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9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并高血压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42
1
作者 陈昭然 黄毕 +6 位作者 樊晓寒 陆海松 赵振华 惠汝太 杨艳敏 朱俊 张澍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0-225,共6页
目的 探讨合并高血压的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长、短期预后.方法 连续入选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阜外医院就诊的AAD患者1 087例,分析其基线资料、治疗策略和预后.终点事件为住院期间全因... 目的 探讨合并高血压的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长、短期预后.方法 连续入选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阜外医院就诊的AAD患者1 087例,分析其基线资料、治疗策略和预后.终点事件为住院期间全因死亡和长期随访全因死亡.结果 1 087例AAD患者中Stanford A型AAD患者595例(54.7%),Stanford B型AAD患者492例(45.3%),出院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4.2(10.9,40.8)个月.合并高血压的AAD患者共733例(67.4%),其中Stanford B型AAD患者中合并高血压比例明显高于Stanford A型[71.3% (351/492)比64.2% (382/595),P=0.01].合并高血压的Stanford A型和B型AAD患者年龄均较大,合并冠心病、糖尿病的比例相对较高,接受手术治疗的比例较低(P均<0.05).合并高血压的Stanford A型AAD患者入院时血压、血肌酐水平及多种炎性标记物水平(包括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不合并高血压的患者(P均<0.05).Stanford A型AAD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住院病死率和长期病死率与不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9% (38/382)比5.6% (12/213) (P =0.07)和9.0% (31/344)比8.9% (18/201) (P=0.98).Stanford B型AAD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其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不合并高血压的患者[5.4%(19/351)比0.7%(1/141),P=0.02],但二者长期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 (23/332)比7.9% (11/140),P=0.7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不是AAD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对于StanfordA型AAD患者而言手术治疗是住院死亡的保护因素,对于Stanford B型AAD患者而言年龄和手术治疗是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是AAD常见的合并症,Stanford B型AAD合并高血压比例较高.合并高血压的AAD患者年龄较大,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较高,接受手术治疗的比例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预后 急性主动脉夹层
原文传递
162例急性主动脉夹层临床分析 被引量:41
2
作者 闫圣涛 张国虹 +3 位作者 练睿 高文 孙力超 张国强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29-734,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不同Stanford分型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中日友好医院2010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急诊科就诊和收住院治疗的162例AAD患者临床资料,按Stanford分...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不同Stanford分型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中日友好医院2010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急诊科就诊和收住院治疗的162例AAD患者临床资料,按Stanford分型分析患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应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AD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所有的AAD患者中,年龄(53.9±13.5)岁(国外平均年龄61.0岁),其中87.0%的患者年龄小于65.0岁;77.2%的患者存在高血压;D-二聚体诊断AAD的总体敏感度为93.2%,乳胶法检测(〈0.5ms/L)的敏感度为90.9%,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0~400ns/mL)的敏感度为94.7%;超声/超声心动检查诊断AAD的敏感度为91.5%,其中A型AAD患者的敏感度为100%,可作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的首选检查,同时可用于AAD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A型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B型患者(30.7%掷.3.4%,P〈0.05),经手术(支架)治疗的AAD患者的住院期间的病死率明显下降(8.5%vs23.8%,P〈0.05);确诊时间〉4h、就诊时存在低血压休克和(或)心包填塞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AD的发病年龄低于国外;超声检查敏感度高,是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诊断夹层的补充手段;尽量缩短确诊时间和早期手术干预可降低AAD患者的病死率,而A型患者可能手术获益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Stanford分型 确诊时间 危险因素 临床特征 D二聚体 超声 预后
原文传递
D-二聚体在致命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作用:附438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39
3
