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2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配电网接地故障保护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86
1
作者 徐丙垠 薛永端 +1 位作者 冯光 王超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7,共7页
中国各电网公司均提出要快速就近隔离配电网接地故障,以减少触电与大面积停电事故,然而对中压配电网的不同接地方式及其接地故障保护方法的优缺点还有较大的争议,还没有形成共识,不利于形成优化的接地故障处置方案。文中总结国内外经验... 中国各电网公司均提出要快速就近隔离配电网接地故障,以减少触电与大面积停电事故,然而对中压配电网的不同接地方式及其接地故障保护方法的优缺点还有较大的争议,还没有形成共识,不利于形成优化的接地故障处置方案。文中总结国内外经验,对比了不同接地方式及其接地故障保护方法的技术特点,指出接地方式会影响接地故障的检测标准与保护动作正确率的统计结果;分析了小电流接地系统改为低阻接地、消弧线圈并低阻接地以及采用主动干预消弧时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暂态接地保护技术及其应用情况;针对不同类型的配电网,给出接地方式与接地保护方法选择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接地方式 接地故障 消弧 保护
下载PDF
低压故障电弧检测概述 被引量:61
2
作者 杨艺 董爱华 付永丽 《低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27,共5页
综述了目前故障电弧检测的研究内容、成果及发展方向。指出低压配电柜和家庭供配电系统各自产生故障电弧时所表现的物理特征不同,使得各自的故障电弧检测方法有所差异。分别讨论了了基于电弧数学模型、电弧物理现象和电流电压波形的电... 综述了目前故障电弧检测的研究内容、成果及发展方向。指出低压配电柜和家庭供配电系统各自产生故障电弧时所表现的物理特征不同,使得各自的故障电弧检测方法有所差异。分别讨论了了基于电弧数学模型、电弧物理现象和电流电压波形的电弧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火灾 故障电弧 检测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单相接地故障电弧模型及其PSCAD/EMTDC仿真研究 被引量:35
3
作者 范李平 袁兆强 张凯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56,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小波变换的单相接地故障电弧建模方法及仿真研究。利用PSCAD/EMTDC中的逻辑判断,传递函数等模块,准确建立了一次、二次电弧动态特性的模型控制块,将其封装嵌入至输电线路模型界面中,实现了实时控制,并将DB5离散小波...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小波变换的单相接地故障电弧建模方法及仿真研究。利用PSCAD/EMTDC中的逻辑判断,传递函数等模块,准确建立了一次、二次电弧动态特性的模型控制块,将其封装嵌入至输电线路模型界面中,实现了实时控制,并将DB5离散小波变换应用于检测故障电弧故障信号奇异性。经过大量的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取故障电弧信号的高频分量,并能迅速检测出电弧信号的所有异常信息和准确地识别出电弧的熄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自适应重合闸 接地故障 一次电弧 二次电弧 小波变换
下载PDF
基于电压谐波信号分析的单相自适应重合闸 被引量:23
4
作者 李斌 李永丽 +1 位作者 曾治安 梅云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3-57,共5页
自适应自动重合闸技术具有诸多传统重合闸技术所不具有的优势。经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区分输电线路单相瞬时性故障与永久性故障的方法。当故障发生时,对于不同的故障性质(瞬时性故障或永久性故障),重合闸安装处母线的电压信号在不同时... 自适应自动重合闸技术具有诸多传统重合闸技术所不具有的优势。经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区分输电线路单相瞬时性故障与永久性故障的方法。当故障发生时,对于不同的故障性质(瞬时性故障或永久性故障),重合闸安装处母线的电压信号在不同时刻所蕴含的谐波分量有所不同。根据对故障电弧电压信号的具体分析,提出了判别故障性质的奇次谐波能量判据,该判据适用于发生金属性故障或经过渡电阻故障时判断故障性质。通过EMTP软件中的TACS功能对电弧故障的大量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且该判据仅利用了电压信号,所以基于此判据的单相自适应合闸是易于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谐波信号分析 单相自适应重合闸 电力系统稳定性 短路电流 人工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小波包去噪与EMD的故障电弧检测算法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王志斌 曹红伟 刘佳佳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7-121,共5页
