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3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人肉芽创面中MMP-1、MMP-2、MMP-13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5
1
作者 石冰 陈绍宗 +1 位作者 张萍 李金清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79-281,共3页
目的 研究人慢性创面在经封闭负压引流 (Vacuum assistedclosure ,VAC)治疗前后 ,创面肉芽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2和MMP13mRNA的变化。方法 对 5例慢性创面患者给予VAC治疗 (- 12 0mmHg压力 ) ,分别于吸引前和吸引后 1、4、7... 目的 研究人慢性创面在经封闭负压引流 (Vacuum assistedclosure ,VAC)治疗前后 ,创面肉芽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2和MMP13mRNA的变化。方法 对 5例慢性创面患者给予VAC治疗 (- 12 0mmHg压力 ) ,分别于吸引前和吸引后 1、4、7d切取创面中央适当大小的肉芽组织 ,提取总RNA ,利用RT PCR方法测定MMP 1、MMP 2和MMP 13mRNA的表达情况 ,并对其定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MP 1、13mRNA在VAC治疗后表达下降 ,以MMP 13下降趋势尤为明显 (P <0 0 5 )。MMP 2mRNA表达呈现波动 ,但总体为下降趋势。结论 VAC通过抑制MMP 1、2、13的mRNA表达进而抑制MMP 1、2、13的蛋白合成 ,抑制胶原和明胶的降解 ,促进慢性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创面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基质金属蛋白酶 胶原酶 明胶酶
原文传递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00例 被引量:40
2
作者 王义清 王执民 +3 位作者 张洪新 郭卫平 关彦 李文献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16-618,共3页
目的 通过 16 0 0例临床观察 ,总结分析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1994-10 / 1999- 10采用硬膜外注射 ,部分采用盘内注射胶原酶 30 0 U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6 0 0例 .结果  12 0 0例患者术后 3~ 48m... 目的 通过 16 0 0例临床观察 ,总结分析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1994-10 / 1999- 10采用硬膜外注射 ,部分采用盘内注射胶原酶 30 0 U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6 0 0例 .结果  12 0 0例患者术后 3~ 48mo随访 ,总有效率 96 .6 7% ,优良率 90 .5 8% .结论 硬膜外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安全、创伤小、疗效满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酶 化学溶解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
下载PDF
龙鳖胶囊对膝骨关节炎大鼠IL-1β、IL-6、IL-10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3
3
作者 潘建科 罗斌 +5 位作者 郭达 刘军 黄永明 杨济源 许树柴 曹学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75-1679,共5页
目的:研究龙鳖胶囊对胶原酶诱导的膝骨关节炎(KOA)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KOA大鼠模型,于造模后开始给予低、中、高剂量的龙鳖胶囊灌胃(0.3125,0.6250,0.9375g/kg),连续4周,观察龙鳖胶囊对KOA大鼠的膝关节肿胀度及血清... 目的:研究龙鳖胶囊对胶原酶诱导的膝骨关节炎(KOA)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KOA大鼠模型,于造模后开始给予低、中、高剂量的龙鳖胶囊灌胃(0.3125,0.6250,0.9375g/kg),连续4周,观察龙鳖胶囊对KOA大鼠的膝关节肿胀度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结果:造模后,造模组的膝关节肿胀度和IL-1β、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给药2周后,与造模组及龙鳖低、高剂量组比较,龙鳖中剂量组的膝关节肿胀度消退较快(P<0.01)。给药3周后,龙鳖低、中、高剂量组的膝关节肿胀度消退均快于造模组(P<0.01),其中,龙鳖中剂量组的膝关节肿胀已消退至对照组水平。给药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龙鳖低、中、高剂量组的膝关节肿胀度均已消退。给药2、4周后,造模组的IL-1β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及龙鳖低、中、高剂量组(P<0.05);龙鳖低、中、高剂量组的IL-1β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龙鳖中剂量组IL-1β水平均低于同期龙鳖低、高剂量组(P<0.05);造模组IL-6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及龙鳖低、中、高剂量组(P<0.01,P<0.05);龙鳖低剂量组IL-6水平均低于同期龙鳖中、高剂量组(P<0.05);龙鳖低、中、高剂量组IL-10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和造模组(P<0.01),而其中龙鳖中剂量组IL-10水平均高于同期龙鳖低、高剂量组(P<0.01)。给药2周后,龙鳖低、中、高剂量组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给药4周后,龙鳖胶囊低剂量组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龙鳖胶囊能消除KOA大鼠的膝关节肿胀,其作用机制与降低KOA大鼠血清IL-1β、IL-6水平及升高IL-10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酶 膝骨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原文传递
