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1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 被引量:332
1
作者 王春友 李非 +2 位作者 赵玉沛 苗毅 杨尹默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共4页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于2000年制定了我国《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草案》,在2004年召开的第十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上,重点讨论了该草案的增补和修订内容,2006年更名为《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同年11月经中华医学会外...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于2000年制定了我国《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草案》,在2004年召开的第十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上,重点讨论了该草案的增补和修订内容,2006年更名为《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同年11月经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全体委员会议集体讨论通过,并于2007年发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间质水肿型胰腺炎 坏死型胰腺炎 中重症急性胰腺炎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原文传递
SIRS和MODS防治新对策的实验研究——血必净的药效学观察 被引量:165
2
作者 雪琳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7年第12期720-722,共3页
目的:探寻既有拮抗内毒素作用,又有拮抗炎性介质释放作用的复方中药。方法:从36组中药复方中筛选出由赤芍等5味中药组成的血必净静脉用针剂,观察体外法血必净抗内毒素药效、体内法血必净抗炎性介质药效及血必净对实验性内毒素性... 目的:探寻既有拮抗内毒素作用,又有拮抗炎性介质释放作用的复方中药。方法:从36组中药复方中筛选出由赤芍等5味中药组成的血必净静脉用针剂,观察体外法血必净抗内毒素药效、体内法血必净抗炎性介质药效及血必净对实验性内毒素性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动物模型存活的保护作用。结果:血必净有强效的拮抗内毒素作用(血必净含生药浓度0.150g/L,37℃温浴1小时即有拮抗内毒素作用;含生药0.075g/L,37℃温浴4小时即有拮抗内毒素作用),血必净也有强效的抑制TNFα释放的作用;血必净能明显提高实验性SIRS和MODS动物模型的存活率(SIRS和MODS模型非治疗组的动物存活率16.7%,SIRS和MODS加血必净组存活率100.0%)。结论:血必净疗法为提高临床防治SIRS和MODS的疗效提供了可借鉴的新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性反应 多器官衰竭 血必净 SIRS MODS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54
3
作者 邵义明 张良清 +1 位作者 邓烈华 姚华国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8-230,共3页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阻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0例符合SIRS诊断标准3项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 n=3 0 )和对照组( n=3 0 ) ,并选取1 5名正常体检者作为正常组。试...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阻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0例符合SIRS诊断标准3项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 n=3 0 )和对照组( n=3 0 ) ,并选取1 5名正常体检者作为正常组。试验组接受常规抗感染治疗,对照组在试验组用药基础上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 0 0 k U,8h1次,连用5d。常规监测患者心率( HR)、呼吸频率( RR)、体温( T)、白细胞计数( WBC)、SIRS症状改善时间和病死率;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5d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 6)、IL 1 0、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C反应蛋白( CRP)水平。正常组于体检时抽血检测的结果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试验组T、RR、HR及WBC治疗后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5或P<0 .0 1 )。SIRS患者入院时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 P均<0 .0 1 ) ;两组患者治疗后5d的CRP、IL 6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 .0 5或P<0 .0 1 ) ,但试验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试验组治疗后5d的IL 1 0较治疗前上升,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对照组治疗后5d的IL 1 0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另外,试验组患者治疗后SIRS炎性指标超过3 d无明显改善者明显少于对照组( P<0 .0 1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治疗作用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C反应蛋白(CRP) 肿瘤坏死因子-α IL-10 血清白细胞介素 心率(HR) 炎性细胞因子 炎症反应过程 0.05 MODS 对照组 治疗后 正常体检者 抗感染治疗 白细胞计数
下载PDF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28
4
作者 钱桂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7-101,共5页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所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近年来 ,对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命名和定义进行了更新和规范 ,对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 ,提出了临床诊断标准和...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所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近年来 ,对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命名和定义进行了更新和规范 ,对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 ,提出了临床诊断标准和综合治疗措施。随着对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深入研究 ,从炎症失控、调控着手去认识发病机制 ,采取针对性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研究现状
