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3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涡诱生西南涡特大暴雨成因的个例研究 被引量:118
1
作者 赵玉春 王叶红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19-831,共13页
利用多途径探测与再分析资料,通过诊断分析、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对2008年7月20~21日一次高原涡东移诱生西南涡并引发川中特大暴雨的天气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了西南涡特大暴雨发生的中尺度环境场特征,特殊地形和非绝热物理过程... 利用多途径探测与再分析资料,通过诊断分析、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对2008年7月20~21日一次高原涡东移诱生西南涡并引发川中特大暴雨的天气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了西南涡特大暴雨发生的中尺度环境场特征,特殊地形和非绝热物理过程在高原涡东移诱生西南涡特大暴雨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高原涡形成后沿高原东北侧下滑,在四川盆地诱生出西南涡,川中特大暴雨在西南涡形成过程中由强中尺度对流系统(MCSs)的活动造成。高原涡东移诱生的低层偏东气流在川西高原东侧地形的动力强迫抬升作用下,释放对流有效位能激发出MCSs产生强降水,降水凝结潜热加热反馈驱动西南涡快速发展。地形的动力作用仅能形成浅薄的西南涡,降水凝结潜热的加入才能使西南涡充分发展。高原涡的发展主要受地面热通量影响,它的发展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西南涡能否形成。盆地周边高大山脉对西南涡的位置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盆地周边高大山脉上叠加的中小尺度地形对西南涡和暴雨带的整体位置影响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暴雨的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涡 地形 对流 暴雨 高原涡
下载PDF
非饱和状态下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渗透机理及计算模型 被引量:66
2
作者 金伟良 张奕 卢振勇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62-1369,共8页
在氯盐侵蚀环境中,干湿交替区域对应有害介质侵蚀最为严重的结构部位是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关键。考虑水分扩散系数与孔隙中水分饱和度的非线性函数关系以及水分蒸发的迟滞效应,建立了水分在混凝土中的非线性扩散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 在氯盐侵蚀环境中,干湿交替区域对应有害介质侵蚀最为严重的结构部位是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关键。考虑水分扩散系数与孔隙中水分饱和度的非线性函数关系以及水分蒸发的迟滞效应,建立了水分在混凝土中的非线性扩散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氯离子在非饱和条件下的对流扩散模型。用Crank-Nicolson方式建立了上述模型的差分格式,并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确定了3个重要模型参数(湿润与干燥循环的时间比、混凝土孔隙初始的饱和度以及干燥过程中外界环境作用下表层混凝土的饱和度)对氯离子在非饱和条件下的对流扩散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上述模型和试验检测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离子 非饱和 扩散 对流 CRANK-NICOLSON差分格式
下载PDF
引发川东暴雨的西南低涡演变特征个例分析 被引量:61
3
作者 于波 林永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154,共14页
利用NCEP格点再分析资料、观测资料和MM5模式的高分辨率输出资料,对2004年9月4~6日发生在四川盆地东部地区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重点分析引发这次大暴雨的西南低涡的结构和演变特征及其在暴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利用NCEP格点再分析资料、观测资料和MM5模式的高分辨率输出资料,对2004年9月4~6日发生在四川盆地东部地区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重点分析引发这次大暴雨的西南低涡的结构和演变特征及其在暴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对低层850hPa、700hPa候平均水汽通量和各时刻整层水汽通量的分析表明,此次西南低涡暴雨的水汽主要来自于南海,水汽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南侧经青藏高原东部流入四川盆地。在西南低涡的发展过程中,“桑达”台风向西北移动,阻断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东退并切断副高,被切断的高压部分滞留在西南低涡东侧,导致低涡不能顺利东移。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在西南低涡的发展过程中,中层400-500hPa附近一直伴有涡旋的存在,且此涡旋的发展演变过程与低层涡旋明显不同;中层涡旋的发展不像低层涡旋那样呈现单边持续地增长或衰减的特征,而是呈现明显的增长-衰减-再增长的演变特征,其最大值增长时段和低层涡旋也并不一致。分析表明这个中层涡旋实际上是中层大气里一个中尺度闭合低压造成的,这个闭合低压是由高空槽加深发展而来的。数值模拟输出结果还显示,发生在西南低涡东侧切变线里的对流垂直运动是由高空槽里的闭合低压激发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低涡 切变线 对流 暴雨
