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97
1
作者 陈卫东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8,共6页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正处于试点运行阶段,需要从程序从简和实体从宽两个维度推进,正确认识认罪认罚从宽程序运行对控辩审职能的影响,同时着力解决好特殊情况下的撤案、被害人权利保障以及检察机关量刑建议的法律效力等问题,以进一步促进认...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正处于试点运行阶段,需要从程序从简和实体从宽两个维度推进,正确认识认罪认罚从宽程序运行对控辩审职能的影响,同时着力解决好特殊情况下的撤案、被害人权利保障以及检察机关量刑建议的法律效力等问题,以进一步促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程序从简 实体从宽 诉讼构造 诉讼效率
原文传递
作为刑事诉讼权利的个人信息权 被引量:26
2
作者 郑曦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3-144,共12页
信息时代下,刑事诉讼中有确立个人信息权的需求与空间,但最大的难题在于个人信息权是否具有诉讼权利的身份。刑事诉讼中,个人信息权与诉讼权利不仅在权利结构、特征方面极为相似,而且有相关规范依据佐证其作为诉讼权利的合理性。既然个... 信息时代下,刑事诉讼中有确立个人信息权的需求与空间,但最大的难题在于个人信息权是否具有诉讼权利的身份。刑事诉讼中,个人信息权与诉讼权利不仅在权利结构、特征方面极为相似,而且有相关规范依据佐证其作为诉讼权利的合理性。既然个人信息权可以被纳入诉讼权利体系,则根据利益位阶分析法,可以将其定位为第三层级的诉讼权利,并根据此种诉讼权利层级划分的方式,妥善处理其与高层级、同层级和低层级诉讼权利的关系,从而在引入个人信息权之后保持刑事诉讼原有诉讼权利体系的稳定,促进个人信息权保障的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权 刑事诉讼 诉讼权利 层级划分
原文传递
个人信息权引入刑事诉讼的理论证成与体系化建构 被引量:21
3
作者 黎晓露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9-155,共17页
个人信息权已成为大数据时代的一项基本权利。我国刑事诉讼法忽视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难以应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给正当法律程序和司法管理带来的挑战,引入个人信息权具有紧迫性。个人信息权可以嵌入刑事诉讼权利体系,法律层面也存在适用... 个人信息权已成为大数据时代的一项基本权利。我国刑事诉讼法忽视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难以应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给正当法律程序和司法管理带来的挑战,引入个人信息权具有紧迫性。个人信息权可以嵌入刑事诉讼权利体系,法律层面也存在适用空间与规范基础。刑事诉讼中的个人信息保护,以平衡犯罪控制与权利保障为价值立场。具体而言,应当赋予诉讼参与人相应的信息权利,对权力机关科以信息安全保护义务,完善个人信息的保障措施和救济路径,从而构建起相对完整的刑事诉讼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个人信息权 诉讼权利 价值平衡 体系化建构
原文传递
和为贵——论行政协调的法制改革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新民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2007年第3期5-18,共14页
狭义上的行政协调包括行政程序之协调和行政诉讼协调。行政程序之协调指行政机关与人民在相关人民权利义务方面所进行的协商与沟通。行政诉讼的协调目的也是终结行政争议,以协议的方式终止诉讼。对于行政程序之协调,现行的若干制度均不... 狭义上的行政协调包括行政程序之协调和行政诉讼协调。行政程序之协调指行政机关与人民在相关人民权利义务方面所进行的协商与沟通。行政诉讼的协调目的也是终结行政争议,以协议的方式终止诉讼。对于行政程序之协调,现行的若干制度均不能消除争议。而在行政诉讼协调中,行政诉讼不得调解原则并不存在于台湾和日本。必须在行政协调中建立行政程序及行政诉讼程序的连贯性机制。刑事诉讼中的辩诉交易,以及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都是对行政诉讼不得调解原则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协调 行政程序 行政诉讼 辩诉交易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40年:民事审判程序的变迁 被引量:19
5
作者 任重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41,共31页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事审判程序改革集中体现为从职权干预型向当事人主导型诉讼体制或模式的转型。改革的初衷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驾护航。转型的逻辑体现为"商品经济—私有财产—私法自治—当事人主义"的内在关联...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事审判程序改革集中体现为从职权干预型向当事人主导型诉讼体制或模式的转型。改革的初衷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驾护航。转型的逻辑体现为"商品经济—私有财产—私法自治—当事人主义"的内在关联。不过,我国民事审判程序改革的初衷是解决"案多人少",诉讼效率是最重要指标。当事人主义是手段,而非目的,《证据规定》制定和实施后的犹豫、徘徊与反复均是集中体现。民事诉讼的社会化或协同主义并不构成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之外的第三条路径,对当事人主义的修正与补充并不意味着对其的背离甚至抛弃。总体而言,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事审判程序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依旧在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程序 诉讼模式 立案登记 证明责任 举证时限 证据交换 审限
