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58
1
作者 田曼 施圣云 +2 位作者 秦铭 刘红霞 赵德育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特点。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F),对2007年9月—2009年9月住院的5480例0~12岁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8种病毒检测。结果5480例患儿中,2710例检出至少1种病毒,总检出率49.5%。呼吸道...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特点。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F),对2007年9月—2009年9月住院的5480例0~12岁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8种病毒检测。结果5480例患儿中,2710例检出至少1种病毒,总检出率49.5%。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出最多,为1386例,占51.1%,其余,依次是偏肺病毒(hMPV)513例(18.9%),副流感病毒Ⅲ(PIVⅢ)338例(12.5%),腺病毒(ADV)192例(7.1%);流感病毒A(IFA)128例(4.7%),流感病毒B(IFB)79例(2.9%),副流感病毒Ⅰ(PIVⅠ)41例(1.5%),副流感病毒Ⅱ(PIVⅡ)33例(1.2%)。6个月以下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43.5%。RSV、hMPV季节性较明显,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11月至次年4月)。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炎(伴喘息)、支气管炎(不伴喘息)和哮喘患儿病毒阳性率分别为47.4%、63.6%、50.5%、30.1%和43.5%。结论病毒是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发病年龄主要在婴幼儿,其中RSV和hMPV最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病毒 病原学
下载PDF
515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呼吸道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55
2
作者 李权恒 高文杰 +4 位作者 李金英 史玲艾 郝晓静 葛胜旺 安淑华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了解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住院患儿咽拭子呼吸道病毒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该院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5150例ALRTI住院患儿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A型(FA)、流感病毒B型(FB)、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 目的了解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住院患儿咽拭子呼吸道病毒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该院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5150例ALRTI住院患儿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A型(FA)、流感病毒B型(FB)、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及副流感病毒1、2、3型(PIV-1、2、3)检测,了解ALRTI患儿中呼吸道病毒的分布情况。结果 5150例住院患儿的咽拭子样本中病毒检测阳性2155例(41.84%),其中RSV、PIV-3、FA是检出率最高的前3位病毒,分别为1338例(25.98%)、439例(8.52%)、166例(3.22%),并有29例为2种病毒混合感染。随年龄增加病毒检出率呈下降趋势(χ~2=279.623,P〈0.01)。RSV检测阳性率自9月开始呈增高趋势,11月最高,达60.09%,6月最低,仅为1.51%。PIV-3检测阳性率5月最高(21.38%),11月最低(1.77%)。结论 ALRTI患儿的病毒流行分布随年龄、季节而不同,秋冬季以RSV流行为主,春夏季以PIV-3流行为主。RSV是ALRTI住院儿童的最常见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病毒 流行 儿童
原文传递
上海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常见病毒及鼻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7
3
作者 李军 朱启镕 +1 位作者 俞蕙 顾新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57-461,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患儿病毒感染病原体的现状。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12月住院确诊为ALRTI的342例患儿深部鼻咽分泌物(NPS)标本,建立套式RT-PCR的方法测定NPS中的鼻病毒(HRV)基因,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NPS中...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患儿病毒感染病原体的现状。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12月住院确诊为ALRTI的342例患儿深部鼻咽分泌物(NPS)标本,建立套式RT-PCR的方法测定NPS中的鼻病毒(HRV)基因,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NPS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IFV)、副流感病毒(PIV)、腺病毒(ADV)抗原,对各种病毒在小儿ALRTI中的流行特点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342例ALRTI患儿NPS标本中,检测到HRV阳性46例(13.45%)。HRV阳性患儿中,3岁以下婴幼儿38例(82.6%),1岁以下27例(58.7%)。HRV致ALRTI全年可见,3到5月份为最高峰。RSV阳性64例(18.70%),1岁以下46例(71.88%)。1岁以下与1岁以上患儿RSV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P<0.05)。RSV的检出阳性率从2月份起逐渐下降,6到7月份达到最低,8月份起检出率逐渐升高,至12月份达到最高。ADV感染9例(2.63%),PIV感染8例(2.30%),IFV感染7例(2.0%)。本组患儿病毒混合感染共4例。130例病毒性ALRTI患儿诊断支气管肺炎122例,体温正常42例、低热34例、中度热50例、高热仅4例,以中度发热以下为主,末梢血白细胞<10×109/L93例(71.5%),中性粒细胞<50%94例(72.3%),CRP<8mg/L99例(76.2%),均符合病毒性肺炎的特点。64例RSV感染病例中有30例合并喘息(46.9%),36例HRV感染病例中24例合并喘息(52.2%)。结论病毒病原在上海地区小儿ALRTI中占有重要地位,小儿病毒性ALRTI以RSV及HRV为主,ADV、PIV及IFV相对少见,混合性病毒感染少见。HRV所致小儿ALRTI以3岁以下儿童多见,尤以1岁以下为多。上海地区HRV感染主要集中于春秋两季。RSV所致小儿ALRTI以1岁以下为主,以秋、冬、春气温较低的季节多发。除RSV外,HRV也是导致ALRTI患儿喘息的重要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病毒 套式RT—PCR 直接免疫荧光法 儿童
