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0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的诱导及产酸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5
1
作者 盛江筠 刘正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 探讨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致龋毒力的变化。方法 在含有不同氟浓度的TSA上逐步诱导变形链球菌 (S mutansIngbritt)产生耐氟菌株Ingbritt FR ,用气相色谱法检测耐氟菌株的产酸量及降低pH值的能力 ,并与亲代野生菌株进行比较。结果 ... 目的 探讨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致龋毒力的变化。方法 在含有不同氟浓度的TSA上逐步诱导变形链球菌 (S mutansIngbritt)产生耐氟菌株Ingbritt FR ,用气相色谱法检测耐氟菌株的产酸量及降低pH值的能力 ,并与亲代野生菌株进行比较。结果 Ingbritt FR在体外诱导成功并稳定传代培养 ;当氟化物存在时 ,耐氟菌株的产酸量大于亲代野生株 ;无氟化物存在时 ,初始pH≥ 5 5时其产酸量小于亲代株 ,pH <5 5时则大于亲代株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具有致龋性 ;在菌斑正常氟浓度情况下 ,其致龋力可能大于亲代野生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龋齿 耐氟菌株 产酸量
原文传递
天然药物五倍子提取物对致龋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2
2
作者 谢倩 李继遥 +1 位作者 左渝陵 周学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 研究五倍子中分离得到的不同组分对致龋菌生长的影响,以期寻找五倍子防龋的有效成分。方法  通过系统溶剂法对五倍子总鞣质分离得到4个组分,采用液体稀释法研究五倍子不同组分对6种主要致龋菌(变 形链球菌,血液链球菌,唾... 目的 研究五倍子中分离得到的不同组分对致龋菌生长的影响,以期寻找五倍子防龋的有效成分。方法  通过系统溶剂法对五倍子总鞣质分离得到4个组分,采用液体稀释法研究五倍子不同组分对6种主要致龋菌(变 形链球菌,血液链球菌,唾液链球菌,内氏放线菌,粘性放线菌,乳酸杆菌)生长的影响,并使用活菌计数法测量 五倍子总鞣质及1和3组分对变形链球菌生长的影响。结果 五倍子总鞣质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五倍子 分离物中2,4组分对实验菌的抑制作用较分离物中1,3组分强,与总鞣质相当;五倍子1和3组分对变形链球菌生 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作用1h后效果更明显。结论 五倍子各组分对实验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五倍子对变 形链球菌的抑制作用可能通过抑制细菌代谢所需的酶类而产生,而对细菌没有直接杀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倍子 龋病 变形链球菌
下载PDF
中草药抗致龋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2
3
作者 王少虎 樊明文 边专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 筛选出具有抗致龋菌的中草药 ,并检测其最小抑菌、杀菌浓度。方法 对各种实验用中草药分别采用水、醇两种方法提取有效成分 ,从黄连中提纯盐酸小檗碱 ,通过纸片扩散法筛选出具有抗致龋菌的中草药 ,用液体稀释方法检测最小抑菌及... 目的 筛选出具有抗致龋菌的中草药 ,并检测其最小抑菌、杀菌浓度。方法 对各种实验用中草药分别采用水、醇两种方法提取有效成分 ,从黄连中提纯盐酸小檗碱 ,通过纸片扩散法筛选出具有抗致龋菌的中草药 ,用液体稀释方法检测最小抑菌及最小杀菌浓度。结果 对变形链球菌Ingbritt株的最小杀菌浓度 ,厚朴、黄连、五倍子、大黄醇提取物、黄连水提取物和小檗碱分别是 0 4 88、1 95 0、7 80 0、3 1 2 5 0、7 80 0及 0 62 6g/L ;对茸毛链球菌 6715株的最小杀菌浓度 ,厚朴、黄连、大黄醇提取物、黄连水提取物和小檗碱分别是 0 4 88、3 90 0、3 1 2 5 0、1 95 0及 0 62 5g/L ;对粘性放线菌ATCC192 4 6株的最小杀菌浓度 ,黄连、大黄醇提取物、黄连水提取物和小檗碱分别是 3 90 0、3 1 2 5 0、3 90 0及 1 2 5 0g/L。结论 厚朴、黄连、大黄醇提取物、盐酸小檗碱、黄连及大黄水提取物对致龋菌有较强的抑菌或杀菌作用 ,厚朴醇提取物的杀菌效果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 变异 致龋物 中草药 小檗碱 药物筛选
原文传递
无托槽隐形矫治与传统固定矫治对牙周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影响 被引量:52
4
