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4
篇文章
<
1
2
…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清代中期“以礼代理”说刍议
被引量:
7
1
作者
王世光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2-99,128,共8页
清代中期,以凌廷堪、焦循、阮元为代表的汉学家提出了“以礼代理”说,即主张用礼学代替理学。他们认为,儒学的中心是“礼”而不是“理”,脱离了“礼”而言“理”,只能导致师心自用以及对人的具体情感的漠视。这一学说是清初顾炎武所倡...
清代中期,以凌廷堪、焦循、阮元为代表的汉学家提出了“以礼代理”说,即主张用礼学代替理学。他们认为,儒学的中心是“礼”而不是“理”,脱离了“礼”而言“理”,只能导致师心自用以及对人的具体情感的漠视。这一学说是清初顾炎武所倡导的学术方向的继续,它把人们的目光由内在精神变革转向对外在制度的关注;同时,这一学说明确反对以抽象化的“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理学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学
理学
凌廷堪
焦循
阮元
原文传递
清乾嘉后期扬州三儒学术发微
被引量:
4
2
作者
祁龙威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68-73,共6页
本文评析焦循、阮元、凌廷堪的经学思想 ,并说明清代乾嘉经学乃是反对宋明理学“空谈心性”而创建的经世之学。先是以惠栋为主要代表的吴派 ;继之而起的是以戴震为主要代表的皖派 ;又继之的是以焦循、阮元、凌廷堪为代表的扬州学派。吴...
本文评析焦循、阮元、凌廷堪的经学思想 ,并说明清代乾嘉经学乃是反对宋明理学“空谈心性”而创建的经世之学。先是以惠栋为主要代表的吴派 ;继之而起的是以戴震为主要代表的皖派 ;又继之的是以焦循、阮元、凌廷堪为代表的扬州学派。吴派以复汉人训诂为宗旨 ,形成了汉学。皖派主张由训诂以明孔孟之道。扬州学派提倡面向人事 ,面向实践。三者相继 ,构成了乾嘉学派的正统。其特征是崇尚朴学 ,即实学。前人统称乾嘉经学为汉学 ,或目之为考据学 ,都非笃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经学
扬州学派
焦循
阮元
清代
吴派
皖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文本到义理——论焦循经学解释学的转向
被引量:
6
3
作者
林忠军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3-31,共9页
乾嘉学派崇尚汉学,以考辨方法和文字训诂方法理解与解释文本,探求文本固有的意义,是典型的文本中心论解释学。焦循发明"本经文实测"方法,是典型乾嘉学派解释学,然而他又以"证之以实,而运之于虚"的解释学进路,实现...
乾嘉学派崇尚汉学,以考辨方法和文字训诂方法理解与解释文本,探求文本固有的意义,是典型的文本中心论解释学。焦循发明"本经文实测"方法,是典型乾嘉学派解释学,然而他又以"证之以实,而运之于虚"的解释学进路,实现了由以文本为中心的解释学向以探索经学义理为主旨的哲学解释学的转向。由此出发,他提出具有西方意义的解释者"视域"或"前理解"意义上的"性灵",强调解释者个体在解释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这是他的创新,反映了乾嘉后期和道咸时期经学研究变化和发展的趋势。他主张易学经学解释的本质是解释者与文本"通"与"合":"通"是融通全体经文和诸经及其诸家之说,"合"是个体解释契合圣人之意,是一种视域融合。这是焦循以中国独特话语系统和思维方式对于自己解释学的表述。但由于他的解释学首先预设了圣人之意是唯一、普遍的真理,作为内含圣人之意的文本是解释的对象,这就决定了其解释本质上不是在视域融合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观点,而是"通""合"圣人之意。在这个意义上,焦氏的解释学是一种解释的"循环",最终还未真正超越同时代乾嘉学派以文本为中心的解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循
经文实测
解释者性灵
通与合
原文传递
《孟子正义》:新疏家模范作品
被引量:
3
4
作者
刘瑾辉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35,共6页
焦循的《孟子正义》是清代第一部用一家之注的新疏,也是清代本赵注《孟子》仅存的一部新疏。于赵岐《孟子章句》,一申其义,二补其注,三正其误,四存其疑。申赵而不盲从;补赵盖属必要之处;正在要处,正之有据;不能断其是者,存疑待考,学...
焦循的《孟子正义》是清代第一部用一家之注的新疏,也是清代本赵注《孟子》仅存的一部新疏。于赵岐《孟子章句》,一申其义,二补其注,三正其误,四存其疑。申赵而不盲从;补赵盖属必要之处;正在要处,正之有据;不能断其是者,存疑待考,学风可推,乃清代“新疏家模范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正义》
焦循
清代学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文学是情学”
被引量:
6
5
作者
殷国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9,共9页
"文学是情学"提供了探求文学与人、与人生和人性之间隐秘关系的通幽小径。情最贴近人类生命本原,直接源自于人类的本能和原始欲望状态,也最能反映潜藏在人们潜意识中的能量和能力,激发人们的想象和创造力。情之回归,不单是对...
