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1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分析及其防治 被引量:100
1
作者 蒋世良 黄连军 +8 位作者 徐仲英 赵世华 凌坚 郑宏 张戈军 张岩 戴汝平 刘延玲 王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中和治疗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对2 318例4种常见先心病施行了介入治疗,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850例(PDA封堵术组);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818例(ASD封堵术组);肺动...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中和治疗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对2 318例4种常见先心病施行了介入治疗,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850例(PDA封堵术组);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818例(ASD封堵术组);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548例(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组);室间隔缺损封堵术102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组)。对介入治疗中和治疗后发生的34例严重并发症和2例死亡的患者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严重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7%(34/2 318),其中PDA封堵组为1.41%(12/850);ASD封堵组为1.47%(12/818);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组为0.91%(5/548);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组为4.90%(5/102)。总死亡率为0.09%(2/2 318),均为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组,占0.36%(2/548);紧急手术为0.35%(8/2 318),择期手术为0.13%(3/2 318)。 结论:先心病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率低的非手术方法。术后应作严格随访,尤其警惕ASD封堵术后晚期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并发症 介入治疗 封堵术 肺动脉瓣 先心病 ASD 球囊成形术 严格 结论 目的
下载PDF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3
2
作者 钱晓军 戴定可 翟仁友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752-755,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无法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治疗疗效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无法手术切除恶性梗阻性黄疸住院病人233例。常规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后,放置外引流管或内外引流管及金属内支架留置,用以解除胆管梗阻。临床观... 目的回顾性分析无法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治疗疗效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无法手术切除恶性梗阻性黄疸住院病人233例。常规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后,放置外引流管或内外引流管及金属内支架留置,用以解除胆管梗阻。临床观察治疗前后总胆红素、BUN等生化指标改变,并观察生存时间、引流有效时间。结果全部病人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手术成功。治疗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由3492±1556mmol/L降至1789±1412mmol/L(t=1790,P=0000)。术前合并感染62例,术后控制23例,术后新发胆道感染27例,胸部感染2例,术后存在感染68例。30d内死亡30例,死亡组与非死亡组比较,术前术后胆红素差异显著,年龄差异显著,并与蛋白相关,与术后ALT、Cr相关、与HBDH、BUN相关,术后51例出现再梗阻,7例引流管脱落。全组生存中位时间73个月,通畅中位时间140个月。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可有效缓解黄疸,改善由于梗阻性黄疸引起的各种症状。对于老年人或身体状况较差的病人应慎重,术后应及时控制感染,条件许可情况下,尽量放置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介入治疗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 胆道造影 金属内支架
原文传递
门静脉左支分流降低术后肝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2
3
作者 诸建国 朴龙松 +4 位作者 陈肇一 黄鹤 吕春燕 徐家兴 孙晓丽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37-440,共4页