胶原酶研究和应用概况 被引量:41
4
作者 於葆贞 张蓓蕾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424-427,共4页
介绍了胶原酶的产生菌、发酵、制备、酶学性质以及应用。
关键词 胶原酶 梭状芽胞杆菌 制备
下载PDF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中胶原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8
5
作者 石冰 张萍 +2 位作者 李望舟 陈绍宗 李金清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5-467,共3页
目的研究人慢性创面经封闭负压引流(vacuum-assistedclosure,VAC)治疗前后,创面渗出液中胶原酶活性的变化,以部分阐明VAC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取4例急性创面在术后1、2、3d的创面引流液(乳癌术后),同时收集6例慢性创面(4例静脉... 目的研究人慢性创面经封闭负压引流(vacuum-assistedclosure,VAC)治疗前后,创面渗出液中胶原酶活性的变化,以部分阐明VAC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取4例急性创面在术后1、2、3d的创面引流液(乳癌术后),同时收集6例慢性创面(4例静脉性溃疡,2例压力性溃疡)在VAC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4、6d的创面渗出液,利用酶谱分析的方法,观察各时间点的渗出液对可溶性III型胶原的降解情况,同时应用强力霉素抑制实验来分析渗出液中胶原酶的类型。结果急性创面引流液可以部分降解III型胶原,随时间推移变化较小,慢性创面渗出液中的胶原酶活性较高,VAC治疗前基本将III型胶原全部降解,随时间推移、降解减少,胶原酶活性下降,强力霉素抑制实验证明在100μmol/L浓度时无抑制,在600μmol/L浓度时出现部分抑制。结论在慢性创面渗出液中胶原酶活性增高,VAC的应用可以降低胶原酶的活性,阻止胶原蛋白大量降解,利于创面愈合,在慢性创面渗出液中胶原酶应主要是MMP-1型(成纤维细胞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负压引流 慢性创面 胶原酶
原文传递
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4
6
作者 王文 刘建英 +1 位作者 殷晓雪 马云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76-78,共3页
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文报告了硬膜外腔前间隙置管注入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2 48例 ,优良率达 93 .5 %。并讨论了此法的作用机理及适应症的选择与疗效的关系。
关键词 胶原酶 硬膜外腔置管 治疗 颈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Effects of glycyrrhetinic acid on collagen metabolism of hepatic stellate cell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liver fibrosis in rats 被引量:29
7
作者 Ji Yao Wang Qi Sheng Zhang +1 位作者 Ji Sheng Guo Mei Yu Hu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Zhongshan Hospital, Medical Center, Fu Dan University Shanghai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15-119,共5页
INTRODUCTIONLiver fibrosis is a dynamic course leading tocirrhosis from a various chronic liver diseases. Thepathological basis of fibrosis is the disturbance ofproduction and degradation of the extracellularmatrix (E... INTRODUCTIONLiver fibrosis is a dynamic course leading tocirrhosis from a various chronic liver diseases. Thepathological basis of fibrosis is the disturbance ofproduction and degradation of the extracellularmatrix (ECM), which causes accumulation of ECMin the liver[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ministration Topical Animals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Carbon Tetrachloride Cell Division Collagen Type I Collagen Type III collagenaseS Disease Models Animal Gene Expression Glycyrrhetinic Acid Liver Cirrhosis Plasmids PROCOLLAGEN PROLINE RNA Messenger RATS Rats Sprague-Dawley Research Support Non-U.S. Gov't THYMIDINE Tritium
下载PDF