下载PDF
均恒强磁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4
作者 王晖 任忠鸣 蒋国昌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9-123,136,共6页
均恒强磁场在材料科学中应用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 ,已经进行了广泛的探索性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 ,发现了大量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的强磁现象。本文主要综述强磁场在材料科学中取向和控制流体流动的研究现状 。
关键词 均恒强磁场 材料科学 取向 应用 强磁现象 材料组织 定向排列 流体流动 控制
下载PDF
寒区隧道轴向及径向温度分布理论解 被引量:46
5
作者 张国柱 夏才初 殷卓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17-1122,1160,共7页
考虑与隧道纵向深度及时间相关的非齐次对流边界条件,建立寒区圆形隧道传热模型,利用叠加原理及贝塞尔特征函数的正交及展开定理,得到了寒区隧道围岩径向温度的理论解.利用能量守恒法及经验公式法求得寒区隧道洞内气体年平均气温及年温... 考虑与隧道纵向深度及时间相关的非齐次对流边界条件,建立寒区圆形隧道传热模型,利用叠加原理及贝塞尔特征函数的正交及展开定理,得到了寒区隧道围岩径向温度的理论解.利用能量守恒法及经验公式法求得寒区隧道洞内气体年平均气温及年温度振幅沿隧道轴向随时间变化的解析表达式,并得出年平均温度在隧道轴线方向呈指数增长,而年温度振幅呈负指数增长.将隧道围岩轴向和径向温度场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进行比较,两者吻合得非常好.在确定洞口外气温分布规律、风速及围岩的热物性参数后,通过围岩轴向及径向温度场理论解便可计算隧道洞内及围岩温度分布规律,并确定寒区隧道防寒保暖段的设防长度.同时,该解析法可用于验证其他数值方法的计算结果,也便于工程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对同类寒区隧道温度场的计算,因而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隧道 非齐次 对流 轴向及径向温度场 解析解
下载PDF
用NCEP资料分析华北暖季对流性天气的气候背景 被引量:40
6
作者 郑永光 张春喜 +2 位作者 陈炯 陈明轩 王迎春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0-608,共9页
由于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对流天气临近预报的需要,利用2000-2005年5-8月每日4次1°×1°NCEP最终分析资料的平均场分析了该地区暖季对流性天气的气候背景。分析内容包括:高、低空平均环流,湿度、温度、假相当位温、... 由于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对流天气临近预报的需要,利用2000-2005年5-8月每日4次1°×1°NCEP最终分析资料的平均场分析了该地区暖季对流性天气的气候背景。分析内容包括:高、低空平均环流,湿度、温度、假相当位温、对流有效位能(CAPE)、对流抑制能量(CIN)等多年各月各时次的平均场和气候日较差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5、6月与7、8月的对流天气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气候背景下。5、6月份北方冷空气比较活跃,华北地区受中纬度西风带扰动影响为主;7、8月华北地区受中纬度扰动和低纬度扰动的共同作用,从而造成5、6月份和7、8月份对流的性质有显著差异,前者的对流发生在变性的大陆冷气团中,常出现冰雹和雷雨大风天气,后者的对流发生在锋前热带季风气团中,易出现暴雨天气。因此,5、6月份和7、8月份的对流天气临近预报应该采用不同的预报思路。00UTC和06UTC近地面层975hPa相对湿度场的差异表明,午后华北地区容易出现干线(或露点锋)的气候特点。00UTC和06UTC的850hPa平均流场对比还表明,在北京地区的北侧存在热力作用下产生的地形性边界层辐合线的气候特点。上述两点为华北地区初始对流的临近预报提供了气候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 气候背景 诊断 干线 边界层辐合线
下载PDF
A COUNTER PROPAGATING WAVE STATE WITH A PERIODICALLY HORIZONTAL MOTION OF DEFECTS 被引量:40
7
作者 NING Li-zhong QI Xin YUAN Zhe SHI Feng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08年第5期567-573,共7页
Convection in a horizontal fluid layer heated from below is one of models for studying patterns of convection in binary fluid mixtures and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In this article, the convection structures in a ... Convection in a horizontal fluid layer heated from below is one of models for studying patterns of convection in binary fluid mixtures and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In this article, the convection structures in a rectangular cell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aspect-ratio Г= 12 and the separation ratio ψ = -0.47. Simulations were preformed by solving the hydrodynamic equations using the SIMPLE method. A Counter Propagating Wave (CPW) state was found in binary fluid convection with a periodically horizontal motion of defects, and the pattern dynamics was further discu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nter Propagating Wave (CPW) defect convection pattern dynamics
