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6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 被引量:290
1
作者 曾小峰 艾脉兴 +3 位作者 甘晓丹 史艳萍 宋琴芳 唐福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81-284,共4页
目的 检测抗环瓜氨酸肽 (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 (RA)中的阳性率 ,探讨抗CCP抗体检测在RA中的意义。方法 以根据已知cDNA序列人工合成的CCP为抗原建立ELISA方法检测 2 94例RA ,132例其他风湿性疾病 ,135例非风湿性疾病中的抗CCP抗体... 目的 检测抗环瓜氨酸肽 (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 (RA)中的阳性率 ,探讨抗CCP抗体检测在RA中的意义。方法 以根据已知cDNA序列人工合成的CCP为抗原建立ELISA方法检测 2 94例RA ,132例其他风湿性疾病 ,135例非风湿性疾病中的抗CCP抗体的分布。比较抗CCP抗体与抗核周因子 (APF)、抗角蛋白抗体 (AKA)、类风湿因子 (RF)以及HLA DR4的相关性。结果 2 94例RA病人中 ,抗CCP抗体的阳性率为 46 6 % ,其他风湿性疾病的阳性率为 5 3 % ,非风湿性疾病的阳性率为 1 5 %。抗CCP抗体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46 6 % ,96 6 %。抗CCP抗体与APF、AKA以及HLA DR4之间有相关性 ,与RF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抗CCP抗体对RA具有良好的敏感性 (46 6 % )和特异性 (96 6 % ) ,能用于RA的诊断。抗CCP抗体与APF、AKA有相关性 ,但不完全重叠。抗CCP抗体可视为RA新的血清学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抗CCP抗体 抗核周因子 抗角蛋白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原文传递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8
2
作者 胡学芳 魏华 +2 位作者 朱爱萍 吕志勤 李小峰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84-487,共4页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 (RA)血清中的抗环瓜氨酸肽 (抗 CCP)抗体对RA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及其在风湿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 175例RA、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 13 3例和健康人 41名进行抗 CCP抗体...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 (RA)血清中的抗环瓜氨酸肽 (抗 CCP)抗体对RA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及其在风湿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 175例RA、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 13 3例和健康人 41名进行抗 CCP抗体检测 ,并分析RA其他诊断指标与抗 CCP抗体的相关性。结果  175例RA患者中 ,抗 CCP抗体阳性率为 84 6% (14 8/ 175) ,其他风湿性疾病的阳性率为 5 3 % (7/ 13 3 )。抗 CCP抗体对RA诊断的灵敏度为 84 6% ,特异性为 94 7%。阳性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 16 0 8和 0 16。抗 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 (RF)、抗核周因子 (APF)、抗角蛋白抗体 (AKA)具有相关性。结论 抗 CCP抗体对RA诊断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诊断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检测 临床应用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原文传递
RF、抗-CCP、AKA及GPI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9
3
作者 张静思 陈鑫苹 陈斌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788-1789,1793,共3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角蛋白抗体(AKA)及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56例RA患者及300例对照者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RF、ELISA法检测抗-CCP及GPI、...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角蛋白抗体(AKA)及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56例RA患者及300例对照者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RF、ELISA法检测抗-CCP及GPI、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AKA水平。分析各血清标记物单一及不同组合在RA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在单一标志物检测中RF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最高(80.1%,88.0%),抗-CCP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最高(80.1%,82.3%)。两项联合检测中RF+抗-CCP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最高(68.6%,85.0%),抗-CCP+AKA特异度最高(94.0%),RF+GPI及抗-CCP+AKA的阳性预测值最高(均为83.2%)。多项联合检测中RF+抗-CCP+GPI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最高(64.1%,83.5%),RF+抗-CCP+AKA+GPI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最高(96.3%,87.9%)。结论单一标志物检测RF最为理想,两项联合检测RF+抗-CCP最理想,3项联合检测RF+抗-CCP+GPI最理想。联合检测可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率,其中抗-CCP是检测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 环瓜氨酸肽抗体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
下载PDF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及预后意义探讨 被引量:51
4
作者 周彬 朱静 +4 位作者 刘建 龙武彬 吴晓丹 程佳 吴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60-362,共3页
目的评价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在鉴别类风湿关节炎(RA)和其他风湿性疾病中的意义,探讨RA骨侵蚀与上述两种抗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在125例RA,56例其他风湿性疾病,55例非风湿性疾病中检测上述两种抗体,... 目的评价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在鉴别类风湿关节炎(RA)和其他风湿性疾病中的意义,探讨RA骨侵蚀与上述两种抗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在125例RA,56例其他风湿性疾病,55例非风湿性疾病中检测上述两种抗体,其中抗CCP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IgM-RF采用速率比浊法。分析RA骨侵蚀与上述两种抗体之间的相关性。结果IgM-RF诊断RA的敏感性较抗CCP抗体高(RF58.4%,抗CCP抗体54.4%)(P=0.57);但抗CCP抗体有更高的诊断特异性(抗CCP抗体94.6%,IgM-RF84.7%)(P=0.015),且两种检测方法之间无相关性。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IgM-RF有很高的特异性98.2%,较单独检测IgM-RF有更高的阳性预测值(PPV)95.7%(P=0.019),阴性预测值(NPV)有下降57.7%(P=0.213)。抗CCP抗体阳性、IgM-RF阳性与RA骨侵蚀相关。结论抗CCP抗体与IgM-RF比较对RA有良好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可视为RA新的血清学诊断指标。抗CCP抗体与RA骨侵蚀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检测 类风湿关节炎 诊断 预后