目的 检测和分析家兔门静脉及其分支的血氨浓度差异从而指导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中对门静脉分支的选择,降低分流引起的肝性脑病的发病率。评价选择性门静脉左支作为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分流道的临床意义,分析门静脉左、右支的血... 目的 检测和分析家兔门静脉及其分支的血氨浓度差异从而指导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中对门静脉分支的选择,降低分流引起的肝性脑病的发病率。评价选择性门静脉左支作为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分流道的临床意义,分析门静脉左、右支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及重要液递物质浓度差异对术后预防肝性脑病及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在家兔门静脉系统各分支分别取血测定血氨浓度并进行比较。341例有目的地选择肝内门静脉左支作为穿刺靶点,行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左支门腔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leftbranch of portal vein portosystemicshunt,TILPS)建立门腔分流道,避开富含营养、毒素的门静脉右支血液。肝实质通道用8mm直径球囊扩张,限制分流口径。结果 所测得血氨浓度,肠系膜上静脉高于门静脉左、右主支,(19.3±19.3)μmol/L与(156.5±20.9)μmol/L、(176.3±22.5)μmol/L,t值为2.35、2.25,P<0.05;高于脾静脉与腔静脉;门静脉右支高于左支、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内无一例发生肝性脑病。随访期间(术后1年),TILPS术后341例患者仅5例 (1.47%)出现肝性脑病,19例(5.57%)出现支架内狭窄。结论 家兔门静脉系统各分支的血氨浓度存在差异,提示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中门静脉左右支的选择可能会影响术后肝性脑病的发病率。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实验 介入性放射学 门静脉左支分流降低术 肝性脑病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大咯血介入治疗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46
4
作者 段峰 王茂强 +2 位作者 刘凤永 王志军 宋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分析大咯血介入治疗后复发出血的原因,为改进大咯血介入治疗技术提供参考。方法2000年10月-2008年10月期间对22例大咯血介入治疗后复发出血患者行第2次介入治疗,术中行支气管动脉、病变侧支血管(胸廓内动脉、胸廓外动脉、甲状颈干... 目的分析大咯血介入治疗后复发出血的原因,为改进大咯血介入治疗技术提供参考。方法2000年10月-2008年10月期间对22例大咯血介入治疗后复发出血患者行第2次介入治疗,术中行支气管动脉、病变侧支血管(胸廓内动脉、胸廓外动脉、甲状颈干、膈下动脉、肋间动脉等)造影,酌情选择栓塞剂(明胶海绵、PV颗粒、钢丝圈等)栓塞病变血管。结果22例患者中,4例因栓塞支气管动脉再通参与病变供血,3例除栓塞支气管动脉外第2、3支支气管动脉参与病灶供血,其余15例均找到其他侧支参与病灶供血。第2次介入治疗后(随访3个月~4年),22例患者均未再发生出血。结论完全彻底的栓塞所有参与病灶供血的血管,积极处理原发疾病,可以有效地提高介入治疗大咯血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咯血 复发 动脉性 介入放射学
下载PDF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肝动脉栓塞治疗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40
5
作者 刘伟 陈根生 +3 位作者 陈洪波 姚红响 曾群 汪望月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428-430,共3页
目的 评价和分析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治疗肝血管瘤 34例 ,瘤体大小为 2 .5cm× 2 .0cm~ 9.0cm× 12 .0cm ,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 ,导管超选择插至肝血管瘤供血动脉后 ,灌注平阳霉素碘... 目的 评价和分析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治疗肝血管瘤 34例 ,瘤体大小为 2 .5cm× 2 .0cm~ 9.0cm× 12 .0cm ,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 ,导管超选择插至肝血管瘤供血动脉后 ,灌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所有病例术后随访 6~ 18个月。结果 肝动脉栓塞后肝血管瘤瘤体内碘油沉积良好 ,32例 (94 .1% )血管瘤瘤体有不同程度缩小 ,1例发生肝坏死及肝内胆管毁损性并发症 ,5例发生胆囊炎 ,并发症发生率为 17.6 % (6 34)。结论 肝动脉灌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并不是一种”无损伤”的治疗方法 ,必须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海绵状血管瘤 肝动脉栓塞 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胆管引流或支架置入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37
6
作者 于平 戴定可 +1 位作者 钱晓军 翟仁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0期693-695,共3页
目的分析胆管引流术或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相关胆管感染及其防治。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181例,其中肝胆管癌81例,胰腺壶腹肿瘤42例,胃肠肿瘤肝门淋巴结转移瘤58例。全部病例根据病情分别给以保肝、支持、抗炎治疗,并根据胆管梗阻... 目的分析胆管引流术或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相关胆管感染及其防治。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181例,其中肝胆管癌81例,胰腺壶腹肿瘤42例,胃肠肿瘤肝门淋巴结转移瘤58例。全部病例根据病情分别给以保肝、支持、抗炎治疗,并根据胆管梗阻情况分别施行胆管引流术或胆管支架置入术。记录、分析围手术期相关感染的发生及治疗。结果全部病例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或胆管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并发症以胆道感染为主。术前合并胆系感染者62例(34.3%),术后感染控制50例,未能控制12例。术后新发胆系感染18例(15.1%),感染控制13例,未能控制5例,合并肺部感染4例,因重度感染导致死亡17例(9.4%)。