作者 郭治国 马青变 +1 位作者 郑亚安 张玉梅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55-659,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急诊科区分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肺栓塞(APE)、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引起的致命性胸痛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主因胸(背)痛和/或呼吸困难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最终确诊...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急诊科区分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肺栓塞(APE)、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引起的致命性胸痛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主因胸(背)痛和/或呼吸困难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最终确诊为AMI、APE或AAD的4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各组患者入急诊科后的D-二聚体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不同D-二聚体值判别AMI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效果.结果 最终共纳入438例患者,其中AMI 327例[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253例,NSTEMI 74例],APE 76例,AAD 35例.AMI组D-二聚体水平[0.21(0.15,0.33) mg/L]明显低于APE组[1.06(0.86,3.01) mg/L,Z=-11.416,P<0.001]、AAD组[1.79(0.83,3.37) mg/L,Z=-8.715,P<0.001]、APE/AAD组[1.15 (0.85,3.13) mg/L,Z=-13.509,P<0.001].STEMI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NSTEMI组[mg/L:0.20(0.15,0.30)比0.24(0.17,0.54),Z=-3.248,P=0.001].D-二聚体区分APE/AAD、判别AMI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9±0.015,最佳截断值为0.535 mg/L;当D-二聚体<0.535 mg/L时,敏感度86.2%,特异度93.7%,阳性预测值97.6%,阴性预测值69.8%,阳性似然比13.68,阴性似然比0.15;当D-二聚体< 0.5 mg/L时,敏感度84.4%,特异度93.7%,阳性预测值97.5%,阴性预测值67.1%,阳性似然比13.40,阴性似然比0.17.D-二聚体区分APE/AAD、判别NSTEMI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0.028;当D-二聚体<0.535 mg/L时,敏感度75.7%,特异度93.7%,阳性预测值88.9%,阴性预测值85.2%;当D-二聚体<0.5 mg/L时,敏感度70.3%,特异度93.7%,阳性预测值88.1%,阴性预测值82.5%.结论 D-二聚体可作为急诊科区分AMI和APE/AAD的较好指标,从而指导临床医师选择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以提高诊断治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主动脉夹层 急性肺栓塞 D-二聚体
原文传递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4
作者 周楚芝 杨建安 +5 位作者 温隽珉 姜妮 张志娴 刘希伶 冯东杰 陈伟新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53-1257,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3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围术期临床资料,其中男151例,女22例,年龄45.4±10.3岁。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谵妄,分为谵妄组与非谵妄组,分析术后谵妄发生的...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3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围术期临床资料,其中男151例,女22例,年龄45.4±10.3岁。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谵妄,分为谵妄组与非谵妄组,分析术后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全组出现术后谵妄共72例,发生率为41.6%。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深低温停循环时间(OR=11.17,95%CI为2.61~43.08)、术后最低氧合指数(OR=2.86,95%CI为1.43~5.72)、机械通气时间(OR=4.52,95%CI为1.36~15.59)、高钠血症(OR=3.51,95%CI为1.03~8.37)、咪达唑仑用量(OR=1.48,95%CI为1.07~2.04)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谵妄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中有较高的发生率,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术后最低氧合指数、咪达唑仑用量、机械通气时间、高钠血症是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术后谵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胸痛实施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28
5
作者 吕勇 黄学全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6期47-50,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胸痛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的效果,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急性胸痛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取64层螺旋CT联合血管造影检查,对患者冠状动脉、主动脉以及肺动脉进行图像重组,分析成像质... 目的分析急性胸痛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的效果,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急性胸痛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取64层螺旋CT联合血管造影检查,对患者冠状动脉、主动脉以及肺动脉进行图像重组,分析成像质量。结果 18例患者检查发现冠状动脉狭窄大于50%,28例患者为急性肺动脉栓塞,5例患者发生在胸主动脉夹层,检查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在2-4分,57例患者肺动脉增强后CT均值≥200HU,61例患者主动脉增强后CT均值≥200HU,平均扫描时间为(8.2±1.1)s,扫描范(27.61±1.62)cm。结论在急性胸痛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能够在8s完成检查,得到主动脉以及肺动脉等图像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胸痛 三联检查 CT 主动脉夹层
下载PDF
D-二聚体在急性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7
6