下载PDF
上海地区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37
4
作者 陆敏 曾玫 +1 位作者 陆权 顾兰琴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5年第3期152-155,共4页
目的了解近年上海地区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F),对2002年10月-2004年4月住院的4534例0~16岁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6种病毒检测。结果4534例患儿中有1837例病毒检测阳性,总阳性率40.5... 目的了解近年上海地区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F),对2002年10月-2004年4月住院的4534例0~16岁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6种病毒检测。结果4534例患儿中有1837例病毒检测阳性,总阳性率40.5%。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出最多,为831例(45.2%),其余依次为流感病毒A(IFVA)330例(18.0%),副流感病毒1、3(PIV1,3)232例(12.6%),流感病毒B(IFVB)201例(10.9%),副流感病毒2(PIV2)114例(6.2%),腺病毒(ADV)96例(5.2%)和混合感染33例(1.8%)。7个月~1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65.8%,3岁以下儿童阳性率为88.7%。RSV阳性患儿的平均月龄为5个月(0.1~156个月),明显低于其他病毒阳性的患儿。RSV季节性较明显,2003和2004年高峰主要集中在1-2月份,2004年的高峰在2003年12月份提前出现。IFVA,IFVB在2002年10-12月份有一个小高峰。毛细支气管炎病毒阳性率为53.4%,其中RSV占79.5%,IFVA13.5%,PIV22.6%,ADV2.6%。肺炎、支气管炎、喉气管支气管炎、有喘息症状的支气管炎和哮喘患儿病毒阳性率分别为41.3%、35.3%、40.3%、42.5%和36.5%。结论病毒依然是上海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发病年龄主要在婴幼儿,其中RSV和IFVA最常见。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病原仍是RSV。IFVA多见于其他有喘息症状的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病毒 儿童
下载PDF
1402例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多病原学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吴茜 温柏平 +4 位作者 李杨方 倪林仙 赵明波 樊茂 陈祝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3期265-269,共5页
目的通过对昆明地区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的细菌、病毒和非典型病原体检测,探讨ALRI的临床特点、病原体分布与患儿年龄的关系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本院收治的1402例ALRI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 目的通过对昆明地区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的细菌、病毒和非典型病原体检测,探讨ALRI的临床特点、病原体分布与患儿年龄的关系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本院收治的1402例ALRI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选择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纳入对照组(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家属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性别及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两组受试者鼻咽深部分泌物分别进行病原体培养、鉴定和抗原、抗体检测,抗原、抗体的检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本组1402份标本的呼吸道病原总阳性率为82.2%(1153/1402)。其中,细菌、病毒、非典型病原体和混和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28.7%(402/1402),26.0%(365/1402),18.5%(259/1402)和9.1%(127/1402)。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G-)菌(大肠埃希菌为41.3%、肺炎克雷伯杆菌为15.4%和流感嗜血杆菌为6.0%)占73.1%(294/402),革兰阳性(G+)菌(肺炎链球菌14.4%)占25.6%(103/402),其他菌各占1.2%(5/402)。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PIV)Ⅲ型、A型流感病毒(IVA)、PIVⅡ型、腺病毒(ADV)及PIVⅠ型分别为85.5%(312/365),6.6%(24/365),3.3%(12/365),1.9%(7/365),1.9%(7/365)及0.8%(3/365),未检出B型流感病毒(IVB)。非典型病原体包括:肺炎支原体(MP)、嗜肺军团菌1型(LP1)和肺炎衣原体(CPn)分别占62.9(163/259),34.0(88/259)和3.1(8/259)。婴幼儿ALRI的病原体以细菌和病毒为主,RSV流行季节为秋季。随患儿年龄增长,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率呈增高趋势。小儿细菌与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无明显季节性。结论昆明地区小儿ALRI的病原体主要为G-菌和RSV;患儿年龄越小,感染率越高;流行特点存在地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体 非典型病原体 小儿流行病学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病毒
原文传递
Lung Function in Wheezing Infants after 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Respiratory Outcome 被引量:27
6
作者 Yuan-Yuan Qi Gao-Li Jiang +3 位作者 Li-Bo Wang Cheng-Zhou Wan Xiao-Bo Zhang Li-Ling Qia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4-10,共7页