自体血与胶原酶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邓世山 王松 +2 位作者 张本斯 王中亮 周德明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3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 为脑出血的发病机制、治疗等的研究提供有效可靠的疾病动物模型及相关指标。方法本研究在大鼠尾状核分别注入自体血 5 0 μl和胶原酶 0 .3units,分别建立两种不同的脑出血模型。 结果通过两种方法建立的大鼠脑出血模型在神经学功... 目的 为脑出血的发病机制、治疗等的研究提供有效可靠的疾病动物模型及相关指标。方法本研究在大鼠尾状核分别注入自体血 5 0 μl和胶原酶 0 .3units,分别建立两种不同的脑出血模型。 结果通过两种方法建立的大鼠脑出血模型在神经学功能、组织病理学变化、血肿体积大小、血肿产生的机制、水肿带体积大小、血肿吸收情况以及小胶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 由于两种方法建立的脑出血模型各种指标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研究 自体血 胶原酶 脑出血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椎间盘突出的微创治疗 被引量:30
9
作者 张金山 肖越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4期242-244,共3页
微创治疗椎间盘突出由于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对椎间盘突出的微创治疗方法进行了回顾分析,旨在促进椎间盘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经皮穿刺切吸术 激光 臭氧 胶原酶
下载PDF
采用Ⅳ型胶原酶构建大鼠脑出血模型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艳玲 陈康宁 +1 位作者 邵淑琴 王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394-1395,共2页
目的 利用Ⅳ型胶原酶构建大鼠脑出血模型 ,并研究血肿形成速度和血肿形成大小的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健康雄性 2 0 0~ 2 5 0gWistar大鼠 ,随机分组 ,分别脑内尾状核注射不同容积Ⅳ型胶原酶 肝素生理盐水溶液、单纯Ⅳ型胶原酶生理盐... 目的 利用Ⅳ型胶原酶构建大鼠脑出血模型 ,并研究血肿形成速度和血肿形成大小的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健康雄性 2 0 0~ 2 5 0gWistar大鼠 ,随机分组 ,分别脑内尾状核注射不同容积Ⅳ型胶原酶 肝素生理盐水溶液、单纯Ⅳ型胶原酶生理盐水溶液、单纯生理盐水 ,于术后 6h、12h、2 4h、3d、7d分别观察冰冻切片连续切片血肿大小。结果 单纯生理盐水注射仅引起 12h内的针道渗血 ,单纯胶原酶生理盐水注射 3d可以形成直径 3mm左右的血肿 ,Ⅳ型胶原酶 肝素生理盐水注射 2 4h可形成直径 3mm左右的血肿。结论 Ⅳ型胶原酶 肝素生理盐水注射可以建立理想稳定的脑出血动物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Ⅳ型胶原酶 大鼠 脑出血模型
下载PDF
靶点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7
11
作者 伍建平 赵序利 +2 位作者 谢珺田 宋文阁 傅志俭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04-207,共4页
目的:观察C臂引导下靶点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A组在C型臂X光机定位下行靶点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n=50),B组在C型臂X光机定位下行胶原酶溶盘治疗(n=... 目的:观察C臂引导下靶点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A组在C型臂X光机定位下行靶点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n=50),B组在C型臂X光机定位下行胶原酶溶盘治疗(n=50)。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前、治疗后第4天VAS变化、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疗效。结果:A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四天VAS、治疗1、6、12个月的疗效、总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靶点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与胶原蛋白酶溶盘治疗相似,但接受靶点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腰椎间盘突出症 靶点射频热凝 胶原蛋白酶
下载PDF
汉丹肝乐对猪血清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胶原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2
作者 陆荫英 陆彤 +1 位作者 程明亮 丁一生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08-109,共2页
目的研究猪血清免疫性肝纤维化的胶原酶活性变化及汉丹肝乐对其的影响。方法用猪血清腹腔内注射复制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模型,以汉丹肝乐为治疗组,秋水仙碱作为对照给药,第12周处死动物测定肝胶原酶活性,肝胶原纤维染色半定量,肝... 目的研究猪血清免疫性肝纤维化的胶原酶活性变化及汉丹肝乐对其的影响。方法用猪血清腹腔内注射复制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模型,以汉丹肝乐为治疗组,秋水仙碱作为对照给药,第12周处死动物测定肝胶原酶活性,肝胶原纤维染色半定量,肝胶原蛋白含量。结果汉丹肝乐能增加胶原酶活性(μ g/ml)高剂量组为 3.93、模型组为2.34。降低肝内胶原纤维及胶原蛋白的含量[每克干肝(mg)高剂量组为2545、模型组为52.25],高剂量组疗效最佳,明显优于秋水仙碱。结论汉丹肝乐能有效增加胶原酶活性,促进胶原降解,抗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肝纤维化 胶原酶 汉丹肝乐 大鼠