原文传递
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M-CSF、IL-6、IL-8及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3
5
作者 田军伟 陶鹏飞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391-394,共4页
目的观察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风湿免疫科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16例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目的观察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风湿免疫科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16例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艾拉莫德治疗,持续治疗2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中M-CSF、IL-6和IL-8水平变化和骨代谢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环氧合酶(COX-2)、肿瘤坏死因子(TNF-α)、M-CSF、IL-6和IL-8各指标水平[(12.61±2.49)pg/mL、(5.48±1.36)pg/mL、(894±156)pg/mL、(2.49±0.46)pg/mL、(82.47±16.26)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6.88±3.94)pg/mL、(7.46±1.46)pg/mL、(1249±246)pg/mL、(4.76±1.21)pg/mL、(112.36±24.67)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端骨钙素(N-MID)、总1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和25羟维生素D[25(OH)D]各指标含量[(19.34±3.98)ng/mL、(44.25±8.54)ng/mL、(18.72±3.86)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4.16±3.04)ng/mL、(32.47±7.42)ng/mL、(15.01±2.19)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血沉、C-反应蛋白、触痛关节数及肿胀关节数和ADS28评分等指标[(0.47±0.11)pg/mL、(21.45±6.14)mm/h、(12.69±4.18)mg/L、(2.48±0.36)个、(1.24±0.26)个、(3.45±0.86)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76±0.18)pg/mL、(36.42±9.17)mm/h、(19.38±5.12)mg/L、(3.89±0.76)个、(2.06±0.66)个、(5.85±1.69)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疗效显著,其能缓解关节疼痛及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骨代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拉莫德 甲氨蝶呤 类风湿性关节炎 炎症因子 骨代谢
下载PDF
小剂量雷公藤总苷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炎性因子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4
6
作者 陈士军 朱卫民 田培军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3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雷公藤总苷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炎性因子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6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及常规治... 目的探讨小剂量雷公藤总苷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炎性因子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6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及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雷公藤总苷联合甲氨蝶呤及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临床症状(晨僵时间、关节疼痛程度、双手平均握力、关节压痛数及关节肿胀数)、炎性因子相关指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关节功能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减少,关节疼痛程度降低,双手平均握力升高,IL-6、ESR、CRP、RF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显著减少,关节疼痛程度明显降低,双手平均握力显著升高,IL-6、ESR、CRP、RF水平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关节功能障碍分级Ⅰ级比例升高及Ⅱ级比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08,P=0.253),且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结论小剂量雷公藤总苷联合甲氨蝶呤能更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炎性因子水平及关节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雷公藤总苷 甲氨蝶呤 关节痛 红细胞沉降率 类风湿因子 C反应蛋白质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4
7
作者 蒲卉明 赵凌艳 +1 位作者 程建明 郭俐宏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711-714,共4页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穴位注射鹿瓜多肽注射液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及关节滑膜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s)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内分泌科2014年1月至2015...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穴位注射鹿瓜多肽注射液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及关节滑膜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s)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内分泌科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21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住院患者,采用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107例,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并采用温针灸痛点循经取穴为主穴,辅以关元、足三里、脾俞、气海、阳陵泉、肾俞、肝俞等温针灸20min,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穴位注射鹿瓜多肽注射液,2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BMPs在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夹心ELISA法测定膝关节滑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含量、外周血血沉(ESR)、血清MMP-1、类风湿因子Ig A-RF、Ig M-RF,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压痛、肿胀、功能障碍指数、握力,晨僵时间,并计算总有效率。