下载PDF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29
5
作者 魏武 葛京平 +5 位作者 马宏青 张征宇 周文泉 周水根 王冬 高建平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7年第4期264-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276例中21例发生SIRS。对经皮肾镜手术时间、术前有无尿路感染、结石负荷、结石部位、性别、年龄等诸因素与SIRS发生的关系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276例中21例发生SIRS。对经皮肾镜手术时间、术前有无尿路感染、结石负荷、结石部位、性别、年龄等诸因素与SIRS发生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长、术前有尿路感染和结石负荷较大,以及肾结石者,术后SIRS发生率明显增高,而性别、年龄等因素对SIRS发生率无显著影响。结论:由于手术途径及结石等客观因素,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后有发生SIRS的可能;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规范操作及低压灌注,术后早期诊断治疗,是降低术后SIRS发生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取石术 钬激光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下载PDF
降钙素原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病情预后的判断价值 被引量:110
6
作者 黄伟平 江稳强 +2 位作者 胡北 叶珩 曾红科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方法,选择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SIRS患者72例,于...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方法,选择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SIRS患者72例,于患者入ICU1、3、5d分别测定外周静脉血PCT、CRP及WBC。按有无感染灶分为脓毒症组(49例)和非脓毒症组(23例),比较两组间各指标动态变化的差异,将有差异的指标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进行相关性分析;随访28d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19例)和存活组(53例),比较两组问各指标动态变化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相关指标预测28d生存情况的效能,用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筛选其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脓毒症组人ICUl、3、5dPCT(μg/L)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1d:2.5±0.3比0.9±0.2,3d:1.9±03比0.6±0.2,5d:0.9±0.1比0.5±0.1,均P〈0.05),而CRP及WBC与非脓毒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脓毒症组随治疗时间延长PCT逐渐降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非脓毒症组PCT水平与治疗时间无关;PCT与SOFA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O.979,P〈0.05)。死亡组患者人ICU1、3、5dPCT(μg/L)、CRP(mg/L)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CT1d:2.0±0.8比0.8±0.3,3d:2.2±0.7比0.6±0.3,5d:2.4±1.0比0.4±0.1;CRP1d:422±45比411±44,3d:418±39比403±52,5d:392±38比382±46,均P〈0.05),而WBC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活组随治疗时间延长PCT显著下降,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死亡组与治疗时间无关,PCT持续在较高水平;而CRP、WBC随时间变化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CT和CRP预测患者28d生存的AUC分别为0.824和0.720(均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脓毒症 预后
原文传递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被引量:53
7
作者 钱桂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13-316,共4页
阐述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念演变,诊断标准。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 综合征 肺损伤 诊断 ARDS
下载PDF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儿童全身和局部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6
8
作者 陈杰华 郑跃杰 +5 位作者 王姝 马红玲 王文建 鲍燕敏 李永柏 何颜霞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2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诊断全身和局部细菌感染的价值。方法检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病史系统中感染性疾病患儿的资料,分为全身细菌感染组(血培养阳性的严重脓毒症和败血症),局部细菌感染组(...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诊断全身和局部细菌感染的价值。方法检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病史系统中感染性疾病患儿的资料,分为全身细菌感染组(血培养阳性的严重脓毒症和败血症),局部细菌感染组(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泌尿系感染及化脓性骨关节炎),病毒感染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手足口病)。比较各组PCT、CRP水平和阳性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PCT和CRP对全身和局部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148例患儿进入分析,全身细菌感染组19例,局部细菌感染组55例,病毒感染组74例。