作者 石晶 闫征斌 +1 位作者 侯景秋 彭惠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对比成人正畸患者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的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变化。方法选择成人正畸患者30例,分为2组,实验组15例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照组15例应用固定矫治技术。分别在矫治器戴入... 目的对比成人正畸患者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的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变化。方法选择成人正畸患者30例,分为2组,实验组15例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照组15例应用固定矫治技术。分别在矫治器戴入前,戴入后第1、3个月检查临床牙周指标[包括菌斑指数(PLI)、牙龈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同时采集菌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样本中变异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总细菌的数量,计算出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构成比。将临床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进行组间对比和组内不同时间点对比。结果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实验组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PLI和变异链球菌构成比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SBI、PD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未见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结论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对比,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更利于口腔卫生维护,但仍会对口腔卫生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牙周指数 变异链球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中药五倍子对口腔致龋菌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33
5
作者 黄正蔚 周学东 +3 位作者 李继遥 肖悦 刘天佳 李艳红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 研究五倍子对致龋菌生长、产酸及产胞外多糖的影响 ,探讨五倍子是否能有效调节口腔菌群生态平衡。方法 测定五倍子对 3种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血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再测定低于MIC的 4个浓度的五倍子... 目的 研究五倍子对致龋菌生长、产酸及产胞外多糖的影响 ,探讨五倍子是否能有效调节口腔菌群生态平衡。方法 测定五倍子对 3种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血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再测定低于MIC的 4个浓度的五倍子对 3种细菌产酸及产生水不溶性多糖能力的影响。结果 五倍子对 3种细菌的生长、产酸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且能够有效抑制变形链球菌产生水不溶性葡聚糖。结论 五倍子能有效抑制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血链球菌的生长、产酸及抑制变形链球菌产水不溶性葡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五倍子 口腔 致龋菌 体外实验研究 变形链球菌 粘性放线菌 血链球菌 水不溶性葡聚糖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血清型C)临床分离株AP-PCR基因分型 被引量:35
6