原文传递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诉讼价值的冲突与抉择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晶 《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年第5期75-80,共6页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应确立一个多元化的程序价值体系 ,在具备程序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的同时 ,还应尽可能地保证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在不同诉讼价值之间发生冲突时 ,应不将实体真实作为刑事诉讼的唯一目标 ,也不再将“有罪必罚”作为刑事...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应确立一个多元化的程序价值体系 ,在具备程序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的同时 ,还应尽可能地保证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在不同诉讼价值之间发生冲突时 ,应不将实体真实作为刑事诉讼的唯一目标 ,也不再将“有罪必罚”作为刑事诉讼的最高目标 ,但同时应注意将排除规则对程序公正的追求和对当事人的权利的保护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非法证据 诉讼价值 排除规则
下载PDF
证券欺诈民事救济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4
7
作者 岳冰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在我国证券法上,证券欺诈民事救济相对缓滞,即使是法律规定较为全面的虚假陈述案件,在实践中也存在起诉率低、起诉的投资者偏少的困境,造成上述困境的原因既有制度的缺陷,如立法缺失、前置程序、管辖制度、诉讼模式等的限制,也有法院、... 在我国证券法上,证券欺诈民事救济相对缓滞,即使是法律规定较为全面的虚假陈述案件,在实践中也存在起诉率低、起诉的投资者偏少的困境,造成上述困境的原因既有制度的缺陷,如立法缺失、前置程序、管辖制度、诉讼模式等的限制,也有法院、法官和投资者的因素。应当从以下方面予以完善:第一,从立法层面继续完善证券民事责任制度;第二,改革现有的证券案件管辖制度,设立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证券法庭;第三,进一步改革和扩展前置程序;第四,改革现有的诉讼模式;第五,建立投资者先行赔付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欺诈 民事救济 前置程序 诉讼形式
下载PDF
评2005年《公司法》中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 被引量:6
8
作者 曹理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60-66,共7页
2005年10月通过的《公司法》修正案,对股东派生诉讼制度首次进行了规定,如何理解与适用这一法律制度,已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的热点话题。文章运用公司法学的原理,并参照先进国家的立法例,对股东派生诉讼的原告资格、前置程序和诉讼结果... 2005年10月通过的《公司法》修正案,对股东派生诉讼制度首次进行了规定,如何理解与适用这一法律制度,已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的热点话题。文章运用公司法学的原理,并参照先进国家的立法例,对股东派生诉讼的原告资格、前置程序和诉讼结果的归属等三个较为复杂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东派生诉讼 原告资格 前置程序 诉讼结果
下载PDF
刑事诉讼中防止突袭性裁判问题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龙宗智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71,共14页
突袭性裁判未让当事人充分利用程序法所提供的攻击和防御的机会,同时违反法院诉讼关照及释明义务,打破合理预期。禁止此种裁判,源于“诉讼主义”原理及由此产生的程序正当性要求,也是维系法的可预期性与裁判公信力的需要。刑事诉讼的特... 突袭性裁判未让当事人充分利用程序法所提供的攻击和防御的机会,同时违反法院诉讼关照及释明义务,打破合理预期。禁止此种裁判,源于“诉讼主义”原理及由此产生的程序正当性要求,也是维系法的可预期性与裁判公信力的需要。刑事诉讼的特殊性,使禁止突袭性裁判面临一些特殊的情况和困难。德、日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法律观点变更”及“起诉书的变更”的规定具有借鉴价值。我国刑事诉讼禁止突袭性裁判的历史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但目前在犯罪事实增量、量刑情节及法律适用、认罪认罚和二审案件,以及改变证据构造上,仍存在突袭裁判。防止突袭裁判,应当明确若干法律界限,在增强程序正当意识的基础上,加强诉讼释明,确认突袭性裁判违法性,完善相关立法和司法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突袭性裁判 诉讼释明 正当程序
原文传递
刑事审前司法听证制度的透析与前瞻 被引量:5
10
作者 叶青 周登谅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4-81,共8页
刑事审前程序应当实现诉讼化 ,但是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 ,审前程序的诉讼化色彩相当淡薄 ,而更多地带有一种行政化的色彩。我们主张建构一个较为完整的审前司法听证制度来实现审前程序的诉讼化 。
关键词 刑事审前司法听证制度 审前程序 刑事诉讼 司法审查制度 犯罪嫌疑人
下载PDF
行政行为审慎程序的司法审查 被引量:8
11
作者 林鸿潮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6-40,共15页