Background: Wheezing is common in early childhood and remains an important health concer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lung function of wheezing infant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ung fu... Background: Wheezing is common in early childhood and remains an important health concer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lung function of wheezing infant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ung function and respiratory outcome. Methods: Infants 〈2 years of age with 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LRTI) who had undergone lung function tes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y were assigned to wheeze or no wheeze group based on physical examination. Infants without any respiratory diseases were enrolled as controls. Lung function was measured during the acute phase and 3 months after ALRTI. One-year follow-up for infants with ALRTI was achieved. Results: A total of 252 infants with ALRTI who had acceptable data regarding tidal breathing were included in the final analysi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and the no wheeze groups, infants in the wheeze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ime to peak tidal expiratory flow as a percentage of total expiratory time (TPTEF/TE) (20.1 1 6.4% vs. 34.4 ± 6.2% and 26.4 ±8.3%, respectively, P 〈 0.0001)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eak tidal expiratory flow (PTEF) (90.7 ± 26.3 ml/s vs. 79.3 ± 18.4 ml/s and 86.1 ± 28.0 ml/s, respectively, P 〈 0.01), sReff and Reff. The infants in the wheeze group still had lower TPTEF/TE and volume to peak tidal expiratory flow as a percentage of total expiratory volume (VPTEF/VE) than the no wheeze infants 3 months after the ALRT1. Moreover,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PTEF/TE, VPTEF/VE, and the recurrence of wheezing and pneumonia. Conclusions: Impaired lung function was present in wheezing infants with ALRTI and the deficits persisted. In addition, the lower level of TPTEF/TE and VPTEF/VE was a risk factor for poor respiratory out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FANT Lung Function Respiratory Outcome WHEEZE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22
7
作者 刘国荣 申昆玲 +2 位作者 江载芳 姚德秀 买颖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 总结我国北京地区近 3年因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感染住院儿童的临床特点。方法 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有呼吸道感染表现的患儿鼻咽分泌物中的病毒抗原而确定为RSV感染。结果  1 1 83份标本中2 55份为RSV阳性。患儿平均年龄 4个月 ,69... 目的 总结我国北京地区近 3年因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感染住院儿童的临床特点。方法 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有呼吸道感染表现的患儿鼻咽分泌物中的病毒抗原而确定为RSV感染。结果  1 1 83份标本中2 55份为RSV阳性。患儿平均年龄 4个月 ,69.3 %为男性。临床表现为咳嗽 (98.1 % )、喘息 (69.3 % )、气促(58.5 % ) ;84%肺内有湿罗音 ,62 .3 %有喘鸣音。年龄 <2个月儿CO2 潴留更明显。诊断为肺炎者 66 %、毛细支气管炎 1 8.9%。 40 .1 %有合并症 ,以心衰 (2 8.3 % )和呼衰 (8.5 % )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临床特点 儿童 北京 免疫荧光法
下载PDF
长沙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偏肺病毒临床特征及流行状况分析 被引量:27
8
作者 梁沫 张兵 +5 位作者 黄寒 肖霓光 王涛 钟礼立 谢志萍 段招军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2年第7期968-972,共5页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及人偏肺病毒(hMPV)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7年9月-2008年8月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科医学中心1 165例ALRTI住院儿童鼻咽抽吸物样本,进行RSV及hMPV基因检测。...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及人偏肺病毒(hMPV)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7年9月-2008年8月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科医学中心1 165例ALRTI住院儿童鼻咽抽吸物样本,进行RSV及hMPV基因检测。