=50)、重度组(n=24),同期选...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RE)患儿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_(3)[1,25-(OH)_(2)D_(3)]、γ干扰素(INF-γ)、CD11b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RE患儿108例(RE组),根据脱水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34)、中度组(n=50)、重度组(n=24),同期选取53例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集受检者清晨空腹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25-(OH)_(2)D_(3)、INF-γ,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流式细胞仪测定CD11b和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百分比并计算CD4^(+)/CD8^(+),Pearson相关分析RE患儿血清1,25-(OH)_(2)D_(3)、INF-γ、CD11b水平与体液和细胞免疫指标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指标对小儿RE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E组血清1,25-(OH)_(2)D_(3)水平低,INF-γ、CD11b水平高(P均<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1,25-(OH)_(2)D_(3)水平逐渐降低,INF-γ、CD11b水平逐渐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RE组IgA、IgG、IgM、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降低(P均<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IgA、IgG、IgM、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逐渐降低(P均<0.05)。RE患儿血清1,25-(OH)_(2)D_(3)水平与IgA、IgG、IgM、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呈正相关,INF-γ、CD11b水平与IgA、IgG、IgM、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呈负相关(P均<0.05)。1,25-(OH)_(2)D_(3)、INF-γ、CD11b诊断小儿R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6(95%CI:0.736~0.864)、0.803(95%CI:0.733~0.862)、0.799(95%CI:0.729~0.858)。结论RE患儿血清1,25-(OH)_(2)D_(3)水平低,INF-γ、CD11b水平高;三者可反映患儿免疫功能及脱水严重程度,并对RE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性肠炎 1 25-二羟基维生素D_(3) 干扰素Γ cd11b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CD_(11b)表达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崔英波 杜立中 +3 位作者 陈意振 郁玉波 王凤敏 毛倩倩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8-351,共4页
目的 观察新生儿败血症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CD11b表达的规律 ,并评价其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 5 1例临床疑似败血症的新生儿根据其临床表现及WBC、PLT、血浆CRP和未成熟中性粒细胞数与中性粒细胞总数比值 (I/T)四项... 目的 观察新生儿败血症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CD11b表达的规律 ,并评价其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 5 1例临床疑似败血症的新生儿根据其临床表现及WBC、PLT、血浆CRP和未成熟中性粒细胞数与中性粒细胞总数比值 (I/T)四项指标 ,分为败血症和可疑败血症两组。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患儿和 15例正常对照组新生儿中性粒细胞CD11b的平均荧光强度 (MFI)。结果 败血症组 2 3例 ,可疑败血症组 2 8例。两组中性粒细胞CD11b分别为 (32 0± 189)、(4 5 6± 2 13)MFI,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 (10 90± 338)MFI(t分别为 - 9 0 1、- 7 5 6 ,P均 <0 0 0 1) ,败血症组又低于可疑败血症组 ,差异有显著性 (t=- 2 39,P <0 0 5 )。高CRP组患儿CD11b为 (2 11± 16 4 )MFI,低于低CRP组的 (5 0 5± 2 6 5 )MFI,差异有显著性 (t=2 6 4 ,P <0 0 5 )。中性粒细胞CD11b≤ 6 0 0MFI对疑似败血症新生儿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86 3%、10 0 %、10 0 %、6 8 2 % ,CD11b检测阳性率为 86 3% ,高于血培养的阳性率 (17 6 % ) ,差异有显著性 (χ2 m=31 2 ,P <0 0 5 )。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CD11b表达下调 ,其下调与感染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中性粒细胞CD11b的动态检测对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 cd11b 新生儿败血症 早期诊断 流式细胞术 感染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电针对甲状腺区切口痛大鼠颈段脊髓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永升 乔丽娜 +3 位作者 王俊英 陈淑萍 谭连红 刘俊岭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27-733,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不同穴位对甲状腺区切口痛大鼠颈段脊髓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探讨针刺镇痛行甲状腺手术的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突组、合谷-内关组、足三里-阳... 目的:观察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不同穴位对甲状腺区切口痛大鼠颈段脊髓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探讨针刺镇痛行甲状腺手术的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突组、合谷-内关组、足三里-阳陵泉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余组沿大鼠颈中线做长约1.5cm的纵行切口,制作甲状腺区切口痛模型。扶突组、合谷-内关组、足三里-阳陵泉组于造模后4h、24h、48h分别电针双侧"扶突"、"合谷""内关"穴、"足三里""阳陵泉"穴,1次/d,连续3d;正常组、模型组不予其他处理。