胆汁培养显示革兰阴性肠杆菌及其内毒素血症是导致重度胆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术后合并急性胰腺炎者65例(35.9%),主要为轻型,无重症坏死型胰腺炎发生,及时抗胰腺炎治疗,均预后良好。胆漏肝内胆汁性脓肿1例(0.55%),经穿刺引流脓肿冲洗抗感染治疗治愈。结论胆系感染是胆管梗阻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经皮肝穿胆汁引流围手术期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时有效的控制感染是降低病死率延长生存期的关键。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较高,应高度重视,及时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梗阻性黄疸 介入放射学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栓塞剂治疗支扩大咯血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6
7
作者 何冰峰 曹振远 +1 位作者 陈颖 邬艳慧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580-581,共2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不同栓塞剂治疗支扩大咯血中、远期疗效。方法32例支扩大咯血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分别使用PVA和明胶海绵(GS)颗粒两种栓塞材料。评价栓塞后的近期、中远期疗效,按照栓塞材料进行分组对照、统计分析。结果32例行支气管动... 目的探讨并比较不同栓塞剂治疗支扩大咯血中、远期疗效。方法32例支扩大咯血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分别使用PVA和明胶海绵(GS)颗粒两种栓塞材料。评价栓塞后的近期、中远期疗效,按照栓塞材料进行分组对照、统计分析。结果32例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应用PVA和GS栓塞剂各16例。随访29例,有8例复发,其中GS颗粒栓塞组7例,PVA颗粒栓塞组1例。结论作为治疗支扩大咯血的栓塞剂,PVA颗粒优于GS颗粒;500μm左右的PVA颗粒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术 大咯血 聚乙烯醇颗粒 明胶海绵颗粒 介入放射
下载PDF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后胆道感染危险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36
8
作者 牛洪涛 翟仁友 +3 位作者 王剑锋 黄强 于平 戴定可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64-968,共5页
目的研究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BD)后与胆道感染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因恶性梗阻性黄疸第1次行PTBD引流术,术前白细胞计数不高、无发热、不存在术前胆道感染的连续患者154例纳入研究。根据术后30d内胆道感染... 目的研究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BD)后与胆道感染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因恶性梗阻性黄疸第1次行PTBD引流术,术前白细胞计数不高、无发热、不存在术前胆道感染的连续患者154例纳入研究。根据术后30d内胆道感染发生的情况将患者分为胆道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术前20个潜在的与PTBD术后胆道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糖尿病、肝功能分级、引流方式、是否存在未引流胆管、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或胆肠吻合手术史等进行分析。20个潜在的危险因素先行单因素分析,连续变量的比较应用Studentt检验,分类变量应用X。检验;将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可能危险因素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154例患者中55例发生术后胆道感染(35.7%),即胆道感染组;99例术后未发生胆道感染,即非胆道感染组。胆道感染相关的病死率为2.6%(4/154)。154例患者中131例行术中胆汁细菌培养,胆道感染组45例,26例为阳性;非感染组86例,17例为阳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357,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20个潜在危险因素中,糖尿病(X^2=10.470,P〈0.01)、肝功能分级(X^2=36.324,P〈0.01)、存在未能引流胆管(X^2=9.540,P〈0.01)、内外引流(X^2=9.856,P〈0.01)、ERCP或胆肠吻合史(X^2=14.196,P〈0.01)、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t=-3.288,P〈0.01)、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t=-2.099,P〈0.05)、丙氨酸转氨酶(t=-2.112,P〈0.05)、凝血时间(t=-3.648,P〈0.01)、血白蛋白含量(t=-2.071,P〈0.05)、白细胞计数(t=2.022,P〈0.05)、高位胆道梗阻(X^2=6.190,P〈0.05)、肝硬化病史(X。=5.439,P〈0.05)13个因素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对这13个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 胆道感染 介入放射学
原文传递
食管癌性重度狭窄并食管-气道瘘的内支架置入治疗 被引量:36
9
