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2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评估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32
1
作者 李强 罗先正 +2 位作者 王志义 吴杰 郭艾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721-725,共5页
目的尝试一种分项目的纵向评定髋关节功能的方法———分项百分制髋评分,力求形象地反映患者术后髋关节的功能变化,便于临床随访及康复治疗。方法该评分是在Harris髋评分的基础上加以改良。改良内容包括:首先,将结果表达方式从总分表示... 目的尝试一种分项目的纵向评定髋关节功能的方法———分项百分制髋评分,力求形象地反映患者术后髋关节的功能变化,便于临床随访及康复治疗。方法该评分是在Harris髋评分的基础上加以改良。改良内容包括:首先,将结果表达方式从总分表示改为以疼痛、功能和关节活动三个项目得分表示,每项为100分。每项实际得分非常直观地反映了患侧髋关节与正常髋关节在此方面的差距,有助于指导患者康复;其次,敏感性和重复性方面放弃影响因素多、结果不易肯定和术后康复指导不易纠正的评定内容,或减少它们的得分权重。在6年的临床应用中,我们评定了554例次髋关节。在临床评定时分别采用分项百分制髋评分和Harris髋评分,然后对评定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系数统计学分析。结果分项百分制髋评分的平均分与Harris评分的总分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两者有可比性。分项百分制髋评分较Harris评分略为苛刻。结论分项百分制髋评分比Harris评分更加形象地反映了术后患者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便于临床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评估方法 分项百分制髋关节功能评分
原文传递
2011至2019年中国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手术量的初步统计与分析 被引量:134
2
作者 边焱焱 程开源 +1 位作者 常晓 翁习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1453-1460,共8页
目的探讨全国范围内2011至2019年髋关节置换和膝关节置换年手术量及数据变化趋势。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及便利抽样方式调查2011至2019年在国内销售的人工关节产品年销售数量,每年调查1次。北京市的数据由北京地区所有二级以上医院的... 目的探讨全国范围内2011至2019年髋关节置换和膝关节置换年手术量及数据变化趋势。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及便利抽样方式调查2011至2019年在国内销售的人工关节产品年销售数量,每年调查1次。北京市的数据由北京地区所有二级以上医院的关节科主任或秘书填报,全国的数据由人工髋、膝关节假体制造商和经销商的市场部或销售部负责人填报。数据收集后分析年手术总量、年增长率及髋、膝关节假体构成比。结果共发放问卷541份,回收率87.2%。2011至2019年(2015年空缺)全国髋关节置换(包括全髋关节置换和股骨头置换)及膝关节置换(不包括单髁关节置换)年手术总量分别为221920、250473、328192、437100、455640、567397、688583、951986例次;年增长率2012至2014年分别为12.87%、31.03%和33.18%,2017至2019年分别为24.52%、21.36%和38.25%,年均增长率为19.96%。2011至2019年(2015年空缺)全国髋关节假体(国产及进口)占假体总量(不包括单髁关节假体)的比例分别为75.72%、72.61%、67.73%、64.74%、62.47%、65.04%、62.78%和59.44%;国产髋膝关节假体占髋膝关节总量的比例分别为33.15%、39.27%、32.26%、45.16%、42.19%、47.55%、54.33%和55.97%。2011至2019年北京市髋膝关节置换年手术总量分别为11077、12005、16822、18147、19102、19247、18467、20258、21381例次;2012至2019年年增长率分别为8.38%、40.12%、7.88%、5.26%、0.76%、-4.10%、9.76%、5.54%,年均增长率为8.56%。北京市髋关节假体(国产及进口)占北京市髋膝关节总量(不包括单髁关节假体)的比例分别为48.26%、48.90%、46.54%、46.17%、46.33%、45.31%、43.33%、41.64%和43.66%。结论2011至2019年全国人工髋膝关节置换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国产假体市场占有率逐年增大,北京市人工髋膝关节置换因医疗资源饱和而进入平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人工关节 髋假体 人工膝关节 统计数据
原文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术及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随访结果比较 被引量:106
3
作者 王裕民 张铁良 于建华 《中华骨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04-206,共3页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993~1998年在我院治疗的162例55岁以上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两组 ,A组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B组为内固定术治疗。随访18个月~6年 ,平均32.5个月。结果...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993~1998年在我院治疗的162例55岁以上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两组 ,A组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B组为内固定术治疗。随访18个月~6年 ,平均32.5个月。结果两组在合并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伤后入院手术时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而并发症的发生率 (A组5 % ,B组18.3 % )、扶双拐下地活动时间 (A组14~21d ,B组90d)及功能评价 (A组优良率88.7 % ,差6.3 % ;B组优良率73.2 % ,差24.4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优点为 :(1)避免了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问题 ;(2)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3)治疗时间短 ;(4)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骨折内固定术
原文传递
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5
4
作者 周来喜 许世存 +1 位作者 郑廷忠 王庆生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11期742-744,共3页