为了控制行政行为作出之后可能面临的风险,我国行政机关创制了某些审慎程序。根据审慎程序作出的行政行为是否应当纳入司法审查,必须抛弃法条主义的机械司法观,从我国主客观混合的行政诉讼模式出发加以具体甄别。在主观诉讼模式下,对实... 为了控制行政行为作出之后可能面临的风险,我国行政机关创制了某些审慎程序。根据审慎程序作出的行政行为是否应当纳入司法审查,必须抛弃法条主义的机械司法观,从我国主客观混合的行政诉讼模式出发加以具体甄别。在主观诉讼模式下,对实体结果产生影响或对当事人权利具有构成性价值的审慎程序应当被纳入审查范围,并撤销违反这些程序作出的行政行为。对不能撤销的情况,原则上还应继续从客观诉讼的立场出发考虑是否适用确认违法判决,但某些不是借助理性规则构建的程序,以及规定在一般规范性文件中却抵触了上位法,或剥夺了当事人重要程序性权利,或设定了当事人的其他程序性负担,或没有公开实施的审慎程序不应被纳入审查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程序 审慎程序 司法审查 主观诉讼 客观诉讼
下载PDF
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宁杰 马倩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8-103,144,共7页
我国行政诉讼实行的是以合议制为原则的普通程序制度,随着行政诉讼制度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司法需求的日益多元,普通程序制度已愈发显出与社会现实的不相适应。行政诉讼简易程序具有合理配置审判资源、提高审判效率等作用,是符合社会... 我国行政诉讼实行的是以合议制为原则的普通程序制度,随着行政诉讼制度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司法需求的日益多元,普通程序制度已愈发显出与社会现实的不相适应。行政诉讼简易程序具有合理配置审判资源、提高审判效率等作用,是符合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要求的一种审判方式。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施行在现实中也有其广阔的实践空间。因此,应借鉴民事和刑事诉讼简易程序制度,构建符合行政审判特点和规律的简易程序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程序 行政诉讼 审判效率 司法正义
原文传递
刑事申诉的重新定位及其诉讼化难题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建伟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7-39,235,共14页
由于生效裁判的申诉在刑事诉讼法上最初定位为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信息来源,因此对这一申诉没有次数和期限的限制,司法机关深感困扰并期望加以改造;另一方面,基于司法规范化的要求,也对申诉受理方式和程序的精致化提出要求,申诉之"... 由于生效裁判的申诉在刑事诉讼法上最初定位为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信息来源,因此对这一申诉没有次数和期限的限制,司法机关深感困扰并期望加以改造;另一方面,基于司法规范化的要求,也对申诉受理方式和程序的精致化提出要求,申诉之"诉讼化"改造成为申诉制度改革的一项内容。将申诉在刑事诉讼中的定位从"信息来源之一"提升到"再审请求权"的同时,申诉"诉讼化"改造亦存在若干不易解决的难题,试图限制申诉次数与期限的努力与纠正司法不公的实际需要存在矛盾,而且这种努力因申诉向涉讼信访的转化而难以达到"案结事了"的既定目标。申诉制度调整应包括实行三审制、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扩大适用以及审判监督程序等多项内容,在限缩申诉权行使空间的同时,不能阻塞当事人及其近亲属平反冤错案件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刑事申诉 诉讼化改造 诉权 涉诉信访
原文传递
民事诉讼费用交纳标准的设定原理与完善建议 被引量:8
14
作者 廖永安 段明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26,共9页
民事诉讼费用交纳标准作为民事诉讼费用制度中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民事诉讼制度顺畅运作的重要保障。通过考察发现,民事诉讼费用交纳标准在实践中存在交纳标准混乱、交纳标准单一、交纳限度不定等问题。以上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民事诉讼费... 民事诉讼费用交纳标准作为民事诉讼费用制度中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民事诉讼制度顺畅运作的重要保障。通过考察发现,民事诉讼费用交纳标准在实践中存在交纳标准混乱、交纳标准单一、交纳限度不定等问题。以上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民事诉讼费用交纳标准之基本功能的实现,且与交纳标准的设定原理相悖。因此,明确民事诉讼费用交纳标准的设定原则,对其进行体系化、精细化、合理化设计,乃是完善民事诉讼费用交纳标准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诉讼费用 交纳标准
下载PDF
网络庭审直播视野中的刑事审判——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胡铭 梁斌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4-195,共12页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媒体力量的日益强大,网络庭审直播成为刑事案件审判中的一道新风景。网络庭审直播能在中国刑事审判透明度还不高的情况下,为分析刑事审判模式提供重要的素材。问卷调查显示,多数参与调查人对这一新型审判公开方式...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媒体力量的日益强大,网络庭审直播成为刑事案件审判中的一道新风景。网络庭审直播能在中国刑事审判透明度还不高的情况下,为分析刑事审判模式提供重要的素材。问卷调查显示,多数参与调查人对这一新型审判公开方式表示肯定,同时,不少参与调查人指出了网络庭审直播的缺陷,如案件过于简单、走过场的成分较多等。通过规范启动程序、遴选标准、具体规则等,可以完善网络庭审直播。调查从一个侧面显示,控辩平等对抗、证人出庭作证、被追诉人权利保障等是中国当前刑事审判模式改革需要重点考虑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审判 网络庭审直播 程序公开 诉讼构造
下载PDF
民事检察在民事诉讼中的空间及路径探讨 被引量:8
16
作者 潘度文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20,共9页