作者 姚晨玲 黄培志 +7 位作者 童朝阳 顾国嵘 陈斌 顾俭勇 杨小亮 邓至 李鑫 郦珊珊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09-131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因胸痛就诊于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患者共80例,其中40例经动脉三维CT血管成像(CTA)检查确诊为急性主动脉夹...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因胸痛就诊于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患者共80例,其中40例经动脉三维CT血管成像(CTA)检查确诊为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例作为ADD组,同期以类似症状就诊但最终排除急性主动脉夹层的4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胸痛发生12h内检测血浆D-二聚体,比较ADD组与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D-二聚体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绘制D-二聚体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curve,ROC曲线)。所有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DD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48±7.95)VS.(0.64±0.75),P〈0.01];D-二聚体(〉0.5μg/mL)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62.5%,70%和83.3%,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848±0.042,95%CI为0.766-0.930。结论D-二聚体叮作为急性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有效的筛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D-二聚体 诊断 分子标志物
原文传递
Preliminary characterization of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被引量:23
7
作者 WANG Dong-jin FAN Fu-dong +4 位作者 WANG Qiang LI Qing-guo ZHOU Qing WU Zhong SHI Guang-fe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1726-1730,共5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AAD) among less and more economically developed countries with various cultures and races. Data sources Reports from the Intern...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AAD) among less and more economically developed countries with various cultures and races. Data sources Report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Registry of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IRAD) and the mainland of China (MC) were collected by searching the PubMed Database and the 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 from January 2000 to March 2009. Study selection Those reports from IRAD and MC containing larger numbers of cases and complete patients' information were selected, which focused on concrete issues of diagnosing or managing AAD were excluded if they were not able to reflect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condition. And the data from the article containing the largest number oatients reDorted bv the same medical center in MC were taken into stat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mainland of China the International Registry of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clinical feature
原文传递
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致急性肺损伤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8
作者 杨彦伟 金沐 +10 位作者 董秀华 孙立忠 王嵘 林培容 程怡 侯思雨 马月华 王岳锋 刘静 卢家凯 程卫平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识别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SAAD)术前急性肺损伤(ALI)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评估ALI严重性及探索治疗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进行前瞻性单中心临床试验,选取99例进行手术治疗的ASAAD患者。干预指标选取术前临床... 目的:识别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SAAD)术前急性肺损伤(ALI)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评估ALI严重性及探索治疗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进行前瞻性单中心临床试验,选取99例进行手术治疗的ASAAD患者。干预指标选取术前临床变量和血清学的检测。主要观察指标用于评估ASAAD患者术前致ALI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ALI以Murray肺损伤评分来定义。结果:有51.5%的患者术前发生了ALI。与术前未患ALI者相比,ALI组患者年龄较大(P=0.037),术后机械通气持续时间较长(P=0.023)。结果显示,PLC[(193±72)vs.(165±65)ng/L,P〈0.05],IL-10[(103.4±72.7)vs.(75.1±53.9)ng/L,P〈0.05]的浓度ALI组明显低于无ALI组。血浆IL-6的浓度[(57.9±21.7)vs.(69.9±26.3)ng/L,P〈0.001)]ALI组明显高于无ALI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6(OR=1.022;95%CI:1.001-1.004,P=0.042)和年龄(OR=1.085;95%CI:1.021-1.152,P=0.008)与术前ALI有明显相关性。在这些指标中,IL-6与术前ALI呈正相关性,其临界值为64.76ng/L。结论:以Murray肺损伤评分为标准,51.5%的患者在术前患有ALI。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IL-6水平和年龄是ASAAD患者术前发生ALI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患有ALI的患者年龄普遍较大。IL-6≥64.76 ng/L是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并且对于术前发生ALI的ASAAD患者有独立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急性肺损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Role of plasma C-reactive protein and white blood cell count in predicting in-hospital clinical events of 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被引量:23