①CRP水平(mg·L-1)、PCT水平(μg·L-1)和PCT阳性率局部细菌感染组低于全身细菌感染组(CRP:21.35vs76.0,P=0.001;PCT:0.10vs28.09,32.7%vs100%,P均<0.001);CRP水平和阳性率局部细菌感染组高于病毒感染组(21.35vs4.0,73.1%vs27.0%,P均<0.001),PCT水平和阳性率局部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WB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BC阳性率全身细菌感染组高于病毒感染组(84.5%vs54.0%,P=0.017),局部细菌感染组与全身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PCT水平和阳性率局部细菌感染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显著高于不合并SIRS者(0.40vs0.08,P=0.002;60.0%vs17.1%,P=0.001),CRP水平和阳性率无显著差异。③PCT和CRP诊断全身细菌感染的ROCAUC分别为0.99和0.84;诊断局部细菌感染的ROCAUC分别为0.54和0.78。结论 PCT是识别全身细菌感染和监测局部细菌感染进展而合并SIRS的敏感指标。鉴别局部细菌感染时,CRP较PCT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细菌感染 全身细菌感染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儿童
下载PDF
生脉注射液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浆血管活性介质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7
9
作者 郭昌星 杨兴易 +4 位作者 林兆奋 赵良 单红卫 陈德昌 严鸣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39-241,共3页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管活性介质的影响。方法 :33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西医常规治疗组 (15例 )和生脉注射液加常规治疗组 (18例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中前列环素 (PGI2 )、血栓素 A2 (TXA...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管活性介质的影响。方法 :33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西医常规治疗组 (15例 )和生脉注射液加常规治疗组 (18例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中前列环素 (PGI2 )、血栓素 A2 (TXA2 )、心钠素 (ANP)和内皮素 (ET)等进行自身比较及组间对照比较。结果 :治疗后生脉注射液治疗组患者血中 PGI2 、PGI2 /TXA2 较常规治疗组患者有一定程度的升高 ,TXA2 、ANP、ET水平降低 ,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 5或 P<0 .0 1)。结论 :采用生脉注射液结合常规西医治疗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机体微循环 ,对保护脏器功能 ,防止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进一步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脉注射液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血管活性介质 炎性介质
下载PDF
危重病患者全身应激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54
10
作者 汤大明 张红金 陈德昌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753-755,共3页
目的 :探讨危重病患者应激状态下内环境的变化规律、代谢支持选择的最佳时机。方法 :12 7例因各种原因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ICU危重病患者入院后 1、3、5、7、14日进行电解质、血糖、晶体渗... 目的 :探讨危重病患者应激状态下内环境的变化规律、代谢支持选择的最佳时机。方法 :12 7例因各种原因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ICU危重病患者入院后 1、3、5、7、14日进行电解质、血糖、晶体渗透压监测 ,入院后第 2、5、10日检测血皮质醇。 38例接受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结果 :死亡组 (35例 )患者入院时表现为高钠血症和晶体渗透压升高 ,而存活组 (92例 )入院时出现低钠血症和晶体渗透压偏低 (P均 <0 .0 0 1)。死亡组患者血糖一直维持于较高水平 ,对胰岛素存在一定的耐受性 ;存活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和胰岛素用量进行性下降 (P均 <0 .0 1)。生长激素能明显提高 2组患者血糖水平 (P均 <0 .0 1) ,增加危重病患者内环境紊乱。死亡组患者血皮质醇浓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而存活组呈进行性下降至生理范围 (P<0 .0 1)。结论 :危重病患者应激反应可使内环境紊乱 ,这种紊乱与血皮质醇浓度及疾病的严重程度变化一致。血糖可作为危重症患者应激反应过程的一个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机体内环境 血糖 皮质醇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生长激素
下载PDF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致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4
11
作者 许国根 陈雯 +2 位作者 张万光 陈颖 缪群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20-321,共2页
目的 观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患者血浆中致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介素 - 6 (IL - 6 )和抗炎因子转化细胞生长因子 - β(TGF - β)、白介素 - 10 (IL - 10 )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 方法 符合SIRS诊断 4 8例 ,分... 目的 观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患者血浆中致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介素 - 6 (IL - 6 )和抗炎因子转化细胞生长因子 - β(TGF - β)、白介素 - 10 (IL - 10 )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 方法 符合SIRS诊断 4 8例 ,分别在入院后第 1、8小时和第 2、3、4天清晨空腹抽肘静脉血 3mL ,测定TNF -α、IL - 6、TGF - β和IL - 10 ,并设对照组。 结果 TNF-α和IL - 6各监测点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5 ,P <0 0 1) ,TGF - β和IL - 10入院后第 1小时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第 8小时以后各监测点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5 ,P <0 0 1) ,TNF -α和IL - 6峰值出现早于TGF - β和IL - 10 ,致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拮抗炎症因子的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达到致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平衡是治疗SIRS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炎因子 抗炎因子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转化细胞生长因子-β 白介素-10
