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6篇文章
< 1 2 1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卸载响应比──一种新的地震预报方法 被引量:102
1
作者 尹祥础 陈学忠 +1 位作者 宋治平 尹灿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67-775,共9页
引入一个能够定量反映非线性系统不稳定程度的新参数──加卸载响应比Y,这一参数可以用于地震及其它地质灾害的预测.对里氏震级4—8级地震进行后验性震例检验的结果表明,80%以上的震例,在地震前Y值均显著大于1.这一方法已... 引入一个能够定量反映非线性系统不稳定程度的新参数──加卸载响应比Y,这一参数可以用于地震及其它地质灾害的预测.对里氏震级4—8级地震进行后验性震例检验的结果表明,80%以上的震例,在地震前Y值均显著大于1.这一方法已预测出几次发生在中国大陆的中强地震及1994年1月17日的美国洛杉矶6.6级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卸载响应 比线性 地震预报
下载PDF
地球磁场对太阳风的加卸载响应与地震 被引量:96
2
作者 曾小苹 续春荣 +2 位作者 赵明 陈绍明 林云芳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6年第1期49-53,共5页
将磁暴过程作为地球磁场对太阳风的加卸载响应,计算分析了北京地磁台1965.1─1979.12和1989.1—1991.12共18年垂直分量Z的暴时场D_(st)(Z)加卸载响应比值f_D(Z)的变化。发现f_D(Z)... 将磁暴过程作为地球磁场对太阳风的加卸载响应,计算分析了北京地磁台1965.1─1979.12和1989.1—1991.12共18年垂直分量Z的暴时场D_(st)(Z)加卸载响应比值f_D(Z)的变化。发现f_D(Z)异常与其周围550km范围内发生的Ms≥5.5的中强主震有较好的对应,对结果和在地震预报中应用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加卸载响应比 地球磁场 太阳风 地震
下载PDF
地下流体的源兆、场兆、远兆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意义 被引量:92
3
作者 车用太 鱼金子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83-289,共7页
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网中,发现强震前有3种不同的前兆异常,即来自震源的源兆异常、与地震有关的区域构造活动关联的场兆异常及远距离强震前出现的远兆异常。它们在成因、特征与地震预报实践中的意义不同。从数量上看,场兆是大量的... 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网中,发现强震前有3种不同的前兆异常,即来自震源的源兆异常、与地震有关的区域构造活动关联的场兆异常及远距离强震前出现的远兆异常。它们在成因、特征与地震预报实践中的意义不同。从数量上看,场兆是大量的,源兆是少量的,而远兆也是不可忽略的。因此.地震预报实践中,必须正确地区别这3种前兆,全力寻找源兆,积极地开发场兆的预报功能,承认远兆并揭示其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流体 地震预报 地震前兆
下载PDF
基于可公度方法的川滇地区地震趋势研究 被引量:93
4
作者 龙小霞 延军平 +1 位作者 孙虎 王祖正 《灾害学》 CSCD 2006年第3期81-84,共4页
川滇地区为我国大陆最显著的强震活动区域,地震活动频繁。在对川滇地区强震灾害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应用三元、四元、五元可公度法分别预测了该地区下(几)次可能发生强震的趋势,以便能更好地配合防震减灾工作。
关键词 川滇地区 地震 可公度 趋势预测
下载PDF
GIS支持下的地震诱发滑坡危险区预测研究 被引量:65
5
作者 唐川 朱静 张翔瑞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3-81,共9页
为了满足对地震诱发滑坡危险区预测的不断增长的迫切要求 ,灾害评价成为帮助决策过程重要的基础工具之一。即使地震滑坡危险性各组份的评价很困难 ,但地理信息可辅助提出这种灾害制图的有关方法。描述了用于地理信息系统识别和定量计算... 为了满足对地震诱发滑坡危险区预测的不断增长的迫切要求 ,灾害评价成为帮助决策过程重要的基础工具之一。即使地震滑坡危险性各组份的评价很困难 ,但地理信息可辅助提出这种灾害制图的有关方法。描述了用于地理信息系统识别和定量计算不同地震滑坡危险区的技术方法 ,确定了地震烈度、地形坡度、岩土体类型和现存滑坡密度共 4个因子参与的地震诱发滑坡危险性分析。在ARC/INFODRID支持下 ,进行叠合分析 ,由此编制了云南省地震诱发滑坡危险区预测图。由地貌学家提出的地震诱发滑坡预测为规划者和工程师提供了对区域规划和建筑工程有价值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地震 滑坡 危险区 预测 诱发 地震烈度 地质灾害 地形坡度
下载PDF
地震预测——进展、困难与前景 被引量:71
6
作者 陈运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7年第2期1-24,共24页
地震预测是一个既紧迫要求予以回答、又需要通过长期探索方能解决的地球科学难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期与长期地震预测研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进展,如板块边界大“地震空区”的确认、“应力影区”、地震活动性图像、图像识别以及由美... 地震预测是一个既紧迫要求予以回答、又需要通过长期探索方能解决的地球科学难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期与长期地震预测研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进展,如板块边界大“地震空区”的确认、“应力影区”、地震活动性图像、图像识别以及由美国帕克菲尔德地震预报实践获得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等。但是地震预测尚处于初期的科学探索阶段,目前总体水平仍然不高,特别是短期与临震预测的水平与社会需求相距甚远。地震预测的进展主要受到地球内部的“不可人性”、大地震的“非频发性”以及地震物理过程复杂性等困难的制约。依靠科技进步,强化对地震及其前兆的观测,选准地点、开展并坚持以地震预测试验场为重要方式的地震预测科学试验,系统地进行基础性的对地球内部及对地震的观测、探测与研究,坚持不懈,对实现地震预测的前景是可以审慎地乐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测 地震预报 地震前兆 地球内部