作者 黄晓晶 刘天佳 +2 位作者 陈国弟 辛军平 陈舟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 探讨变形链球菌 (血清型C)菌珠基因型与龋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Chelex法提取细菌染色体DNA ,经多次实验自行确立AP PCR最佳反应条件 ,并对 2 78株来自不同龋敏感个体的临床分离株进行AP PCR基因型分析。结果  2 78株变链菌临床... 目的 探讨变形链球菌 (血清型C)菌珠基因型与龋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Chelex法提取细菌染色体DNA ,经多次实验自行确立AP PCR最佳反应条件 ,并对 2 78株来自不同龋敏感个体的临床分离株进行AP PCR基因型分析。结果  2 78株变链菌临床分离株共区分出 10 5种基因型 ,无龋个体 84 2 1%携带 1种基因型 ,而高龋患者 95 %携带 2种或 2种以上基因型。结论 变链菌菌株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态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 变异 基因 龋病易感性 AP-PCR
原文传递
中药五倍子防龋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王艳 唐荣银 +2 位作者 陈强 杨聚才 李伟丽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 :研究五倍子在动物口腔内对变链菌生长及龋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给大鼠感染致龋菌 ,并饲以致龋饲料 2 0 0 0 # ,分别用五倍子浸剂、氟化钠水溶液、蒸馏水给 3组大鼠施药 ,用唾液取样细菌培养及Keyes龋齿评分法观察五倍子对... 目的 :研究五倍子在动物口腔内对变链菌生长及龋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给大鼠感染致龋菌 ,并饲以致龋饲料 2 0 0 0 # ,分别用五倍子浸剂、氟化钠水溶液、蒸馏水给 3组大鼠施药 ,用唾液取样细菌培养及Keyes龋齿评分法观察五倍子对变链菌在大鼠口内生长繁殖以及对龋齿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 :变链菌计数五倍子组少于蒸馏水组 (P <0 .0 1) ,与氟化钠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Keyes记分结果 ,五倍子组E级龋损和Ds级龋损均低于蒸馏水组 (P <0 .0 1) ,与氟化钠组无差异 (P >0 .0 5 )。Dm级龋损仅见于蒸馏水组。结论 :五倍子可以抑制大鼠口腔变链菌的生长和龋病发生、发展 ,其效果与氟化钠相当 ,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防龋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齿 五倍子 变形链球菌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龋病微生物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8
作者 陈婧 程磊 +1 位作者 周学东 彭显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4-108,共5页
龋病是发病率最高的口腔慢性感染性疾病,以变异链球菌为代表的一系列细菌曾被认为是龋病的单一致病菌。然而,近几十年来,基于传统致病菌的防治手段未能有效降低龋病的发病率,人们逐渐认识到单一致病菌理论并不能全面反映疾病与微生物的... 龋病是发病率最高的口腔慢性感染性疾病,以变异链球菌为代表的一系列细菌曾被认为是龋病的单一致病菌。然而,近几十年来,基于传统致病菌的防治手段未能有效降低龋病的发病率,人们逐渐认识到单一致病菌理论并不能全面反映疾病与微生物的关系。龋病病因学的微生物研究逐步从传统致病菌理论过渡至微生态失衡理论。目前,随着检测手段的不断发展,大量龋病微生物群落研究陆续开展,龋病"核心微生物组"的概念得以提出,即在龋病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一组微生物,这将是未来龋病微生物因素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口腔微生物 病因 变异链球菌 核心微生物组
下载PDF
天然药物蜂房化学成分提取物对口腔细菌生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左渝陵 谢倩 +1 位作者 李继遥 周学东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3-24,27,共3页
目的研究蜂房中分离得到的不同组分对致龋菌生长的影响,寻找蜂房抑龋的有效成分。方法通过溶剂分段和层析技术对蜂房进行分离,得到4个组分,采用液体稀释法研究蜂房不同组分对口腔常居细菌——血液链球菌、唾液链球菌,以及4种主要致龋菌... 目的研究蜂房中分离得到的不同组分对致龋菌生长的影响,寻找蜂房抑龋的有效成分。方法通过溶剂分段和层析技术对蜂房进行分离,得到4个组分,采用液体稀释法研究蜂房不同组分对口腔常居细菌——血液链球菌、唾液链球菌,以及4种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内氏放线菌、粘性放线菌和乳酸杆菌生长的影响,使用活菌计数法测量五倍子总鞣质及各组分对变形链球菌生长曲线的影响。结果蜂房提取物中1、2和3组分对实验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蜂房提取物3组分对于变形链球菌生长曲线的抑制作用最强。结论蜂房各组分对实验菌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抑菌作用可能和其中的甾醇类化合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房 变形链球菌 口腔细菌 化学成分提取 天然药物 致龋菌 抑菌作用 生长曲线 放线菌 五倍子
