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希斯克利夫的人性分析——读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 |
付强
盛丽文
|
《沈阳大学学报》
CAS
|
2005 |
12
|
|
2
|
论艾米莉·勃朗特对哥特传统的发展 |
邓颖玲
|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05 |
11
|
|
3
|
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厉夫扭曲性格的形成 |
尹晓东
|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12
|
|
4
|
爱恨情仇:对《呼啸山庄》的原型解读 |
朱晓映
|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
2007 |
10
|
|
5
|
追寻自我的历程——《呼啸山庄》主题探析 |
叶利荣
|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
2004 |
10
|
|
6
|
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的双重变奏——艾米利·勃朗特《呼啸山庄》生态意蕴论析 |
张岩
王双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7
|
|
7
|
纳莉的“谎言” |
范岭梅
|
《北方论丛》
|
2004 |
7
|
|
8
|
简爱和凯瑟琳之我观 |
孙冬梅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5
|
|
9
|
论艾米莉·勃朗特的性格及其文学创作 |
覃志峰
|
《莆田学院学报》
|
2004 |
6
|
|
10
|
论《呼啸山庄》中的象征主义 |
田玲玲
应碧金
|
《嘉兴学院学报》
|
2002 |
5
|
|
11
|
近30年国内艾米莉·勃朗特研究述评 |
孙靖
|
《台州学院学报》
|
2010 |
4
|
|
12
|
试论艾米莉个性特征对《呼啸山庄》的影响 |
董敏
|
《唐山学院学报》
|
2007 |
4
|
|
13
|
浅析《呼啸山庄》中希刺克厉夫的人性本质及其艺术价值 |
杨立军
|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
4
|
|
14
|
论生态诗学视域下的理想人格建构——《呼啸山庄》的主题再议 |
张红雪
|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4
|
|
15
|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的叙事时间特色 |
乔德玉
|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19 |
4
|
|
16
|
从《呼啸山庄》看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的爱情理想 |
李 枫
|
《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2 |
2
|
|
17
|
“黑压压的恐怖感”:《呼啸山庄》中复仇者的形塑与爱情悲剧的书写 |
张群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
2017 |
3
|
|
18
|
女性意识的自省与重建——张爱玲与艾米莉·勃朗特之对比研究 |
徐国琴
朱霞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
2018 |
3
|
|
19
|
《圣经》原型对《呼啸山庄》的影响 |
王喆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3
|
|
20
|
迂回的前进——《呼啸山庄》的女性叙事声音 |
彭莹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9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