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EMD)方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故障诊断领域的信号处理方法,但是分解的结果容易受到高频噪声的干扰。因此本文提出利用小波包去除噪声,同时利用EMD分解进行故障电弧信号处理的研究方法。... 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EMD)方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故障诊断领域的信号处理方法,但是分解的结果容易受到高频噪声的干扰。因此本文提出利用小波包去除噪声,同时利用EMD分解进行故障电弧信号处理的研究方法。首先根据国标GB/T 31143-2014搭建故障电弧实验平台,采集故障电弧信号,利用小波包去除信号中的噪声,然后利用EMD方法对正常电弧和故障电弧进行分解得到一系列本征模态分量,通过计算求出这些分量的能量熵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特征向量,最后进行支持向量机(SVM)训练,进而诊断得出故障电弧的故障类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准确地对故障电弧进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电弧 小波包去噪 经验模态分解 故障诊断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电弧建模仿真及故障分析 被引量:30
6
作者 于然 付周兴 +3 位作者 王清亮 王松波 孙尚斌 陈海东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5-99,106,共6页
单相电弧接地故障是中压配电网中的主要故障形式,建立准确的接地电弧模型对于故障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文中在MATLAB平台上构建了基于弧隙能量平衡理论的接地电弧模型,通过与实测波形相比较,证明该电弧模型能有效地反映实际接地电弧的特性... 单相电弧接地故障是中压配电网中的主要故障形式,建立准确的接地电弧模型对于故障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文中在MATLAB平台上构建了基于弧隙能量平衡理论的接地电弧模型,通过与实测波形相比较,证明该电弧模型能有效地反映实际接地电弧的特性,并利用小波变换,提取电弧电压、电流的暂态信息,对故障信号的奇异点进行分析,确定故障时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电弧 电弧仿真 MATLAB 小波变换
下载PDF
基于电弧复小波检测的单相自适应重合闸 被引量:23
7
作者 成敬周 张举 《继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1-25,49,共6页
提出一种单相自适应重合闸的新方案。该方案利用复小波分析来检测电弧产生的谐波,并以此区分输电线路的单相瞬时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故障发生后,对于不同的故障性质,线路首端重合闸安装处的电压谐波含量是不同的。根据电压谐波含量的特... 提出一种单相自适应重合闸的新方案。该方案利用复小波分析来检测电弧产生的谐波,并以此区分输电线路的单相瞬时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故障发生后,对于不同的故障性质,线路首端重合闸安装处的电压谐波含量是不同的。根据电压谐波含量的特征,提出利用复小波相位和幅值的新算法综合判别来快速确定线路的故障性质。该方法可以在熄弧之前进行判断,保障了最佳重合时间。线路故障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自适应重合闸 瞬时故障 永久故障 二次电弧 复小波分析
下载PDF
基于Mayr模型改进的适用于串联故障电弧的新模型 被引量:28
8
作者 郭凤仪 王鑫 刘艳丽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7-71,共5页
电力系统中经常会发生故障电弧,本文在Mayr电弧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串联故障电弧的新模型。针对电弧开始阶段的电晕放电,把电晕电阻和两个特殊电气部件(电流二极管)考虑在内,结合Mayr电弧模型,丰富了电弧模型参数。在Matlab/Simu... 电力系统中经常会发生故障电弧,本文在Mayr电弧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串联故障电弧的新模型。针对电弧开始阶段的电晕放电,把电晕电阻和两个特殊电气部件(电流二极管)考虑在内,结合Mayr电弧模型,丰富了电弧模型参数。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中,用新的电弧模型封装子系统对线路发生的串联故障电弧进行仿真,并依据仿真电路模拟线路发生串联故障电弧的实验。对比仿真和实验结果得到,改进的电弧模型的故障电弧电流与实验采集到的故障电弧电流基本吻合,验证了新模型对分析串联故障电弧的特性具有可行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电弧 电弧模型 MATLAB/SIMULINK 串联
下载PDF
光伏发电系统直流串联微弱故障电弧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唐圣学 刁旭东 +2 位作者 陈丽 张继欣 姚芳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0-160,共11页