"文学是情学"提供了探求文学与人、与人生和人性之间隐秘关系的通幽小径。情最贴近人类生命本原,直接源自于人类的本能和原始欲望状态,也最能反映潜藏在人们潜意识中的能量和能力,激发人们的想象和创造力。情之回归,不单是对于压制和束缚人性的各种传统制度与观念的挑战,也是文学回归人性、回归大众、尤其是回归人类日常生活之路。"情学"也许不仅仅是一个文学问题,而人类对于情的认识,也不仅仅止于对文学艺术的探讨,实际上这是一个重新反思人类精神史和思想史,继而更加深入认识人类自我的时机和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是“情学”
人学
心学
情理相通
红楼梦
焦循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创体思维与通变意识——焦循“一代有一代之所胜”文学史观阐析
被引量:
3
6
作者
冯乾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37,共5页
清代朴学家焦循文学"一代有一代之所胜"论对中国文学史研究有着重大影响。但研究者对焦氏此说的内涵以及焦氏如何提出这一著名的论点,论之未尽。本文从创体与通变的角度阐析了焦氏"一代有一代之所胜"文学史观的内涵...
清代朴学家焦循文学"一代有一代之所胜"论对中国文学史研究有着重大影响。但研究者对焦氏此说的内涵以及焦氏如何提出这一著名的论点,论之未尽。本文从创体与通变的角度阐析了焦氏"一代有一代之所胜"文学史观的内涵,并深入分析了焦氏此论的学术思想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循
文体
文学史观
朴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焦循的《尚书》学研究
被引量:
3
7
作者
陈居渊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8-13,共6页
以焦循所撰《尚书补疏》为考察对象,分析焦循对《尚书》这部古经意义的新探索。焦循维护伪《孔传》的经典地位,是他确认伪《孔传》蕴含着“二帝三王之道”的真谛,体现了经典的古代意义与传注的现代诠释的统一,具有思想史上的价值。同时...
以焦循所撰《尚书补疏》为考察对象,分析焦循对《尚书》这部古经意义的新探索。焦循维护伪《孔传》的经典地位,是他确认伪《孔传》蕴含着“二帝三王之道”的真谛,体现了经典的古代意义与传注的现代诠释的统一,具有思想史上的价值。同时,焦循提出《舜典》未亡、《大禹谟》和《皋陶谟》原为一篇的猜想,现据《郭店楚墓竹简》所提供的文本,倒可备为一说,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循
尚书补疏
诠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清四种注《孟》著作散论
被引量:
1
8
作者
朱义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0-80,共11页
明清两代 ,有四部以“孟子”为书名前冠的著作 ,作者分别是黄宗羲、戴震、焦循、康有为。他们在《孟子师说》、《孟子字义疏证》、《孟子正义》、《孟子微》中 ,对《孟子》这一经典文本注入了自己有创意的见解。这些独创的观点 ,不仅较...
明清两代 ,有四部以“孟子”为书名前冠的著作 ,作者分别是黄宗羲、戴震、焦循、康有为。他们在《孟子师说》、《孟子字义疏证》、《孟子正义》、《孟子微》中 ,对《孟子》这一经典文本注入了自己有创意的见解。这些独创的观点 ,不仅较好地体现了这四位思想家不同于传统的启蒙风貌与近代意识 ,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发展历史的规律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黄宗羲
戴震
焦循
康有为
文本
原文传递
焦循《孟子正义》的疏证特色
被引量:
3
9
作者
刘瑾辉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70-75,共6页
焦循的《孟子正义》是清代第一部用一家之注的新疏,也是清代本赵注《孟子》仅存的一部新疏。于赵注,申、补、正、存,实事求是,不墨守唐宋旧疏“疏不破注”的成法,“于赵氏之说或有所疑,不惜驳破以相规正”,尽显清学特色。广考博征,融会...
焦循的《孟子正义》是清代第一部用一家之注的新疏,也是清代本赵注《孟子》仅存的一部新疏。于赵注,申、补、正、存,实事求是,不墨守唐宋旧疏“疏不破注”的成法,“于赵氏之说或有所疑,不惜驳破以相规正”,尽显清学特色。广考博征,融会贯通,精审独到,乃清代“新疏家模范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正义》
焦循
清代学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焦循《孟子正义》的诠释风格
被引量:
1
10
作者
朱松美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26,共4页
焦循作为综合吴、皖而起的扬州学派的代表,其《孟子正义》把朱熹、戴震“经世致用”的诠释理念提升到“自觉”的理论高度,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一并实现了实证与创新并重、理论与经世并重的学术路线,使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的穷经、明道、...
