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9篇文章
< 1 2 1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创面修复——1024例多中心对照临床试验结果 被引量:131
1
作者 傅小兵 沈祖尧 +4 位作者 陈玉林 谢君鹤 郭振荣 张明良 盛志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09-211,共3页
在全国32家医院,采用多中心对照方法,进一步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创面修复的影响和可能发生的毒副反应。结果表明,在统一病例选择范围、治疗方法及治疗标准的前提下,32家医院经bFGF治疗的102... 在全国32家医院,采用多中心对照方法,进一步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创面修复的影响和可能发生的毒副反应。结果表明,在统一病例选择范围、治疗方法及治疗标准的前提下,32家医院经bFGF治疗的1024例烧伤(330例)、手术创伤或供皮区创面(509例)及慢性难愈合创面(185例)均较对照创面(826例,其中185例为自身对照)修复质量显著提高,创面愈合时间分别缩短3天~4天。bFGF对烧伤、手术创伤、供皮区创面及慢性难愈合创面促修复的有效率分别为95.2%、96.5%和9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生长因子 创面 修复 bfgf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85
2
作者 张前 牛欣 +3 位作者 闫妍 金鸣 杨向竹 李金荣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29,共5页
目的 从中药中寻找新的血管生成抑制剂 ,并探讨其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机理。方法 从红花中提取分离羟基红花黄色素A ,利用鸡胚尿囊膜 (CAM)实验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并通过RT PCR实验 ,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 目的 从中药中寻找新的血管生成抑制剂 ,并探讨其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机理。方法 从红花中提取分离羟基红花黄色素A ,利用鸡胚尿囊膜 (CAM)实验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并通过RT PCR实验 ,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CAM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 (VEGF R) (flt 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提取出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纯度达到了 98 9% ,浓度为 0 5 9g L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能使CAM血管数明显变细减少 (P <0 0 1)并能显著抑制CAM组织中bFGF、VEGF及VEGF R(flt 1)的mRNA表达 (P <0 0 5 )。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首次得出羟基红花黄色素A能显著抑制CAM新生血管生成 ,其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抑制bFGF、VEGF及VEGF R(flt 1)的mRNA表达来实现的 ,提示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能是一很有潜力的血管生成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鸡胚尿囊膜 血管生成抑制剂
原文传递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加速慢性难愈合创面愈合 被引量:87
3
作者 傅小兵 郭振荣 盛志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70-272,共3页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 G F)对慢性难愈合创面(溃疡)的促修复作用并探讨其促修复机制。方法 28 例共33 个慢性难愈合创面,其中创伤性溃疡12 例(14 个创面),压迫性溃疡 9 例(12 个创面),糖尿...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 G F)对慢性难愈合创面(溃疡)的促修复作用并探讨其促修复机制。方法 28 例共33 个慢性难愈合创面,其中创伤性溃疡12 例(14 个创面),压迫性溃疡 9 例(12 个创面),糖尿病溃疡 4 例,放射性溃疡 3 例。所有创面经清创后用b F G F 治疗(150 U/cm 2 创面,每天1 次)。结果 所有经b F G F治疗的创面都产生了明显的愈合,其中2 周内愈合者20 个创面,3 周内愈合者 3 个创面,4 周内愈合者8 个创面,超过4 周愈合者2个创面。4 周内总愈合率为93.9% 。结论 b F G F可以显著地加速慢性难愈合创面愈合,其可能的机制涉及外源性b F G F能够补充内源性b F G F 的不足或调控内源性b F G F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 bfgf 修复 创面愈合
下载PDF
人参皂甙Rg3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52
4