原文传递
A PERIODICALLY LOCALIZED TRAVELING WAVE STATE OF BINARY FLUID CONVECTION WITH HORIZONTAL FLOWS 被引量:37
8
作者 NING Li-zhong QI Xin +1 位作者 HARADA Yoshifumi YAHATA Hideo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06年第2期199-205,共7页
In this paper, the convection structure in a rectangular channel with a horizontal flow was studied for the aspect ratio ГA=12 and the separation ratio ψ=-0.11. Our simulations were preformed by solving the hydrodyn... In this paper, the convection structure in a rectangular channel with a horizontal flow was studied for the aspect ratio ГA=12 and the separation ratio ψ=-0.11. Our simulations were preformed by solving the hydrodynamic equations using the SIMPLE method. In the system of binary fluid convection with a horizontal flow, a Periodically Localized Traveling Wave (PLTW) state was found. It has similar behavior to classical Rayleigh-Benard convection in a binary fluid mixture, but the region and wave number of convection change periodically with time. The instability of PLTW depends on the Rayleigh number r and the intensity of horizontal flows Re for given ψ. Thus, the PLTW convection results from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horizontal flow and the counter-propagating wave near the onset of conv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vection horizontal flow periodicity localized traveling wave state
原文传递
双水平井超稠油SAGD循环预热启动优化研究 被引量:40
9
作者 席长丰 马德胜 李秀峦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3-108,共6页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是开发超稠油的一项前沿技术,其启动技术主要有蒸汽吞吐预热启动和循环预热启动。相对于蒸汽吞吐,注蒸汽循环预热启动吸汽加热均匀,启动平稳,但是配套循环预热管柱结构复杂,预热参数优化困难,循环预热机理仍需进一步研...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是开发超稠油的一项前沿技术,其启动技术主要有蒸汽吞吐预热启动和循环预热启动。相对于蒸汽吞吐,注蒸汽循环预热启动吸汽加热均匀,启动平稳,但是配套循环预热管柱结构复杂,预热参数优化困难,循环预热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运用离散化井筒模型,对双水平井SAGD启动的三个阶段循环预热、压差对流、转入SAGD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合理的循环预热注汽速度、注汽干度、注汽环空压力、注汽压差产生时机和压差大小,为下步SAGD先导试验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辅助 重力泄油 预热启动 循环注汽速度 对流
下载PDF
混凝土箱梁桥的温度场分析 被引量:36
10
作者 汪剑 方志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3-28,共6页
基于混凝土箱梁桥温度场及其变化规律的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分析了混凝土箱梁温度场与其所处的环境温度及日照辐射等因素的关系.运用辐射换热、对流换热等相关理论,对箱梁表面的各种热流进行分析,并将各种热流转换成易于加载的对流换热... 基于混凝土箱梁桥温度场及其变化规律的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分析了混凝土箱梁温度场与其所处的环境温度及日照辐射等因素的关系.运用辐射换热、对流换热等相关理论,对箱梁表面的各种热流进行分析,并将各种热流转换成易于加载的对流换热形式,即采用综合对流换热系数和综合大气温度来反应箱梁表面各种热流,在此基础上应用有限元方法对箱梁温度场进行计算,获得了太阳辐射作用下箱梁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其理论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箱梁 日照辐射 对流换热 有限元 温度场
下载PDF
川西高原东坡地形对流暴雨的研究 被引量:36
11
作者 赵玉春 许小峰 崔春光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07-616,共10页