焦循作为综合吴、皖而起的扬州学派的代表,其《孟子正义》把朱熹、戴震“经世致用”的诠释理念提升到“自觉”的理论高度,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一并实现了实证与创新并重、理论与经世并重的学术路线,使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的穷经、明道、救世观,在诠释理论和诠释实践中得到双重落实,也由此而使之以既不乏创新与发挥,更注重实证与贯通的兼容并蓄、博大会通的学术特色,成为超越一般补苴拾掇的纯粹考据的典范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循
《孟子正义》
诠释风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焦循的数理思想与乾嘉学术
被引量:
2
11
作者
陈居渊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5-112,128,共8页
通过对清代乾嘉学者焦循的“理本自然”、“名起于法”、“数在形先”等数理思想的剖析 ,探讨焦循的数理思想与乾嘉学术的关系 ,可知他的数理思想是在人类已有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继往开来、推陈出新 ,摆脱陈规旧习的束缚 ,提出新的假设或...
通过对清代乾嘉学者焦循的“理本自然”、“名起于法”、“数在形先”等数理思想的剖析 ,探讨焦循的数理思想与乾嘉学术的关系 ,可知他的数理思想是在人类已有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继往开来、推陈出新 ,摆脱陈规旧习的束缚 ,提出新的假设或理论 ,从而为我们重新评估乾嘉学术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循
数理思想
乾嘉学术
原文传递
论焦循易学中的经权观
被引量:
3
12
作者
赵清文
《周易研究》
CSSCI
2017年第5期74-80,共7页
焦循在易学研究中发挥了汉儒"反经合道为权"的观点。他认为,作为现实道德生活中的一般性准则的"经"是可以自觉进行调整和修正以符合"道"的要求的。"权"的直接目的是"趋时",一方面是...
焦循在易学研究中发挥了汉儒"反经合道为权"的观点。他认为,作为现实道德生活中的一般性准则的"经"是可以自觉进行调整和修正以符合"道"的要求的。"权"的直接目的是"趋时",一方面是对"经"本身通过变通而"反复其道",另一方面,在道德实践之中,要勇于冲破相习成风的准则的约束。焦循的经权观对于处理准则的普遍性和情境的特殊性,以及约定俗成的制度或准则同终极的道义要求之间的矛盾,都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循
易学
经权观
原文传递
焦循易学方法论的哲学意义
被引量:
2
13
作者
陈居渊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8-34,共7页
文章认为焦循通过“旁通”、“当位失道”、“时行”、“八卦相错”、“比例”五图,编织了一套表现为象数形式的逻辑类比推理的思想构架。并将自己的道德理想尽数纳入构架之中。这样。焦循一方面确立了研究易学的方法论,另一方面也具有...
文章认为焦循通过“旁通”、“当位失道”、“时行”、“八卦相错”、“比例”五图,编织了一套表现为象数形式的逻辑类比推理的思想构架。并将自己的道德理想尽数纳入构架之中。这样。焦循一方面确立了研究易学的方法论,另一方面也具有以“旁通”为主体的哲学意义。焦循易学的方法论,标志着清代中期易学的重要转向,它已迈出象数与义理诠释易学的旧轨。然而将易学的探求严格限定在各种法则的框架之内,因而也就混淆了易学的象数系统与义理系统的各自独立性。因此,易学的哲学意义也就被逻辑推理的工具价值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循
易学
易图略
方法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焦循教育思想发微
被引量:
1
14
作者
刘瑾辉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4年第2期33-38,共6页
清代著名学者焦循,从"人之性善,物之性不善"、"能知故善"的人性论出发,推出"人性可引而善"的教育思想,强调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形成了"因材趋时"、"博学多思"、"融会贯通&qu...
清代著名学者焦循,从"人之性善,物之性不善"、"能知故善"的人性论出发,推出"人性可引而善"的教育思想,强调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形成了"因材趋时"、"博学多思"、"融会贯通"的教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循
教育思想
人性论
清代
谋生
修身
教学内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周易》象辞关系的独特识见——论焦循易学的象辞观
被引量:
2
15
作者
张沛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0-49,共10页
焦循易学之所以独树一帜、风格迥异,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因于他对《周易》象辞关系的独特识见。经过长年累月的求索,焦循终于得以回答父亲"‘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小畜》言之矣,何以《小过》又言之"的《易》辞重出之问。依...
焦循易学之所以独树一帜、风格迥异,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因于他对《周易》象辞关系的独特识见。经过长年累月的求索,焦循终于得以回答父亲"‘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小畜》言之矣,何以《小过》又言之"的《易》辞重出之问。依他之见,虽然经传辞句各具文意,但其实不过是一个个象数标记符的逐字拼接。圣人精心构设同辞标记,一则提示出系有同辞的若干《易》卦可由卦爻运行相连一体,再则令后学从中悟得每一字词的象数内涵。所谓同辞,不单指语词的重复使用,还包括同义互训和同声假借。尽管这种独特的象辞观今天看来依然触目惊心,却不可盲目否定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循
象辞
同辞
象数
训诂假借
原文传递
论焦循对王国维戏剧研究的影响
被引量:
2
16
作者
王伟康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48,共6页
近代大学者王国维治戏曲,深受焦循多方面积极影响。从指导思想看,焦循“夫一代有一代之所胜”进步的文艺发展史观,给予王国维深刻影响与启迪,成为其珍视元曲而撰写《宋元戏曲考》这一权威性不朽之作的理论指导和推动力;从戏曲流派观点看...