作者 高勇 王杰军 +4 位作者 许青 叶琴琴 王兵 耿怀成 郭静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 人参皂甙 Rg3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机制。方法 采用鸡胚 CAM和小鼠 Lewis肺癌模型及免疫组化方法探讨 Rg3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结果 Rg3浓度为 0 .1 m M、0 .5 m M时 ,抑制鸡胚 CAM的血管指数 (BI)分别达到 6 2 .4%、45 .6 %... 目的 人参皂甙 Rg3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机制。方法 采用鸡胚 CAM和小鼠 Lewis肺癌模型及免疫组化方法探讨 Rg3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结果 Rg3浓度为 0 .1 m M、0 .5 m M时 ,抑制鸡胚 CAM的血管指数 (BI)分别达到 6 2 .4%、45 .6 %。而给予小鼠 Rg3灌胃剂量分别为 5、1 0、2 0 mg/kg/隔日 ,连续 2 0天后 ,观察到 3组的抑瘤率分别为 2 3.0 4%、31 .30 %、47.1 0 % ,同时观察到 Rg3组的新生血管数也明显减少。免疫组化证实 Rg3可明显抑制肿瘤组织内 b FGF的表达。结论 Rg3可明显抑制 Lewis肺癌的生长并抑制了肿瘤新生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 肿瘤 新生血管 bfgf
下载PDF
薏苡仁注射液对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血管形成抑制的作用 被引量:53
5
作者 冯刚 孔庆志 +4 位作者 黄冬生 黄涛 卢宏达 费雁 冯觉平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29-230,248,共3页
目的 探讨薏苡仁注射液对肿瘤血管形成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建立动物肿瘤模型 ,运用薏苡仁实验治疗 ,检测其抑瘤率和肿瘤内血管密度 ,以及瘤体VEGF和bFGF表达的改变。结果 薏苡仁具有明显的抑制S180肉瘤生长作用。实验组的S180瘤体内... 目的 探讨薏苡仁注射液对肿瘤血管形成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建立动物肿瘤模型 ,运用薏苡仁实验治疗 ,检测其抑瘤率和肿瘤内血管密度 ,以及瘤体VEGF和bFGF表达的改变。结果 薏苡仁具有明显的抑制S180肉瘤生长作用。实验组的S180瘤体内微血管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免疫组化显示薏苡仁大、中剂量组均可下调S180瘤体内VEGF、bFGF的表达。结论 薏苡仁注射液对肿瘤血管形成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降低VEGF、bFGF的表达可能是其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仁注射液 小鼠 移植性S180肉瘤 血管形成 肿瘤抑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阿魏酸钠对高脂血症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9
6
作者 欧阳静萍 王保华 +3 位作者 刘永明 杨静薇 魏蕾 李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7-210,共4页
目的 观察阿魏酸钠 (sodiumferulate,SF)对高脂血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高胆固醇喂养复制AS动物模型 ;以高脂血清(hyperlipidemicserum ,HLS)损伤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检测AS斑块面积 ... 目的 观察阿魏酸钠 (sodiumferulate,SF)对高脂血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高胆固醇喂养复制AS动物模型 ;以高脂血清(hyperlipidemicserum ,HLS)损伤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检测AS斑块面积 ,扫描电镜观察内皮细胞形态的改变 ,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测内皮细胞表面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 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 ,bFGF)的表达 ,并对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 (Nitricoxide,NO)的分泌量进行检测。结果 SF可明显减少斑块面积 ,改善HLS导致的内皮细胞损伤 ,使细胞表面TGFβ1的表达增高 ,bFGF的表达降低 ,细胞培养液中NO的分泌量升高。结论 SF可以降低高胆固醇导致的AS斑块面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钠 NO TGFΒ1 bfgf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抗肿瘤抗生素C1027抑制血管生成及其抗肿瘤转移作用 被引量:33
7
作者 甄红英 薛玉川 甄永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657-660,共4页
寻找新的血管生成抑制剂,探讨其抗肿瘤转移作用及机理。方法利用鸡胚尿囊膜模型,观察抗肿瘤抗生素C1027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经静脉途径给予C1027和丝裂霉素治疗,比较二者对小鼠Lewis癌自发性肺转移的影响;同时进... 寻找新的血管生成抑制剂,探讨其抗肿瘤转移作用及机理。方法利用鸡胚尿囊膜模型,观察抗肿瘤抗生素C1027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经静脉途径给予C1027和丝裂霉素治疗,比较二者对小鼠Lewis癌自发性肺转移的影响;同时进行受体结合分析,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受体是否为C1027作用的靶点。结果C1027有很强的抑制血管生成作用,在低剂量(0.01μg/鸡胚)即可抑制鸡胚尿囊膜的血管生成,并且可以阻断bFGF与受体蛋白结合,其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为2.3×10-6μg/ml。采用等毒性剂量进行比较:C1027(0.1mg/kg)和丝裂霉素(1.25mg/kg)对小鼠Lewis癌的肺转移抑制率分别为98%和78%,对皮下肿瘤的抑制率分别为86%和5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结论C1027是一种很强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可能以bFGF的受体为作用靶点,抑制血管生成,并阻断小鼠Lewis癌的自发性肺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抗生素 C 1027 血管生成 肿瘤转移 bfgf