下载PDF
中药白芨抑制变形链球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陈玉 张晓芳 朱剑东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452-454,共3页
目的:研究白芨水煎剂对变形链球菌的抑制作用,探讨白芨作为中药防龋剂的可能性。方法:用纸片扩散法测定白芨水煎剂对变形链球菌的抑制作用,用二倍稀释法将白芨水煎剂稀释为不同浓度,并用胰蛋白酶大豆(TS)液体培养基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 目的:研究白芨水煎剂对变形链球菌的抑制作用,探讨白芨作为中药防龋剂的可能性。方法:用纸片扩散法测定白芨水煎剂对变形链球菌的抑制作用,用二倍稀释法将白芨水煎剂稀释为不同浓度,并用胰蛋白酶大豆(TS)液体培养基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用2g/L洗必泰液作为阳性对照,用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结果:浓度在125mg/mL以上的白芨水煎剂出现抑菌圈,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菌圈增大。结论:白芨水煎剂具有抑制变形链球菌的作用,提示其可能具有防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芨 变形链球菌 龋病 抑制作用
下载PDF
白屈菜提取物抑制变形链球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程睿波 陈旭 +2 位作者 刘淑杰 张晓芳 张光和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18-320,共3页
目的:研究白屈菜提取物白屈菜碱和白屈菜红碱对变形链球菌的抑制作用,探讨其防龋机制。方法:用二倍稀释法将白屈菜碱和白屈菜红碱等倍稀释为不同的浓度,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对变形链球菌的抑制作用,并用液体培养基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 目的:研究白屈菜提取物白屈菜碱和白屈菜红碱对变形链球菌的抑制作用,探讨其防龋机制。方法:用二倍稀释法将白屈菜碱和白屈菜红碱等倍稀释为不同的浓度,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对变形链球菌的抑制作用,并用液体培养基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0.16%氯已啶溶液作为阳性对照。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进行两组样本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白屈菜红碱乙醇溶液出现抑菌圈,而白屈菜碱乙醇溶液的各个浓度则无抑菌圈;100mg/ml的白屈菜红碱抑菌圈(25.8mm)大于对照组氯已啶溶液的抑菌圈(19.4mm);白屈菜红碱溶液浓度与变形链球菌抑菌圈大小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r=0.99,P<0.01)。白屈菜红碱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78mg/ml。结论:白屈菜提取物白屈菜红碱有明显的抗菌作用,提示其可能具有较强的防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屈菜 变形链球菌 龋病
下载PDF
编码PAc结构基因的DNA疫苗免疫动物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樊明文 边专 +3 位作者 彭志翔 郭继华 贾荣 陈智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T001,共5页
目的 本项研究将已构建的编码pac结构基因A P片段的重组质粒pCIA P免疫Wistar大鼠 ,观察重组表面蛋白抗原PAc在大鼠体内不同组织中的原位表达以及免疫定菌鼠后的防龋效果。方法 重组质粒pCIA P经股四头肌肌肉注射和颌下腺区皮下注射... 目的 本项研究将已构建的编码pac结构基因A P片段的重组质粒pCIA P免疫Wistar大鼠 ,观察重组表面蛋白抗原PAc在大鼠体内不同组织中的原位表达以及免疫定菌鼠后的防龋效果。方法 重组质粒pCIA P经股四头肌肌肉注射和颌下腺区皮下注射两种途径免疫大鼠 ,以免疫组化技术观察重组蛋白PAc在免疫部位的表达。采用股四头肌肌肉注射、颌下腺区皮下注射和颊粘膜下注射 3种方法免疫定菌鼠 ,ELISA法检测血清和唾液中特异性抗体水平 ,Keyes计分法评估免疫定菌鼠后鼠磨牙的患龋情况。结果 大鼠股四头肌细胞中可见PAc蛋白不均匀的受限表达 ,双侧颌下腺组织均可检测到PAc蛋白的阳性染色 ,在导管内表达呈强阳性。用重组质粒pCIA P经颌下腺区皮下注射和颊粘膜免疫的方法可显著增加唾液中抗PAc IgA水平和血清中特异性抗PAc IgG水平。重组质粒免疫定菌鼠后能显著降低定菌鼠龋损计分。特别是颌下腺区皮下和颊粘膜注射免疫组 ,大鼠牙本质龋的破坏程度明显低于其他组。结论 重组质粒pCIA P是一种有效的免疫原 ,粘膜免疫是较理想的DNA防龋疫苗的接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疫苗 变异链球菌 龄齿 PAC 编码 结构基因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结构观察 被引量:20