下载PDF
关于应力触发和应力影概念在地震预报中应用的一些思考 被引量:62
7
作者 石耀霖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共7页
应力触发和应力影概念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尚有一系列需要研究的问题。例如初始应力场的确定 ,合理流变模型的选取和计算 ,孔隙压力的变化和影响 ,断层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等。特别在估计应力场变化时 ,人们现今... 应力触发和应力影概念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尚有一系列需要研究的问题。例如初始应力场的确定 ,合理流变模型的选取和计算 ,孔隙压力的变化和影响 ,断层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等。特别在估计应力场变化时 ,人们现今只注意到大地震对应力场造成的变化。一些新的观测事实表明 ,大量的小地震效应 ,慢地震的效应和无震滑动的效应 ,也不容忽视。定量考虑它们的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触发 应力影 地震预报 初始应力场 流变模型 孔隙压力
下载PDF
地方震及近震地下水同震震后效应研究 被引量:65
8
作者 付虹 刘丽芳 +1 位作者 王世芹 万登堡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5-66,共12页
同震效应、震后效应是地下水异常变化的显著特征。通过多年预报研究、实践,依据1982年以来的观测资料,分析同震效应、震后效应的机理、特征,提出震后效应的单井、密集、条带、迁移等空间分布,可对老震区余震、外围区及井位附近牵动性后... 同震效应、震后效应是地下水异常变化的显著特征。通过多年预报研究、实践,依据1982年以来的观测资料,分析同震效应、震后效应的机理、特征,提出震后效应的单井、密集、条带、迁移等空间分布,可对老震区余震、外围区及井位附近牵动性后继地震地点预报有指示意义,亦可对中期、短期预报及后继地震震型判定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同震效应 震后效应 地震预报
下载PDF
中国地震重力监测体系的结构与能力 被引量:65
9
作者 贾民育 詹洁晖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0-367,共8页
对我国现行地震重力监测网和“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实施后形成的中国地震重力监测体系的结构和能力进行了评估 ,得到的主要结论有 :1现行的地震重力监测网对 5级左右地震有较好的监测预报能力 ,但对 6级以上强震因测网范围太小... 对我国现行地震重力监测网和“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实施后形成的中国地震重力监测体系的结构和能力进行了评估 ,得到的主要结论有 :1现行的地震重力监测网对 5级左右地震有较好的监测预报能力 ,但对 6级以上强震因测网范围太小而无此能力 ;2网络工程实施后的中国地震重力监测体系 ,对 7级以上大震有较好的监测预报能力 ,但对 6级左右至 7级地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时变 地震预报 测网结构 监测能力
下载PDF
从5.12汶川地震前后分量应变仪观测到的应变异常看建设密集应变观测网络的必要性 被引量:64
10
作者 池顺良 池毅 +3 位作者 邓涛 廖成旺 唐小林 池亮 《国际地震动态》 2009年第1期1-13,共13页
2004年我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工程"决定在我国布设40套YRY-4型四分量钻孔应变仪。本文介绍5·12汶川地震前后分量应变仪观测到的应变异常及根据应变异常与其它观测手段对8·30会理6.1级地震较准确的预测。据此,提出... 2004年我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工程"决定在我国布设40套YRY-4型四分量钻孔应变仪。本文介绍5·12汶川地震前后分量应变仪观测到的应变异常及根据应变异常与其它观测手段对8·30会理6.1级地震较准确的预测。据此,提出我国有必要加速应变密集台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量应变仪 应变异常 密集台网 地震预报
下载PDF
汶川M_S 8.0地震的地下流体与宏观异常及地震预测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59
11
作者 车用太 刘成龙 +2 位作者 鱼金子 官致君 李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28-838,共11页
在汶川MS8.0地震地下流体异常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宏观前兆异常的现场调查基础上,认真分析目前地震预测的困难与能力之后,认为汶川MS8.0地震的预测失败并不意味着地震不能预测;认为汶川MS8.0地震前前兆异常的数量偏少,但仍有一定规模的地... 在汶川MS8.0地震地下流体异常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宏观前兆异常的现场调查基础上,认真分析目前地震预测的困难与能力之后,认为汶川MS8.0地震的预测失败并不意味着地震不能预测;认为汶川MS8.0地震前前兆异常的数量偏少,但仍有一定规模的地下流体异常与明显的宏观临震异常;还认为震前作出预测可能困难,但震前有所觉察应是可能的。为提高中国地震预测能力,提出了要改革目前的"监测、预测、研究三分离"的管理机制和"专业与地方两条线"的管理体制,要改变地震日常分析预报中"电脑代替人脑"的工作现状和过早地"程式化与规范化"的工作模式,要提倡创新性的科学探索,要重视前兆异常的震前调查与落实,要重视宏观异常的监测与研究等的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MS8.0地震 地震预测 地下流体异常 宏观前兆异常
