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静安庄”到“落水山庄”——诗人翟永明论 被引量:9
1
作者 敬文东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52-56,共5页
文章从时间在翟永明前后期诗作里的不同作用入手 ,分析了翟永明早期作品与晚近作品的一些重要特质。论文认为 ,翟永明的诗作有如下变化 :从独白到戏剧性 ,从“我”到“你”尤其是“他”。这些转变充分说明了时间在一个诗人身上的作用。
关键词 翟永明 静安庄 落水山庄 时间 独白
下载PDF
凋零的爱——论哈姆雷特与奥菲利娅的爱情悲剧 被引量:10
2
作者 司微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3-96,共4页
哈姆雷特 (Hamlet)与奥菲利娅 (Ophelia)的悲剧性爱情是《哈姆雷特》(H amlet)中一个重要的悲剧元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将其感情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通过对哈姆雷特在各个阶段心理状态的分析 ,论述了他对奥菲利娅的爱情由深爱到彷徨再... 哈姆雷特 (Hamlet)与奥菲利娅 (Ophelia)的悲剧性爱情是《哈姆雷特》(H amlet)中一个重要的悲剧元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将其感情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通过对哈姆雷特在各个阶段心理状态的分析 ,论述了他对奥菲利娅的爱情由深爱到彷徨再至枯竭的过程及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雷特 奥菲利娅 悲剧效果 性格塑造 戏剧独白
下载PDF
戏剧独白的特征与体现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智伟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70,共10页
"独白"作为戏剧动作的一种形式,具有自身特有的美质。正是这种美质决定了它可以在心理分析层面达到对话所达不到的目的;正是这种美质使得戏剧的情感冲击力和感染力得到充分加强;也正是这种美质让观众在经历精神陶冶的同时享... "独白"作为戏剧动作的一种形式,具有自身特有的美质。正是这种美质决定了它可以在心理分析层面达到对话所达不到的目的;正是这种美质使得戏剧的情感冲击力和感染力得到充分加强;也正是这种美质让观众在经历精神陶冶的同时享受着言语表现过程中美的愉悦。这是"独白"的美,也是戏剧的美。如何准确、鲜明地体现经典独白,是演员在表演创作中所面临的一个艰巨的任务,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白 戏剧台词 内心冲突 美质 性格特征
原文传递
《南方车站的聚会》:话语消散后的影像“独白” 被引量:8
4
作者 左衡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53,共3页
导演刁亦男通过《南方车站的聚会》表现出了与当前中国艺术片作者不同的面相和趣味,他的电影观念对于当前的中国电影创作是一种必要而有益的提示,我们对此应有敏感的把握,以判断这一现象级影片的价值。在影片本身的意味和它被接受、传... 导演刁亦男通过《南方车站的聚会》表现出了与当前中国艺术片作者不同的面相和趣味,他的电影观念对于当前的中国电影创作是一种必要而有益的提示,我们对此应有敏感的把握,以判断这一现象级影片的价值。在影片本身的意味和它被接受、传播的逻辑之间,很可能存在错位。电影文化工业包容的仅是这部影片的外延,它的内涵还需要在与多种话语的多次对话中得到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车站的聚会》 作者 “独白”
原文传递
独白的"心理学与"对话的"心理学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宁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9-123,共5页
"独白"的心理学遵循主客体二分法,把被研究者对象化,表现为理性的独白、主体的自言自语和方法程序的独白。"独白"的心理学逐渐丧失了生活意义,研究被束缚在方法程序的壁垒之中。"对话"的心理学打破了主... "独白"的心理学遵循主客体二分法,把被研究者对象化,表现为理性的独白、主体的自言自语和方法程序的独白。"独白"的心理学逐渐丧失了生活意义,研究被束缚在方法程序的壁垒之中。"对话"的心理学打破了主客体之间的界限,强调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开放和平等对话的关系,生活意义回归到"对话"的研究当中。"对话"是心理学发展的方向,也是心理学重树在社会文化和心理生活中的权威和地位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发展 研究方法 社会文化 心理生活
下载PDF
《黑暗来临前的夏天》的叙事策略探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应素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25-28,共4页