光伏发电系统直流故障电弧因随机性强、信号微弱、容易受负载突变影响而难以准确检测。根据光伏电池U-I输出特性,文中分析光伏发电系统直流串联微弱故障电弧产生机理,通过搭建光伏发电系统故障电弧模拟实验平台,分析了微弱直流串联故障... 光伏发电系统直流故障电弧因随机性强、信号微弱、容易受负载突变影响而难以准确检测。根据光伏电池U-I输出特性,文中分析光伏发电系统直流串联微弱故障电弧产生机理,通过搭建光伏发电系统故障电弧模拟实验平台,分析了微弱直流串联故障电弧信号特性;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小波能量熵特征的检测直流串联微弱故障电弧的方法。该方法先计算电流信号脉冲因子,并利用阈值比较法来检测故障电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电流小波能量熵特征,并采用极限学习机(ELM)辨识微弱故障电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能检测强直流故障电弧,还能检测微弱直流故障电弧,且平均辨识率高达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系统 直流电弧 故障电弧 小波能量熵特征
下载PDF
光伏系统直流故障电弧时频域特性及其复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孟羽 李兴文 +2 位作者 吴子豪 王辰曦 陈思磊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3-30,40,共9页
故障电弧严重威胁着光伏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研究其物理特性及保护装置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为了探究光伏系统内直流故障电弧的时频域特性,构建更适合系统级仿真的电弧模型,以MATLAB软件作为仿真平台,分别研究了3种不同类型的电弧模型... 故障电弧严重威胁着光伏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研究其物理特性及保护装置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为了探究光伏系统内直流故障电弧的时频域特性,构建更适合系统级仿真的电弧模型,以MATLAB软件作为仿真平台,分别研究了3种不同类型的电弧模型。通过对仿真所得的故障电弧电流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得到了不同电弧模型的时频特征,并与实验波形及其时频特征进行对比,得到了不同模型在故障电弧时频特性仿真方面的优缺点。单一使用电弧噪声模型和U-I模型无法完整地描述故障电弧特性,将二者适当组合得到的复合模型仿真效果良好,最终对复合模型和黑盒模型在光伏系统故障电弧仿真的范围进行了讨论。提出的复合电弧模型为光伏系统故障电弧特征的研究及诊断方法的性能验证提供了有效的仿真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系统 故障电弧 电弧模型 实验分析 时频分析
下载PDF
基于小波包变换和高阶累积量的电弧故障识别方法 被引量:24
11
作者 白辉 许志红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5-202,224,共9页
当低压配电系统接入混合负载或在支路中出现电弧故障时,电弧故障识别难度大幅提升。针对此类电弧故障,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与高阶累积量相结合的电弧故障识别方法。首先采集不同负载、支路电弧故障下的电压、电流数据,建立电弧故障... 当低压配电系统接入混合负载或在支路中出现电弧故障时,电弧故障识别难度大幅提升。针对此类电弧故障,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与高阶累积量相结合的电弧故障识别方法。首先采集不同负载、支路电弧故障下的电压、电流数据,建立电弧故障波形数据库;然后利用小波包变换对电弧电流信号进行分析,通过对多种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通用电弧特征频带,对电弧电流波形进行重构作为电弧特征信号;通过分析故障电弧特征信号的4阶累积量值,提出了一种能够在时域中识别电弧故障的判据。该判据可以准确、快速地识别单一负载、混合负载以及支路电弧等情况下的电弧故障,且能够较为准确地检测电弧故障发生的时刻,为复杂电弧故障识别及起弧时刻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包变换 高阶累积量 电弧故障 起弧时刻 支路电弧 故障识别
下载PDF
基于改进小波变换的故障电弧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赵景波 唐勇伟 张磊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0-97,共8页
为了有效避免因故障电弧而引发的电气火灾,对故障电弧的故障检测进行了深入研究。故障电弧检测最常用的方法是小波变换,但是它存在着频谱混叠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添加节点前奇抽取的抗频谱混叠的改进小波变换算法,并利用... 为了有效避免因故障电弧而引发的电气火灾,对故障电弧的故障检测进行了深入研究。故障电弧检测最常用的方法是小波变换,但是它存在着频谱混叠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添加节点前奇抽取的抗频谱混叠的改进小波变换算法,并利用多种负载进行验证,从而优化故障电弧检测,最后得到了准确度高、计算简单、实用性好的串联故障电弧检测方法。根据UL1699搭建了故障电弧实验平台,并基于此平台进行电弧发生实验。根据实验仿真结果的验证,改进小波变换解决了小波变换的频谱混叠问题,提高了故障电弧检测的精度,有效地减少故障误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电弧 添加节点前奇抽取 频谱混叠 改进小波变换 串联检测