目的 探讨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价值。方法 从 6 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病例中选择年龄、性别、随访时间均相仿的内固定 72例 (IF组 ) ,人工股骨头置换 98例 (FHA组 ) ,全髋关节置换 86例 (THR组 ) ... 目的 探讨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价值。方法 从 6 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病例中选择年龄、性别、随访时间均相仿的内固定 72例 (IF组 ) ,人工股骨头置换 98例 (FHA组 ) ,全髋关节置换 86例 (THR组 )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合并症、住院时间、关节功能、早期并发症方面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手术时间、失血量、下地时间、远期并发症方面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内固定及人工股骨头置换中远期并发症及再手术率高 ,而全髋关节置换早期并发症多 ,但随访功能优良率高。结论 内固定治疗适合GardenⅠ、Ⅱ、Ⅲ型的 6 5岁以下患者 ,治疗要点是骨折优良复位 ;人工股骨头置换适合 6 5岁以上、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 ;全髋关节置换适合 6 0~ 80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治疗 老年人 股骨颈骨折 疗效比较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52
5
作者 刘志宏 王毅 +2 位作者 杨庆铭 冯建民 王蕾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723-727,共5页
目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长期疗效。方法 1996年 11月~ 1999年 4月共进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 35例 (36髋 ),根据前次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分组并分析。结果根据病例统计,在同一... 目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长期疗效。方法 1996年 11月~ 1999年 4月共进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 35例 (36髋 ),根据前次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分组并分析。结果根据病例统计,在同一失败病例中,失败的原因往往不止一个。最常见的原因是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溶解,共 24例次,其次为人工股骨头引起髋臼磨损 7例次,假体置入位置不良 6例次,人工髋关节脱位 3例次,术后感染 3例次,假体股骨柄断裂 2例次。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髋关节重建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其长期可靠的疗效与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假体的适当选择和手术中正确操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成形术 髋假体 假体失效
原文传递
康复训练程序在全髋关节置换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53
6
作者 施楚君 张莲春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8-29,共2页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后早期执行科学的康复训练程序的效果。促进患者恢复体力 ,增加肌力 ,增大关节活动度 ,降低术后并发症。方法 制订一整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康复训练程序 ,应用于康复组 32例病人中。结果 对...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后早期执行科学的康复训练程序的效果。促进患者恢复体力 ,增加肌力 ,增大关节活动度 ,降低术后并发症。方法 制订一整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康复训练程序 ,应用于康复组 32例病人中。结果 对康复组和对照组通过Harris评分进行评价 ,康复组优良率为 91% ,对照组为 70 % ,两者相比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此康复训练程序具有康复快、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并发症少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 置换术 康复训练程序 康复护理 HARRIS评分
原文传递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4
7
作者 冯明利 沈惠良 +4 位作者 曹光磊 李征 王宝宝 武京伟 黄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时假体的选择及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1—2011-06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28例,其中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1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13例...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时假体的选择及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1—2011-06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28例,其中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1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13例。再次手术中,全髋关节置换19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9例。选用骨水泥型假体柄11例,其中加长柄4例;生物型假体17例,其中加长柄7例。随访并记录存活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与术前评分进行比较。结果1例围手术期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术后3个月因心肌梗死而死亡。其他26例随访6~32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86分,其中优10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6%。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86分,较术前平均42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有效方法,选用股骨加长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内固定失败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骨水泥型假体 生物型假体 股骨加长柄
原文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修复老年股骨颈骨折:18个月随访比较 被引量:44
8
作者 孙辉 臧学慧 +1 位作者 高立华 谭永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53期8536-8541,共6页