对RSV和hMPV感染患儿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比较。结果 1 165例样本检出RSV阳性标本315例,检出率为27.04%,1岁以下患儿占64.1%;hMPV阳性76例,检出率为6.52%,1岁以下患儿占63.15%;RSV感染全年均有发生,第一年11月到次年2月份为检出高峰,hMPV的检出高峰在3-4月;RSV感染病例气促的发生率高于hMPV感染病例(P<0.05),发热、喘息、呕吐、腹泻的发生率两种病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V、hMPV感染病例白细胞、C-反应蛋白、转氨酶及心肌酶等实验室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同以散在肺部实变或间质病变为主,鲜有累及大片肺叶及胸膜。14例患儿同时存在RSV及hMPV感染,混合感染率1.20%(14/1 165)。RSV及hMPV协同感染患儿发绀几率较单一RSV感染患儿高(P<0.05),白细胞升高几率大于单一感染者(P<0.05),而喘息、气促、呕吐、腹泻发生率及C-反应蛋白、转氨酶、心肌酶等实验室检测指标变化与单一RSV或hMPV感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hMPV感染患儿的发热率高于单一RSV感染或两者协同感染患儿(P<0.05)。单一感染和协同感染病例间病程、住院天数及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V及hMPV均是引起长沙地区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流行季节相近,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及影像改变,临床上难以鉴别。RSV感染较hMPV感染患儿更易发生气促,而hMPV感染则相对更易出现发热症状。混合hMPV感染可能有加重RSV感染患儿呼吸道症状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 人偏肺病毒 儿童
原文传递
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随机对照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26
9
作者 苏欣 施毅 +4 位作者 夏锡荣 邵海枫 李珍大 申萍 张晓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49-151,156,共4页
目的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方法评价加替沙星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经临床确诊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 4 8例 ,其中治疗组 2 3例 ,口服加替沙星 0 .4g ,每天 1次 ;对照组 2 5例 ,口服左氧氟沙星 0 .2 g ... 目的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方法评价加替沙星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经临床确诊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 4 8例 ,其中治疗组 2 3例 ,口服加替沙星 0 .4g ,每天 1次 ;对照组 2 5例 ,口服左氧氟沙星 0 .2 g ,每天 2次 ,疗程均为 7~ 14天。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 69.6% ( 16/ 2 3 )与72 .0 % ( 18/ 2 5 ) ,有效率分别为 10 0 %与 96.0 % (P >0 .0 5 )。两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10 0 %与 90 .0 % (P =0 .192 ) ,两组间临床和细菌学疗效差异不显著。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11.5 % ( 3 / 2 6)与 4 .0 % ( 1/ 2 5 ) ,均为消化道反应。两组分别有 8例 ( 3 0 .8% )和 9例 ( 3 6% )患者出现实验室检查异常 ,主要为转氨酶和淀粉酶轻度升高 ,但不影响治疗。 结论 :加替沙星抗菌谱广 ,抗菌活性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替沙星 左氧氟沙星 随机对照研究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治疗
下载PDF
昆明地区2457例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吴茜 倪林仙 +4 位作者 李杨芳 赵明波 陈祝 樊茂 高丽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07年第6期485-488,共4页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不同年龄组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患儿细菌、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原谱及病原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昆明地区2457例ALRI住院患儿,抽取鼻咽分泌物培养检测细菌病原;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不同年龄组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患儿细菌、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原谱及病原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昆明地区2457例ALRI住院患儿,抽取鼻咽分泌物培养检测细菌病原;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FA、B型)、副流感病毒(PIV1、2、3型)七种病毒抗原检测。结果2457例ALRI患儿标本中,检出阳性病原菌506株,阳性率20.6%(506/2 457);检出呼吸道病毒阳性病例587例,阳性率23.9%(587/2457);新生儿(出生~28d)、婴儿(~1岁)、幼儿(~3岁)、儿童(~18岁)组病原联检阳性率分别为56.6%、46.8%、41.7%、15.3%,呼吸道病原总阳性率44.5%(1093/2457);阳性病例中混合感染53例(婴儿49例),混合感染率4.8%(53/1093)。各年龄组细菌及病毒感染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细菌病原中革兰阴性菌占83.0%,前三位依次为大肠埃希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阴沟杆菌;病毒病原中RSV占阳性病毒株的86.0%,其他病毒病原呈散在流行。两年中未检出IFA病毒株。昆明地区小儿ALRI细菌感染无明显季节性,呼吸道病毒感染具有明显季节性,高峰流行季节在每年7月至次年2月,流行季节持续近8个月,两年间夏季呼吸道病毒感染率存在差异。结论昆明地区各年龄组小儿ALRI的主要病原均以革兰阴性菌及RSV感染为主。年龄越小发病率及混合感染率越高;呼吸道病毒病原谱及流行季节存在地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小儿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头孢曲松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李竹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728-2730,共3页