十多年的司法实践已经证明,民事检察对于维护司法公正与权威,救济当事人的受损权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所面临的困境也已严重制约着其职能的履行。对民事检察的改革与完善应当秉承宪法对检察机关的角色定位,围绕法律监督的主... 十多年的司法实践已经证明,民事检察对于维护司法公正与权威,救济当事人的受损权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所面临的困境也已严重制约着其职能的履行。对民事检察的改革与完善应当秉承宪法对检察机关的角色定位,围绕法律监督的主题进行,同时应当处理好检察权与诉权、审判权的关系,在合理的空间范围内加大民事检察力度,拓宽民事检察广度,实现其应有的法律价值和社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检察 民事诉讼 检察权 诉权 审判权
原文传递
从程序价值视角看我国民事诉讼费用的性质与征收 被引量:6
17
作者 曲昇霞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2-145,共4页
完善民事诉讼费用立法,给当事人一份生产正义的合理账单,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立法关注的重点。我国已启动了对诉讼费用立法的调研和论证工作,从民事程序价值的角度研讨诉讼费用的性质、征收范围及交纳方式,是为诉讼费用立法提供一种价值... 完善民事诉讼费用立法,给当事人一份生产正义的合理账单,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立法关注的重点。我国已启动了对诉讼费用立法的调研和论证工作,从民事程序价值的角度研讨诉讼费用的性质、征收范围及交纳方式,是为诉讼费用立法提供一种价值层面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费用 民事诉讼法 诉讼程序 征收范围
下载PDF
刑事和解中被害人地位的重新定位 被引量:7
18
作者 孟穗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8-89,共12页
在进一步构建我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之际,基于平衡惩罚犯罪与刑事和解的价值取向,同时基于平衡被害人和被告人权利保护的考虑,应从区分犯罪行为导致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两方面来构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地位,从而准确定位被害人在... 在进一步构建我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之际,基于平衡惩罚犯罪与刑事和解的价值取向,同时基于平衡被害人和被告人权利保护的考虑,应从区分犯罪行为导致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两方面来构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地位,从而准确定位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切实提高和保障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在犯罪的刑事责任承担中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应界定为"有限当事人",而在犯罪的民事责任承担中被害人具有当事人的诉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恢复性司法 刑事和解 被害人 诉讼地位
原文传递
论恶意诉讼应有的实体法规制——以程序法规制及其不足为基点 被引量:7
19
作者 郝晶晶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4-52,161,共9页
近年来,民事诉讼中的恶意诉讼行为呈高发态势,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普遍担忧。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一百一十三条对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的诉讼作出了相应的规制,实乃此次修法的一大亮点。然而,为了更好地遏制恶意诉... 近年来,民事诉讼中的恶意诉讼行为呈高发态势,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普遍担忧。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一百一十三条对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的诉讼作出了相应的规制,实乃此次修法的一大亮点。然而,为了更好地遏制恶意诉讼,为权益遭受侵害的第三人提供救济,还应在民事实体法中探索建立恶意诉讼之侵权责任制度,从而对恶意诉讼形成双重的、系统的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恶意诉讼 侵权责任
下载PDF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确定与程序的完善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星 余剑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00年第6期70-74,共5页
对被害人的范围 ,应限定为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 ;被害人死亡的 ,其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对“共同致害人”的范围 ,应包括不构成犯罪的共同侵害人 ;对“民事赔偿责任人”的范围 ,应包括实施犯罪行为、造成损害、应承担赔偿责任... 对被害人的范围 ,应限定为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 ;被害人死亡的 ,其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对“共同致害人”的范围 ,应包括不构成犯罪的共同侵害人 ;对“民事赔偿责任人”的范围 ,应包括实施犯罪行为、造成损害、应承担赔偿责任的所有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完善应包括 :立案审查程序的完善 ;庭前准备程序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 当事人 诉讼范围 诉讼程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