背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关于选择全髋关节置换还是人工股骨头置换目前仍存在争议。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修复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后18个月的随访结果。方法:纳入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股骨颈骨折患者7... 背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关于选择全髋关节置换还是人工股骨头置换目前仍存在争议。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修复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后18个月的随访结果。方法:纳入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男17例,女53例,年龄60-83岁,均为GardenⅢ型,Ⅳ型患者。根据置换方式分为两组,股骨头置换组39例,全髋关节置换组3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分型及合并疾病构成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X射线观察两组患者关节置换效果,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输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置换后髋关节功能。结果与结论:经18个月随访,两组患者X射线显示股骨颈骨折均复位固定良好,假体位置良好。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输血量、失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股骨头置换组优于全髋关节置换组(P<0.05);全髋关节置换组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股骨头置换组(P<0.05)。提示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后关节功能恢复较好,远期并发症较低,是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人工股骨头置换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及输血量少等优点,适合身体状况差、活动量小及受伤前患肢已有功能障碍的高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髋假体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股骨头 老年人 植入物 人工假体 老年 人工股骨头置换 全髋关节置换 随访结果 失血量 引流量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翻修手术时髋臼巨大骨缺损的重建 被引量:42
9
作者 戴尅戎 朱振安 +2 位作者 孙月华 尚希福 张峻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32-336,共5页
目的 通过总结分析作者所治疗的病例,提出髋关节翻修手术时髋臼巨大骨缺损的对策。方法 总结分析 32例 33髋髋臼巨大骨缺损的翻修病例,男 17例,女 15例,年龄 40~ 90岁,平均 61.5岁。第 1次翻修 28例 29髋,第 2次翻修 2例 2髋,... 目的 通过总结分析作者所治疗的病例,提出髋关节翻修手术时髋臼巨大骨缺损的对策。方法 总结分析 32例 33髋髋臼巨大骨缺损的翻修病例,男 17例,女 15例,年龄 40~ 90岁,平均 61.5岁。第 1次翻修 28例 29髋,第 2次翻修 2例 2髋,第 3、 4次翻修各 1例 1髋。首次手术为股骨头置换者 8例 8髋,全髋置换者 24例 25髋。除行马鞍型假体置换的 2髋外,其余 31髋均行骨移植,以松质骨为主。 22髋为非结构性植骨, 9髋为大块异体股骨头或自体髂骨植骨。植骨后 9髋植入标准髋臼假体, 24髋选用特殊假体,主要为计算机辅助定制型髋臼假体,包括加侧翼假体、双层金属网罩、髋臼增强环罩、双球面假体、带嵴假体和马鞍型假体。结果 经 0.5~ 11年随访,无一例发生再移位或再发骨吸收。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的 17~ 48分提高到 54~ 89分。 计算机辅助定制型人工髋臼更能符合不同病情的需要,且使手术难度减小。结论 特殊假体具有更适合个体需要、可防止植骨块移位或塌陷、初始稳定性较好等优点。正确使用植骨和选择恰当的假体,以重建髋臼窝和周缘的完整性,将明显提高翻修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假体 再手术 髋臼 创伤 损伤 计算机辅助设计 重建术 人工髋关节
原文传递
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金属臼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41
10
作者 程文俊 勘武生 +3 位作者 郑琼 王俊文 徐海军 肖志宏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16-823,共8页
目的评估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金属(titaniumtrabecularmetal,TTM)臼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中应用的短期疗效。方法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选取19例(20髋)进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采用臼杯类... 目的评估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金属(titaniumtrabecularmetal,TTM)臼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中应用的短期疗效。方法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选取19例(20髋)进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采用臼杯类型不同分为TrM组和Pinnacle组。TTM组9例(10髋),男7例,女2例;年龄54~65岁,平均(61.0±3.5)岁。Pinnacle组10例(10髋),男6例,女4例;年龄51~67岁,平均(61.3±4.8)岁。术后6、12和24周进行随访,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髋臼假体的稳定性和髋臼表面与骨界面的骨长人能力;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WOMAC健康调查表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患者关节功能。结果TFM组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48.2±5.5)分提高到(89.5±4.0)分,sF-36健康调查量表分值由术前(329.1±86.7)分提高到(763.8~15.1)分,WOMAC健康调查表分值由(18.8±11.0)分改善到(1.3±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Pinnacle组(术后6个月)比较,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sF-36健康调查量表分值、WOMAC健康调查表分值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影像学评估显示术后臼杯稳定,无松动及移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进行性增加的透亮线。TFM组2例髋臼假体植入后存在透亮线,均位于2区和3区,术后6个月随访时透亮线消失;l例髋臼后壁存在骨缺损,行股骨头骨块植骨后髋臼假体稳定,随访过程中植骨块与臼杯接触紧密,未出现松动现象。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金属臼杯的初始稳定性好、早期骨长人良好,短期疗效满意;长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随访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假体
原文传递
钉板固定、髓内固定及人工股骨头置换修复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选择与比较 被引量:41
11
作者 左进步 余磊 +2 位作者 梁宏伟 王伟 赵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711-2718,共8页