利用地面常规雨量站和探空资料以及NCEP1°(纬度)×1°(经度)再分析资料,对2004~2010年川西高原东坡地形过渡带的12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高原东坡地形对流暴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天气背景和环境场特征,并对高原东坡... 利用地面常规雨量站和探空资料以及NCEP1°(纬度)×1°(经度)再分析资料,对2004~2010年川西高原东坡地形过渡带的12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高原东坡地形对流暴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天气背景和环境场特征,并对高原东坡地形在对流暴雨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诊断,在此基础上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和地形上游探空12次暴雨过程的平均垂直廓线在模式真实地形下开展理想数值试验,验证了观测诊断分析的推断。结果发现:高原低值系统移入盆地是地形对流暴雨发生发展的天气背景条件。随着高原低值系统移入盆地上空,盆地低层气流从西南(偏南)气流逐渐发展成东南(偏东)气流,它的出现是地形对流暴雨形成的重要原因。地形对流暴雨发生发展过程中,盆地大气柱含有充足的水汽,存在明显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CAPE存在着明显的日变化,它在14:00(北京时间,下同)至20:00的峰值位相有利于地形对流暴雨的形成和发展。低层东南(偏东)气流的地形费劳德数略小于1,气流遇到高原东坡地形后爬坡和阻滞绕流同时存在,它在地形缓冲带的爬升和向南绕流形成的气旋性切变皆有利于对流暴雨的启动和发展。最后归纳总结了川西高原东坡地形过渡带对流暴雨形成的物理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对流 地形 日变化
下载PDF
Improvements in Climate Simulation with Modifications to the Tiedtke Convective Parameterization in the Grid-Point Atmospheric Model of IAP LASG (GAMIL) 被引量:34
12
作者 李立娟 王斌 +1 位作者 Yuqing WANG Hui WA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23-335,共13页
The grid-point atmospheric model of IAP LASG (GAMIL) was developed in and has been evaluated since early 2004. Although the model shows its ability in simulating the global climate, it suffers from some problems in ... The grid-point atmospheric model of IAP LASG (GAMIL) was developed in and has been evaluated since early 2004. Although the model shows its ability in simulating the global climate, it suffers from some problems in simulating precipitation in the tropics. These biases seem to result mainly from the treatment of the subgrid scale convection, which is parameterized with Tiedtke's massflux scheme (or the Zhang-McFarlane scheme, as an option) in the model. In order to reduce the systematic biases, several modifications were made to the Tiedtke scheme used in GAMIL, including (1) an increase in lateral convective entrainment/detrainment rate for shallow convection, (2) inclusion of a relative humidity threshold for the triggering of deep convection, and (3) a reduced efficiency for the conversion of cloud water to rainwater in the convection scheme. Two experiments, one with the original Tiedtke scheme used in GAMIL and the other with the modified scheme,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odified scheme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climatological mean state, such as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and specific humidity,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n the model simulation are improved with the use of this modified scheme. Results from several additional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improvements in the model performance in different regions mainly result from eith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relative humidity threshold for triggering of the deep convection or the suppressed shallow convection due to enhanced lateral convective entrainment/detrainment r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MIL Tiedtke convection scheme double ITCZ RH threshold