近代大学者王国维治戏曲,深受焦循多方面积极影响。从指导思想看,焦循“夫一代有一代之所胜”进步的文艺发展史观,给予王国维深刻影响与启迪,成为其珍视元曲而撰写《宋元戏曲考》这一权威性不朽之作的理论指导和推动力;从戏曲流派观点看,王国维主张戏剧摹绘真情实景,“字字本色”,反对雕琢、虚伪,崇尚“自然”、“意境”,是在焦氏为代表的清中期以来“本色”论派理论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从审美价值取向看,王国维推重立足世界文学之林极富悲剧意义的元曲杰作,鄙薄大团圆格套,与焦氏审美观一脉相承;从戏曲研究方法看,王国维娴熟掌握了朴学大师焦循以考据学治戏曲之术,并与西学逻辑推演相互影响、制约,完美结合。王国维戏剧研究的巨大成功,多得力于焦循,又有明显的拓展和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循
王国维
戏剧研究
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焦循易学的旁通说及其仁学意蕴
被引量:
2
17
作者
张沛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46,51,共9页
清代学者焦循在高度涵化汉易资源的基础上创造了"旁通""相错""时行"三大义例,从而完成了《易学三书》的象数建构。其中,旁通说是焦循易学的理论基石。所谓"旁通",是指六爻阴阳截然相反的两卦遵...
清代学者焦循在高度涵化汉易资源的基础上创造了"旁通""相错""时行"三大义例,从而完成了《易学三书》的象数建构。其中,旁通说是焦循易学的理论基石。所谓"旁通",是指六爻阴阳截然相反的两卦遵循"应位"原则、以"升降"形式进行"之正"的过程。焦循相信,《周易》经传中的重出字词,即是诸卦因旁通彼此连接的明证。更重要的是,易学之"旁通"与儒学之"仁"紧密关联、相即不离。唯有彻底理解伏羲设卦的"旁通"规则,才能真切了悟孔子"仁"之本义。基于这一识见,焦循独辟蹊径,从"旁通"这一象数体例切入,揭示出"仁"的双重内涵:一是对不同学术观点给予充分尊重,二是谋求自我与他人情欲的契合双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循
易学
旁通
仁
推己及人
原文传递
焦循易学宗旨管窥
被引量:
2
18
作者
刘建臻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84-89,共6页
焦循指出 ,《周易》的宗旨就是“教人改过”。因为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能够被“教” ,《易经》的卦辞和爻辞便是圣人教民以治天下的结晶 ,而阐发《易》理的《论语》和《孟子》则是对“伏羲之教”的继承和光大。同时 ,“变通”...
焦循指出 ,《周易》的宗旨就是“教人改过”。因为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能够被“教” ,《易经》的卦辞和爻辞便是圣人教民以治天下的结晶 ,而阐发《易》理的《论语》和《孟子》则是对“伏羲之教”的继承和光大。同时 ,“变通”又与“改过”等义 ,《周易》中“以同声为假借”的丰富内容就体现着“变通”的思想 ,这不仅成为焦循衡量过往一切易学典籍和易学家的一个重要标尺 ,而且也因此使其易学具有了道德哲学的显著特征 ,并充满了生气与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循
易学
宗旨
变通
教人改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焦循《孟子正义》以易释孟平议
被引量:
2
19
作者
魏忠强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1-17,共7页
焦循重视经义的贯通,是他得以形成以易释孟思想体系的基础。焦循《孟子正义》以易释孟,突出体现在他以《易》学思想对孟子所论的"道"、"性善"、"经权"等思想概念的诠释上。焦循对孟子思想的诠释,使得孟...
焦循重视经义的贯通,是他得以形成以易释孟思想体系的基础。焦循《孟子正义》以易释孟,突出体现在他以《易》学思想对孟子所论的"道"、"性善"、"经权"等思想概念的诠释上。焦循对孟子思想的诠释,使得孟学呈现易学化色彩,拓宽并深化了后人对孟子思想的理解。然而其中也有牵强之处,偏离了孟子本意。焦循以易释孟背后的依据,应源于他对理学的抵触,反对空疏,试图寻求一条新的途径来诠释《孟子》,尤其体现在他以《易》学之"通变"思想来诠释孟子的"性善"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焦循
《孟子正义》
以易释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道在求其通,解经须性灵——一代通儒焦循的经学思想
被引量:
2
20
作者
陈居渊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40-48,共9页
文章从“考据不是经学”、“实测与贯通”、“惟经学可以言性灵”三个层面,探讨了乾嘉学者焦循的经学思想。文章指出:焦循对当时“考据”学风的批评,体现了当时经学信仰与学术客体之间的某种紧张。焦循提倡实测与贯通,则开创了一种注重...