背景:目前临床用于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材料总体来说分为髓内系统和髓外系统两种,而对于不稳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人工关节置换,不同修复方式的治疗效果尚缺乏宏观的比较。目的:探讨及对比不同修复方式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 背景:目前临床用于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材料总体来说分为髓内系统和髓外系统两种,而对于不稳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人工关节置换,不同修复方式的治疗效果尚缺乏宏观的比较。目的:探讨及对比不同修复方式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修复效果。方法:纳入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武警北京总队医院骨科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68例,分别采用钉板固定系统(动力髋螺钉、动力髁螺钉)、髓内固定系统(Gamma3钉、膨胀髓内钉)及人工股骨头置换进行修复,其中男69例,女99例;年龄75-94岁,平均81.4岁;根据Evans分型,Ⅰ型20例,Ⅱ型43例,Ⅲ型57例,Ⅳ型33例,Ⅴ型15例。对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髋关节功能进行对比评价。结果与结论:患者治疗后随访14-39个月。治疗后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对患侧髋关节进行功能评定,骨折均在12个月内愈合,4组修复结果优良率及比较差异无显著型意义(P>0.05)。膨胀髓内钉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均显著优于其他各组(P<0.05)。人工股骨头组在下地负重时间方面显著优于其他各组(P<0.01)。提示根据骨折分型,结合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情况选择适当的修复方式可以提高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减少治疗后并发症。EvansⅠ、Ⅱ型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首选动力髋螺钉内固定,Ⅲ-Ⅴ型不稳定性骨折可选择髓内固定系统,不稳定性骨折合并明显骨质疏松的高龄患者宜选择人工关节置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骨折 股骨头 髋假体 内固定器 植入物 骨植入物 高龄 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内固定 预后
下载PDF
阶段性护理干预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效果 被引量:39
12
作者 陈雯 宋爱芹 +2 位作者 李会杰 郭娟 张化武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36期4418-4421,共4页
目的探讨阶段性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假体脱位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5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56例人... 目的探讨阶段性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假体脱位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5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5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术后阶段性护理对患者提供全面针对性的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假体脱位发生率、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33、-0.791;P>0.05);术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得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88、2.142;P<0.05);观察组假体脱位率为1.79%,髋关节Harris分为(76.89±12.30)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阶段性护理措施可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降低患者假体脱位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的髋关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假体 脱位 康复 阶段性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生活能力 肢体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脑血管意外偏瘫侧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38
13
作者 冯明利 沈惠良 +3 位作者 雍宜民 胡怀健 曹立 王玮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9-202,共4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自1990年5月~2000年5月,共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189例,其中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偏瘫侧股骨颈Garden Ⅲ、Ⅳ型骨折29例,随访2年3个月~8年... 目的观察和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自1990年5月~2000年5月,共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189例,其中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偏瘫侧股骨颈Garden Ⅲ、Ⅳ型骨折29例,随访2年3个月~8年2个月,平均4年11个月。随机抽取同期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无偏瘫股骨颈骨折患者30例作为对照,随访2年3个月~8年6个月,平均4年10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输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早期并发症和患者的行走功能;比较偏瘫组中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早期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两组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输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围手术期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手术后11个月~5年内偏瘫组5例死亡,死亡率为17.2%,非偏瘫组2例死亡,死亡率为6.7%。偏瘫组早期并发症与非偏瘫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偏瘫组中全髋关节置换比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早期并发症少,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偏瘫侧发生股骨颈Garden Ⅲ、Ⅳ型骨折后,人工关节置换是积极而可靠的治疗措施,在完善术前准备的前提下,患者可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 治疗 脑血管意外 偏瘫 股骨颈骨折
原文传递
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自我效能感在正念与恐动症间的中介效应研究 被引量:34
14
作者 郦杭婷 沈娇妮 +1 位作者 万昕瑞 何桂娟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77-1183,共7页