下载PDF
开关柜内部故障电弧危害及其防护综述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渊 淡淑恒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3-78,共6页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扩大,开关柜内部故障电弧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日益突出,电弧防护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笔者简要介绍开关柜内部故障电弧的特性,分析电弧从产生到熄灭的各个阶段;介绍电弧带来的危害,并针对其中几种典型危害进...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扩大,开关柜内部故障电弧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日益突出,电弧防护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笔者简要介绍开关柜内部故障电弧的特性,分析电弧从产生到熄灭的各个阶段;介绍电弧带来的危害,并针对其中几种典型危害进行分析;介绍分析开关柜内部故障电弧的几种常用数学模型,并总结出实际生产中可能产生故障电弧的原因;对现有的在电弧防护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就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两方面分别总结;最后对今后开关柜内部故障电弧防护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设备 故障电弧 电弧危害 电弧模型 电弧防护
下载PDF
变压器升高座区域电弧故障与压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刘泽洪 卢理成 +3 位作者 周远翔 种芝艺 胡德霖 李宇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4688-4697,共10页
变压器是特高压输电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变压器油箱内电弧放电故障引起的压强陡升将引起变压器燃爆事故,严重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目前,尚缺乏针对高电压、大容量变压器升高座区域的电弧放电故障试验研究,燃爆过程不明晰,变压器... 变压器是特高压输电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变压器油箱内电弧放电故障引起的压强陡升将引起变压器燃爆事故,严重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目前,尚缺乏针对高电压、大容量变压器升高座区域的电弧放电故障试验研究,燃爆过程不明晰,变压器防爆性能提升受到限制。通过搭建变压器网侧升高座区域油箱内的电弧放电故障真型模拟试验平台,进行大电流、高爆燃容量模拟短路试验,实现了对电弧放电故障后箱体内部压力上升过程和传递特性的测试试验;通过收集升高座筒壁上不同点位压强数据,得到不同燃弧能量下升高座内部压强时域变化曲线,分析电弧能量、电流与压力的关系,以及升高座、油箱及出线装置等结构对压力传递特性的影响过程。试验结果表明,电弧能量与电弧电流是影响升高座内升压的重要因素,电流从20kA增加至40kA时,筒壁上压强峰值将从0.79MPa增加至1.17MPa;同时,压力释放装置对于防止燃爆事故发生非常关键。试验研究初步阐明了变压器类设备油箱内部短路故障压力产生与传递的物理机制,对变压器防爆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升高座 电弧放电故障 真型模拟试验 电弧能量 压力产生 压力传递
下载PDF
基于序分量无功功率的单相自适应重合闸 被引量:22
15
作者 罗勋华 黄纯 +2 位作者 潘志敏 刘琨 梁勇超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9-156,共8页
针对不带并联电抗器的超高压输电线路,提出一种基于序分量无功功率的单相自适应重合闸实现方法。当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且故障相两端断路器跳开后,在永久性故障下,线路侧各相电压和电流值经短暂时间过渡到稳态,之后各序分量无功功率基... 针对不带并联电抗器的超高压输电线路,提出一种基于序分量无功功率的单相自适应重合闸实现方法。当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且故障相两端断路器跳开后,在永久性故障下,线路侧各相电压和电流值经短暂时间过渡到稳态,之后各序分量无功功率基本保持恒定;在瞬时性故障二次电弧尚未熄弧阶段,电弧电压和故障相端电压随电弧拉长不断升高,正序无功与负序无功呈现相反方向的增减变化。基于这一现象,采用线路侧断开处的正序与负序无功功率分量的变化率来区别永久性和瞬时性故障。在二次电弧熄弧瞬间,故障相电压相位会后移90°,此时正序与负序无功功率分别有不同极性的跃变,通过检测序分量无功功率的突变来捕捉熄弧时刻。该方法实现简单,耐过渡电阻能力强,受故障位置影响小,能适用于重负载线路。EMTP仿真验证了其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单相自适应重合闸 故障电弧 序分量 无功功率
下载PDF
