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处理器结构的Lon Works网络智能控制器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岚 张泰山 +1 位作者 彭可 陈际达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342-2345,共4页
基于LON总线的LonWorks控制网络中 ,Neuron芯片是控制节点的核心 .但是 ,其处理能力不足以胜任复杂的外部事件 .为了增强节点的控制能力 ,本文提出了一种非对称结构、模块化的多处理器控制网络节点设计方案 ,并将几种通用多处理器间通... 基于LON总线的LonWorks控制网络中 ,Neuron芯片是控制节点的核心 .但是 ,其处理能力不足以胜任复杂的外部事件 .为了增强节点的控制能力 ,本文提出了一种非对称结构、模块化的多处理器控制网络节点设计方案 ,并将几种通用多处理器间通信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Neuron芯片和两片MCU(89C5 2 )根据不同事件处理任务以并行和串行方式连接 ,分别完成了相应的通讯和控制功能 .在具体实现中 ,运用了模块化、非对称结构、流量控制以及外部事件处理优化等技术手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WORKS控制网络 NEURON芯片 多处理器 非对称结构 模块化 外部事件处理优化 智能控制器
下载PDF
Terahertz optical asymmetric demultiplexer based tree-net architecture for all-optical conversion scheme from binary to its other 2^n radix based form 被引量:1
2
作者 Jitendra Nath Roy Goutam Kumar Maity +1 位作者 Dilip Kumar Gayen Tanay Chattopadhyay 《Chinese Optics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7期536-540,共5页
To exploit the parallelism of optics in data processing, a suitable number system and an efficient encoding/decoding scheme for handling the data are very essential. In the field of optical computing and parallel info... To exploit the parallelism of optics in data processing, a suitable number system and an efficient encoding/decoding scheme for handling the data are very essential. In the field of optical computing and paralle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everal number systems like binary, quaternary, octal, hexadecimal, etc. have been used for different arithmetic and algebraic operations. Here, we have proposed an all-optical conversion scheme from its binary to its other 2^n radix based form with the help of terahertz optical asymmetric demultiplexer (TOAD) based tree-net archite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E Terahertz optical asymmetric demultiplexer based tree-net architecture for all-optical conversion scheme from binary to its other 2~n radix based form NET
原文传递
基于AMP模式多核处理器的可信节点构建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威鹏 郝俊芳 +1 位作者 李跃鹏 李虎威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44,共8页
针对多核处理器的安全性进行研究,深入探讨了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背景以及多核处理器在非对称多处理(AMP)模式下所面临的安全挑战。通过运用可信计算技术和双体系架构,结合AMP模式的工作特点以及多核之间的控制机制,提出一种主动免疫防... 针对多核处理器的安全性进行研究,深入探讨了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背景以及多核处理器在非对称多处理(AMP)模式下所面临的安全挑战。通过运用可信计算技术和双体系架构,结合AMP模式的工作特点以及多核之间的控制机制,提出一种主动免疫防御系统的策略和可信节点的构建方法,分析了可信计算在全工作过程中的度量机制,有效解决了多核处理器在AMP模式下的安全问题,同时很好地保持了核内原有系统的实时性。该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多核处理器的安全性,还能确保系统的可信运行环境,为未来计算设备的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支撑。通过对实验验证结果的分析,构建方案完全可行,能够在实际应用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多处理 多核处理器 可信节点 可信计算技术 双体系架构 安全防护 可信环境
下载PDF
农业网络云储存信息非对称加密方法研究
4
作者 李永娜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4-228,共5页