原文传递
槲皮素抑制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7
8
作者 王晓庆 梁中琴 +1 位作者 顾振纶 范盘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61-1164,共4页
目的 研究槲皮素 (Quercetin)对血管生成和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的影响。方法 采用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的鸡胚绒毛尿囊膜 (CAM)血管增生模型观察槲皮素对血管生成的影响 ... 目的 研究槲皮素 (Quercetin)对血管生成和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的影响。方法 采用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的鸡胚绒毛尿囊膜 (CAM)血管增生模型观察槲皮素对血管生成的影响 ;利用培养的HUVEC ,用MTT法观察槲皮素抑制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 ;流式细胞仪观察槲皮素对HUVEC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槲皮素 (0 1、0 0 5和 0 0 2 5mmol·L-1)能明显抑制VEGF诱导的CAM小血管生成 ;槲皮素 (0 1和 0 0 5mmol·L-1)能明显抑制bFGF诱导的CAM小血管生成 ;槲皮素 (2 4 0、12 0 μmol·L-1和 6 0 μmol·L-1)对内皮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抑制率分别为 6 7 0 %、5 8 1%和39 7% ;槲皮素 (2 4 0、12 0 μmol·L-1)能显著导致HUVEC的S、G2 期阻滞。结论 槲皮素能抑制VEGF和bFGF诱导的血管生成 ,且对内皮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血管生成 鸡胚绒毛尿囊膜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下载PDF
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血管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40
9
作者 谢庆祥 裴发光 +3 位作者 孟家榕 汪鸿 缪友仁 李金雨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形成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发病中作用及其与bFGF、PCNA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bFGF和PCNA在18例正常前列腺(NP)和62例BPH中的表... 目的探讨血管形成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发病中作用及其与bFGF、PCNA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bFGF和PCNA在18例正常前列腺(NP)和62例BPH中的表达及其相关关系。结果BPH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bFGF和PCNA指数均显著高于NP;BPH的MVD与间质的面积百分比、bFGF表达和PCNA指数均呈正相关,而与上皮面积百分比负相关;NP的MVD仅与间质的PCNA指数正相关。结论血管形成增多与BPH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尤其对间质细胞增殖、增生的作用更为显著,而bFGF异常表达可能是血管形成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血管形成 bfgf PCNA
原文传递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骨愈合过程中的表达与合成 被引量:29
10
作者 王立平 党耕町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488-490,共3页
目的 通过对骨愈合过程中内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factor,bFGF) 合成变化的观察,探讨其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以此加深对骨生理学的认识,同时为干预骨愈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用SD大鼠并将其胫骨造成骨缺损... 目的 通过对骨愈合过程中内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factor,bFGF) 合成变化的观察,探讨其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以此加深对骨生理学的认识,同时为干预骨愈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用SD大鼠并将其胫骨造成骨缺损,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bFGF基因和蛋白质在骨痂组织成熟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从骨折后4 天~3 周内,bFGF染色阳性信号出现在成骨细胞的胞浆中,且骨膜内层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亦染色阳性。原位杂交结果表明,在缺损区新生编织骨中的成骨细胞对bFGFm RNA 强表达,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缺损区中骨痂组织逐渐增多,编织骨逐渐被板层骨取代,而排列于其骨表面上的成骨细胞对bFGFmRNA 不表达或弱表达。骨膜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对之有表达。结论 成骨细胞有合成bFGF的能力, 主要表现在骨组织形成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 bfgf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在溃疡与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创面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35