目的探讨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自我效能感在正念与恐动症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7月—2021年2月,选取在杭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骨科首次行髋或膝关节置换术的348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恐动症Tamp... 目的探讨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自我效能感在正念与恐动症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7月—2021年2月,选取在杭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骨科首次行髋或膝关节置换术的348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恐动症Tampa量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和康复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深入剖析康复自我效能感在正念与恐动症间的中介效应。结果正念和康复自我效能感均可直接负向预测恐动症(P<0.001,P=0.003),康复自我效能感在正念与恐动症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间接负向预测恐动症,中介效应为-0.232,占总效应的42.49%。结论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自我效能感是正念与恐动症间的中介变量,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提高患者的正念水平,增强其康复自我效能感,进而弱化患者的恐动心理和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人工膝关节 正念 康复自我效能感 恐动症 康复护理
原文传递
系统化三防三位护理措施在预防不同疾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假体脱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4
15
作者 高娜 佟冰渡 +3 位作者 姜英 王青 赵曼丽 马玉芬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年第15期2015-2018,共4页
目的 探讨三防三位护理措施对预防不同疾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假体脱位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历史对照的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某院骨科收治的45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按骨科护理常规给予宣... 目的 探讨三防三位护理措施对预防不同疾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假体脱位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历史对照的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某院骨科收治的45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按骨科护理常规给予宣教和指导及围术期护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6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化“三防三位”护理对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假体脱位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假体脱位总发生率为0.65%,其中髋关节翻修术、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先天性髋关节疾病患者脱位发生率分别为1.56%、0.90%、0.64%、0.52%.对照组假体脱位总发生率为2.18%,其中髋关节翻修术、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先天性髋关节疾病患者脱位发生率分别为33.33%、1.25%、0.70%、0.70%.试验组总假体脱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552,P〈;0.05),试验组髋关节翻修术患者假体脱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485,P〈;0.05);试验组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先天性髋关节疾病患者假体脱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309、0.743、2.771;P〉0.05).结论 系统化&quot;三防三位&quot;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总脱位率及髋关节翻修术患者假体脱位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假体 脱位 护理
原文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髋臼外展角和磨损的关系 被引量:33
16
作者 戴雪松 严世贵 +2 位作者 何荣新 王祥华 黄宗坚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57-260,共4页
目的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髋臼外展角与磨损的关系,及其对人工全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30例32髋进行平均4.2年的随访。测量髋臼杯的外展角,并通过测量在随访期间股骨头中心相对于髋臼中心的矢量位移,来确定关节面磨损的大小... 目的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髋臼外展角与磨损的关系,及其对人工全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30例32髋进行平均4.2年的随访。测量髋臼杯的外展角,并通过测量在随访期间股骨头中心相对于髋臼中心的矢量位移,来确定关节面磨损的大小和方向,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近随访时,30例患者的32个髋关节假体均未发现临床松动和失败征象,假体柄轴线与股骨纵轴成角均在3°以内。聚乙烯平均线性磨损量为0.81mm,磨损速度为0.18mm/年,髋臼外展角平均54.5°。磨损方向平均为?6.93°,指向上方稍偏外侧。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磨损方向与髋臼假体外展角度存在负相关关系。随着外展角度的增加,磨损方向由内上方转为外上方,外展角55°以上的假体磨损方向基本指向外上方。未发现线性磨损速度与外展角及磨损方向之间的相关关系。结论过大的外展角使股骨头中心向外上方迁移,可能会造成应力分布不均和假体磨损增加,因此临床上应该避免髋臼假体植入的外展角超过55°,以维持髋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臼外展角 磨损 髋假体
原文传递
系统化“三防三位”护理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4
17
作者 高娜 佟冰渡 +3 位作者 姜英 王青 赵曼丽 马玉芬 《护理管理杂志》 2017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化"三防三位"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5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03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 目的探讨系统化"三防三位"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5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03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化"三防三位"护理对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整体护理,主要包括制订预防处理流程、充分评估识别危险因素、重视"三位"护理措施、及时有效的医护患三方沟通、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患者假体脱位发生率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围手术期进行系统化"三防三位"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关节 假体 脱位 护理管理