目的观察头孢曲松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09年6月-2011年10月在儿科住院的9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采用止咳、平喘、雾化吸入、支持等对症处理的基础上,治疗组48例以头孢曲松50... 目的观察头孢曲松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09年6月-2011年10月在儿科住院的9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采用止咳、平喘、雾化吸入、支持等对症处理的基础上,治疗组48例以头孢曲松50~80㎎/㎏,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50~1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5~7d,1~2h后再用阿奇霉素10mg/kg,加入5%葡萄糖中,浓度为1mg/ml,静脉滴注,疗程5d;对照组48例以头孢曲松50~80mg/k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50~1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5~7d,分别观察、记录患儿症状(咳嗽、喘息)、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头孢曲松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与头孢曲松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86、2.107、2.080、1.812,P<0.05),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3,P<0.01);头孢曲松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8%,头孢曲松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2%,头孢曲松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头孢曲松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P<0.05);头孢曲松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组与头孢曲松对照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头孢曲松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具有杀菌作用强、疗效好,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快、住院时间缩短、使用次数少,使用1次/d,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不明显,使用安全、简便、易于小儿及家长接受,值得注意的是,抗菌药物应用前应做痰细菌培养,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菌药物,以免产生细菌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曲松 阿奇霉素 小儿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原文传递
儿童肺炎链球菌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耐药监测 被引量:20
12
作者 黄璐 季伟 +3 位作者 丁云芳 陶云珍 吴军华 骆亚丽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8-541,共4页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中肺炎链球菌的发病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临床诊断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2 696例行痰培养,并用纸片扩散法行药敏试验。结果经痰培养确诊281例肺炎链球菌感染,总检出率为10...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中肺炎链球菌的发病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临床诊断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2 696例行痰培养,并用纸片扩散法行药敏试验。结果经痰培养确诊281例肺炎链球菌感染,总检出率为10.42%,以婴幼儿感染多见。冬季检出率14.15%,较其他季节高。检出的肺炎链球菌株对红霉素、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和四环素的敏感性很低,均低于20%。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达99.28%。100%的菌株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以婴幼儿感染为主,冬季感染率高。耐药形势严峻,应重视肺炎链球菌的监测,动态了解细菌耐药状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肺炎链球菌 儿童 耐药性
下载PDF
温州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及细菌耐药性检测 被引量:20
13
作者 董琳 周晓聪 +7 位作者 陈小芳 杨锦红 林剑 张海邻 蔡晓红 罗运春 张正霞 李昌崇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69-372,共4页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LRTI)的病原学特点及细菌耐药情况。方法454例急性LRTI患儿(年龄1个月~10岁,中位年龄6.0个月)入院24h内抽取下呼吸道分泌物送细菌培养,药敏试验采用K—B法,同时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LRTI)的病原学特点及细菌耐药情况。方法454例急性LRTI患儿(年龄1个月~10岁,中位年龄6.0个月)入院24h内抽取下呼吸道分泌物送细菌培养,药敏试验采用K—B法,同时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病毒。结果297例(65.4%)病原检测阳性,其中病毒阳性229例(50.4%),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最多见(39.6%),其次为副流感病毒3型(PIV3)(6.6%)、腺病毒(2.2%)、流感病毒A型(0.9%)及流感病毒B型(0.7%)。共分离出19种135株(29.7%)致病菌,以肺炎克雷伯杆菌(K.pn)最多见(9.9%),其次为大肠杆菌(Ecoli)(4.4%),尼pn和E.coli产ESBLs株分别占42.2%和65.0%;肺炎链球菌(SP)占4.2%。混合感染率为14.8%。6个月以下患儿前5位病原为RSV,尼pn,PIV3,E.coli及SA;而RSV,PIV3,SP,尼pn及E.coli则是6个月至3岁患儿常见的病原。尼pn和Ecoli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达97.8%和75.0%,产ESBLs株的足pn和E.coli对头孢菌素普遍耐药;SP对红霉素的耐药率高达100%,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亦达68.4%,而SA对红霉素和青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4.7%和89.5%。结论RSV是温州地区儿童急性LRTI最常见的病原,其次为K.pn和PIV3。常见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及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的比率均相当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学 细菌耐药 儿童
