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40篇文章
< 1 2 2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乳液的结构及其在制备超细颗粒中的应用 被引量:107
1
作者 施利毅 华彬 张剑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6-139,共4页
本文对微乳液的结构及特征作了概括的论述,着重对W/O微乳液制备超细颗粒的研究进行了评述,包括超细催化剂粒子、半导体粒子、磁性材料、陶瓷材料、感光材料等,分析了微乳液滴中超细颗粒的形成机理,讨论了用该法制备超细颗粒的影... 本文对微乳液的结构及特征作了概括的论述,着重对W/O微乳液制备超细颗粒的研究进行了评述,包括超细催化剂粒子、半导体粒子、磁性材料、陶瓷材料、感光材料等,分析了微乳液滴中超细颗粒的形成机理,讨论了用该法制备超细颗粒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超细颗粒制备 微观结构 相行为
下载PDF
微乳液反应法合成二氧化钛超细粒子 被引量:72
2
作者 施利毅 胡莹玉 +2 位作者 张剑平 房鼎业 李春忠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95-497,共3页
含NH3·H2O和TiCl4的微乳液经混合、反应,得到TiO2超细粒子前驱体──水合TiO2,用紫外-可见光对不同反应时间t和ω(ω=[水]/[表面活性剂])时合产物混合液作跟踪测定,结果表明吸收峰位置随反应进行或ω增大发生红移;水... 含NH3·H2O和TiCl4的微乳液经混合、反应,得到TiO2超细粒子前驱体──水合TiO2,用紫外-可见光对不同反应时间t和ω(ω=[水]/[表面活性剂])时合产物混合液作跟踪测定,结果表明吸收峰位置随反应进行或ω增大发生红移;水合TiO2经不同温度缓烧所得粒子用XRD、IR、TEM、BET、EDS等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650℃煅烧后粒子为锐钛型TiO2,平均晶粒尺寸24.6nm,比表面积53.8m2/g;经100℃煅烧后粒子为金红石型TiO2,平均晶粒尺寸53.5nm,比表面积20.3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超细粒子 二氧化钛 合成
下载PDF
微乳液法纳米SnO_2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气敏性能 被引量:75
3
作者 潘庆谊 徐甲强 +2 位作者 刘宏民 安春仙 贾娜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3-89,共7页
本文研究了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微乳液在纳米SnO_2气敏材料合成中的应用,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类型及肋表面活性剂对纳米SnO_2材料平均晶粒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由AES或K_(12)和丁醇组成的微乳液可得到平均颗粒尺寸<20nm... 本文研究了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微乳液在纳米SnO_2气敏材料合成中的应用,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类型及肋表面活性剂对纳米SnO_2材料平均晶粒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由AES或K_(12)和丁醇组成的微乳液可得到平均颗粒尺寸<20nm,平均晶粒度只有6nm左右的均分散SnO_2,用这种材料制成的气敏元件无需掺杂即具有较高的气体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锡 纳米材料 气体传感器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微乳液结构和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 被引量:62
4
作者 哈润华 侯斯健 +1 位作者 栗付平 王德松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0-19,共10页
本文对微乳液的结构及其特征作了概括性的论述,并着重总结了近年来在微乳液聚合方面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对丙烯酰胺、丙烯酸盐以及(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等单体的反相微乳液聚合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详尽论述。
关键词 微乳液 聚合 反相微乳液聚合 丙烯酰胺
下载PDF
微乳给药系统研究概况 被引量:60
5
作者 张正全 陆彬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9-142,共4页
微乳是一种热力学及动力学稳定的、乳滴小于 0 .1μm的特殊乳剂 ,可作为脂溶性和水溶性药物载体 ,促进药物的口服或经皮吸收并具有靶向性。本文综述了微乳的制备工艺及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关键词 微乳 给药系统 乳化剂 助乳化剂
下载PDF
微乳液反应法制备α-Fe_2O_3超细粒子的研究 被引量:54
6
作者 陈龙武 甘礼华 +2 位作者 岳天仪 姜继森 杨燮龙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750-754,共5页