针对目前农业信息的管理共享性差且采用网络云储存时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对农业网络云储存信息系统进行了设计,并对云储存的非对称加密方法进行研究。为了保证农业网络云储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中的RSA算法对数据进行... 针对目前农业信息的管理共享性差且采用网络云储存时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对农业网络云储存信息系统进行了设计,并对云储存的非对称加密方法进行研究。为了保证农业网络云储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中的RSA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包括对非对称加密算法的结构进行设计、改进,并对具体的算法进行设计。为了验证系统的性能,对其进行了功能运行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各功能运行稳定,且数据处理速度较快,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网络云储存 非对称加密方法 RSA算法 HDFS体系结构 密钥
下载PDF
非对称多核体系下的阿姆达尔定律性能模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冯叶 邓倩妮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2-34,38,共4页
阿姆达尔定律研究并行计算的性能并指出任务的极限所在,为了突破这一瓶颈而提出的非对称多核硬件架构则需要适合的性能模型来支撑其理论价值.新的量化模型引入了具体的核配置等参数,通过分析比对两种架构下的加速比,得到了任务性能在非... 阿姆达尔定律研究并行计算的性能并指出任务的极限所在,为了突破这一瓶颈而提出的非对称多核硬件架构则需要适合的性能模型来支撑其理论价值.新的量化模型引入了具体的核配置等参数,通过分析比对两种架构下的加速比,得到了任务性能在非对称体系上优于对称架构的结论.该模型同时发现,遵循一定的设计规则来转换对称体系至非对称架构可以很大程度上优化整个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姆达尔定律 非对称多核体系架构 并行计算模型 系统结构
下载PDF
不对称力学负荷对大鼠椎体骨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戴哲浩 吕国华 +2 位作者 王冰 康意军 陆凌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9-263,286,共6页
目的:探讨不对称力学负荷对大鼠椎体骨小梁微结构形态学参数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双足鼠组和拴系-双足鼠组.通过截去双前肢和尾巴建立双足大鼠模型;拴系-双足鼠组在其基础上,利用丝线拴系左侧肩胛下角与同侧骨盆髂骨翼,完... 目的:探讨不对称力学负荷对大鼠椎体骨小梁微结构形态学参数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双足鼠组和拴系-双足鼠组.通过截去双前肢和尾巴建立双足大鼠模型;拴系-双足鼠组在其基础上,利用丝线拴系左侧肩胛下角与同侧骨盆髂骨翼,完成造模.术后第8周末将拴系缝线剪断.观察12周,每间隔4周摄脊柱全长正位X线片,观察各组大鼠侧凸发生情况;术后12周处死大鼠,测量顶椎旋转度,获取顶椎(拴系-双足鼠组)或L1椎体(双足鼠组)行显微CT扫描,观察椎体骨微结构变化情况.结果:双足鼠组中无脊柱侧凸发生,拴系-双足鼠组大鼠均发生侧凸,顶椎均位于T12或L1,其术后Cobb角为0°,术后4周时为23.5°±4.2°(16°~31°),术后8周时为40.6°±9.4°(28°~63°),三个观察点之间的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周时Cobb角为37.8°±9.9°(26°~50°),与术后8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顶椎旋转度为6.0°士2.2°(63.5°~9.0°).双足鼠组两侧各个参数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拴系-双足鼠组大鼠顶椎的凹侧体积骨密度(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vBMD)、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one volume/total volume,BV/TV)、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hness,Tb.Th)数值明显高于凸侧,骨小梁间隔(trabecular separation,Th.Sp)数值显著低于凸侧,而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N)无显著性差异(P>0.05).拴系-双足鼠组的凸侧BMD及凹侧vB-MD、BV/TV、Tb.Th数值显著高于双足鼠组,凹侧Tb.Sp也显著小于双足鼠组.结论:4周龄双足SD大鼠通过8周的拴系即可形成Cobb角>10°的稳定的结构性侧凸畸形.脊柱侧凸时,骨骼的重建能力提高了凹侧骨骼强度,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阻止了侧凸畸形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双足大鼠 不对称力 骨微结构
下载PDF
电力分布式智能配电终端控制芯片实时增强技术概述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德建 陈琦 沈冲飞 《微纳电子与智能制造》 2022年第4期94-101,共8页
随着“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分布式新能源广泛接入配电网形成新型有源配电网,信息交互和实时控制多形态新业务不断涌现,传统的云-端协同业务架构已无法负荷新业务实时处理的需求,业务架构逐步向“云-边-端”协同的分布式部... 随着“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分布式新能源广泛接入配电网形成新型有源配电网,信息交互和实时控制多形态新业务不断涌现,传统的云-端协同业务架构已无法负荷新业务实时处理的需求,业务架构逐步向“云-边-端”协同的分布式部署发展,业务数据就地化实时处理需求凸显。本文基于新型有源配电网业务特性,分析了电力分布式智能配电终端控制芯片的新需求。然后,针对诊断识别等弱实时算法加速方面,分析了基于CPU的内核级弱实时增强技术;针对强实时数据预处理方面,分析了不同硬件加速器技术及其特色应用情况;针对实时、非实时多业务融合问题,分析了不同异构架构方式下多业务数据实时交互的特性。通过研究分析,基于非对称多核异构的可重构片上集成系统更适合多业务融合场景下系统实时性需求。最后,对存算一体、chiplet等新兴技术进行了展望。通过分析新型有源配电网业务特性,本文提出电力分布式智能配电终端控制芯片的新需求,探讨了不同技术在实现这些需求方面的优缺点,对未来电力系统的未来发展和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智能配电终端 控制芯片实时增强技术 非对称多核异构架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