陶丽丝·莱辛(DorisLessing,1919-)是战后英国最有独创精神的一名杰出女作家。她的作品常以罕见的深度和广度反映了妇女的精神世界和生存境况。《黑暗来临前的夏天》(TheSummerbeforetheDark)是莱辛所写的最为畅销的一部小说,作品... 陶丽丝·莱辛(DorisLessing,1919-)是战后英国最有独创精神的一名杰出女作家。她的作品常以罕见的深度和广度反映了妇女的精神世界和生存境况。《黑暗来临前的夏天》(TheSummerbeforetheDark)是莱辛所写的最为畅销的一部小说,作品描写了中年妇女凯特在一个夏天抛弃了女性的传统模式进行艰难的自我定义和自我寻求的历程。本文主要从叙事视角、叙事人物、叙事手法等方面对该作品的叙事策略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来临前的夏天》 陶丽丝·莱辛 小说 英国 叙事策略 叙事视角 内心独白 叙事方式 梦景描述 女性
下载PDF
撤退与进击——试论《檀香刑》的叙事艺术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凤媛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56-59,共4页
《檀香刑》不论是汲取民间传统精神文化资源 ,还是接纳西方现代叙事技巧 ,都建立起了基于中国本土文化土壤 ,开放性的当代小说审美叙事品质 ,为新世纪中国小说的发展竖立了一支醒目的标杆 。
关键词 《檀香型》 叙事艺术 民间说书人 内心独白 叙事技巧 中国 小说 莫言
下载PDF
说给你听:作为语用修辞策略的自言自语
8
作者 胡习之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自言自语,指自己对自己说话。它是人类一种普遍的心理、生理和语言现象。自言自语作为一种人内传播,能帮助言说主体调节情绪,从而达到某种程度的放松与自我满足、自我反省,有着积极的作用。自言自语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从人内传播向人际... 自言自语,指自己对自己说话。它是人类一种普遍的心理、生理和语言现象。自言自语作为一种人内传播,能帮助言说主体调节情绪,从而达到某种程度的放松与自我满足、自我反省,有着积极的作用。自言自语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从人内传播向人际传播转化,其转化条件包括场合、目的与他人接话。传递言外之意和保持主动地位是说给你听这类作为语用修辞策略的自言自语的两个基本的语用修辞功能,在此基础上,可以派生出许多具体的语用修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言自语 人内传播 人际传播 语用修辞策略
下载PDF
《理查三世》的艺术世界新探 被引量:3
9
作者 齐宏伟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96-102,共7页
国内学者以往对莎士比亚历史剧《理查三世》的研究比较偏重于找寻剧本中的历史因素,用人文主义这样的标签去归类与简化,忽视了作家本人的创造性活动和艺术世界的独特性、完整性。对于理查三世这一人物也大都认为莎翁塑造了一个十恶不赦... 国内学者以往对莎士比亚历史剧《理查三世》的研究比较偏重于找寻剧本中的历史因素,用人文主义这样的标签去归类与简化,忽视了作家本人的创造性活动和艺术世界的独特性、完整性。对于理查三世这一人物也大都认为莎翁塑造了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寄托了作家对明君的向往而已。本文对这种解读模式提出质疑,指出《理查三世》所流露的诗人忧思和所灌注的心灵生气,分析了剧本独特的艺术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查三世》历史剧 文学评论 戏剧 英国 莎士比亚 理查三世形象 艺术特色
下载PDF
心灵的独语与理想主义的追寻——评张炜的散文创作 被引量:3
10
作者 韦器闳 《河池师专学报》 2002年第3期61-64,共4页
张炜的散文可分三个部分 :读书随笔、独语散文和对人生经历的深情回忆。其中以独语散文最有艺术价值。它以独语的方式展示了一个理想主义者对现实的忧愤、苦闷及孤寂中不绝于追求的情志。而那些纪怀文学大师的随笔别致动人 ,张炜借之充... 张炜的散文可分三个部分 :读书随笔、独语散文和对人生经历的深情回忆。其中以独语散文最有艺术价值。它以独语的方式展示了一个理想主义者对现实的忧愤、苦闷及孤寂中不绝于追求的情志。而那些纪怀文学大师的随笔别致动人 ,张炜借之充分地表现了自己对人生“纯粹性”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炜 散文 理想主义 纯粹性 文学创作
下载PDF
透视人物心灵的窗口——论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独白的运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洪流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X期61-63,共3页
莎士比亚在其作品的人物创作中克服了戏剧形式的限制,巧妙地运用内心独白这一艺术手段,把深藏在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赤裸裸地揭示出来,使他笔下的人物成为具有广阔而复杂的内心世界的形象。《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独白表现了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在其作品的人物创作中克服了戏剧形式的限制,巧妙地运用内心独白这一艺术手段,把深藏在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赤裸裸地揭示出来,使他笔下的人物成为具有广阔而复杂的内心世界的形象。《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独白表现了哈姆雷特的富于理想但残酷的现实又使他悲观失望,勇于行动却又忧柔寡断,勤于思考但囿于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揭示了哈姆雷特的多重性格,特别是忧郁性格的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独白 人物性格
