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告心理学中的眼动研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32
1
作者 闫国利 白学军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59-461,共3页
通过眼动分析可以比较深入地考察人们在观看广告时的心理活动。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国外已经有人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本文对国外的广告心理学的跟动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同时对这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的评述与... 通过眼动分析可以比较深入地考察人们在观看广告时的心理活动。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国外已经有人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本文对国外的广告心理学的跟动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同时对这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的评述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心理学 眼动研究 发展趋势 眼跳 注视 心理活动
下载PDF
场景知觉中的眼动分析指标:基于注视和眼跳视角 被引量:12
2
作者 康廷虎 张会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12-1318,共7页
在场景知觉研究中,眼动技术可以对人们的信息加工过程进行实时记录,而眼动指标可以真实地反映信息加工过程的心理机制。然而,人们的心理活动是极其复杂的,与之相应的眼动指标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对眼动指标的分析,有不同的分析维度,... 在场景知觉研究中,眼动技术可以对人们的信息加工过程进行实时记录,而眼动指标可以真实地反映信息加工过程的心理机制。然而,人们的心理活动是极其复杂的,与之相应的眼动指标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对眼动指标的分析,有不同的分析维度,比如整体和局部、时间和空间等。本文回顾了已有的眼动指标分类,并尝试从注视和眼跳的视角对场景知觉过程中的眼动指标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从界定标准、心理学意义、研究应用等方面对相应的眼动指标进行分析和介绍,最后提出了眼动指标分析和应用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可以拓展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知觉 注视 眼跳 眼动指标
下载PDF
应用眼动仪评价观看立体显示视频诱导的视疲劳程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莉 任杰 +2 位作者 徐亮 张景尚 赵晶 《眼科》 CAS 2014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眼动仪评价观看立体显示(threedimensional,3D)视频诱导的视疲劳程度的作用。设计观察性交叉研究。研究对象28例健康受试者,年龄20-30岁之间,-3.0D〈屈光状态〈+1.0D。方法受试者在实验中观看偏振光原理的3D显示器... 目的探讨应用眼动仪评价观看立体显示(threedimensional,3D)视频诱导的视疲劳程度的作用。设计观察性交叉研究。研究对象28例健康受试者,年龄20-30岁之间,-3.0D〈屈光状态〈+1.0D。方法受试者在实验中观看偏振光原理的3D显示器。显示器可分别以二维(twodimensional,2D)和三维两种方式显示观看内容。观看视频前安装好眼动仪设备,每位受试者分2次观看相同内容2D显示及3D显示视频各40分钟,用眼动仪实时记录观看视频中的各项眼动指标变化,并比较观看3D和2D视频时眼动指标的差异。主要指标眨眼频率与眨眼持续时间、注视持续时间、瞳孔直径、眼跳速度与加速度、眼跳持续时间、眼跳幅度。结果在观看3D视频中眨眼频率明显低于观看2D视频(左眼:P=0.02,右眼:P=0.01),随着观看3D时间的延长,眨眼频率增加,而观看2D过程中眨眼频率无明显变化。眨眼持续时间在观看2D和3D过程中无明显差异。观看2D和3D视频过程中瞳孔大小无明显差异(左眼:P=0.86;右眼:P=0.64)。观看3D过程中每个注视点的注视持续时间短于观看2D视频佐(眼:P=0.02,右眼:P=-0.02)。观看3D和2D过程中注视持续时间双眼无差异(3D:P=0.94;2D:P=0.98)。观看3D和2D过程中眼跳各项参数(眼跳频率、持续时间、幅度、速度与加速度)均有明显差异(P〈0.001),与观看2D视频相比,在观看3D视频过程中,眼跳幅度较大,眼跳频率较快,眼跳持续时间较短,眼跳速度较快。随着观看3D视频时间延长,眼跳频率下降,从最初平均每分钟980.8个眼跳(左眼)到最后平均每分钟937.2个眼跳(左眼)。左右眼的眼跳幅度无明显差异(2D:P=0.94;3D:P=-0.65),左右眼的眼跳速度无明显差异(2D:P=-0.90;3D:P=0.82)。结论观看3D视频会使眨眼频率减少,眼跳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视觉 眨眼 注视 眼跳 瞳孔大小
原文传递
SWIFT-Ⅱ:阅读中眼跳发生的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丽萍 刘海健 胡笑羽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6年第3期230-235,共6页