下载PDF
7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万凤国 陶云珍 +1 位作者 张学兰 诸丽娟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09-911,共3页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7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分布。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患儿中7岁以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810例,采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新鲜痰液,进行细菌培养,直接免疫荧光...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7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分布。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患儿中7岁以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810例,采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新鲜痰液,进行细菌培养,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支原体、衣原体抗体。结果810例患儿中556例病原检测阳性(68.6%),单纯病毒感染181例(22.3%),单纯细菌感染124例(15.3%),单纯支原体感染72例(8.9%),单纯衣原体感染10例(1.2%),混合感染169例(20.9%)。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35.8%),细菌则以肺炎链球菌为主(13.8%),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4.6%)。结论苏州地区7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病原是病毒,其次是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多见于1岁以上儿童,混合感染则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儿童 病原学
原文传递
82例流感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罗丽娟 曹清 +2 位作者 赵瑞珂 陶悦 王薇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流感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为儿童流感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收治入院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并通过Filmarray平台检测确诊流感病毒感... 目的探讨儿童流感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为儿童流感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收治入院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并通过Filmarray平台检测确诊流感病毒感染的8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别比较甲型流感(甲流)和乙型流感(乙流)患儿、重症肺炎和非重症肺炎以及机械通气和非机械通气患儿的各项临床特征。结果82例患儿年龄0.13~15岁,以<5岁者为主(73例,89.0%)。甲流47例(57.3%),乙流35例(42.7%)。病例春夏秋冬四季占比分别是35.3%、15.9%、15.9%、32.9%。基础疾病以先天性心脏病最多(28例,34.1%)。25例(30.5%)患儿被诊断为重症肺炎。在病程的第1~8天,中位天数(IQR)2.0(3.0)d加用奥司他韦治疗。13例(15.9%)患儿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夏季甲流、乙流发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47比1/35,χ^2=7.7,P<0.01)。重症肺炎及非重症肺炎患儿的基础疾病患病率(17/25比18/57,χ^2=9.4,P<0.01)、消化道症状出现率(10/25比6/57,χ^2=9.6,P<0.01)、PCT升高比例(8/23比8/56,χ^2=3.1,P<0.01)及奥司他韦应用时机[5.0(2.5)d比2.0(1.5)d,Z=-6.1,P<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呼吸机治疗组与非呼吸机治疗组甲流、乙流患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2比36/33,χ^2=4.7,P<0.01)。结论Filmarray检测系统可快速准确地进行流感病毒感染的检测,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良好的依据。5岁以内儿童是流感易感人群。儿童流感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夏季以甲流为主。甲流、有基础疾病者、病程中出现消化道症状、PCT升高患儿更易进展为重症甚至需要呼吸机治疗。早期应用奥司他韦治疗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流行性感冒 临床特征 分子诊断技术 治疗
原文传递
2017-2019武汉地区学龄前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家云 曾叶 王晓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1年第8期1121-1125,共5页