低压电器空气电弧的近期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李兴文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8年第22期12-19,共8页
介绍了近期电弧磁流体动力学仿真方法的应用,特别是多触头并联系统的电弧运动、频率对电弧运动过程的影响,以及触头烧蚀仿真的研究。针对低压系统,阐述了基于故障电弧电特性、故障电弧电磁辐射特性和故障电弧弧声特性等,进行故障电弧检... 介绍了近期电弧磁流体动力学仿真方法的应用,特别是多触头并联系统的电弧运动、频率对电弧运动过程的影响,以及触头烧蚀仿真的研究。针对低压系统,阐述了基于故障电弧电特性、故障电弧电磁辐射特性和故障电弧弧声特性等,进行故障电弧检测的方法。针对栅片灭弧室的优化设计,提出通过测量栅片电压可较为细致地评估灭弧室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体动力学 触头烧蚀 故障电弧 电弧运动 灭弧室
下载PDF
基于时频域分析和随机森林的故障电弧检测 被引量:21
17
作者 王毅 陈进 +3 位作者 李松浓 陈涛 侯兴哲 许怀文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2-68,共7页
针对生活用电器品种繁多,不同类型用电器之间的故障电流与正常电流波形可能类似,导致传统的故障电弧识别方法不能有效检测的问题,提出一种时频域分析与随机森林结合且适用于多种典型负载单独或混合工作的串联型低压故障电弧识别方法。... 针对生活用电器品种繁多,不同类型用电器之间的故障电流与正常电流波形可能类似,导致传统的故障电弧识别方法不能有效检测的问题,提出一种时频域分析与随机森林结合且适用于多种典型负载单独或混合工作的串联型低压故障电弧识别方法。根据收集到的多种负载频谱与纯阻性负载频谱的相关系数,将负载分为开关电源型负载和非开关电源型负载,分别训练两个随机森林模型对其进行故障识别。实验一共收集33 723组正常和故障电流样本验证提出的检测方法,证明所提方法能够提高故障电弧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电弧 电流采集 负载分类 特征提取 随机森林
下载PDF
计及间隙长度的弧光接地故障建模及单端测距 被引量:17
18
作者 王宾 梁晨光 李凤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01-1009,共9页
输电线路接地故障常伴随电弧放电,电弧电阻的非线性易导致传统故障测距方法精度降低,构建更为精确的电弧模型将有利于提高故障测距精度。现有的基于能量平衡理论的Cassie、Mayr等微分形式的电弧模型,电弧电压须由前一时刻多参数迭代计... 输电线路接地故障常伴随电弧放电,电弧电阻的非线性易导致传统故障测距方法精度降低,构建更为精确的电弧模型将有利于提高故障测距精度。现有的基于能量平衡理论的Cassie、Mayr等微分形式的电弧模型,电弧电压须由前一时刻多参数迭代计算求得,难以直接应用到故障测距算法当中;较为先进的电弧对数模型,将电弧看作长度恒定的短间隙电弧,忽略决定故障点电压波形特征的电弧间隙长度对测距结果所带来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该文详细分析电弧放电物理本质,基于汤逊原理构建间隙长度可控的汤逊电弧模型。该模型直接描述电弧的V-I特性,和单端阻抗测距算法契合度较高。仿真分析不同故障工况对测距精度的影响,结合现场实测数据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弧光故障 电弧模型 汤逊放电原理 汤逊电弧模型 单端故障测距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和D-S证据理论的故障电弧检测 被引量:19
19
作者 陈照 王尧 +2 位作者 牛峰 张洋子 李奎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36,共8页
基于电弧电流特征的故障电弧检测方法存在信息源单一的不足,容易引起保护误动作和拒动作。针对该问题,文中以电弧辐射的电场和磁场信号以及电弧电流作为检测信号,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D-S证据理论的故障电弧检测方法。首先,采用模极... 基于电弧电流特征的故障电弧检测方法存在信息源单一的不足,容易引起保护误动作和拒动作。针对该问题,文中以电弧辐射的电场和磁场信号以及电弧电流作为检测信号,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D-S证据理论的故障电弧检测方法。首先,采用模极大值方法提取不同负载下电弧电磁辐射信号特征量,并用波形相似法提取电弧电流信号特征量;其次,利用BP神经网络构建各个特征量与电弧故障之间的映射关系,得到单个特征量的故障电弧识别率;最后,以该识别率作为D-S证据理论的输入,实现决策级多特征信息融合。在典型负载情况下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故障电弧检测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电弧 电磁辐射信号 神经网络 D-S证据理论
下载PDF
Dextral strike-slip of Sanguankou-Niushoushan fault zone and extension of arc tectonic belt i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 Plateau 被引量:19
20
作者 LEI QiYun ZHANG PeiZhen +4 位作者 ZHENG WenJun CHAI ChiZhang WANG WeiTao DU Peng YU JingXi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025-1040,共16页