9
作者 WEN Dan WU Hai-ying +4 位作者 JIANG Xiong-jing ZHANG Hui-min ZHOU Xian-liang LI Jian-jun HUI Ru-ta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7期2678-2682,共5页
Background A few recent studies have reported that inflamm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nosis of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AD). There is, however, no systemic investigation regarding the role of plasma C-reactive ... Background A few recent studies have reported that inflamm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nosis of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AD). There is, however, no systemic investigation regarding the role of plasma C-reactive protein (CRP) and white blood cell (WBC) levels in predicting in-hospital clinical events of acute type AAD. Methods The levels of high-sensitivity CRP and WBC counts were systemically determined after admission in 36 patients with acute type A AD. The variations of plasma CRP and WBC levels in different time windows (admission, 1, 2, 3, 4, 6, 8 day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type AAD were analyzed between patients with events and without events. Results During hospitalization, five patients died, and increased levels of CRP and WBC were found in patients died with acute type A AD compared with patients survived (P 〈0.01, respectively). Medical treatment may significantly decrease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survived patients with acute type A AD. Additionally, patients with complication of pleural effusion showed higher CRP and WBC levers (P=0.046, P=-0.018, respectively). Lower WBC levels were found in survived patients treated medically (P=-0.001). Moreover, mean CRP and WBC levels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aortic diameter (r=0.364, P--0.000; r=0.333, P=0.000, respectively) and age (r=0.270, P=0.000, respectively), while negative correlations with the time from onset of symptoms to hospital admission (r= -0.229, P=0.000, r= -0.200, P=0.002, respectively).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65 years, CRP zl 2.05 rag/L, WBC 〉12.16×10^9/L, aortic diameter 〉48 mm, pleural effusion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105 mmHg were associated with hospital mortality. While CRP 〉12.05 mg/L, WBC ≥12.16×10^9/L, aortic diameter 〉48 mm we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hospital mortality in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CRP and WBC were preferred markers for predicting the clinical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C-reactive protein white blood cell INFLAMMATION
原文传递
D-二聚体对伴肌钙蛋白I升高的急性主动脉夹层和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意义 被引量:21
10
作者 徐志鸿 张艳飞 +1 位作者 杨玉豪 汪洋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1-585,共5页
目的探讨伴肌钙蛋白I(TNI)升高的急性胸痛患者中,D-二聚体对伴TNI升高的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5年期间因急性胸痛就诊并最终经胸腹主动脉CTA检查确诊为AAD者547例的... 目的探讨伴肌钙蛋白I(TNI)升高的急性胸痛患者中,D-二聚体对伴TNI升高的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5年期间因急性胸痛就诊并最终经胸腹主动脉CTA检查确诊为AAD者547例的病案资料,获得同时伴有TNI升高并接受了血浆D-二聚体检测、且不合并有可引起D-二聚体质量浓度升高的常见疾病者44例(伴TNI升高的AAD组),随机选取同期因急性胸痛就诊并最终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AMI且同时接受了血浆D-二聚体检测者50例作为对照组(AMI组),比较两组间一般资料和D-二聚体质量浓度水平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评估D-二聚体对伴TNI升高的AAD的诊断效能。结果伴TNI升高的AAD组中,Stanford A型有38例,约占86.4%;有高血压病史者所占比例较AMI组高,平均年龄较AMI组年轻;D-二聚体质量浓度水平及D-二聚体检测试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AMI组[分别为11.27 μg/mL(3.95,20)μg/mL vs.0.28 μg/mL(0.22,0.40)μg/mL,P〈0.01;100%vs.14%,P〈0.01]。D-二聚体诊断伴TNI升高的AA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7,最佳截断值为1.095 μg/mL;当D-二聚体质量浓度〉1.095 μg/mL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7.7%、98%、97.7%、98%、48.86和0.02;当D-二聚体质量浓度〉0.5 μg/mL(D-二聚体检测试验阳性)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100%、86%、86.3%、100%、7.14和1.16。结论伴肌钙蛋白I升高的急性胸痛患者中,D-二聚体有助于伴肌钙蛋白I升高的急性主动脉夹层和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胸痛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主动脉夹层 肌钙蛋白I D-二聚体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D二聚体在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 被引量:21