文章阐述了SWIFT模型的最新进展—SWIFT-Ⅱ模型的基本观点。SWIFT-Ⅱ模型能够在更为详细的水平上分析模型的模拟结果,也较好地解释了词长和词频效应、注视时间的分布、回视、再注视、初次登陆位置等眼动现象。最后对SWIFT-Ⅱ模型与E-ZRe... 文章阐述了SWIFT模型的最新进展—SWIFT-Ⅱ模型的基本观点。SWIFT-Ⅱ模型能够在更为详细的水平上分析模型的模拟结果,也较好地解释了词长和词频效应、注视时间的分布、回视、再注视、初次登陆位置等眼动现象。最后对SWIFT-Ⅱ模型与E-ZReader模型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IFT 模型 注意梯度指导理论 眼跳
下载PDF
眼动实验法在旅游广告有效性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9
5
作者 徐薛艳 张建华 谢鹏扬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27-32,共6页
本研究采用眼动实验法,以25名美国大学生为被试者,记录他们在阅读澳大利亚"远程操控旅游"旅游产品广告时的眼动注视过程,以探讨广告呈现形式、位置等因素相关性是否影响受众对旅游广告的注视,旨在对旅游领域的广告有效性评价... 本研究采用眼动实验法,以25名美国大学生为被试者,记录他们在阅读澳大利亚"远程操控旅游"旅游产品广告时的眼动注视过程,以探讨广告呈现形式、位置等因素相关性是否影响受众对旅游广告的注视,旨在对旅游领域的广告有效性评价和受众阅读体验研究带来新的思考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动实验 旅游广告 心理学 注视 扫视
下载PDF
基于扫视特征的车载信息系统与驾驶安全关系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殷莉 吴玲 +1 位作者 路巧珍 朱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4-128,共5页
为研究车载信息系统(IVIS)对驾驶人心理及安全行为的影响,在试验车内安装眼动仪、车载导航系统等设备,选择4条试验路线完成实车试验。比较使用与未使用IVIS情况下、车载设备设置在不同位置时以及不同信息发布方式条件下驾驶人扫视行为... 为研究车载信息系统(IVIS)对驾驶人心理及安全行为的影响,在试验车内安装眼动仪、车载导航系统等设备,选择4条试验路线完成实车试验。比较使用与未使用IVIS情况下、车载设备设置在不同位置时以及不同信息发布方式条件下驾驶人扫视行为的差异性。利用眼动仪采集驾驶人扫视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比较扫视行为差异,分析IVIS对驾驶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IVIS占用了较多的认知资源,导致心理负荷增加、驾驶安全性降低。当车载导航安装在置物台上方并提供语音播报信息时,能够使心理负荷相对减少。优化IVIS位置与信息发布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车载信息对安全驾驶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驾驶人 车载信息 扫视 心理负荷
下载PDF
二维视觉搜索中成功扫视幅度中值与视力角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果宏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2-88,共7页
用二维视觉搜索实验中的成功扫视幅度中值来量度视力角.通过对成功扫视幅度的计算和分析,研究了视力角与搜索场景对比度,及干扰物体密度的关系,并揭示了扫视眼动是由全局搜索策略和瞬间周边视觉信息的引导所共同控制.最后用正态分... 用二维视觉搜索实验中的成功扫视幅度中值来量度视力角.通过对成功扫视幅度的计算和分析,研究了视力角与搜索场景对比度,及干扰物体密度的关系,并揭示了扫视眼动是由全局搜索策略和瞬间周边视觉信息的引导所共同控制.最后用正态分布模型来模拟视力角,通过选择适当参数,所给出的函数式能较好地拟合实验数据,并能反映出场景对比度和干扰物密度之间的互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动 视觉搜索 视力角 成功扫视 计算机图形学
下载PDF
Eye movement indices in the study of depressive disorder 被引量:6
8
作者 YU LI Yangyang XU +5 位作者 Mengqing XIA Tianhong ZHANG Junjie WANG Xu LIU Yongguang HE Jijun WANG 《上海精神医学》 CSCD 2016年第6期326-334,共9页
关键词 抑郁症 眼动 正相关关系 持续时间 认知功能 认知障碍 临床应用 跟踪系统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引导眼跳中速度非对称性与眼跳幅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孔晓明 谢新晖 +6 位作者 王晨 孙艳 王克永 张许来 张丽 吴丽敏 刘佳楠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眼动追踪能力.方法 选取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7人,正常对照组27人,分别进行视觉引导眼跳范式,并计算每一次眼跳中眼动速度达到最高时刻所占整个眼跳时间的百分比指数(PVADI),并计算每一名被试...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眼动追踪能力.方法 选取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7人,正常对照组27人,分别进行视觉引导眼跳范式,并计算每一次眼跳中眼动速度达到最高时刻所占整个眼跳时间的百分比指数(PVADI),并计算每一名被试的PVADI与眼跳幅度的相关系数RPA.然后比较两组间的RPA.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症组的RPA显著偏低[RPA在正常组为(0.42±0.17),在精神分裂症组为(0.20±0.15),Mann-Whitney U检验,Z=-4.282,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眼跳速度非对称性与眼跳幅度之间的相关性较正常人低.RPA是精神分裂症非常有潜力的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眼动追踪 眼跳