结果:温针灸联合穴位注射鹿瓜多肽注射液可提高BMPs,降低MMP-1、ESR、Ig A-RF、Ig M-RF,明显缩短晨僵时间,改善临床症状,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联合穴位注射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温针灸激发经气,运行气血,通经活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局部病变组织新陈代谢,鹿瓜多肽注射液促进BMPs合成,抑制RF造成的变态变态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瓜多肽注射液 类风湿因子 穴位注射 温针灸
下载PDF
抗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及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1
8
作者 张园 张吟眉 +2 位作者 崔丽艳 杨硕 张捷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82-586,共5页
目的 评价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的单一及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随机表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的13... 目的 评价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的单一及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随机表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的137例RA患者,265例非RA的自身免疫患者,111名健康人,检测血清中AKA、anti-CCP抗体及RF的水平.其中AKA测定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RF测定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anti-CCP测定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方案分为单项目、双项目、三项目检测,一共18种方案.检测结果组间比较采用四格表卡方(x2)检验.结果 Anti-CCP检测的准确度(80.39%),YI(0.51),和κ值(0.55)在单项目检测方案中均最高.方案antiCCP+ (AKA/RF),AKA/(anti-CCP+ RF),和(AKA+ RF)/(anti-CCP+ RF)/(AKA+ anti-CCP)的准确度(80.94,80.94,80.66),YI(0.51,0.51,0.50),和κ值(0.55,0.56,0.54)在联合检测方案中最高.结论 Anti-CCP检测在辅助RA诊断中具有突出的价值.联合检测方案anti-CCP+(AKA/RF)、AKA/(anti-CCP+ RF)、与(AKA+ RF)/(anti-CCP+ RF)/(AKA+ anti-CCP)对于RA的诊断最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自身抗体 肽类 角蛋白质类 类风湿因子
原文传递
RF、抗CCP抗体、抗AKA及CRP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8
9
作者 徐士荣 徐骏 +1 位作者 徐红珍 王露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究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及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用于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于该院住院治疗的65例RA患者及62例非RA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究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及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用于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于该院住院治疗的65例RA患者及62例非RA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两组患者RF、抗CCP抗体、抗AKA及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阳性表达情况,分析各项指标单项或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 RA组患者RF、抗CCP抗体、抗AKA、CRP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R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AKA、抗CCP抗体对RA的诊断特异度高于RF、CRP,RF对RA的诊断特异度高于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F联合CRP、抗CCP抗体联合抗AKA、抗CCP抗体联合CRP、抗AKA联合CRP及3项指标联合、4项指标联合诊断的灵敏度明显高于单项指标检测;联合检测中,抗CCP抗体+抗AKA诊断的特异度及准确度最高;4项指标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1%、40.32%、66.93%、61.86%、83.33%。结论 RF、抗CCP抗体、抗AKA及CRP对RA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4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灵敏度及特异度,可提高RA的早期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因子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抗角蛋白抗体 C反应蛋白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抗角蛋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9
10
作者 左川 杨南萍 彭晓东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研究抗角蛋白抗体(AKA)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意义。方法98例RA患者及70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测定血清抗角蛋白抗体,对两组病人AKA阳性率进行比较,并对抗角蛋白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比较,同时对RA患... 目的研究抗角蛋白抗体(AKA)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意义。方法98例RA患者及70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测定血清抗角蛋白抗体,对两组病人AKA阳性率进行比较,并对抗角蛋白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比较,同时对RA患者AKA阳性组和AKA阴性组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握力、晨僵时间、休息痛和RF、血沉、C反应蛋白、影像学检查以及关节外表现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A患者AK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P<0.001);AKA对于RA诊断较RF更具特异性;RA患者中AKA阳性组较AKA阴性组病情严重,除握力外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KA检测对RA诊断、病情预测和指导治疗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角蛋白抗体 类风湿关节炎 测定 预后