下载PDF
建筑外壁面换热系数分析 被引量:34
13
作者 刘艳峰 刘加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7-412,共6页
分别分析了建筑外壁面对流换热系数、长波辐射换热系数、蒸发换热系数的计算方法,给出了总换热系数简化经验算式.发现蒸发换热对总换热系数有明显地影响,壁面潮湿概率每增加10%,总换热系数约增大6 W/(m2.K),我国目前统一推荐的外壁面换... 分别分析了建筑外壁面对流换热系数、长波辐射换热系数、蒸发换热系数的计算方法,给出了总换热系数简化经验算式.发现蒸发换热对总换热系数有明显地影响,壁面潮湿概率每增加10%,总换热系数约增大6 W/(m2.K),我国目前统一推荐的外壁面换热系数为23 W/(m2.K)相当于潮湿概率为0.1的潮湿表面的总换热系数,是干燥壁面总换热系数的2倍左右;迎风外壁面的总换热系数大于背风面,夏季外壁面总换热系数大于冬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 长波辐射 蒸发换热 总换热系数
下载PDF
梅雨锋对引发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3
14
作者 赵玉春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94,共14页
针对梅雨锋(湿度锋)上或附近偏南暖湿气流一侧中尺度对流系统不断发生发展和长时间维持而引发长江流域暴雨的观测事实,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V3.1.1)设计了一系列三维理想数值试验,研究了梅雨锋两侧自身水汽差异效应,探讨了基本气... 针对梅雨锋(湿度锋)上或附近偏南暖湿气流一侧中尺度对流系统不断发生发展和长时间维持而引发长江流域暴雨的观测事实,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V3.1.1)设计了一系列三维理想数值试验,研究了梅雨锋两侧自身水汽差异效应,探讨了基本气流和风垂直切变对梅雨锋上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影响,揭示了梅雨锋对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组织作用。结果发现:梅雨锋两侧自身水汽差异造成的质量不平衡可在梅雨锋附近激发出小振幅重力波,在梅雨锋暖湿气流一侧对流层低层产生上升运动,并与非绝热加热过程耦合激发出对流形成一条平行于梅雨锋的对流降雨带,对流系统的尺度一般为20~60km,对流雨带形成后逐渐向南传播,其中对流扰动形成后激发出振幅更大的重力波向南传播以及对流雨带北侧干下沉气流支的低层回流对新对流系统的触发可能在对流雨带的南移中起到重要作用。梅雨锋对其附近的对流有一定的组织作用,对流扰动在梅雨锋附近可发展成尺度为100~200km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对流扰动受到湿度锋在低层组织的偏北气流作用后,它在低层出现辐合,流场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发生倾斜,这有利于对流系统的维持和发展。基本气流的平流效应使梅雨锋移动,有利于抵消梅雨锋对流雨带南移效应,它对水汽和能量的输送在梅雨锋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风的方向变化引起的风垂直切变有利于梅雨锋对流的启动和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组织,并影响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移动方向;而风的大小形成的风垂直切变似乎并不利于梅雨锋上对流的启动和中尺度对流系统的长时间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 对流 暴雨 基本气流 风垂直切变
下载PDF
THE SPATIO-TEMPORAL STRUCTURE OF BINARY FLUID CONVECTION WITH HORIZONTAL FLOW 被引量:30
15
作者 NINGLi-zhong YOSHIFUMIHarada +1 位作者 HIDEOYahata LIJian-zhong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04年第2期151-157,共7页
The convection structure in a rectangular channel with a horizontal flow forΓ = 12 was studied. The simulations were preformed by solving the hydrodynamic equations using theSIMPLE method. The convective behavior in ... The convection structure in a rectangular channel with a horizontal flow forΓ = 12 was studied. The simulations were preformed by solving the hydrodynamic equations using theSIMPLE method. The convective behavior in an absolutely and convectively unstable regime was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wo types of convection patterns in this system appear dependingon the convection intensity and horizontal flow. A periodically localized traveling wave state wasfound in this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vection horizontal flow localized traveling wave absolute instability convective instability