下载PDF
1997年新疆伽师强震群及三次成功的临震预报 被引量:55
12
作者 朱令人 苏乃秦 杨马陵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1-115,共15页
1997年1~4月,新疆伽师发生包含7次6级以上地震的强震群,为板内地震所罕见。伽师强震群发生在相对稳定的塔里木盆地中,震区未发现地表断裂,深部构造不甚清楚。新疆地震局先后3次对伽师地震的强余震和后续强震作了成功的临... 1997年1~4月,新疆伽师发生包含7次6级以上地震的强震群,为板内地震所罕见。伽师强震群发生在相对稳定的塔里木盆地中,震区未发现地表断裂,深部构造不甚清楚。新疆地震局先后3次对伽师地震的强余震和后续强震作了成功的临震(1周内)预报。当地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强震群概况和主要预报过程,总结了临震预报的科学依据,同时指明:伽师强震群的发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重要的、需要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伽师地震预报实践又一次启示我们,必须正视地震孕育系统的复杂性,重视地震预报中的方法论和思维及行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震预报 强震群 地震预报
下载PDF
我国流动重力监测预报发展之再思考 被引量:53
13
作者 祝意青 申重阳 +3 位作者 张国庆 赵云峰 刘芳 徐云马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1-446,共6页
主要分析2008年以来我国流动重力监测网络的发展、重力场时变在强震危险性判定中的作用以及重力监测仍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目前我国流动重力监测能力与预测研究的现状,探讨重力异常变化与地震预测三要素的特征指标,流动重力观测资料... 主要分析2008年以来我国流动重力监测网络的发展、重力场时变在强震危险性判定中的作用以及重力监测仍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目前我国流动重力监测能力与预测研究的现状,探讨重力异常变化与地震预测三要素的特征指标,流动重力观测资料能较好地反映出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的重力异常变化,尤其是6级以上的强震,并提出了我国流动重力监测预报发展战略之再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重力监测 汶川地震 芦山地震 地震预报
下载PDF
地震崩滑预测方法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被引量:47
14
作者 丁彦慧 王余庆 +1 位作者 孙进忠 唐蕴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475-480,共6页
在对我国已有地震崩塌和滑坡资料 (简称崩滑 )的研究分析基础上 ,提出适用于我国西部地区地震崩滑的由粗至细、分级预测地震崩滑的方法。 1 )建立地震崩滑最大震中距 ( Rm)与地震震级 ( Ms)间关系的初判准则 ;2 )综合考虑岩性、结构类... 在对我国已有地震崩塌和滑坡资料 (简称崩滑 )的研究分析基础上 ,提出适用于我国西部地区地震崩滑的由粗至细、分级预测地震崩滑的方法。 1 )建立地震崩滑最大震中距 ( Rm)与地震震级 ( Ms)间关系的初判准则 ;2 )综合考虑岩性、结构类型、地形、气象、地震等因素对地震崩滑的共同作用 ,并对不同因素的主次作用进行区分和量化 ,建立预测地震崩滑的再判准则。并用 1 996年 2月 3日丽江 7.0级地震引发的地震崩塌和滑坡实例对此预测方法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崩塌和滑坡 地震崩滑最大震中距 地震震级 综合指标法 预测方法
下载PDF
地球长波辐射 (OLR)遥感与重大自然灾害预测 被引量:53
15
作者 刘德富 康春丽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427-435,共9页
针对目前重大自然灾害 (如地震、洪水泛滥、火山喷发等 )还难能作出短期预测预警的现实状况 ,文中提出利用极轨卫星遥感所监测的“地气”系统射出长波辐射 (即OLR)信息 ,是可能攻克这一难关的突破口。文中不仅详细介绍了有关OLR数据的... 针对目前重大自然灾害 (如地震、洪水泛滥、火山喷发等 )还难能作出短期预测预警的现实状况 ,文中提出利用极轨卫星遥感所监测的“地气”系统射出长波辐射 (即OLR)信息 ,是可能攻克这一难关的突破口。文中不仅详细介绍了有关OLR数据的产出原理及其载荷卫星 (NOAA)运行的主要参数 ,而且还结合近年来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实例 ,利用笔者研究的应用OLR提取灾前预测信息的3种方法 ,客观地给出了OLR时空变化图像。结果显示 ,在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发生前 ,在未来可能发生重灾的区域及其附近 ,OLR呈现出比周围区域更显著的辐射增强变化特征。这一特征的揭示 ,为利用卫星遥感技术预测未来可能发灾区域及时作出短期预测预警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文末对目前有关强震前热红外异常成因的两种看法做了综合介绍和简要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长波辐射遥感 自然灾害 地震 火山喷发 洪灾 灾前预测 OLR
下载PDF
年度地震预报能力的科学评价 被引量:49
16
作者 张国民 刘杰 石耀霖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25-532,共8页
首先简单介绍了我国地震预报的科学思路,分析了地震预报能力评价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应用R值评分方法,讨论了1990~2000年我国年度地震危险区预测的实际效能,并对当前地震预报能力作了评述.