In the water-in-oil mieroemulsion system of Triton X-100, 1-hexanol, cyclohexane and Fe(NO3)3 aqueous solution, α-Fe2O3 ultrafine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the method of precipitation using NH3. From transndssion... In the water-in-oil mieroemulsion system of Triton X-100, 1-hexanol, cyclohexane and Fe(NO3)3 aqueous solution, α-Fe2O3 ultrafine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the method of precipitation using NH3. From transndssion electron ndcrographs the mean dianreter of particles is about 3nm. The trifornlity of particle is good. These result have been confirmed by the method of Mossbauer spectrum measurement. The conditions of preparation of α-Fe2O3 ultrallne particles could be controlled easily and the reaction medium could be used cycl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反应 三氧化铁 超细粒 制备
下载PDF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及其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44
7
作者 牛新书 许亚杰 +2 位作者 张学治 刘国光 蒋凯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48-549,552,共3页
 以TiCl4为原料,在CTAB/正丁醇/环己烷/水组成的微乳液体系中合成了纳米TiO2。采用TG DTA、XRD和TEM等分析手段对粉体的粒径、物相、形貌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通过粉体对罗丹明B的降解情况对其光催化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材料具有...  以TiCl4为原料,在CTAB/正丁醇/环己烷/水组成的微乳液体系中合成了纳米TiO2。采用TG DTA、XRD和TEM等分析手段对粉体的粒径、物相、形貌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通过粉体对罗丹明B的降解情况对其光催化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光催化活性 微乳液 制备 XRD TEM TG-DTA
下载PDF
肝靶向去甲斑蝥素微乳的研究 被引量:52
8
作者 张莉 向东 +1 位作者 洪诤 张志荣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50-655,共6页
目的 考察去甲斑蝥素 (NCTD)微乳的形态、粒径分布及生物安全性 ,研究去甲斑蝥素微乳及其注射液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药代动力学和体外药效学。方法 用气相法测定小鼠体内去甲斑蝥素含量。数据用 3P87处理 ,得到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 目的 考察去甲斑蝥素 (NCTD)微乳的形态、粒径分布及生物安全性 ,研究去甲斑蝥素微乳及其注射液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药代动力学和体外药效学。方法 用气相法测定小鼠体内去甲斑蝥素含量。数据用 3P87处理 ,得到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体外细胞毒性和体内全身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评价去甲斑蝥素微乳的抗肿瘤活性及其生物安全性。结果 微乳平均粒径为 (4 4± 9)nm。血浆中成分及制剂中辅料不干扰去甲斑蝥素测定。小鼠静脉注射去甲斑蝥素微乳及其去甲斑蝥素注射液后的药 时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去甲斑蝥素微乳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 ,在同剂量条件下 ,NCTD微乳可在体内较长时间保持较高浓度 ,即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体内循环时间 ;微乳及注射液的AUC ,MRT ,T1 2 分别为 (2 9 7± 0 9) ,(9 2 5± 0 0 9)mg·h·L- 1 ,(110± 11) ,(86 7± 0 8) ,(10 3± 12 ) ,(4 2±4 )h ,NCTD微乳改变NCTD注射剂在小鼠体内的药时曲线和血药浓度的高低 ,其消除T1 2 和MRT比其注射剂分别增加了 2 4 8和 1 2 7倍 ,AUC增加了 3 2 1倍 ;NCTD微乳在肝、肾中的靶向指数分别为 0 4 3和 0 12。去甲斑蝥素微乳的生物安全性与其市售注射液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去甲斑蝥素微乳较去甲斑蝥素注射液增强了药物的肝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斑蝥素 微乳 形态 粒径分布 生物安全性 药代动力学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药用微乳伪三元相图的几种制备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61