采用热辐射测痛仪测量大鼠切口部位热痛阈;用荧光定量RT-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B)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干预后颈段(C_2-C_6)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标记物(Iba1、CD11b)及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干预结束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颈部的热痛阈值明显降低(P<0.05),C_2-C_6脊髓内Iba1、CD11b及GFAP mRNA与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扶突组和合谷-内关组大鼠的热痛阈值显著升高(均P<0.05),足三里-阳陵泉组大鼠的热痛阈值变化不明显(P>0.05),扶突组Iba1、CD11b、GFA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降低(均P<0.05),合谷-内关组大鼠脊髓中Iba1 mRNA、CD11b蛋白、GFAP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足三里-阳陵泉组脊髓Iba1、CD11b和GFAP蛋白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足三里-阳陵泉组大鼠C_2-C_6颈段脊髓内Iba1mRNA、CD11bmRNA与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扶突组(P<0.01,P<0.05),Ibal mRNA、CD11b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合谷-内关组(P<0.05),GFAP mRNA与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扶突穴组与合谷-内关组(均P<0.05)。结论:电针"扶突"或"合谷""内关"可缓解大鼠颈部急性切口痛,该作用可能与其下调脊髓内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切口痛 针刺 镇痛 脊髓 小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Iba1 cd11b GFAP
原文传递
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对健康成人静脉血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新友 屠伟峰 +3 位作者 郄文斌 谢闻悦 吴新海 曾因明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85-788,共4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对健康成人静脉血中性粒细胞(PMNs)CD11b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成人静脉血,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确立实验因素为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实验水平数为5水平,即瑞芬太尼空白对照、溶媒(甘氨酸)对照、5ng/ml、50ng/ml...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对健康成人静脉血中性粒细胞(PMNs)CD11b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成人静脉血,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确立实验因素为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实验水平数为5水平,即瑞芬太尼空白对照、溶媒(甘氨酸)对照、5ng/ml、50ng/ml、500ng/ml和异丙酚空白对照、溶媒(脂肪乳)对照、5μg/ml、50μg/ml、500/μg/ml,用正交表L25(5^6),观察药物对静息状态和脂多糖(LPS)激活状态PMNs下CD11b表达的影响,对激活状态的PMNs根据用药时机的不同又分为预防性用药和治疗性用药。预防性用药加入药物后1h用终浓度为1μg/ml的LPS进行刺激;治疗性用药在LPS刺激后1h加药。各标本均放入37℃、95%的空气-5%的CO2培养箱中孵育3h,其间每隔1h混匀1次。用流式细胞仪测定PMNs CD11b表达。结果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对静息状态PMNs CD11b的表达无影响。预防性用药对PMNs CD11b表达的比较:与空白对照比较,5、50、500ng/ml瑞芬太尼可上调激活状态PMNs CD11b表达(P〈0.05或0.01);与甘氨酸对照比较,50、500ng/ml瑞芬太尼可上调激活状态PMNs CD11b表达(P〈0.05和0.01);异丙酚对激活状态PMNs CD11b表达无影响。治疗性用药对PMNs CD11b表达的比较:与空白对照和甘氨酸对照比较,500ng/ml瑞芬太尼可上调激活状态PMNs CD11b表达(P〈0.01);与空白对照比较,50ng/ml异丙酚可上调激活状态PMNs CD11b表达(P〈0.05)。结论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对PMNs的CD11b表达的影响可能与PMNs所处的状态、用药剂量以及用药时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啶类 二异丙酚 中性白细胞 抗原 cd11b
原文传递
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CD11b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周晓峰 王晶 +2 位作者 赵妍 邢绣荣 秦俭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17期25-26,37,共3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早期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脑组织CD11b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心肺复苏(CPR)组、乌司他丁组,每组各10只大鼠。于自主呼吸循环恢复后2h,采用干湿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采用EL...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早期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脑组织CD11b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心肺复苏(CPR)组、乌司他丁组,每组各10只大鼠。于自主呼吸循环恢复后2h,采用干湿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采用ELISE法检测大鼠脑组织CD11b水平。结果①脑组织含水量:CPR组为(80.4±2.0)%,较对照组(76.7±1.3)%显著增加(P<0.01);乌司他丁组(77.6±1.5)%,较CPR组显著减少(P<0.01)。②脑组织CD11b含量:CPR组为(620.488±38.723)ng/mg,较对照组(453.189±121.403)ng/mg明显增高(P<0.01);乌司他丁组(476.875±114.686)ng/mg,较CPR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CPR早期即可发生脑水肿,脑组织CD11b水平显著增加;应用乌司他丁能有效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和脑组织CD11b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缺血再灌注损伤 脑水肿 cd11b 乌司他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