13
作者 唐子圣 朱敏 刘正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 建立变异链球菌生物膜模型 ,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CLSM)观察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结构。方法 在盖玻片上分别形成 6、12、18、2 4、4 8、72h变异链球菌生物膜 ,将得到的各时段生物膜荧光染色后 ,用CLSM观察生物膜的断层扫描图像... 目的 建立变异链球菌生物膜模型 ,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CLSM)观察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结构。方法 在盖玻片上分别形成 6、12、18、2 4、4 8、72h变异链球菌生物膜 ,将得到的各时段生物膜荧光染色后 ,用CLSM观察生物膜的断层扫描图像、生物膜厚度、每层红光绿光的面积 ,计算生物膜中细菌密度和活菌百分比 ,用软件处理扫描数据 ,得到生物膜的三维重建图像。结果 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具有空间立体结构 ,形态多样 ,其中细菌密集 ,由死细菌和活细菌组成 ,还有丰富的基质和管道系统。 2 4h生物膜平均厚度最大 ,生物膜内层、中间层的细菌密度相对较大 ,而外层较低 ,72h内各时间段生物膜中活菌百分比由内往外逐渐增加。结论 变异链球菌生物膜有一定的厚度 ,具有三维立体空间结构 ,结构形态具有多样、不均质、开放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生物膜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牙菌斑 牙周病 龋齿
原文传递
牙科陶瓷表面粗糙度与细菌粘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贻宁 温国江 +1 位作者 施斌 潘新华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2-344,共3页
目的 比较陶瓷抛光和陶瓷上釉后表面粗糙度的差异及变形链球菌在其表面的粘附能力。方法 制作陶瓷样本 30个。A组陶瓷用金刚石抛光膏打磨抛光 ,B组陶瓷上釉 ,C组陶瓷用2 4 0 #Al2 O3 磨头磨平。用轮廓仪测量各组陶瓷样本的表面粗糙度... 目的 比较陶瓷抛光和陶瓷上釉后表面粗糙度的差异及变形链球菌在其表面的粘附能力。方法 制作陶瓷样本 30个。A组陶瓷用金刚石抛光膏打磨抛光 ,B组陶瓷上釉 ,C组陶瓷用2 4 0 #Al2 O3 磨头磨平。用轮廓仪测量各组陶瓷样本的表面粗糙度。将各组样本置于变形链球菌悬浮液中 ,37℃培养 1h。图像分析仪计算变形链球菌在各样本表面的粘附面积比。结果 A、B、C组陶瓷的表面粗糙度分别为 (0 1987± 0 0 5 7) μm、(0 1990± 0 0 91) μm及 (0 4 2 6 0± 0 174 ) μm。变形链球菌在A、B、C 3组陶瓷表面的粘附面积比分别为 (15 92± 4 37) %、(16 39± 6 31) %、(41 4 8± 12 1) %。经统计学分析 ,A、B组陶瓷组间表面粗糙度及细菌粘附面积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C组陶瓷与其他各组样本表面粗糙度及细菌粘附面积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陶瓷上釉和抛光表面能达到同样光滑 ,细菌在其表面的粘附量亦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 陶瓷表面粗糙度 细菌粘附 变形链球菌 口腔修复体
原文传递
绿茶多酚和氟化钠对变链菌形态学及酶学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鸣宇 刘正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为深入探讨绿茶多酚防龋机理。方法:以氟化钠为对照,观察了绿茶多酚对变链菌形态学及其蔗糖酶、葡糖基转移酶(GTF)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同时检测了培养液中蛋白含量和pH值的改变。结果:绿茶多酚和氟化钠对G... 目的:为深入探讨绿茶多酚防龋机理。方法:以氟化钠为对照,观察了绿茶多酚对变链菌形态学及其蔗糖酶、葡糖基转移酶(GTF)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同时检测了培养液中蛋白含量和pH值的改变。结果:绿茶多酚和氟化钠对GTF均有抑制作用,前者强于后者,而对蔗糖酶影响不明显。绿茶多酚对LDH无明显影响,不能阻止培养基pH的下降,对菌液蛋白总量无明显改变;而氟化钠对LDH有影响,明显减少培养基pH值的下降,且使菌液蛋白总量明显增加。结论:绿茶多酚对GTF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这是其抗变链菌致病作用的主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多酚 氟化钠 变异链球菌 形态学 酶学