作者 高雪梅 韩新巍 +3 位作者 吴刚 马南 王艳丽 李永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 探讨食管癌性重度狭窄合并食管 气道瘘的内支架置入效果。方法 透视下 ,2 7例食管重度癌性狭窄合并食管 气道瘘患者置入食管覆膜内支架。结果 支架全部一次性置入成功 ,瘘口完全封堵 ,患者恢复正常进食 ,肺部感染得以控制。结... 目的 探讨食管癌性重度狭窄合并食管 气道瘘的内支架置入效果。方法 透视下 ,2 7例食管重度癌性狭窄合并食管 气道瘘患者置入食管覆膜内支架。结果 支架全部一次性置入成功 ,瘘口完全封堵 ,患者恢复正常进食 ,肺部感染得以控制。结论 内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性狭窄并食管 气道瘘损伤小、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成功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置入治疗 重度狭窄 气道 食管癌性狭窄 内支架置入 覆膜内支架 肺部感染 一次性 并发症 患者 控制
下载PDF
三级医院介入放射防护能力及个人防护现状调查 被引量:33
10
作者 陈秀梅 张容 +2 位作者 赖敏华 杨珊 杨翠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6-179,共4页
目的调查三级医院介入放射防护能力及个人防护现状。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于广东省某三级医院对108名在介入室、CT/MR室、介入导管室、放疗科、放射科的在岗的医师、技术人员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医... 目的调查三级医院介入放射防护能力及个人防护现状。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于广东省某三级医院对108名在介入室、CT/MR室、介入导管室、放疗科、放射科的在岗的医师、技术人员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医务人员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个人辐射接触及防护资料,自制医院介入放射防护能力问卷(I-CVI、S-CVI均为0.9)调查医院的介入放射防护能力。结果广东省某三级医院在屏蔽设施、操作时间及距离防护方面的防护能力较强,但仍缺乏完善保健休假制度,职业危害检测不足,存在对防护及培训制度执行力不足等现象。个人防护方面,介入手术过程中铅围裙的使用率仅为72.2%,不佩戴放射检测仪高达4.6%,表示不确定放射检测仪佩戴位置的医务人员高达9.3%。结论医疗机构对放射介入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职业健康重视不足;部分医务人员防护意识淡薄,防护知识缺乏,对职业防护缺乏足够重视,有待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医院 介入放射 职业防护
下载PDF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常见问题的处理 被引量:33
11
作者 翟仁友 黄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0期649-651,共3页
介入治疗作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重要的治疗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我们总结12年来800余例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病例的经验;详细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研究介入治疗多种并发症的发... 介入治疗作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重要的治疗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我们总结12年来800余例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病例的经验;详细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研究介入治疗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详细讨论胆管引流方法和胆管支架植入的时机和适应证;提出手术麻醉方法的选择、抗生素和止血药物的应用等见解;总结止痛剂的术前术后临床应用;对术后胰腺炎的发生和处理方法以及围手术期病死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我们的经验和教训能够对介入工作者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介入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中国介入医学发展的亮点、痛点与焦点 被引量:32
12
作者 钟红珊 徐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07-410,共4页
介入医学是现代医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目前已发展成为各大中型医疗机构普遍设置的临床专业学科,也是继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之后的第三大临床治疗手段。为了推动我国介入医学健康发展,本文先简要回顾了我国介入医学的发展历史,客观... 介入医学是现代医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目前已发展成为各大中型医疗机构普遍设置的临床专业学科,也是继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之后的第三大临床治疗手段。为了推动我国介入医学健康发展,本文先简要回顾了我国介入医学的发展历史,客观剖析了我国介入医学所处现状,随后从强化和完善学科平台、相关产业创新和提高产品国产化率、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提升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我国介入医学发展面临的挑战与痛点,并在客观分析和综合评价后对我国介入医学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中国 发展 挑战
下载PDF
顽固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动脉栓塞治疗 被引量:29
13