下载PDF
应用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合并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的重度糖尿病足 被引量:54
12
作者 镇普祥 陈炎 +5 位作者 高伟 林震迅 钟兆伟 腾治海 何立环 花奇凯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61-1266,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合并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重度糖尿病足(Wagner 3~5级)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8月—2017年12月,采用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合并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重度糖尿病足(Wagner 3~5级)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8月—2017年12月,采用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合并SIRS的重度糖尿病足患者33例。其中男27例,女6例;年龄34~79岁,平均60.6岁。均患2型糖尿病,糖尿病病程1~28年,平均10年。糖尿病足病程1~12个月,平均2.7个月。根据Wagner分级,3级8例,4级23例,5级2例。术后观察患足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保肢率。评估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测量足背皮肤温度;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足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术后3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14.1个月。足部溃疡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12个月,平均5.3个月;保肢率100%。术后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浓度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术后1个月患足皮温为(32.64±2.17)℃,较术前的(31.28±1.99)℃显著改善(t=0.05,P=0.00);但与健侧皮温(32.46±2.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4,P=0.41)。术后1个月VAS评分为(2.4±0.7)分,较术前的(4.3±0.8)分显著改善(t=3.10,P=0.00)。结论 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能有效治疗合并SIRS的重度糖尿病足,可促进患足溃疡愈合,避免截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胫骨横向骨搬移术 糖尿病足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保肢
原文传递
危重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2
13
作者 乔万海 裴红红 +1 位作者 李小珍 封英群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9-110,共2页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 6、TNF α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 35例危重患者IL 6及TNF α的动态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35例患者血清IL 6、TNF α于 2 4h内即显著升高 ,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 ...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 6、TNF α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 35例危重患者IL 6及TNF α的动态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35例患者血清IL 6、TNF α于 2 4h内即显著升高 ,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 ,以后呈波动性变化 ,于第 6天出现第 2次高峰。结论 细胞因子参与了SIRS向MODS的发生发展 ,IL 6、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细胞因子 IL-6 TNF—α 临床意义 ELISA法
原文传递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7
14
作者 梅雪 李春盛 王烁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检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 IRS)患者血清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浓度变化,探讨二者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113例患者按S IRS诊断标准分为S IRS组(78例)和非S IRS组(35例);S IRS组按预后分为生存组(37例)和死亡组(41例)... 目的检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 IRS)患者血清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浓度变化,探讨二者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113例患者按S IRS诊断标准分为S IRS组(78例)和非S IRS组(35例);S IRS组按预后分为生存组(37例)和死亡组(41例);另选30例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测定血清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浓度。流式细胞仪测定单核细胞中人白细胞DR抗原(HLA DR)表达强度。结果S IRS组、死亡组患者血清中促炎因子水平较非S IRS组和生存组显著增高(P均<0.01),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和病情加重而逐渐增高;抗炎因子及单核细胞HLA DR的表达强度均不断降低,尤其是HLA DR最终低于非S IRS组和生存组(P均<0.01)。白细胞介素6(IL 6)、HLA DR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有显著相关性。决定系数R2=0.811,可以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APACHEⅡ=(0.180×IL 6)-(0.868×HLA DR)+22.265(F=49.290,P<0.01)。结论S IRS患者促炎细胞因子持续升高,抗炎细胞因子、单核细胞HLA DR表达强度持续降低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细胞因子 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血中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48