下载PDF
酪蛋白磷酸肽钙磷复合体对变形链球菌生长、产酸的影响 被引量:20
16
作者 刘兴容 徐皑 李艳萍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815-1817,共3页
目的:研究酪蛋白磷酸肽钙磷复合体(Casein phosphopeptide-Amorphic Calcium Phosphate,CPP-ACP)对变形链球菌生长和产酸的影响,探讨CPP-ACP作为一种生物防龋制剂的可行性。方法:将变形链球菌ATCC 25175(血清型c)在含糖的BHI培... 目的:研究酪蛋白磷酸肽钙磷复合体(Casein phosphopeptide-Amorphic Calcium Phosphate,CPP-ACP)对变形链球菌生长和产酸的影响,探讨CPP-ACP作为一种生物防龋制剂的可行性。方法:将变形链球菌ATCC 25175(血清型c)在含糖的BHI培养基中厌氧培养,在实验组中加入不同浓度(0.5%~5.0%(W/V)的CPP-ACP溶液,厌氧培养48h,采用MTT法检测细菌浓度的吸光度值A(A=550nm),采用精密pH计检测培养御清液的pH值,计算pH的变化值ApH(初始pH值-终末pH值)。结果:随CPP-ACP浓度的升高,变形链球菌的吸光度值降低,即变形链球菌的活菌数减少(P〈0.01);培养物上清液的pH值升高,ApH降低,即变形链球菌的产酸量降低(P〈0.01)。结论:CPP—ACP具有抑制变形链球菌生长、产酸作用,随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P-ACP 变形链球菌 生长 产酸 抑制
下载PDF
中药白芨对变链菌产酸和黏附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陈玉 张晓芳 朱剑东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390-392,共3页
目的:研究白芨水煎剂(BSD)对变链菌的产酸和黏附是否具有抑制作用,初步探讨中药白芨防龋作用的机理。方法:利用液体稀释法测出MIC值,选取MIC值以下4个浓度梯度,分别加入含有变链菌的培养基中,用pH计测定培养前后上清液的△pH值,并用比... 目的:研究白芨水煎剂(BSD)对变链菌的产酸和黏附是否具有抑制作用,初步探讨中药白芨防龋作用的机理。方法:利用液体稀释法测出MIC值,选取MIC值以下4个浓度梯度,分别加入含有变链菌的培养基中,用pH计测定培养前后上清液的△pH值,并用比浊法观察其对变链菌黏附的影响。结果:△pH值实验前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白芨水煎剂对变链菌的黏附抑制率最高为66.67%。结论:白芨水煎剂具有抑制变链菌产酸和黏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芨 变链菌 产酸和黏附
下载PDF
小儿龋齿患病情况调查及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王梦醒 赵丽萍 邵若蘅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5期2861-2863,共3页
目的调查小儿龋齿发病情况,研究其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附近幼儿园2~6岁的幼儿3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对不同年龄小儿患龋率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检测唾... 目的调查小儿龋齿发病情况,研究其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附近幼儿园2~6岁的幼儿3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对不同年龄小儿患龋率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检测唾液变形链球菌感染,观察小儿龋齿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相关问卷调查统一由母亲完成。结果本次调查的300例儿童,121例(40.33%)发生龋齿。在单因素分析中给出,龋齿组和非龋齿组在吃零食、牙龈指数、变形链球菌、睡前刷牙四个项目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龋齿危险因素为牙龈指数〉0(OR=1.684,95%C10.553-1.377)、变形链球菌(OR=15.476,95%C112.233-18.983),睡前刷牙(OR=0.575,95%(210.312-0.787)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小儿龋齿与唾液变形链球菌感染关系密切,性别、牙龈指数和睡前是否刷牙也会影响小儿龋齿的发生。要注意加强儿童口腔卫生,合理搭配饮食,少吃零食,养成刷牙的好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齿 唾液 变形链球菌 儿童