原文传递
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31
11
作者 穆荣 孙晓云 栗占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8-500,共3页
目的:评估抗聚丝蛋白抗体群(AFAs)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别检测266例RA患者和186例对照者血清中的RF和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APF)、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等AFAs。以乳凝法检... 目的:评估抗聚丝蛋白抗体群(AFAs)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别检测266例RA患者和186例对照者血清中的RF和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APF)、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等AFAs。以乳凝法检测RFIgM,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RFIgG、IgA及抗CCP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AKA、APF,并分析上述抗体在RA诊断中的意义。结果:与单独检测RF相比,联合检测RF和抗CCP抗体可使敏感度由65.8%提高至86.5%,二者特异度相当,分别为80.6%和81.8%。在RF阴性的91例RA患者中,64.8%的患者至少1项AFAs阳性,其中抗CCP阳性者占59.3%。AKA和APF特异性很高,但敏感性低。结论:AFAs与RF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RA的诊断率,尤其在RF阴性的RA患者中更具有意义。但以目前的检测方法,AKA和APF的敏感性太低。临床上,以RF和抗CCP抗体联合测定更为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类风湿因子 瓜氨酸 抗体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诊断相关特征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巩勋 姜泉 +2 位作者 韩曼 周新尧 唐晓颇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10-13,17,共5页
目的:探讨我国中医医院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发病年龄、确诊用时、病程分布、类风湿因子(RF)及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CCP)的阳性率等,分析中医证候与临床诊断特征的关系。方法:设计类风湿关节炎病证规律调查表,采集1602例类风湿关节... 目的:探讨我国中医医院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发病年龄、确诊用时、病程分布、类风湿因子(RF)及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CCP)的阳性率等,分析中医证候与临床诊断特征的关系。方法:设计类风湿关节炎病证规律调查表,采集160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数据,将所有入选病例数据录入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数据中心,进行数据管理分析。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病年龄的中位数为47岁,围绝经期女性发病最为常见。发病1年内明确诊断的患者占61.75%,而诊断用时在5年以上者占11.17%。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F阳性率高于CCP阳性率(P<0.05),7.02%的患者诊断缺乏血清学证据。不同证型患者的RF与CC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患者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痹阻证和肝肾不足证多见于长病程患者。结论:围绝经期女性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主要人群,部分患者诊断无血清学证据,值得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特征 证候 类风湿因子 环瓜氨酸多肽抗体
原文传递
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13
作者 曾婷婷 田永建 +6 位作者 谭立明 余建林 吴洋 蒋永清 陈娟娟 李华 余乐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4-78,84,共6页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A)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常见原因,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比较RA患者血清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C-反应蛋白(CRP)、血细胞沉降率(ESR)及骨代谢六项指标水平,探讨RA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 13...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A)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常见原因,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比较RA患者血清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C-反应蛋白(CRP)、血细胞沉降率(ESR)及骨代谢六项指标水平,探讨RA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 133例RA患者根据双能X线检测的骨密度(BMD)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低组和骨量正常组,检测各组受试者RF、anti-CCP、CRP、ESR及骨代谢六项等指标,分析比较各组受试者各指标水平差异,并比较各组患者糖皮质激素用药情况,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RA患者骨质疏松的关系。结果①RA患者血清RF、anti-CCP、CRP及ESR水平相较于正常人群显著升高;②骨质疏松和骨量减低组CRP、ESR及骨碱性磷酸酶(BAL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两项骨代谢指标水平较RA骨量正常组显著升高,且OP组糖皮质激素使用率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患者年龄、病程、疾病活动度及使用糖皮质激素是RA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116(1.013-1.230)、1.775(1.191-2.645)、4.356(1.741-10.898)和9.448(1.040-85.802)。结论 RA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炎症指标及骨代谢指标水平存在不同程度异常,患者年龄、病程、疾病活动度及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可作为判断RA患者骨质疏松风险的参考指标,有助于指导临床对RA患者疾病发展和病程进行监测,并进行及时的合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类风湿因子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 血细胞沉降率
下载PDF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8
14