原文传递
眼跳间隙效应的解释机制——来自眼动实验的研究
10
作者 刘中舟 贺伟 何东军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45-152,共8页
采用间隙效应的经典实验范式,考察人类被试在不同实验条件(实验一)和不同间隙时间(实验二)下的眼跳潜伏期,研究眼跳间隙效应的解释机制.结果显示,在经典间隙时间(200 ms)下,间隙条件下的眼跳潜伏期最短,信号警报条件次之,基线条件下最长... 采用间隙效应的经典实验范式,考察人类被试在不同实验条件(实验一)和不同间隙时间(实验二)下的眼跳潜伏期,研究眼跳间隙效应的解释机制.结果显示,在经典间隙时间(200 ms)下,间隙条件下的眼跳潜伏期最短,信号警报条件次之,基线条件下最长;其他间隙时间下的实验结果与经典间隙时间下的结果并不一致.实验结果表明,眼跳间隙效应的解释机制受间隙时间长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跳 间隙效应 眼跳潜伏期 双因素理论
下载PDF
非典型帕金森综合征的异常眼球运动
11
作者 傅振威 吴承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191-194,共4页
非典型帕金森综合征(APS)是一组类似于帕金森病(PD)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多系统萎缩(MSA)、路易体痴呆(DLB)、进行性核上性麻痹(SP)、皮质基底节变性(CBD)等。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APS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目前,AP... 非典型帕金森综合征(APS)是一组类似于帕金森病(PD)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多系统萎缩(MSA)、路易体痴呆(DLB)、进行性核上性麻痹(SP)、皮质基底节变性(CBD)等。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APS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目前,APS的诊断取决于“危险信号”被识别的可能性,包括早期频繁跌倒、早期认知障碍、进展更快、对左旋多巴反应差等。近年来,随着研究的进展,发现APS患者的眼球运动有着不同程度的障碍,且眼动评估具有非侵入性的优势,对于APS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故本文将对APS的眼球运动障碍方面进行系统性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帕金森综合征 扫视 平稳追踪 眼震
下载PDF
气质与眼动控制的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代小东 于红军 丁锦红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66-671,共6页
研究采用眼动追踪和问卷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气质和眼动控制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眼动实验为2(眼跳方向:朝向眼跳和反向眼跳)×2(任务类型:重复眼跳和转换眼跳)组内设计;气质类型分数用《气质类型测试量表》测量。结果表明,气质特征... 研究采用眼动追踪和问卷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气质和眼动控制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眼动实验为2(眼跳方向:朝向眼跳和反向眼跳)×2(任务类型:重复眼跳和转换眼跳)组内设计;气质类型分数用《气质类型测试量表》测量。结果表明,气质特征分数与眼动特性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不同气质类型(神经活动类型)在抑制过程和任务重置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相互作用模式。具体而言,神经活动强度是一个基本维度,它与认知控制的抑制功能和转换功能都有着密切联系;而神经活动的灵活性和平衡性则分别是转换功能和抑制功能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质 眼跳 神经类型 转换代价 认知控制
下载PDF
基于红外眼动系统探讨帕金森病多模式视觉探索障碍的发生机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旭 杨培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2-389,共8页