原文传递
胶原酶注入小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 被引量:20
13
作者 许东 文玉军 +1 位作者 张莲香 秦毅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36-39,T0007,共5页
目的用脑内注射胶原酶方法建立小鼠脑出血模型。方法在动物脑立体定位仪下将肝素化Ⅶ型胶原酶0.15μL(0.5U/μL)注射到昆明小鼠右侧尾状核内;分别在术后8、12、24、72h对小鼠运动功能进行检测.通过在各时间点测量血肿直径来观察... 目的用脑内注射胶原酶方法建立小鼠脑出血模型。方法在动物脑立体定位仪下将肝素化Ⅶ型胶原酶0.15μL(0.5U/μL)注射到昆明小鼠右侧尾状核内;分别在术后8、12、24、72h对小鼠运动功能进行检测.通过在各时间点测量血肿直径来观察出血高峰的时间,并对出血部位脑组织进行光镜观察来验证模型制作是否成功。结果术后小鼠即表现左侧肢体偏瘫症状,至12~24h症状最重。形态学观察证实右侧尾状核区血肿形成.且出血高峰的时间与肢体偏瘫症状发展过程基本一致。不同个体间血肿体积和部位基本一致。结论应用Ⅶ型胶原酶脑内注射的方法建立的小鼠脑出血模型,是一种方法简单,效果可靠,易于大批量制作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模型 动物 胶原酶 小鼠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20
14
作者 孙继虎 汪洋 +2 位作者 于彦铮 江国伟 王克强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61-264,共4页
为探索经济有效的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实验分别用(1)单纯胰酶;(2)全胶原酶:(3)胰酶(5份)和胶原酶(1份)三种方法分离牛主动脉内皮细胞.结果表明:用胰酶胶原酶混合消化的方式获取的内皮细胞的数量与全胶原酶获取的内皮细胞数量接... 为探索经济有效的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实验分别用(1)单纯胰酶;(2)全胶原酶:(3)胰酶(5份)和胶原酶(1份)三种方法分离牛主动脉内皮细胞.结果表明:用胰酶胶原酶混合消化的方式获取的内皮细胞的数量与全胶原酶获取的内皮细胞数量接近,而混合消化的方法大大降低了价格昂贵的胶原酶的用量,既经济效果又好.用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符合内皮细胞的特征.细胞八因子抗原染色阳性进一步证明培养的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组织培养 胰蛋白酶 胶原酶 形态学
下载PDF
胶原酶2种盘外注射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杜宁 杨健 +3 位作者 任峰 奚小冰 胡大佑 王力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目的:观察2种盘外注射胶原酶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1例腰突症病人接受2种胶原酶1200U盘外注射法治疗。一种是硬膜外腔后间隙法,另一种是硬膜外腔前间隙法。采用改进的日本骨科学会制定的腰腿... 目的:观察2种盘外注射胶原酶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1例腰突症病人接受2种胶原酶1200U盘外注射法治疗。一种是硬膜外腔后间隙法,另一种是硬膜外腔前间隙法。采用改进的日本骨科学会制定的腰腿痛疗效标准评分。结果:硬膜外腔后间隙法术后7d的病例优良率为34%,总有效率为73%。平均随访4.8±2.9mo的优良率为63%,总有效率为86%。硬膜外腔前间隙法术后7d的病例优良率为41%,总有效率为75%。平均随访3.0±1.0mo时的优良率为66%,总有效率为88%。结论:2种盘外注射胶原酶治疗腰突症都是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酶 硬膜外注射 腰椎 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安宫牛黄丸全方及简方对大鼠脑出血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3
16
作者 方芳 孙建宁 +1 位作者 杨莉 杨仲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11-614,共4页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对大鼠脑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比较安宫牛黄丸全方和简方(不含朱砂和雄黄)的作用差异。方法采用大鼠尾状核内注入胶原酶诱发脑出血模型,术后3 h灌胃给药1次,每天给药1次,连续3 d,观察安宫牛黄丸全方及简方对脑出血...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对大鼠脑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比较安宫牛黄丸全方和简方(不含朱砂和雄黄)的作用差异。方法采用大鼠尾状核内注入胶原酶诱发脑出血模型,术后3 h灌胃给药1次,每天给药1次,连续3 d,观察安宫牛黄丸全方及简方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脑系数、脑含水量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安宫牛黄丸全方(0.2、0.4 g/kg)及简方(0.32 g/kg)能明显改善脑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降低脑系数和脑血肿周围脑组织的含水量,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结论安宫牛黄丸全方及简方对大鼠脑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安宫牛黄丸全方的作用优于简方,但并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宫牛黄丸 胶原酶 脑出血 脑水肿 红细胞聚集和变形 血黏度 大鼠
原文传递