11
作者 付小兵 孙同柱 +3 位作者 杨银辉 蒋礼先 顾小曼 盛志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271-274,共4页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与转化生长因子 - β(TGF- β)在溃疡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特征以及与修复结果的关系。方法  2 1例标本包括体表慢性溃疡 8例、增生性瘢痕 8例和正常皮肤5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常规病...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与转化生长因子 - β(TGF- β)在溃疡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特征以及与修复结果的关系。方法  2 1例标本包括体表慢性溃疡 8例、增生性瘢痕 8例和正常皮肤5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常规病理技术确定两种生长因子在溃疡和增生性瘢痕的定位与表达量。结果  b FGF和TGF- β在正常皮肤中有少量表达 ,主要位于表皮基底细胞胞浆和细胞外基质。此外 ,b FGF还见于真皮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等。在溃疡组织 b FGF与 TGF- β表达量明显增加 ,其中 b FGF的阳性信号主要见于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而 TGF- β则仅见于炎性细胞。在增生性瘢痕 TGF- β的表达为阴性 ,而 b FGF则仍呈现出较高的表达量。结论 在高浓度生长因子环境下创面修复延迟可能和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结合障碍有关。研究结果还提示 b FGF参与了瘢痕发生的全过程 ,TGF- β则主要作用于瘢痕形成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溃疡 增生性瘢痕 bfgf TGF-β 创面修复
下载PDF
复健片对MCAO大鼠脑内bFGF、VEGF、PD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1
12
作者 周永红 王新陆 张维东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 :研究中药复健片对MCAO大鼠脑内bFGF、VEGF、PDGF表达的影响 ,探讨复健片治疗缺血性卒中后遗症的作用机理。方法 :用Koizumi氏血管内插线法造成MCAO大鼠模型。 2 6只大鼠分为药物组、病理模型组、正常对照组 3组。于造模成功后 6... 目的 :研究中药复健片对MCAO大鼠脑内bFGF、VEGF、PDGF表达的影响 ,探讨复健片治疗缺血性卒中后遗症的作用机理。方法 :用Koizumi氏血管内插线法造成MCAO大鼠模型。 2 6只大鼠分为药物组、病理模型组、正常对照组 3组。于造模成功后 6天药物组灌胃给予复健片 1g/kg ,余二组分别灌胃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 ,日 1次 ,共 2周。分别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观察MCAO大鼠脑内bFGF、VEGF、PDGF的表达。结果 :药物组大鼠脑内bFGF、PDGF、PDGF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复健片可显著增加MCAO大鼠脑内bFGF、PDGF、VEFG的表达 ,提示复健片对缺血性卒中后遗症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增加bFGF、VEGF、PDG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健片 缺血性卒中 bfgf VEGF PDGF 表达 中药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VEGF和bFGF及MMP-9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0
13
作者 赵军 刘叙仪 +1 位作者 张青云 蒋薇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76-679,共4页
目的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探讨其与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6例晚期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 目的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探讨其与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6例晚期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浆VEGF、bFGF和MMP-9水平,并对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化疗前血浆VEGF、bFGF和MMP-9中位值分别为275 pg/m l、69 pg/m l和122 ng/m 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化疗前血浆VEGF与bFGF水平正相关,Spearm an′s相关系数为0.329。化疗前血浆VEGF、bFGF和MMP-9水平与白细胞、血色素、血小板计数无相关性,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等亦无关。Ⅳ期广泛转移者(包括骨转移)化疗前血浆MMP-9水平显著高于仅有骨转移者(P=0.013)。化疗后血浆bFGF下降为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RR=11.737(P=0.02)。结论检测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的某些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可能有利于协助预测转移倾向及评价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VEGF bfgf MMP-9 预后