目的通过红外眼动评估系统记录并分析目标探索任务中视觉信息处理系统眼动指标的疾病效应与衰老效应,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视觉探索障碍的发生机制。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2020年10月-2021年6月于大连市友谊医院运动障碍门诊临床确... 目的通过红外眼动评估系统记录并分析目标探索任务中视觉信息处理系统眼动指标的疾病效应与衰老效应,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视觉探索障碍的发生机制。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2020年10月-2021年6月于大连市友谊医院运动障碍门诊临床确诊且正在使用多巴胺能药物的认知正常的帕金森病患者32例作为帕金森病组,另将本院体检中心招募的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且认知正常的健康志愿者33例作为与帕金森病组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AMC组),以及本院医护实习学生中招募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匹配的3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青年正常对照组(YC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代表视觉信息处理能力的图形匹配任务(时钟匹配任务与倒转时钟匹配任务)和代表动眼肌功能的扫视类任务,同时使用红外眼动评估系统记录各组受试者的行为和眼球运动指标。对扫视类任务的准确率、潜伏期和扫视幅度,以及时钟匹配类任务的准确率、反应时间、扫视样本图像感兴趣区域(AOI)次数、扫视阵列图像感兴趣区域(AOIs)次数和降效分数作为感兴趣眼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对帕金森病组的临床特征(疾病持续时间、抗帕金森病药物剂量和Hoehn-Yahr分级)与存在疾病效应的眼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扫视类任务中,AMC组与YC组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帕金森病组的各项指标比较,AMC组(P=0.003)和YC组(P<0.001)在反向扫视任务中的扫视幅度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钟匹配类任务中,与YC组比较,AMC组(时钟匹配任务:P=0.005;倒转时钟匹配任务:P=0.008)和帕金森病组(时钟匹配任务:P=0.002;倒转时钟匹配任务:P<0.001)的反应时间均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帕金森病组比较,AMC组及YC组在倒转时钟匹配任务中的访问样本图像AOI的扫视次数(AMC组:P=0.011;YC组:P<0.001)、访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视觉探索 眼动 扫视 认知 衰老
下载PDF
视角对高频汉字识别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希庭 蔡治 陈丽君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70-773,共4页
用EyeLinkII型眼动仪为实验设备 ,以汉字与双眼形成的视角为自变量 ,研究了视角对高频汉字识别的影响特点。本实验中的视角分为 7个水平 :2°、4°、7°、1 0°、1 3°、1 6°、1 9° ,通过自编程序 ,计算... 用EyeLinkII型眼动仪为实验设备 ,以汉字与双眼形成的视角为自变量 ,研究了视角对高频汉字识别的影响特点。本实验中的视角分为 7个水平 :2°、4°、7°、1 0°、1 3°、1 6°、1 9° ,通过自编程序 ,计算出固定距离条件中不同视角下汉字的大小 ,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 ,要求被试发声识别汉字。通过对反应时、注视时间、注视次数、眼跳时间、眼跳次数、眨眼时间、眨眼次数的分析。结果发现 :不同视角条件下的反应时总体差异不显著 ,反应时随视角的变化曲线为抛物线 ,开口向上 ;汉字识别的最适宜视角为 1 0°~ 1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识别 视角 视觉图象 心理感知
下载PDF
青光眼患者眼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董亚彬 王大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97-1102,共6页
扫视-注视交替的眼球运动对于完成日常活动至关重要。青光眼患者由于视野缺损,活动能力受限,跌倒、碰撞概率增加,也可引发异常眼动模式。但一些视野缺损的青光眼患者仍有良好的日常活动能力,存在补偿性眼动模式的可能。本文回顾现有研... 扫视-注视交替的眼球运动对于完成日常活动至关重要。青光眼患者由于视野缺损,活动能力受限,跌倒、碰撞概率增加,也可引发异常眼动模式。但一些视野缺损的青光眼患者仍有良好的日常活动能力,存在补偿性眼动模式的可能。本文回顾现有研究的既得结论,期望为进一步分析青光眼患者在日常任务中的眼动表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眼球运动 视野缺损 注视 扫视
下载PDF
三维倾斜平面的返回抑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沈模卫 高在峰 +3 位作者 张光强 水仁德 乔歆新 李伟健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51-958,共8页
以随机点立体图为实验材料,采用三维空间线索-目标范式,将刺激呈现于同一视野位置以排除眼跳因素干扰,通过观察有意注意倾斜平面和无意注意倾斜平面与测试平面间的方向一致性和角度一致性对测试平面加工的影响,探讨了注意在不同倾斜平... 以随机点立体图为实验材料,采用三维空间线索-目标范式,将刺激呈现于同一视野位置以排除眼跳因素干扰,通过观察有意注意倾斜平面和无意注意倾斜平面与测试平面间的方向一致性和角度一致性对测试平面加工的影响,探讨了注意在不同倾斜平面间的转移是否产生返回抑制。结果表明:(1)以视差线索构造的三维视觉空间中,存在与注意有关的返回抑制效应;(2)无意注意加工能导致返回抑制,注意引导平面比无意注意平面引起更大的抑制效应。本研究的结果支持Posner返回抑制是由注意转移所致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回抑制 倾斜平面 注意 眼跳