文章从“考据不是经学”、“实测与贯通”、“惟经学可以言性灵”三个层面,探讨了乾嘉学者焦循的经学思想。文章指出:焦循对当时“考据”学风的批评,体现了当时经学信仰与学术客体之间的某种紧张。焦循提倡实测与贯通,则开创了一种注重过程研究的经学研究方法。焦循强调无性灵不可言经学,走上了经学与子学的整合之路,为乾嘉以后经学研究转向多元化提供了新的经学诠释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循
经学
考据
实测
性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中期“以礼代理”说刍议
被引量:
7
1
作者
王世光
机构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2-99,128,共8页
文摘
清代中期,以凌廷堪、焦循、阮元为代表的汉学家提出了“以礼代理”说,即主张用礼学代替理学。他们认为,儒学的中心是“礼”而不是“理”,脱离了“礼”而言“理”,只能导致师心自用以及对人的具体情感的漠视。这一学说是清初顾炎武所倡导的学术方向的继续,它把人们的目光由内在精神变革转向对外在制度的关注;同时,这一学说明确反对以抽象化的“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理学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
礼学
理学
凌廷堪
焦循
阮元
Keywords
Ritual
Study
(Lixue)
Idealist
Confucianism
Ling
Tingkan
jiao
xun
Ruan
Yuan
分类号
B24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清乾嘉后期扬州三儒学术发微
被引量:
4
2
作者
祁龙威
机构
扬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68-73,共6页
文摘
本文评析焦循、阮元、凌廷堪的经学思想 ,并说明清代乾嘉经学乃是反对宋明理学“空谈心性”而创建的经世之学。先是以惠栋为主要代表的吴派 ;继之而起的是以戴震为主要代表的皖派 ;又继之的是以焦循、阮元、凌廷堪为代表的扬州学派。吴派以复汉人训诂为宗旨 ,形成了汉学。皖派主张由训诂以明孔孟之道。扬州学派提倡面向人事 ,面向实践。三者相继 ,构成了乾嘉学派的正统。其特征是崇尚朴学 ,即实学。前人统称乾嘉经学为汉学 ,或目之为考据学 ,都非笃论。
关键词
乾嘉经学
扬州学派
焦循
阮元
清代
吴派
皖派
Keywords
Confucian
classics
in
the
Qianlong
and
Jiaqing
reigns
Yangzhou
school
jiao
xun
Ruan
Yuan
Ling
Tingcan
分类号
B24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文本到义理——论焦循经学解释学的转向
被引量:
6
3
作者
林忠军
机构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3-31,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象数易学史研究"(11AZX004)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乾嘉学派崇尚汉学,以考辨方法和文字训诂方法理解与解释文本,探求文本固有的意义,是典型的文本中心论解释学。焦循发明"本经文实测"方法,是典型乾嘉学派解释学,然而他又以"证之以实,而运之于虚"的解释学进路,实现了由以文本为中心的解释学向以探索经学义理为主旨的哲学解释学的转向。由此出发,他提出具有西方意义的解释者"视域"或"前理解"意义上的"性灵",强调解释者个体在解释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这是他的创新,反映了乾嘉后期和道咸时期经学研究变化和发展的趋势。他主张易学经学解释的本质是解释者与文本"通"与"合":"通"是融通全体经文和诸经及其诸家之说,"合"是个体解释契合圣人之意,是一种视域融合。这是焦循以中国独特话语系统和思维方式对于自己解释学的表述。但由于他的解释学首先预设了圣人之意是唯一、普遍的真理,作为内含圣人之意的文本是解释的对象,这就决定了其解释本质上不是在视域融合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观点,而是"通""合"圣人之意。在这个意义上,焦氏的解释学是一种解释的"循环",最终还未真正超越同时代乾嘉学派以文本为中心的解释学。
关键词
焦循
经文实测
解释者性灵
通与合
Keywords
jiao
xun
,
real
examining
of
classic
correspondence
texts,
soul
of
explainer,
comprehension
and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孟子正义》:新疏家模范作品
被引量:
3
4
作者
刘瑾辉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35,共6页
基金
江苏省重点高校建设项目(04YT0204A)
文摘
焦循的《孟子正义》是清代第一部用一家之注的新疏,也是清代本赵注《孟子》仅存的一部新疏。于赵岐《孟子章句》,一申其义,二补其注,三正其误,四存其疑。申赵而不盲从;补赵盖属必要之处;正在要处,正之有据;不能断其是者,存疑待考,学风可推,乃清代“新疏家模范作品”。
关键词
《孟子正义》
焦循
清代学术
Keywords
Commentary
on
The
Works
of
Mencius
jiao
xun
the
Academy
of
the
Qing
Dynasty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文学是情学”
被引量:
6
5
作者
殷国明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9,共9页
文摘
"文学是情学"提供了探求文学与人、与人生和人性之间隐秘关系的通幽小径。情最贴近人类生命本原,直接源自于人类的本能和原始欲望状态,也最能反映潜藏在人们潜意识中的能量和能力,激发人们的想象和创造力。情之回归,不单是对于压制和束缚人性的各种传统制度与观念的挑战,也是文学回归人性、回归大众、尤其是回归人类日常生活之路。"情学"也许不仅仅是一个文学问题,而人类对于情的认识,也不仅仅止于对文学艺术的探讨,实际上这是一个重新反思人类精神史和思想史,继而更加深入认识人类自我的时机和转折点。
关键词
文学是“情学”
人学
心学
情理相通
红楼梦
焦循
Keywords
literature
as
a
study
on
emotion
anthropology
psychology
emotion
and
reason
A
Dream
Of
the
Red
Mansions
jiao
xun
分类号