11
作者 李世英 贡鸣 颜红兵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2-285,共4页
目的:分析 D 二聚体水平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顺分析116例 AAD 患者(AAD 组)和132例同期因胸痛就诊的其它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包括 D 二聚体水平在内的各项临床常用指标的差异。结果:D 二聚体&... 目的:分析 D 二聚体水平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顺分析116例 AAD 患者(AAD 组)和132例同期因胸痛就诊的其它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包括 D 二聚体水平在内的各项临床常用指标的差异。结果:D 二聚体>500 μg/L 预测 AAD 的敏感性92.24%,D 二聚体>5 000 μg/L 预测 AAD 的特异性为95.45%。DeBakey Ⅰ型患者 D 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其它临床分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周内死亡的 AAD 患者 D 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 二聚体的水平与 AAD 夹层撕裂的程度和范围相关,并可能是 AAD 患者不良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急性主动脉夹层
下载PDF
妊娠合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2
12
作者 朱俊明 李炳 +5 位作者 梁岳培 乔志钰 陈雷 刘巍 里程楠 孙立忠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36-339,共4页
目的总结妊娠合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经验。方法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6例妊娠合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接受治疗,年龄24-37岁,平均31岁。妊娠12-38周,平均24.5周。4例马方综合征,2例妊娠期高血压。主动脉夹层病理分型A3S... 目的总结妊娠合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经验。方法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6例妊娠合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接受治疗,年龄24-37岁,平均31岁。妊娠12-38周,平均24.5周。4例马方综合征,2例妊娠期高血压。主动脉夹层病理分型A3S1例,A2C2例,A3C3例。5例手术治疗,1例药物保守治疗。手术在低温体外循环或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完成。其中Bentll手术1例,Bentll加孙氏手术2例,升主动脉替换加孙氏手术2例,术后母亲和活体胎儿均接受随访。结果接受药物治疗患者治疗9天后因为主动脉夹层破裂母体及胎儿死亡。5例接受外科手术患者母体均生存,胎儿成活3例,死亡2例。体外循环75-210min,平均167min;主动脉阻断83-145min,平均98min;停循环19-27min,平均23.5min。随访1.0-3.5年,平均2.2年,5例均生存。CT示手术部位形态、结构、血流无异常,支架远端的自体血管无扩张;3例婴儿生长发育好,智力正常。结论妊娠合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风险高、夹层破裂可导致母体及胎儿死亡的不良后果。术前应在多学科会诊下综合考虑主动脉病理改变、妊娠周龄来决定灌注部位、体外循环方法,选择恰当的胎儿处理方式及手术方式,从而最有效的保证母婴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急性 A型主动脉夹层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D-二聚体联合纤维蛋白降解产物预测急性主动脉夹层院内死亡风险的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潘小高 柴湘平 +3 位作者 杨贵芳 贺华平 周阳 彭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60-664,共5页
目的:探讨入院时D-二聚体联合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383例急性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男性307例(80.16%),平均年龄(52... 目的:探讨入院时D-二聚体联合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383例急性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男性307例(80.16%),平均年龄(52.72±12.26)岁。收集生存组(n=317)和死亡组(n=66)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入院血压、治疗方式以及生化指标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价预测价值,比较两预测模型ROC曲线的AUC以评价预测价值。结果:本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院内死亡率为17.23%(66/383)。死亡组的D-二聚体水平[9.39(4.03,19.68)μg/ml vs.3.66(2.04,8.82)μg/ml]、FDP水平[36.90(23.41,69.11)μg/ml vs.14.96(6.95,35.81)μg/ml]、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比例、非手术治疗比例均明显高于生存组(P均<0.05),入院舒张压低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水平(OR=1.04,95%CI:1.00~1.08,P<0.05)和FDP水平(OR=1.01,95%CI:1.00~1.01,P<0.05)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D-二聚体水平预测患者院内死亡的AUC为0.748(95%CI:0.686~0.810,P<0.05),最佳临界点为4.45μg/ml,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1.21%和67.19%。D-二聚体联合FDP预测患者院内死亡的AUC为0.776(95%CI:0.718~0.833,P<0.05),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4.85%和61.20%。结论:血清D-二聚体和FDP水平是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D-二聚体联合FDP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预测价值优于单独应用D-二聚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急性主动脉夹层 院内死亡