15
作者 刘慧琳 刘桂花 田兆兴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8-152,共5页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在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1 1年1月至2013年9月入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ICU)4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在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1 1年1月至2013年9月入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ICU)4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非感染性SIRS患者54例,脓毒症患者177例,严重脓毒症患者192例;死亡150例,存活273例.入院时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乳酸、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并计算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根据患者诊断和预后分组,比较各指标,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淋巴细胞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年龄越大,病情越重.在SIRS组、脓毒症组及严重脓毒症组,随病情加重,APACHEⅡ评分(分:7.78±3.72、13.85±7.22、24.00±9.79)、住院时间[d:6.0(1.0,9.0)、12.0(8.0,22.0)、19.5(7.0,29.0)]、病死率(0、10.2%、52.6%)、WBC(×109/L:7.59±3.27、8.94±3.95、10.32±5.50)、N(0.685±0.132、0.778±0.135、0.831±0.086)、hs-CRP[mg/L:4.60(2.80,7.52)、23.58(13.49,49.22)、59.77(19.36,110.62)和PCT[μg/L:0.05(0.05,0.05)、0.09(0.05,0.61)、0.63(0.10,5.25)]呈升高趋势(均P=0.000),淋巴细胞计数[×109/L:1.53 (0.89,1.88)、0.90 (0.65,1.42)、0.80 (0.50,1.12)]、淋巴细胞比例(0.225±0.122、0.138±0.097、0.106±0.070)呈降低趋势(P<0.05和P<0.01);3组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40(1.30,5.10)、1.10(0.80,2.00)、1.40(1.00,2.50)mmol/L,P=0.000].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年龄(岁:76.71±12.21比73.21±14.49)、APACHEⅡ评分(分:24.69±9.58比13.91±8.41)、住院时间[d:12.0(4.0,28.0)比11.0(8.0,22.0)]、WBC(×109/L:10.29±5.82比8.89±3.98)、N(0.809±0.130比0.776±0.120)、乳酸[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凋亡 脓毒症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原文传递
血液灌流联合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炎性因子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7
16
作者 舒艾娅 符宜龙 +1 位作者 简万均 唐中建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和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SAP伴SIRS患者5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和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SAP伴SIRS患者5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联合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表达水平、临床指标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72 h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甘油三酯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2 h,2组患者体温、心率、呼吸及白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2 h,2组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SAP伴SIRS患者,较常规西医治疗临床效果更高,病死率更低,可明显降低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改善患者临床指标,降低其APACHEⅡ评分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血液灌流 持续性血液净化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预后
下载PDF
热射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6
17
作者 荣鹏 孟建中 陈宇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0年第4期287-292,共6页
热射病(heat stroke,HS)为致命性中暑,近期临床和实验证据进一步表明热射病的高死亡率可能是热细胞毒性、凝血紊乱和继发于肠道和其他器官损伤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的复杂相互作用所致。快速降温和多器官功能支持是其最有效的临... 热射病(heat stroke,HS)为致命性中暑,近期临床和实验证据进一步表明热射病的高死亡率可能是热细胞毒性、凝血紊乱和继发于肠道和其他器官损伤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的复杂相互作用所致。快速降温和多器官功能支持是其最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但是即使这样仍有许多患者会留下永久的神经系统损伤或者死亡,其死亡率高达10%~50%[4]。因此,综合分析HS患者的病理机制,探讨HS引起SIRS的易感因素,研究干预HS的适当时机,为推出新思路和救治新策略,降低HS死亡率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射病 发病机制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防治策略