I02-02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创体思维与通变意识——焦循“一代有一代之所胜”文学史观阐析
被引量:
3
6
作者
冯乾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37,共5页
文摘
清代朴学家焦循文学"一代有一代之所胜"论对中国文学史研究有着重大影响。但研究者对焦氏此说的内涵以及焦氏如何提出这一著名的论点,论之未尽。本文从创体与通变的角度阐析了焦氏"一代有一代之所胜"文学史观的内涵,并深入分析了焦氏此论的学术思想背景。
关键词
焦循
文体
文学史观
朴学
Keywords
jiao
xun
style
literature
view
textology
分类号
I206.0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焦循的《尚书》学研究
被引量:
3
7
作者
陈居渊
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系
出处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8-13,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5BZX039)
文摘
以焦循所撰《尚书补疏》为考察对象,分析焦循对《尚书》这部古经意义的新探索。焦循维护伪《孔传》的经典地位,是他确认伪《孔传》蕴含着“二帝三王之道”的真谛,体现了经典的古代意义与传注的现代诠释的统一,具有思想史上的价值。同时,焦循提出《舜典》未亡、《大禹谟》和《皋陶谟》原为一篇的猜想,现据《郭店楚墓竹简》所提供的文本,倒可备为一说,值得重视。
关键词
焦循
尚书补疏
诠释
Keywords
jiao
xun
"Shang
-
shu
-
bu
-
shu"
annotation
分类号
B249.8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清四种注《孟》著作散论
被引量:
1
8
作者
朱义禄
机构
同济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0-80,共11页
文摘
明清两代 ,有四部以“孟子”为书名前冠的著作 ,作者分别是黄宗羲、戴震、焦循、康有为。他们在《孟子师说》、《孟子字义疏证》、《孟子正义》、《孟子微》中 ,对《孟子》这一经典文本注入了自己有创意的见解。这些独创的观点 ,不仅较好地体现了这四位思想家不同于传统的启蒙风貌与近代意识 ,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发展历史的规律与特点。
关键词
孟子
黄宗羲
戴震
焦循
康有为
文本
Keywords
Mencius
Huang
Zongxi
Dai
Zhen
jiao
xun
Kang
Youwei
Text
分类号
B248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249
原文传递
题名
焦循《孟子正义》的疏证特色
被引量:
3
9
作者
刘瑾辉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70-75,共6页
基金
江苏省重点高校建设项目(04YT0204A)
文摘
焦循的《孟子正义》是清代第一部用一家之注的新疏,也是清代本赵注《孟子》仅存的一部新疏。于赵注,申、补、正、存,实事求是,不墨守唐宋旧疏“疏不破注”的成法,“于赵氏之说或有所疑,不惜驳破以相规正”,尽显清学特色。广考博征,融会贯通,精审独到,乃清代“新疏家模范作品”。
关键词
《孟子正义》
焦循
清代学术
Keywords
"Meng
Zi
Zheng
Yi"
jiao
xun
Academic
thoughts
in
the
Qing
Dynasty
分类号
K207.8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焦循《孟子正义》的诠释风格
被引量:
1
10
作者
朱松美
机构
济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26,共4页
文摘
焦循作为综合吴、皖而起的扬州学派的代表,其《孟子正义》把朱熹、戴震“经世致用”的诠释理念提升到“自觉”的理论高度,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一并实现了实证与创新并重、理论与经世并重的学术路线,使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的穷经、明道、救世观,在诠释理论和诠释实践中得到双重落实,也由此而使之以既不乏创新与发挥,更注重实证与贯通的兼容并蓄、博大会通的学术特色,成为超越一般补苴拾掇的纯粹考据的典范之作。
关键词
焦循
《孟子正义》
诠释风格
Keywords
jiao
xun
Annotation
on
Mencius
annotative
style
分类号
B249.8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焦循的数理思想与乾嘉学术
被引量:
2
11
作者
陈居渊
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系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5-112,128,共8页
文摘
通过对清代乾嘉学者焦循的“理本自然”、“名起于法”、“数在形先”等数理思想的剖析 ,探讨焦循的数理思想与乾嘉学术的关系 ,可知他的数理思想是在人类已有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继往开来、推陈出新 ,摆脱陈规旧习的束缚 ,提出新的假设或理论 ,从而为我们重新评估乾嘉学术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
焦循
数理思想
乾嘉学术
Keywords
jiao
xun
Mathematic
Thoughts
the
Scholarship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s
Qianlong
and
Jiaqing
分类号
B249.8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焦循易学中的经权观
被引量:
3
12
作者
赵清文
机构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周易研究》
CSSCI
2017年第5期74-80,共7页
文摘
焦循在易学研究中发挥了汉儒"反经合道为权"的观点。他认为,作为现实道德生活中的一般性准则的"经"是可以自觉进行调整和修正以符合"道"的要求的。"权"的直接目的是"趋时",一方面是对"经"本身通过变通而"反复其道",另一方面,在道德实践之中,要勇于冲破相习成风的准则的约束。焦循的经权观对于处理准则的普遍性和情境的特殊性,以及约定俗成的制度或准则同终极的道义要求之间的矛盾,都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焦循