手针刺激“足三里”穴局部肥大细胞活动与外周神经放电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萨喆燕 黄猛 +1 位作者 张迪 丁光宏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探讨穴位处肥大细胞的激活及穴区胶原与支配该区域的神经束放电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手针足三里组、手针+色甘酸钠组(穴区肥大细胞拮抗)、手针+胶原酶组(穴区胶原纤维溶解),每组6只。动... 目的:探讨穴位处肥大细胞的激活及穴区胶原与支配该区域的神经束放电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手针足三里组、手针+色甘酸钠组(穴区肥大细胞拮抗)、手针+胶原酶组(穴区胶原纤维溶解),每组6只。动物麻醉后,分离左侧"足三里"穴区坐骨神经干,手针提插刺激大鼠"足三里"穴20min,记录刺激前、刺激时和刺激后神经束诱发放电信号。对穴位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统计肥大细胞脱颗粒率。结果:与对照组、手针+色甘酸钠组和手针+胶原酶组相比,手针足三里组诱发的坐骨神经放电活动明显增强(P<0.01);同时手针足三里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显著升高(P<0.01),而手针+色甘酸钠组和手针+胶原酶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针刺激大鼠"足三里"穴位可诱发支配该区域的外周神经束放电;穴位区注射色甘酸钠可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针刺引起的外周神经放电减弱;穴位区注射胶原酶阻断针刺应力在穴位组织中传输,可以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同样,针刺引起的外周神经放电也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肥大细胞 色甘酸钠 胶原酶 外周神经放电
原文传递
增生性瘢痕中TGF-β和胶原酶、TIMP-1 mRNA表达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武继祥 陈德英 吴宗耀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 观察TGF β和胶原酶、TIMP 1mRNA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 ,探讨TGF β对MMP 1和TIMP 1表达的影响以及它们在HTS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技术 ,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增生性瘢痕组织中TGF β和TIMP 1表达较... 目的 观察TGF β和胶原酶、TIMP 1mRNA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 ,探讨TGF β对MMP 1和TIMP 1表达的影响以及它们在HTS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技术 ,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增生性瘢痕组织中TGF β和TIMP 1表达较正常皮肤明显增高 ,平均积分光密度分别增加了 8倍和 7倍 ,也较胶原酶的表达明显增高 ,相差非常显著 ,TGF β表达与TIMP 1表达呈高度正相关。结论 TGF β可能促进TIMP 1表达 ,抑制胶原酶活性 ,阻止胶原降解 ,是HTS形成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转化生长因子 胶原酶 TIMP-1 mRNA
原文传递
CT介入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3
19
作者 陈家骅 查日俊 +3 位作者 李元海 张健 汤健 郑穗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CT介入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8例接受注射胶原酶溶盘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非CT组(100例)和CT组(98例),非CT组依据腰椎CT片和腰椎定位片定位,凭经验操作;CT组在CT介入下定位和操... 目的:探讨CT介入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8例接受注射胶原酶溶盘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非CT组(100例)和CT组(98例),非CT组依据腰椎CT片和腰椎定位片定位,凭经验操作;CT组在CT介入下定位和操作。结果:CT组的优良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4.7%和94.9%,较非CT组分别提高了12.7%和8.9%,经X2检验,p值均<0.05。结论:CT介入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溶盘术,直观,安全,可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和术中穿刺的精确性,从而可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胶原酶 CT 靶位注射法
下载PDF
盘内注射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3
20
作者 董根生 楼肃亮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39-142,共4页
作者报告采用盘内注射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自1994年来共治疗86例。注射采用俯卧位局部浸润麻醉并在电视X线(或B超)监控下进行。术后绝对卧床观察7~14天。由于该疗法可在电视X线或B超监控下就能顺利操作,且安全简便,... 作者报告采用盘内注射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自1994年来共治疗86例。注射采用俯卧位局部浸润麻醉并在电视X线(或B超)监控下进行。术后绝对卧床观察7~14天。由于该疗法可在电视X线或B超监控下就能顺利操作,且安全简便,疗效确切,作者认为该疗法也较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内注射 胶原酶 椎间盘突出 腰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