原文传递
全氢罩式退火炉退火过程传热的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左燚 武文斐 +5 位作者 张欣欣 林林 向顺华 刘铁树 钮龙英 黄夏兰 《工业加热》 CAS 2000年第6期9-11,共3页
分析了全氢罩式退火炉退火过程各阶段的基本传热形式 ,着重介绍了影响炉内换热的两个重要参数——对流换热系数和钢卷径向等效导热系数 ,并对比了氮气和氢气气氛下以上两参数的不同。最后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钢卷退火曲线 。
关键词 全氢罩式退火炉 传热 对流 等效导热系数
下载PDF
公路长隧道污染物的运移机理及一维解析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范厚彬 樊志华 董明刚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2002年第3期57-59,共3页
公路长隧道通风问题是公路建设者们所关心的问题之一。隧道通风过程同时也是污染物在风流中的运移过程 ,污染物在风流中的运移主要包括分子扩散、对流运移、紊流扩散、衰减转化四种形式。据质量守恒定理 ,分别推导出了污染物移流扩散方... 公路长隧道通风问题是公路建设者们所关心的问题之一。隧道通风过程同时也是污染物在风流中的运移过程 ,污染物在风流中的运移主要包括分子扩散、对流运移、紊流扩散、衰减转化四种形式。据质量守恒定理 ,分别推导出了污染物移流扩散方程和污染物紊流扩散方程。扩散方程、风流流动方程、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便构成了污染物、空气二元混合气体的对流—扩散的数学力学方程。最后进行了在定常条件下的一维理论分析和实例计算 ,结果表明进行公路长隧道风流中的污染物运移模拟计算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机理 一维解析分析 污染物 紊流 移流 扩散 公路隧道 通风
下载PDF
两种不同结构的混合流体局部行波对流斑图 被引量:32
18
作者 宁利中 王永起 +2 位作者 袁喆 李开继 胡彪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72-880,共9页
通过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的二维数值模拟,探讨了长高比Г=20的矩形腔体中有较强Soret效应的混合流体对流中的局部行波的形成及含有缺陷的局部行波的动力学特性.当分离比ψ=-0.60时,在分叉曲线的鞍结分叉点附近相对Rayleigh数为r=1.926-2.... 通过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的二维数值模拟,探讨了长高比Г=20的矩形腔体中有较强Soret效应的混合流体对流中的局部行波的形成及含有缺陷的局部行波的动力学特性.当分离比ψ=-0.60时,在分叉曲线的鞍结分叉点附近相对Rayleigh数为r=1.926-2.074的范围内,出现了无缺陷局部行波.然后,随r逐渐增加,系统由无缺陷局部行波过渡到含有缺陷的局部行波并在r=2.075-2.224的范围内形成稳定的含有缺陷的局部行波.局部行波对流的宽度随r增加而增加,并在r=2.075处随着对流斑图的转变突然加宽.再随r增加,含有缺陷的局部行波失去稳定,对流控制整个腔体并演化成有缺陷的行波.有缺陷的局部行波是我们发现的新型对流结构.有缺陷的局部行波的形成依赖于局部行波的对流宽度.在具有缺陷的局部行波存在范围内,这种缺陷出现的周期随r增大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流体 局部行波 对流 缺陷 斑图
原文传递
2010年汛期长江中游对流降水日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1
19
作者 赵玉春 徐明 +2 位作者 王叶红 徐桂荣 崔春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96-1206,共11页
利用2010年6月16日至7月31日每3 h一次的探空资料、逐小时地面加密观测和卫星云图黑体辐射亮温(TBB)等资料,对长江中游的对流降水及大气物理量的日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对流降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降水在15时(01时)左右具有... 利用2010年6月16日至7月31日每3 h一次的探空资料、逐小时地面加密观测和卫星云图黑体辐射亮温(TBB)等资料,对长江中游的对流降水及大气物理量的日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对流降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降水在15时(01时)左右具有峰(谷)值。地面气象要素和大气探空物理量也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地面温度的日变化特征最为明显,平均日变化幅度约9℃,露点温度的日变化幅度不到1℃,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主要由温度日变化造成。地面温度日变化的空间分布受到地形的影响,白天(夜间)高地形区升温(降温)幅度较平原地区大。地形差异造成的温度梯度日变化可驱动地形性热力流,白天山峰(平原)地区为地形性辐合(辐散)热力流,夜间恰好相反。白天低层大气稳定度降低和对流有效位能增大,有利于热对流的发展;夜间抬升凝结高度降低、相对湿度升高和大气可降水量增大有利于清晨长生命史对流系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对流 日变化 地形
下载PDF
民用建筑节能技术应用探讨 被引量:30
20
作者 杨锐 王兆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7-11,共5页
基于提高民用建筑的节能效果,对如何加强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选择合理的建筑物的体型系数,选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尽可能地利用天然能源等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建筑节能 对流 传导 辐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