易学
经权观
Keywords
jiao
xun
Changes
scholarship
view
of
jing
and
quan
分类号
B249.8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焦循易学方法论的哲学意义
被引量:
2
13
作者
陈居渊
机构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出处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8-34,共7页
文摘
文章认为焦循通过“旁通”、“当位失道”、“时行”、“八卦相错”、“比例”五图,编织了一套表现为象数形式的逻辑类比推理的思想构架。并将自己的道德理想尽数纳入构架之中。这样。焦循一方面确立了研究易学的方法论,另一方面也具有以“旁通”为主体的哲学意义。焦循易学的方法论,标志着清代中期易学的重要转向,它已迈出象数与义理诠释易学的旧轨。然而将易学的探求严格限定在各种法则的框架之内,因而也就混淆了易学的象数系统与义理系统的各自独立性。因此,易学的哲学意义也就被逻辑推理的工具价值所取代。
关键词
焦循
易学
易图略
方法论
Keywords
jiao
xun
Yi
learning
Yi
tu
lue
methodology
分类号
B249.8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焦循教育思想发微
被引量:
1
14
作者
刘瑾辉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4年第2期33-38,共6页
文摘
清代著名学者焦循,从"人之性善,物之性不善"、"能知故善"的人性论出发,推出"人性可引而善"的教育思想,强调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形成了"因材趋时"、"博学多思"、"融会贯通"的教学理论。
关键词
焦循
教育思想
人性论
清代
谋生
修身
教学内容
Keywords
jiao
xun
jiao
xun
's
teaching
thoughts
theories
of
human
nature
分类号
G40-092.49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周易》象辞关系的独特识见——论焦循易学的象辞观
被引量:
2
15
作者
张沛
机构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出处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0-49,共10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2批面上资助(2017M62028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11批特别资助
泰山学者工程专项经费资助
文摘
焦循易学之所以独树一帜、风格迥异,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因于他对《周易》象辞关系的独特识见。经过长年累月的求索,焦循终于得以回答父亲"‘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小畜》言之矣,何以《小过》又言之"的《易》辞重出之问。依他之见,虽然经传辞句各具文意,但其实不过是一个个象数标记符的逐字拼接。圣人精心构设同辞标记,一则提示出系有同辞的若干《易》卦可由卦爻运行相连一体,再则令后学从中悟得每一字词的象数内涵。所谓同辞,不单指语词的重复使用,还包括同义互训和同声假借。尽管这种独特的象辞观今天看来依然触目惊心,却不可盲目否定之。
关键词
焦循
象辞
同辞
象数
训诂假借
Keywords
jiao
xun
image-statement
same
statements
image-numerology
mutual
exegesis
and
loaning
分类号
B249.8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焦循对王国维戏剧研究的影响
被引量:
2
16
作者
王伟康
机构
扬州市职业大学督导室
出处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48,共6页
文摘
近代大学者王国维治戏曲,深受焦循多方面积极影响。从指导思想看,焦循“夫一代有一代之所胜”进步的文艺发展史观,给予王国维深刻影响与启迪,成为其珍视元曲而撰写《宋元戏曲考》这一权威性不朽之作的理论指导和推动力;从戏曲流派观点看,王国维主张戏剧摹绘真情实景,“字字本色”,反对雕琢、虚伪,崇尚“自然”、“意境”,是在焦氏为代表的清中期以来“本色”论派理论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从审美价值取向看,王国维推重立足世界文学之林极富悲剧意义的元曲杰作,鄙薄大团圆格套,与焦氏审美观一脉相承;从戏曲研究方法看,王国维娴熟掌握了朴学大师焦循以考据学治戏曲之术,并与西学逻辑推演相互影响、制约,完美结合。王国维戏剧研究的巨大成功,多得力于焦循,又有明显的拓展和超越。
关键词
焦循
王国维
戏剧研究
影响
Keywords
jiao
xun
Wang
Guowei
research
into
drama
influenc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焦循易学的旁通说及其仁学意蕴
被引量:
2
17
作者
张沛
机构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出处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46,51,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乾嘉象数易学及其义理意涵研究"(17CZX031)
文摘
清代学者焦循在高度涵化汉易资源的基础上创造了"旁通""相错""时行"三大义例,从而完成了《易学三书》的象数建构。其中,旁通说是焦循易学的理论基石。所谓"旁通",是指六爻阴阳截然相反的两卦遵循"应位"原则、以"升降"形式进行"之正"的过程。焦循相信,《周易》经传中的重出字词,即是诸卦因旁通彼此连接的明证。更重要的是,易学之"旁通"与儒学之"仁"紧密关联、相即不离。唯有彻底理解伏羲设卦的"旁通"规则,才能真切了悟孔子"仁"之本义。基于这一识见,焦循独辟蹊径,从"旁通"这一象数体例切入,揭示出"仁"的双重内涵:一是对不同学术观点给予充分尊重,二是谋求自我与他人情欲的契合双彰。
关键词
焦循
易学
旁通
仁
推己及人
Keywords
jiao
xun
scholarship
on
the
Changes
pang
tong
ten
putting
oneself
in
the
place
of
another
分类号
B249.8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焦循易学宗旨管窥