下载PDF
基于EOG眼电信号的机器人三维定位 被引量:2
17
作者 方淼滨 邹俊忠 +2 位作者 姚晓东 王行愚 王蓓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05年第2期28-30,共3页
在控制机器人的各种方法中 ,采用生物电信号控制机器人的研究发展非常迅速 ,成为二十一世纪最热门的研究课题。眼电图EOG(electro -oculography)方法是目前唯一一种信号产生于生物电的眼运动记录技术。本文在对EOG的产生原理及扫视信号... 在控制机器人的各种方法中 ,采用生物电信号控制机器人的研究发展非常迅速 ,成为二十一世纪最热门的研究课题。眼电图EOG(electro -oculography)方法是目前唯一一种信号产生于生物电的眼运动记录技术。本文在对EOG的产生原理及扫视信号提取的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EOG信号提取侧、俯平面的视角变化来实现对机器人进行三维空间移动定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电图 扫视 三自由度机器人 三维空间定位 动力学
下载PDF
注意缺陷型和混合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眼跳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卜晓艳 田学红 刘敏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85-690,共6页
目的:使用眼跳任务深入研究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抑制损伤。方法:选取金华市2所小学1500人,使用DSM-Ⅳ诊断标准、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和教师问卷),筛查出10~13岁... 目的:使用眼跳任务深入研究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抑制损伤。方法:选取金华市2所小学1500人,使用DSM-Ⅳ诊断标准、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和教师问卷),筛查出10~13岁儿童48名,其中注意缺陷型(I型)11人,混合型(C型)19人,对照组18人,全体进行了正向眼跳和反向眼跳。结果:⑴反向眼跳中对照组的错误率低于I型和C型[(37.97±13.14)%vs.(70.90±15.78)%,(84.04±12.84)%;均P<0.001],I型的错误率低于C型(P=0.015)。⑵对照组比C型更容易改正错误的眼跳[(95.39±7.49)%vs.(85.54±15.87)%,P<0.05],对照组的矫正反应时要短于I型和C型(P<0.05)。⑶反向眼跳中C型比对照组和I型精确性更差[(5.47±1.63)°vs.(4.41±1.00)°,(4.23±1.31)°;P<0.05],正向眼跳中ADHD儿童有更多的先期性眼跳[(3.11±4.55)%vs.(1.11±1.98)%,P<0.05]。结论:研究提示C型和I型的ADHD儿童存在抑制功能损伤,且I型的抑制功能好于C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亚型 抑制 眼跳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活体虹膜识别技术的开发与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晓宇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3期55-58,共4页
针对现有虹膜识别系统的不足,提出的活体虹膜识别模块结合了虹膜CCD和随动光学目标发生器,并配合简便快捷的处理算法,实现了活体虹膜识别.该技术改进了虹膜识别系统性能,加强了系统的安全和监督性.
关键词 活体虹膜 跳视 瞳孔中心坐标
下载PDF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眼动抑制缺陷对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强 静进 杨文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在抑制性眼动任务中的反应特征。方法:采用注视、主动眼动及反向眼动任务对21例ADHD儿童和21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评估。结果:(1)注视任务中,ADHD组侵入性...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在抑制性眼动任务中的反应特征。方法:采用注视、主动眼动及反向眼动任务对21例ADHD儿童和21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评估。结果:(1)注视任务中,ADHD组侵入性眼跳数目高于对照组[无分心条件:(12.67±12.28)vs.(6.38±6.95),P=0.040;分心条件:(16.91±10.00)vs.(11.29±5.99),P=0.030];(2)主动眼动任务中,两组儿童眼跳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反向眼动任务中,ADHD组眼跳方向错误率高于对照组[间隔条件:(68.14±17.85)%vs.(54.10±20.22)%,P=0.020;重叠条件:(62.49±17.54)%vs.(49.27±17.21)%,P=0.020]。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眼动抑制能力存在缺陷,推测可能是由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具有异常的额叶-纹状体结构和/或功能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眼动任务 抑制 眼跳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