关键词 地震预报 R值评分方法 中国 地震危险区
下载PDF
寂静的前震与地震预测 被引量:48
17
作者 赵根模 杨港生 陈化然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9-77,共9页
寂静地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统计表明 ,与寂静地震有关的前驱波比前震有更大的普遍性 ,出现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主震前 7天之内 ,从一部分中等地震到特大地震之前都已观测到前驱波 ,这就说明大的脆性破裂之前 ,较小的缓慢破... 寂静地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统计表明 ,与寂静地震有关的前驱波比前震有更大的普遍性 ,出现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主震前 7天之内 ,从一部分中等地震到特大地震之前都已观测到前驱波 ,这就说明大的脆性破裂之前 ,较小的缓慢破裂在自然界是存在的而且比较普遍。根据 1 969年渤海地震和 1 976年唐山地震的前驱波记录进行定位试验 ,证明在观测条件具备时 ,概略的定位是可行的 ,而且表明前驱波是来源于大震震源附近的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驱波 缓慢破裂 地震预测 寂静地震 短临预报
下载PDF
生命线地震工程研究述评 被引量:36
18
作者 孙绍平 韩阳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7-104,共8页
本文论述了国内外生命线地震工程的研究工作概况,包括地下管道在地震行波、跨越断层、在沙土液化区域的反应,管网震害预测与可靠度分析,以及交通、电力和电信系统的地震反应,同时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尚需开展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 生命线工程 地震 震害预测 可靠度 电信系统 地震反应
下载PDF
强震成组孕育、成组发生过程中相互间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3
19
作者 张国民 李丽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1-231,共11页
中国大陆地震具有成组活动的特征。成组强震活动之间有增震和减震作用。本文应用构造块体成组孕育的理论模型讨论了成组强震活动间的相互影响及其物理机制。通过强展成组孕育、成组发生的理论模型分析了一次地震发生对其它震源区应力变... 中国大陆地震具有成组活动的特征。成组强震活动之间有增震和减震作用。本文应用构造块体成组孕育的理论模型讨论了成组强震活动间的相互影响及其物理机制。通过强展成组孕育、成组发生的理论模型分析了一次地震发生对其它震源区应力变化的影响、对前兆复杂性的影响.及此类模型在地震预报工作中的应用。把强震成组孕育和活动的模型应用到危险性分析和地震长期预报研究领域将对地震预报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成组活动 非线性动力学 孕震
下载PDF
中国大陆几次强地震活动的卫星红外异常分析 被引量:39
20
作者 邓志辉 王煜 +3 位作者 陈梅花 唐方头 楚全芝 徐好民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27-337,共11页
通过对 2 0 0 0年在中国大陆发生的 3个 6级以上地震的卫星红外异常特征的初步分析 ,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1)卫星红外异常的分布与地质构造 ,特别是活动断裂的关系密切 ;2 )地震震中常位于红外温度的相对高值异常的边缘或附近 ,异... 通过对 2 0 0 0年在中国大陆发生的 3个 6级以上地震的卫星红外异常特征的初步分析 ,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1)卫星红外异常的分布与地质构造 ,特别是活动断裂的关系密切 ;2 )地震震中常位于红外温度的相对高值异常的边缘或附近 ,异常的发展具有非对称性 ,异常一般都是从震中附近的某一侧向震中区扩展 ;3)红外异常的时空分布规律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 ,异常信息的提取要结合具体的构造条件、地理环境和气象因素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强地震活动 卫星红外异常 地质构造 活动断裂 时空分布 姚安地震 景泰地震 兴海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