下载PDF
An Analysis of Hamlet's Soliloquy
12
作者 高维珺 《海外英语》 2015年第2期107-108,共2页
Hamlet's soliloquy shows the inner studying of the idealist hero to the most extent, the inner contradiction is derived to the summit in this soliloquy, and also these inner characteristics eventually cause the sa... Hamlet's soliloquy shows the inner studying of the idealist hero to the most extent, the inner contradiction is derived to the summit in this soliloquy, and also these inner characteristics eventually cause the sad ending of the hero. It embodies the everlasting subject of human society—the conflicts between person and destiny, and the thinking of individual during puzzle D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LYSIS Hamlet’s soliloquy
下载PDF
谁说话了?——论《那儿》的书写面向及其窘境 被引量:3
13
作者 许维贤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70-76,共7页
论文主要是以曹征路的中篇小说《那儿》来探讨底层书写的写作面向。这些面向恰好也体现了《那儿》的书写窘境:其一、失声的‘独白’:从失声到“失身”;其二、凌虐身体的革命理想:从《英特纳雄奈尔》到《那儿》。前者体现了近年底层书写... 论文主要是以曹征路的中篇小说《那儿》来探讨底层书写的写作面向。这些面向恰好也体现了《那儿》的书写窘境:其一、失声的‘独白’:从失声到“失身”;其二、凌虐身体的革命理想:从《英特纳雄奈尔》到《那儿》。前者体现了近年底层书写普遍存在的“失声的‘独白’”,主人公到最后只能寻死的悲剧—无望的诉求,无意中却为‘左翼文学’传统唱起了终结的挽歌;后者却演绎了底层人民凌虐身体的一面,半个世纪以来对群众快感的绝对服从又是如何跟个人身体欲望产生抵触,造就了一种排斥个人身体欲望的革命理想。从《国际歌》最初的原名《英特纳雄奈尔》高扬的大半个20世纪到新世纪中国被简化成两个谐音字的“那儿”,只说明了马克思的精神遗产在中国不断受到“窄化”、“庸俗化”、“口号化”、“泛政治化”发展到今天它注定要面临的“简化”窘境。论文认为《那儿》充其量只是体现一个工会领袖的悲壮和苦难,处在他底下那些工人们的辛酸和复杂命运并没有得到作者给予充分的描写和展开,作者并没有通过复调的手法教会他们“如何说话”,以致我们质疑这样一个知识者的底层表述的可靠性。人们理应对这种书写面向的历史叙事“合法性”进行反思:谁说话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 那儿 独白 复调 现实
下载PDF
A Road to Spiritual Maturity:An Interpretation of Hamlet's Soliloquies
14
作者 钱俊 《海外英语》 2016年第12期168-170,共3页
In English literary tradition, soliloquy is a crucial device to present the literary characters' inner world. As a matter of fact, soliloquy can be presented in various ways. Hamlet's soliloquies, like his oth... In English literary tradition, soliloquy is a crucial device to present the literary characters' inner world. As a matter of fact, soliloquy can be presented in various ways. Hamlet's soliloquies, like his other speeches and dialogues in the play, have well reflected both his inner world and the spirit of epoch of Renaissance. Through soliloquies, we can trace his"step-by-step"road,beginning from a state of mental disorder and chaos, of maturation and come to know how he becomes a determined tragic hero to fulfill his purpo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loquy HAMLET SHAKESPEARE MATURATION
下载PDF
台湾当代散文叙述方式的演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光萍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66-70,共5页