原文传递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颗粒脂肪移植后血运重建过程的作用 被引量:36
14
作者 杜学亮 罗少军 +2 位作者 郝新光 汤少明 梁杰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颗粒脂肪移植存活的作用。方法 在颗粒脂肪移植的实验动物模型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通过对不同时期实验侧和对照侧移植体血管密度的定量研究 ,观察血管生长情况。结果 微血管显影清晰。对...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颗粒脂肪移植存活的作用。方法 在颗粒脂肪移植的实验动物模型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通过对不同时期实验侧和对照侧移植体血管密度的定量研究 ,观察血管生长情况。结果 微血管显影清晰。对照侧和实验侧术后各期血管密度逐渐增高。对照侧于 2 8d达最高 ,实验侧于 14d达最高 ,以后稍有下降。每组实验侧均高于对照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颗粒脂肪移植 血运重建 微血管
原文传递
莪术油注射液对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3
15
作者 冯刚 黄涛 +3 位作者 卢宏达 费雁 冯觉平 孔庆志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5年第4期233-235,共3页
目的探讨莪术油对肿瘤血管形成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建立动物肿瘤模型,运用莪术油予以实验治疗,结合免疫组化,检测其抑瘤率和肿瘤内血管密度,以及瘤体VEGF和bFGF表达的改变。结果莪术油具有明显的抑制S180肉瘤作用,其大剂量组抑瘤率达46.... 目的探讨莪术油对肿瘤血管形成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建立动物肿瘤模型,运用莪术油予以实验治疗,结合免疫组化,检测其抑瘤率和肿瘤内血管密度,以及瘤体VEGF和bFGF表达的改变。结果莪术油具有明显的抑制S180肉瘤作用,其大剂量组抑瘤率达46.68%。小、中、大剂量实验组的S180瘤体内微血管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免疫组化显示莪术油大剂量组均可抑制S180瘤体内VEGF,bFGF的表达。结论莪术油对小鼠S180肉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肿瘤血管形成均有明显抑制作用,降低VEGF、bFGF的表达可能是其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 抗肿瘤 血管生成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 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骨折合并脑外伤时骨愈合过程中bFGF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汪学军 裴福兴 +2 位作者 池雷霆 向明 段宏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4-56,共3页
关键词 骨折 脑外伤 骨愈合 bfgf 实验研究 合并症
原文传递
bFGF及TGF-β_1在实验性肝硬化中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31
17
作者 张愚 屈文东 +3 位作者 黄华 王芳 柳利明 李英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 ,bFGF)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 (TransformingGrowthFac tor Beta1,TGF β1 )在实验性肝硬化大鼠不同时期的免疫组化表达和定位情况 ,探讨二者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的作用及...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 ,bFGF)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 (TransformingGrowthFac tor Beta1,TGF β1 )在实验性肝硬化大鼠不同时期的免疫组化表达和定位情况 ,探讨二者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的作用及两者相关性。方法 用硫代乙酰胺 (Thioacetamide ,TAA)诱导肝硬化动物模型 ,采用免疫组化、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技术 ,动态观察bFGF及TGF β1在正常对照组及肝硬化模型组不同时期的表达和定位特点 ,各组间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bFGF在实验性肝硬化不同发展阶段 ,其表达逐渐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或高度显著性 (P <0 0 1) ,TGF β1 在实验性肝硬化不同发展时期 ,其表达亦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或高度显著性 (P <0 0 1)。实验组中bFGF及TGF β1 之间的表达可见高度显著性正相关 (r =0 98,P <0 0 0 1)。结论 bFGF在实验性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 ,起着重要促进作用 ,TGF β1 同样在实验性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bFGF及TGF β1 可能存在协同致肝纤维化作用 ,可作为评价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同时也为今后以bFGF及TGF β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 FGF 实验性肝硬化 肝纤维化 表达 免疫组化 发生发展 发生过程 显著性 促进作用