下载PDF
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压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欢欢 马丽园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究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在急性主动夹层患者血压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 目的探究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在急性主动夹层患者血压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疼痛评分、焦虑和抑郁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血压,缓解疼痛及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 急性主动脉夹层 血压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夹层420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钱进 江洪 +3 位作者 姚维 蒋守涛 林涛 吴钢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湖北省随州市近10年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例的临床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10年12月在随州市中心医院住院首次入院确诊的420例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例逐年增加。老年组心率明显... 目的:探讨湖北省随州市近10年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例的临床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10年12月在随州市中心医院住院首次入院确诊的420例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例逐年增加。老年组心率明显低于年轻组[(72.1±13.6)次/min比(83.1±17.4)次/min],年轻组的就诊时间及确诊时间明显早于老年组。女性患者确诊时间却明显迟于男性患者。Stanford A型病例发生胸痛的几率明显大于Stanford B型病例,而Stanford B型病例发生腹痛的几率明显大于Stanford A型病例。Stanford B型病例确诊时间明显迟于Stanford A型病例。急性主动脉夹层住院总死亡率为18.1%。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例逐年增多,临床工作中应高度重视胸痛、腹痛、后背痛、转移痛等症状,注意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并高度警惕老年、女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临床特征 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主动脉壁间血肿、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和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表现和发病机制进展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朴飞 吕梁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2期148-151,共4页
主动脉壁间血肿(AIH)、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AU)和主动脉夹层(AD)有相似的易患因素和临床表现,临床有时不易鉴别,但三者影像学表现和发病机制不同。本文对AIH、PAU和AD的影像学表现和发病机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壁间血肿 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 主动脉夹层
下载PDF
DavidⅠ与Bentall手术行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重建的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军 王春生 +4 位作者 赖颢 孙勇新 王毓琳 朱铠 顾佳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5年第12期719-724,共6页
目的比较应用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再植术(DavidⅠ手术)与主动脉根部复合替换术(Bentall术)两种不同手术方法行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重建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65例因主动脉夹层破口累及V... 目的比较应用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再植术(DavidⅠ手术)与主动脉根部复合替换术(Bentall术)两种不同手术方法行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重建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65例因主动脉夹层破口累及Valsalva窦部和/或病因为遗传综合征而接受急诊手术治疗的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男42例,女23例;34例采用DavidⅠ手术、31例行Bentall手术进行主动脉根部重建。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近期心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近期生存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无手术死亡,两组住院死亡分别占8.8%和9.7%(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4%和27.9%(P〉0.0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均同期行主动脉弓替换及降主动脉支架象鼻手术。DavidⅠ组主动脉阻断时间较Bentall组长[(149±23)min对(124±21)min,P〈0.05],但两组体外循环时间[(186±77)min对(193±89)min,P〉0.05]和手术时间[(341±137)min对(378±174)min,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Bentall组相比,DavidⅠ组输血量显著减少[(1180±490)ml对(1790±560)ml,P〈0.05]。所有患者随访(17.6±5.4)个月,DavidⅠ组术后6个月主动脉瓣反流程度为0.6±0.4,1例遗传综合征患者因腹主动脉瘤破裂于术后18个月死亡;Bentall组1例术后9个月因颅内出血死亡,1例术后13个月因感染导致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死亡。随访至今,两组生存患者CTA复查均未见吻合口假性动脉瘤形成。Bentall组2例心功能(NYHA)Ⅱ级,其余患者心功能均恢复到Ⅰ级。结论与Bentall手术相比,DavidⅠ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重建方式,围术期及早期疗效良好,中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心脏外科手术 主动脉根部重建 保留主动脉瓣主动脉根部再 植术 主动脉根部复合替换术 遗传综合征