目的分析近三年武汉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学龄前患儿的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情况及流行特点,为临床诊疗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8479例于2017年3月-2020年2月在武汉儿童医院住院部诊断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学龄前患儿的血清,采... 目的分析近三年武汉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学龄前患儿的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情况及流行特点,为临床诊疗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8479例于2017年3月-2020年2月在武汉儿童医院住院部诊断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学龄前患儿的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9种呼吸道病原体: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LPl)、腺病毒(ADV)、Q热立克次体(COX)、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NFA)、乙型流感病毒(INF-B)和副流感病毒1/2/3型(PIVS)IgM抗体。结果(1)在38479例住院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学龄前患儿中,13855例至少检出一种病原体,检出率为36.01%,其中581例检出两种或以上病原体。以MP的检出率最高,为33.83%。其后依次为INF-B(0.88%)、RSV(0.57%)、ADV(0.22%)、LP1(0.17%)、PIVS(0.12%)、INF-A(0.12%)、CP(0.06%)、COX(0.03%)。男、女总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各年龄组(<1岁、1-<3岁、3-<6岁)的总体检出率分别15.34%、53.41%、65.1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COX和CP外,其它7种病原体在不同年龄组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RSV在<1岁组检出率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检出率逐渐降低;ADV在1-<3岁组检出率最高;MP、LP1、INF-A、INF-B以及PIVS在3-<6岁组检出率最高。(3)除COX和CP外的7种呼吸道病原体存在季节易感性,在冬春季节检出率较高。(4)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总检出率为1.51%,其中以MP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为主,占99.48%。最常见为MP+INF-B的混合感染。结论武汉地区学龄前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呼吸道病原体主要是MP;不同病原体具有不同的年龄分布及季节流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学龄前儿童 呼吸道病原体
下载PDF
重庆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人偏肺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陈昕 张志勇 +3 位作者 李荣培 赵耀 刘恩梅 赵晓东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4期256-262,共7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住院患儿人偏肺病毒(hM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6年4月至2008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病房每周一、三、五因ALRTI住院患儿住院当日白天的鼻咽吸取物(NPA),采...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住院患儿人偏肺病毒(hM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6年4月至2008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病房每周一、三、五因ALRTI住院患儿住院当日白天的鼻咽吸取物(NPA),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MPV基因组RNA,阳性标本采用传统PCR方法扩增F基因,进一步确定是否存在hMPV感染,扩增G基因用于遗传进化分析。同时采用传统PCR方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冠状病毒NL-63(HCoV-NL63),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流感病毒A、B亚型,副流感病毒1、2、3型和腺病毒。分析hM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结果研究期间共收集878份标本,占同期ALRTI入院病例的13.9%(878/6296例)。hMPV阳性227/878例(25.9%)。男∶女为1.9∶1。hMPV阳性227例中,<6个月119例(52.4%),~2岁72例(31.7%),~6岁34例(15.0%),>6岁2例(0.9%)。hMPV流行特点为全年散发,好发季节为冬春季。hMPV阳性率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为18.5%(72/390例),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为31.8%(155/488例)。227例hMPV阳性患儿临床诊断以肺炎(148例,65.2%)和毛细支气管炎(65例,28.6%)为主。hMPV可与常见呼吸道病毒协同感染,其中与RSV协同感染率最高(41.9%,95/227例)。遗传进化分析显示,研究期间重庆地区hMPVA和B基因型均流行,以A2亚型为优势株。结论 hMPV是重庆地区ALRTI住院患儿重要的呼吸道病毒病原之一,以<6个月婴儿为主要感染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偏肺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流行病学
下载PDF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序贯治疗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及免疫功能变化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丽君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4期131-134,共4页
目的:分析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序贯治疗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并探讨其对患儿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78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进行阿... 目的:分析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序贯治疗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并探讨其对患儿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78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进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静脉滴注至症状消失;观察组实施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静脉滴注,至病情稳定后,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至症状消失.