9
作者 潘国梁 贾晓斌 +1 位作者 魏惠华 王勇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评价目前常用的几种微乳伪三元相图制备方法的优劣。方法选择吐温-80、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OP)和大豆卵磷脂为乳化剂,乙醇为助乳化剂,肉豆蔻酸异丙酯或油酸乙酯为油相,制备伪三元相图,以相图中数据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为指标,评价... 目的评价目前常用的几种微乳伪三元相图制备方法的优劣。方法选择吐温-80、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OP)和大豆卵磷脂为乳化剂,乙醇为助乳化剂,肉豆蔻酸异丙酯或油酸乙酯为油相,制备伪三元相图,以相图中数据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为指标,评价不同方法所得微乳相图的差异。结果不同方法制备的水包油型乳化剂的伪三元相图微乳区面积差异不大,但图中不同区域数据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差异较大;不同方法制备的油包水型乳化剂伪三元相图的各相以及相区的面积差异均较大。结论制备准确可靠的伪三元相图,应根据组分的性质及所制备的微乳类型来选择方法,并综合利用某几种方法来判断滴定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三元相图 微乳 乳化剂 助乳化剂 制备方法
下载PDF
紫杉醇微乳的研究 被引量:36
10
作者 阎家麒 王惠杰 +2 位作者 童岩 臧莹安 王九一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 :研究紫杉醇微乳的制备 ,稳定性和静注、口服的生物利用度。方法 :聚乙二醇 (EPC) ,紫杉醇和PEG DSPE的氯仿溶液在氮气流下减压成膜 ,加入经水化超声处理的玉米油 ,进一步超声处理后 ,通过微流化器使其微乳化。结果 :粒径 5 0~1 0... 目的 :研究紫杉醇微乳的制备 ,稳定性和静注、口服的生物利用度。方法 :聚乙二醇 (EPC) ,紫杉醇和PEG DSPE的氯仿溶液在氮气流下减压成膜 ,加入经水化超声处理的玉米油 ,进一步超声处理后 ,通过微流化器使其微乳化。结果 :粒径 5 0~1 0 0nm ,包封率≥ 99.2 % ,兔绝对生物利用度 :静注 1 0 7.7% ,口服 2 2 .4%。结论 :本实验研究为开发紫杉醇新型静注和口服制剂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微乳 生物利用度 稳定性
下载PDF
微乳液反应法制备氧化铝(含水)超细微粒 被引量:37
11
作者 陈龙武 甘礼华 +1 位作者 岳天仪 周恩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3-16,共4页
研究了水、辛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TritonX-100)、正己醇、环己烷微乳液体系的组成和性质.当正己醇和TritonX-100的重量比为2∶3时,该微乳液体系有较宽且稳定的微乳液相区,是一种制备超细微粒的理想反应体... 研究了水、辛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TritonX-100)、正己醇、环己烷微乳液体系的组成和性质.当正己醇和TritonX-100的重量比为2∶3时,该微乳液体系有较宽且稳定的微乳液相区,是一种制备超细微粒的理想反应体系.在该体系中,通过氢氧比铝的氨沉淀制得了含水氧化铝(α-AlOOH)超细微粒,粒子的平均直径约为6nm,有较好的均匀性.加热转化得到的γ-Al_2O_3超细粉的比表面为159.2m ̄2·g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微粒 微乳液 氧化铝
下载PDF
法莫替丁微乳的研制及其质量评价 被引量:39
12
作者 叶海英 张忠义 +2 位作者 高申 鲁莹 汪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研制法莫替丁微乳制剂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建立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通过相图研究及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进行处方筛选,并测定制剂的形态、粒径分布、含量及稳定性。结果成功筛选出吸收较好的微乳处方,制备的微乳透射电镜下为球状液滴,... 目的研制法莫替丁微乳制剂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建立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通过相图研究及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进行处方筛选,并测定制剂的形态、粒径分布、含量及稳定性。结果成功筛选出吸收较好的微乳处方,制备的微乳透射电镜下为球状液滴,平均粒径为65 nm,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的平均回收率为97.63%,平均相对标准差(RSD)为0.72%。结论法莫替丁微乳制备简单,质量稳定,检测方法可靠,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莫替丁 微乳剂 表面活性剂 质量评价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微乳液法制备超细包裹型铁粉 被引量:40