作者 罗玲 李慧妍 林海雄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23期2882-2884,共3页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并探讨抗CCP抗体、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实验室指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活动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择80例正...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并探讨抗CCP抗体、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实验室指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活动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择80例正常体检者,83例RA患者,分别检测抗CCP抗体、RF、CRP、ESR,并根据临床检查与CRP计算RA患者的DAS28值。结果抗CCP抗体和RF对RA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5.54%、75.90%,特异度分别为82.50%、78.75%。RF、CRP、ESR在RA低活动组与高活动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CP抗体对RA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与RF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灵敏度、特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RF、CRP、ESR水平对RA的病情活动度评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类风湿因子
原文传递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类风湿性因子、抗CCP抗体、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7
15
作者 朱惠雅 冯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4期3006-3009,共4页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类风湿性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免疫球蛋白(Ig)以及细胞因子的含量,探讨各血清指标对RA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8例RA患者,其中52例处于活动期,46例处于缓...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类风湿性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免疫球蛋白(Ig)以及细胞因子的含量,探讨各血清指标对RA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8例RA患者,其中52例处于活动期,46例处于缓解期,以健康人群为对照(65例)。免疫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RF、Ig(IgM、IgG、IgA)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抗CCP抗体和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的含量,比较各组检测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分析RA患者细胞因子与RF、抗CCP-抗体、Ig以及DAS28评分的相关性。结果:RA组(活动期和缓解期)血清RF、抗CCP抗体、Ig(IgM、IgG、IgA)的含量分别为(33.39±13.12)、(13.01±5.14)U/mL,(29.40±6.240和(17.68±1.68)U/mL,(18.82±3.70)、(12.49±4.80)g/L,(25.72±1.20)、(17.73±1.41)g/L,(5.87±0.88)、(2.05±1.04)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RA组(活动期和缓解期)血清IL-1β、TNF-α、IFN-γ及IL-4含量分别为(0.63±0.28)、(0.35±0.19)μg/L,(8.02±1.24)、(4.07±0.78)μg/L,(3.91±0.89)、(1.19±0.46)ng/L,(1.89±0.57)、(2.03±0.81)n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RA活动期和缓解期组内比较,IL-4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RA活动期细胞因子IL-1β、TNF-α、IFN-γ水平与RF、抗CCP抗体、Ig及DAS28评分均呈正相关,缓解期时,仅与DAS28评分呈正相关,IL-4水平与其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清中RF、抗CCP抗体、Ig结合细胞因子水平的检测对RA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因子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 DAS28评分
下载PDF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及对关节侵蚀预测的价值 被引量:19
16
作者 谢其冰 刘钢 +2 位作者 王兰兰 彭晓东 杨南萍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56-360,共5页
目的研究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及与关节侵蚀的关系。方法检测84例RA患者抗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类风湿因子(RF),评价三者诊断RA的价值。将75例RA患者分为轻微关节侵蚀组41例(第1组)和严... 目的研究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及与关节侵蚀的关系。方法检测84例RA患者抗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类风湿因子(RF),评价三者诊断RA的价值。将75例RA患者分为轻微关节侵蚀组41例(第1组)和严重关节侵蚀组34例(第2组),分析与RA关节侵蚀相关的因素。结果3种抗体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抗CCP抗体(49%,94%)、AKA(50%,93%)、RF(79%,67%);三者两两组合后诊断RA的特异性增高。三者在第2组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第1组(P<0.05)。抗CCP抗体阳性患者更易出现关节侵蚀(OR=6.71)。多因素分析表明抗CCP抗体、AKA、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结节与关节侵蚀有关,其中类风湿结节权重最大(OR=12.07)。结论抗CCP抗体是RA良好的诊断指标,并且与关节侵蚀密切相关。抗CCP抗体与AKA、RF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对关节侵蚀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有助于判断RA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类风湿关节炎 诊断 关节侵蚀 预测
原文传递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7
17
作者 王玉俊 陈洁 +2 位作者 万年红 顾军 顾国宝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40-443,共4页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26例病程<2年的RA患者、135例非RA患者、112名健康体检者进行抗CCP抗体的定量检测,并与类风湿因子(RF)相比较。结果抗CC...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26例病程<2年的RA患者、135例非RA患者、112名健康体检者进行抗CCP抗体的定量检测,并与类风湿因子(RF)相比较。结果抗CCP抗体在RA组的阳性率为63.5%,明显高于非RA患者组(2.2%)和健康对照组(0.0%),抗CCP抗体的特异性(97.8%)显著高于RF(83.7%),假阳性率(2.2%)显著低于RF(16.3%)(P均<0.001);抗CCP抗体阳性RA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均显著高于抗CCP抗体阴性的RA患者。对抗CCP抗体阳性而RF阴性的RA患者追踪观察表明,半年后其中42.9%的患者RF转为阳性。结论抗CCP抗体对早期RA诊断有很高的特异性,具有反映RA病情是否活动和帮助判断预后的应用价值;由于血清抗CCP抗体可以较RF先出现,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 早期诊断 评价