被引量:
2
18
作者
刘建臻
机构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出处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84-89,共6页
文摘
焦循指出 ,《周易》的宗旨就是“教人改过”。因为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能够被“教” ,《易经》的卦辞和爻辞便是圣人教民以治天下的结晶 ,而阐发《易》理的《论语》和《孟子》则是对“伏羲之教”的继承和光大。同时 ,“变通”又与“改过”等义 ,《周易》中“以同声为假借”的丰富内容就体现着“变通”的思想 ,这不仅成为焦循衡量过往一切易学典籍和易学家的一个重要标尺 ,而且也因此使其易学具有了道德哲学的显著特征 ,并充满了生气与活力。
关键词
焦循
易学
宗旨
变通
教人改过
Keywords
jiao
xun
changeology
doctrine
change
correction
through
education
分类号
B249.8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焦循《孟子正义》以易释孟平议
被引量:
2
19
作者
魏忠强
机构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1-17,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孟学史"(11&ZD083)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教育规划项目"孟子与早期经学研究"(GH133019)
燕山大学博士基金项目"孟子‘通五经’研究"(B647)阶段性成果
文摘
焦循重视经义的贯通,是他得以形成以易释孟思想体系的基础。焦循《孟子正义》以易释孟,突出体现在他以《易》学思想对孟子所论的"道"、"性善"、"经权"等思想概念的诠释上。焦循对孟子思想的诠释,使得孟学呈现易学化色彩,拓宽并深化了后人对孟子思想的理解。然而其中也有牵强之处,偏离了孟子本意。焦循以易释孟背后的依据,应源于他对理学的抵触,反对空疏,试图寻求一条新的途径来诠释《孟子》,尤其体现在他以《易》学之"通变"思想来诠释孟子的"性善"论上。
关键词
孟子
焦循
《孟子正义》
以易释孟
Keywords
Mencius
jiao
xun
MengziZhengyi
explain
Mencius
thought
using
Yi
分类号
B249.8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道在求其通,解经须性灵——一代通儒焦循的经学思想
被引量:
2
20
作者
陈居渊
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40-48,共9页
文摘
文章从“考据不是经学”、“实测与贯通”、“惟经学可以言性灵”三个层面,探讨了乾嘉学者焦循的经学思想。文章指出:焦循对当时“考据”学风的批评,体现了当时经学信仰与学术客体之间的某种紧张。焦循提倡实测与贯通,则开创了一种注重过程研究的经学研究方法。焦循强调无性灵不可言经学,走上了经学与子学的整合之路,为乾嘉以后经学研究转向多元化提供了新的经学诠释理论。
关键词
焦循
经学
考据
实测
性灵
Keywords
jiao
xun
Confucian
Classics
Studies
Investigations
Based
on
Evidence
Measurement
Perspicacity
分类号
B249.8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清代中期“以礼代理”说刍议
王世光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7
原文传递
2
清乾嘉后期扬州三儒学术发微
祁龙威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文本到义理——论焦循经学解释学的转向
林忠军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6
原文传递
4
《孟子正义》:新疏家模范作品
刘瑾辉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文学是情学”
殷国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创体思维与通变意识——焦循“一代有一代之所胜”文学史观阐析
冯乾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焦循的《尚书》学研究
陈居渊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明清四种注《孟》著作散论
朱义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1
原文传递
9
焦循《孟子正义》的疏证特色
刘瑾辉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焦循《孟子正义》的诠释风格
朱松美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焦循的数理思想与乾嘉学术
陈居渊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2
原文传递
12
论焦循易学中的经权观
赵清文
《周易研究》
CSSCI
2017
3
原文传递
13
焦循易学方法论的哲学意义
陈居渊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焦循教育思想发微
刘瑾辉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周易》象辞关系的独特识见——论焦循易学的象辞观
张沛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2
原文传递
16
论焦循对王国维戏剧研究的影响
王伟康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焦循易学的旁通说及其仁学意蕴
张沛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2
原文传递
18
焦循易学宗旨管窥
刘建臻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焦循《孟子正义》以易释孟平议
魏忠强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道在求其通,解经须性灵——一代通儒焦循的经学思想
陈居渊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4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