The kine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anguankou-Niushoushan fault(SGK-NSSF)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xtension of the arc tectonic belt i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 Plateau. U... The kine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anguankou-Niushoushan fault(SGK-NSSF)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xtension of the arc tectonic belt i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 Plateau. Using field surveys and various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including large-scale geological mapping, measurement of typical topographies, and dating of sedimentary strata, it was determined that the SGK-NSSF exhibits obvious dextral strike-slip characteristics and thus is not a sinistral strike-slip fault, as believed by previous researcher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the geological boundaries for the Paleozoic, Mesozoic, and Cenozoic eras were all dextrally dislocated by the fault, with the faulted displacements being similar. The maximum strike-slip displacement of the fault, after elimination of topographic effects, was found to be 961±6 m. The Sanguankou fault at the northern section exhibits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more recent activities, with a series of small gullies having undergone synchronized dextral writhing after traversing the fault. The average horizontal slip rate of the fault since the late Quaternary was determined to be approximately 0.35 mm/a. The pre-existing fold structures formed during the late Pliocene were dislocated by the fault and became ex situ, indicating that dextral strike-slip of the fault could not have occurred prior to the late Pliocene.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s and average slip rates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onset time of the dextral strike-slip activities of the fault as being after 2.7 Ma. In this study, the understanding of previous researchers concerning the extension i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 Plateau was combined with analyses of the success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fold deformations and fault activities. This led to the finding that the extension i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 Plateau reached the vicinity of the SGK-NSSF during the late Pliocene(~2.7 Ma), causing regional uplift and fold deformations of the strata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ibet Plateau Sanguankou-Niushoushan fault Dextral strike-slip Tectonic interactions between blocks arc tectonic bel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