下载PDF
脂肪来源的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后微血管生成及bFGF和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0
18
作者 王杰华 刘楠 +4 位作者 杜厚伟 翁金森 陈荣华 肖迎春 张逸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58-961,965,共5页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的干细胞(ADSC)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后微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方法:72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prague-Dar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和ADSC治疗组(ADSC组),每组18只,采...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的干细胞(ADSC)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后微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方法:72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prague-Dar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和ADSC治疗组(ADSC组),每组18只,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ADSC移植前用DAPI标记,ADSC组于造模成功1d后经侧脑室注射入30μL的经DAPI标记的ADSC细胞悬液,内含1×106细胞,vehicle组则注射同等剂量的PBS,术后4d、7d和14d分批处死实验动物,并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缺血区脑组织的新生血管及bFGF和VEGF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大鼠脑缺血后缺血区即可见大量的微血管生成,2周达高峰。ADSC组较MCAO组和vehicle组缺血区微血管密度明显增高(P<0.01);ADSC组术后4d、7d和14d脑组织中bFGF和VEGF的表达水平较MCAO组和vehicle组明显增高。结论:ADSC移植促进脑缺血大鼠缺血区微血管的生成,其机制可能与促进bFGF和VEG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来源的干细胞 脑梗塞 血管生成 bfgf VEGF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29
19
作者 黄巨恩 陈维平 《解剖科学进展》 CAS 1996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一个促有丝分裂的蛋白质分子,是FGF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员。它具有高亲合力和低亲合力两类受体,以极微的含量正常存在哺乳动物和人体的中枢神经组织和外周其他组织中,对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一个促有丝分裂的蛋白质分子,是FGF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员。它具有高亲合力和低亲合力两类受体,以极微的含量正常存在哺乳动物和人体的中枢神经组织和外周其他组织中,对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来源的组织细胞有很强的促生长作用。当炎症或外伤时,浸润的巨噬细胞和受损伤的细胞可以释放以bFGF为主的细胞生长因子以促进创伤的修复。而bFGF广谱的神经营养活性将为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 有丝分裂 神经营养因子 血脑屏障
全文增补中
黄芪、当归对家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TNF-α,bFGF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7
20
作者 徐晓玉 李莉华 +2 位作者 邬丽莎 赵春玲 林海英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71-773,共3页
目的 :探讨黄芪、当归对兔肾缺血再灌注 (IR)损伤的防治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 34只 ,随机均分至假手术对照 (对照 )组、IR模型组和黄芪 +IR组、当归 +IR组。在肾缺血 1h再灌注 4 8h取肾组织作电镜检查 ,并测血清肌酐 (... 目的 :探讨黄芪、当归对兔肾缺血再灌注 (IR)损伤的防治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 34只 ,随机均分至假手术对照 (对照 )组、IR模型组和黄芪 +IR组、当归 +IR组。在肾缺血 1h再灌注 4 8h取肾组织作电镜检查 ,并测血清肌酐 (Cr)、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含量。结果 :IR模型组肾组织变性改变显著 ,黄芪 +IR组、当归 +IR组病变轻微 ;IR模型组血清中Cr、肾组织中TNF α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bFGF显著降低。黄芪 +IR组、当归 +IR组Cr、TNF α含量较IR模型组降低 ,bFGF增高。结论 :黄芪、当归防治肾IR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TNF α和bFGF等细胞因子的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当归 家兔 肾缺血 肿瘤坏死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缺血再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