13
作者 张朝平 邓伟 +3 位作者 胡宗超 罗玉萍 高翔 胡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8-251,共4页
应用W/O型微乳液法制备了纳米量级包裹型超细铁粉.由XRD、SEM、TEM和IR谱测试表明:它属于表面活性剂包裹型超细微粒.平均粒径约120nm.微粒的密度为3.00g/cm3.比饱和磁化强度σs=92.4Am2/kg,矫顽力He=43(Oe),剩磁r=3.89Am2/kg.将其用于... 应用W/O型微乳液法制备了纳米量级包裹型超细铁粉.由XRD、SEM、TEM和IR谱测试表明:它属于表面活性剂包裹型超细微粒.平均粒径约120nm.微粒的密度为3.00g/cm3.比饱和磁化强度σs=92.4Am2/kg,矫顽力He=43(Oe),剩磁r=3.89Am2/kg.将其用于制备磁流变液(MRF),具有良好的磁流变(M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包裹型铁粉 微乳液 制备 磁流变液
下载PDF
微乳化技术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 被引量:38
14
作者 毛世瑞 王燕芝 +1 位作者 纪宏宇 毕殿洲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24-626,共4页
目的 采用微乳化技术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 (SLN)。方法 以硬脂酸为油相 ,卵磷脂为乳化剂 ,乙醇为助乳化剂 ,蒸馏水为水相 ,按不同比例混合制备微乳。通过改变卵磷脂与乙醇的配比 (Km) ,绘制出不同Km 值下的三元相图。从中选择适宜的微... 目的 采用微乳化技术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 (SLN)。方法 以硬脂酸为油相 ,卵磷脂为乳化剂 ,乙醇为助乳化剂 ,蒸馏水为水相 ,按不同比例混合制备微乳。通过改变卵磷脂与乙醇的配比 (Km) ,绘制出不同Km 值下的三元相图。从中选择适宜的微乳 ,将其分散于冷水中制备SLN。考察了工艺因素和处方因素对SLN制备和SLN质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 ,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工艺 ,并对优化所得的工艺进行重现性考察。结果 水相温度(Tw)、微乳的温度 (Ti)、微乳注入速度 (Rd)均直接影响SLN的制备 ,其中水相温度是影响SLN质量的重要因素 ;微乳各组分的配比、微乳与水相的比例也对SLN的质量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脂质体 纳米粒 微乳化技术 正交设计
全文增补中
微乳液法合成新型可见光催化剂BiVO_4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46
15
作者 戈磊 张宪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3-456,共4页
以Bi(NO3)3、NH4VO3为原料,采用微乳液法合成了新型可见光活性的钒酸铋(BiVO4)光催化剂,并利用XRD、SEM、XPS、BET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以可见光(λ>400nm)为光源,以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为模型反应,考察了BiVO4的可见光催化性能... 以Bi(NO3)3、NH4VO3为原料,采用微乳液法合成了新型可见光活性的钒酸铋(BiVO4)光催化剂,并利用XRD、SEM、XPS、BET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以可见光(λ>400nm)为光源,以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为模型反应,考察了BiVO4的可见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微乳液法通过调节合成温度,可得到不同晶相的BiVO4光催化剂.四方相BiVO4在低温下首先生成,随温度升高四方相开始向单斜相转变.可见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四方相和单斜相共混的BiVO4的光催化效率最高,3h内使甲基橙的脱色率达到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酸铋 光催化 可见光 微乳液
下载PDF
微乳液技术制备纳米材料 被引量:29
16
作者 麦振洪 赵永男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6-110,共5页