下载PDF
抑制口腔变异链球菌的乳酸菌筛选及其抑菌机理 被引量:19
19
作者 郭夏蕾 张健 杨贞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17-122,共6页
利用乳酸菌能抑制有害菌的特性,从实验室保藏的乳酸菌中筛选能抑制口腔变异链球菌的菌株,并测定了筛选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以及其对变异链球菌菌膜形成和黏附性的影响,初步研究其抑菌机理.结... 利用乳酸菌能抑制有害菌的特性,从实验室保藏的乳酸菌中筛选能抑制口腔变异链球菌的菌株,并测定了筛选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以及其对变异链球菌菌膜形成和黏附性的影响,初步研究其抑菌机理.结果表明,有5 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K25、SKT109、YW3-2、YW5-1、YW1-1对变异链球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 株变异链球菌指示菌中,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1.2499、1.2500对植物乳杆菌比较敏感.植物乳杆菌K25对变异链球菌的抑制作用比其他4株植物乳杆菌的作用更明显,其MIC最低(1.25×10^7~2.50×10^7 CFU/mL).同时,菌株K25对变异链球菌菌膜形成的抑制率较高,还显著地降低变异链球菌的黏附率.对菌株K25抑菌机理的初步研究表明,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乳酸和过氧化氢起到了主要的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益生菌 植物乳杆菌 抑菌活性
下载PDF
白屈菜红碱对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和细胞外水不溶性多糖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程睿波 陈旭 +1 位作者 刘淑杰 张光和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24-327,共4页
目的:研究白屈菜红碱对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和细胞外水不溶性多糖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用含2%蔗糖的脑心浸萃液肉汤琼脂(BHI)液体培养基,将白屈菜红碱稀释为从390.6μg/ml到24.4μg/ml共计5个浓度的溶液,以BHI液体培养... 目的:研究白屈菜红碱对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和细胞外水不溶性多糖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用含2%蔗糖的脑心浸萃液肉汤琼脂(BHI)液体培养基,将白屈菜红碱稀释为从390.6μg/ml到24.4μg/ml共计5个浓度的溶液,以BHI液体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组。加入变形链球菌菌液,厌氧培养24h后,将培养物离心,收集上清液,分为2份。一份提取葡糖基转移酶,采用考马斯亮蓝法和Somogyi法分别测定总蛋白和还原糖含量,计算酶活性和比活力大小;另一份上清液采用蒽酮法测定水不溶性多糖的含量。实验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总体均数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进行两组样本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随着白屈菜红碱溶液浓度的升高,葡糖基转移酶活性和水不溶性多糖含量逐渐降低,各组总体均数间均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葡糖基转移酶各实验组与对照组酶活性及比活力之间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除24.4μg/ml浓度组外,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水不溶性多糖含量也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葡糖基转移酶活性和水不溶性多糖含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883,P<0.01)。结论:白屈菜红碱对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和细胞外水不溶性多糖的合成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屈菜红碱 变形链球菌 葡糖基转移酶 水不溶性多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