下载PDF
6种评分系统和4个实验室检查指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的评估作用 被引量:45
18
作者 李曼 邢小康 郭丰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73-677,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炎结局预测(POP)、Ranson评分、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Glasgow评分6种评分系统和CRP、血细胞比容(HCT)、尿素氮和肌酐4个实验室... 目的探讨胰腺炎结局预测(POP)、Ranson评分、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Glasgow评分6种评分系统和CRP、血细胞比容(HCT)、尿素氮和肌酐4个实验室检查指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151例SAP患者。根据发病至就诊时间分为≤3 d组102例和〉3 d组49例。应用ROC曲线比较上述6种评分系统,以及入院0、24、48 h CRP、HCT、尿素氮和肌酐4个实验室检查指标对两组SAP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结果Ranson评分对≤3 d组SAP患者预后评估的AUC值最大,为0.916,其次为BISAP、APACHEⅡ、Glasgow和POP评分,AUC值分别为0.832、0.823、0.793、0.787,对≤3 d组SAP患者预后的评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ISAP和APACHEⅡ评分对〉3 d组SAP患者预后的评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UC值分别为0.751和0.735,均小于≤3 d组SAP患者。入院24、48 h的尿素氮和肌酐对≤3 d组SAP患者预后的评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AUC值分别为0.856、0.853和0.793、0.874。入院0、24、48 h尿素氮,以及入院48 h肌酐对〉3 d组SAP患者预后的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AUC值分别为0.709、0.754、0.742和0.716。结论Ranson、POP和Glascow评分仅适合用于发病至就诊时间≤3 d的SAP患者的预后评估。APACHE Ⅱ、BISAP评分和尿素氮、肌酐可用于评估〉3 d的SAP患者的预后,但更适合≤3 d的SAP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胰腺炎结局预测 RANSON评分 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GLASGOW ROC曲线
原文传递
急性上尿路梗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7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4
19
作者 傅岳武 陈志强 +3 位作者 王树声 杨明 白遵光 张策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2年第9期469-470,共2页
目的 :提高对急性上尿路梗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关系的认识 ,探讨MODS的防治策略。方法 :分析 76例急性上尿路梗阻患者SIRS的临床资料及MODS发生率。结果 :入院时出现SIRS者 2 1例 ,发生率 2 7.6 ... 目的 :提高对急性上尿路梗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关系的认识 ,探讨MODS的防治策略。方法 :分析 76例急性上尿路梗阻患者SIRS的临床资料及MODS发生率。结果 :入院时出现SIRS者 2 1例 ,发生率 2 7.6 % ,其中 8例发生MODS(38.1% ) ,MODS中 3例死亡。结论 :MODS中急性肾功能衰竭最常见 ,随着符合SIRS标准项目的增加 ,病死率比例也增加 (P <0 .0 5 )。早期诊断SIRS ,积极治疗机体炎症反应 ,及时解除上尿路梗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分析 急性上尿路梗阻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预后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内毒素所致大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作用 被引量:41
20
作者 王进 刘德宏 杨光田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内毒素所致大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 IRS)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建立大鼠S IRS模型。健康雄性W istar大鼠4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组)、LPS致伤组(L组)和参附注射液治疗组(...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内毒素所致大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 IRS)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建立大鼠S IRS模型。健康雄性W istar大鼠4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组)、LPS致伤组(L组)和参附注射液治疗组(T组)。L、T组动物制模后分为1、2、4和6 h 4个亚组。在4个时间点分别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检测单个核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 6)水平,观察肺脏和肝脏的病理学变化,并与C组比较。结果:L组单个核细胞中NFκB活性明显增高,2 h最明显(0.604±0.020),显著高于对照组(0.112±0.017);血清TNFα浓度明显升高,2 h最明显〔(1 644.8±25.9)ng/L〕,显著高于对照组〔(55.9±19.2)ng/L〕;血清IL 6浓度随时间推移不断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病理结果显示,L组肺泡出血、水肿、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肝脏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参附注射液可以显著降低NFκB活性、TNFα及IL 6水平,减轻肺脏和肝脏病理损伤。结论:参附注射液可通过抑制NFκB活性对大鼠S IRS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单个核细胞 脂多糖 核转录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参附注射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