下载PDF
高龄髋部术后足踝运动方法对下肢静脉回流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2
18
作者 库洪安 詹燕 +1 位作者 崔伯艳 岳建伟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观察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足踝屈伸运动时不同的运动角度与持续时间对小腿肌群挤压深静脉增加血流速度的效果,探讨最佳的足踝屈伸运动角度与持续时间。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高龄髋部外伤行择期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术... 目的:观察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足踝屈伸运动时不同的运动角度与持续时间对小腿肌群挤压深静脉增加血流速度的效果,探讨最佳的足踝屈伸运动角度与持续时间。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高龄髋部外伤行择期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7例。其中股骨颈骨折8例,股骨粗隆骨折9例;年龄80~96岁,平均87岁;男11例,女6例。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患者术后第2天患侧股静脉在足踝屈伸不同角度与不同持续时间状态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流峰速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角度的血流峰速度与静息状态[(29.2±3.4)cm/s]比较,足踝跖屈30°背伸20°持续时间2秒/次[(38.1±6.2)cm/s]、3秒/次[(37.9±6.4)cm/s]及足踝跖屈45°背伸30°5个持续时间[持续时间1~5秒/次分别为(40.6±7.9)、(52.6±7.0)、(48.8±7.1)、(42.1±6.3)、(39.3±5.7)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足踝跖屈30°背伸20°持续时间2秒/次与3秒/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踝跖屈45°背伸30°各持续时间与足踝跖屈30°背伸20°持续时间2秒/次比较:足踝跖屈45°背伸30°持续时间2、3秒/次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持续时间为4秒/次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髋外伤围手术期卧床期间足踝运动角度以跖屈45°背伸30°,运动持续时间以2秒/次和3秒/次最佳,可显著地增加股静脉血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髋假体 踝关节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血流速度 动力学 老年人 80以上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4项危险因素 被引量:32
19
作者 张晟 解笑宸 +1 位作者 姚粤峰 韦良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969-1973,共5页
背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常见的也是危险性较大的并发症,如果不能提前预防,会造成严重后果,故在临床中需要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目的:评估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危险因素... 背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常见的也是危险性较大的并发症,如果不能提前预防,会造成严重后果,故在临床中需要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目的:评估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骨关节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16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置换前、置换后第3天和第7天进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法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入选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因素为骨水泥假体、年龄分布、体质量指数、全身麻醉,它们的OR值分别是9.215,11.247,3.842,4.825,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提示骨水泥假体的使用、高龄、体质量指数大于25 kg/m2及全身麻醉均是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积极采取对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人工假体 全髋关节置换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假体类型 骨水泥
下载PDF
关节置换及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31
20
作者 梅汉尧 索鹏 +3 位作者 周永顶 王浩杰 杨益 高凌光 《实用骨科杂志》 2006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 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骨折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996年6月至2004年4月间收治的108例80岁以上新鲜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行人工股骨头置换者,B组为行骨折内固定者。A组50例... 目的 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骨折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996年6月至2004年4月间收治的108例80岁以上新鲜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行人工股骨头置换者,B组为行骨折内固定者。A组50例,平均年龄86.5岁;B组58例,平均年龄83,5岁。A组随访12~60个月,平均35、5个月;B组随访12~24个月,平均14.5个月。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术后开始下地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术后内科合并症及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住院时间短,负重活动早,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具有以下优点:a)术后能早期负重活动,较快恢复伤前活动能力;b)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内科合并症的发生率;c)能有效防止髋内翻;d)缩短住院时间;e)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高龄 髋假体 内固定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