作者 陈伟 庄文权 +5 位作者 杨建秀 张翎 张弘 黄勇慧 钟丽珍 黄秋萍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550-552,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内栓塞治疗顽固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的临床应用。材料与方法:作甲状腺上动脉及下动脉的超选择插管,使用PVA、白芨粉和明胶海绵作上述血管的栓塞,并用钢圈加强。结果:15例甲状腺动脉栓塞均成功,栓塞后患者甲状腺机能逐... 目的:探讨动脉内栓塞治疗顽固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的临床应用。材料与方法:作甲状腺上动脉及下动脉的超选择插管,使用PVA、白芨粉和明胶海绵作上述血管的栓塞,并用钢圈加强。结果:15例甲状腺动脉栓塞均成功,栓塞后患者甲状腺机能逐渐恢复到或接近正常水平,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动脉内栓塞治疗顽固性甲状腺机能亢进是十分有效和简单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机能亢进 动脉栓塞疗法 介入放射学
下载PDF
介入放射治疗中的立体防护研究 被引量:30
14
作者 刘鹏程 杜端明 +3 位作者 陈在中 余宏建 戴鲁平 韩志华 《中国辐射卫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研究介入放射治疗中的立体防护方法,评价其防护效果。方法在介入放射治疗中分别采用床下铅橡胶帘,床边悬挂可活动式铅玻璃防护屏,医用铅防护服,铅防护围脖,铅防护眼镜及距离等进行射线防护,利用RAD60S个人报警剂量仪测量防护材料防... 目的研究介入放射治疗中的立体防护方法,评价其防护效果。方法在介入放射治疗中分别采用床下铅橡胶帘,床边悬挂可活动式铅玻璃防护屏,医用铅防护服,铅防护围脖,铅防护眼镜及距离等进行射线防护,利用RAD60S个人报警剂量仪测量防护材料防护前后的射线剂量。结果铅玻璃防护屏,铅防护服,距离的增加可明显减少射线量,有显著性防护意义。射线剂量与透视和减影时间呈正相关,随着透视和减影时间的增加,医务人员和患者所接受的X射线量明显增加。结论介入放射治疗中采用立体防护可有效减少射线量,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身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辐射防护 X射线防护装置
下载PDF
在消化道出血中DSA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0
15
作者 李国华 武广利 +3 位作者 杨卫宏 宋颖妹 白永明 窦瑞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评价DSA涟诊断与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8例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了Ⅸ认检查,对动脉性出血的28例患者根据出血的原因和部位,应用不同栓塞剂或缩血管药进行介入治疗。结果:38例中发现血管源性出血23例,肿瘤... 目的:评价DSA涟诊断与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8例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了Ⅸ认检查,对动脉性出血的28例患者根据出血的原因和部位,应用不同栓塞剂或缩血管药进行介入治疗。结果:38例中发现血管源性出血23例,肿瘤性出血9例,阳性率84.2%,假阴性3例(7.89%),阴性3例。介入治疗28例患者止血成功率96.42%,术后随访3~6个月无并发症及复发。结论:DSA在消化道出血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动脉栓塞或缩血管药灌注治疗出血性病变创伤小、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血管造影 栓塞治疗 介入性放射学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TIPS)术后并发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9
16
作者 赵延军 韩国宏 +6 位作者 殷占新 何创业 白飞虎 李瑞军 白苇 牛静 郭文刚 《当代医学》 2010年第11期139-141,共3页
目的研究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TIPS)术后患者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及与手术方式/支架规格的关系,改进TIPS手术。方法对我科1999~2006年间225例患者的术前及术后肝功、血氨,及手术中使用支架规格,穿刺门静脉情况,曲张静脉栓塞情况等... 目的研究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TIPS)术后患者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及与手术方式/支架规格的关系,改进TIPS手术。方法对我科1999~2006年间225例患者的术前及术后肝功、血氨,及手术中使用支架规格,穿刺门静脉情况,曲张静脉栓塞情况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行TIPS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急诊出血停止,腹水逐渐消退。穿刺门脉左支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明显低于穿刺门脉右支。使用8mm支架肝性脑病发生率亦明显低于使用10mm支架。结论选择门静脉左支作为门腔静脉分流道,植入8mm内径血管支架,可以显著降低肝性脑病发生率,并保护肝功能,而对分流道远期开通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PS术 肝性脑病 门体分流术 介入性放射学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内镜下止血失败的动脉性消化道出血 被引量:28
17
作者 王福安 王立富 +5 位作者 王书祥 孙陵 吕朋华 黄文诺 耿素萍 蔡明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83-786,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内镜下止血失败的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2年2月苏北人民医院介入科对23例内镜下止血失败的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行血管造影及血管腔内治疗,对明确有对比剂外溢的出血直接征象的患者...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内镜下止血失败的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2年2月苏北人民医院介入科对23例内镜下止血失败的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行血管造影及血管腔内治疗,对明确有对比剂外溢的出血直接征象的患者行栓塞治疗。对于肠道血管增多、扭曲、紊乱的间接征象的患者行留置导管泵药治疗。结果 23例患者造影阳性发现为19例,其中16例为行内镜下钛夹治疗失败的患者,造影检查发现对比剂外溢的直接出血征象,栓塞治疗后出血均得到控制,随访1个月内未出现再发消化道出血症状。3例造影发现间接出血征象的患者行留置导管泵入缩血管药物3~7 d,经导管泵入垂体后叶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患者出血逐渐停止,2例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再次出现出血症状。4例造影未有阳性发现的患者行经验性栓塞术后继续行内科止血治疗,止血效果欠佳。结论对于内镜下治疗失败的动脉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可以行选择血管腔内治疗,尤其是对内镜下发现明确出血的患者效果更佳。术前的内镜检查对超选择性插管造影检查发现异常血管病变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血管造影 栓塞治疗 介入放射学