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有效率、治疗成本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比分析在治疗前、疗程结束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与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76.9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成本效果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且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7.68%显著低于对照组23.07%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疗程结束后,观察组血清IgA、IgG、IgM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较对照组升高,而外周血T细胞亚群CD8+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序贯治疗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疗的临床效果比较佳,能提高患儿免疫功能,治疗成本效果较优,费用较低,安全性高,临床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小儿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免疫功能 疗效
原文传递
2013年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患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梨平 仇君 +5 位作者 舒孝文 赖源 孙开胜 陈梦施 易思思 覃亚斌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1264-1268,共5页
目的了解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常见非典型呼吸道病原的感染和流行情况,为临床诊断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集该院2013年1-12月诊断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1 726例住院患儿的血清标本,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 目的了解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常见非典型呼吸道病原的感染和流行情况,为临床诊断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集该院2013年1-12月诊断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1 726例住院患儿的血清标本,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快速检测和鉴定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1.2.3)、腺病毒、嗜肺军团菌、甲型流感病毒、肺炎衣原体、Q热立克次体九种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采用χ2检验分析检出率的人群、季节、时间分布差异。结果 1 726例患儿肺炎支原体检出率为56.78%,其次为乙型流感病毒19.99%、呼吸道合胞病毒12.40%、副流感病毒9.21%、腺病毒5.16%、嗜肺军团菌5.16%,甲型流感病毒2.43%,肺炎衣原体1.10%,Q热立克次体0.9%;其中肺炎支原体检出率存在性别差异(χ2=6.04,P<0.05);副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腺病毒检出率存在年龄差异(P<0.05);肺炎衣原体检出率不存在季节差异,其它病原体在检出率存在季节差异(P<0.05)。副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检出率5月达最高峰;Q热立克次体秋冬季未检出;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1月是检出高峰。重复感染率22.25%,其中肺炎支原体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率高达16.3%。结论导致该院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与其它病原体混合感染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儿童 病原体
原文传递
人博卡病毒载量与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特征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丁小芳 张兵 +2 位作者 钟礼立 谢乐云 肖霓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7-330,共4页
目的了解人类博卡病毒(HBoV)在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中的检出情况,并探讨HBoV载量与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鼻咽抽吸物(NPAs)1 554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 目的了解人类博卡病毒(HBoV)在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中的检出情况,并探讨HBoV载量与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鼻咽抽吸物(NPAs)1 554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2种RNA病毒和ADV、HBoV 2种DNA病毒,并同时检测HBoV阳性患儿的病毒载量。结果 1 554份标本中1 212份(77.99%)检出病毒,275份(17.70%)HBoV检出阳性。HBoV阳性病例中<3岁者占94.9%,男性多于女性。275例HBoV阳性病例中,单一感染45例(16.36%),混合感染230例(83.64%),两者病毒载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发热症状的HBoV阳性患儿病毒载量高于无发热者,有喘息症状的病毒载量高于无喘息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之间的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oV是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之一。病毒载量高的患儿,临床更易出现发热、喘息等症状,但疾病严重程度及混合感染与病毒载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博卡病毒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病毒载量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