理论界和散文家本身对于散文观念定义与认知的困惑,使散文现象历来显得比较复杂。叙述观念与叙述方式是散文创作和变革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叙述观点的选择,不仅是技巧层面的问题,它也是作家创作观念、审美能力以及艺术风格的外化体现。... 理论界和散文家本身对于散文观念定义与认知的困惑,使散文现象历来显得比较复杂。叙述观念与叙述方式是散文创作和变革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叙述观点的选择,不仅是技巧层面的问题,它也是作家创作观念、审美能力以及艺术风格的外化体现。诉说———独白———叙述视角转换是台湾当代散文叙述方式演变的三个历程,它显示了台湾散文家对新的散文观念和新的书写模式的不断追求。然而,散文真正面临的危机仍然是来自文类的规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散文 叙述方式 方式演变 文类规范 台湾省 书写模式
下载PDF
也论人内传播 被引量:2
16
作者 丁颖 闫顺玲 《甘肃高师学报》 2013年第6期124-127,共4页
人内传播是传播学研究的第一个层次,它集中反映了人的神经生理和心理机制的反馈现象。人内传播更多的是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常见的人内传播形式有——信息认知、内省、自言自语、做梦。分别对这几种典型的人内传播的过程进行阐释。
关键词 认知 认知基模 内省 自言自语 做梦
下载PDF
对方平先生译《理查三世》中一段独自的商榷
17
作者 蒋坚霞 《外语教育》 2001年第1期189-193,231,共6页
本文针对莎士比亚诗剧《理查三世》(The Life and Death of Richard Ⅲ)中一段独自的方平先生的汉译提出批评。由于对原文的质朴简洁缺乏认识以及没能正确使用本国语言,译者使用了不少不符合汉语习惯用法的冗词赘语,以致无法传达出原文... 本文针对莎士比亚诗剧《理查三世》(The Life and Death of Richard Ⅲ)中一段独自的方平先生的汉译提出批评。由于对原文的质朴简洁缺乏认识以及没能正确使用本国语言,译者使用了不少不符合汉语习惯用法的冗词赘语,以致无法传达出原文优美的语言特征。作者在此提出一种新的翻译莎翁诗剧的方法,即以一个汉字译一个英语音节,并极力做到在语句结构上和深层意义上贴近原文,以确保莎士比亚作品的丰姿艳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诗剧 翻译 独白 简洁 冗词赘语
原文传递
《金瓶梅》人物心理描写艺术谈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飞燕 《青海师专学报》 2008年第1期19-23,共5页
《金瓶梅》利用各种手段,多方面、多视角对人物心理作细致入微的剖析,揭示人物内心的奥妙。它沿用了全知全能的传统手法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直接剖露人物心灵;它通过人物的言语和行动,从细微处来观察人物内心的微妙变化;它摆脱前代忽视人... 《金瓶梅》利用各种手段,多方面、多视角对人物心理作细致入微的剖析,揭示人物内心的奥妙。它沿用了全知全能的传统手法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直接剖露人物心灵;它通过人物的言语和行动,从细微处来观察人物内心的微妙变化;它摆脱前代忽视人物内心世界发掘的缺陷,自觉地为作品中的人物内心世界刻画花费笔墨。《金瓶梅》的人物心理描写,在中国小说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描写 全知全能 细节刻画 内心独白 承先启后
下载PDF
仁者的操守 智者的审慎——对哈姆莱特独白“生存还是毁灭”的再解读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晓玲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99-102,共4页
"生存还是毁灭"这段独白展示出哈姆莱特作为高贵王子的丰满形象。在哈姆莱特忧郁彷徨的背后,是仁者的操守、智者的审慎。独白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厚,不仅细致入微地揭示出哈姆莱特的痛苦思索,也让我们近距离地感受到他的成长过... "生存还是毁灭"这段独白展示出哈姆莱特作为高贵王子的丰满形象。在哈姆莱特忧郁彷徨的背后,是仁者的操守、智者的审慎。独白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厚,不仅细致入微地揭示出哈姆莱特的痛苦思索,也让我们近距离地感受到他的成长过程以及他的责任感、理想抱负和人生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哈姆莱特 独白
下载PDF
哈姆雷特的第四段独白对全剧的启示(英文)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代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S1期74-77,共4页
哈姆雷特,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有五段著名的独白.这些独白反映了他在各个不同场合的心理活动,而每一段独自对该剧的主题,人物刻画,情节发展都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对第四段独白作为其中一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独白 讽刺 复仇 毁灭性的 犹豫 拖延 冲突 行动 滑波 堕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