微乳液是表面活性剂、油相和水相形成的热力学稳定的各向同性的单分散体系 ,其分散质点为纳米量级 ,它为纳米材料的制备提供理想的模板和微环境 .介绍微乳液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和影响因素以及微乳液法制备催化剂、超导体、半导体及磁性... 微乳液是表面活性剂、油相和水相形成的热力学稳定的各向同性的单分散体系 ,其分散质点为纳米量级 ,它为纳米材料的制备提供理想的模板和微环境 .介绍微乳液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和影响因素以及微乳液法制备催化剂、超导体、半导体及磁性等材料的研究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纳米材料 表面活性剂
原文传递
微乳薄层色谱用于黄酮类成分分离鉴定的研究 被引量:43
17
作者 康纯 闻莉毓 丁仲伯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 :探讨微乳薄层色谱法在分离鉴定黄酮类成分中的应用。方法 :以 6种SDS -正丁醇 -正庚烷 -水微乳液作为展开剂 ,通过聚酰胺薄层层析 ,分离和检测 14种中药材、饮片及中成药的黄酮类成分 ,考察了微乳液类型、酸度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 目的 :探讨微乳薄层色谱法在分离鉴定黄酮类成分中的应用。方法 :以 6种SDS -正丁醇 -正庚烷 -水微乳液作为展开剂 ,通过聚酰胺薄层层析 ,分离和检测 14种中药材、饮片及中成药的黄酮类成分 ,考察了微乳液类型、酸度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 :含水量 75 % (O/W型 )微乳液 -甲酸 ( 9 5∶0 5 )为适宜的展开剂。与常用展开剂比较 ,分离效果及检测灵敏度显著提高 ,且斑点圆而集中 ,Rf值高的组分亦无扩散现象。结论 :建立了一种新型的色谱技术 ,可以简便、准确、高效地分离和鉴定芦丁、槲皮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展开剂 黄酮类药物 薄层色谱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紫杉醇纳米乳剂的体内外考察 被引量:41
18
作者 何蕾 王桂玲 张强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7-230,共4页
目的 考察紫杉醇纳米乳剂的形态、粒径分布及急性过敏反应 ,研究紫杉醇注射剂及自制紫杉醇纳米乳剂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用HPLC法测定大鼠体内紫杉醇含量。数据用 3P87处理 ,得到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纳米乳剂平均... 目的 考察紫杉醇纳米乳剂的形态、粒径分布及急性过敏反应 ,研究紫杉醇注射剂及自制紫杉醇纳米乳剂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用HPLC法测定大鼠体内紫杉醇含量。数据用 3P87处理 ,得到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纳米乳剂平均粒径为 17 2nm。纳米乳剂急性过敏反应为阴性 ,而市售紫杉醇注射液急性过敏反应为阳性。血浆中杂质及制剂中辅料不干扰紫杉醇的测定。大鼠iv自制紫杉醇纳米乳剂及紫杉醇注射液后的药 时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数据用 3P87处理 ,得到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纳米乳剂及注射液的K1 0 分别为 0 5 7,1 2 9·h- 1 ,K1 2 分别为 1 4 4 ,1 2 7·h- 1 ,K2 1 分别为 3 0 8,0 5 1·h- 1 ,AUC分别为 34 98,2 1 85mg·h·L- 1 。结论 紫杉醇纳米乳剂较紫杉醇注射液毒性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纳米乳剂 急性过敏反应 HPLC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稀释法求微乳液体系的结构参数 被引量:31
19
作者 沈兴海 王文清 高宏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47-154,共8页
本文用简便、准确的稀稀法求得了SDS(十二烷基硫酸钠)-醇-正庚烷-水组成的W/O型微乳液的结构参数:水内核半径R_w、颗粒有效半径R_e、界面层厚度1、平均聚集数、颗粒总数N_d以及分散相所占总界面积A_d。还求出... 本文用简便、准确的稀稀法求得了SDS(十二烷基硫酸钠)-醇-正庚烷-水组成的W/O型微乳液的结构参数:水内核半径R_w、颗粒有效半径R_e、界面层厚度1、平均聚集数、颗粒总数N_d以及分散相所占总界面积A_d。还求出不同水量和不同醇(正戊醇~正辛醇)时,醇从连续相(c)转移到界面层(i)的自由能变化发现、颗粒半径R_w与醇的碳原子数n具有线性关系。同时发现R_w与含水量V_(H20)近似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稀释法 结构参数 SDS
下载PDF
作为微反应器的微乳液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20
作者 陈文君 李干佐 +2 位作者 周国伟 陈华 韩君颜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7-60,共4页
概述了作为“微反应器”的微乳液体系研究进展 ,其中包括纳米粒子的制备 ,聚合反应 ,有机合成反应等 ;并阐明了微乳液各组分对于化学反应的影响。
关键词 微乳液 纳米粒子 聚合反应 有机合成 微反应器 微乳液体系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