下载PDF
3种介入术中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水平分析 被引量:26
18
作者 彭建亮 娄云 +4 位作者 冯泽臣 万玲 王树华 周海伟 王新明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5-397,共3页
目的分析和评价临床实施较多的3种典型介入术中,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水平。方法用仿真模体模拟实际诊疗情况,用热释光(TLD)元件作为测量工具,检测X射线机旁有/无防护组合时介入工作者眼晶状体、颈部及胸部的辐射剂量水平,估算其... 目的分析和评价临床实施较多的3种典型介入术中,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水平。方法用仿真模体模拟实际诊疗情况,用热释光(TLD)元件作为测量工具,检测X射线机旁有/无防护组合时介入工作者眼晶状体、颈部及胸部的辐射剂量水平,估算其眼晶状体当量剂量和有效剂量。结果X射线机旁有防护设施条件下,头部受照剂量减少85%-90%。脑血管介入术第一手术者眼晶状体当量剂量高于心血管和外周血管介入术,外周血管介入术第一手术者年有效剂量低于脑血管和心血管介入术。结论介入工作者在本研究中使用的防护措施及适当的工作强度下,年有效剂量不会超过20mSv的限值,但眼晶状体当量剂量可能会超过ICRP最新推荐的眼晶状体剂量限值(20mSv),介入工作者应重视对眼晶状体的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眼晶状体当量剂量 有效剂量 辐射防护
原文传递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宫颈癌3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6
19
作者 张建 胡兴 +6 位作者 孙亚军 狄镇海 邹容 任重阳 毛学群 王美荣 张爱琴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3-307,共5页
目的分析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病理证实的33例子宫颈癌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化疗药物选用DDP/L-OHP、EADM、MMC和5-Fu,栓塞物选用明胶海绵。通过治疗前后的患者临床症状和瘤体变化情况进行疗效... 目的分析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病理证实的33例子宫颈癌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化疗药物选用DDP/L-OHP、EADM、MMC和5-Fu,栓塞物选用明胶海绵。通过治疗前后的患者临床症状和瘤体变化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病理证实33例宫颈癌患者中,鳞癌29例,腺癌4例。按照FIGO临床分期:Ⅰ期6例、Ⅱ期23例、Ⅲ期4例。33例57支子宫动脉超选插管成功并给予栓塞化疗;9支子宫动脉未能插入者给予髂内动脉灌注化疗;33例患者中行3次介入治疗者2例,行2次者2例,仅行1次介入治疗者29例;首次介入治疗1周后症状缓解率鳞癌96%,腺癌100%。1个月后肿瘤消退近期有效率达30.3%,其中鳞癌27.6%,腺癌50.0%。介入治疗后手术切除21例,介入治疗后或手术切除后结合放疗11例。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和腹痛。结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是宫颈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新辅助治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介入治疗 化疗 栓塞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导丝贯穿法行下腔静脉和肝静脉成形术 被引量:24
20
作者 祖茂衡 徐浩 +5 位作者 顾玉明 李国均 张庆桥 魏宁 许伟 刘洪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9期521-523,共3页
目的介绍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的新技术,评价导丝贯穿法行下腔静脉和肝静脉成形术的应用价值。方法54例布-加综合征患者,其中43例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采用经颈静脉途径穿刺破膜后将导丝由颈静脉途径进入下腔静脉、经股静脉引出;10例经皮... 目的介绍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的新技术,评价导丝贯穿法行下腔静脉和肝静脉成形术的应用价值。方法54例布-加综合征患者,其中43例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采用经颈静脉途径穿刺破膜后将导丝由颈静脉途径进入下腔静脉、经股静脉引出;10例经皮经肝穿刺肝静脉,导丝经右心房、上腔静脉、颈静脉引出,1例导丝经股静脉进入下腔静脉、副肝静脉进入,经肝静脉和颈静脉引出,导丝贯穿于下腔静脉或肝静脉后以球囊扩张闭塞段。结果54例患者采用此项技术全部取得成功,临床症状消失,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贯穿法行下腔静脉和肝静脉成形术特别适用于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和肝静脉闭塞的病例,是一种简便、安全和实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下腔静脉 穿刺 介入放射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