下载PDF
针刺调控NF-κB信号通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刘婧 黄征 张根红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14-919,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治疗RA的机制。方法:选取江西省新余市中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R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 目的:观察针刺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治疗RA的机制。方法:选取江西省新余市中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R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10~15)mg/次,1次/周,共治疗10周;治疗组在口服甲氨蝶呤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1次/d,主要穴位为曲池、足三里、太冲、合谷、肾俞、膈俞以及大椎穴等,连续6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 d,治疗10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疼痛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液中炎性反应因子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RP、ESR、VAS评分、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以及关节液中NF-κB p65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CRP、ESR、VAS评分、晨僵时间以及关节液中NF-κB p65、TNF-α、IL-1β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TGF-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45/6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51/6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可通过抑制RA患者关节液中NF-κB信号通路p65蛋白的表达,调控相关炎性因子的水平,改善RA患者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类风湿关节炎 NF-ΚB信号通路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和抗角蛋白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6
19
作者 张新刚 张晓莉 +2 位作者 蒋莉 郭韵 王晓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30-1133,共4页
目的评估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和抗角蛋白抗体(AKA)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应用免疫比浊法、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278例RA患者和510例对照者血清中的RF、抗CCP抗体和AKA水平,... 目的评估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和抗角蛋白抗体(AKA)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应用免疫比浊法、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278例RA患者和510例对照者血清中的RF、抗CCP抗体和AKA水平,并分析3种抗体在RA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单一抗体检测中敏感度以RF最高(79.86%),特异度以抗CCP抗体最高(94.51%),阳性预测值以抗CCP抗体最高(88.03%),阴性预测值以RF(87.16%)或抗CCP抗体(87.00%)(2者接近)最高,阳性似然比以抗CCP抗体最高(13.50),阴性似然比以RF(0.27)或抗CCP抗体(0.27)最低;联合检测中敏感度以RF+抗CCP抗体最高(67.63%),特异度以抗CCP抗体+AKA最高(96.27%),阳性预测值以RF+AKA最高(89.55%),阴性预测值以RF+抗CCP抗体最高(84.32%),阳性似然比以RF+AKA最高(15.72),阴性似然比以RF+抗CCP抗体最低(0.34)。结论 3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RA的早期诊断率,抗CCP抗体的诊断价值高于AKA和RF,RF+抗CCP抗体联合检测最有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类风湿因子 瓜氨酸 角蛋白 抗体
下载PDF
不同剂量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安全性分析及对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2
20
作者 张艳 王明杰 +1 位作者 薛燕 徐风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剂量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疗效和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诊治的90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的方法按1∶1比...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剂量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疗效和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诊治的90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的方法按1∶1比例将患者分为低剂量联合组(n=45)和高剂量联合组(n=45)。两组患者均固定给予甲氨蝶呤治疗(10 mg,每周1次),低剂量联合组患者额外给予低剂量托法替布治疗(5 mg,每天1次),高剂量联合组患者额外给予高剂量托法替布治疗(5 mg,每天2次)。两组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指标VAS、疾病活动性指标DAS28、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血清因子(IL-35、IL-17、IL-6和IFN-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DAS28评分、CRP和ES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高剂量联合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低剂量联合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L-17、IL-6和IFN-γ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IL-35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高剂量联合组除IL-35外,其他血清因子(IL-17、IL-6和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低剂量联合组。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和白细胞减少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相比较低剂量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能更有效的改善RA患者临床症状,降低CRP和ESR水平,上调IL-35水平而下调IL-17、IL-6和IFN-γ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法替布 剂量 类风湿性关节炎 血清因子 甲氨蝶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