原文传递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死亡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沈洪 魏来 +7 位作者 姚晨玲 陶振钢 奚百顺 栾骁 施东伟 孙湛 童朝阳 王春生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51-1155,共5页
目的 分析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后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共185例,其中男性144例(77.8%),女性41例(22.2%... 目的 分析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后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共185例,其中男性144例(77.8%),女性41例(22.2%);年龄(49.46±11.04)岁.对该组患者术后转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30 d内总死亡率9.1%,单因素分析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前神经系统表现阳性(单因素OR=5.084,CI=1.792~14.426,P=0.002;多因素OR=5.538,CI=1.834~16.721,P=0.002),低血压(单因素OR=6.986,CI=1.510~32.323,P=0.013;多因素OR=1.998,CI=0.315~12.679,P=0.463),肾功能不全(单因素OR=3.594,CI=1.237~10.438,P=0.019;多因素OR=3.254,CI=1.034~10.242,P=0.044).结论 术前神经系统表现阳性、肾功能不全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STANFORD A 主动脉夹层 死亡 危险因素 手术
原文传递
新疆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653例临床特点及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孙惠萍 彭辉 +4 位作者 马依彤 周欣荣 买苏木.马合木提 阿迪拉.阿扎提 赵龙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1-364,共4页
目的分析653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住院期间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2011年收治的653例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例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病死率,分析性别、合并症、临床症状及体征、并发症... 目的分析653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住院期间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2011年收治的653例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例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病死率,分析性别、合并症、临床症状及体征、并发症及治疗方法与急性主动脉夹层院内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653例发病年龄(51.7±13.5)岁,男女之比为3.11∶1.00,汉族与少数民族之比为2.46∶1.00,530例(81.2%)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史或入院时血压增高,夹层构成比Debakey分型Ⅰ型、Ⅱ型、Ⅲ型分别为31.7%、8.3%、60.0%。急性主动脉夹层院内总体病死率为12.7%(DebakeyⅠ型占30.0%,Ⅱ型占7.4%,Ⅲ型占4.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急性肾功能不全(OR=3.01)、心包积液(OR=5.67)、局部肢体缺血(OR=17.38)、DebakeyⅠ型(OR=4.93)、胸痛(OR=4.66)、神经系统症状(OR=4.61)是急性主动脉夹层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新疆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年龄年轻化,合并高血压病史或入院血压增高比例高达81.2%。胸痛、急性肾功能不全、心包积液、神经系统症状、局部肢体缺血、DebakeyⅠ型为急性主动脉夹层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临床特点 病死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20
作者 皮静虹 付琼芬 +5 位作者 陈文敏 那竹惠 孙超 张金美 刘艳 缪永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住院诊断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13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术后ICU期间、出院前1 d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住院诊断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13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术后ICU期间、出院前1 d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心理调查问卷进行精神健康相关因素调查。结果手术前有焦虑症状者占59.67%;有抑郁症状者占50.80%。手术后在ICU期间有焦虑症状者占52.41%;有抑郁症状者占65.32%。术后出院前有焦虑症状者占35.48%;有抑郁症状者占32.25%。手术前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显著高于手术后(P<0.01)。手术后患者在ICU期间的焦虑评分和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ICU期间患者抑郁评分高于术前(P<0.05)。手术前和术后ICU期间学历高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高于学历低的患者(P<0.05)。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与患者本身的个性特征、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以及排解情绪的方式等因素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另外,通过研究发现患者对手术的担忧主要是:疾病及手术效果,占65.5%;远期生活及生存质量,占23%;担心费用的患者所占比例为20.1%。结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存在较高的焦虑抑郁情绪,术前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均较术后高,且该负性情绪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通过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去帮助患者提高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减轻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降低术前主动脉夹层破裂的风险,提高生存率,促进疾病的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焦虑抑郁 围术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